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土地规划和流转面积控制不当、市场化程度不足、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农民权益、土地规划、市场化、生态环境、解决途径、政府扶持、市场机制、监管力度。
1. 引言1.1 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通过各种方式流转到农民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承载了更多的发展压力和需求。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
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渐被纳入法律法规框架,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土地规划和流转面积控制不力、农民权益保护不到位、市场化程度不足等。
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也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配合。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农民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谈判能力,导致在土地流转合同中权益受损。
有些贫困农民甚至可能因此丧失土地权益,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土地规划和流转面积控制问题。
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流转规划不合理、面积过度流转等情况,导致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农村土地利用格局不合理,甚至引发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不足问题。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流转、出租、买卖、承包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浪费、农民收益不稳定、土地经营主体不规范等。
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
一、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一)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纷纷将土地流转出去,但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了规模化农业企业或地产开发商,这就使得土地集中流转,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农民对土地经营和管理的知识有限,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农民收益不稳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农民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长期来看,他们的收益并不稳定。
去年他们可能因为一次性的流转收入而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款项,但是今年出于各种原因可能并没有相关的收入来源。
这就导致了农民在收益上的不稳定,影响了他们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三)土地经营主体不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经营主体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力,以致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经营主体违规霸占土地,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土地所有权人的利益,也加大了土地流转的不稳定因素。
二、对策(一)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体系为了解决土地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体系。
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避免土地流转集中化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农村土地的多功能性,充分保护土地资源的生态与环境功能,保障农民的利益。
(二)建立稳定的流转市场为了解决农民收益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土地流转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土地流转的价格和合同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支持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价格、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保障农民的收益。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土地流转作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激活农村土地要素、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基层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持续优化土地流转结构,推动规模化经营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衔接。
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存在思想顾虑。
一些农民群众思想比较保守,有“离乡不离土”的眷恋之情,虽然进城务工生活,但仍把农村土地当作自己归乡养老的“保命田二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等措施更严,一系列扶持奖补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担心流转后自身权益受损,宁可粗放经营承包地,也不愿对外流转。
部分群众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对发展现代果业、大豆一玉米带状种植等产业有抵触情绪,导致土地流转慢。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私下流转土地时,只是简单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有的书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时限、责任等一些条款与现行政策法规相冲突;有的农民缺乏契约精神,经常出现“一地二租”等问题,发生土地纠纷时,法院对案件的基本事实大多难以认定。
加之一些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经费短缺,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化解等方面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流转率偏低、流转价格不合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集中连片流转难度较大。
各地在包产到户时多采用优质地和劣质地搭配方式划分,导致农户耕地分散细碎化,形成规模连片地块难度较大,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困难,制约了集约化生产要求下的土地流转。
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实施,对耕地“非农化”、良田“非粮化”问题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要求流转土地只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而一些经营大户为了追求高收益,更愿意利用集中连片土地大规模种植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大户的流转积极性。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哪些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哪些问题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流转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土地流转的效果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还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
首先,土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
农民往往难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土地流转信息,不知道哪里有需求,也不清楚流转价格的合理范围。
而需求方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其次,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
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定价机制,土地流转价格往往由双方协商确定,容易出现价格不合理的情况,损害农民的利益或者增加经营主体的成本。
再者,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
专业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低,不能为土地流转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
二、土地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不够完善和具体。
一方面,相关法律对于土地流转的一些具体问题规定不够明确,如土地流转的主体资格、流转方式、流转期限等,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争议和纠纷。
另一方面,对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
此外,土地流转的合同管理也不够规范,合同条款不完整、不清晰,容易引发合同纠纷,给农民和经营主体带来损失。
三、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是一个关键。
一些地方在推进土地流转时,存在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的现象,违背了农民的意愿。
还有些地方在土地流转后,没有及时足额支付农民的流转费用,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
同时,农民在土地流转后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司法效力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不清晰,司法
效力不足,容易引发土地纠纷和产权不稳定的问题。
2. 规模不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相对较小,流转面积有限,无法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
