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最早形成于1913—1919年,而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儿童的创造教育》,则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顶峰。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体制,却是各个国家的共识。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和推行的创造教育理论,超前地提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虽然,我们今天所提的创造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陶先生当年讲的创造教育有很多不同,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仍对我们今天在新的条件下推行创造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目的
创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陶行知认为:一是培养“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所谓“真善美”,是指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等,所谓“活人”,就是富有创造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拓进取的现代人。二是“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民族创造”。
2、阐述了“创造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生活教育的宗旨之一,认为“只有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的教育。”在《育才学校节略》一文中,
陶行知更加明确的提出:“本校师生之友以集体力量从事五项创造工作: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戍、创造真善美之人格。”他进一步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能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些论述,比较清晰的勾画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内涵。
3、强调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多次论述了“创造”的重要性,把创造教育提高到很高的高度。甚至提出了“一切为创造”的口号(见《陶行知全集》第9卷第一线01页)。他认为: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活教育的三大宗旨之一。陶行知赋予教育创造的功能,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要推进现代文明就必须发挥创造精神,把培养创造力,看成是“我国今日当务之急”。
4、论述了“创造教育”的可行性
针对一些人认为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等原因不能创造的错误认识,陶行知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批驳,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满怀激情地写道:“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陶先生的论述,打破了创造的“天才论”“神秘论”“唯条件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树立起创造的信心,鼓舞人们敢于创造,积极创造。
5、肯定了行动是创造的前提
陶行知一贯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他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就是以“做”为中心。同样,他认为,行动是创造的前提,创造的基础,“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他指出:“今日的学校是所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1、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看到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发表了《创造的教育》的著名演讲,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行创造教育。而今天,实施创造教育更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经济是一种持续创新的经济,其显著特点就是各种经济部门必须适应创新,学会创新,善于创新和推进创新。美国为什么能成为超级大国?日本为什么能成为经济强国?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新能力强,在军事、科技、经济等领域长时间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的海尔、长虹等集团为什么成为中国企业的龙头老大?就是因为这些企业不断创新,推出处于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企业没有创新,最终会被市场大潮所淘汰;一个国家没有创新,永远也无法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使我们的国家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关键是要有大批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实施创造教育。我们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创造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作为21世纪教育的出发点的和目标,培养千千万万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生机勃勃,永远充满希望。
2、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
早在五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满腔义愤地把应试教育斥为“杀人的会考”“填鸭教育”“裹头布”“牛角筒”,说这种教育“学生是学会考,教
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不必教”,把青少年学生变成了“书呆子”“文化奴隶”。
时至今日,陶先生痛斥的种种应试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更加普遍和严重。应试教育成了扼杀青少年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封闭的校园,严肃的课堂,刻板的讲课程序,标准的试题答案,还有那决定老师与学生命运的分、分、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学,师生唯分是求,创造力从何而来?因此,要实施创造教育就要摒弃应试教育,彻底改变这种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改变这种静态的、单一的、知识考查为主的评价方法,把学生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3、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是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家庭、在学校,我们的孩子不敢玩他们想玩的活动,想说他们想说的话,他们被逼着圆滑、世故、早熟、成人化,被逼着学习虚伪、趋同。我们这些长者师者给了孩子太多的框框、约束、禁锢,让许多的孩子生活在一种身心的重负之中,童心、天性、个性被无情地扭曲和压抑。许多有识之士忍不住大声疾呼:中国孩子,你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中国孩子,你为什么不大声喊?
要解放孩子的创造力,就要改变我们成人的思想观念与态度:让儿童不仅是未来的主人,“儿童是现在的小主人”“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
请我们的家长,不要再让儿童脆弱的肩膀来承受你过高的期望;不要用儿童身心的伤累去圆续你失落的旧梦和满足你可怜的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