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建设
超大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道路慢行环境提升策略
超大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道路慢行环境提升策略
荣利利;王晓巍;曾文康;刘芳宏
【期刊名称】《交通与运输》
【年(卷),期】2024(40)3
【摘要】传统商业中心区道路的慢行系统具有交通通行、公共活动双重功能,不仅是交通通行载体,更是承载市民公共生活和展示城市风貌的载体。
慢行系统需要与街道空间、设施要素、街区文化、景观环境进行多位一体的融合设计,才能有效提升慢行空间环境,进而激活商业街区活力。
以深圳东门商圈的东门路为例,阐述超大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区道路慢行交通提升的主要方法和内容,重点从空间释放分配、交通组织优化、设施精细设计、配套景观提升等方面提出慢行环境提升方案。
【总页数】7页(P71-77)
【作者】荣利利;王晓巍;曾文康;刘芳宏
【作者单位】深圳市综合交通与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复兴策略——以西安市临潼新区城市商业中心区修建性规划为例
2.基于慢行系统分级的城市道路空间优化研究——以韩城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项目为例
3.以慢行休闲为导向的大城市中心区步行环境调研与分析
4.基于多主体后评估的城市中心区慢行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上海小陆家嘴为例
5.超大城市道路慢行交通安全设施适配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问题与对策
第3期(总第133期)2020-09-25市政设施管理Shizheng Sheshi Guanli借鉴与参考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问题与对策□ 汪广丰[摘 要] 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内容,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本文通过对慢行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 慢行系统 建设 对策研究1 慢行系统的基本要求行走是人的天性,散步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
自行车是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
慢行交通不仅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同时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主要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等内容。
不仅有交通功能,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是生活品质的体现、城市活力的反映,是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的基础设施。
慢行系统分为交通性慢行系统和非交通性慢行系统,交通性慢行系统主要是解决步行及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问题,非交通性慢行系统则是以提供散步功能为主要目的。
慢行系统的基本要求是:(1)安全性。
一是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各行其道。
二是人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图6 土体不密实雷达剖面图3 结语目前来看,探地雷达在城市道路病害检测中展现出了它高效、无损、使用灵活等优点,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城市道路病害的类型、位置及规模大小,通过选配不同中心频率的雷达天线可测量不同类型及埋深的城市道路病害。
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做到对城市道路病害的提前预知预警,为城市道路主权单位及维护单位解决了只有出现路面塌陷之后再去修复的难题,为制定科学的维护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方向,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老城区慢行系统优化策略——以青岛观象山历史街区为例
老城区慢行系统优化策略——以青岛观象山历史街区为例摘要:青岛作为新的一线城市发展迅速,而除了经济上的发展,青岛也是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街区。
但目前大部分街区街道质量都很差,在现在我国城市更新、城市双休理念的大背景下,历史街区街道环境的优化刻不容缓。
体现青岛特色,提升吸引力进而提升街区活力,提高街区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保留街区历史性是观象山街区慢行系统优化的重点。
关键词:慢行系统;青岛老城区;历史街区胡晓慧(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1相关概念1.1 慢行系统慢行系统,即慢行交通系统,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
国内最早在 2002 年 4 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上提及此概念,包括“保障步行交通、引导自行车合理运行和促使助动车向公交转移”三方面内容。
基于此,本文对慢行系统的界定为“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出行速度不大于 15km/h 的慢速交通系统”。
1.2 历史街区历史街区是保留历史风貌与景观格局的街区,是展现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元素。
历史街区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商业活动较为发达,优质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较为集中。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用地混杂、人流车流集散量较大,道路狭窄、承载力较差。
2 观象山街区概况2.1 观象山街区现状1)发展及区位概况1995 版青岛城市总体规划加入了历史文化保护的专题,明确清晰地提出了旧城区保护框架,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中观象山片区被划定为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
观象山街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市南区是青岛市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
基地北临胶宁高架路,东临江苏路,东南侧有信号山公园,北侧有市立医院,西侧有特色的中山路。
2)用地及建筑地块大体分为三种用地,居住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公园绿地。
其次为教育科研用地,靠近胶州路有部分商业用地。
建筑建设年代大多是1992-2000年,街区北侧以居住建筑为主,建筑层数以1-4层建筑居多,5-6层以北侧居住区和医院地块。
城市慢行体系
人的小城市,而且这一城市也不能是区域的政治中心或行政中心。如果想要成为该网络组织的潜在成员
– Pas de filtre commercial
国际慢行城市网络的会员资格严格限制在人口少于 5万
– Montée en gamme, accessoires… 必须满足一套涵盖了广泛内容的标准。一旦这些城市被接受成为慢行城市网络的会员,则必须保证对这
目录
• 慢行城市
• 慢行交通
慢行城市
1. 什么是慢行城市?
