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河段水流流态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河流弯道角度和流量对河流弯道冲刷影响研究

河流弯道角度和流量对河流弯道冲刷影响研究

2021年2月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流量和弯道角度对河道冲刷深度的影响,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流量和弯道角度河道冲刷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弯道河段,河道凹侧泥沙冲刷深度顺水流方向呈现先逐渐增大,出弯道后逐渐减小的现象,弯道凸侧冲刷深度较小或出现了淤积现象,河道凹侧冲刷深度大于凸侧冲刷深度,河道最大冲刷深度出现在河道凹侧弯顶的下游。

随着流量和弯道角度的增大,顺直河段和弯道河段的冲刷深度均增大;河流弯道最大冲刷深度与流量和弯道角度的关系可用多元乘幂函数表示。

关键词:流量;弯道;冲刷深度中图分类号:TV14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iver Bend Angle and Flow on River Bend ScourHE Li-li GUO Xiang-hong ZHAO Jun-gang QUAN Bing-xin LIANG Shi-chun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scharge and bend angle on the river scour depth ,the riverscour tests with different flow rate and bend angl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bend section ,the sediment scour depth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river in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and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cour depth on the convex side of the bend is smaller or silting occurs.The scour depth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river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convex side ,and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ppear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bend on the concave side of the river.With the increase of discharge and bend angle ,the scourdepth of straight reach and bend section incre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of river bendand discharge and bend angle can be expressed by multivariate power function.Key words :flow rate ;bend ;scour depth河流弯道角度和流量对河流弯道冲刷影响研究贺丽丽郭向红1赵俊刚2全炳欣2梁世春2(1.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12)文章编号:1006-8139(2021)01-010-05收稿日期:2020-11-09基金项目: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7-1-15)作者简介:贺丽丽(1980-),女,202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主要从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

弯道水流流场特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研究开题报告

弯道水流流场特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弯道水流流场特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研究选题类型应用型课题来源自选项目学院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教师职称无姓名年级学号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1.选题背景弯曲河段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随着对研究深度与广度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开展河弯水流运动和河床变形方面的模拟,往往是常有的事情,也是很有效的。

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各取所长,相互印证,是研究弯道河流特性的主要手段。

我国海河流域的南运河,淮河流域的汝河下游和沙河、颖河下游,黄河流域的渭河下游,长江流域的汉江下游以及有“九曲回肠”之称的长江荆江河段等,都是典型的弯曲型河段(如下图1)图 1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也是世界有名的典型弯曲型河段。

河流自身的流域特性决定了其几何形状,其弯曲形状是长年水流动力作用下的结果。

河流两岸的抗冲、抗剪能力与水流冲击、剪切力相平衡塑造了河道的形态,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达到新的平衡。

(如下图2)图22.选题意义天然河流几乎都是弯曲的,弯道可以看成是组成河流的最基本的单元[1]。

弯道水流是指行进在弯曲河道中的水流,弯曲河道的床面和岸壁组成了弯道水流的外边界。

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使得弯道中行进的水流运动特性也与顺直河段中不同。

水流进入弯道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凹岸水位抬高,凸岸水位降低,造成了水面横比降。

水面横比降引起弯道断面横向压力差,这种压力差沿垂线分布的均匀性和流速沿垂线分布的非均匀性,导致了弯道断面横向环流的出现,这一主体环流与纵向水流一起构成了弯道水流所特有的螺旋流,弯道水流运动形态如图1-1。

此外,由于弯道进口凹岸和出口凸岸均出现水面负比降,依据流体动力学,水面负比降(压力沿程增加)是流速脱离边壁产生水流分离流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上述两处可能出现弯道分离流,出口凸岸更易出现此现象[2]。

弯道水流实验

弯道水流实验

实验一弯道水流实验1. 实验目的要求弯道是平原河流中最常见的局部河段。

弯曲性河流就是由一个个反向河湾与直段连接而成,分汊河流的个别汊道也常常发展为弯道,甚至顺直型河流在枯水季节的河槽也具有弯曲的形状,弯道水流的特征与相应的泥沙运动、河床演变等密切相关。

(1)观察弯道上的水流情况,增加对弯道环流的认识;(2)了解弯道水流的纵、横向流速分布规律(3)弯道水面纵、横向比降及凹岸水面超高值的沿程变化规律2. 实验仪器设备。

(1)360度道水槽(R=1米)。

(2)流速仪,带刻度可测流向的活动测针架,水位测针,钢卷尺。

(3)模型沙、高锰酸钾,木屑等示综剂。

3.实验准备(1)启动供水系统,调节进水流量及弯道水槽尾门水位,使实验段水流平稳,水深控制在15—20cm之间;(2)布置测量断面及测点位置:在弯道内布设0°、60°、120°、180°、240°、300°、360°等七个测量断面,在弯道槽上、下游直段上分别布设一个测量断面。

