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制备

合集下载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WS-62M 与三甲氧基氨烃基硅烷 SG-Si 900 发生酯交 换反应制得,以三乙胺作为催化剂。三乙胺作为质子 接受体与 SiOH 生成氢键配合物,提高了与 SiOMe 异 缩的能力,起到催化作用[11]。
固定 n( WS-62M): n( SG-Si 900)= 1. 33,反应温 度为 120 ℃ ,反应时间为 10 h,测定不同催化剂用量下 氨基硅油的粘度,以确定催化剂的最适用量( 图 1)。
7
印 染(2005 No. 21)
www. cdfn. com. cn
=================================================
性氨基硅油;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聚氧乙烯甲基缩水 式织物折皱弹性仪上进行测定。
甘油醚和质量分数为 100 % 的异丙醇( 相对于聚醚和 2. 4. 4 吸水性[10]
表 1 反应温度对氨基硅油粘度的影响
序号 1 2 3 4 5
反应温度 / ℃ 80 100 120 140 160
成品外观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浅黄透明 黄色透明
粘度 / mPa·s - 1 490 660 910 850 825
注:n( WS-62M): n( SG-Si900 )= 1. 33,三 乙 胺 用 量 为
注:n( WS-62M): n( SG-Si900 )= 1. 33,三 乙 胺 用 量 为 1. 55 % ,反应温度为 120 ℃ 。
3. 2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
1
4
2
4. 5
3
5
4
6
0. 026 9 0. 013 1
0 0
注:80 g 氨基硅油,14. 97 g 聚氧乙烯缩水甘油醚,异丙醇用 量为 100 % ,反应温度为 80 ℃ 。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技术进展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技术进展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技术进展
刘瑞云
【期刊名称】《染整技术》
【年(卷),期】2024(46)5
【摘要】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技术经历了由侧链基团改性向主链基团改性的发展演变,侧链改性主要包括侧链环氧聚醚硅油的氨化制备、聚醚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与线性羟基聚硅氧烷的共聚改性、环氧丁基聚醚对侧链氨基硅油的改性制备。

随着主链嵌段技术的成熟,改性基团全部从侧链转变为主链接枝改性,主链改性主要包括端环氧硅油与四甲基双端叔氨的嵌段共聚制备、端环氧硅油与端叔氨聚醚胺及端仲氨聚醚胺的嵌段共聚制备,端环氧聚醚硅油与聚醚胺的嵌段共聚制备。

探讨其结构与应用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后续生产实践中能够根据织物所要达到的应用性能,精准设计出与之对应的改性有机硅结构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7页(P1-6)
【作者】刘瑞云
【作者单位】奥斯佳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苏奥斯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0.5
【相关文献】
1.线性聚合技术制备氨基硅油(中国上海)
2.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与应用性能研究
3.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应用
4.聚醚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及性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亲水性氨基硅油DM-705的合成

亲水性氨基硅油DM-705的合成

亲水性氨基硅油DM-705的合成周昭亮 袁金亮 傅向东(广州旭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5)摘要: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602)、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线性体)、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活性聚醚)、六甲基二硅氧烷(MM )为原料,在KOH 催化下,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亲水性氨基硅油DM-705,确立了最佳反应工艺条件。

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物的柔软整理,特别是亚麻织物的柔软整理。

关键词: 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活性聚醚、六甲基二硅氧烷、聚醚改性氨基硅油。

我国是传统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由于缺乏各种专用的染整助剂,多年来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出口产品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竞争力小。

国外已流行的亚麻织物功能性整理,而我国作为亚麻纱、布最大的山口国,但在织物柔软整理方面还很落后[1-2]。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氨基改性聚硅氧烷。

由于氨基的极性强,能与纤维表面的羟基、羧基相互作用,使硅氧烷主链定向地附着于纤维的表面,使纤维之间的磨擦系数下降,达到极好的柔软平滑效果,从而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回弹性和滑爽的手感[3]。

但该类柔软剂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聚硅氧烷分子链上的氨基在高温时极易氧化,导致织物泛黄,白度降低或色变。

乳液的稳定性差,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易漂油,沾污织物,不耐高温和冷冻,特别是具有较强的疏水性,织物经其整理后不亲水、不吸湿,使织物的服用性降低。

针对以上问题,急需一种能自乳化的水溶性改性硅油,它可以与水任意比例互溶,不需要乳化剂。

据此,我们制备一种聚醚改性的氨基硅油,使其具有亲水性,柔软性、爽滑性,且乳液的稳定性良好,不易漂油,完全避免了粘辊现象,降低了泛黄性,从而解决了氨基硅油疏水性强的难题.聚醚改性的亲水性氨基硅油是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活性聚醚为主要原料制得的。