慢行城市理念的目标是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的内在发展,而这些小城镇一般说来,其地方行 政管理体系都不够专业化和完善,不足以应对一个现代化的本土社区所面临的所有挑战。这一运动的 宗旨是,在人口少于 5万居民的小城镇里改善地方发展,使之趋向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扩大城市影 响,并使用慢行城市品牌进行城市营销。慢行城市可以被视作这样一种城市:人们享受着舒适、愉快 而安全的生活。一座慢行城市是一座适宜步行的城市,是一座尊重场所历史的城市,是一座挖掘经济 发展潜力、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城市。 简言之,慢行城市旨在成为令人满意的居住、工作和访问的场所,目标是支持当地的商业发展,培 育本地的传统,保护环境,欢迎宾客,并且鼓励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 每一座慢行城市都致力于实现一套超过 50个分项的目标和原则,这些目标和原则旨在改善该城镇 的生活品质,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基准,借以衡量城镇发展的进程此外,还作为一种机制, 促使当地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并进,为改善他们的城镇而努力。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
慢行系统改善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密度日益增加,交通状况也越来越复杂。
与此同时,汽车越来越普及,城市交通问题愈发严重。
一方面,城市交通的繁忙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明显增加。
因此,如何改善城市交通问题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慢行系统进行改善提出以下方案。
1.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交通中的核心问题是拥堵和缺乏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必要步骤。
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1.地铁建设:地下交通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路面交通拥堵,还可以节省城市空间,提高交通效率。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首先考虑地铁的建设。
例如,地铁可以连接各种目的地、服务商业区、居民区,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降低个人开车成本,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公交车线路优化:每日上下班的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
因此,公交公司应根据城市规划制定公交车线路,逐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现接驳服务,便于市民快速到达各个地点。
在公交车线路优化中,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或国家成功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模仿与借鉴。
2.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和步行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汽车数量的增多,使得路面交通愈发拥堵和危险,而步行和骑行则成为了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和健康的交通方式。
因此,应鼓励市民选择步行和骑行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1.鼓励步行活动:步行是一种简单而又环保的运动方式,对身体和健康有益。
可以通过建立步行道、游步区、公园和环城美景等方式来鼓励市民进行步行活动。
2.鼓励骑行活动:骑行具有绿色出行、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因此应积极鼓励市民进行骑行。
可以通过租赁自行车、提供便利停车设施等方式来鼓励市民进行骑行活动。
3.实行车辆限行和交通拥堵费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车辆过多。
在公交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完善的情况下,车辆限行和交通拥堵费则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慢行系统规划分析摘要:城市原本就是以宜居来尊重人性与生活真谛的现代文明的栖息地。
以此出发,市民乐得改变曾经“陀螺式”的运转生活,藉由“慢行系统”享有“慢的乐趣”,从而重构一种优雅从容的“慢生活”。
而“慢生活”,既是“慢行系统”的旨归,也是“慢行系统”盛行的必要支撑。
关键词:城市规划;慢行系统;研究引言:慢行系统因其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一体化交通及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成为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现有问题的有效方式,故在城市规划中着重进行慢行系统的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城市交通慢行系统的特征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而其中就包含步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方式所占比重在所有城市交通中也最大。
“慢行交通”指的就是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的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出行方式,城市慢行交通特点如下:(1)为了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出行,上班、购物、吃饭等等;(2)对于短距离出行,慢行交通较其他方式有明显的优势;(3)相比其他交通方式而言,占用空间不大;(4)分布广泛,节能环保;(5)在整个交通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事故频发,难于管理。
在城市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较多考虑机动车道,忽略了对于步行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的关注,慢行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空间的利用和人们的幸福指数有很大影响,所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设计,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构建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是指以非机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本文所指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自行车交通),骑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出行机会的一套与机动车、行人不同程度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包括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专用路、停车设施、过街设施、非机动车信号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