(3)放好测架,安装好流速仪及水位测针。

4. 实验步骤(1)在各个测量断面上两侧(测点距槽壁各5cm)和中轴线上用活动测针测量水面高程。

(2)使用流速仪以三点法测量弯道0°、60°、120°、180°、240°、300°、360°等七个测量断面的流速与流向。

测量垂线的布置与测量水面高程时相同。

(3)在水面施放木屑及高锰酸钾等示踪剂、床面施放模型沙,观察弯道水流水面、水流内部水质点运动轨迹以及弯道床面推移质泥沙的运动情况。

5. 实验注意事项(1)弯道水流是典型的三维水流,实验室应注意观察水流及示踪剂、模型沙的运动情况。

(2)测弯道不同断面流速时要及时调整,保持流速仪测桨轴向与测点水流流向一致。

(3)若采用沿流程安装的固定水位测针测量水面高程时,应先按统一的基准面确定各测针零点高程。

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流态的研究

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流态的研究
而贴近槽底壁的脉动流速较大沿垂向随zh的增加流速逐渐减小且两者的区域基本一致可以得出结论流速大的区域一般就是脉动流速小的区域这符合明渠水流的一般特性证明了本试验数据的可靠性10结论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粘性底层对流体的影响范围为zh0022
维普资讯
沈 阳农业 大 学学报 ,0 8 0 ,92 :4 — 5 20 —4 3 ( 2 7 20 ) Junlo S ey n gi l rlU iesy 2 0 — 4 3 ()2 7 2 0 o ra f h n a g A r ut a nvri ,0 8 0 ,92 :4 — 5 c u t
摘 要 : 用 三维 声 学 多 普 勒 流 速仪 对 弯 道 上 游 顺 直河 段 水 流 特 性 进 行 了 系统 的试 验 研 究 , 面 分 析 了 水流 的 三维 时 均 流 速 及 流 场 采 全 和 纵 向紊 动 强 度 。 果 表 明 : 河段 存在 折 冲水 流 , 道与 直 道 衔 接 处 凸岸 侧 存 在 分 离 区 , 流 紊动 强 度 的区 域 分 布 与流 速 区 域分 结 该 弯 水 布 相对 应 。该 研 究 可为 相 关 的理 论 研 究 和 工 程 实践 提供 借 鉴 和 理 论 依 据 。
河 流按 河型 可分 为 弯 曲 、 汊 、 直 和游荡 4类 , 曲河 道 和顺 直河 道在 自然 界普 遍存 在 , 究 表 明 , 者 分 顺 弯 研 两 都 能长 时期保持 稳 定 的河型I ” 。尽管 国 内外 学 者从理 论 、 试验 以及原 型 资料分析 等 方面着 手来认 识和 分析顺 直 河 道 的水 沙运 动特 性 , 顺直 河 段 的水力 特 性 已进 行 了较 为 深入 的研 究 , 对 于弯 道 上游 顺 直段 的研究 却 较 对 但

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流态的研究

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流态的研究

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流态的研究
郭维东;于冰;张雪涛;李亚飞;陈娟
【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9)002
【摘要】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上游顺直河段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全面分析了水流的三维时均流速及流场和纵向紊动强度.结果表明:该河段存在折冲水流,弯道与直道衔接处凸岸侧存在分离区,水流紊动强度的区域分布与流速区域分布相对应.该研究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总页数】4页(P247-250)
【作者】郭维东;于冰;张雪涛;李亚飞;陈娟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朝阳市大陵河工程建设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3
【相关文献】
1.复式断面弯道段的水流流态研究 [J], 张土乔;马健;孙东坡;李国庆
2.漳河上游局直管河段水电站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J], 王勇
3.弯道分流时支汊河段水流流态研究 [J], 陈娟;郭维东;石达;赵日全;于冰
4.弯道河段水流流态试验研究 [J], 刘健;郭维东
5.一种改善溢洪道陡槽弯道水流流态的措施研究 [J], 傅灿;邱勇;余雄杰;杨添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弯道水流运动和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弯道水流运动和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方 面 的数值 模拟研 究 进行 了展望 .
水 面横 比降 与所在 断 面位 置有关 .
1 2 弯 道 中 的 横 向 环 流 .
弯 道 中 的横 向环 流是 表 流 指 向 凹岸 、 流指 向 底 凸岸 的弯道 水流 特有 的运 动 状 态 . 流 沿 弯道 作 曲 水 线 运动 时产 生离 心力 , 由于上层 水流 流速 大 , 到 的 受 离 心力 大 , 流方 向指 向凹岸 ;而下 层水 流 流速 小 , 水
的 2个 横 比 降公 式 . 献 [ ] 据 纵 向流 速 公 式 文 2根
和谢 才公式 , 到水 面横 比降 的计算 公式 , 得 能够 反 映
水面 横 比降随含 沙 量 的 变化 情 况 . 述 计 算公 式 得 上
出 的水 面横 比降均 为沿 程 中 的最 大 值 . 面横 比 降 水
Fe . 2 0 b O1
文 章 编 号 :0 2— 6 4 2 1 ) 1 0 1— 5 10 5 3 ( 0 0 O —0 0 0
弯 道 水 流 运 动 和 河 床 变 形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进 展
李 春 光 ,景 何 仿 ,吕岁 菊 ,周 炳 伟 ,杨 录峰
( 方 民族 大 学数 值 计 算 与工 程 应 用 研 究所 , 夏 银 川 7 0 2 ) 北 宁 5 0 1
关 键 词 : 曲河 道 ; 床变 形 ; 值 模 拟 ; 究 进 展 弯 河 数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 V1 1 3 T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天 然河 流上普 遍 存 在 弯 道 , 究 弯道 水 流 的 运 研 动 特性 、 河床 变形 及 河 岸 冲 刷 , 对河 流治 理 、 口兴 港 建、 引水 防沙 、 护岸 工 程 、 道 设 计 以及 改善 河 道 航 渠 运 等具 有重 要作 用. 者对 弯道 水 流 的运 动 规 律 的 笔 研 究进 行 了分析 , 弯 道水 流及 河 床 变形 方 面 数 值 对 模 拟研 究 已取得 的进 展 进 行 系 统 的 阐述 , 出 了 目 指 前 有待 解决 的 问题 , 对 未来 弯 道 水 流 及河 床 变 形 并

