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语系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精选推荐

现代汉语——精选推荐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是⼀种符号系统。

任何符号都包括能记(表现成分)和所记(被表现成分)两个⽅⾯。

语⾔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

语⾔⼜是⼀个复杂的系统,如语⾳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现代汉语有⼴狭⼆义,⼴义包括各种⽅⾔,狭义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七⼤⽅⾔区:1、北⽅⽅⾔区 2、吴⽅⾔区 3、湘⽅⾔区 4、赣⽅⾔区 5、客家⽅⾔区 6、闽⽅⾔区 7、粤⽅⾔区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1、语⾳⽅⾯以北京语⾳为标准 2、词汇⽅⾯以北⽅⽅⾔为基础 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规范语⾳的物理性质:1、⾳⾼:声⾳的⾼低,取决于发⾳体在⼀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2、⾳强:声⾳的强弱,取决于⼀定时间内⾳波震动幅度的⼤⼩。

3、⾳长:声⾳的长短,取决于⾳波存在时间的久暂 4、⾳⾊声⾳的个性、特⾊,取决于⾳波颤动的形式。

记⾳符号:1、汉语拼⾳⽅案 2、反切和注⾳字母 3、国际⾳标韵母和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位置上,使声⾳和谐悦⽿,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

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在韵母中,韵腹、韵尾都相同,只是韵头不同,也算押韵。

调值就是声调的⾼低升降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平:55 ⾼升:35 降升:214 全降:51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

普通话的每⼀个⾳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许多⾳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个较轻、较短的调⼦,这就是轻声。

语法重⾳:在不表⽰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把句⼦的某些部分重读的。

强调重⾳:为了表⽰特殊的思想和感情⽽把句⼦的某些地⽅读得特别重的现象。

强调重⾳的强度⽐语法重⾳更强些,因此能把需要强调的部分突出起来。

什么是⽂字?⽂字是记录语⾔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起交际作⽤的⼯具。

⽂字是在有声语⾔基础上产⽣,依附于语⾔⽽存在的。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汉语方言七大类
1.官话: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北京话是其代表方言之一。

官话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官方语言,其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今天全国通用的语言。

2. 湖南话:湖南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代表之一,也是汉语方言中的主要分支之一。

湖南话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包含多种方言亚类。

3.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种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周边地区。

粤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词汇,是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主要方言。

4.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的另一大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份。

客家话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历史渊源,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5. 吴语:吴语是中国东南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

吴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国文化名城苏州和杭州等地的代表语言。

6. 河南话:河南话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代表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

河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四川话:四川话是中国西南方言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

四川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是川渝文化的代表之一。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

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也有人把中国汉语划为八大方言、九大方言。

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都是指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如八大方言就,把闽方言分成了两种不同的方言,闽南话和闽东话。

中国七大方言▪粤语▪赣语▪北方话▪闽语▪吴语▪客家方言▪湘语目录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官话赣语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展开编辑本段官话概述以北京话为标准,中国大陆使用人数超过70%,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分布情况(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除信阳地区)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及湖北大部分。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淮河中下游,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

此外,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

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有人认为应当独立,不过晋语与其它官话的差别比起闽语中相邻两县甚至两镇的差别都甚小。

编辑本段赣语概述赣语又称江右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下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6%左右,世界排第三十位。

起源赣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吴城文化,江西在上古时期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

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可能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

现代汉语自测题答案

现代汉语自测题答案
A.口语B.书面语C.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D.北京话
5.普通话是以―为词汇规范。选D
A.人民日报用词B.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用词
C.书面语词汇D.北方方言通用词汇E.北京话通用词汇
三.判断题
1.“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以北京人的发音为标准。
2.汉语各方言间差异最大的是语音,其次是词汇。(V)
可以包含复辅音。2)在词汇方面,现代汉语里词的构成单位一般是单音节的实语素,由实语素和
实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特别多。印欧语很多词是由词根加上前缀、后缀之类构成的。现代汉语里前
缀、后缀的虚语素和实语素构成合成词。3)在语法方面,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
分不简单对应,句子和短语的构造基本一致,拥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绪论自测题
填空题
1.广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
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
范。
2.在语言的谱系分类上,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和我国境内的
苗语、瑶语 等、境外的 泰语、缅甸语 等为亲属语言。
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
3.现代汉语规范主要涉及方言区的人,北京人不包括在内。(X)
4.官话就是“五四”前的普通话,几个官话区讲的话就是几种普通话。(X)
5.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词类和句子成分不一一简单对应。(V)
四.简答题
1.语法特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和印欧语比较,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和古汉语比较,现代
2.zhi(知)、qi(欺)、c1(次)、sh1(实)的韵母都是齐齿呼韵母。(X)

