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鉴赏-- 写景咏物类

合集下载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写景咏物的诗句

写景咏物的诗句

写景咏物的诗句
写景咏物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及其赏析:
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鹂在翠柳上鸣唱、白鹭在青天上飞翔的景象,
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诗人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使诗句具
有节奏感和美感。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送林子方》
这两句诗描绘了西湖六月的美丽景色,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诗人通过对莲叶和
荷花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独特魅力。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傍
晚时分的枫林美景,经过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诗句表现
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也展示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挂满枝头的雪花比作一夜盛开的梨花,形象地描绘了塞外大雪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诗句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色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

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

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

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

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

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

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

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

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

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

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

唐诗分类咏物诗

唐诗分类咏物诗

唐诗分类咏物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衍生注释:- “碧玉”: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指年轻美貌的女子,将柳树比喻成美人,又和下文中那翠绿鲜嫩的柳叶相呼应。

- “丝绦”:本义是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用来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的就是柳树在春天的美好姿态。

情感是对春天柳树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赞叹。

在表现手法上极为巧妙,一开篇就把柳树比作一位精心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女,“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拟人手法让柳树瞬间活灵活现。

而“万条垂下绿丝绦”又生动描绘出柳枝轻柔细密的样子。

后两句更是充满奇思妙想,把春风想象成剪刀来裁剪出那些细细的柳叶,这种新奇的比喻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之感,同时也从侧面赞美了春风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者,造就这样美丽的柳景。

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他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性格豁达,为人豪爽,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童真童趣,他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这也能体现出他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组织的春游中,大家看到小河边婀娜多姿的柳树,此时,小李得意地说:“看这柳树,就如同贺知章诗里写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嫩柳多像一位盛装打扮的佳人啊!”大家都纷纷点头赞同,对眼前的柳景有了一种诗意的感知。

例子二:在绘画课上,老师让大家画春天的景色。

小王在画柳树的时候,怎么都觉得差点意思。

突然他想起贺知章的诗,于是在旁边写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顿时,这幅画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旁边的同学看到都惊叹这诗句与画的完美结合。

例子三:公园里举办诗词朗诵会,主题是咏叹春天的事物。

小张登上台,朗诵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加上这美妙绝伦的诗歌,让现场的观众仿佛看到了春风裁剪柳叶的生动画面,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诗歌鉴赏之咏物、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咏物、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之咏物、山水田园诗【解题钥匙】一、咏物诗咏物诗,指的是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象、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客观之“物” 的描写,表达诗人的襟怀情操、志向抱负或生活情理等的一类诗歌。

1.明确所咏之物,体察“物”之特征。

咏物诗对物象的描摹不仅在于逼真和形似,更在于对物象神韵、品格的开掘与揭示。

所咏之物的特征,一般通过其形态、色泽以及生长习性、环境等来体现。

解读咏物诗先要做好对所咏之物特征的分析。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寓含的情感。

解读咏物诗的关键是理解和把握诗人通过所咏之物透露出的人生态度、美好理想、生活事理等。

由于诗人的经历、情趣以及对事物观察角度、认识深浅的不同,即使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诗人往往也会有不同感受。

因此,分析咏物诗所言之“志”要密切结合“物”的意蕴。

3.分析诗人在强化情理方面的技巧。

咏物诗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等的载体或化身。

咏物诗要凸显“物”的特征,强化情理,通常需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段,如联想、想象、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双关、象征、寄情于物、借物喻人等一些常见的表达技巧。

此外,从具体描写方式来看,除了正面描写,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方式。

二、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视线投向静谧的山林和悠闲的田野.表现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析物象,把握景物特征,明确情感所在。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山水田园诗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简笔勾勒。

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都充满了生命意识,倾注了诗人的情感与追求,开拓了景物描写的意境。

考生只有把握住景物特征.才能准确把握住诗人情感。

2.知作者,推断深层内涵。

诗歌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以唐诗为主)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山水)诗(写景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等。

1、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3、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昌龄;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咏物言志诗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咏物言志诗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咏物言志诗【常见题材】1.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8.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必备知识】三、咏物言志诗1.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2.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3.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诗歌分类鉴赏

诗歌分类鉴赏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 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 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 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 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 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 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
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 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 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 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 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 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
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 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 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 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 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赏 “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 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 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 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下面分别说明。

一.送别诗(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二)例、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解说]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解说]: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是在暮雨时分送别李胄,用景物特征为送别定下了调子,建业——则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深深的海门看不到尽头,远处的浦树在雨中摇曳,诉不完的别情,就如同这无边的雨丝。

”这四句则把别情形象化,反衬了情义的深重。

(三)检测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篇: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按内容分类及其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诗歌按内容分类诗歌鉴赏专题二诗歌按内容分类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咏物诗。

高考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

高考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

高考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鉴赏诗歌的形象-咏物篇(教师卷)学习要点1、常见的诗歌咏物形象4、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描写学习内容:一.【考点解读】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拟人、象征)。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了什么物、用了什么手法、物有什么特征、表达什么情感分析思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二.【典型例题】1.请简析诗中蝉的形象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的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2.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出现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诗歌鉴赏八大类

