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 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题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8a6ac5d5bbfd0a79567356.png)
试题一(一)填空题1.RESET 信号到来后8088/86的CS 和IP 分别为_FFFF_H 和_0000_H 。
2. 在特殊全嵌套方式下,8259 可响应同级或高级中断请求。
3. CPU 与外设接口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状态信号与命令信号。
4. 8255 有3 种工作方式, 其中方式2只允许A 口使用。
6. 外设端口的编址方式有I/O 端口独.立编址和I/O 端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
8.8088/8086的AD7-AD0是地址数据复用引脚,在T1时传送__地址信号__。
9.8259A作为主片时其引脚CAS0-CAS2 的信息传送方向是_向外_。
10.RS-232C是适用于__数据终端设备DTE__和__数据通信设备DCE__间的接口。
(二)单选题1. 8086CPU寻址I/O端口最多使用(4)条地址线。
(1)8 (2)10 (3)12 (4)162. CPU执行IN指令时有效的信号组合是(1)。
(1)RD =0,IO/M =1 (2) RD =0,IO/M =0(3)WR =0,IO/M =1 (4) WR =0,IO/M =03.某计算机的字长是16位,它的存储器容量是64KB,若按字编址那么它的最大寻址范围是(2)。
(1)64K字(2)32K字(3)64KB (4)32KB4.某一SRAM芯片的容量是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线外,该芯片的其他引脚最少应为(4)根。
(1)25 (2)23 (3)21 (4)195.8088/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由(2)个时钟周期组成。
(1)2 (2)4 (3)5 (4)66.在8086系统中中断号为0AH,则存放中断向量的内存起始地址为(2)。
(1)0AH (2)28H (3)4AH (4)2AH7.采用两片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级联使用,可以使CPU 的可屏蔽中断扩大到(1)。
(1)15级(2)16级(3)32级(4)64级8.当IF=0,8088/8086CPU不响应(2)中断请求。
第8章 串行口原理及其应用
![第8章 串行口原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c4a10c52ea551810a687d8.png)
TXD(移位脉冲)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二、方式1
方式1是10位数据的异步通信口。TXD为数据发送引脚, RXD为数据接收引脚,传送一帧数据的格式如图所示。其中1 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
RS-422A接口 RS-485接口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十)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S-232C接口存在的问题
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 RS-232C总线标准受电容允许值的约束,使用时传输距 离一般不要超过15米(线路条件好时也不超过几十米)。 最高传送速率为20Kbps。 有电平偏移 RS-232C总线标准要求收发双方共地。通信距离较大时, 收发双方的地电位差别较大,在信号地上将有比较大的 地电流并产生压降。 抗干扰能力差 RS-232C在电平转换时采用单端输入输出,在传输过程 中当干扰和噪声混在正常的信号中。为了提高信噪比, RS-232C总线标准不得不采用比较大的电压摆幅。
成于大气 信达天下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七)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
比特率是每秒钟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位/秒 (bps)。如每秒钟传送240个字符,而每个字符格式包含 10位(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8个数据位),这时的比特率 为: 10位×240个/秒 = 2400 bps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调制信号变化的次数,单位是:波特 (Baud)。 波特率和比特率不总是相同的,对于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 用两种不同电压表示的所谓基带传输,比特率和波特率是 相同的。所以,我们也经常用波特率表示数据的传输速率。
第二章 串行通讯
![第二章 串行通讯](https://img.taocdn.com/s3/m/31d3c53431126edb6f1a10e4.png)
第2章 串行通讯
RS-422A与RS-232C不 兼容,双端平衡输出驱动, 双端差分接收,从而使其抑 制共模干扰的能力更强,传 输速率和传输距离比RS- 423A更进一步。 RS-423A与RS-422A带 负载能力较强,一个发送器 可以带动10个接收器同时 接收。RS-423A与RS- 422A的电路连接分别如图 5-8(a),(b)所示。
第10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1.总线描述
RS-232C标准定义了数据通信设备(DCE)与数据终 端设备(DTE)之间进行串行数据传输的接口信息,规 定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接插件的机械要求。RS— 232C对信号开关电平规定如下(负载3~7kΩ): 驱动器的输出电平为: 接收器的输入检测电平为: 逻辑“0”:+5~+15V 逻辑“0”:>+3V 逻辑“1”:-5~-15V 逻辑“1”:<-3V RS-232C采用负逻辑,噪声容限可达到2V。
第23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针对以上不足,EIA于1977年制定了新标准(RS—449), 目的在于支持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远的传输距离。 RS-449标准定义了RS-232C所没有的10种电路功 能,规定了37脚的连接器标准。RS-422A和RS- 423A实际上只是RS-449标准的子集。 RS-423A与RS-232C兼容,单端输出驱动,双端差分 接收。正信号逻辑电平为+200mV~+6V,负信号逻 辑电平为-200mV~-6V。差分接收提高了总线的抗 干扰能力,从而在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优于RS- 232C。
