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概论PPT(共 58张)
合集下载
环境艺术概论ppt课件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 Dober)
法国巴黎植物墙,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学院
台湾彰化王功生态景观桥,除桥梁的连结功能外, 更能发挥观光游憩与生态解说的功能,成为该港区的 新地标
希腊圣托里尼岛酒店与海天融合的休闲泳池
国外某商场里极具空间形态美 的休息区,如同装置艺术一般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 之一,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 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 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 的代表作
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清真寺。建于1 616年的,它有6个塔,是世界上现 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因造型别致,又 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
芳汀修道院是英国 最大的修道院遗迹
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遗址全景图
古希腊德尔菲遺 址,也是宗教建筑 群。左为复原图
第二节 环境艺术的发展与风格
一、欧洲及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
在环境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 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 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在人类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这段 时间内形成了以下公认的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人类在20世纪初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加快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用工 业革命推动现代化的车轮在地球表面压出了无数道深深的车辙。然而 这辆车快速推进70年后放慢了速度,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 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 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法国巴黎植物墙,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安大略艺术与设计学院
台湾彰化王功生态景观桥,除桥梁的连结功能外, 更能发挥观光游憩与生态解说的功能,成为该港区的 新地标
希腊圣托里尼岛酒店与海天融合的休闲泳池
国外某商场里极具空间形态美 的休息区,如同装置艺术一般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 之一,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 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 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 的代表作
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清真寺。建于1 616年的,它有6个塔,是世界上现 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因造型别致,又 以“蓝色清真寺”闻名于世
芳汀修道院是英国 最大的修道院遗迹
格拉斯顿伯里修道院遗址全景图
古希腊德尔菲遺 址,也是宗教建筑 群。左为复原图
第二节 环境艺术的发展与风格
一、欧洲及与之相关的环境艺术
在环境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种风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 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不仅仅局限 于作为一种形式表现和视觉上的感受。在人类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这段 时间内形成了以下公认的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绪论
人类在20世纪初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加快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用工 业革命推动现代化的车轮在地球表面压出了无数道深深的车辙。然而 这辆车快速推进70年后放慢了速度,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 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出席的联合国人类 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 环境战略的第一次会议,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艺术设计概论PPT课件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要求设计师具备空 间感知、环境分析、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环保和节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环境。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功能 和人机交互等方面,以提高产品的用 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 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02 03
详细描述
人机交互设计注重研究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通过简洁明了的交互界面 和自然流畅的操作方式,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门槛,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和用户体验。
案例
某手机应用的人机交互设计,通过简洁直观的界面和便捷的操作方式, 使用户能够快速完成目标任务。
06
艺术设计案例分享
优秀设计作品欣赏
总结词
通过欣赏优秀设计作品,了解艺术设计的风格、技巧和创意。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作品,从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 行深入剖析,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创意来源,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和创 新性。
设计大师介绍
总结词
了解设计大师的生平、风格和代表作品,学习他们的设计理 念和创作方法。
2
平面设计注重创意、构图、色彩搭配和版式设计, 旨在通过视觉元素传达信息,吸引目标受众并达 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3
平面设计常用的软件包括Photoshop、 Illustrator和InDesign等,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 这些软件以完成设计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研究人与自然、建筑、室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空间的功能性、 审美性和文化性。
详细描述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环保和节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环境。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主要关注产品的外观、功能 和人机交互等方面,以提高产品的用 户体验和商业价值。
工业设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 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02 03
详细描述
人机交互设计注重研究用户需求和行为习惯,通过简洁明了的交互界面 和自然流畅的操作方式,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门槛,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和用户体验。
案例
某手机应用的人机交互设计,通过简洁直观的界面和便捷的操作方式, 使用户能够快速完成目标任务。
06
艺术设计案例分享
优秀设计作品欣赏
总结词