综合国内外现状看来,城市中非机动车交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阿姆斯特丹模式——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巴黎模式——短距离及与公交接驳的辅助交通工具;香港、新加坡模式——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健身工具。
城市慢行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策略
城市慢行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策略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慢行系统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城市慢行系统主要包括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方式,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环保和便捷的出行选择。
而其中,基础设施的设计与优化是确保慢行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步行道的设计。
步行道是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行人的出行体验。
步行道的宽度应根据人流量和周边环境来确定。
在商业区、学校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步行道应足够宽敞,以避免行人拥挤。
同时,步行道的地面材质也至关重要。
应选择平整、防滑、舒适的材料,如透水砖或优质的混凝土,既能保障行人的安全,又能减少行走的疲劳感。
为了提高步行道的安全性,合理的隔离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设置绿化带、栏杆等方式将步行道与机动车道分隔开来,减少车辆对行人的干扰和潜在危险。
此外,在路口和路段中,应设置清晰明确的交通标识和标线,引导行人安全过街。
在照明方面,步行道的照明设施应充足且均匀分布,确保在夜间也能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路灯的高度和亮度要经过科学计算,避免出现照明盲区。
同时,照明设施的外观设计也应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接下来,我们看看自行车道的设计。
自行车道的连续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应尽可能形成完整、连贯的自行车道网络,避免出现断头路或与机动车道频繁交叉的情况。
在道路规划中,可以采用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或者在较窄的道路上设置与机动车道共板但有明确标识和隔离的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的坡度设计也不容忽视。
过大的坡度会增加骑行的难度,降低骑行的意愿。
因此,在设计时应尽量保持平缓,对于不可避免的坡度较大的路段,可以设置提示标识,并考虑增设助力设施。
停车设施是城市慢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自行车停车,应在公共场所、商业区域、居民小区等地合理规划自行车停车位。
停车位的设置应方便存取,同时要考虑防盗和防雨等功能。
可以采用立体停车架等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
_慢行城市_的实现之道_试论当代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
“慢行城市”的实现之道 ——试论当代我国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 施旭栋, 孔令龙 摘 要:城市慢行系统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包括了购物、休闲、运动、交往、观光等复合功能的综合空间网络。
在当今城市机动化和全球资源环境危机等多重现实背景下,慢行系统具有的低碳环保、适宜人性、能够优化城市交通模式等诸多方面的优势理应受到社会更多的重视。
本文依照“价值取向—物质实体构建—精神文化构建—实施与管理”的路线,对“慢行城市”的整体构建做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实体到内涵,从理念到技术的全面、综合的理论探索。
重点提出了物质实体构建的功能、空间、设施三大组成要素及慢行系统空间构成的基本理论模型。
关键词:慢行城市;慢行系统;慢行空间;低碳;可持续发展;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先知早已为我们阐明了城市生活的本质。
此后的时间里,人类就一直在为更理想的城市生活而不断努力着。
然而,当蒸汽机的能量将人类带入“工业革命”的高速列车后,我们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感到困惑:为何城市变得越来越失去人性?交通越发拥堵、尾气和噪音弥漫在各个角落、行人不时成为车轮下的牺牲品……一切的一切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和存在的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令人难忘的伟大城市,无不是因为具有优美、舒适、连续的人性化城市空间而令人留连忘返。
城市的内涵和魅力往往是由在城市中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体验而得来的。
回归“慢行城市”,提供给城市中的主体——人,一种安全、低碳、舒适,具有生活和休憩氛围的慢行空间系统,进而使慢行出行成为一种彰显城市个性的文化,在当今全球变暖、能源危机、各种城市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显得越发迫切。
1 关于慢行的几个概念 由于目前国内对于慢行城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概念的界定还没有清晰、统一的标准。
因此,笔者在此对几个与慢行有关的概念作出较明确的界定。
1.1 慢行交通 在《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中,将慢行交通定义为“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
城市慢行交通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路
城市慢行交通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城市化也在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全面发展保证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致使其丧失了安全、便捷、舒适等基本性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各种大规模商业用地致使一些城市化问题接踵而来。
