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填空要点1.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一种适应,而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
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3. 艾尔金德提出,这种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包含两个独特而有趣的方面:个人神话和假想观众。
4.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玛西娅(J.Marcia)等人认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会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同一性迷乱、同一性早闭、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
5.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6.建构主义提出的教学设计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教学、抛锚式教学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7.桑代克根据其试误说,总结出了三条学习规律,分别是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8.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更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9.个体一般通过两种形式获得概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同化。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影响新的学习。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他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
根据材料的复杂程度,他有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1. 布鲁纳认为,认知表征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12.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大纲-标出考点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大纲总评价目标及其说明一、总体的评价目标1.能初步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2.能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3.能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教学内容(红色表示考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师成长【评价目标】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
3.了解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师成长的历程。
4.理解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途径。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学生与学习心理2.教师与教学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描述与测量2.解释与说明3.预测与控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初创时期2. 发展时期3. 成熟时期4. 完善时期第二节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教师的心理特征1.教师的信念系统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3.教师的个性特征二、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四、教师成长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评价目标]1.了解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历程,认知方式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大纲 (1)(2)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具体大纲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自我调适和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教育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2)教师身心发展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3)在具体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心理活动规律(4)师生身心发展心理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心理学独立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一著作,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且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收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3.实验法(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章简答题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化推动着个体心理不断地发展。
皮亚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皮亚杰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一岁半、两岁)2.前运算阶段(2岁到六七岁)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到十五岁)简答题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观点认为,认识过程是人脑接收、储存、加工个提却信息的过程。
2、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具有主观性。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4、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体意识倾向。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基本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是个性的核心部分。
(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既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由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交叉科学四、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皮层的顶叶、额页、颞业、枕页。
2、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映。
3、无条件反射:是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的本能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建立暂时的联系(接通)。
4、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⑴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⑵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⑴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⑤研究情景性环境的影响⑥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⑦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⑧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4、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布鲁纳:(1)主动性研究(2) 反思性研究(3) 合作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培根的认知发展理论等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阿道导的个体成长理论等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三、学习与记忆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学习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3.记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4.记忆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学习材料特征等四、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定义和功能2.情绪的分类和特点:基本情绪、复杂情绪等3.情绪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4.动机的定义和功能5.动机的分类和特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6.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五、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4.教学策略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六、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求1.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3.特殊教育需求的定义和特点4.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七、评价与测量1.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观察法、测试法等3.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测量的可靠性和效度八、学校和课堂管理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3.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4.课堂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九、家庭和学校合作1.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义和目的2.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3.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以上是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重点标注,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任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苏格拉底(产婆术);赫尔巴特(意识阈和统觉团、五段教学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学习概论1.学习的定义2.学习的分类,掌握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奥苏泊尔的学习的分类3.学习的准备,最近发展区及启示第三章学习理论1.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学习观;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三定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强化学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观察学习的过程。
2.认知派学习论: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含义,类型);先行组织者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p59-60)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的习得过程:有意义学习的过程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p77-78)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技能的含义2.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3.智慧技能包括: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4.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5.如何促进认知策略的学习第六章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1.动作技能的定义,和分类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联系形成,熟练操作自动化3.影响动作技能的因素:练习,指导示范,反馈(固有反馈和增补反馈)第八章品德和态度的学习1.态度和品德的含义,构成成分;品德与态度的区别和联系2.品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3.态度和品德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4.态度和品德的改变过程,影响条件5.态度和品德的学习的方法(改变的措施)第九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的迁移与分类2.迁移的理论3.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第十章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含义2.需要层次论3.归因论4.成就动机论5.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1.性格差异、气质类型差异与教育2.智力差异与教育、认知风格差异与教育注:黑体字部分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其他部分了解。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新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是应用型研究的一种方式,用来回答一些与学校或课堂有关的具体问题。
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P192、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
相关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量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P173、实验研究: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用实验研究来探讨因果关系,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变化,揭示因变量的变化是否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从而确定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
