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52)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49)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49)考点题号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1、2、3、4、7、8、9中心法则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6、10、11、12、14、15综合性问题及实验5、13、16D解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真核细胞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完成翻译过程;DNA 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
答案 C4.(xx·南昌模考Ⅰ)右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信使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B.若b2为合成信使RNA的模板链,则转运RNA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C.b1、b2链中均有ATGC四种碱基,且b1中的A碱基量与b2中相同D.若以b2为DNA复制时的模板链,则新形成的DNA子链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解析由于DNA中含有碱基T而RNA中含有U,A和B项错误;b1、b2链中均有ATGC四种碱基,b1中的A碱基量与b2中的T碱基量相同,C项错误;以b2为DNA复制时的模板链,则新形成的DNA子链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D项正确。
答案 D5.(xx·大连期末)DNA一条链的一段碱基排列顺序为“—CTCGAT—”,以其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则此段mRNA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由左至右为( )。
密码子:CAU:组氨酸;CAG:谷氨酰胺;CUA、CUC:亮氨酸;GUC、GUA:缬氨酸(起始);GAG:谷氨酸;GAU:天冬氨酸。
A.—亮氨酸—天冬氨酸—B.—谷氨酸—亮氨酸—C.—谷氨酰胺—缬氨酸—D.—缬氨酸—组氨酸—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出该段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为“—GAGCUA—”,密码子GAG对应的氨基酸为谷氨酸,密码子CUA对应的氨基酸为亮氨酸,B正确。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0)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2.纯合高秆(D)抗病(E)水稻和纯合矮秆(d)染病(e)水稻两个纯合子作亲本杂交,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A.1/16 B.2/16 C.3/16 D.4/163.在红粒高秆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基因工程B.自交育种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4.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5.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A.辐射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6.下列方法不能导致人工诱变的是()A.X射线B.激光C.亚硝酸D.低温7.通过人工诱变培育出的新类型是()A.青霉素高产菌株B.八倍体小黑麦C.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D.克隆牛8.诱变育种的突出优点是()A.方法简单易行B.能产生很多有利的个体C.节省实验用的材料D.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9.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型③能形成新基因④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A.培养技术操作简便B.幼苗成活率高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11.下列的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有错误的是()A.抗虫棉——基因工程B.无籽西瓜——单倍体育种C.“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D.生产啤酒——无氧呼吸1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B.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C.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D.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13.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其作为运载体的优点是()A.含有蛋白质从而能完成生命活动B.能够自我复制而保持连续性C.质粒都具有多个酶切位点D.具有环状结构,能够携带目的基因14.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至今用得最多的是E.coli、Bacillussubtilis和Saccharomycescerevisiae 三种常见微生物,其原因不包括()A.培养容易B.性状稳定,变异少C.繁殖速度快D.能高效表达供体性状15.下列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A.用mRNA为模板人工合成目的基因B.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C.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表达16.在基因工程中不会出现()A.限制性内切酶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得B.DNA连接酶将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C.目的基因须有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D.最后需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表达17.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17)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17)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各种体细胞核中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B.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C.细胞缺水和营养不足将影响DNA碱基组成D.单链DNA分子的碱基含量的A+G=C+T或A+C=G+T2.分析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30%B.20%C.40%D.70%3.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营酸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4.分析一段双链DNA的组成表明,下列的相关比值中,哪一个是可变的()A.A/TB.G/CC.(A+T)/(G+C)D.(A+G)/(T+C)5.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例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碱基对的排列顺序6.某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碱基比值为0.3,那么,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A.1:1:1:1 B.2:2:3:3 C.3:3:10:10 D.10:10:3:37.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 +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A.m、1/n B.1/m、n C.m、1 D.1、n8.从某生物组织中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A.26% B.24% C.14% D.11%9.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如果要求一种颜色代表一种物质,则至少需要准备几种颜色的塑料片A.3种B.4种C.5种D.6种10.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0%的A、30%的C、20%的G、20%的T,它是一段()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11.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A.11%B.22%C.28%D.44%1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13.下列物质中与DNA复制无关的是A. ATP B. DNA的两条模板链C.解旋酶 D.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4.下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15.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等于磷酸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等于脱氧核糖数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二、填空题16.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
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不同m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DNA分子可能储存相同的遗传信息;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有些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比如控制呼吸酶的基因;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核糖体只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与mRNA的种类密切相关,同一mRNA结合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都是相同的。