3. 流转价格不合理:由于缺乏市场竞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农村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格常常偏低或偏高,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 农民权益保护不够: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
护措施不完善,容易导致农民利益被侵害。
5. 交易流程繁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交易流程繁琐,手续复杂,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流转的自由性和效率。
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法规体系,明
确权益归属,加强司法保护,确保流转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 鼓励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引导,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模化
经营,培育大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
水平。
3. 建立市场化流转机制:引入市场竞价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价格的合
理形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4. 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农民合法
权益的宣传、教育和维权,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不受侵害。
5. 简化流转手续:简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手续,提高流转的
自由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转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被征收或者租赁后,再由农民流转出去,通常是由大规模农业企业或者农村合作社进行经营。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与此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土地流转后,原来种植作物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种植作物的收入来源,尤其是老年农民,土地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土地流转后他们将面临着失业和生活无着的困境。
2. 土地流转合同缺乏保障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合同基本仅是司空见惯的口头协议,缺乏法律效力。
一旦发生纠纷,农民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土地过度流转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过度流转的现象,一块土地数次流转致使土地肥力下降,无法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生态环境遭破坏土地流转过度,使得部分农田长期荒芜,导致环境恶劣,产生生态环境破坏。
5. 农村经济不合理发展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导致土地过度集中,部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
二、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1.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确立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保障农民利益,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并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的公平竞争环境。
2.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禁止超范围流转现象的发生,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监督,规范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合法利益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民的维权能力,增强他们的土地流转议价能力,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4. 发展适度规模经济适度规模经济是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流转的风险和代价。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策略
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与策略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者转让给他人使用,是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性变革的推进,土地流转在农村地区日益普遍,为农村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土地资源过度集中、流转租费不平等、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土地流转现状问题1. 土地资源过度集中。
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户土地,使得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土地碎片化现象严重;一些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大片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加剧了农村贫富差距。
2. 流转租费不平等。
在一些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府监管不到位,导致土地流转中流转租费不平等现象严重,一些弱势群体的土地流转租金过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土地权益。
3. 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土地浪费和农村资源浪费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规范土地租赁流转行为,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2. 推进行业化农业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乡村振兴。
3. 提高农民资本素质。
加强农民的土地经营管理和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培训,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在土地流转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4. 加强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规划,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浪费。
5.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积极性。
6. 强化土地产权保障。
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管理,明确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效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确保流转租费的公平合理。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个体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者出售给其他农户或者非农户进行经营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种农村资源配置方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大规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例如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权益受损、土地资源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流转难度大:在一些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诸多困难,例如缺乏土地流转市场、流转手续繁琐、土地流转收益不稳定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影响了农地的合理利用。
2.农户权益受损: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收益不了解,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不了解法律的情况虚假流转土地,使得农民的权益受损。
3.土地资源浪费:目前农村土地存在大量小散经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土地的浪费现象。
1.建设土地流转市场: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租赁、转让等服务,从而解决农民流转土地难的问题。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知晓度,保护农民利益。
3.培育大型农业企业: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引导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大型农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4.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政府可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对农村小散经营的土地进行规划整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5.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监管系统: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开展中,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有力对策,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