七大汉语方言

七大汉语方言

七大汉语方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所使用。

汉语其中包括了众多的方言,每一种方言都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

在这众多的方言中,有七大汉语方言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们分别是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上海话、吴语和湘语。

这些方言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七大汉语方言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讨。

普通话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它基于北京官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

普通话的基础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古典北京话,当时的北京话已经成为文官和功臣之间日常交往的标准语言。

在清朝以后,北京话成为了民间的通用语言,并在现代汉语标准化的过程中被普遍采用。

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建立了国语推广会等组织,用以推广普通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普通话成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在1980年代,国家实施了普通话推广计划,普通话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粤语粤语是中国南部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支的一种。

据考证,粤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西南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演变,粤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特有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

粤语在广东省和香港地区非常普遍,而且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也有着广泛的使用。

粤语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广东省和香港地区的语言之一,与普通话不同,粤语在这些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粤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方言之一。

闽南语闽南语是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的一种。

闽南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海南岛及其周边地区,它集中在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的一带,并且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社区。

闽南语有着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点,是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

客家话客家话是中国南部地区客家人所使用的方言,它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支的一种。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语系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语系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语系1、北方话(简称:北语):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2、广东话(简称: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3、江浙话(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我觉得嘛,在国内一般,但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还是影响力挺大的]5、湖南话(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6、江西话(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梅县话为标准语,影响力比较强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客语区。

其他地方或省份的客语区其影响力不强1、粤方言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

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东南亚、南北美洲、欧洲各国、澳洲、南非等国家的华侨、华裔近90%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所以国外的唐人街里最流行的中国汉语,多为粤方言。

粤方言在国外不但是一种最普遍和流行的汉语外,在国内它又是一种强势的方言。

粤方言内部被分为8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比较一致。

(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

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是指

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是指

我国有七大方言区是指
七大方言区:北方语言、客家话、闽南语、粤语、吴语、湘语、赣语。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其标准,大陆70%多人通用,通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2、客家话:又称客话、客家语、客语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
3、闽南语:泉州话和漳州话为闽南标准语。

所有口音的闽南语均由泉州话和漳州话衍生而成。

4、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又称粤方言,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

5、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吴语又称吴方言,江浙话或江南话。

4、闽语:泉州话和漳州话为闽南标准语。

所有口音的闽南语均由泉州话和漳州话衍生而成。

6、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湘语又称湘方言,湖南话或湖湘话。

7、赣语: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中国七大方言优秀PPT

中国七大方言优秀PPT
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500万左右,约占中国人口的5% 左右,世界排第三十八位。
6
2020/4/28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
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 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 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 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10
2020/4/28
6.粤方言
又作广东话、 广府话。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 古汉语语言特点。在粤语有粤海片、四邑片、高阳 片、桂南片之分。
分布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 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 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 澳门的官方语言。
使用人数 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大多数在广东广西地区。
11
2020/4/28
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 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在粤 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 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 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①、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 为准。②、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③、雷州片 以海康话为准。④、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指在地理上或社会上隔离的地区里讲的语言变体。

中国的方言种类非常多,按照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汉语方言分为七大主要方言区:华北方言、东北方言、东南方言、西南方言、西北方言、中原方言和闽南方言。

下面将对这七个主要方言区的特点进行介绍。

1. 华北方言华北方言又称官话,是中国的标准语言,也是北京官话的代表。

华北方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方言。

它的特点是发音清晰、语调平缓。

华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少,辅音的发音比较硬,口语中常会出现儿化音。

2. 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主要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独特的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比较浑厚、粗犷,发音比较重。

