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实训课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实训、实践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实训、实践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183c5d1dd3383c4ba4cd265.png)
《刑事诉讼法》实训、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课2、课程编号:120303、总学时54,理论教学学时26,实训、实践教学学时284、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5、适用专业:法律事务法律文秘书记官6、考核成绩:40分7、配套教材:①《刑事诉讼法》教材②《刑事法律实训手册》8、执笔人:田秀然、吴连芝9、制定时间:2007年3月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性质:刑事诉讼法学是对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一门部门法学,它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该学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这一国家基本法律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司法实践、刑事诉讼理论等相关内容,属于司法部规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之一。
目的: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法学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及理论体系,成为应用型法律人才。
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理论及实务以及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
三、本实训课程的基本理论刑事诉讼法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更加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注意思考和解决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掌握系统的刑事诉讼法学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
五、实训、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基本内容第一部分立案(2学时)能力目标:会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熟练应用立案程序。
课程的引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是否作为刑事案件立案,立案的具体程序。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1、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总结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立案程序。
2、写出立案程序中各诉讼阶段的法律文书。
3、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侦查(2学时)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将强制措施、专门调查工作的法定程序和规则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侦查终结的条件和案件的处理、侦查羁押期限等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完成对某一案件的侦查工作。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12394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5.png)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6学时学分:4.0一、课程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政治法律系法学本科大三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刑事诉讼法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
但是,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前者,从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者。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司法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开设的。
本课程的宗旨是:“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
换言之,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索、写作、陈述和行为。
听、说、思、写、辩,举手投足都应当表现出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
这些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恰恰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所无法涵盖的重要方面。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明白刑事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
通过实训课如案例分析、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使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不易学到或根本学不到地技能。
案例教学法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思维上的铺垫;庭审观摩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程序上的铺垫;利用模拟法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初步锤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对真实法庭中所涉的角色有了大体了解。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6学时)实训一庭审观摩(2学时)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4fc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9.png)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一、引言刑事诉讼法实训是法学院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运用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刑事案件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就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进行详细的讨论和阐述。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2. 熟悉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流程,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3. 能够独立进行刑事诉讼案件的实际操作;4. 培养学生的刑事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撰写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学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刑事诉讼的性质、原则、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2. 实践操作:学生将参与模拟刑事案件的实践操作,包括角色扮演、调查取证、起诉策划、辩护等环节,真实还原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
3. 案例分析:学生将分析和研究真实的刑事案例,通过分析案情和证据,做出判断和推理,培养其刑事案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法律论文写作:学生将根据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内容,撰写相关的法律论文,提高其口头表达和书面撰写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对刑事诉讼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环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真实的刑事案例,让学生进行案情分析和推理,培养其刑事案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个人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2. 团队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动和协作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3. 论文评价:通过学生撰写的法律论文,评估其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30cfc0d7cd184254b35351b.png)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48+6(实践)学分:3.0一、课程教学对象《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是六大主干课程之一,更是统一司法考试的重头戏之一。