相信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Lu n y u a n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要以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和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存在为前提。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现结合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1.流转合同不规范,容易导致合同纠纷。
从调查情况看,大户土地流转基本上都采取书面合同,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了明确。
但小户流转基本上是采用口头协议,没有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流转双方在责、权、利关系上没有明确规定,也无违约责任,更没有考虑今后市场变化因素,特别是对保持地力没有足够重视,留下了许多的合同纠纷隐患。
如调查发现,一些承包户在土地经营过程中掠夺性生产,导致地力下降,复耕难度加大,经营效益下降,引起多起土地流转纠纷。
2、规模流转难度大。
农村中有一定文化技能的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其他劳动力大多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承包地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许多业主租赁土地都希望集中连片,但不同农民利益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大规模土地流转难以成功,影响农业项目实施。
绝大部分土地没有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地块小且不平整,水、电、路建设滞后,不适于连片种植和机械耕作,无法实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规模经营成本增加,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数额增加,导致规模流转难度加大。
3、保障机制不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未能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无法为转出土地的农民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
农民对土地流转态度更加慎重,出于对土地普遍有预期增值和稳定的经济收益保障心理,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
其次,农民利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少数地方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村集体收入、干部福利的手段,用行政手段干预农民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土地进行规模开发,常压低流转价格,使农民获得补偿往往最低;业主因投资失败和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民租金,农民流转收益存在风险。
再次,流转收益缺乏增长机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由承包人将其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并获得相应收益的行为。
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评估价格,导致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发。
二、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
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无法提供准确的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和价格评估等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流转双方往往难以达成公平、公正的交易。
三、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矛盾纠纷多发。
一些地方存在私下交易、口头协议等不规范行为,导致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
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强行流转、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
四、农民流转意愿不强,主体地位难保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保障。
一些地方存在政府干预过多、强制流转的现象,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农民在流转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充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政府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能力薄弱、市场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价格评估等服务。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流转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互联,促进信息流通和透明度。
3. 规范流转程序: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性文件,明确流转程序和要求,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地区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或转让给其他人使用,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现状问题1. 地权不清,确权难。
农村地界不清、地权不明晰,缺乏有效的土地确权制度,导致土地流转中存在许多争议和纠纷。
地权确权的程序繁琐、周期长,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2. 土地利用效率低。
农村土地流转多以小规模、散落式的拆迁方式为主,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方式较传统,没有注意到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限制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农民收益低。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以种植、养殖租赁为主,租金较低,农民的收益不高。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产权保护不完善,农民在土地租赁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公平合理的报酬。
4. 土地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规模较大的土地流转项目未能有效应对土地污染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导致土地环境受到破坏,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对策建议1. 设立健全的土地确权制度。
建立统一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明确土地权属和使用范围,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加强对土地权属的监管和保护,通过确权机制解决土地流转中的纠纷和争议。
2. 推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
引导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加强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支持土地合作经营、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种植,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
3. 完善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监管和政策服务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指导。
加大对农民的政策宣传、培训和服务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
4. 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和管理。
完善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对流转土地的环境评估和监测。
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以及对策
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以及对策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
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流转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阻碍,如土地所有权不清晰、耕地保护政策限制、农民流转意愿低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以及对策。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阻碍1.土地所有权不清晰在农村地区,土地所有权多为集体所有,而土地流转需要经过集体所有者的同意。
由于土地所有权不清晰,很多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个人对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导致土地流转的程序复杂,许多潜在的土地流转主体望而却步。
2.耕地保护政策限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政策,规定了土地流转的条件和限制,如对林地和草地的转让有严格的限制。
这些政策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和程度,使得农民转让土地的意愿受到影响。
3.农民流转意愿低由于土地流转会使很多农民面临没有土地可耕种的困境,很多农民对土地流转持保守态度,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
他们担心一旦失去土地,将来再想种地就难了;也担心二代人将来没有土地可耕种。
二、对策1.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为了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清晰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使土地流转变得更加规范和透明。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土地流转部门或者专门的流转服务中心,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当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加大对非耕地的流转力度。