连续弯道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连续弯道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2 . Co l l a b o r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C e n t e r f o r G e o — Ha z a r d s a n d Ec o -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T h r e e G o r g e s A r e a,Yi c h a n g 4 4 3 0 0 2, Hu b e i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n e x p e i r me n t i s ma d e o n t h e me a n d e in r g i r v e r c h a n n e l i n t h e or f m o f t h e s i n e — g e n e r a t e d c u r v e ;f o r w h i c h t h e l f o w v e —
4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e d i m e n t E n g i n e e i r n g ,Y e l l o w R i v e r I n s t i t u t e o f H y d r a u l i c R e s e a r c h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3 ,H e n a n , C h i n a )
1 y z e d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l a t i me — a v e r a g e v e l o c i t y i s l a r g e r n e a r t h e c o n v e x b a n k a n d i s l e s s a t t h e c o n c a v e o n e ,w h i l e t h e v e l o c i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w i d t h o f t h e iv r e r c h a n n e l c h a n g e s a l o n g t h e wa y .T h e p r o i f l e o f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 n a l t i me — a v e r a g e v e l o c i t y a t t h e b e n d i n g — t o p o f t h e r i v e r c h a n n e l i s n e a r a p a r a b o l i c — t y p e ;me a n w h i l e ,t h e ma x i mu m v e l o c i t y a p —

弯曲分叉型河段水流流动特性分析

弯曲分叉型河段水流流动特性分析

[ 摘 要] 某弯 曲分 叉型 河段 疏浚后 , 为 了解该段 河道 水流 流动状 况 , 采取 C F D数 值模 拟 方 法 进行 数值 预报 。结 果表 明 , 该 河段 主 叉道 流 流 态相 对 较 差 , 出现 回 流 区与低 速 区; 当来流 增 大 时, 在一 定 范 围 内, 不影 响该段 河道 水 流 流 态基 本 趋 势 ; 河 道 疏 浚后 来 流 水 流 平缓 , 在 一 定 流
形成 一 系列 漩 涡 、 泡 漩 以及 回流 , 往 往 出现 低 速
区、 泥沙 堆积 等水 力 现 象 。弯 曲分 叉 型 河 段 又 有 着 弯 曲河 流水 流 特 点 , 即 由于弯 曲水 流 运 动产 生 离心 力使 凹 岸 水 面 高 于 凸岸 水 面 等 。史 莹 等
蜿蜒 型河 流 不 同 河 道 形 态 下 的 河 道 特 性 进 行 了
常见 的有 顺 直型 、 弯 曲型 与鹅 头 型 … , 3种形 式 的 分叉 型 河段 共 同 的特 点 是 河 道 中都 有 类 似 于 长
江江 心 洲 的 堆 积 物 。 河 段 中 的堆 积 物 是 河 流 水
预测 , 表明弯道处凸岸流速 先增加后减小 、 凹岸 流速则 相 反 ; 凹 岸 水 位 明显 高 于 凸岸 水 位 ; 叉 道
Ap r ., 2 01 7
弯 曲 分 叉 型 河 段 水 流 流 动 特 , 陛 分 析
顾 春 雨 , 周 杨 , 吴 东恒 , 贾剑 虎 , 吴佩 锋
( 1 .江 阴市水利 工程公司 , 江 苏 无锡 2 1 4 4 3 1 ;2 .江阴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管理处 , 江 苏 无锡 2 1 4 4 3 1 )
起到分洪滞 洪作用等水力特性 。王嘉松 对弯

弯道丁坝水流特性

弯道丁坝水流特性

90度弯道中丁坝附近的冲刷和水流场摘要:丁坝是河道整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能使流场、泥沙运输、河床地形产生迅速的变化。

弯曲河道中的水流机制和泥沙运动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当在弯道设丁坝时会更加复杂。

大多数关于丁坝周围的水流特性和冲刷的研究都是在顺直河道中进行的。

这篇文章展示了在90度弯曲河道中丁坝周围的流场和冲刷的实验结果。

河床是由粒径统一的泥沙构成的,实验对在不同流量下弯道中的丁坝在不同位置和不同长度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丁坝附近的三维流场,结果表明最大冲刷深度与弗劳德数、丁坝在弯道的位置和丁坝的长度有关。

关键词:丁坝冲刷 90度弯道河床变形动床流动形态1 引言不同的研究者对弯道的冲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Rozovskii研究了动床弯道的水流特性和边界剪切力分布。

关于弯道冲刷的一项早期研究的是Shukry在一个矩形槽中的90度和180度弯道中进行了水深和宽度比值、水流宽度值和弯道的半径都不同的实验。

Yen在弯道中进行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平衡河床结构和水流特性。

最近Ghodsian and Mousavi把弯曲河道的最大冲刷深度和密度弗劳德数、相对弯曲半径和相应的水深联系在了一起。

Ikeda (1975), Zimmerman and Kennedy(1978), Odgard (1981 and 1984), Komura (1986) and Blanckaert (2002)等,这些人对弯道中横向河床坡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丁坝的建立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使水流从岸边向河中扩宽,还经常被用来增加水深、保护河岸和防洪计划。