因此,学好刑事诉讼法不仅是提高法学专业理论水平的当然要求,更是培养法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政法系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48)教学基本要求分三级:A—掌握,B—理解,C—了解。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48学时第1章刑事诉讼法概述(2学时)1.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A)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C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 B )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学时)1.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B )2.中国刑事诉讼发的历史发展(C )第3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1学时)1.刑事诉讼目的(C)2.刑事诉讼价值(B)3.刑事诉讼结构(B)4.刑事诉讼结构中各主体的诉讼地位(C)第4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C)2.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A)3.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A)第5章管辖(2学时)1.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与确立管辖的意义(B)2.立案管辖(A)3.审判管辖(A)第6章回避(2学时)1.回避的概念和意义(B)2.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对象(A)3.回避的程序(A)第7章辩护与代理(2学时)1.辩护的概念和意义(C )2.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种类(A)3.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A)4.刑事代理(B)第8章刑事证据(4学时)1.证据概述(B)2.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A)3.证据分类(A)4.刑事诉讼证明(A)5.证据规则(B)第9章强制措施(3学时)1.强制措施概述(B)2.拘传(A)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A)4.拘留(A)5.逮捕(A)6.强制措施的改革(B )第10章期间与送达(1学时)1.期间(C)2.送达(C)第11章刑事审判前程序概述(1学时)1.刑事审前程序的形成(C )2.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B )第12章立案(3学时)1.立案的概念和意义(B )2.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A)3.立案的程序和立案的监督(A)第13章侦查(2学时)1.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B )2.侦查行为(A)3.侦查终结(A)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A)5.补充侦察(A)6.侦察监督(B)第14章起公诉(2学时)1.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意义(C )2.审查起诉(B )3.提起公诉和不起诉(A )4.自诉(A )第15章刑事审判程序概述(2学时)1.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B)2.刑事审判的模式(A )3.刑事审判的原则(A)4.审级制度(A)第16章第一审程序(2学时)1. 第一审一般程序(A)2.第一审特别程序(A)3.判决、裁定与决定(A)第17章第二审程序(2学时)1.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A)3.第二审程序的审判(A)第18章死刑复核程序(2学时)1.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3.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4.死刑复核程序的存废(B)第19章审判监督程序(2学时)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A)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的审判(A)第20章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2学时)1.执行的概念和意义(B)2.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A)3.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C)第21章执行的变更程序(2学时)1.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A)2.监外执行(A)3.减刑和假释(A)4.对新罪、漏罪和申诉的处理(A)第22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学时)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B)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A)3.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审判程序(C)第23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2学时)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C)2.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B)第24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2学时)1.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C)2.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B)3.刑事司法协助(A)五、实践内容和实践要求(宋体小三号字)1. 基本要求本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作业必须认真、独立完成。
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3篇)
![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c9435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a.png)
第1篇一、课程背景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特制定本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2. 培养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刑事诉讼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2.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立案制度- 侦查制度- 起诉制度- 审判制度- 执行制度3.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侦查程序- 起诉程序-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4.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 证据的种类和证明标准-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5. 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制度-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辩护人的辩护方式和辩护策略6.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 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7. 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制度- 管辖的概念和种类- 管辖的确定和变更8.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9. 刑事诉讼法中的羁押制度- 羁押的概念和种类- 羁押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10. 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限制度- 期限的概念和种类- 期限的计算和延长四、实践教学方式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刑事诉讼法的实践过程。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了解司法机关的运作和刑事诉讼法的实际应用。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刑事诉讼法学》实践课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实践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9fd95d49649b6648d747a2.png)
《刑事诉讼法学》实践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Criminal Procedure Law二、课程编号:学时:32学分:3开课学时:32开课学期:3三、目的通过模拟法庭准备和演练,让学生熟悉刑事诉讼程序,掌握刑事诉讼程序的各程序的特点与运作,增强学生对刑事诉讼理论的理解。
四、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时间分配为科学、充分、有效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根据《刑事诉讼法学》的特点和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该实践教学拟采用典型案例讨论、法院旁听、模拟法庭训练等形式。
1.典型案例讨论。
案例的讨论,拟安排在第八章辩护与代理和第十八章第一审程序进行,每次一个案例,时间45分钟左右。
该环节合计拟安排6学时。
2.法院旁听。
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刑事案件审判,领会刑法基本原理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该环节拟安排6学时。
3.模拟法庭训练。
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训练。
通过进行模拟法庭训练,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刑事诉讼法的理论与实践,初步具备认识证据、参与庭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实体法的理论及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脱传统法律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为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司法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环节拟安排8学时。
4.法律援助和咨询。
法律援助主要为司法援助,具体分为老年人法律援助、残疾人法律援助、妇女儿童法律援助、进城务工民工和贫困下岗职工法律援助等不同领域。
在具体的司法援助中,由若干学生一组分组进行个案援助。
参加的学生,每个小组必须在课程进行期间,完成一起案件的实际或模拟代理。
该环节拟安排6学时。
5.法治宣传。
组织学生利用三下乡、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宪法日等活动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该环节拟安排6学时。