本文总结了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造成困境的根源,介绍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以人为本理念,探讨了关于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网络;以人为本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快速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遵循以车为本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宽马路、大街区、快速路和高架桥,为慢行出行考虑的空间大量缺乏,导致慢行出行比例逐年下降,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
因此,如何从规划角度引领城市交通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是当今交通规划界的当务之急。
1关于慢行交通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机动化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平均出行速度不大于15~20km/h。
慢行交通通常由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组成。
在中国,这两种交通方式占据了居民出行中相当大的比例。
在慢行交通中,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自行车一度是人类在汽车时代前的主要代步工具。
其实,在现代出行中,慢行交通是出行始发与到达不可替代的佳通方式,在公共交通发展中,慢行交通也承担着换乘接驳的重要角色。
慢行交通适合短距离出行,适宜出行距离小于6公里;可达性强,可以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停放和运行占用空间小,停放1辆机动车的用地可以停放10辆左右的自行车,而步行则根本不存在停放问题;对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对社会而言,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对道路资源的消耗较低,而且不存在环境污染,基本不产生直接原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与公共交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关系。
2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现状2.1慢行系统建设流于表面当前的慢行系统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设置机非隔离带或重要公共交通站点的自行车存放设施,并未真正建立功能完善的自行车网络系统。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市人大关于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慢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7月29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任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资工委委员及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现场听取了工作汇报。
一、我市慢行系统规划及发展现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近10多年来,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多以车为主、以车为重,大众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出行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城市慢行系统空间受到侵蚀、干扰甚至破坏。
为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倡导绿色交通出行,让城市交通重回人本主义,打造畅达生态、慢行友好、城湖相拥的人性化品质都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慢行系统规划编制、设施建设到管理维护,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2013年编制了《xx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从系统层面对中心城区步行系统提出改善策略和方案。
在同年编制的《xx市域“1331”综合交通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慢行友好的“品质都市”,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一项城市战略,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机动车的发展思路,着手构建“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交通。
目前,累计建设自行车道已超过1500公里(全市道路长度达到2140.29公里),人行道面积达到1254.31万平方米,其中二环内自行车道长度达到393.3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251公里)。
然而,根据调查,我市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在逐年下降。
慢行系统存在空间供给不足,经常被占用,以及设施布局不合理、品质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选择意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慢行系统规划滞后,缺乏城市功能的整体性考虑社会各界普遍存在重视机动车交通,忽视非机动车交通的倾向。
对步行系统更多关注局部的点和线,如步行街、人行天桥等,缺乏慢行交通的系统规划。
另一方面,步行空间往往注重了交通联系的功能,而忽视步行空间与周边的公共建筑、居住空间互相依存的关系,缺乏城市功能的整体性考虑。
城市慢行系统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2)
城市慢行系统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城市慢行系统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慢行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城市排水问题的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其核心是采用透水材料铺设道路,使雨水能够自然渗透和储存,减少了道路积水和水毁灾害的发生。
其中,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的核心特点是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大颗粒空隙结构,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道路表面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层。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透水性能好:露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多重孔隙结构能够有效地渗透和储存雨水。
