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2例
【摘要】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壮医经筋疗法,运用“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及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42例。结果: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中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4 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壮医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经筋疗法;手法;颈源性头痛
头痛的病因很多,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中大多数患者有颈部压痛,此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其头痛时间长,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较困难。多数学者认为,其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和颈椎错位以及肌肉痉挛有关,命名为颈源性头痛,笔者运用壮医经筋疗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2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16~60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1个月,平均6年。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1.2.1临床表现早期在枕部、枕下部、耳后部、耳下部有不适感。以后渐转为闷胀和酸胀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颈部、顶部、前额、颞部。有的可伴有同侧肩、背、上肢疼痛。疼痛可有缓解期。随着病程进展,慢慢加重,持续存在,缓解期缩短,发作加重。劳累、情绪激动、咳嗽、饮酒、寒冷及天气变化等可诱发疼痛加重。
1.2.2诊断要点[1]:(1)颈椎病史,颈椎旁有压痛点,或触及条
状或硬结状反应物。(2)头痛,主要为后枕部疼痛,常为两侧性,并向头顶部放射。(3)颈椎x线检查:颈椎生理弯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见颈椎的某些病理改变。(4)颅内外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患。
2 治疗方法
2.1取穴“以灶为腧”,即以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腧穴。
2.2在颈肩筋区、枕筋区查灶:运用“钳弓手”的揉捏法、钳掐法及按揉法等手法检查,寻找病灶(指在疼痛肌肉内的痛性硬结及痛性肌束,触压时诱发整个肌肉疼痛的颗粒型病灶、线型病灶及块型病灶),操作常规消毒后,“固灶行针”,即左手拇、食、中指捏拿固定筋结点,右手持以直径 0.4mm,长 40 mm 一次性毫针,刺入所取腧穴。行多向刺法,得气后出现针感向远处传导或出现肌束抽动后出针;起针后,继续运用“钳弓手”,施用掐捏手法、捏揉手法、切拔手法对“筋结点”进行“消灶解结”。以上治疗,每日 1 次,5 次为 1 个疗程,中间休息 3 d ,可进行第 2 个疗程。
2.3手法正骨治脊根据患者是否有颈椎错位,如有错位者,行经筋疗法后须正骨复位。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法[2]:以第2颈椎棘突偏右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前屈35°,左偏35°,右旋45°,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触到偏移棘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右侧枕部或颞部,右手扶持左面部,在右手向右上方旋转的瞬间,左手拇指将棘突轻推向患者左侧,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度移位感,手法千毕。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头痛及伴随颈、枕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劳动和工作;(2)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颈、枕部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能够基本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3)有效:头痛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日常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4)无效:头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3.2治疗结果:经 1~2 个疗程治疗后,痊愈 30 例,显效 8 例,有效4 例,无效 0 例,有效率 100% 。
4 体会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椎间盘物质释放可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水肿;椎间关节的错位或骨质增生也可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c1~3脊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走行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软组织的炎症、缺血、损伤等均会影响神经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壮医认为颈肩枕部肌筋受寒而导致持续性收缩,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不通则痛”。运用经筋疗法,解除持续性收缩状态的筋结。采取经筋病灶作为治疗点,并施以多向刺手法,可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强局部代谢,达到消除水肿,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提高痛阈的止痛效果。矫正椎体的移位,不仅可以使偏移棘突复位,又能松解颈项部肌肉,且可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解除机械压迫,恢复颈椎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韦贵康.脊柱相关疾病.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
[2] 韦贵康.脊柱相关疾病.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