通过欣赏优秀设计作品,了解艺术设计的风格、技巧和创意。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作品,从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 行深入剖析,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创意来源,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和创 新性。
设计大师介绍
总结词
了解设计大师的生平、风格和代表作品,学习他们的设计理 念和创作方法。
2
平面设计注重创意、构图、色彩搭配和版式设计, 旨在通过视觉元素传达信息,吸引目标受众并达 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3
平面设计常用的软件包括Photoshop、 Illustrator和InDesign等,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 这些软件以完成设计任务。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研究人与自然、建筑、室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空间的功能性、 审美性和文化性。
详细描述
艺术设计概论ppt课件
商业传媒设计(广告、商标、店面 橱窗、企业形象)
时装设计(生活服装、工作服、礼 服、艺术表演服)
第二章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从石器到玉器
设计的历史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的时
候开始。
造物的范围从工具和饰物扩大到礼器, 造物的设计也从功能、形式感发展到寓 意、符号体系。
红山文化的玉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 《周礼》: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玉凤》: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6 厘米,琢磨精巧,为罕见佳作。
妇好墓:商都殷墟遗 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 座陵墓,位于河南省安 阳市附近,1976年发掘。 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 的妃子,墓中文物1600 件之多。
《佩玉》:周代中期作品,现藏美国 西雅图美术馆。
二、青铜时代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在红铜加入锡、铅,这种合金在历经几千年 后,表面出现一种青灰色的锈,故称之“青 铜”
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 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 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深 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 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 形态陈述出来。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
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 的价值创造活动。
时装设计(生活服装、工作服、礼 服、艺术表演服)
第二章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一、从石器到玉器
设计的历史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的时
候开始。
造物的范围从工具和饰物扩大到礼器, 造物的设计也从功能、形式感发展到寓 意、符号体系。
红山文化的玉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 《周礼》: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司母戊》
《象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象形雕塑极为生动传神。
青铜器的设计与礼制文化紧密相关,其特点 有:
一、象物 具有图腾的特点。
二、纹样威武狰狞 是统治阶级的象征,在 礼制活动中要达到强制、震慑、恐吓的目的。
三、系统严谨、风格繁缛富丽。
第四章 钟鸣鼎食——春秋 战国的艺术设计
一、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
《玉凤》:殷墟妇好墓出土,长13.6 厘米,琢磨精巧,为罕见佳作。
妇好墓:商都殷墟遗 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 座陵墓,位于河南省安 阳市附近,1976年发掘。 墓主人妇好是商王武丁 的妃子,墓中文物1600 件之多。
《佩玉》:周代中期作品,现藏美国 西雅图美术馆。
二、青铜时代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 在红铜加入锡、铅,这种合金在历经几千年 后,表面出现一种青灰色的锈,故称之“青 铜”
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 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艺术批评 需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深 入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 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 形态陈述出来。
第一章 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
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是构想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 的价值创造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概论
环境设计的概念
以各种物质手段创造性的建立和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构想,是对人类 生活、工作、娱乐等所必须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
环境设计最关键的核心问题 首先、环境设计可利用的物质手段 其次、环境的美如何产生 再次、环境设计如何实现环境对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四、如何将各种环境条件综合协商
环境空间
主要分为规则形与不规则形。
规则形状的环境空间
严谨、理性、有序、庄重。
不规则形状的环境空间
随意、自由、轻松、自然。
空间的艺术表现
主要体现在空间质感的处理 1.空间的界面质感 2.整个空间形成的整体质感气氛
1.空间的界面质感
2.整个空间形成的整体质感气氛
二、环境艺术是场所的艺术
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 空前的加大,城市广场、 街区、公共建筑、私人住 宅非常重视环境世界,环 境设计与施工每年的产值 高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之 多。
环境艺术的含义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主要包括: 1.自然环境 2.人工环境 3.人文环境
1.自然环境
包括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体、土地、植被等自然因素。
东方的古代建筑环境理论:
中国古代环境设计理论是古代东方集大成者;但并未出现在对建筑内 在矛盾的分析,而是注重营造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以及环境整体观的 论述。
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主要体现在《易经》、 《周礼》、《尚书》。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 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 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 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 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 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 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 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 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 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4、多元并存的趋势
第五十七页,共93页。
第五十八页,共93页。
第五十九页,共93页。
第六十页,共93页。
5、注重环境整体性的趋势
宏观环境
范围和规模非常之大,常包括太空、大气、山川森林、
平原草地、城镇及乡村等,涉及的设计行业有: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及乡镇规划、风景区规划等。
中观环境
常指社区、街坊、建筑物群体及单体、公园、室外环境等, 涉及的设计行业主要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室外环境设计、园林设计等。