第4页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第2章 串行通讯
网络基础简答题(1)教学内容
![网络基础简答题(1)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d107ac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7.png)
⽹络基础简答题(1)教学内容⽹络基础简答题(1)计算机⽹络基础简答题复习(2017版⽼司机修订版)1.什么是计算机⽹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络软件(⽹络协议、⽹络操作系统、⽹络应⽤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ARPANET⽹的特点是什么?(1)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这样的系统为计算机互连⽹络。
(2)将⽹络系统分为通信⼦⽹与资源于⽹两部分,⽹络以通信⼦⽹为中⼼。
(3)使⽤主机的⽤户,通过通信⼦⽹共享资源⼦⽹的资源。
(4)采⽤了分组交换技术。
(5)使⽤了分层的⽹络协议。
3.计算机⽹络的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a)第⼀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b)第⼆阶段以通信⼦⽹为中⼼的计算机⽹络c)第三阶段⽹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d)第四阶段⽹络互连阶段4.简述计算机⽹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5.计算机⽹络可分为哪两⼤⼦⽹?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资源⼦⽹:负责信息处理(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它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称端节点)通信⼦⽹:负责全⽹中的信息传递(由⽹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6.计算机⽹络拓扑有哪⼏种?通信⼦⽹信道类型有哪⼏种?现在最主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星形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混合型(⽹状)。
共享信道、独享信道⼴播信道、点到点通信7.什么是拓扑?常见的⼏种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拓扑是通过计算机⽹络中的各个节点与通信⽹络线路之间的⼏何关系来表⽰⽹络的结构,并反映出⽹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总线型:组建⽅便,价格便宜,节点易删添,⽽⽹络占⽤总线问题较多星型:⽹络传输率较⾼,但价格较昂贵,依靠中⼼节点环型:以令牌环形式单向或双向流动,安全;但⼀个节点中断,⽹络易瘫痪⽹状型:⽤于⼴域⽹⽹络拓扑,⽹络数据路径可选择;但传输率慢,不适合局域⽹使⽤8.试⽐较信息⽹络与计算机⽹络的异同相同:都由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联合组成,都是数据通信,所传输的数据区别:信息⽹络的⽬的是进⾏信息交流,⽽计算机⽹络的⽬的是实现⽹络软件、硬件资源的共享9.串⾏通信与并⾏通信的区别是什么?并⾏(Parallel)通信:数据以成组的⽅式在多个并⾏信道上同时传输。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
![第2章 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d76890431126edb6f1a10b0.png)
第2章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介绍各种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数据传输方式,掌握数据交换技术,掌握差错控制技术;熟悉多路复用技术,了解传输介质,了解数据编码技术。
理解数数据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2.1.1信息、数据、信号和信道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
1.信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属性和特性的描述,可以是对事物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全部或部分特性的描述,也可以是对事物与外部联系的描述。
信息是字母、数字、符号的集合,其载体可以是数字、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等。
2.数据数据是指数字化的信息。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或者说数字化的信息)称为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载体。
数据分为数字数据和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的值是离散的,如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模拟数据的值是连续变换的量,如身高、体重、温度、气压等。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在于,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或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或解释。
3.信号数据通信中,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因此数据只有转换为信号才能传输。
信号是运输数据的工具,是数据的载体,是数据的表现形式,信号使数据能以适当的形式在介质上传输。
从广义上讲,信号包含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人们通过对光、声、电信号的接收,才知道对方要表达的消息。
信号从形式上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指的是在时间上连续不间断,数值幅度大小也是连续不断变化的信号,如传统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