合成的亲水性氨基硅油,可直接加入工作液中,对亚麻进行柔软整理。

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摘要:研究了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改性硅油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当选用分子质量为8000g/rnol的端含氢硅油为起始剂,与烯丙基聚氧烷基环氧基醚在140℃、8mg/kgKarstedt催化剂的催化下进行中间体Ⅱ,再使用分子质量为400g/mol的端氨基聚醚在异丙醇溶液中80~86℃进行氨化反应4h,可以得到效果优异的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低黄变性能,良好的柔软度,优异的亲水性能及稳定性能.
目前,以各种氨基改性硅油乳液为主的柔软剂被广泛用于棉、丝、羊毛
及涤纶等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整理的织物具有柔软、滑糯、美观、耐洗和穿着舒适的性能。

已被人们所接受.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其整理的织物呈疏水性,穿着时感觉闷热且难以洗涤;用它整理的浅色及白色织物,在经过高温焙烘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变现象彳艮多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的稳定性很差,常在储运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破乳漂油”现象;在浸轧
使用过程中有粘辊现象产生.
为了克服传统氨基硅油上述缺点,人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改进,选择在
硅氧烷主链上嵌人聚醚及氨基,制取改胜官能团与有机硅主链一体的线性聚合物,这是有机硅柔软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烯丙基聚氧烷基环氧基醚与端含氢硅油(中间体I)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端环氧基聚醚硅油(中间体Ⅱ),再利用环氧基的活泼性(易与氨基进
行开环连接),在主链上接枝端氨基聚醚,最后得到主链嵌段亲水性氨基硅油,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一、原位合成法
原位合成法是指通过在反应中加入特定试剂,使其在反应体系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合成亲水性氨基硅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且成本低。

典型的反应体系包括苯基硅油和聚合物体系。

二、胺化反应法
胺化反应法是指通过与胺类化合物反应,使其与硅油中的硅元素发生胺化反应,从而合成亲水性氨基硅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产率高且环保。

典型的反应体系包括硅烷和胺类化合物。

1.化妆品:亲水性氨基硅油可以用作化妆品的基础原料,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化妆品能够更好地吸附于皮肤表面,提高化妆品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润滑剂:亲水性氨基硅油可以用作润滑剂的添加剂,可以在高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下保持润滑性能不变,从而使机器设备能够更加稳定和高效地工作。

3.涂料:亲水性氨基硅油可以用作涂料的助剂,可以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耐候性,同时还能够增加涂料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使得涂料更加均匀而且不易剥落。

4.表面活性剂:亲水性氨基硅油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成分,可以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加物质在液体中的扩散性和渗透性,提高其分散性和溶解性。

总结起来,亲水性氨基硅油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有机硅化合物,在化妆品、润滑剂、涂料和表面活性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和完善,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文献综述】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与性能

【文献综述】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与性能

【文献综述】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与性能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与性能一、前言柔软剂是指一种能够吸附于纺织品纤维表面并使纤维平滑,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有舒适感的纺织助剂[1]。

目前世界上已开发使用的柔软剂的品种有几千个,使用较多的主要有表面活性剂型柔软剂、反应性柔软剂、有机硅柔软剂等。

有机硅因其优异的生理惰性和极柔顺的主链使它具备作为优秀柔软剂的先决条件,是一类性能优越、效果突出、应用广泛的柔软剂[2]。

有机硅柔软剂是聚硅氧烷及其衍生物的乳液或微乳液[3]。

它的柔软作用是硅氧键中的氧原子吸附在纤维表面上,使疏水性的甲基定向排列,把纤维表面覆盖起来。

由于硅氧键的键角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而产生伸缩,因此,用有机硅柔软剂处理后的织物,织物表面上形成一层坚韧拒水且可以伸缩的连续薄膜,从而使织物具有柔软、平滑的手感,很好的透气、表面光泽、耐磨、穿着舒适等特性,适用于不同纺织品(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纤维等)的整理,加上这类材料无毒、不污染环境,成本也不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

二、有机硅柔软剂的分类及性能1、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该类柔软剂主要为二甲基硅油类,可赋予织物较好柔软性和耐热性。

因不含活性基团,与纤维不起化学反应,从而赋予其悬垂性和耐洗性差。

2、活性有机硅柔软剂:该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乳液和含氢硅油乳液,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能在织物表面形成网状交联结构,使织物具有很好的柔软性和耐洗性。

3、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是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有机硅柔软剂,许多产品已用于织物后整理加工。