弯曲河道的凹岸经常被冲刷。

因此河道会发生横向移动。

在弯曲河道中丁坝很可能用来控制河岸冲刷和横向移动。

在设计丁坝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预测水流产生的河床冲刷深度。

冲刷深度的评估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兴趣,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

但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集中于顺直河道中丁坝的冲刷,比如Ahmad (1951; 1953), Garde et al. (1961), Gill (1972), Richardson et al. (1975), Rajaratnam and Nwachukwu (1983a), Lim and Tong (1991), Shields et al. (1995), Kuhnel et al. (1999) and Kothyari and Ranga Raju (2001).当把丁坝布置在弯曲河道的凹岸冲刷过程就会变得很复杂。

汤河水库溢洪道弯道段模型试验研究

汤河水库溢洪道弯道段模型试验研究
水 力 模 型 试 验 的 结 果 分析 了 水 面 形 态 , 确 定
槽 中。 因此 ,采用 上述 有关 公式计 算较 小曲率半径 下的弯道最大水深及最大水深
位 置 己 合 适 。
算 精度 影 响不 同 。 综 上分析知 ,当弯道半径 与渠宽之 比 小于 1 时 ,弯道水流 发生小扰动 , 0 计算弯 道 中最大水深及最大水深 位置公式存茌 一 定局限性 ,尤其最大水深 位置与试验实测


£=01 .6
’ 、q, /
f 1 1

式 中:U一 断面平均流速( s b m/ 渠宽( Y m 一 弯道中线半径( {h m) 外边墙最久水深( L 弯道起 点到第一 m
学 研 究 所进 行 了 一 系 列的 试 验 研 究 。 16 91 年 ,西北 水 币 科学 研究 所提 出了初 步估 I j
2 汤河水 库溢 洪道弯 道段 模型 试验
结 果 分析
陡 槽 段 后 接 弯 道 段 ,弯 道 底 坡 为 0.
算急 弯 最大水深 及位 置的 经验 关 系式 ,
辽宁省 汤河水库管理 局 1 10 0 10
沈 阳 农业 大 学水 利 学 院 1 0 61 11
Hale Waihona Puke 2、撬 善
露 嚣 4
麓 |
可 能 位 于 弯 道 末 端 , 严 重 者 处 于 下 游 直
文 中 论 述 了 弯道 冲 击 波 水 力 计 算 过 程 , 并 提 出模 型 试 验 的 必 要 性 。 根 据 汤 河 水 库 溢 洪 道
l , . J
() 2
眯l
角等 。过去 对于 弯道 水流 的研 究 ,大 多 数是将 其视 为理 想流体 ,下面 将其 看作 }面问题进 行研 究 ,根据 极 坐标 系的欧 z 拉方程 来推 导有 关的计 算式 。鲍 曼和哈 特 ( 5 1 )用谐和振 动的原理给 f 了 9 8年 1 l 计算外边墙最大水深和 曲线段起点到第一 最大水深 点的距 离的 计算 关系式 :

一种改善溢洪道陡槽弯道水流流态的措施研究

一种改善溢洪道陡槽弯道水流流态的措施研究

Ke r s lp n i ; h c v ;plwa c r e h n e lw ywo d :so pig sl s o k wa e s i l l y;u v d c a n lfo
为 此 , 通 过 模 型试 验 研 究 。 寻求 改 善 溢 洪道 陡槽 弯 道 水 流 应 以
d i 0 3 6 / i n 1 7 —1 8 . 0 0 0 1 o: 99 ls 6 2 63 2 1 1弯 道 水 流 流 态 的 措 施 研 究
傅 灿, 邱 勇 , 余雄 杰 , 添 平 杨
( 南 农 业 大 学 水利 水 电与 建 筑学 院 , 明 6 0 0 ) 云 昆 521
摘 要 : 库溢 洪 道 受 其 地 形 、 质 条件 限 制 , 陡 槽 段 不 得不 设 置 弯 道 。针对 云 南 省 某 水 库溢 洪 道 , 过水 工 模 型 试 验 水 地 在 通
研究, 水流通过陡槽弯道后产生 了不对称冲击波 , 水流分布极不均匀, 水流流态紊乱 , 下游消能能力严重不足 。为解决 这些问题 , 经反复试验 , 最终在陡槽弯道段底部垂直 布置 了四道斜槛。采用这种工程措施 , 到了消减急流冲击 波, 起 改
善 陡槽 弯道 水 流 流 态 , 高下 游 消 能 能 力 的 良好 效 果 , 为 同类 工 程提 供 一 定 参 考 。 提 可 关 键 词 : 槛 ; 击波 ; 洪道 ; 道水 流 斜 冲 溢 弯
中图 分 类号 : TV1 16 3.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1 8 (0 0 0~0 90 17 —6 3 2 1 )10 4 —3
S u n t e M e s r fI p o i g t e Cu v d Ch nn lFlw te n o p l y t dy o h a u e o m r v n h r e a e o Pa t r fS il wa

弯道水流环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弯道水流环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弯道水流环流结构的试验研究
童思陈;钟亮;许光祥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建立了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对三维流速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对弯道水流流速的分析统计.对弯道环流沿程变化和分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流结构在弯顶前后呈现出不同规律,并且存在沿水深上下分层的现象.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童思陈;钟亮;许光祥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
【相关文献】
1.常曲率U型弯道水流结构与泥沙冲淤试验研究 [J], 白玉川;高术仙;徐国强
2.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布置与试验研究 [J], 黄永军;卢啸风;刘汉周
3.循环流化床锅炉J型返料阀结构的优化试验研究 [J], 沈祥智;吕太;王擎;罗伟民;王雷
4.连续微弯弯道水流结构试验研究 [J], 卢翔; 李觅
5.循环流化床物料气动控制阀结构的试验研究 [J], 高鸣;吕清刚;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弯道环流实验报告总结