数字信号指的是在时间轴上离散,幅度不连续的信号,可以用二进制1或0表示,如计算机数据、数字电话、数字电视等输出的都是数字信号。
4.信道信道是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到的一个通路,它一般有传输介质(线路)和相应的传输设备组成。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道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通路。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填空汇总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填空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7f21b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9.png)
(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选择填空汇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474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局域网LAN一般采用的传输方式为A.“高速”方式B.“无线传输”方式C.“广播”方式D.“存储-转发”方式2.首次使用分组交换方式的网络是 p15A.ARPANET B.SNA网C.无线局域网D.DNA网3.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中不包括A.树形B.总线形C.环形D.网状形4.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p13A.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B.通常采用分布式通信控制策略C.控制简单且方便服务D.中央节点负担较重,形成瓶颈5.因特网的标准都具有的一个编号是A.ITU编号B.EIA编号C.RFC编号D.ISO编号6.OSl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中不含有 p21A.实现描述B.体系结构C.服务定义D.协议规范7.将协议数据单元称为“分组”的是 p23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层D.物理层8.下列关于无连接通信服务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组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B.数据分组可能丢失C.传输过程中不需建立连接D.收发数据顺序不变9.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A.应用层服务B.网络层服务C.传输层服务D.物理层服务10.若采用HDLC规程发送的数据为10111110101111100,则接收的实际数据应为A.101111110111110 B.1011111010111110C 101111101011111 D.101111101111110011.局域网IEEE802标准中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 p72A.字节计数法B.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C.违法编码法D.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12.在物理信道传输数据时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A.未能实现帧的同步B.未做差错校验C.差错控制方法不当D.冲击噪声13.文件传输协议FTP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A 21 B. 23 C. 25 D.8014.在CRC编码中,代码10110011对应的多项式是A.X7+X5+X4+X2+X B.X7+X5+X4+X+1C.X7+X5+X4+X2+1 D.X7+X5+X4+X0+115.若用HDLC帧传送10个汉字,则该帧的总长度为A.20字节B.22字节C.24字节D.26字节16.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可在不同或相同的局域网之间存储和转发帧的是A,转发器B.网桥C.路由器D. 网关17.对于采用四种相移的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法,2400波特线路的数据传输率为A.1200bps B.4800bps C.7200bps D.9600bps18.下列域名中不属于通用顶级域名的是A.net B.com C.int D.edu19.下列关于域名系统DNS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DNS是一个集中式数据库系统B.域名的各分量之间用小数点分隔C.Internet域名由DNS统一管理D.域名中的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20.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标识被操作资源的方法是采用A.IP地址B.URL C.MAC地址D.域名21.IEEE802参考模型的LLC子层提供的虚电路服务属于A.无确认无连接服务B.无确认面向连接服务C.有确认无连接服务D.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22.IEEE802.3MAC帧的起始定界符SFD字段的比特模式为A.01111110 B.10101010 C.10101011 D.1111111123.下列关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ATM信元中信息段长度固定为53字节B.ATM网络在信元交换前需建立虚拟连接C.ATM网络不参与任何数据链路层的功能D.ATM物理链路逻辑上分虚路径和虚通道24.基于TCP/IP协议簇的网络管理标准协议是A.CMIS B.SNMP C.CMIP D.SMTP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详解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8dd1f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e.png)
串行通信
通信双方使用一根或两根数据信号线相连,同一 时刻,数据在一根数据信号线上一位一位地顺序 传送,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的优点是传输线少、 成本低、适合远距离传送及易于扩展.缺点是速 度慢、传输时间长等. 如计算机上常用的COM设备、USB设备和网络 通信等设备都采用串行通信.
