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社会总资本

合集下载

马工程教材任教培训《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学》等在线考试题

马工程教材任教培训《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学》等在线考试题

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培训部分在线考核试题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在线考试中的一些题比较契合较新的时政或中央精神,看看能否放在相应科目的期末考核试题库中。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在线考核试题1. 根据支出法,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GDP等于()。

A.消费+净投资+净进口B.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D.工资+利息+利润2.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消费支出的项目是()。

A.家庭购买的电视机B.家庭购买的食品C.家庭支付的医疗费用D.家庭购买的进口汽车3. 政府支付给困难家庭的款项属于()。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4.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它们的和等于零B.它们的和等于1C.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边际消费倾向D.它们之间的比率表示平均储蓄倾向5. 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代表着()。

A.潜在总产出B.总需求C.总供给D.充分就业6. 对于一种正常商品而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收入越高,需求量越大B.收入越高,需求量越小C.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更快D.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更慢7. 假定需求函数为Q=10-2P,则在价格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

A.0.25B.0.5C.1D.1.258. 以下情况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是()。

A.大米市场B.街头便利店C.汽车市场D.自来水9. 以下哪种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A.汽车尾气B.工厂排污C.教育D.家养宠物狗的狂吠10. 公地悲剧出现的原因是()A.公共物品的提供不足B.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C.垄断导致的低效率D.私人物品的自私性《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在线考核试题1.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教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马克思主义()。

A.世界观B.价值观C.政治观D.历史观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是()。

A.世界贸易组织B.跨国公司√C.联合国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 导致经济全球化放缓的主要因素是()。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目录[隐藏]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力社会资本理论的困境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 theory)[编辑本段]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一个概念,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

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得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都从学科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社会资本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国内学者也对社会资本理论做了深入研究,虽然社会资本理论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社会资本理论也有其局限和困境。

[编辑本段]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科尔曼对社会资本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帕特南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遵循上述思路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探讨。

1.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 和“资本” 概念。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场域是由不同的社会要素连接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

场域就像一张社会之网,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网上的纽结。

位置是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前提,“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第10课时+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0课时+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1)海外贸易顺差: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
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商帮的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如
市镇安徽南部景的德徽镇商和汉山口西镇的晋朱商仙。镇 佛山镇 盛泽镇
乌泥泾镇 合溪镇(湖
[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试答] 新变化: (1)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粮食产量增长(3)经济作物大量种植(4)农产品商品
化程度提高(5)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6)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影响: (1)推动人口增加,缓解人地矛盾。(2)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推动市民阶层
则是什么? 试答:厚往薄来。
2.[重要概念] 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 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 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没读书不识字的愚夫愚妇 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 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 思考:探寻“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试答: 通过内心反省,发明本心,致良知。
主干梳理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作物品种: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种植结构变化: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二、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公有制经济1.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⑴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四、非公有制经济(1)范围: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地位、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部分复习笔记编总论第一的调整对象第二概念第三主体及其行为第四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第六章的制定与实施第二编经济法律制度变迁史第七概念的变迁第八国外的立法实践第九概念的变迁第十章中国经济法立法实践第三编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一宏观的一般原理二金融三财政四税收五计划第十六章产业调控法律制度第四编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七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八垄断法律制度第十九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章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二十二章产品质量第五编国有经济参与法律制度三经济参与法的一般原理四基础管理五投资经营法律制度第二十六章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第六编对外经济管制法律制度七对外经济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八外商投资管制第二十九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章涉外金融管制法律制度第三十一章涉外税收第七编市场运行律制度二市场的一般原理三金融概述四银行五证券六保险第三十七章期货监管法律制度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43国人民06应用法学(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央财经大学812综合知识二(经济法部分)考研真题及详解4年中山大学825经济法学(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52022年上海海事大学818经济法考研真题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一编经济法总论第一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经济法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1)经济法学是一门部门法学,其研究方法遵循法学研究的固有传统,即概念研究是其部门法学论著的开篇,为随后的论述奠定基础。

(2)将概念作为研究的起点,就是以概念的构成要素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在法学领域里,调整对象被认为是区分部门法的根本特征,故我们主张在研究经济法的概念之前应该首先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经济法调整对象在经济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1)在法学研究的学术传统中,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实际上是该部门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只有准确界定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才能准确定义该部门法的概念,并同时勾勒出该部门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而奠定本部门法研究的理论基石。

资本论简介

资本论简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断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增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延伸
洋洋洒洒205万字的思想巨著《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简称《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来,揭示以资本为主体、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商品货币为载体、以市场为运行机制、以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为特征的商品所有权转化以谁投资-谁受益为特征的资本财产权为制度安排依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经济学著作。从构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逻辑主体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马克思论资本的专著,从这个意义上把这部巨著称之为《资本论》是很合适的。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论资本的标志性著作而且也是整个经济思想史中论资本的标志性著作;因为在这部著作以前,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关于资本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说史上最伟大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