答案:D2.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噬菌体合成自身蛋白质的原料由细菌提供B.绿色植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等物质C.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D.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只来自于氨基解析: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一个来自于氨基,一个来自于羧基.答案:D3.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C.基因与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D.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皱粒豌豆是由于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母本细胞中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的正常表达,导致淀粉合成减少,运输到种子细胞中的淀粉减少,豌豆种子的含水量减少而皱缩。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酪氨酸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来实现的;有些基因参与了多种性状的控制,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该种变异是基因突变。
答案:A4.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潍坊一模)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物质C.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解析:基因突变是在DNA复制时产生的,突变率很低,有性生殖不能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双亲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并不包含双亲的全部基因;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配子含有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会产生不同于双亲任何一方的基因组合。
答案:D2.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对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解析:由图可知,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③是有丝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⑤是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因此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⑥。
答案:C3.下面是人体细胞分裂时,A、B、C、D四个不同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和DNA统计数据的柱状图,那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解析:由图可知,A、B、C、D分别代表分裂间期DNA还没有进行复制、分裂间期DNA已经复制完毕、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所以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B分裂间期DNA已经复制完毕,着丝点还没有断裂时。
答案:B4.(2011·沈阳二模)右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Ⅰ~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解析:该图表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与受精作用后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Ⅰ~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A~C段)过程中;“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随机结合的缘故;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分别为1∶2和1∶1。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50)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50)解析单链DNA的碱基构成是:20%A,30%G,10%T和40%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其互补链碱基构成是:20%T,30%C,10%A和40%G,所以RF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15%A,35%G,15%T和35%C。
答案B—CTAGGGC—,4.(xx·大连月考)在进行基因工程时,已经得到一个目的基因==============—GATCCCG—要人工复制,使数量增多,需要的复制条件是( )。
①CTAGGGC或GATCCCG模板链②碱基A、U、C、G③碱基A、T、C、G ④核糖⑤脱氧核糖⑥酶⑦ATP⑧磷酸⑨蛋白质A.①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C.①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答案D5.右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B.a链中A+CG+T的比值与d链中同项比值相同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D.a链中G+TA+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不同解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b链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a链和b链合成一个子代DNA分子。
a链中A+TC+G等于b链中A+TC+G。
答案C6.(xx·潍坊质量监测)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 4解析限制酶作用部位是DNA链的磷酸二酯键,即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部位也是磷酸二酯键,即①部位;DNA的特异性指的是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而不是碱基种类;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则碱基总数为mpn个,则G=碱基总数-2p2=mpn-2p2=pm2n-p,C正确;一个DNA复制两代后形成的4个DNA分子,全部含有15N。
最新-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4) 精品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4)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2.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
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
答案:A3.一项用于寻找两种飞蛾:浅色斑点蛾和黑蛾(有黑色翅膀的飞蛾)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结果如下:A.自然选择发生:在郊区选择了浅色飞蛾,在工业区选择了黑色飞蛾B.生活在工业区的孩子们喜欢抓浅色飞蛾玩,解释了那里浅色飞蛾减少的原因C.浅色飞蛾更喜欢生活在郊区D.悬浮于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的烟灰染黑了飞蛾解析:郊区几乎没有工业,周围颜色浅,有利于浅色蛾的生存;工业区被污染,周围颜色深,有利于黑蛾的生存,这是一种自然选择。
答案:A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
蓝眼的有36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0.64和0.36 B.0.36和0.64C.0.50和0.50 D.0.82和0.18解析:由题干可知,aa有3600人,AA有12000人,Aa有14400人,A基因频率=(12000×2+14400)÷(30000×2)=0.64,则a基因频率=1-0.64=0.36。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6)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6)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C.突变基因一定由理、化或生物因素诱发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2.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3.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这说明A.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D.基因突变绝大多数是有害的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不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A.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B.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C.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D.通过在试管内完成受精作用培育出试管婴儿5.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