17:18:24
并行通信
以字节Byte或字节的倍数为传输单位 一次传送一个或一个以上字节的数据,数据的各 位同时进行传送 适合于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进行近距离、大量 和快速的信息交换.计算机的各个总线传输数据 时就是以并行方式进行的. 并行通信的特点就是传输速度快,但当距离较远、 位数较多时,通信线路复杂且成本高.
半双工通信方式类似对讲机,某时刻A发送B接
收,另一时刻B发送A接收,双方不能同时进行发送
A 和接收.
B
A
K
K
a)单工通信b方 )半 式双工通
17:18:24
图c为全双工通信方式Full Duplex.在这种方式 中,分别用2根独立的传输线来连接发送方和接 收方,A、B既可同时发送,又可同时接收.
17:18:24
外同步
外同步通信的数据格式中没有同步字符,而是用 一条专用控制线来传送同步字符,使接收端及发 送端实现同步.当每一帧信息结束时均用两个字 节的循环控制码CRC为结束.
17:18:24
②面向比特型的数据格式 根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面向比特型 的数据每帧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开始标志7EH; 第二部分是一个字节的地址场; 第三部分是一个字节的控制场; 第四部分是需要传送的数据,数据都是位bit的集 合; 第五部分是两个字节的循环控制玛CRC; 最后部分又是7EH,作为结束标志.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
![简述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e0c6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6.png)
标题: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原理解析一、介绍并行、串行、异步、同步通信的概念1. 并行通信:指多个数据信号在同一时刻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多个信号可以同时进行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串行通信:指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异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起始位和停止位来标识数据的起始和结束。
4. 同步通信:指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二、并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多个数据信号同时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快:由于多个数据信号同时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快。
2)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多条传输路径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因此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3) 成本较高:需要多条传输路径和大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高。
三、串行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信号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2. 特点:1) 传输速度慢:由于数据信号只能依次进行传输,因此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 传输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可以节约传输线路资源。
3) 成本较低:只需要一条传输路径和少量的接口,成本相对较低。
四、异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不规则的时间间隔传输。
2. 特点:1) 灵活性高:数据传输时间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精度较低:由于没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传输的精度相对较低。
3) 适用于短距离传输:由于数据传输精度较低,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五、同步通信的原理及特点1. 原理:数据传输时需要有固定的时钟信号,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传输。
计算机网络原理(含模拟实验)第二次在线作业(100分)
![计算机网络原理(含模拟实验)第二次在线作业(100分)](https://img.taocdn.com/s3/m/ea6b2af631b765ce0408140f.png)
第二次在线作业单选题 (共40道题)收起1.(2.5分)EIA-232协议定义了引脚20为DTE就绪信号引脚,这属于物理层协议()••••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2.5分)在下列传输介质中,( )抗电磁干扰能力最好。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3.(2.5分)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4.(2.5分)当通过调制解调器发送数据时,发送的数据和线路上信号之间的关系是()••••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5.(2.5分)100Mbps交换式以太网的全双工端口带宽为(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6.(2.5分)PPP协议是( )协议••••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7.(2.5分)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8.(2.5分)WDM的作用是••••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9.(2.5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下列产品中( )是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互连的••••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HDLC帧格式中标识序列(F)是()••••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3.(2.5分)下面()协议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4.(2.5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10Mbps基带双绞线以太网可以表示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5.(2.5分)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6.(2.5分)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是()••••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8.(2.5分)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功能不包括()••••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9.(2.5分)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20.(2.5分)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联器称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1.(2.5分)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个信道,却可以互相发送数据,这种方向性结构是()。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章系统总线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第三章系统总线](https://img.taocdn.com/s3/m/ab182460960590c69fc37616.png)