可以通过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非耕地的流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同时保障耕地的有效利用。
政府可以对耕地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政策,推动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增加流转补贴和扶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流转补贴和扶持政策,帮助农民顺利地将土地流转出去。
可以采取给予一次性流转奖励、流转租金补贴、流转后的生产资金扶持等多种措施,提高农民流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存在的问题1. 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不明显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低、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土地流转价格限制导致流转价格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增收渠道受限,导致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
2. 土地流转纠纷频发由于土地流转交易主体众多,交易环节繁杂,土地流转纠纷也随之增多。
流转方与承包方在流转价格、流转期限、流转补偿等方面的纠纷层出不穷,给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3. 监管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地方政府监管不够到位,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监管人员,导致土地流转市场失序,一些不法分子乘机捞取暴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1. 完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对于土地流转价格,研究制定合理的流转价格标准,遵循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确保农民从流转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
2. 开发农业增收产业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政策,引导流转方与承包方共同发展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收入。
3. 健全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加大对土地流转合同履约的监管力度,规范土地流转合同起草、签订和履行程序,规避流转纠纷,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4. 深化土地流转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促进土地资源更加有效、合理的配置。
5. 强化土地流转监管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监管,规范流转行为,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正常秩序。
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在下一步工作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合理流转土地,共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从农户手中流转到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等大规模经营主体手中,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但是在实际推进中,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1. 土地流转规模小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多以小规模为主,流转面积不大,流转价格低廉。
很多农户的土地流转都是散落式交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影响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效益。
2. 流转补偿标准不一由于土地流转的价格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流转补偿标准不一,存在着流转价格偏低和资金流动不畅的问题。
3. 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风险和权益等方面认识不足,缺乏流转指导和规范化操作,容易陷入合同纠纷和个人利益受损的风险。
4. 土地流转后续服务不足一些地区在推动土地流转的缺乏对土地流转后续服务的支持,造成了流转后的土地管理、生产管理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研究和完善,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土地流转的公平、合法和有序。
2. 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户将散乱的小块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 明确土地流转补偿标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土地流转价格的监管,确保农户适得其所,流转补偿标准合理,并建立统一的流转价格指导价。
4. 提高农户的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户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理解,让农户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土地流转后续服务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大对土地流转后续服务的投入,加强对流转后的土地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6. 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发展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组织,帮助农户进行土地整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7. 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计量监理能力加强土地流转的计量监理工作,规范流转手续,防止利益受损,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土地流转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经济需求。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已成为农村迫切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土地适度规模化集中,更有利于现代农业对机械化、产业化生产要求的实现。
一、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土地纠纷存隐患由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土地流转部分采取口头协议,没有通过签订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双方责任、权力和义务不明确等问题;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致使存在许多纠纷隐患:一是经营户不与农户签定流转合同,多数是与村社签定;二是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三是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和矛盾,调解缺乏依据;四是擅自改变土地农用性质。
这些都是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隐患,甚至存在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侵害农民权益和利益的现象。
(二)土地流转租金遭拖欠,流转收益难保障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信息公开等制度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收益。
致使土地流转租金交付不稳定,流转收益难保障等主要原因有:一是土地产权制度的缺失,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和利益的保护。
二是缺乏有效统一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
三是缺乏统一的合同格式、内容和效力,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
这一系列政策制度的缺失,保障方案也难以落实,群众们为保护自身利益,会产生矛盾纠纷等冲突,造成农户的权益和收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进而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造成阻碍且难以开展调解工作。
(三)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交易规模小和信息不对称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土地流转工作。
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一是缺乏专业人才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土地流转的信息基本依靠亲朋好友以及村组织干部的交流。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出去,由其他经营主体承包或租赁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主要可以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
土地流转可以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也是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之一。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过度集中,而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流转可以帮助实现多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流转的背景还包括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的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流转可以帮助农业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种植、养殖业转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1.2 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技能,增强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农村土地流转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进入农村,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一、土地流转规模过大。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推进,一些地方土地流转规模过大,导致土地资源集中化,农民流转后缺乏耕地,甚至出现土地荒芜的情况。
