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
来源:/show.aspx?id=4017&cid=20
作者:金传宝
[摘要]中小学教育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各个层次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所有试验方案、课程改革和其他改进学校的努力中贯穿着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追求优异和促进公平是两个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主题,其他主题还包括:主动学习、真实评价、社区、择校、学会学习和品格教育等。确保一线工作者,即教师,了解并认同所实施的改革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掀起了深入而广泛的教育改革运动,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中小学教育是改革的重点。联邦和全国性民间组织、各个州和地方都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措施。联邦政府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制定并通过了2000年国家教育目标法,2002年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学术界展开了关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讨论,在各门学科都进行了课程改革,民间也成立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全国志愿者网络。在州一级的层次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改革措施,如提高毕业要求,延长学年和学日的长度,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师薪金,实施全州范围的测验等。而地方也积极地参与了各项改革,同时很多成功的改革方案也来自地方。我国大多数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对这一时期的改革多数未有涉及。少数教材曾涉及到这一时期的改革,但也语焉不详。本文旨在概括分析美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优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83年美国创优教育委员会推出《国家处在危险中》以来,追求优异,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和驱动力。这个委员会用一种明确而有力的语言,呼吁和要求要用优异取代日益汹涌的平庸浪潮,要求教师们激起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优异的愿望。
关于学校教育中优异的标准,主要是指建立更高的学习标准,年级和分数必须反映真正的成绩,对学生的评价要集中于真正的掌握,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应承担严肃的责任。过去学校常常强调通过积极的强化提高自尊,现在则把自尊当作学习成绩优异的一个副产品。不是把自尊给学生,而是教师设立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赢得自尊。在美国,很多学校都将建立的严格的高的学习标准和赢得自尊当作鼓励学生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座右铭:“今天最好,明天更好”。[1] 追求优异这个主题在整个美国教育界都引起了反应。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正通过提高学习要求和标准对教育制度进行调整。学术界和教师一起协作,撤换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代之以新的先进的学科知识。教师教育也提高了培训的要求,并增加了准备内容。地方委员会则增加了学日和学年的长度。
二、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平等,是美国政府和人民从建国以来,甚至在建国以前殖民地时期一直到现在都在追求的目标和梦想。美国从1776年7月4日宣布建国到今天,始终忠于美国开国者们赖以立国的正义、平等、自由的理想,孜孜不倦、坚韧不拔地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目标。今天,“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这两句话作为美国教育部的座右铭镶嵌在教育部总部的大理石的墙壁上,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实际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永恒主题,其他所有的主题最终都为这两个主题服务。
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例如,小布什于2000年走马上任后提出的施政纲领,把教育摆在了首位。其中,政府将动用联邦税款,资助学生家长将学生送往私立学校就读等措施都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由联邦政府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的开端计划,中小学阶段的免费午餐,甚至早餐,免费教科书等都是为了保证所有孩子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美国于2002年1月通过一项在美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 LeftBehind)的教育改革计划。这项改革计划称之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因在于它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每个孩子应该接受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在学业上掉队,每个孩子必须会学习。它勾画了新世纪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重申公立学校不分地区、家庭背景、肤色之别,发展学生
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呼吁各党派通力合作,阻止飞速变化的世界把校园的孩子抛在后面,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而最终实现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主动学习:建构主义的方法
所有教师都非常熟悉这么一句古语:你可以把牛牵到水边,但你却不能使它喝水。同样,你可以让孩子在教室里,但你却不能使他学习。美国教育者相信,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或迫使他们做作业等并不奏效。只是让学生在图书馆或实验室里晃来晃去也不会使大多数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之前肯定要发生一些事情和变化。好奇心,一个他们想解决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建构他的或她的意义(constructhis or her meaning)。
建构主义是一种强调建构意义过程的方法。建构主义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供一种参考结构,用以解释和组织所有的课堂实践,增强学生在各种学科领域学习的能力。学校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方法不是要求学生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建构。在这种积极的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或试验想象创建各种模式、规则和策略。学习者会自言自语地说“这儿有什么意义呢?”“我这样做或改变一下会怎么样呢?”建构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是意义的建造者(meaningmaker),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以多种信息资源为基础。
那么建构主义如何体现教育改革的目标呢?首先,建构主义方法的基本成分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不能消极地等着教师和学校教育他们。虽然教师和学校起支持作用非常重要,但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才是根本。其次,建构主义者的课堂允许试验学习,鼓励给予更长等待时间,鼓励开放性的发问,提供各种疑难情境和智力游戏气氛。建构主义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诱导教学、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多学科和跨学科教学以及新技术等。美国的教育者相信,建构主义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缩短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训练或机械学习与极为抽象的概念学习之间的鸿沟。
四、真实评价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隐藏在美国责任运动深层的一个主要动机是对考试分数的强调。在这个运动中,美国各地的学校开始使用标准化成绩测验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