重复使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和家具等考虑新材料今后 被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第四十七页,共93页。
Recycle—循环使用
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循环的理论,
尽量节约使用稀有物资和紧缺资源。
这在废弃物处理、水利用、材料利用 方面尤为明显。
第四十八页,共93页。
2.以人为本的趋势
重视使用材料的要求
Reduce—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 节约能源
• 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 • 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 采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 • 重视材料的内含能量 • 节约水资源
第四十五页,共93页。
Reduce—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消除大楼综合症 选用绿色建材
第四十六页,共93页。
Reuse –再利用
互并存的状态之中,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
面,正是同学们展现自身价值的大好时期。
第九十页,共93页。
思考题;
结合身边实例,请你谈谈当代环境 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九十一页,共93页。
第二十九页,共93页。
三.建筑色彩配合地区景观特色
1.色相对比 如青山绿水配以红瓦顶,米
环境艺术概论
二 、建筑群体的空间类型
1、中心开敞空间
2、定向开放空间
3、直线型空间
4、组合线型空间
三、建筑的群体组合手法和空间程序
(一)建筑群体空间组合
1、单元组合法
2、几何母题法
3、网格法
4、辐射式组合法
5、廊院组合
廊 院 组 合
6、轴线对位
(二)空间程序
1、轴线 2、轴线的作用
(二)建筑实体高度与距离的比例不同,也
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应(建筑实体高度为H,观
看者与实体的距离为D)
(三)人处于两个实体之间,可以由于两侧建 筑高度与街道宽度之间的尺度关系引起相应 的心理反映。
(两个实体高度为H,其间距为D)
欧洲中世纪街道狭窄,D与H比为0.5; 文艺复兴时期,D与H比为1; 巴洛克时期,D与H比为2。
建筑空间的底面主要是指地面,也可指水面。 1、人的视觉规律决定了底面给人以非常强烈的感觉 2、底面对空间构成的作用 有助于限定、划分空间; 增强空间的识别性; 通过底面处理改变尺度感; 通过地面的处理使空间与实体相互渗透
3、底面的升高与降低是环境设计的手段之一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下沉式广场
二、主要的构成要素
(一)地形 (二)植物
1、植物的功能作用:构成室外空间;遮挡不利景 观;统一建筑物的观赏效果以及调节光照和风速。
2、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可以构成空间,利用它 的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来围合空间。
3、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 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都能影 响设计的美学特征。
环境艺术概论(PPT 53页)
绪论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西南其户,爰居爰处…… ——《诗经.小雅.斯干》
现代景观设计史ppt课件
20
James Rose
21
Dan Kiley
达拉斯喷泉广场 Fountain Place
22
米勒花园 Miller garden
23
Garrett Eckbo
24
15
自然式风格 Natrual Style- Jens Jensen
➢ J·延森的设计惯以草原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具有开阔 的户外空间和园路,有供人欣赏日光但同时又处于树荫 的场地。他的设计中不仅仅使用自然式的植物,也使用 自然式的材料。
16
17
18
哈佛革命 Harward Influence --- 战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 Postwar
F. L. 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Jr. (July 24, 1870 – December 25, 1957)继承父业,1900年在哈佛大 学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门培养 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landscape architect)
10
比尔摩庄园 Biltmore Estate
11
12
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
➢ 《明日之田园城市》1902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 揭示了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
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 盾以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 间的矛盾。
8
F. L. 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随后,由他主持又陆续设计建成费城的“斐蒙公园”、布鲁克林的“前景公园”、波士顿的公园林荫路系统“蓝 宝石项链”等等。
James Rose
21
Dan Kiley
达拉斯喷泉广场 Fountain Place
22
米勒花园 Miller garden
23
Garrett Eckbo
24
15
自然式风格 Natrual Style- Jens Jensen
➢ J·延森的设计惯以草原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具有开阔 的户外空间和园路,有供人欣赏日光但同时又处于树荫 的场地。他的设计中不仅仅使用自然式的植物,也使用 自然式的材料。
16
17
18
哈佛革命 Harward Influence --- 战后现代主义景观建筑 Postwar
F. L. 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小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Jr. (July 24, 1870 – December 25, 1957)继承父业,1900年在哈佛大 学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门培养 这方面的从业人员--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landscape architect)
10
比尔摩庄园 Biltmore Estate
11
12
埃比尼泽·霍华德 Ebenezer Howard
➢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
➢ 《明日之田园城市》1902 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 揭示了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
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 盾以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 间的矛盾。
8
F. L. 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随后,由他主持又陆续设计建成费城的“斐蒙公园”、布鲁克林的“前景公园”、波士顿的公园林荫路系统“蓝 宝石项链”等等。
环境艺术概论 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 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 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卡塔尼亚大教堂,由巴洛克风格的著 名建筑大师吉奥范尼-巴蒂斯塔-法卡里尼 设计的主立面,代表了最主流的巴洛克建 筑风格。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 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 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 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 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 在欧洲广泛流行
中国环境艺术大致可划分为:中国古代建 筑的宫殿、坛庙、陵墓建筑、宗教建筑、 住宅建筑、园林建筑,及中国近代建筑的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
1.宫殿、坛庙、陵墓建筑
佛门经幢,用以安放佛 祖弟子的真身和诵经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旧称紫禁城。是 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 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 建筑群.
