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对象,生产资料,劳动者)。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属的地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难以适应,会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会积极的反作用于生产力。

同生产力适应的成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式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2、政经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制约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立怎样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发生变话就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其相适应的能起保护和巩固的作用,与其不适应的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不过,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会摧毁旧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

4、政经的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解释各种生产关系生产、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5、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他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具有客观性,它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不能改造规律,应该逐渐发现和认识规律,自觉利用经济规律。

一般经济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共有经济规律:在某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特有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中起作用。

在一个社会形态里有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

它表明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并决定着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能体现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详细版)

【复习范围】第一讲政治经济学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研究对象——生产关系(3页)生产力(物质生产)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生产工具(21页)2.经济规律的定义、特征以及类型(8页)•定义: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特征: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对经济规律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经济规律的三个层次(三种类型):①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②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

③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二讲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27页)•(一)关于经济制度(补充)•经济制度:亦称“社会经济制度”。

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是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基础。

•(二)关于经济体制(补充)•经济体制: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结构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的总称。

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

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

•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本质特征(120页)•(一)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对雇佣劳动的统治、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与分割,构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微观经济现象,也研究宏观经济现象。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是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三、货币与信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信用是借贷行为及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

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方法体系。

主要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国民经济核算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

五、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在增长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六、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市场经济为手段、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者。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九、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全球经济体系。

电大世界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电大世界政治经济学复习整理单选多选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1,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是在 ( C 70 年代 ) 2,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 20世纪90 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最鲜明特点是(C在和平条件下苏联一极的崩溃)4, 战后导致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 ( D.雅尔塔体制 ) 5, 冷战结束以来, 大国之间经常建立”伙伴关系”, 这关系是(D 既非对立又非结盟的关系 )6, 两极格局终结, 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力量对比的改变 ) 7, 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 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8, ”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A.杜勒斯 )9, 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B.法国 ) 10, 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的”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A.改进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11, 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A.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12, 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的是(B.”布雷顿森林协定” )1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 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C.按资金份额多少决定的原则)14, 战后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C.”第四点计划”)15, 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C.尼克松政府时期 ) 16, 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17, 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D.世界贸易组织)18,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 地区经济论坛)19, 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 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2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有一定矛盾, 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21. (A国家利益 )是指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2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美国为了满足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 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23.(A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24. 20世纪90年代,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美国率先打出( D新经济)的旗帜25.提出对苏联实行全面冷战和遏制政策的是: ( B杜鲁门主义)26.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待第三世界的立场与政策最为开明积极的西方国家是: ( C西欧 )27.提出超越遏制的是以下哪一位总统: ( B布什 )28.标志着美苏军备竞赛出现质的升级的是( D星球大战计划)29.( B ) 年9月11日, 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30.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的对外关系政策是( C政治大国战略 )31.二战后日美签订了( D《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 ) , 日本获得真正的独立。

政 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

政 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发展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政治经济学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就已经对家庭经济管理进行了探讨。

而在古罗马,贾图的《论农业》等著作也包含了一些经济思想。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时期。

在17 世纪,英国的威廉·配第率先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

他的《政治算术》运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观点。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国富论》被视为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促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他还阐述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2、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同时他还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他指出,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剩余价值m与可变资本v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表示剩余价值总量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相对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长短已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改变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生产剩余价值和提高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基本原理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 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总是受
第三章 基本概念 ①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一般用
第二章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 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 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 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基本原理
①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
品上, 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某种特殊商品, 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通过对该商品的
使用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该商品即为劳动力,因此,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②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常用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科学,研究人类活动的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成本效益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等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经济政策等内容。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分析、统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理论建模等方法。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研究单位数量的变化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确定最优决策。

2.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根据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的关系,分析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问题,确定最优决策。

3.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析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的问题。

4.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税收和补贴、管制和监管等手段,调整市场秩序和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目标。

三、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自由竞争和自由交易的经济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动机,调节资源配置和分配。

2.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以国家计划和指导为基础,实行垄断和垄断经营的经济制度,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实现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3.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又有国家干预和调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四、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提高,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2.经济循环经济循环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循环和流动,包括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实现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经济学是考研政治的一个重要学科,掌握好经济学的知识对于备考考研政治至关重要。

在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关注和重点整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前提下,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经济学知识。

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基本问题包括什么生产、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二、供给与需求1. 需求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价格预期等。

2. 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和能够生产和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因素包括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在某一价格水平下达到平衡状态,价格形成是在市场作用下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三、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1. 垄断与竞争: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或多个卖方但彼此之间存在壁垒,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方,彼此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壁垒。

2.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多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信息完全透明,进出市场自由;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产品是差异化的,进出市场受限制。

3. 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国家干预来修正市场不完全的情况。

四、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整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研究经济关系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基本要素(构成劳动力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注:劳动对象:分为两类:未经人类劳动干预的自然物质,如:矿产,森林。

以及加工过的物质即原材料。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和发展的运动规律。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活动。

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5.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

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

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数量结构。

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8. 1.经济规律的含义:即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经济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A.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B.大多数的经济规律随着经济条件的消失而消失。