二、流转价格不确定。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流转价格不确定,一些农民被迫接受低价流转,导致他们的土地权益受损。
三、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不公。
在土地流转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流转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农民流转出去的土地往往只能得到有限的报酬,而土地经营者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在农户之间进行转让或租赁的行为。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流转难、土地流转规模小,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流转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流转土地管控不严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建设。
当前,由于土地承包权流转难,许多农村土地闲置不用,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应加强对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条件,简化流转手续,鼓励和支持农户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加大土地流转规模。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很多农户只将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意愿,鼓励他们将更多的土地流转出去,实现规模化经营。
第三,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既不符合土地实际价值,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因此,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力、水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价格能够真正体现土地的价值。
第四,加强农户权益保障。
当前,流转农户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许多农户担心流转后无地可耕种,生活无着。
为了保障农户的权益,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监管机制,确保流转农户得到合理的补偿,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法性和流转农户的权益。
第五,加强流转土地管控。
目前,流转土地的管控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一些非法流转的情况出现。
为了加强土地流转的管控,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确保流转土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非法流转行为。
第六,加强土地流转的技术支持。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许多农户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无法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
因此,应通过加强农技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式,为流转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下面就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1. 流转规模不大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较小,且多以小规模的家庭承包为主,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相对较少。
这使得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影响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2. 流转价格不合理由于土地流转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流转价格波动较大,且部分流转价格不合理。
这给农民的利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也不利于流转市场的发展。
3. 流转风险较大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承租方无法按时支付租金、承租方因经营不善导致土地荒芜等问题。
这些风险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小的,也需要有关部门制定更为完善的监管措施。
4. 流转信息不透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信息并不是很透明,农民在流转土地时往往难以获取到全面的信息,这使得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不利于流转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1. 完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非常重要。
要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流转提供更为清晰的政策指引。
2. 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引导农民以创业的心态看待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信心。
3. 建立健全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流转市场的发展。
要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服务。
4. 加强监管措施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流转双方的合同协议,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要建立土地流转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纠正和惩罚违法行为,确保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5. 加强培训服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服务,增强农民的经营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农业技能培训班和经营管理培训班,提升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导致许多土地闲置撂荒。
各级各地区积极正确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土地纠纷存隐患。
在流转过程中,仅有少数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有的承租方采取短期行为,不愿作较多投入,未能落实保护耕地措施。
同时农村许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村民或亲戚代为管理,双方口头约定,缺乏协议的约束,即使签订书面合同,其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双方没有明确责权关系,没有专人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存在土地纠纷隐患。
二、土地流转租金遭拖欠,流转收益难保障。
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前,将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有的经营主体受近几年疫情影响、市场萎缩等各种因素影响,经营不善亏损甚至破产,无法按期兑付土地流转费,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流转协议非正常性中止。
三、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交易信息不对称。
土地流转市场缺乏中介服务,平时的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政府推动,想转出土地的农户因缺少健全的交易市场而造成供求双方在信息沟通上的不流畅,以至于出现土地撂荒等现象,而而真正需要转进土地开展经营活动的农民群体往往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而无法找到可以用来转让的土地。
为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一、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建议成立县级耕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专门指导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进行,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签约和登记手续,并报管理机构备案。
全面建立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土地流转实行规范化管理,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各项制度,对土地使用权的形式、程序、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流转的管理做明确规定。
二、发挥带头作用,推进特色产业。
以专业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推动,集中成片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存在哪些问题亟待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存在哪些问题亟待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首先,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往往只是口头约定,缺乏正式的书面合同。
这导致在后续的土地使用和权益分配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
由于没有明确的合同条款来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调解和裁决。
其次,农民的权益保障存在不足。
