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企业的人才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的人才观
中国企业的人才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民族的文化可以满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需求,世界文化的大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要趋势。更早持有先进文化的民族将率先步入文明行列,成为世界文化的领引者,持有先进文化的个人,也将成为文明创造过程中的优秀人才。
一、东西方文化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著有《海岛算经》,该书所有问题都是利用两次或多次观测现有数据,来推算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之高、深、广、远。比如说,隔海有一小岛,根据对岸上标志物的测量,就可以推算小岛的高度、远近等。我们把中国古人这种隔空取物的方法,称为哲学方法。
古代西方人要想知道隔海小岛的高度、远近,他们会选择造船前往,实地探测。如果小岛上有人把守,他们还可能会造枪、造炮,占领后再做测量。比如说,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既要掠夺,又要测绘海图。我们把西方人这种直截了当获得结论的方法,称为科学方法。
西方人为达目的,会竭力创造有利条件(人能胜天),把结论搞得很严密;而中国人为达目的,会向内求(修炼、提高),想办法利用现有条件,以完成之。由于他们解决困难的思路不同,当西方爆发工业革命时,中国人还在研究经、史、子、集,以提高个人修养。
坦白讲,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它并不完善,甚至有时还会朝令夕改。托罗密的“地心说”辉煌了几百年后,哥白尼的“日心说”便占据了统治地位。那么,从今天的科学成就来讲,生活在托罗密、哥白尼时代的人,接触的都不是科学,但那时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
东西方文化各有优劣。对中国而言,如果单方面注重返回国学研究,或者单方面全盘西化,都会给中国的未来带来巨大麻烦。
二、国学的精髓
国学,是20世纪初,人们相对于西学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一种称谓。现代人学习国学,总希望从中学到些“新招儿”,他们认为听一堂国学课,就可以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有多大的提高。这种将国学学习,定义为一种“术”,或者叫“奸诈”、“卑鄙”的学习,大大偏离了国学的本质。
任意一本中国古代经典,都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境遇被解读为不同含义,古人是用一生去读这些经典的。那么,他们最终读到了什么?智慧的古人,从那里找到了大智慧,是一种看似技能,又似境界、修养类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可欲不可求的。
这种大智慧(本领)就是: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这种本领,也就是哲学方法的核心思想。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百二十七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答曰:岛高四里五十五步;去表一百二里一百五十步。[1]”(节自《海岛算经》)中国古代匠人(工程技术人员),是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事物,而不是用绳子丈量一下山峰的高度。这就是在学习国学后,古代匠人(工程技术人员)可透过现象识别本质的一种反映。在公元200年左右,刘徽记录在《海岛算经》中的测量技术,直到公元1680年,意大利人才记载了具有测距丝的望远镜,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
古代匠人(工程技术人员)们都能将国学精髓用到实践中去,现代国人却越来越轻贱国学了。
三、文化大交融
自炎、黄定鼎中原以来,华夏文化经历了无数次外族洗礼,以至于几千年后的今天,根本无法分清哪个是汉族文化,哪个是外来文化了,最终,只能用中华文化来定义中国文化。
这种交融的结果,是双方文化一同投入烈火,涅槃更生出一只鲜艳的凤凰。这支崭新的文化,根本分不清汉人、匈奴人、大月氏人、鲜卑人、蒙古人、满人……这种新的文化再次以其生动的活力,引领中国继续创造新的文明。
与中国具有相似经历的美国,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人都有在那里居住,它是世界上最多民族的国家。在20世纪,美国完成了各种文化的大融合,焕发出非常之光彩,领军于世界文明。
单纯赞赏西方文化(西化)与单纯留恋中国传统文化(复古)的人们,都不会如愿以偿,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向前滚动,未来中国一定会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崭新文化,这次的涅槃,将比以往更惨烈,浴火后的凤凰也将比以往更鲜亮。
四、中国现代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
2010年6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将未来人才定义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这种人才定义是人才外延(外在形式)上体现的,比如说“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作出贡献”等等。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成就表现出来后,才可以称作是人才,只要没有成就,就不能称之为人才。那么,什么是内涵意义上的人才?
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从科学方法(具体落实)与哲学方法(看透本质)中挑选一种最恰当的解决办法,他就是内涵意义上的人才了。当然,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不一定会表现出来,不一定有职称、学历,甚至是彰显自己的本领。
一个研发人才在进行研发时,他不必准确测算每个试验数据,有些数据采取《海岛算经》隔空取物的作法,也就不必计较小数点后面的多少位了。然而,对一些必要的数据,必须采取实物测量的方式,来获得准备信息。只有能够灵活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人,才算得上21世纪中国的人才。
本界中央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希望习惯于毛泽东时代哲学管理的人们,多熟悉一些科学化的东西,多学习一下西方科学。所谓,缺啥喊啥。现代中国缺乏科学,那就得多提倡一些科学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这种文化大融合。
21世纪的中国人才观,既不能仅仅是“国学通”(哲学),也不能仅仅是“欧美通”(科学),他们必须是学惯中西,对中西文化之理解绝对不是皮毛而已。具有这种文化特征的人,将成为优秀的世纪人才,具有这种文化的民族,将成为优秀的民族。
中国企业必须抓住这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