五、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典型案例讨论时,应当充分准备,踊跃发言,对讨论的问题能够进行阐述或分析。
旁听法院审判后,结合庭审观摩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应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7dab9ecec3a87c24128c444.png)
(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
一、回避的种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适用的人员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提起
二、回避的审查决定
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
第八章辩护和代理(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
第一节辩护
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二、辩护制度的内容
三、法律援助制度
第二节代理
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一、重新审判的方式和程序
二、重新审判案件的审查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第二十二章执行(1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执行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执行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种类与执行机关
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裁判的执行
二、对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三、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拘役缓刑的执行
四、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六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简介
一、程序法定原则
二、正当程序原则
三、控审分离原则
四、无罪推定原则
五、控辩平等原则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7222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3.png)
《刑事诉讼法》实训教学方案一、实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理刑事案件基本程序,重点掌握刑事案件立案、强制措施适用、侦查等环节的内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基本知识办理常见刑事案件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养成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及时效意识。
二、实训教学的原则和要求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要求所办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恰当,程序合法,法律手续完备。
三、实训教学的方法——综合模拟演练法一是准备。
一方面要准备好办理盗窃案件所需的法律文书、印泥、实训印章、立卷材料和相关物品等;另一方面要选用合适的场所作为模拟刑警大队办公室,并按相关要求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
二是分组,定角色,定职位,熟悉任务程序。
分组,将一个区队每个班(10-15人左右)分为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及办案民警四个小组;定角色,就是在一个班选出3名学生扮演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角色,选出2名学生扮演保安的角色,选出1名学生扮演被害人的角色,其余学生扮演办案民警的角色;定职位,就是在签字审批时每个区队区队长要履行公安局局长的职责,各班班长要履行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职责;熟悉任务程序,各班班长要组织本班学生明确各自扮演角色的任务,进一步熟悉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
四、实训教学案例——盗窃案简要案情:3名犯罪嫌疑人乘学生上课期间,用电话卡捅开一学生宿舍门锁,窃得笔记本电脑两台,手机两部,现金500元,总计价值12000余元。
3名犯罪嫌疑人盗窃得手离校时,被校门口的2名值班保安询问发现,遂将两名嫌疑人扭送到公安机关,一名嫌疑人脱逃。
五、实训实施的步骤和具体内容组织实施的步骤:第一步:扮演民警的学生进入模拟刑警大队办公室,与此同时扮演犯罪嫌疑人的学生秘密进入学生宿舍实施盗窃,其他角色也进入各自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6学时学分:4.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五邑大学政治法律系法学本科大三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刑事诉讼法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
但是,我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片面地强调前者,从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者。
刑事诉讼法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司法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开设的。
本课程的宗旨是:“训练学生像律师那样思考”。
换言之,学生应当学会如何像律师那样思索、写作、陈述和行为。
听、说、思、写、辩,举手投足都应当表现出法律职业者应有的素质、能力和才智。
这些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又恰恰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所无法涵盖的重要方面。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整个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明白刑事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
通过实训课如案例分析、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使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不易学到或根本学不到地技能。
案例教学法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思维上的铺垫;庭审观摩为模拟法庭的实战训练作了办案程序上的铺垫;利用模拟法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角色转换意识和能力,初步锤炼学生的法律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对真实法庭中所涉的角色有了大体了解。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6学时)
实训一庭审观摩(2学时)
需事先同司法审判部门取得联系,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诉讼的庭审程序,各个阶段是如何组织的;法官是如何发挥庭审主导作用的;各个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各角色的作用。
明白诉讼法是怎样保障实体法贯彻实施的;怎样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的。
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谈谈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理解、认识、分析能力。
实训二模拟法庭(4学时)
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
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的教学活动。
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由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
基本程序和要求:(1)场地布置应按国家有关法庭设置的要求进行,并取得司法部门的支持,统一着装,体现正式、庄重的氛围。
(2)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可辩性,能有让各个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施展才华的空间。
避免结论过于简单、明确,使模拟程式化而失去观赏性。
(3)选择角色,布置任务。
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搜集证据材料,分析案情,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文书,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诉讼程序等。
(4)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教师组织对模拟法庭审判活动进行讨论。
尽量让每位学生对该案的审理发表意见。
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
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庭辩论是否有理有据,运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
1 教材
徐静村.刑事诉讼前沿研究[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1] 陈立.刑事诉讼疑难案例评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世杰.刑事诉讼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 曲伶俐. 刑事案例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 编写委员会.刑事诉讼法教学法规[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4]扬建广.刑事诉讼判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六、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写的庭审观摩记录、观摩体会及学生在模拟法庭中角色的成功扮演、庭审程序的有序性、论说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清晰与规范、组织语言能力、专业术语的正确性、临场应变能力(胆识)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执笔人:李元香编写日期:20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