科林斯柱式装饰性更强,但在古希腊时期 应用并不广泛。
大斗兽场附近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建于公 元312年,是罗马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凯旋门 。在宽厚的墙体上开着三个门洞,中大边 小。四颗用整块石料凿成的科林斯柱子在 劵洞两侧,比例和谐,气势雄壮。在每个 柱顶上有圆雕人像,将女儿墙分为三段。 中间刻有铭文,两边为浮雕。
科 林 斯 柱 式 : 科 斯 林 柱 式 ( Corinthian Order)的比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 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 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 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在古希腊的应 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科斯林柱式。
实际上,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 圆形和正方形为主反对哥特式建筑。
想的萌芽,是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
卡塔尼亚大教堂,由巴洛克风格的著 名建筑大师吉奥范尼-巴蒂斯塔-法卡里尼 设计的主立面,代表了最主流的巴洛克建 筑风格。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 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 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 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 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 在欧洲广泛流行
中国环境艺术大致可划分为:中国古代建 筑的宫殿、坛庙、陵墓建筑、宗教建筑、 住宅建筑、园林建筑,及中国近代建筑的 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
1.宫殿、坛庙、陵墓建筑
佛门经幢,用以安放佛 祖弟子的真身和诵经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旧称紫禁城。是 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 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 建筑群.
科林斯柱式装饰性更强,但在古希腊时期 应用并不广泛。
大斗兽场附近的君士坦丁堡凯旋门建于公 元312年,是罗马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凯旋门 。在宽厚的墙体上开着三个门洞,中大边 小。四颗用整块石料凿成的科林斯柱子在 劵洞两侧,比例和谐,气势雄壮。在每个 柱顶上有圆雕人像,将女儿墙分为三段。 中间刻有铭文,两边为浮雕。
科 林 斯 柱 式 : 科 斯 林 柱 式 ( Corinthian Order)的比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 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 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 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在古希腊的应 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科斯林柱式。
实际上,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文化思 圆形和正方形为主反对哥特式建筑。
想的萌芽,是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
环境艺术概论第三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原则
楠溪江地区的古建筑。文化人类学综合区
三、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建筑环境是如何作用 于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等等内容,以及人如何获得空间知觉、 领域感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 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
追求“3R”,最终目标是实现循 环绿色经济。通过节约、回收和 再利用废旧资源,使其尚未被充 分利用的价值得到重新开发和利
用,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人类学
诞生于19世纪的文化人类学,以其对人类传统的观念,习俗(包括思维方式)及 其文化产品的精致研究,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应用于建筑 学领域。建筑人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以往建筑空间的意义,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 新的有意义的建筑空间和生活空间,创造一个美的宜人的生活环境。
寸、相互位置等概念来说明其形体。 1.形状 2.尺度 3.相互位置 1)位置关系 2)形式关系
室内外各种形体与布局
二、材质
(一)材料体现设计美 物质材料体现着环境设计上所有美的要求和规律,它是一切美的载体和媒介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所有关系都落实在材质的表现上)。 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 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
某个服装展厅,金银两色的使 用使人感觉到其华丽和高贵的定位
四、光影
(一)自然采光 (二)人工采光的概念
1.人工采光要求的适当照度 2.光色的种类 暖色光、冷色光、日光型和颜色光源 3.照明方式的确定
人工暖光与自然日光的融 合,使人在视觉上更为习惯 和舒适,心理上更能与自然 接近、协调。
三、环境行为心理学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建筑环境是如何作用 于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等等内容,以及人如何获得空间知觉、 领域感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 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
追求“3R”,最终目标是实现循 环绿色经济。通过节约、回收和 再利用废旧资源,使其尚未被充 分利用的价值得到重新开发和利
用,产生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建筑人类学
诞生于19世纪的文化人类学,以其对人类传统的观念,习俗(包括思维方式)及 其文化产品的精致研究,而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被应用于建筑 学领域。建筑人类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以往建筑空间的意义,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 新的有意义的建筑空间和生活空间,创造一个美的宜人的生活环境。
寸、相互位置等概念来说明其形体。 1.形状 2.尺度 3.相互位置 1)位置关系 2)形式关系
室内外各种形体与布局
二、材质
(一)材料体现设计美 物质材料体现着环境设计上所有美的要求和规律,它是一切美的载体和媒介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所有关系都落实在材质的表现上)。 不同的材料可以代表不同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材料可以造就不同的空间样式, 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装饰风格,材料甚至可以左右设计的流行时尚。
某个服装展厅,金银两色的使 用使人感觉到其华丽和高贵的定位
四、光影
(一)自然采光 (二)人工采光的概念
1.人工采光要求的适当照度 2.光色的种类 暖色光、冷色光、日光型和颜色光源 3.照明方式的确定
人工暖光与自然日光的融 合,使人在视觉上更为习惯 和舒适,心理上更能与自然 接近、协调。
《艺术设计概论》导论 ppt课件【2024版】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1、词源 Design 概念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最初是指素描、绘画。后来人们从中理出绘画的四要素,即设计、色彩、构图和创造。 《牛津大词典》一、心理计划(a menta pian);二、在艺术中的计划(a pian in art). “Design”内涵与重点变化的三个阶段: 古典、近代、现代三个阶段: 15世纪前后: 定义:“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病借助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事物”,即将艺术家的心中构思的作品现实化。 18世纪: 1786年初版的《大不列颠词典》对“Design”的解释:“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可以从平面、立体、结构、轮廓的构成等诸方面加以思考,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就是产生比预想更好的效果。” 18世纪:突破了美术与纯艺术的范畴。对“Design”的解释更加多样。
*