第3章系统总线1. 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P41答: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共享的信息传输线,是各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
2.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又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何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他们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存储单元有何关系?答:总线的分类:(1)按数据传送方式分:并行传输总线和串行传输总线;(2)按总线的使用范围分:计算机总线、测控总线、网络通信总线等;(3)按连接部件分: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不同,可分为3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用来传输个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它是双向传输总线,其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一般为8位、16位或32位。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主要是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地址总线上的代码是用来指明CPU欲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由CPU输出,是单向的,地址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地址线有20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为220。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其传输是单向的。
3.常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答:总线结构通常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
(1)单总线结构是将CPU、主存、I/O设备都挂在一组总线上,允许I/O 设备之间、I/O设备与CPU之间或I/O设备与主存之间直接交换信息。
这种4.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哪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答:总线判优控制解决多个部件同时申请总线时的使用权分配问题;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三种: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特点:链式查询方式连线简单,易于扩充,对电路故障最敏感;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优先级设置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独立请求方式速度最快,但硬件器件用量大,连线多,成本较高。
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试题与答案及易错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历年试题与答案及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8c000a02020740be1e9bbc.png)
计算机网络原理测试题1课程代码:474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x.25协议是一种()A.报文交换协议 B.电路交换协议C.帧交换协议 D.报文分组交换协议2.在有互连的开放系统中,位于同一水平行(同一层)上的系统构成了OSI的()A.对等层 B.物理层C.传输层 D.网络层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中不包括()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C.路由选择 D.MAC地址的定义4.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的层是()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 D.网络层5.10BASE-T规定的电缆传输距离最大约达()A.1000米 B.500米C.200米 D.100米6.MODEM的作用是实现()A.数字数据和数字信号间的转换B.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间转换C.模拟数据和模拟信号间的转换D.模拟数据和数字信号间的转换7.下列网络互联设备中,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是()A. 网关 B.交换机C.集线器 D.路由器8.ARP是实现( )A.由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B.由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C.由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D.由IP地址到域名的转换9.TCP要实现流量控制和阻塞控制须采用()A. 许可证法 B.丢弃分组法C.预约缓冲区法 D.滑动窗口技术10.DNS协议的重要功能是( )A.自动获取IP地址B.自动获取域名地址C.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地址D.将域名地址解析为IP地址11.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A.129.20.3.1 B.127.30.2.3C.193.100.12.1 D.224.0.1.112.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属于( )A.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B.集中式C.对等式 D.分布式13.ISDN中一个B通道的带宽为( )A.10Kb/s B.16Kb/sC.64Kb/s D.128Kb/s14. ATM的每个信元有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为()A.5字节 B.15字节C.48字节 D.64字节15. TCP协议建立连接,采用握手机制的次数为()A. 2次 B.3次C.4次 D.5次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
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0b5e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c.png)