弯道环流实验报告总结

弯道环流实验报告总结摘要弯道环流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在弯曲管道中的流体流动。

本实验采用了弯曲的管道模型以及流体流速和压力的测量仪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了关于弯道环流的一些重要结论。

引言弯道环流是一种常见的流体现象,广泛存在于管道输送、空调系统以及工业加工过程等领域。

研究弯道环流的特性对于优化流体输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弯曲管道模型,测量不同流速下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分布,进一步探究弯道环流的特性。

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设备1. 流体输送系统实验设备中的流体输送系统包括一个压力泵、一个弯道管道模型、一个压力传感器以及一个流速计。

其中,压力泵提供了实验所需的流体动力;弯道管道模型是实验中的主要对象,用于产生弯道环流;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管道内的压力变化;流速计用于测量流体在管道中的流速。

2. 数据采集系统为了方便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我们配备了一套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一个实验控制器和一个计算机。

实验控制器用于控制实验设备的运行,并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计算机用于存储和处理实验数据,生成结果图表。

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将压力泵、弯道管道模型、压力传感器和流速计按照指示正确连接并固定好。

2. 实验参数设定:通过实验控制器对实验参数进行设定,如流速、流量和实验时间等。

3. 实验运行:启动实验控制器,开始实验运行。

实验过程中,实验控制器会自动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至计算机端的数据采集系统。

4. 数据记录和分析: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查和记录压力传感器和流速计的读数。

5. 结果对比与讨论:根据分析所得的实验数据,对不同流速下弯道环流的特性进行对比与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流速下流体在弯曲管道中的压力分布。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弯道环流的存在:当流体通过弯曲管道时,会形成环状流动现象。

弯道分流时支汊河段水流流态研究

弯道分流时支汊河段水流流态研究
维普资讯
第3 9卷 第 6期 2 8年 3 月 00
人 民 长 江
Ya gz Rie n te vr
V0 . 9 N . 13 . o 6 Ma . r. 2o 08
文章编号 :0 1 4 7 (0 80 0 3 —0 10 — 19 20 }6— 03 3
收 稿 日期 ;0 7 1 4 20 一l —2 作者简 介 : 陈 娟 , , 阳农 业 大学 水 利 学 院 , 士研 究 生 。 女 沈 硕
在 笛 卡 尔 三维 坐 标 系 统 ( Y z , 。 )中 , 均 流 速 3 方 向 的 时 个 分 量 分 别 用 ( , , ) 示 , 图 3 示 。 别 用 支 汉 河 段 水 槽 表 如 所 分
究了支汊河段水流的三维水力特性 。
2 试验装 置及测试 方法
本次试验是在水槽 中进行 的, 模型为概化物理模型 , 模型试
验 只 考 虑 重 力 相 似 准则 以控 制模 型水 流 。 试验 水 槽 主 要 由 干 水
图 1模 平 总 布 ( 位 ) 型 面 体 置单 :
试验采用美 国 Sn e 司生产 的声 学 多普勒 流 速仪 A V oTk公 D
大部分具有较强 的抗 冲刷性 和泄洪作用 ; 汉河道 支汉 的演变 分 规律 对航道建设 、 口选址 、 港 取水工程 分流选址 、 岸滩保 护也有 现实 意义。本 文通 过水 槽试验 , 用先进 的三维 声学 多普勒 流 采 速仪 A V对支汊河段水流现象进行 了定性描 述 , 为全 面地 研 D 较
点。
断面也为矩形 , 底宽 0 3 高 0 4 中心线 长 2m .0m, .0m, 。在 干槽
和支槽 的末端处均设置 了尾 门 , 目的是为 了控制水槽 的水深 , 同 时也为 防止尾水 的跌落而对上游水 流流态产生影响 。模型平面 布置情况如 图 I 所示 。水 槽 中的水流 流量按 3 /控 制 , 0Ls 是通 过 三角薄壁堰量测的 ; 流的深 度取 0 2 是通过 出水 口的尾 水 .7m,

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水利工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河流、沟渠等的水流都有弯曲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研究弯道水流的水力特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

其中,分流是弯道水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会对弯道流的水力特性产生影响,因此理解和掌握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包括分流对水深、流速、水位变化、河床冲刷等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将会开展以下工作:1.设计试验方案,选择适当的试验设备和工具进行试验。

2.对弯曲水流的分流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

3.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究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

4.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试验将采用实验室模型试验的方法进行。

在进行试验前,我们将综合汇总现有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成果,选定适当的试验参数和试验模型。

然后设计试验方案,根据实验设备和工具特点,选择合适的流量计、流速计、水深计和喷沙仪等进行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将会对弯曲水流的分流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

在试验结果得到后,我们将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探究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我们期待能够得到如下预期结果:1.探究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

2.分析实验数据,建立分流与弯度比、分流比之间的关系模型。

3.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重要因素。

4.通过试验结果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和建议,指导实际工程设计和建设。

五、研究意义本次试验研究对加深我们对弯道水流的水力特性和分流现象的理解,提高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实际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积极探究分流对弯道水流水力特性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水力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