同时,东北方言的词汇也相对独特,有很多特殊的方言词汇。

3. 东南方言东南方言主要包括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的方言。

东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柔和,语调上升较快。

在词汇上,东南方言受到了闽南语和吴语等方言的影响,因此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西南方言西南方言主要指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方言。

西南方言的特点是语音比较轻柔,发音轻快。

西南方言的词汇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有很多特殊的词汇和方言短语。

5. 西北方言西北方言主要是指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地区的方言。

西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粗犷、较为清晰。

西北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

6. 中原方言中原方言主要指河南和河北地区的方言。

中原方言的特点是发音比较标准,语音比较清晰。

中原方言受到了官话的影响,因此与官话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7.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主要指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方言。

闽南方言的特点是发音较为柔和,同时语音上升较快。

闽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与官话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多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尽管汉语方言在发音、语调、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可以互相理解和沟通。

汉语方言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多元性的体现。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绪论部分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又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3、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4、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音部分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人类发出的咳嗽声、哭笑声、呻吟声?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叫做“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

音高,在汉语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很明显。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长,在汉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任何语言中,音色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因素。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声母≠辅音,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见得都是声母,也有作韵尾。

韵母≠元音,所有的元音都可以充当韵母,但韵母并不都是元音,还可以包括n和ng两个辅音。

总结: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

汉语方言分类

汉语方言分类

汉语方言分类中国国内语言学家根据汉语分支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

分别为官话方言、赣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

一、汉语官话方言主要分布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以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等地。

官话人口占全国的70%以上。

官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比较高,相互通话没有多大困难。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北京话为标准语。

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通行于北京、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等8省市,以北京话为代表。

西北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七省区,以西安话为代表。

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等6省区,以成都话为代表。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以扬州话为代表。

二、非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包括赣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等6种方言。

非官话方言区面积小,可是方言差别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交谈都有困难。

赣方言:江西大部,湖南东部,福建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以南昌话为标准语。

吴方言:江苏南部,浙江大部。

以苏州话为标准语。

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以长沙话为标准语。

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以广州话为标准语。

闽方言:福建,台湾,广东的潮州、揭阳、汕头,海南,以厦门话为标准语。

客家方言:广东省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以梅州话为标准语。

汉语的七大方言

汉语的七大方言

汉语的七大方言1、吴方言吴方言称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

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

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千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

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

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2、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定义的北方部分语言统称,即广义的北方话(晋语等除外)。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

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官话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3、客家方言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而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粤西等地)、新民话(广西等地)、广东话(土广东话)(湖南、四川等地)、怀远话(江西等地)、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法定公事语言)、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一般认为,南宋时客语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纪才被定名为客语。

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实用信息:中国到底有多少种方言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方言辩证

方言辩证

发音过程
• 成阻 • 持阻 • 除阻
声母辩证
• • • • 平翘舌问题 r声母问题 n、l声母问题 尖团音问题
平翘舌问题
发音要领
• 平舌音:z c s又称舌尖前音,舌尖平伸抵 住或接近上齿背,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 碍后发出的音。 • 翘舌音:zh ch sh r又称舌尖后音,舌身 略后缩,舌尖翘起与上齿龈后部(硬腭前 端)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
• • • • •
• • • • •
足(zú):促(cù) 捉(zhuō) 泽(zé):择(zé) 择(zhái) 释(shì ) 赛(sài):塞(sāi) 塞(sài) 塞(sè) 寨(zhài) 仓(cāng):沧(cāng) 舱(cāng) 苍(cāng) 疮 (chuāng) 创(chuàng) 怆(chuàng) 参(cān):参(cēn) 惨(cǎn)参(shēn) 渗(shèn) 掺 (chān) 差(cī):搓(cuō) 差(chā) 差(chà) 差(chāi) 寸(cùn):村(cūn) 衬(chèn) 肘(zhǒu) 寺(sì ):诗(shī) 侍(shì ) 恃(shì ) 持(chí ) 峙(zhì ) 扎(zā):扎(zhā) 轧(zhá) 扎(zhá) 册(cè):删(shān) 姗(shān) 珊(shān) 栅(zhà)
n、l声母问题
发音要领 • n:嘴微张,舌尖抬起贴在上齿龈处。除阻时, 舌尖从上齿龈处弹开,声带颤动,气流和声音随 着舌的动作向上从鼻腔而出,发出鼻音n。 奶牛 男女 恼怒 能耐 • l:嘴微张,舌尖抬起抵在上齿龈中部。除阻时, 舌尖从上向前下方落下,声带颤动,气息和声音 泥泞 农奴 看呢 新年 从舌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l。 拉力 利落 流利 履历 罗列 轮流 各类 颗粒