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是A.环境影响B.细胞分化C.细胞凋亡D.蛋白质差异6.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形成是因为产生了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频率很低,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7.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细菌菌落,把这个白色细菌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部是白色的,这属于( )A.染色体变异B.自然突变C.人工诱变D.基因重组8.有关基因突变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C.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1、A2、A3…D.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9. 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脱氧核糖与磷酸间的化学键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1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错误叙述是( )A.染色体突变的致死机会大于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发生[]C.发生于生殖细胞才可以遗传D.突变基因都能遗传给后代1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13.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1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15.放射性同位素60C O能够产生γ射线,高速运动的γ射线作用于DNA,能够使氢键断裂.碱基替换,从而有可能诱发生物产生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二、填空题16.我国将大麦、青椒、萝卜等纯系种子和大蒜无性系种子放入卫星中搭载,“神舟”飞船在太空周游了6天零18个小时后,返回地球,目前已经有上百种被子植物的种子遨游太空。
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6)
一、单选题1.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
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2.曾经有几篇新闻报道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征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
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为男性,是由于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所致B.患者为男性,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所致C.患者为女性,是由于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卵细胞所致D.患者为女性,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的精子所致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
①②B。
③④C.①②③D。
①②③④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根据是()A。
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B。
近亲结婚使后代患有遗传病的机会增加C。
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5.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 B 。
41C.21D.16.先天愚型的产生主要是卵细胞形成时减数分裂不正常造成的,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不容易差错 ②异常的精子活力差不容易与卵完成受精 ③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更容易发生差错 ④异常和正常的卵细胞受精机会大致相同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7.人的i 、I A 、I B 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 表现为O 型血,I A I A 或I A i 为A 型血,I B I B 或I B i 为B 型血,I A I B 为AB 型血。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40)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40)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2.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作父本,进行杂交,能得到有种子的西瓜。
则此果实的果肉、种皮、胚和胚乳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A.4、4、3、3B.4、3、2、3C.4、4、3、5D.4、3、3、5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惟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21号染色体有3条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5.单倍体植株矮小,育种工作者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 )A.用花粉进行离体培养 B.用叶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 D.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6.用二倍体西瓜为亲本,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年的植株中,染色体组数可存在2、3、4个染色体组B.第二年的植株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第一年结的西瓜其种皮、胚的染色体组数不同,均是当年杂交的结果D.第二年的植株中用三倍体做母本,与二倍体的父本产生的精子受精后,得不育的三倍体西瓜7.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的重要作用是()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②加速细胞染色体复制③使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成熟的性细胞A.①B.②C.③D.①②③8.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C.用花药离体培养小麦植株D.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菌高产菌株9.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移动到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使雌蚕都有斑纹。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20)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20)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解析③④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
⑦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 C4.(xx·北京海淀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是地理隔离,而不是生殖隔离。
答案 B5.(湖南六校联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结论,因为有女性携带者,所以B错误;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C错误。
答案 D6.(汕头测评)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
三个环节不包括下列哪个环节(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解析基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外界环境条件不可能使基因产生定向变异。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一)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2.伴性遗传的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二)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三)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看了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的人还看了:1.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重点句2.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知识点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之遗传与进化4.高一生物《人类遗传病》学案5.高一生物学遗传知识点整理6.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7)
2021年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7)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代谢过程和现象中,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无关的是()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C.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及表达D.体细胞内染色体成对存在2.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B.CTA肯定不是密码子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3.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A.390个 B. 195个 C. 65个 D. 260个4.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 ,DNA 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 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C.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D. 三者能复制、分离和传递6.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A. 基因DNA上B. 基因在染色体上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D. DNA具有遗传效应7.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A、细胞核中B、核糖体上C、核膜上D、核孔处8.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000个碱基,由这2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含有()种氨基酸。