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

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作者:管悦任宏宇王瑞库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4期管悦任宏宇王瑞库(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国对道路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本很多不被重视的道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U形弯道。

对于U形弯道而言,水流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对U形弯道水流进行一定的实验,将实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同时可以让U形弯道更好的为广大的居民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对于U形弯道而言,水流实验是最有效果的。

关键词:弯道水流数值中图分类号:TV1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8(c)-0030-011 试验概况及数值模拟方法对于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来说,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在U形弯道水流试验方面,主要情况如下:U形平底弯道水槽由有机玻璃制作,宽0.30m,深0.50m,试验段由2个1.50m的顺直段和1个内径为0.50m、外径为0.80m的半圆组成,总共布置试验测试断面14个,每个断面按等宽布置5条测速垂线,间距为5cm,沿水深方向每隔1cm测试一点,供水系统为自循环系统,具体见图1所示。

而在数值模拟探究方法中,以应用软件Fluent6.3为基础,采用雷诺应力(RSM)模型模拟流场,通过VOF方法模拟水流自由面对U形(180°)弯道水流特性进行了分析。

计算网络见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对于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确化的进行,每一段所采用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所在,从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数值模拟探究而言,必须将所有的数值有效的进行统计,之后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才能得到最真实的结果。

2 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2.1 水面横比降分析在U形弯道水流实验及其数值模拟探究工作中,水面横比降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前面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水面横比降分析所准备的。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

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溢洪道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弯道处的水流流态及其对引水及涡旋形成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

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一座水电站的溢洪道弯道处进行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探究,旨在探讨弯道处水流流态的变化、涡旋的形成及其对于溢洪道的影响,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 模型试验本研究将在水工模型试验实验室内对溢洪道弯道水流进行模拟试验。

试验前需确定试验模型的尺寸、模型材料和模型比例等参数,并根据模型参数设计模型,并通过摄像机等设备观测和记录水流流态变化情况以及涡旋形成情况,将数据记录下来用于后续分析。

2. 数值模拟本研究将运用ANSYS Fluent等专业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弯道水流动力学模型,探究弯道中水流的受力情况、流态特性及涡旋形成原理,分析涡旋对于引水和排水等实际工程中的影响。

三、研究预期成果与贡献本研究通过对溢洪道弯道水流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对弯道处水流流态变化、涡旋形成及其对于实际工程的影响的认识。

具体来说,预期成果如下:1. 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究弯道水流的流态,深入学习涡旋形成的流动机理。

2. 分析涡旋对于引水、排水等实际工程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3. 为类似工程中后续研究提供依据,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溢洪道弯道水流流态变化、涡旋形成及其对于实际工程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改善弯道急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改善弯道急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改善弯道急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杨玲霞;张银华;吴建平;范如琴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年(卷),期】2006(0)7
【摘要】在泄水工程布置时,因受地形条件限制,急流弯道往往难以避免。

水流进入弯道后将做曲线运动,在离心惯性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水流流态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弯道急流的改善问题是实际工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针对马家岩水库放空洞末端弯道水流情况,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提出了在弯道底部设置导流坎和在边壁设置导向翼的两种工程措施,并进行了试验分析比较。

两者对减小弯道水面横比降、改善水流流态均有较好效果。

特别是改善了弯道出口断面的水舌厚度和流速横向分布的均匀性,保证了末端挑流消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页数】3页(P77-79)
【关键词】弯道;急流;横比降;试验研究
【作者】杨玲霞;张银华;吴建平;范如琴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5.2
【相关文献】
1.弯道内非淹没丁坝附近水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J], 周阳;郭维东;梁岳;董延超
2.改善大型泵站前池水流流态的试验研究 [J], 陈树容;邱静
3.孔板在改善溢洪道弯道急流流态中的应用研究 [J], 宓永宁;刘志勇;范远东;耿忠
4.弯道河段水流流态试验研究 [J], 刘健;郭维东
5.一种改善溢洪道陡槽弯道水流流态的措施研究 [J], 傅灿;邱勇;余雄杰;杨添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弯道环流与沿河路基冲刷试验研究