中国七大方言 ppt课件

中国七大方言 ppt课件

分布
闽方言具体通行有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雷州 半岛、等地区。
使用人数
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
南部和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等地区使用,人口约
8000万。
9
中国七大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 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 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 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 5个片。
中国七大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
1
中国七大方言
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湖南话(简称:湘语)
3.江西话(简称:赣语)
4.江浙话(简称:吴语)
5.福建话(简称:闽语)
6.客家话(简称:客语)
7.广东话(简称:粤语)
2
中国七大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的分布
3
1.北方方言
中国七大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 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 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
4
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中国七大方言
2.湘方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 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 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分布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 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①、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 准。②、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③、雷州片以海 康话为准。④、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汉语七大古方言

汉语七大古方言

汉语七大古方言
中国的汉语分为七大古方言,分别是官话、吴语、粤语、湘语、
赣语、闽语、客家话,它们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汉语族语言体系。

其中,官话是中央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标准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吴语、粤语分别分布在江南和粤东一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湘语
在湖南地区流传广泛,其韵味独特、语言丰富多彩;赣语则是江西地
区的主要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闽语是福建地区的主要语言,也在台湾、海外华人社区广泛使用;客家话是广东、福建、江西
等地的主要语言,是口腔遗产项目之一。

七大古方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但它们有
共通之处,如汉字、汉语语法结构、词汇等。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
发展,各地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而有些方言正因为其独特的韵味
和文化气息而备受重视和保护。

无论是哪一种方言,它们都是中国文
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

汉语七大方言区名词解释一、官话方言区:官话是中国国内通用的语言,也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

官话方言区即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官话方言区以普通话为主,以清晰、标准的发音为特点。

二、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三、闽语方言区: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地区。

闽语方言区的特点是音节比较短,语音变化较大,使用者较多。

闽语与官话相比,在音节发音上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仍属于汉语语言系统。

四、粤语方言区:粤语是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使用的方言。

粤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声调变化多样,发音独特,词汇丰富。

粤语方言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广大粤语使用者广泛使用。

五、湘语方言区: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湖南方言属于湘语的一种。

湘语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音节简短,声调变化丰富,音韵调节灵活多样。

湘语是湖南地区最主要的方言语言,被大部分湘语使用者广泛应用。

六、川话方言区:川话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也是现代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

川话方言区的特点是语音比较独特,语调多变,发音特色明显。

川话方言区的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区有一定的差异。

七、吴语方言区: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吴语方言区的特点是声调比较平缓,音节丰富,发音规则比较复杂。

吴语方言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江苏、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

以上是汉语七大方言区的简要解释,每个方言区都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特点。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不同方言区的差异和特点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方言的定义

中国方言的定义

中国方言的定义中国方言是指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各种语言变体。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方言也十分丰富多样。

根据研究,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语系,即汉语、藏缅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壮侗语、朝鲜语和满语。

其中,汉语方言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

汉语方言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各种语言变体。

根据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汉语方言主要可分为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和西南方言三大类。

北方方言包括官话、东北官话、晋语等;南方方言包括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西南方言包括川话、贵州话、湘语等。

官话是指中国北方地区通行的语言。

官话被认为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官话方言主要有普通话、京片子、东北官话等。

普通话是中国大陆地区最为广泛使用的官话方言,也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京片子是指北京话,是中国首都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口音特点。

东北官话则是中国东北地区通行的官话方言,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

粤语是中国南方方言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粤语主要在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使用,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通用语言之一。

粤语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闽南语则是福建地区通行的一种方言,主要在福建、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华人社区使用。

闽南语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客家话是中国南方方言中的另一种重要方言。

客家话主要在广东、福建和江西等地区使用,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通用语言之一。

客家话与普通话和粤语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川话是中国西南地区通行的官话方言,主要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使用。