《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按其实质来说,是占有剩余价值的
过程,也就是榨取剩余劳动的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本的文明
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 条件,同以前的 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 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
的各种要素的创造。”(第3 卷第925—926页)
•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个剩余价值还采取了平均利润 的形式。资本 家榨取到的剩余价值,按照社会资本中 每个资本应得的份额的比例,在资 本家之间进行分配。 这个平均利润又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但资本对 于 剩余价值的这种占有和分配受到了土地所有权方面的 限制。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以地租的形式从 资本家那里瓜分一部分剩余价值。 因此,利润和地租 不过是剩余价值的两个特殊组成部分,它们加起来, 就 形成社会剩余价值的总和。
• “三位一体公式”掩盖了各种收入的源泉。那么, 各种收入的真正的 源泉是什么呢?
(二)各种收入的真正源泉是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般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历史规
定的形式;而社会生产过程既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 的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在历史上经济上独特的生产关 系下进行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像它以前历史上 所有的生产过程一样,也是在一定的物 质条件下进行 的,这些物质条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 第五十二章《阶级》,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析的最 终结论。 在没有写完的这一章中,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分析主要 提到三个观点:1.资 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就是雇佣工人、资 本家和土地所有者;2.在一个社 会里阶级结构不可能是纯粹的;3. 关于阶级怎样形成的问题。
一、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一)“三位一体公式”掩盖了新创造价值的源泉 • “三位一体公式”就是庸俗经济学所宣扬的资本创造利润(企业主收入+利

旧教材适用2024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旧教材适用2024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编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专题四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任务组研练真题明晰考向1.(2024·浙江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留意“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态、质地、色调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

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斤斧,也可以繁复,精致到无以复加。

【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那些与生活休戚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

【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隐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华蜜生活的虔诚看法。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实力。

C.分号运用错误。

“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分号前后并非两个并列的句子,中间的“分号”应当改为“逗号”。

2.(2024·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门类。

篆刻是从好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

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运用。

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参加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

印章也就超越好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备的升华——演化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探讨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细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娴熟驾驭,篆刻艺术快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

资本论 章节总结辅导讲义汇编(附资本论主要内容归纳)

资本论 章节总结辅导讲义汇编(附资本论主要内容归纳)

第1讲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及其生命力二《资本论》产生与传播三《资本论》体系结构《资本论》过时论理由1:《资本论》是100多年前的著作,对于现代经济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点评: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仍然没有消失,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货币的基本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内的一切商品经济规律都适应。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资本论》所阐述的经济原理,仍可帮助我们全面认识、研究这些变化。

3)一种理论诞生的时间是否久远,决不是判断它是否过时的尺度,关键是它是否有生命力。

理由2:《资本论》没有预见到社会主义存在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点评:1)《资本论》中的社会主义还不是现存的社会主义,而是作为理论原理的社会主义,因而他不可能预见到现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市场经济;2)《资本论》的局限性是相对真理意义上局限性,即任何理论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正确的,当条件等变化时,其对实践的指导受到了限制,因而需要从实践出发,加以灵活运用,才能真理作用。

《资本论》未过时观点理由1:《资本论》过时论是对《资本论》的研究一知半解甚至无知误解。

《资本论》在充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时,不仅进行了制度分析,即着重揭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剥削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且也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即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特别是作为一种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是资本主义战胜以往生产方式,创造巨大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对《资本论》的研究应从两方面注重,一方面制度分析可以使我们划清市场经济建设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另一方面机制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与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理由2: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未必过时。

2008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190周年,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欧洲、蔓延全球,人们在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审视,他的鸿篇巨制《资本论》再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经典。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姓名:王艳班级:10级市场营销二班学号:100412224上课时间:周四晚上摘要: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前提,研究对象,基础,矛盾,解决方法(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前提。

马克思根据使用价值的最终用途,把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应地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同时,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从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部分价值是同每个生产部门、每一企业、每一产品的价值组成相一致的。

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和每部类产品的价值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创立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前提。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