弯道环流与沿河路基冲刷试验研究

① 流量 恒 定 .② 弯 道 为 圆形 曲线 ,其 中心 线 半
径 r 一 定 .③ 横 断 面 为 矩 形 断 面 ( 壁 边 坡 系 数 n 岸
m =0 ,断 面 尺 寸 沿 程 不 变 .定 床 试 验 时 ,侧 壁 与 ) 底 面 固 定 、光 滑 ; 动 床 试 验 时 ,侧 壁 固 定 、 光 滑 ,
本 次 模 型 试 验 在 人 工 弯 道 中进 行 ,人 工 弯道 具
有如下特征 :
弯 道水槽 采用 有机玻 璃拼装 和砌 筑两种方 式 ,
槽 宽 B 分 别 为 5 e 和 10 r .根 据 试 验 要 求 弯 0r a 0e a
道 的 中 心 角 分 别 为 4 。 O 、7 。 0 和 10 . 5、6 线 半 径 r 别 为 r/ 0分 o B=15 . 、2 0 . 、3 0 .、 40 . .水 位 量 测 与 监 控 采 用 水 位 测 针 ,水 深 测 量 利 用 界 面 仪 ,流 速 和 流 向 测量 采 用 毕 托 管 和 流 速 流 向 仪 .床 面 冲 刷 变 形 采 用 跟踪 测 量 和 地 形 测 量 两 种 方
的 ,即 使 是 在 局 部 顺 直 的河 段 ,也 可 能 因 为河 床 局
部 地 形 的 影 响 ( 巨 石 挑 流 、浅 滩 存 在 等 ) 如 ,导 致
主槽 水 流 弯 曲 .沿 弯 曲河 段 的 沿 河 公 路 组 成 弯 曲 河 流 的 河 岸 ,极 有 可 能 受 到弯 道 水 流 的强 烈 作 用 .为 了 抵 御 水 流 的 冲刷 ,常需 要 对 沿 河 路 基 的坡 面 和 坡 脚 采 取 防 冲措 施 ,而 防 护 型 式 的选 择 、 防 护 工 程 的 位 置 以及 相 应 的 设 计 参 数 ,则 与 弯 道 的水 流 特 点 、 河 床 泥 沙 运 动 规 律 等 密 切 相 关 .这 里 ,我 们 通 过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为0.04,0.22,0.41,0.59,0.78。各测点流速I,以最大流速‰
进行无量纲化’5j。
回地下水库
图1模型平面总体布置(单位:m)
收稿日期:2008一05—28 作者简介:刘健,女,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82
人 民 长江
2008年
区,水位达到最高后,受惯性作用的影响,又有降低趋势,这时水
20£
道水面呈现扭曲的水面形态,从而导致了弯道水流结构的调整
1:S
和流速的重新分布。弯道水位等值线见图6。
图2流速空间网格布置(单位:mm)
L!!,l 图3流速平面网格布置(单位:mm)

[工二[工工] Z;2lc“
Z=16co
卜+—卜++_| {,_1lc”
2||6c… Z=lcm
广T—广T T]
万方数据
2.2河段横向环流分布 横向环流是在弯道处形成特殊水流现象的决定因素,弯道
水流是三维水流,水流在垂直方向存在径向压力梯度,但是表层 水流和底层水流的向心加速度是不同的。通常表层水流的向心 加速度大于底层水流的向心加速度,因为表层水流的速度大于 底层水流的速度,这样,表层水流趋向于向外运动,而底层水流 则向内运动,靠近河岸处将形成平衡性垂向流速分量,该流速分 量的方向在凸岸向上,在凹岸向下,从而形成了对河床断面产生 很大影响的环流,也就是所谓的弯道螺旋流。
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弯道进口附近,纵向紊动强度较大, 尤其是在弯道进口靠近凸岸处,是紊动强度紊动的核心区,紊动 强度有最大值;同样在弯道出口处,靠近凸岸处同样存在一个纵 向紊动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的紊动强度虽为负值,但其绝对值比 附近区域的值要大。
图7河段平面流线分布
图8河段横向流速水平面、横断面、纵断面
进口断面,只有近底层附近的横向流速有偏转现象,所以z,日 =o.04.o.22处液体的紊动强度最大哺],也就是贴近槽底壁的 脉动流速较大。同样,在弯道出口处,靠近凸岸处存在一个纵向 紊动的核心区域,该区域的紊动强度虽为负值,但其绝对值比附 近区域的值要大。
参考文献:
[1]姚仕明.分汊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6,6(25): 49~52.
由于在弯道大部分范围内,环流是沿程变化的,故在试验
第16期
刘 健等:弯道河段水流流态试验研究
83
中,除非弯道足够长,很难出现环流充分发展的情况_6 J,但是可 以清晰辨认横向环流的可能出现位置。每个横断面的左侧为凸 岸,右侧为凹岸。从图7中可以看出,断面L/曰=O.837和断面 L/B=1.256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流趋势,且环流的方向和位置 也十分相似,都是在凸岸区域的近边壁位置,结合两个断面附近 的水面线情况看,在这附近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横向比降存在。
试验采用美国sonTek公司生产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测量该河段的瞬时三维流速H J。在 靠近水槽边壁1 cm处采用侧视探头,其它位置采用俯视探头。
试验利用wir曲v和‰plot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其空间网格
编制见图2,流速测点网格布置如图3、4所示,弯道段径向每60 布置1个断面,主河槽共布置了11个测流横断面,即A、B、c... K。本试验主要针对弯道水流的三维水力特性进行研究,由于 弯道水流的结构复杂,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流场的变化情况,因 此对测速点的空间网格进行加密,弯道每个断面在距两岸边壁 5 cm处均匀地布置6条测速垂线,垂线间距为10 cm;沿水深方 向每条测速垂线等间距布置5个测点,这个模型共有测点330
的断裂能来表示碳纤维混凝土在相同外部条件下的断裂能,见
人民长江
2008年
理,边界上脉动流速也只简单地赋值为零,所以图中近边界内水 流脉动强度值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得出的结论排除近边壁区 域‘…。
3结论
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河段水流进行了系统测量, 分析总结如下:水流进入弯道后发生弯曲,由于水流受到重力和 离心惯性力的双重作用,水位沿横向呈曲线变化,形成水面横比 降,最大横比降为o.043,出现在弯顶断面£/曰=O.837附近,并 且凸岸一侧的流速大于凹岸。断面三/B=0.837和断面L/曰= 1.256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流趋势,且环流的方向和位置也十 分相似,都是在凸岸区域的近边壁位置且在弯道大部分范围内。 由于弯道水流横比降的形成,水流沿垂线有横方向水流分布,横 向流速分布沿横方向及纵方向上都是变化的,水流进入弯道后 速度开始出现负值,最小值达到了一6.2“s,并且在断面三/曰 =1.050~2.093处现象最明显。断面L/B=1.765处,凸岸侧底 部各点流速大于凹岸侧各点流速,邻近底部的液体横向速度增 大,可以证明在凸岸底部已经形成了顺时针的横向环流。在弯 道进口附近,纵向紊动强度较大,尤其是在弯道进口靠近凸岸 处,是紊动强度紊动的核心区,紊动强度有最大值;由于在弯道
万方数据
图9纵向紊动强度分布(单位:cm)
从图9中可以发现,纵向紊动最强的位置正是前面纵向流 速中所介绍的主流线的位置R/B=2.92处,在该处纵向流速有 最大值,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上下层液体的主流线位置不同,导 致同一垂线上的速度大小不同,由于液体的惯性作用和粘滞性 作用,邻层液体之间将产生紊动,流速越大的地方,附近各质点 的能量交换越大。同时,从横断面流线图可知,离心力的作用使 底部流线向上偏转,底部液体进入邻近层,液体之间产生混掺, 交换的能量增加,因此纵向紊动强度增加,由于在弯道进口断 面,只有近底层附近的横向流速有偏转现象,所以z/H=0.04
个。需要说明的是,本试验测速网格不包括水面以及两岸边壁,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边壁流速按零值计算。在笛卡尔三维坐标 系统(石,y,。)中,时均流速3个方向的分量分别用(K,K, K)表示,E,K,K的单位均为Ill,s,网格布置见图4。分别用 水槽的宽度曰、弧长三、弯道半径月和水深矗对线性尺度、各流 速分量和水深进行无量纲化。根据实测试验数据及计算,B= 60 cm,厶=27 cm,冗(min)一R(max)在120—180 cm变化。以 水槽宽度B、弧长工对X方向测点进行无量纲化,以水槽宽度 B半径R对y方向测点进行无量纲化,x方向11个测量横断面 距弯道初始断面依次为o,0.21,O.42,O.628,0.837,1.05,1.256, 1.465,1.675,1.884,2.093;l,方向8个测量纵断面距离凸岸槽 壁依次为2,2.083,2.25,2.42,2.583,2.75,2.92,3;以^=27 cm 对z方向测点进行无量纲化,水平面5个测量断面距离槽底依
20
15 g
爵10

