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症验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杂症验方
肋软骨炎中药可治
肋软骨炎为胸胁部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处有不同程度的酸痛、胀痛,深呼吸、咳嗽及挤压胸壁或活动患侧上肢时加重,常反复发作,胸胁部检查可见局部肿胀、隆起、坚硬、压痛明显,但不化脓,目前西医学对此病发病原因还不清楚,亦无特效疗法。用中医药辩证施治,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临床上一般按下列三种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郁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难忍,痛有定处不移,伴有头痛烦燥,头晕眼花,局部肿胀压痛明显,皮肤温度正常,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方药:杭芍20克,柴胡、当归、香附子、枳壳、元胡索各15克,郁金、青皮、苏木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二、瘀热交阻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难忍,挤压胸壁或活动患侧上肢则加重,痛处固定有灼热感,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脉弦数等。治宜:疏肝泻热,活血通络。方药:夏枯草30克,蒲公英20克,当归、天花粉各15克,大黄5克,穿山甲、红药、桃仁、生甘草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三、体虚感寒型:临床表现为胸胁部疼痛,得热痛减,遇冷增剧,伴有体倦乏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细弱等,治宜:扶正散寒,温经通络,方药:炙黄芪30克,红枣、桂枝、当归、苍术各15克,川芎、枳实、炙甘草各10克,杭芍、威灵仙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脉痹”顽症内外同治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有血栓性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次是胸腹壁的浅静脉,属中医学的“脉痹”、“恶脉”等范畴。有静脉输液、注药史;剧烈重体力劳动、扭伤和做过乳腺手术史;感染、过敏、高凝
状态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均可引起本病。
浅静脉炎表现:静脉发红、肿胀、疼痛具有间歇游走、交替的特性;急性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红肿消退后,皮色有色素沉着,静脉发硬,结节可自行消退;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并发症,动脉搏动正常,以女性多见,多为单纯游走性浅静脉炎,应排除早期癌症表现;血象:白细胞增高、抗“O”呈阴性;病理检查可确诊。治疗可内服凉血通络,清利湿热的药,方用五神汤合三妙丸加减,或用茯苓、赤小豆、忍冬各15克,丹参6克,连翘、苡根各12克,赤芍、藓皮、地丁、紫草各10克,丹皮5克,蜈蚣2条;病久出现条状硬结者用桃红四物汤加三棱、莪术;外治早期可选紫金锭、三黄散、金黄散用蜂蜜各半调制外用,或用金花散调麻油敷,或2%黄柏水湿敷,每日2次。妇女妊娠或经期在医生指导用药。
为了预防复发,应同时治疗体内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龋齿等;早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待症状好转后,才逐渐下床活动;下肢静脉插管不宜过久,避免经周围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用弹性袜或弹性绷带压迫患肢,使曲张静脉被压而有于静脉回流,应用时要注意压迫要均匀,不宜过松和过紧;患者应彻底忌烟、酒,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经积极治疗后,如硬性索状物不消,遗留疼痛不适者,可以手术将病变静脉切除。
“骨痹”与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这是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因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剌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好发于颈椎、腰椎、髋、膝、足跟等活动较多,负重较大的关节部位,初起多为单发,晚期可为多发。临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骨关节疼痛,转侧屈伸不利,麻木不仁为主要症状。
祖国医学将本病纳入“骨痹”的范畴。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两个方面,正虚主要表现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这是发病之根本,邪实是正虚的基础上,产生痰、瘀、或感受风寒湿热,以致风寒湿热及痰瘀阻滞经络所致。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关节隐隐作痛,俯仰屈伸,转侧起坐失灵,在肢体位置改变时疼痛加剧,活动片刻后稍有缓解,但活动过多,症状又加重,尤以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疼痛最
为明显,酸麻胀痛,缠绵反复。若发生在颈椎,常有项背及上肢疼痛,头晕目眩。如病在腰椎,除腰骶疼痛,板硬,活动不灵活外,疼痛还可牵及一侧或双侧小腿。同时伴有患肢麻木,沉重无力。病在膝则屈伸不利、疼痛难忍,病在足底则足跟不能任地、步履艰难。除此,可伴有肾虚及恶风寒湿之症。中医常用以下二方治疗“骨痹”:一方:独活、川续断、制川乌、制草乌、熟地各15克,桑寄生、丹参、黄芪各30克,细辛5克,牛膝、地龙、乌药、炙甘草各10克,土鳖6克。水煎分3次服,药渣用纱布包后趁热敷于腰部,以温热不损伤皮肤为度。
二方:白芍30克,木瓜、当归、威灵仙各15克,甘草、五加皮各6克。水煎分3次服。部位在颈椎者加羌活10克;部位在腰椎者加川断20克;部位在足跟骨加牛膝10克。
如何用中药治疗脂肪肝
正常人肝脏内含有少量脂肪,约占肝重的2%~4%。在正常情况下,脂肪在人体内合成、分解、储存与转运呈动态平衡,肝脏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致使过量的脂肪聚积于肝脏,并超过肝重的5%以上,于是形成了脂肪肝。病情轻者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病情重者可出现肝肿大,肝区闷胀或疼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血脂等异常。肝脏CT和B超有助于确诊。
中医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几型:
1.肝胃不和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或有恶
心、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和胃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佛手、枳壳、丹参、枳实、姜黄、郁金、法半夏、陈皮、茯苓、厚朴各10克,泽泻、山楂、荷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肝胆湿热型:症见肝区胀痛,肝脏肿大,脘闷食少,口苦口干,或有恶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当以清热利湿为治,方用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药取法半夏、黄芩、大枣、泽泻、草决明、竹茹、枳壳、黄连、茯苓、陈皮、郁金、丹参、姜黄各10克,荷叶15克,生姜3片,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脾虚湿盛型:症见肝区不适,乏力,纳少,餐后腹胀,或伴胸闷、恶心,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濡细。当以健脾化湿为治,方用六君子合平胃散加减,药取木香、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大枣、泽泻、胆南星、山楂、扁豆各10克,甘草、砂仁各5克,荷叶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对于无明显症状而B超或CT检查有脂肪肝征象者,常用柴胡、何首乌、草决明、姜黄、郁金、山楂、泽泻、佛手、丹参、枳壳、荷叶等适量水煎服或制成丸药应用,多可获效。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控制脂肪、糖类的摄入量,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适当运动等均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脑卒中宜服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属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点为起病急,多在短时间内发生偏瘫和意识障碍。中医临床加用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用治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61岁,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均在21h~2d。纳入标准:依临床症状和体征,经颅脑扫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另加中药补阳还五汤辨证施治。
方法:治疗原则为改善脑缺血区血液循环,减少脑水肿和血液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