ppt课件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ppt课件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刷涂料、铺地板、挂些装饰品就完成了,真正的设计不是表面的装修涂料,而是一种整体的空间设计与构造,是按照室内设计的各项功能性要求,为人们设计出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ppt课件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一个重要品质是对环境的密切关注,因此,要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创造理想的与自然共处互益的环境,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心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安全 (2)选择与多样性 (3)需要满足的因素
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 (1)最大限度的接触。 (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protective space)。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范畴及相关理论;
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人、环 境、功能、心理、行为、人文等;
学习创作宜人的环境场所,了解相关设计规范,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要点及表 达;
培养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 重庆大学出版社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 《西方现代艺术史》
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 本需要与内驱力作一初步了解。
1.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罗(Maslow )的层级论
(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如:饥、渴、寒、 暖等。
(2)安全的需要(security needs),如:安全感、领域性、私 密性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affiliation needs),如:情感、归 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加藤学园,缜文彦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门狭隘的纯技术或纯艺术的学问,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2.2 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
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 的根据,环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人的 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存在。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 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空间促进各种形式交往 的展开。
“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丘吉尔
客家民宅
萨斯喀彻温的一所医院
最初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离心空间
调整后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向心空间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 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
2)自发性活动:指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 间和地点可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活动。
3)社会性活动:指人们在公共空间内各类活动有 赖于他人的参与,共同实现的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决定了人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依赖性不同, 同时也决定了在外部环境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类型活动,提供不同的环 境设施。
1、门厅 2、水池 3、多功能教堂 4、播音室 5、普通教室 6、中庭 7、职员室 8、美术教室 9、音乐教室 10、机械室 11、校长室 12、接待室 13、办公室
了大量教科书。
凯文.林奇《城市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诺伯格.舒尔茨《存在、建筑、空间》
环境—行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它既 是心理学、行为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此外,它还广泛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环境工程学的知识。
人、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行为、环境关系的基本观点:人的行为与环 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之中。
第四环境(社会环境) 第四环境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系统。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生态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又经过自 身分化,并由人的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态体系。”
——今西锦二
1.2 环境的组成 环境由实体与空间组成。
2、环境与行为
2.1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环境(次生环境) 第二环境是指人类改造、加工过的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 它包括被耕种的田野,被改造的山脉、河流、湖泊、草 原等,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
第三环境(人工环境) 第三环境是人工建造的景观、建筑、艺术品及各项环境 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系统。景观包括公园、滨水区、广 场、街道、住区景观、庭园景观等。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任务与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讲授现代城市环境场所的设计问 题。其内容涉及景观环境艺术、室内环境艺术、公共艺 术设计及其他学科等方面。通过课程讲授及设计课题的 练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建立“以人为本,注 重功能”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综合分析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如:威信、自尊、受到人 们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actualization needs)。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learning and aesthetic needs)。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做过扼要概括。
版社,1992
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的涵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 课题练习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1、什么是环境 1.1 环境
第一环境(原生环境) 第一环境,即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开 发的领域,是由山脉、平原、草原、森林、水域、 水摈等自然形式和风、雨、雪、霜、雾、阳光、温 度等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统。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 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而“设计过程实 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
环境行为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 1969年《环境与行为》期刊; 1970年,环境设计研究会出版了第一本年会会议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英、德、日与北欧的许多国家都出版
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美)约翰·O·西蒙滋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