O 100
10
120
)∥cm
130
2.3河段横向流速分布 由于弯道水流横比降的形成,水流沿垂线有横方向水流分
布,严格来说,横向流速分布沿横方向及纵方向上都是变化的。 图8为实测横向流速水平面、横断面、纵断面等值线云图,从图 8中可以看出,水流进入弯道后速度开始出现负值,最小值达到 了一6.2 111,s,并且在断面三,曰=1.050~2.093处现象最明显。 断面L/日=1.765处,凸岸侧底部各点流速大于凹岸侧各点流 速,邻近底部的液体横向速度增大,可以证明在凸岸底部已经形 成了顺时针的横向环流。 2.4河段水流的紊动强度
的弯道河 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水流进入弯道河段的水流特性,
对弯道段水利工程建设也有现实指导意义【2。j。本研究通过水 槽试验,采用先进的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对弯道河段水流现 象进行了定性描述,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该河段水流的三维水力 特性。
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次试验是在室内水槽中进行的,模型为概化物理模型,没 有实际原型参照,模型试验只考虑重力相似准则以控制模型水 流。试验水槽主要由上、下游过渡直段和中间弯道段所组成,均 为有机玻璃制造。根据天然河流弯道中心角出现的频率,选择 弯道模型的中心角为60。,弯道中心线曲率半径与底宽比值为 2.5。试验段过水断面为该圆弧段,底坡i=0。模型平面布置 情况见图l。水槽中的水流流量按30 L/s控制,是通过三角薄壁 堰量测的;水流的深度取27 cm,是通过出水口的尾门调节的。
(上接第80页)
扩展,最终表现为混凝土断裂能的提高。另外,纤维与基体间的
界面脱粘 、摩阻滑移和倾角效应也导致碳纤维混凝土中纤维桥
联区能量的吸收,有很大一部分能量会消耗在纤维拔出所产生 的非主裂纹面以及纤维拉断所需要的能量上‘6J。
5.3碳纤维混凝土断裂韧度计算方法
由图3和图4可见,随着碳纤维体积率的增加,碳纤维混凝 土的断裂能及其增益比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的速度是变化 的。此处,对试验结果进行四次多项式回归,近似用普通混凝土
刚d beds.Hyd州.E119.ASCE,2000,126(9):679~690.
[6]何奇,王韦等.环流非充分发展的弯道床面切应力计算.泥沙研究, 1999,9(3):66~72.
[7] 刘月琴,万艳春.弯道水流紊动强度.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 (12):89~93.
[8]王兴奎.明渠水流的紊动特性.水力发电学报,1993,(4):12—21. (编辑:刘忠清)
[2]张红武,吕昕.弯道水力学.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93. [3]何建京,王惠民.粗糙床面明渠水力特性研究.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4,9(3):19~23. [4] 褚克坚等.45。弯段明渠剪切分层流稳定性分析试验研究.水科学
进展,2004,32(6):640~643. [5] NIKORA V,G0砌NG D.F10’v b】由】Ience over fixed and weakly mobile
流速及流场等。水流进入弯道后,水面形态和水流结构沿流程逐渐发生调整和变化,形成弯道特有的水流运动
规律,具体表现在水面横比降、横向环流、流速重分布及紊动强度等。该研究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