川话也是中国方言中最为有特色的一种,其语音、词汇和语法都具有独特性。

汉语方言的存在使得中国内部的语言环境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每一种方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反映出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差异。

方言的存在也给中国人民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沟通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普通话推广政策,并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

中国七大语系

中国七大语系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1.北方话(简称:北语):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2.广东话(简称: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3.江浙话(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5.湖南话(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6.江西话(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梅县话为标准语,影响力比较强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客语区。

其他地方或省份的客语区其影响力不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八种: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广,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至九江的沿江地带,以及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贵州、云南大部分和广西、湖南的西北部。

使用的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以上。

2.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地区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和浙江省大部分。

因此也称江南活或江浙活。

使用人口约中汉族总人口的8.4%。

3.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使用人世间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5%。

4.赣方言。

又叫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数的2.4%。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部为主。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4%。

6.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小部分。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1.2%。

华侨及华裔也有说闽北方言的。

7.闽南方言。

以夏门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大部分和广东东部潮汕地区以及海南岛的一部分。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3%。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英法俄西阿中3.七大方言代表: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湘方言—湖南话赣方言—南昌话粤方言—广州话闽方言闽东福州话闽南厦门话4.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文字的形音义各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5.语音: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形式的外部形式6.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7.音强: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8.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9.音色:又叫音质,声音的特色,其差别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10.音节: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11.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1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13.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4.金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15.篆书: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16.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用描绘事物形状表示字义用象征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表示字义用多个部件合成一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汉字标准化4定:定序定形定音定量词义性质:概括模糊民族···词的理性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划分此类标准(依据):语法功能形态意义···声调: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调值: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类:声调的种类17.语素: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18.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因有意的单位19.短语: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意义上和语法上能够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叫词组20.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21.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22.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3.实词虚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24.修辞: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以取得好的效果25.修辞的基本原则:得体性原则1.现代汉语特点?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语法方面: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语法单位具有一致性词的多功能性量词语气词丰富2.造成音色不同的三个条件?发音体不同(甲乙两人)发音方法不同(弹拉)发音是共鸣器形状不同(a i)3.轻声儿化作用?轻声作用: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孙子)(大意)儿化作用:区别词义(眼)区分词性(画)表示细小、轻松或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小河儿小王儿)4.音节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4个音素符号来拼写(qiang 强)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音节可以没有复辅音汉语音节有声调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韵尾5.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使词义具体化(用头顶球是足球)使词义单一化(打铁锻造)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煎鱼观鱼)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骑马不能骑床)6.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区别:基本词汇具有稳固能产全民常用性一般词汇具有灵活性构词能力弱不常用7.成语特点?风格典雅性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8.成语与惯用语区别?口语色彩浓书面色彩浓含义单纯含义丰富9.词义的演变?扩大(收获)缩小(勾当)转移(爱人)10.疑问句4个类型?是非问(你真要带我走?你忘啦?)特指问(谁叫他来的?什么事这么急?)选择问(打篮球还是打排球?)正反问(这个人老实不老实?明天他来不?····,是不是?)1.修辞格区别修辞甲···方法、···效果2改病句(搭配语序杂糅)3.两个字母比较4.同义词辨析(p2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语七大方言的标准语语系
1、北方话(简称:北语):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广东话(简称: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江浙话(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我觉得嘛,在国内一般,但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还是影响力挺大的]
5、湖南话(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江西话(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梅县话为标准语,影响力比较强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客语区。

其他地方或省份的客语区其影响力不强
1、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

以广州话为代表。

此外,东南亚、南北美洲、欧洲各国、澳洲、南非等国家的华侨、华裔近90%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所以国外的唐人街里最流行的中国汉语,多为粤方言。

粤方言在国外不但是一种最普遍和流行的汉语外,在国内它又是一种强势的方言。

粤方言内部被分为8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比较一致。

(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

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2、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中国南方人多贬称之为捞话或北佬话。

这是有关北方方言曾被语言学者认为北方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含有北方胡语(北方各个游牧的少数民族)的成份最多的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3、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4、湘方言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5、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

(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

(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

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

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

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

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

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

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

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

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