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

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三)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指出,社会再生产是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统一。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第一节 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 润率的直接影响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原料价格的变 动对利润率的影响及其原因,批判关于 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影响的错误观点。
第一节包括15段,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原料价格变动引起利润率的变动
情况(第1—8段); (二)原料价格变动引起利润率显著变
前言的主要内容:说明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为一、二节所研 究的问题,提供前提条件。
前言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第1—4段);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5—17段); (三)本章研究的次序(第18—19段)。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第四节 生产排泄物的利用
第四节的主要内容:对于由于劳动的社会结合, 生产排泄物的利用,为资本家节省原料费用, 提高利润率作例解。
第四节包括16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排泄物的种类(第1段); (二)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第2—13段); (三)废料的利用和废料的减少(第14—16
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 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主要内容:分析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出现,解决上一章 提出的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似乎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问题。
在第一篇中,论证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1)商品价 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采取成本价格的形式; (2)剩余价值采取利润的形式。现在则进一步论证利润和价 值的转化:(1)利润采取平均利润的形式;(2)价值采取 生产价格的形式。
所决定的(第4—5段); (三)节约必要的安全保护设备造成了工人的死亡和
伤残(第6—9段); (四)室内劳动条件之差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和生命
(第10—31段)。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美]托马斯・福特・布朗 木子西 编译导 言“社会资本”是从新经济社会学演化出来的一个最有影响的理论概念。

但是,社会资本的精确含义是什么?虽然这个术语很快地成了社会科学和决策圈内的常用词,但是明确的定义并不多见。

使用这个概念的那些人,很少有人详尽地阐述过社会资本的理论细节。

学者们开始批评这个概念的理论层次过低和用法上过分简单化,但大多数人通过自己提出的关于社会资本的不同解释来对这个问题说三道四。

许多这样的解释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进步,而且一个人按照当前的经验主义问题下定义也是合理的。

更大的挑战依然存在———建构社会资本的理论含义:(1)不是特殊的问题;(2)不局限于特殊的分析单位;(3)各种分析在理论上不矛盾;(4)对作用、动因和结构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概念上的区分;(5)能概括、组织和明确地表达现在那些业已证明具有生命力的有关社会资本的概念表述。

为了克服让人头疼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上的含糊不清,我们需要严格的、全面的和对经验研究的问题具有说服力的概念表述。

我的目标是双重的。

首先,我要分别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分析层面上逐一阐述社会资本的概念表述,合并和整合现有最好的理论。

其次,我要指出这三种观点如何构成一般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讨论这三种观点何以共同作用,形成和促进经验研究。

产生的一般理论不是一大堆通过经验研究证明了的或没有证明的重要主张,而是一种概念工具,通过它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这种经验的研究容易进行,取向比较正确的问题会在中途引出重要的理论。

我希望这会是把社会资本的研究整合到一种前后一致、理论一贯的知识体系的重要一步。

我的本体论起点是系统主义(systemism):社会资本是按照构成社会网络的个体自我间的关系类型在社会网络中分配资源的过程系统。

系统主义指的是对系统的要素、构成和环境的三维分析。

在社会资本系统中,要素是构成社会网络的个体自我。

系统的结构是联结自我的关系类型。

系统的环境是把该系统包含在内的更大的社会生态。

社会总产值

社会总产值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

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

社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

它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理论基础不同外,计算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社会总产值是包括物耗在内的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只是新增加的价值。

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社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直接把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相加。