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郝卫国编著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
出版社,1998 相马一郎 佐古顺彦著,周畅、李曼曼译 《环境心理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
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 (1)最大限度的接触。 (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protective space)。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范畴及相关理论;
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人、环 境、功能、心理、行为、人文等;
学习创作宜人的环境场所,了解相关设计规范,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要点及表 达;
培养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 重庆大学出版社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 《西方现代艺术史》
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 本需要与内驱力作一初步了解。
1.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罗(Maslow )的层级论
(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如:饥、渴、寒、 暖等。
(2)安全的需要(security needs),如:安全感、领域性、私 密性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affiliation needs),如:情感、归 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加藤学园,缜文彦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门狭隘的纯技术或纯艺术的学问,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2.2 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
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 的根据,环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人的 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存在。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 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空间促进各种形式交往 的展开。
“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丘吉尔
客家民宅
萨斯喀彻温的一所医院
最初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离心空间
调整后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向心空间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 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
2)自发性活动:指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 间和地点可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活动。
3)社会性活动:指人们在公共空间内各类活动有 赖于他人的参与,共同实现的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决定了人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依赖性不同, 同时也决定了在外部环境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类型活动,提供不同的环 境设施。
1、门厅 2、水池 3、多功能教堂 4、播音室 5、普通教室 6、中庭 7、职员室 8、美术教室 9、音乐教室 10、机械室 11、校长室 12、接待室 13、办公室
了大量教科书。
凯文.林奇《城市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诺伯格.舒尔茨《存在、建筑、空间》
环境—行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它既 是心理学、行为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此外,它还广泛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环境工程学的知识。
人、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行为、环境关系的基本观点:人的行为与环 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之中。
第四环境(社会环境) 第四环境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系统。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生态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又经过自 身分化,并由人的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态体系。”
——今西锦二
1.2 环境的组成 环境由实体与空间组成。
2、环境与行为
2.1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环境(次生环境) 第二环境是指人类改造、加工过的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 它包括被耕种的田野,被改造的山脉、河流、湖泊、草 原等,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
第三环境(人工环境) 第三环境是人工建造的景观、建筑、艺术品及各项环境 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系统。景观包括公园、滨水区、广 场、街道、住区景观、庭园景观等。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任务与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讲授现代城市环境场所的设计问 题。其内容涉及景观环境艺术、室内环境艺术、公共艺 术设计及其他学科等方面。通过课程讲授及设计课题的 练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建立“以人为本,注 重功能”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综合分析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如:威信、自尊、受到人 们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actualization needs)。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learning and aesthetic needs)。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做过扼要概括。
版社,1992
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的涵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 课题练习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1、什么是环境 1.1 环境
第一环境(原生环境) 第一环境,即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开 发的领域,是由山脉、平原、草原、森林、水域、 水摈等自然形式和风、雨、雪、霜、雾、阳光、温 度等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统。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 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而“设计过程实 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
环境行为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 1969年《环境与行为》期刊; 1970年,环境设计研究会出版了第一本年会会议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英、德、日与北欧的许多国家都出版
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美)约翰·O·西蒙滋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
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郝卫国编著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
出版社,1998 相马一郎 佐古顺彦著,周畅、李曼曼译 《环境心理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