C.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3.经济规律的客观意义:(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2)人们不能消灭和创造规律。

(3)经济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

对于政治经济学这样一门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我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下面是一些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1. 价值观和利益观: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之一是价值观和利益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评价和认同程度,而利益观则是指一个人为了获得某种好处所做的行为。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如何影响和塑造经济和政治生活。

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学两大学派之一。

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和产权,后者则更加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体,其特点是既有公有制又有私有制,既有计划经济又有自由市场。

3. 政治、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政治、经济制度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制度变迁、行为和决策制定的影响,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如何相互作用。

4. 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关键之一。

需求和供给是影响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政治经济学家通常会研究市场结构、垄断和价格歧视等问题。

5. 收入分配和产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收入分配和产权。

政治和经济力量对收入分配和产权有着深刻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对收入分配和产权的影响。

6. 经济增长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家会研究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以及政治和经济力量对其影响。

他们会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不同的发展途径所面临的挑战。

在复习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新问题,例如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政治经济学从未停止发展和演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政治经济
学整理
1.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活动的政治背景和对政治的影响。

2. 经济制度
- 市场经济制度:由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决定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制度:由中央计划机构安排资源分配的经济制度。

- 混合经济制度: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经济制度。

3. 经济增长与发展
- 经济增长: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实际产出的增加。

- 经济发展:指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4. 经济循环
- 市场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 社会主义经济循环:包括计划、配置、分配和再生产等环节。

5.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
-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
干预。

- 市场调节:指市场机制自身运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分配资源。

6. 政治经济学理论
- 古典经济学: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经济体系。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和社会主
义革命等议题。

-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以上是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深入了解,请查阅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主要概念:1. 生产: 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 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 生产关系: 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生产方式: 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主要问题: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即经济规律。

2.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 生产起决定作用, 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 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 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 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 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 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 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政治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劳动与剩余价值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剩余劳动则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采用新技术等手段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后果包括:一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即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三是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

四、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的特点①按劳分配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②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③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分配的主体。

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3、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国有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有经营的单一经营方式;在现阶段,主要包括:股份制经营、国有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等。

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城镇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5、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①分配结构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②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决定着分配方式的多样化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此仅述要点,须详细阐述)6、如何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个体劳动分配、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福利制度分配。

③实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为:同5④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时应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必须坚持两个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

(219-223)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㈠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㈢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②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问题,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高效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实现的。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0、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个人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贸独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自由的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发达的市场契约关系、开放型的经济关系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强化)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完善)以间接调控为特征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5、市场经济分类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依据国家是否干预经济)6、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联系:制度是体制的基础,体制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制度性质决定体制性质,体制反作用于制度。

区别:制度较稳定,体制是可以经常变动的。

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国家经济制度相同,而体制却可以不相同。

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度相同,但体制可以不同。

7、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联系:一方面,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为基础。

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以商品经济等价交换为特征的社会中统一经济类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经济事物。

区别:第一,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经济形成在先,市场经济形成在后;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属于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产生和发展要求具有不同的条件。

(详见书24-25)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的含义市场体系是由各类市场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指由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形成的体系。

2、市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商品经济是市场体系的主体和基础,要素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核心3、要素市场的具体内容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4、商品价格体系包括的内容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商品的差价体系5、产权市场的含义、特点及产权交易应遵循的原则含义:从事产权交易的市场特点:产权交易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产权市场覆盖面宽,交易内容和交易活动复杂多变产权交易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律性原则:市场定价原则有偿交易原则经济效率原则保障劳动者原则遵纪守法原则6、市场规则的含义和内容含义:是国家依据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规则制度。

内容: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1、公司制的核心:法人治理机构2、企业的含义和属性含义:依法成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属性:企业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3、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特征和形式基本内容: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5、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是指公司制企业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制衡的关系。

6、微观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居民、农户7、企业的类型①按所属经济部门划分:工业企业、农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信息企业②按技术装备水平划分:现代企业、传统企业③按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划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④按企业生产要素比例划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⑤按所处行业的市场结构划分:完全竞争企业、垄断竞争企业、寡占企业、垄断企业⑥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⑦按企业出资方式划分:单一业主制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8、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行为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经济行为:生产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1、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及其包括的内容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包括: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属地原则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新提供的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按属人原则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收入(NI),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如GDP、GNP等。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即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之和。

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①从生产的角度对所分配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方法称为生产法。

②从分配的角度对所分配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方法称为分配法。

③从使用的角度对所使用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方法称为最终使用法。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的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收入(PI) - 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5、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6、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①国家预算②服务费用③价格变动④银行信贷7、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享受服务的方式和方法。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8、如何正确处理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例关系(即处理的原则)①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要相应增长。

②对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既要使积累基金能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消费基金能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③积累与消费的增长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

④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1、社会保障的含义和三个层次含义:社会保障是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2、社会保障的功能保障、稳定、调节、发展和公平分配五大功能3、社会保障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影响因素:劳动力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科学技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制度2、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我国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途径类型:粗放型、集约型粗放型:依靠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增长,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特点。

集约型: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率来实现增长,具有低投入、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

必要性:①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需要。

②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