部分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谈判能力,可能会处于弱势地位。
例如,流转价格可能被不合理压低,农民无法获得应有的土地收益。
此外,一些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方在经营不善时,可能会拖欠农民的租金,影响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再者,土地流转后的用途监管存在漏洞。
虽然政策规定土地流转应当用于农业生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将流转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或者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
这不仅违反了土地流转政策的初衷,还可能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也不够健全。
目前,土地流转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完善,供需双方的信息难以有效对接,导致土地流转的效率低下。
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价格的确定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充分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
另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流转。
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土地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保障。
在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往往不愿意轻易流转土地,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没有着落。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化管理。
制定详细、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范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要求土地流转必须签订书面合同。
同时,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二是加大对农民权益的保障力度。
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熊德银
(2009年5月)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背景下,以及相当长期内土地还将承载社会保障功能这一基本国情条件下,不能依靠土地买卖式兼并,只能通过创新机制,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才能实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其中的各种主体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自包产到户以来始终进行着。
实践中,表现为“三不”。
一是规模化流转不容易,模式有待突破。
股份合作—土地经营权的股份化这一有效形式未及时进行引导和支持,始终在小范围进行;以企业、业主为主体开展的规模化租赁受到经营权保护的制约,一旦个别农户拒绝流转,就可能“流产”或受到影响;转包、转让、互换只是在个别农户间进行,难成规模化气候。
二是规范化操作不普遍,管理有待加强。
普遍表现为流转合同不规范,权利、义务不明确;规模化流转对农民的风险保护不够;农户之间的小规模流转一般只有口头约定。
部
份表现为基层干部干预、强迫承包权人流转,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引发社会不稳定;承包权人脱离所在合作经济组织监督,未按规定报批或备案;发生纠纷时没有权威机构调解、仲裁,流转双方相互扯皮。
三是社会化服务不到位,体系有待健全。
流转平台未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不畅,出现农户有意转出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而需要土地的流入方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造成转入转出两头难。
没有专业的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金融服务支持。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成因
土地流转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三错”。
(一)思想认识错位。
各级政府和部门普遍把经营权流转当成流转主体的经济行为,没有认识到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以致管理决策层有利的模式不加以鼓励和推广,不利的模式不加以批判和限制,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以致基层干部在实践中表现为重视引进企业、业主而不重视培养农民的合作精神;以致一些干部群众在对待股份合作态度上,把它等同于第一次合作化中的“归大堆”、“吃大锅饭”,谈合色变。
(二)政策法规错位。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仅限于“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的合作,即产品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合作,对农民在土地生产资料领域开展的股份合作缺乏相应规定和政策支持。
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限制。
《物权法》
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入“用益物权”,但同为“用益物权”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后,使用权人有权将其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而《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均规定不能抵押,《农村土地承包法》虽规定经营权可以入股,但相关政策规定不能折资作为资本金。
三是后续政策不配套。
中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后,没有像在《土地承包法》中那样作出“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类似规定,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很长或无限期流转,势必影响今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执行。
四是土地流转受相关政策制约。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规模流转者多发展比较效益高的林果业甚至非农产业,该《条例》在实践中必然成为反对流转者的政策武器。
(三)管理服务错位。
县、乡镇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人员编制受限制,流转过程中没有相应人员进行管理指导;过去建立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纠纷处理机构陷于瘫痪
三、规模化、规范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由于农村土地流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其价值取向应是规模化和规范化,为此,需要从政策法规、模式引导、管理服务等方面努力。
(一)大力扶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
农村第一次土地合作中途夭折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生产关系超前,分配制度不合理,“皇粮国税”重,农民饿肚子。
二是生产力水平低。
特别是当时没有“两杂”种子,单位面积产量低。
三是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富余劳动力无处吸纳,以致出现出工不出力。
今天,伴随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惠农政策实施,这些不利因素皆一一消除,已经具备“第二次土地合作化”的条件。
二次合作带来的土地集中,有利于农民将田土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机械作业。
土地合作后,农民可参加集体作业、承包作业或自由择业,收入扣除劳动、物质等成本后按土地股份分配,其权利可继承、可转让。
(二)修改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一是出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相关政策法规。
出台《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化法》或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专章规定,确立其法律地位,同时,在计划、财政、投资、金融等有关政策中对此强力扶持。
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型势所必然,国家拉动内需投资应重点向农村土地合作中的“改田改土”集中投入。
二是修改《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并根据粮食自给率的要求,在现有“基本农田”内进一步划分“基本粮田”。
“基本粮田”实行严格保护,实行占补平衡原则,划设在平原地区或丘陵、山区的沟谷地带,只能种植规定的粮食作物,其土地整治、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投入,对农民因种粮减少的收入给予差额补贴。
“基本农田”中未划入“基本粮田”部份,既可根据占补平衡要求,由国家投资整治后转为“基本粮田”,也可以退耕还林或转为建设用地。
三是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
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
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地位,允许其抵押、折资入股等流转。
四是完善土地承包政策。
出台促进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解决规模化流转困难问题;出台流转期限的指导意见,可设定为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20-30年。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
(三)规范土地流转。
一是规范合同主体,探索流转主体资质审查制度。
二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备案、登记。
三是规范合同条款,探索流转风险保证金制度。
以省为单位制定示范文本。
对流转期限长,改变田坎、地界的流转,应注重物价变化、情势变更等,在履行、期满复耕等方面进行相关约定或设立流转风险保证金,解决拖延租金、复耕等问题。
(四)搞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业务指导、流转服务、合同管理、、纠纷仲裁、监督执行等方面。
发展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开展土地信托、价值评估、抵押融资等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