A. 8000B. 4000C. 16000D. 209.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比较错误的是()A.需要的原料不同 B.所需酶的种类不同C.均可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 D.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10.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染色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与染色体毫无关系C、一个基因是由一条染色体构成的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11.某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转录此mRNA的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A.46% 54%B.23% 27%C.27% 23%D.46% 27%12.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A+T为70%,其转录成的信使RNA上的U为25%,则信使RNA上的碱基A为()A.10%B.25%C.45%D.以上三者都错13.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信使RNA 进行基因的克隆(即形成许多完全相同的DNA),这种快速克隆基因的步骤依次是:( ) ①转录 ②DNA 复制 ③逆转录 ④翻译A.③②①B.③②C.②①④D.③①②14.在下列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④ DNA RNA 蛋白质①② ③ ⑤⑥A ①②B ③④⑥C ⑤⑥D ②④⑥15.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C.DNA 只能来自DNA 的复制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16.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 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 个数,依次为( )A 、33 11B 、36 12C 、12 36D 、11 3617. 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可以决定性状B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 .蛋白质的功能可以控制性状18. 右面为DNA 转录过程中的一段示意图, 此段中共有几种核苷酸( )A .4种B .5种C .6种D .8种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肝细胞中不能由DNA 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A .mRNAB .生长激素C .酶D .氨基酸2.科学家将含人的X 一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 片断,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一抗胰蛋白酶的奶。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30)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字母X可能代表()A.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B.能合成抗体的人类细胞C.不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D.不能合成抗生素的人类细胞2.工程菌在降解有毒有害化合物、吸收环境重金属、分解泄露石油、处理工业废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属于工程菌的是( )A.通过X射线处理后,青霉素产量明显提高的青霉菌B.通过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繁殖快的酵母菌C.为抗虫棉培育提供抗虫基因的苏云金杆菌D.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能够分解多种石油成分的细菌3.基因工程技术中的目的基因主要来源于( )A.自然界现存生物体内的基因B.自然突变产生的新基因C.人工诱变产生的新基因D.科学家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的基因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体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DNA连接酶使黏性末段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5.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利用了酶的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催化活性易受外界影响6.某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A.单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杂交种7.下列物质,不.属于基因工程所需最基本的工具是( )A.X射线B.DNA连接酶C.质粒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8.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时,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互换D.染色体变异1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实现成功表达11.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
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9)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中,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D.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D2.(2012·潍坊质检)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3/16 B.1/4C.3/8 D.5/8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16种组合,子代有4种表现型,且每一种表现型中均有一个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故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答案:A3.香豌豆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只有B、R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
甲、乙两株开白花的品种杂交,F1全部开红花,F1自交得到F2,开红花与开白花的比例是9∶7.甲、乙两株开白花的品种的基因型可能是()A.bbRr、BBrr B.Bbrr、bbrrC.BBrr、bbRR D.bbrr、bbRR解析:甲、乙都开白花,说明甲、乙体内最多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
两品种杂交后,F1全部开红花,说明两亲本都含有一种显性基因且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BBrr和bbRR。
答案:C4.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
已知编码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 B.3/64C.27/64 D.9/64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其实就是出现A_B_C_的个体的概率,其概率为3/4×3/4×3/4=27/64。
高中生物练习题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练习题遗传与进化练习题一:1. 基因是什么?它在细胞遗传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它在细胞遗传中起着传递遗传信息、决定生物个体遗传性状的作用。
2. 什么是等位基因?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等位基因是指在相同位点上,由突变或重组形成的具有相同功能但表达不同形态的基因。
例如,人类血型的A和B型基因就是等位基因。
3. 简述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区别。
显性基因在表现上能够掩盖隐性基因的表达,即显性基因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被掩盖。
隐性基因仅在纯合子(两个相同等位基因)状态下才表现。
4. 请解释下面的基因型AB: AaBb属于自由组合还是连锁组合?该基因型属于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是指两对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基因型的组合可以自由搭配。
5. 对于显性基因位点,一个有纯合子父母组合AA x aa,请分析子代各基因型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比例。
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它们的子代基因型为Aa。
由于显性基因表现在纯合子和杂合子上,子代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都是Aa,比例为100%。
练习题二:1. 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吗?遗传变异指的是基因和基因型在世代间的改变。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因为它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环境选择的作用下,有助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2. 描述一下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作用。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选择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影响。
原理是:个体之间存在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使得某些个体更适合环境,从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更高。