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位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传输的。
相对应的是并行通信,它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的通信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位通过一个传输线依次传送,每个数据位之间由一个起始位和一个停止位分隔。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占用较少的传输线资源,但由于需要一个接一个地传输数据位,速度较慢。
2. 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点:2.1 起始位和停止位在每个数据位之间,串行通信需要加入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分隔符。
起始位和停止位分别被设置为逻辑低和逻辑高,用于标识每个数据位的开始和结束。
这样接收端可以通过检测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判断每个数据位的位置,从而正确地解析接收的数据。
2.2 传输速率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通常用波特率(bps)来表示。
波特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传输速率受到传输线路的限制,不能无限制地提高。
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和可用的传输线路选择合适的波特率。
2.3 容错性串行通信在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为了提高容错性,通常会在传输的数据中添加校验位或者奇偶校验位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判断数据是否出错。
如果校验失败,说明数据传输中存在错误,可以通过重新传输或其他方式进行错误处理。
3. 串行通信的应用串行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串行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通过串口接口(RS232C 或 USB),计算机可以与打印机、调制解调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接口可以通过串行线缆传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
3.2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在串行通信中定义数据传输格式和规则的一组约定。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包括UART、SPI、I2C等,并且每个协议都有自己的通信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14e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b.png)
202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某计算机主存按字节编址,由4个64M×8位的DRAM芯片采用交叉编址方式构成,并与宽度为32位的存储器总线相连,主存每次最多读写32位数据。
若double型变量x 的主存地址为80400lAH,则读取x需要的存储周期数是()。
A.1B.2C.3D.42、某容量为256MB的存储器由若干4M×8位的DRAM芯片构成,该DRAM芯片的地址引脚和数据引脚总数是()。
A.19B.22C.30D.363、由3个“1”和5个“0”组成的8位二进制补码,能表示的最小整数是()。
A.-126B.-125C.-32D.-34、下列为8位移码机器数[x]移,当求[-x]移时,()将会发生溢出。
A.11111111B.00000000C.10000000D.011l1l115、并行加法器中,每位全和的形成除与本位相加两数数值位有关外,还与()有A.低位数值大小B.低位数的全和C.高位数值大小D.低位数送来的进位6、下列关于同步总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I.同步总线一般按最慢的部件来设置公共时钟II.同步总线一般不能很长III.同步总线一般采用应答方式进行通信IV.通常,CPU内部总线、处理器总线等采用同步总线A. I,IIB. I,II,IVC.III,IVD.II,III,IV7、下列关于总线说法中,正确的是()I.使用总线结构减少了信息传输量II.使用总线的优点是数据信息和地址信息可以同时传送III.使用总结结构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IV.使用总线结构可以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条数A.I,II,IIIB.II,III,IVC.III,IVD.只有I8、在计算机系统中,作为硬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界面是()。
A.操作系统B.编译程序C.指令系统D.以上都不是9、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为机器目标代码文件的程序是()。
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ac0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6.png)
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采用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分离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Cache的缺失损失B.提高Cache的命中率C.降低CPU平均访存时间D.减少指令流水线资源冲突2、采用八体并行低位交叉存储器,设每个体的存储容量为32K×16位,存储周期为400ns,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400ns内,存储器可向CPU提供2位二进制信息B.在l00ns内,每个体可向CPU提供27位二进制信息C.在400ns内,存储器可向CPU提供2位二进制信息D.在100ns内,每个体可向CPU提供2位二进制信息3、下列编码中,能检测出所有长度小于或等于校验位(检测位)长度的突发错的校验码是()。
A.循环冗余校验码B.海明码C.奇校验码D.偶校验码4、当定点运算发生溢出时,应()。
A.向左规格化B.向右规格化C.舍入处理D.发出出错信息5、某机器字长为8位,采用原码表示法(其中一位为符号位),则机器数所能表示的范围是()。
A.-127~+127B.-127~+128C.-128~+127D.-128~+1286、在下列各种情况中,最应采用异步传输方式的是().A.I/O接口与打印机交换信息B.CPU与主存交换信息C.CPU和PCI总线交换信息D.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方式下的设备7、总线宽度与下列()有关。
A.控制线根数B.数据线根数C.地址线根数D.以上都不对8、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主要有()。
1.存储程序Ⅱ.二进制表示Ⅲ.微程序方式Ⅳ.局部性原理A. I,ⅢB.Ⅱ,ⅢC.IⅡ,IⅣD.I,IⅡ9、假设基准程序A在某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为100s,其中90s为CPU时间,其余为/O 时间。
若CPU速度提高50%,V/O速度不变,则运行基准程序A所耗费的时间是()。
A.55sB.60sC.65 sD.70s10、某计算机的IO设备采用异步串行传送方式传送字符信息,字符信息的格式为: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检验位、1位停止位。
通信原理 同步
![通信原理 同步](https://img.taocdn.com/s3/m/85ef01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9.png)