2. 抗滑性高: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表面的大颗粒骨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力,能够提高道路的抗滑性。
3. 缓冲能力强:露骨料透水混凝土能够吸收和分散车辆行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道路噪音。
4. 绿色环保:该工法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径流和城市排水,并增加土壤湿度,有利于植被生长和生态保护。
三、适应范围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场所:1. 城市道路:适用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小区道路等各类道路。
2.公园广场:适用于公园、广场、人行道等公共休闲场所。
3.商业区地面:适用于商业区、购物中心、餐厅等地面交通区域。
四、工艺原理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透水功能:1. 骨料优化:选用不同粒径的骨料组合,形成透水混凝土的大颗粒空隙结构。
2. 胶凝材料:选择适量的胶凝材料,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添加剂: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和透水性能。
4. 施工方式: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的摊铺、压实和养护过程。
五、施工工艺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 地面准备:清理施工区域,排除障碍物,进行必要的土方开挖和压实。
2.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上进行透水层、隔离层、防水层等处理。
南海区桂城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
南海区桂城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出行效率,南海区桂城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项目进行介绍。
一、项目背景桂城映月湖片区位于南海区,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和居住区。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车辆的增多,该片区的交通状况日益恶化,出行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南海区决定启动桂城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
二、项目目标1. 缓解交通拥堵:通过建设慢行系统,引导人们减少机动车出行,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2. 提高出行效率:优化道路规划,增加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设施,提高出行效率,缩短出行时间。
3. 改善居民环境:通过慢行系统的建设,改善片区的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项目内容1. 建设步行街:在片区内部规划建设步行街,将机动车辆限制在周边道路,为行人提供安全、便利的步行环境。
2. 增设自行车道:在主干道和次干道上增设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骑行代步,减少汽车使用,降低交通压力。
3.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车站点,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4. 提供停车场:在片区周边建设多个停车场,为驾车出行的市民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减少路边停车造成的交通阻塞。
5. 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在片区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市民租借自行车进行短途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四、项目进展桂城映月湖片区慢行系统项目已经启动,相关规划和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中。
项目的实施需要充分调研和论证,确保最佳的方案。
预计项目将于明年开始施工,届时将逐步完善慢行系统的设施。
五、项目影响1. 减少交通拥堵:通过慢行系统的建设,预计能够减少机动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 提高出行效率:优化道路规划和交通组织,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堵塞对出行时间的影响。
城市CBD核心区慢行系统构建 ——以昆明CBD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C B D地 区人 流集散量大 , 慢行 出行 环境要 求高 , 是城 市中慢行 系统打造的重点 区域 。文章从慢行 系统 的特 征
出发 , 结合 城市 C B D地 区的慢行 出行需求 , 研 究 了C B D地 区慢 行 系统构建 的方法与路 径 , 并 以昆明 C B D核
心 区为 例 , 对慢 行 系统 的 构 建 方 法 进 行 了展 示 。
安全 的上学 、 放学环境 以及 其娱乐 玩耍 的空 间 ; 周 末体 验 山 水、 接触 自然 的机会 ; 饭 后散 步 、 晚间跑步 的场地 ; 三 五好友
聚会 聊天的场所…… 因此慢行 系统 不应该 仅仅 是交通 规划
中的内容 , 应该是一个全面 的、 综 合的体验 网络 , 应该 包括体
规划构建连续 的生 态 网络 , 通 过 中心 的步行廊 道 , 将 中
央公园 、 茶花公 园等 串联并 延续 至地块 内部 , 提 升地块 内人
C B D核心区慢行系统应兼具休 闲和通勤功能 , 首先其 慢
行系统布局需强调 人车分 流 , 可 以通 过外 围设 置停车 场 、 设
置空 中连廊 、 结合地 铁站 等设 置地下 商业 街等 实现 ; 其次 需 考虑与公共空 间的连续对 接 , 形成 连续 的绿色 网络 , 提高 开 发空间的可达性 ; 此外需 考虑 与公共 系统 的便 利衔接 , 地 块
行” , 城市慢行系统的构 建 已成城 市建设 和发 展过程 中重 要 内容。
通 性较强的道路 , 沿街 界 面 以非 开放式 为主 , 休 闲道路 为服 务功能较 强的道路 , 沿 街 以零售 、 餐饮 、 公共 服务 等为主 , 游 憩道路是结合滨水 、 公共绿 地 、 历史街 区等 形成 的 以步 行为 主的街道 , 沿街设 置成规模 的休 闲活动设 施 。根据 三类路 网
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为例
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为例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城市从“人的城市”变成“车的城市”。