P184、图式:是指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P295、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P326、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P447、替代强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P1198、负强化: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P1089、普雷马克原则:也叫祖母原则,指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每个人都有一个强化等级,在强化等级形成的心理中,处于较高一级的强化物比处于较低一级的强化物更容易引发操作行为,所以处于较高一级的活动可以强化处于较低一级的活动。
P10810、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P12211、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将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其中效能期待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种活动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心理学(公共)
教育心理学知识大纲一、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自己行为的过程。
意义学习的实质: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是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认知结构:布鲁纳将个人对环境中的事物,通过知觉将其转换为内在的心理事件的过程,称为认知表征,或称知识表征,认为知识获得过程的基础是认知表征(或称知识表征),认为知识获得基础是认知表征。
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分为:(1)动作表征;(2)、形象表征;(3)、符号表征。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 学 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强化:凡能提高个体操作性反应频率的一切安排,均称为强化。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行为先行组织者:是先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她是比较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心智技能:又称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 学 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二、简答题。
1、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参考答案:意义学习是指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是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
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两个方面的要求:①主观条件:a,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桑代克——世界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到死亡的一系列过程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是成熟和学习。
人类的行为学习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可以通过补偿学习获得,但难度会加大。
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教育。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机制:图式、同化和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抽象逻辑思维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最近发展区人格又称个性,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意识的发展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认知方式的类型: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一个智能同等重要,每个人都有这八种智能。
教育心理学复习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主要研究学与教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一)教育心理学的历史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
(1)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2) 信息加工的认知观;(3) 建构主义的认知观。
2、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教育心理学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形成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大内容。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4、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重视。
第二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本质1、欢乐说:人最基本的行为动机是“避苦趋乐。
2、本能说:产生于20世纪初期,即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适应环境”。
3、驱力说:需要、内驱力、诱因、目标这四个因素构成人行为的动机。
4、认知说:认知是引发和保持行为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成就动机一、阿特金森的观点指个人乐意去完成,自认为是有价值的任务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
由追求成功、避免失败两种心理成分构成,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后者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屈辱)的倾向性。
二、麦克里兰的成就动机研究:经济成就动机三、奥苏贝尔的观点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求知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赢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奖励的需要)和附属我力(依附的需要)组成。
1、认知内驱力:把求知作为目标,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即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
这种动机是发自主体内部的需要,对获得的知识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奖励也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称为内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详解
名词解释1.心理年龄特征:个体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尺,是从许多同龄人发展的事实中,通过概括并与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比较而确认的。
2.图式:也称基模,皮亚杰用来表示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指支配儿童行为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3.同化:把新感知的材料或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4.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的过程。
5.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后期的婴儿会意识到即使物体从眼前消失,但他们任然存在,其发展为婴儿在大脑中能使用符号代替物体打下了基础。
6.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7.自我同一性:个体面对新环境时将过去经验延续下来的感觉,是对自己目前的知觉与对未来期望的统整,同时接受自己和自己所在的群体。
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对“我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的认定。
8.学习风格: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解决问题、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10.泛化: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和类似刺激都会引发条件反应,泛化反应的程度与两个刺激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是人类将学习成果应用到不同情境中的有效途径,包括积极条件反射的泛化和一些不良条件反射的泛化。
11.分化:条件反射建立后,为了避免有机体对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发生泛化,需要通过辨别学习,使有机体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刺激不做反应。
分化过程中,分别向有机体呈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无关刺激,对条件刺激给予刺强化,对无关刺激不予强化,从而使有机体能够分辨两种刺激。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4.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学习与发展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3.学习的过程与策略4.学习困难的原因与解决方法5.成年人的学习与发展三、学生发展与发展心理学1.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2.社会认知理论和理论认知发展理论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4.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四、个性与人格1.个性和人格的概念与特点2.人格理论和方法3.个性与教育的关系4.个性与人格的测量与评价五、动机与激励1.动机与激励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动机与激励的类型和特点3.动机与激励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变化4.教育中的动机与激励策略六、教育评价与测量1.评价与测量的基本概念2.教育评价的目标与方法3.教育测量的原则与方法4.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应用与局限性七、教学与课堂管理1.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基础2.教学策略与方法3.课堂管理的目标与策略4.教学与课堂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八、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1.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目标2.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分类3.特殊教育的评估与干预方法4.差异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九、家庭与教育1.家庭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2.家庭教育的类型与方法3.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家庭教育的迁移与社会支持十、教师与教育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2.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3.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复习的提纲,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学习与发展、个性与人格、动机与激励、教育评价与测量、教学与课堂管理、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家庭与教育以及教师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可以根据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全面把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为应对考试提供有效的备考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任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苏格拉底(产婆术);赫尔巴特(意识阈和统觉团、五段教学法);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学习概论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分类,掌握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和奥苏泊尔的学习的分类
3.学习的准备,最近发展区及启示
第三章学习理论
1.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华生的学习观;桑代克的试误
说,学习的三定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强化学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观察学习的过程。
2.认知派学习论: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
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含义,类型);先行组织者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p59-60)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的习得过程: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p77-78)
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技能的含义
2.程序性知识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3.智慧技能包括: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
4.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5.如何促进认知策略的学习
第六章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七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1.动作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定向,联系形成,熟练操作自动化
3.影响动作技能的因素:练习,指导示范,反馈(固有反馈和增补反馈)
第八章品德和态度的学习
1.态度和品德的含义,构成成分;品德与态度的区别和联系
2.品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态度和品德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
4.态度和品德的改变过程,影响条件
5.态度和品德的学习的方法(改变的措施)
第九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的迁移与分类
2.迁移的理论
3.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第十章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需要层次论
3.归因论
4.成就动机论
5.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性格差异、气质类型差异与教育
2.智力差异与教育、认知风格差异与教育
注:黑体字部分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其他部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