即将工业、农业与建筑业三个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果按生产价格计算的价值,与货物运输业、为生产服务的邮电业、商业、物资供销业及饮食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果按追加劳动计算的价值相加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述图式中,全年社会总产品为9000,两大部类的资 本有机构成,均为4:1,剩余价值率都为100% 第一部类的产品都是生产资料,产品价值6000 第二部类的产品都是生活资料,产品价值3000
3、三种交换关系 为了在第二年能够按原有规模继续进行生产,两大部 类所生产的全部产品都必须实现。即9000产品都要卖 出。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通过三种交换关系来进行的。 (1)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即I4000c的实现。 I4000c是 由各种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上表示本部类已消耗的 不变资本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就必须用新的 生产资料补偿已消耗生产资料,这种补偿可通过第一 部类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而实现。
4、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资本运动的比较 (1)联系:社会资本运动由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它们都要经过三个阶 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它们都要进行生产消费;运动的目的都是价值增殖。 (2)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作为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在运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还包括个人消费。 考察个别资本运动时,重点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不分析工人和资本家的 个人消费。考察社会资本运动过程时,工人和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的过程,也 是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出售消费品,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社会资本运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3)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看,可分 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其中的生产资料用于 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消费 资料则用于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需要。 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可以 分为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生产,简称“I”部类,其产品提 供生产消费; 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生产,简称“II”部类,其产品 提供生活消费。
二、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 1、社会总产品:即社会总商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 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 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就是社会总产值,或者说是以商 品形式存在的社会总资本即社会总商品资本。 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要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即以 社会总商品为出发点。
B、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还包括一 般商品流通。 个别资本运动过程中,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 资本,销售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都属于 资本流通,而没有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过程 中,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都属于一般商品流通, 不是资本流通。
C、社会资本运动既考察价值补偿,又考虑实物补偿。 个别资本运动的考察,目的是提示剩余价值的生产、 实现和积累,主要分析资本的价值补偿。即如何出售 商品,收回价值。假定资本家和工人都能顺利买到生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 社会资本运动包括所有个别资本,资本家和工人要购 买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能而且必须从社会资本 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中得到补偿。所以,生产资料和 消费资料如何能够买到,怎样在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 就成为社会资本运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
3、社会资本运动或社会总资本运动 全社会的个别资本运动互相交错在一起,各个独立的 个别资本形成一个整体,它们的个别运动合成了一个 整体运动,这种互相交错的各个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 构成社会资本运动或社会总资本运动。 马克思:“每一个单个资本只是社会总资本中一个独 立的、可以说是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社会资本的运 动,由社会资本的各个独立部分的运动的总和,即各 个单个资本的周转的总和构成。”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基本条件引申的两个条件 第一部类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 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第二部类一年内所生产的消费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 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小结: 上述三个条件表明,社会资本再生产中,两大部类之 间存在着互相供给产品,互为市场,互为条件的关系。 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应遵循 的基本比例关系,表明了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 生产资料生产和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和生活 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 生产理论的最基本的原理。
4、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运动的核 心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 的基础。 社会资本运动,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 销售出去,并在补偿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 的同时获得剩余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购买再生 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否则消耗掉的资本价 值就不能或不能全部得到补偿,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无 法进行。
5、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 (1)社会总产品有两重构成,即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 (2)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 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c代表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 耗掉的预付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价值v用来补偿生产中 消耗掉的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和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小结: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以及社会生 产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 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总 产品按价值和实物实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将科学地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种交换关系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 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1、为了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和实现条件,需要排除 一些非本质的将要因素,假定: (1)假设考察的量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社会只有资 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假设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 移到新产品中去; (3)假设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 (4)假设没有对外贸易,全部社会总产品都在国内得到 补偿和实现
小结:社会商品资本流通公式,既包括生产消费和资 本流通,又包括个人消费和一般商品流通,它体现了 社会资本运动的内容和特征,从中可以考察社会资本 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 会总产品的补偿分为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 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 补偿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并获得剩余价 值。 3、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实物替换,指社会总产品的各 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 需要的产品。 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价值,如何重新获取所需的生产 资料;相当于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 值,如何重新获得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2)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即“II500v+500m”的实现。 II500v+500m在实物上由各种消费资料构成,在价值 上代表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必须用消费资料 来补偿。这部分产品可以通过第二部类内部的工人和 资本家购买本部类的各种消费品而得到实现。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运动正常 进行的关键。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上一个生产过程 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或替换, 否则资本主义生产就无法继续。 小结: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 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价值和实物的双重补偿问 题。特别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即社会资本的再 生产的条件问题。只有社会总产品具备了所需要的实 现条件,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才有保证。因此,马克思 的再生产理论,又被称为实现论。
2、社会商品资本的流通公式
其中:g-w,资本家和工人用货币购买个人消费品。 (1) W’-G’ ……此公式以社会总商品资本W’为运动的起点,一 开始便要求以实现包括剩余价值的全部商品价值为前提。 (2)从价值上看,它包括用来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c+v 和剩余 价值m两部分 (3)从运动来看,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后,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G-W…P…W’,这部分资本的运动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 流通;另一部分g-w,包括资本家个人消费和一般商品流通。 (4)工人也靠出卖劳动力得到货币,进行个人消费,一般商品 流通。
合肥学院经济系 康辉
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个别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单个企业独立经营,每 个资本家都投入资本,并在再生产中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自己的价 值增殖。这种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 2、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个别资本不是独立的,一个企业一方面要和那些 为它提供生产资料的企业联系,获得生产资料,使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另一方面它要和那些消费它的产品的企业(消费者)相联系,使自己的商品 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这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称为 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
(3)两大部类间的交换I1000v+1000m和II2000c的实现。 I4000c通过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实现,II500v+500m通过第 二部类内部交换实现。 I1000v+1000m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 价值,是用于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但是, 这部分产品在实物上是生产资料,无法在第一部类内部得 到实现。类似的,第二部类II2000c,在实物上是消费资料, 但是必须补偿的是生产资料,这就要求同第一部类进行交 换。
社会总产品通过一述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全实现,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如图所示: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三种交换关系中,关键在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只有 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总额等 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额,社会总产品才 能实现。 即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 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I(v+m)=IIc 若I(v+m)>IIc,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不能全部售出, 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资料得不到满足; 若I(v+m)<IIc,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不能全部售出, 资本家所需的生产资料不能全部得到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