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以杭州市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慢行交通系统现存问题,从管理和规划的角度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
旨在为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优化慢行出行环境。
关键词:杭州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1 引言中心城区是城市结构的主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发展城市慢行交通来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慢行交通是步行或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短距离短时间出行。
是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交通和生活方式。
此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缓解现代城市亚健康的状态,还能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对于营造优质的城市环境意义重大。
我国城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并有待改善,如:中心区路网密度严重不足;步行空间缺乏整体系统性;非机动车流量过饱和道路通行的安全不满足要求;步行网络密度偏低;步行设施与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2 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2.1 发展背景及出行结构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是杭州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域,是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和高档居住功能为主的购物中心、文化和信息中心及公共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其功能复杂多样。
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出行的总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
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人们出行为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的结构。
2.2 道路交通路网现状武林门广场中心商业区的路网中,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车流量较大;次干路,车流量较小;城市支路,以慢行交通为主。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概述
慢⾏交通系统规划概述慢⾏交通系统规划概述⼀、慢⾏交通1、概念慢⾏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速交通⽽⾔的,有时亦可称为⾮机动化交通(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般情况,慢⾏交通是出⾏速度不⼤于15 km/h的交通⽅式。
慢⾏交通包括步⾏及⾮机动车交通,由于许多⼤城市的⾮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车交通,慢⾏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及⾃⾏车交通。
2、慢⾏交通的基本特点①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落,满⾜居民出⾏、购物、休憩等需求;②短距离出⾏有明显优势。
慢⾏交通以⼈⼒为空间移动的动⼒,⾏进速度低,步⾏速度在— m/s,⾃⾏车速度⼀般在10 km/h 左右;出⾏距离较短,⼀般⼩于3km;③绿⾊环保健康,不带来环境污染,还兼有锻炼⾝体的功效;④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
3、定位慢⾏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的主要⽅式,是居民实现⽇常活动需求的重要⽅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慢⾏交通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的主要⽅式,是中、长距离出⾏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式。
以出⾏产⽣点、出⾏吸引点、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等为中⼼的慢⾏圈的⾼品质建设是保障慢⾏交通权利,提⾼慢⾏交通品质,引导城市交通出⾏⽅式结构合理化的重要环节。
场所、活动在其中的⼈和进⾏着的活动。
慢⾏系统由3要素构成:慢⾏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慢⾏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慢⾏⾏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
慢⾏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交通性的慢⾏空间和⾮交通性的慢⾏空间,前者⼀般⽤于⾏⼈或⾃⾏车通过性的设施,包括⼈⾏道(sidewalk)、⼈⾏横道(passway)、⼈⾏地道、⼈⾏天桥、⾮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空间(林间步道、⼭)和商业性质的慢⾏空间(商业步⾏街等)。
可分为以下⼏类:采⽤慢⾏作为通勤⽅式、采⽤机动化交通及慢⾏交通组合作为表现出多样化的功能:①交通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建设
发表时间:2017-10-13T13:52:13.9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作者:刘杰[导读] 本文着重探讨了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慢行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慢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宁波海曙堡恩园林景观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其交通设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些年来,慢行交通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新的方法。
从本质上讲,慢行交通不但能够缓解目前紧张的交通压力,对于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而对于人口密集的商业区来说,实行慢行交通则更有必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城市商业区慢行系统的建设,分析了慢行系统建设存
在的问题,并对慢行系统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慢行系统;商业区;可行性;交通压力
一、引言