通信原理同步
通信原理是指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中,同步是通信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通信中,同步是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钟信号保持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同步可以分为硬件同步和软件同步两种方式。
硬件同步通常通过传输中的特殊信号来实现,例如串口通信中的RTS(Request to Send)和CTS(Clear to Send)信号线,
以及以太网通信中的同步帧等。
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的同步信号来确定数据的传输时机,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
软件同步则是通过通信协议或者算法来实现的。
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预先约定的规则来保持同步,例如在通信协议中规定每个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标志位,接收端根据这些标志位来判断数据的边界,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步在通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话通信、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等领域都有同步的应用。
总之,同步是通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时钟信号、特殊信号或者通信协议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接收端的同步,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简述利用串行口进行多机通信的原理
![简述利用串行口进行多机通信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45310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f.png)
简述利用串行口进行多机通信的原理串行口(SerialPort)是一种用于将数据从一台电脑传输到另一台电脑的总线式接口。
它是最常用的数据传输标准,它可以将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主机口,但这种连接方式的传输速度要慢于USB。
串行口通常用来连接以太网网卡、打印机、显示器等外设。
二、多机通信是什么?多机通信是将多台计算机集成到同一个网络中,实现数据通信的技术。
它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一起,实现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文件和实现其它的数据通信。
三、利用串行口进行多机通信的原理1、使用串行口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是通过串行口转换器,采用RS-232、RS-422和RS-485技术,将多台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格式,然后再由串行口传输出。
2、串行口有许多传输速率,如300bps、2400bps、9600bps、115Kbps 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3、串行口和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有限,而RS-485技术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它能够提供更长的数据传输距离,有时距离可达到1000多米。
4、同时,使用RS-485技术进行多台计算机通信还可以节省许多线路,因为它可以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条线上。
5、在串行数据大容量传输的情况下,多机通信时可以利用实时通信协议(RSP)技术进行高效的数据传输,实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串行口进行多机通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开发者提供更多便利。
通过使用RS-232、RS-422和RS-485技术,用实时通信协议(RSP),可以将多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拓展,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最后,如果要使多机通信安全可靠,建议使用良好的串行口和多机通信技术来实现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ec70b5f121dd36a32d82d6.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题一、填空题1.典型的冯.诺依曼计算机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 指令是(按顺序)执行的.2.系统总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操作总线)。
3.机器数为补码,字长16位(含1位符号位),用十六进制写出对应于整数定点机的最大正数补码是( 7FFF )、最小负数补码是(8000 )。
4.(控制器)负责协调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执行程序的指令序列。
5..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单元的编号称为(单元地址)。
6.机与设备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中断)方式主机与设备是并行进行的。
7计算机中存放当前指令地址的寄存器叫(指令寄存器)。
8.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时间叫做(指令周期)。
(1)指令周期是指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机器周期: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
(也就是计算机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花费的时间) 时钟周期:处理操作的最基本单位。
(CPU的主频) 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之间的关系:指令周期通常用若干个机器周期表示,而机器周期时间又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
9.CPU的主频为8MHz,若每个机器周期包含4个时钟周期,该机的平均执行速度为0.8MIPS,则该机的时钟周期为( 0.125 )µs,平均指令周期为( 1.25 )µs,每个指令周期含( 2.5 )机器周期。
10.计算机硬件包括(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二、选择题1.存储字是指( A )。
A.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 B.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存储字长)C.存储单元的集合 D.机器指令2.设机器字长为32位,存储容量为16MB,若按双字编址,其寻址范围是( B )A.8MB B.2M C.4M D.2MB3.一个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 B )。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01d4106c175f0e7cd13788.png)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2灵活。