诗歌鉴赏八大类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结合作
品谈谈各自的妙处。(6分)
9
参考答案
(1)A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明月寄情 的手法相同。(2分)
(2)《夜》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 城外月如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1分)写出了烽火台前大漠如雪,降 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 寒、凄冷的环境,(1分)将边地生活 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 乡设置了情境。(1分)
(2)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春日之柳的繁 盛,反衬秋日之柳的凋零;以斜阳残 辉和秋蝉哀鸣来衬托柳的衰败凋零。
18
(4分)
四、怀古咏史诗
主旨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 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 盛今衰的伤感;有的顾影自怜,感 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 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 的理想。
22
五、赠友送别诗
主旨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 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 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 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23
常见的艺术手法 :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 象、烘托、比喻等
常见意象 :
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 水、杨柳、明月、夕阳、灞桥等
24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常见意象 :
关山、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 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8
牛刀小试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军北征
回乐峰前沙似雪, 天山雪后海风寒,
受降城外月如霜。 横笛遍吹《行路难》。
不知何处吹芦管,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时回首月中看 。
碛:沙,石地、沙漠。
(1)这两首诗的内容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

咏物写景诗

咏物写景诗

咏物写景诗一、原文:《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衍生注释:- “暝”:日落,天色将晚。

-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这里的浣女是指山村里的妇女。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在这里王维是借指自己。

三、赏析:-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

诗中的山村宁静、祥和,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 表现手法:在写景方面,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如“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是动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富有美感。

还有以声衬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阵喧闹声、荷叶纷披声,更反衬出山村的静谧。

从整体上看,诗人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景色,先写空山、明月等远景,再写竹林中的浣女、荷塘中的渔舟等近景,层次分明。

四、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

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王维的诗风格多样,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

他早期有积极的政治抱负,但后期由于政局变化,他选择半官半隐的生活,其山水田园诗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他作品显著的特点。

五、运用片段:1. 在一次旅行中,当我走进一个被山水环抱的小山村时,正值傍晚,雨后的山村清新无比。

我心中立刻浮现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情不自禁地和身边的伙伴说:“你看,这景色就像是王维诗里写的一样,好美啊。

”仿佛我也成为了千年前那位看到此景心中充满惬意的诗人。

2. 小时候居住在乡下的外婆家,那里有一片竹林和小池塘。

夏日的傍晚,塘里荷花摇曳,竹林传来沙沙声。

这时我就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特别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两句。

那时农村里虽然没有真正的浣女和渔舟,但那种充满生机,动静相宜的画面感是极其相似的。

写景、咏物、遣兴三种形式的诗歌表达

写景、咏物、遣兴三种形式的诗歌表达

写景、咏物、遣兴三种形式的诗歌表达一、写景写景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传统形式,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写景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山水、花木、风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写景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成为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在写景诗中,诗人往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例如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对春江的描绘,表现出了他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向往和追求。

写景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精髓和魅力。

在当今社会,写景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渐渐远离了自然,写景诗成为了人们怀念自然、热爱自然的一种方式。

通过写景诗的形式,诗人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写景诗是一种传承古典诗歌精髓的形式,它将继续为人们带来对自然的美好感知和情感交融。

二、咏物咏物诗是古代诗歌中的另一种传统形式,它以描写物体的形象、特征和意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物体的赞美和歌颂,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古代诗坛上,咏物诗被赋予了艺术化的表达,成为了诗人们用以抒发自己情感和情绪的一种形式。

咏物诗中,诗人经常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物体进行描写。

例如在《赋绣鸾凤袍,求儿勿望匹》中,陆游通过对绣鸾凤袍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咏物诗通过对物体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咏物诗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赞美和歌颂,可以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咏物诗是一种传承古代诗歌精髓的形式,它将继续为人们带来对生活的美好感知和追求。

三、遣兴遣兴是古代诗歌中的又一种传统形式,它以抒发情感和情绪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遣兴诗常常以抒发无奈、伤感或激励的情感为主题,通过对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体会的表达,来抒发对生活和命运的感悟。

写景诗与咏物诗赏析

写景诗与咏物诗赏析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简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分类鉴赏-- 写景咏物类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

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

学科.网二、【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江水在轻风吹拂下的状态,表达轻松舒适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先交代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再结合内容展开阐述。

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首先写晨雾初散和朝阳将出未出的景色,接着写船临近集市和经过港湾的情景,再写风吹江水和云飘九子山的景色,全诗通过地点移和景色变化写出过的行程。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带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和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巨人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墨客用来寄托自己情怀的文学意象。

B.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淡泊清高、坚守高尚节操的情怀。

C.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

D.颔联用比喻的手法既作了形象上的暗示,又指出了精神上的契合:当桃李春风之日,芳争奇斗艳,占尽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独守坚贞,只愿在岁暮天寒之际,让漫天的冰霜来检验自己贞洁不渝的操守。

E.尾联以想象作结:即使明年贬谪到更远的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已将岁暮,犹能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

雪里看翠竹,既具骚人之风致,又照应了颔联,待得岁寒而现出孤贞。

2.颈联中有两个动词非常传神,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2.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一1.CE【解析】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错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错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

2.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

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二1.CD【解析】C项,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愉悦心情理解错误,结合诗文之后的注解可知,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因此诗人是要借咏竹表达内心的无奈和愤懑。

D项,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不是比喻,是拟人。

2.拂和侵都用了拟人的写法。

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

这两句对仗工稳,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

【解析】鉴赏诗歌语言要理解动词的意思,在本句中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情感。

本诗颈联最生动的两个字是拂侵。

拂为拂动,写竹声拂动琴床,别有一番风味;侵为占据,写竹影占据棋局,似乎在和诗人对弈。

写出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1.A【解析】A项,‘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望文生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凉了。

2.《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

《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二)一、【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六帝:代指六朝。

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

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这表达了大唐已经一统天下,一派歌舞升平;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示,自己想建功立业,在太平盛世里没有太大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干了,有一丝无奈的失落。

二、【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1)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2)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闾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