自从第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汽车逐渐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和交通的主流工具,小汽车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大量机动车涌入街区中势必会造成拥堵,相关的交通事故、安全问题、尾气排放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
因此,慢行系统的探索和建立已经成为时代必需。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中较为繁华的地带,有着人群高密度聚集、吸引力等特点,其交通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慢行交通设计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下文将重点分析慢行系统的建设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对于商业区慢行系统的相关综述
所谓慢行交通,其主要关键点在于“慢”,一般情况下指的是车辆速度不超过15千米每小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非机动化交通方式,其主要适用于短途交通。
从分类上看,可以将慢行交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不行,一类为非机动车,对于非机动车来说,一般指的是自行车交通,所以也可以将慢行交通系统理解为自行车和行人交通。
虽然慢行交通的速度较慢,但是在城市交通中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繁华地带的商业区。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最为繁华、人口密集最集中的地带,与城市中的其他地区相比,它有着较强的聚集性、吸引力等特点。
根据人们出行目的的不同,又可以将慢行活动归结为两大类,这两大类人群对慢行交通有着不同的需求。
第一类为人群的必要性活动,这主要指的是在商业区上班和在商业区附近上学的学生和工作者。
这类人群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聚集,而且主要发生在工作日内,其活动有着既定的方向和流线,而且速度较快,一般针对这类路段可以不设置停留休息的相关设施。
第二类为自主性的活动人群。
这主要是针对商业区的使用者和购物休闲的人群所说的。
这类人群的活动时间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
其活动内容多种多样,而且没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甚至在有些著名的商业区会出现拥堵现象,针对这类路段的设计要着重考虑总体性原则,既要设置相关的休息区域,又要考虑到行人的安全问题。
三、目前存在于我国商业区慢行交通的普遍问题
就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的设计现状来看,其设计方向还是主要还是依托机动车交通,在整体设计层面,较少顾及到专用路的设计与运用,对于整体实用性原则没有做好研究和论证工作,再加上住宅区设计往往是封闭式的,因此城市慢行设计最终还是依托于机动车交通。
3.1人行道狭窄
根据相关设计规定,人行道的宽度设计应当遵循公式Wp=Nw/Nw1,意思就是说高峰时期的每小时人流量除以设计行人通行能力,其记过不得小于道路的宽度。
一般来讲大城市的宽度不小于3米,中小城市的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米。
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因为地方上的用地紧张,各种报刊亭、广告牌、自行车会占去大部分的人行道空间,最终导致行人可利用的空间狭小,实际使用面积大大低于国家规定,这是目前存在于商业区慢行系统设计的一大问题。
3.2残疾人通道设计不完善
虽然在人行道设计中相关设计单位都会铺设一些专供残疾人行走的瓷砖和道路,但是往往都是面子工程,带给残疾人的实用意义却不大,在设计上普遍不能体现人性化设计,而且还缺乏一定的规范,其残疾通道连续性不能得到保证,严重影响着残疾人的出行。
3.3商业区行人过街困难
虽然我国的某些大型商业区都进行了行人过街设计,主要形式有人行横道、天桥、地道等,但是由于繁华商业区人口众多,各种过街设施明显不足,而且设计规模过下,最终造成行人随意过街,引发了一系列交通事故的产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完善我国商业区慢行交通设计的方案
4.1设计合理的人行道宽度
根据目前我国颁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来看,大城市的干道密度为2.4--3.14km/km2,中等城市的干道密度为2.2--2.64km/km2,在设计时不但要依照设计规范设计,还要根据城市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商业集中区的中心道路密度控制在14--18km/km2,商业区的支路网密度控制在10--12km/km2,按照这样的数据设计从基本上可以满足慢行系统的相关功能。
4.2做好慢行路径的分类设计工作
从目前城市慢行路径的设计分类来看,一般从四个方面考虑,分别是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四大类。
不同的道路类型有着不同的要求。
就廊道来说,它主要是由机动车通行为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之间有绿化带相隔,在路口处一般设有任性横道和天桥,以保证三类交通有序运行。
集散道,主要是以非通过性的机动车为主,道路中有明显的限速标志,在这种道路中一般要采用平面的过街设计。
对于连通道,主要是以非机动车为主,是慢行交通的主要道路,其道路设计要考虑多种方面,要把重点放在混合型道路设计上。
休闲道,主要是以行人为主,主要体现在居民区和风景区内。
4.3完善过街设计
首先应当完善立体化的过街设计,天桥和地道是最主要的形式,虽然其分流效果明显,但是设计天桥和地道有着高昂的成本,所以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设置一些必要的辅助措施向配合,才能更好的节省成本。
其次,也应当多角度考虑过街问题。
例如可以设计建筑连廊和地下街,在人口密度大、建筑多的商业区,可以设计建筑连廊,一方面可以保证购物人群在各大商场之间联系,另一方面还能充当一定的交通疏通工作。
此外,地下街设计也是一个新鲜的想法,在大型商业区设计地下街不但疏通了交通,还能进行商业活动,一举两得。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区的慢性交通设计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虽然我国的慢性交通设计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慢性系统,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丽,陈邦柱. 城市商业区慢行过街设施研究——以武汉市光谷商圈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08):179-181.
[2]杨茜. 居住区慢行系统中的景观环境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
[3]张林鹏. 中等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
[4]曹哲静,龙瀛,刘钊启,刘希宇,陈金留. 基于数据自适应的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研究与设计[J]. 城市设计,2017,(02):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