每个结点都有智能,为每个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们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通信和资源共享。
工作方式有: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等。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们是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的。
特点:采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或分组交换的方式进行工作,核心部件为路由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数据速率,信道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数据往返时间RTT,信道利用率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进行服务,上下层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
同曾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2022年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4bc7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9.png)
2022年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I.当Cache失效(即不命中)时,处理器将会切换进程,以更新Cache中的内容II.当虚拟存储器失效(如缺页)时,处理器将会切换进程,以更新主存中的内容III.Cache 和虚拟存储器由硬件和OS共同实现,对应用程序员均是透明的IV.虚拟存储器的容量等于主存和辅存的容量之和A.I、IⅣB.Ⅲ、VC. I、Ⅱ、ⅢD. I、Ⅲ、Ⅳ2、下列关于虚拟存储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虚拟存储器利用了局部性原理B.页式虚拟存储器的页面如果很小,主存中存放的页面数较多,导致缺页频率较低,换页次数减少,可以提升操作速度C.页式虚拟存储器的页面如果很大,主存中存放的页面数较少,导致页面调度频率较高,换页次数增加,降低操作速度D.段式虚拟存储器中,段具有逻辑独立性,易于实现程序的编译、管理和保护,也便于多道程序共享3、某数采用IEEE754标准中的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为C6400000H,则该数的值是()。
A.-1.5×213B.-1.5×212C.-0.5×213D.-0.5×2124、假定有4个整数用8位补码分别表示:rl=FEH,r2=F2H,r3=90H,r4=F8H,若将运算结果存放在一个8位寄存器中,则下列运算会发生溢出的是()。
A.rlxr4B.r2xr3C.rlxr4D.r2xr45、ALU属于()。
A.时序电路B.控制器C.组合逻辑电路D.寄存器6、为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工作,需要一种器件来提供统一的时钟标准,这个器件,是()。
A.总线缓冲器B.总线控制器C.时钟发生器D.以上器件都具备这种功能7、关于同步控制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握手信号B.由统一时序电路控制的方式C.允许速度差别较大的设备一起接入工作D.B和C8、假定编译器对高级语言的某条语句可以编译生成两种不同的指令序列,A、B和C三类指令的CPl和执行两种不同序列所含的三类指令条数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原理串行通信中的同步控制
在计算机中,各部件间的工作是靠时钟定时和定序的。
在计算机网络中,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序协调也要依靠时钟来确定对每一位的采样取值位置和时间间隔。
然而,任何两个系统间时钟完全准确的同步(一致)是不太可能的。
随着时钟漂移(不一致)的积累,就将产生接收方取值位置和时间间隔的错位,要么在某一位上多一次采样,要么某一位被跳过。
主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形成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两种同步技术。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时,发送方和接收方独立地使用自己的时钟系统。
为了协调两个时钟,要定期进行同步。
考虑时钟漂移,进行同步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一般要每个字符进行一次同步。
如图1-10所示,异步传送的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传输的字符
终止位
接收时钟
图1-10 异步传输过程
●不传送时,信道一直处不高电平,表示停止状态“1”;
●用一位低电平(“0”状态)表示起始位;
●接着传送一个字符;
●最后用1位或2.5位或2位的高电平表示停止位。
在异步传输中,传送一个字节所用的相同的位数,因此起始位就是这八位的开始。
每个
字节之间线路处于停止状态。
由于起始位的发送没有严格的时间标准,使各字节之间异步。
通常也把它称为起止同步方式。
异步传送实现简单,设备技术开销小,价格便宜。
但由于每个字符都要附加2位~3位
用于起止位,字节之间还有间隔,因此传输效率低。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时,建立发送方时钟对接收方时钟的直接控制,使双方达到完全同步。
发送方
对接收方的同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
●外同步法
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提供单独的时钟线路;发送方在每个比特周期都向接收方发送一
个同步脉冲。
接收方根据这一串同步频率上,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方同步。
这种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比较有效;长距离传输中,会同步信号失真而失效。
●自同步法
利用特殊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码),让数据信号携带时钟信号。
采用上述措施后,可以做到在比特位级上的同步,但还需要在高一级上使接收方能知道
一个数据块的起始和结束。
为此应当在数据块的头部和末部分别加上前文(preamble)和后
文(postamble),表示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
加有前方和后文的数据块称为帧(frame)。
前
文和后文的特性取决于数据块是面向字符的,还是面向位的。
在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中,帧头是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
SYN是一个控制字符,后面是一些数据字节。
接收方发现帧头,便开始接收后面的数据块,直到遇到另一个同步字符。
IBM的二进制同步规程(BSC或Bisync)是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规程。
在面向位的同步传输中,将数据块看做数据流,并用序列“0111110”作为开始和结束标志。
为了避免在数据流中出现列“0111110”而引起混乱,发送方总是在其发送的数据流中每出现5个连续的“1”,就插入一个附加的“0”;接收方则每检测到5个连续的向位的同步传输规程是HDLC和SDLC。
显然同步传输的传输效率要比异步传输高。
图1-11为同步传输的两种帧格式。
8
图1-11 同步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