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否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的科学性

摘要

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受哲学的规范指导。中医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哲学的指导,在更加具细的方面,中医便主要是由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总结,这种经验总结经过系统严谨的概括,构成了我们最终的中医理论。中医学不管是从发现的过程还是最终的理论,都是科学的身影,当然,中医学的疗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关键词:哲学,科学,中医学。

引言

近几年,在中国学术界、科学界,甚至是文化圈都出现了一批在相应范围有代表力的人物提出了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如科学院的何祚庥,文化界的罗永浩、司马南等等。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但由于他们批着院士、专家、学者、权威的外衣,影响很大,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观点一经媒体批露便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各种媒体也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辩论会,其社会影响远远超越了学术争鸣的本身。而且由于现在西医学的蓬勃发展,使中医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冷落,关于其科学性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它的定位和划界是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事情。

正文

1.科学与哲学

当代对科学与哲学的界定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总概括。两者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是普遍和一般,具体科学是特殊和个别。哲学来源于科学,高于科学,又给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对于哲学的这种基础性决定了科学可以自下而上地对哲学施加影响,两者相互关联但不可相互取代。

哲学和科学的统一性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的衔接,而应该看做是一种内在的融合。哲学无论在怎样的意义上,它都应该是在追寻一种普遍理性。而科学

观察和实验虽存在具体感性活动的特征,但科学在本质上是由普遍理性的原理组成的,这些原理不等于一些观察、实验的事实的直接陈述。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不能截然分离的。科学发源于具体感性,本质上由低层普遍理性体系组成;哲学则是一般规律的总概括,由高层普遍理性体系组成;与科学相比,哲学有更广的适域。在科学-哲学统一体中,具体感性不断为普遍理性提供基本素材,逐渐向普遍理性进化,普遍理性也在不断由低层向高层发展。人类知识中的任何一门学科都只能是某种程度的具体感性和普遍理性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界习惯于把高层普遍理性体系叫作哲学,把低层普遍理性体系叫作科学,哲学离具体界远些,科学离具体界近些。这便产生了哲学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受哲学的规范指导的这样一种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2.科学与伪科学

所谓伪科学,简单的说就是它本身不是科学,却要打着科学的名义去冒充科学。但是,关于什么是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并不等于科学就成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东西,谁也无法判断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没有公认的定义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认的判断标准。我举一个例子,人是什么?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吗?有的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吗?到现在还有一些词典是这么定义人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古德尔就观察到黑猩猩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她的导师路易斯·利基评论说:我们要么改变对人的定义,要么把黑猩猩当成人。没有人愿意把黑猩猩当成人,所以我们只好继续寻找人的定义。人是会使用语言的动物吗?人们发现类人猿也会使用语言。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吗?实际上,有些动物也有感情。学术界对“什么是人”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至今也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人与猿的区别。同样,没法给科学下精确的定义,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法辨别科学与伪科学了。其实,即使有一天科学哲学家们找到了一个人人可以接受的对科学的定义,也只有哲学理论上的意义,对具体的科学实践不会有什么影响。

从哲学认识论的观点看:科学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是科学的,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这是不以历史与文化的不同为转移的:1.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2.它以范畴、定理、定律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3.它是不断从已知到未知、不断发展的过程;4.从它的基本假定得出的合乎逻辑的推论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虽然没有给出科学的定义,不过,科学界对判断什么是科学,是有公认的标准的,被广大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应用着。这个标准主要有四套:逻辑的标准、经验的标准、社会学的标准、历史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的标准和经验的标准。这里说的经验,不是生活经验、历史经验的经验,而是哲学说的经验,其实就是指观察、实验,因此也可以简单地把科学说成是逻辑加实证。

3.中医学的理论

中医学相传起源于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论经脉脏腑,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至西汉时期形成了系统的医学知识。西汉时,刘向等人整理我国的图书,把当时中国的各类知识分为六大类,医学是其中一大类,称为“方技略”。方技略中包含“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个类别。这个时期的医学已经达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程度,已不是人们所说的经验医学了,而是通过教育学习即可掌握的一种系统的医学知识,这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翔实的记载。

构成中医学传统的核心,是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中医学对人体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中医学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本质特征。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起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黄帝时代,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体系的形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中医学与西医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认识生命与疾病,同样走上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的途径。我们知道,中医学是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方法来认识事物的,这种整体性的实现实质上是通过对事物“现象”分析而获得的。由于是在现象层面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就要把相关的现象“整合”起来,“阴阳”、“五行”就是整合各种现象的一种方法。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人与自然便成为一个整体,只要“天地之道”不变,这种基本的认知方法就不会改变,并且会“与时俱进”。这就是《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文献历久弥新的缘故。

中医学所说的“脏象”、“经络”以及“证候”等,是在现象层面实现对生命的认识和调控,它们没有直接对应的实体组织。中医的辩“证”,就是通过对疾病现象的分析来认识和治疗疾病,不要试图去寻找“证”所对应的实体组织。刘长林先生说:“作为生命机体的现象,属于生命的自然整体层面,是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生命整体功能的外部实现。它们由生命的实体组织产生,却又超越于生命实体组织。”

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来阐述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阴阳平衡是保证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