不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机会较低。
通过自然选择,适应性更高的基因型会在群体中逐渐增加。
3. 简述配子选择理论。
配子选择理论认为,雌性个体在选择配偶时候,会选择具有某些特征的雄性进行交配,这些特征可以为个体提供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例如,雌性鸟类会选择具有鲜艳羽毛的雄性进行交配,因为这些特征可能表明雄性拥有更高的个体健康状态和繁殖能力。
4. 什么是遗传漂变?与遗传平衡的概念有什么关系?遗传漂变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
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48)
考点题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1、2、3、4、5、6、13染色体变异7、8、9、10、14、15综合考查11、12、16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期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束手无策。
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发生变异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A.染色体的数目B.mRNA的含量C.基因的碱基序列D.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情况解析“超级细菌"是一种细菌,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超级细菌"发生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所以应当检测DNA的碱基序列.答案C2.(2012·吉林市调研)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该状态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B.若①上有A基因,④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为另一个染色体组D.若①是X染色体,④是Y染色体,其余则是常染色体解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①和④上基因不相同,有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同一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C正确;①和④原来是同一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二者同为X染色体或者同为Y染色体。
答案C3.(2012·北京西城区)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D.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解析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差错,遗传密码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基因突变导致了等位基因的产生,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有基因的复制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因而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习题演练(52)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解析:③④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继承。
⑦是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答案:C2.(2012·南京模拟)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3.(2012·合肥质检)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
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 ) 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解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
扬子鳄种群在繁殖过程中,种群内个体在增多,致使基因库增大;随机交配的种群内,如不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般是不变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其频率不会随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A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解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物种形成多数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往往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差较大,从而在性状上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解析: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碱基对的缺失是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D6.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的变化;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均会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B7.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统称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称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后能生存,表明其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就能存活下来,该表现型的个体在种群中会不断增多,进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B8.(2012·烟台调研)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基因频率B=0.25,b =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 A.不断增加 ` 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解析:设B基因的频率为p,b基因的频率为q,则p+q=1,Bb的基因型频率是2pq,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时2pq最大。
答案:C9.(2012·温州模拟)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解析: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11.有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种类的鸟。
答案:C12.(2012·银川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解析:隔离产生后,不同种群的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通过选择保留、淘汰的变异类型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最终生物定向进化;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的作用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作用,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类型将被保留。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假设有一个方形保护区,每边长为1 000米,如下图1.如果家猫由边界深入保护区100米捕食,就会使森林中的鸟类不能成功地保护它们的幼雏,因此保护区仅有640 000平方米适于鸟类繁育。
若该保护区被一条宽10米、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1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如下图2,这样家猫可以像沿着边缘一样,沿着公路和铁路进入森林捕食。
(1)被公路和铁路占去2%土地后,适于鸟类繁育的保护区面积共是________平方米。
(2)下列对于被公路和铁路造成隔离状态的保护区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
A.边界长度与原保护区相近B.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会降低C种间斗争会加剧D.物种的迁移可能受限制(3)若原保护区的A物种的不同种群被分割到甲、丁两地,分别进化为B、C两个物种。
进化的前提条件是物种具有________的特性,主导形成两种进化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而________使不同种群间停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新物种。
解析:先计算出每一个小区域的适于鸟类繁育的保护区面积(400-5-100)2=87 025平方米,然后乘以4就是总面积。
修了铁路和公路后,边界长度大大缩短。
地理隔离使得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基因无法正常交流,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异,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可能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改变,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
答案:(1)348 100 (2)A (3)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地理隔离14.(16分)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作用。
解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
(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的作用。
答案:(1)遗传(2)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交流地理(生殖)隔离(4)1 选择15.(14分)(2012·中山模拟)《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