目前国内外正在继续研究开发的新产品一般分为三大类。

a.反应型。

包括氨基、环氧基、羧基、甲基丙烯基和氟烷基等改性。

b.非反应型。

主要为单纯的聚醚改性。

c.混合型。

如聚醚氨基和环氧氨基改性。

(1)环氧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按反应类型,环氧改性硅油主要有三种方法:含氢硅油与端烯基环氧化合物等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含环氧基取代的环四硅氧烷(D4)等的聚合反应;其他合成方法,如α,ω-二羟基硅油和环氧氯丙烷的缩合反应等[5]。

低黄变亲水性硅油的制备

低黄变亲水性硅油的制备
p x oy t e o y p le h r mo i e m i o olsla e c d t n e e d t r i e d f d a n p y i n on i o s w r e e m n d:t e e c i n t m p r t r f s c n a y i x i h r a t e o ea ue o e o d r
氨基硅 油能 与织物 纤维 表 面 的羟基 、 羧基 等相 互 作 用 , 生 非 常 牢 固的 取 向性 和 吸 附性 , 织 物具 有 产 使
良好 的手感 . 但普 通 氨基 硅油 处理 的织 物 易产 生 黄变
基 氨基 硅烷 为偶 联 剂制 备 仲氨 型 氨基 硅油 , 与 活 然后
性 聚醚反 应得 到 氨基 聚醚共 改 性硅 油.
摘 要 : 以 0∞ 二羟基聚二 甲基硅 氧烷( 一 2 ) 己基 氨基硅烷和 活性聚醚 为原料, 用于织物 后整理的环氧 聚醚改 【一 , ws6 M 、 环 制备
性氨基硅油柔软剂 . 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同 日 确定 了优化 的合成 氨基聚醚共改性硅 油工艺条件: 型氨基硅油 的合成温 寸 仲氨 度为 8 ℃, 环氧基聚醚) ( 型氨基硅油)O : 经 其整理的白棉布手感 、 5 n ( : 仲氨 n =. 1 7. 白度、 亲水性均较 好, 且具有比传统改性硅 油优 越的吸水 性和抗黄变性.
T e f ih dw ht o t a r a o d h n l, ht n s n y r p i y a d h d b te b o b n ya d a — h i s e i c t n e onf b i h d g o a de w i e s a d h d o hl , n a e t ra s r e c n n c e i t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及其应用
一、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
1、基本原理
亲水性氨基硅油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有机氯化化合物,主要由氯化硅烷
和氨基乙烯烷所组成,采用杂原子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铁原子)将氯化硅
烷与氨基乙烯烷进行反应,形成亲水性氨基硅油,这是一种原子经济反应,反应温度一般在100℃-150℃之间,反应时间一般在1-6小时之间。

2、主要步骤
(1)首先将氢氧化钙、氯化钙、氢氧化钾、甲硅烷-3和氯化硅烷放
入反应釜中,并加入蒸馏水,进行搅拌,形成初始混合物;
(2)将初始混合物加入含有杂原子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铁原子)的
反应釜中,搅拌均匀;
(3)将氨基乙烯烷加入反应釜中,发生反应,形成亲水性氨基硅油;
(4)将反应液放置一段时间,以稳定反应产物;
(5)分离和浓缩溶液,得到亲水性氨基硅油产物。

二、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应用
1、油墨配方中使用
2、塑料增塑剂。

【开题报告】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

【开题报告】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有机硅高分子合成工艺的摸索,合成出聚醚改性氨基 硅油(聚醚嵌段有机硅油)。
主要内容: 1.摸索工艺,包括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真空度等。 2.确定合成方法,方法共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从有机硅单体和聚乙二醇开始;第 二种方法是从羟基硅油出发、引入聚乙二醇和氨基单体。 3. 考察反应条件合成反应的影响;考察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用量等对亲水型硅油 柔软剂效果的影响。 4.对最终产品进行结构表征(红外检测、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相对粘度的测 定,表面张力的测定,以及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包括柔软性、吸水性、白度、抗静 电性的测试。
由于第二代有机硅柔软剂存在着功能单一,在使用中易破乳漂油等问题,国内外 有机硅工作者竞相开发了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即改性有机硅柔软剂。这类产品是通 过在硅氧烷侧链上引入氨基、环氧基、聚醚、羟基等各种活性基团,大大提高织物的
耐洗性、防缩性、亲水性等,并依靠不同的基团赋予织物不同的风格。目前,人们对 有机硅柔软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代有机硅产品上。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普通蒸馏装置及抽真空装置,通过反应条
1
件、工艺的探究(主要是确定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在改变其他条件
(包括聚醚含量、硅油分子量、氨基比例、有机硅单体的量),主要采用正交实验的方
法,最终研究出一种黏度适当、外观佳、使用性能优越的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本实验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亲水型氨基硅油的制备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其主链为-Si-O-,比-C-O-链长,因而分子链更加柔软,具有优 良的润滑柔软性能,在纺织后整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三个 阶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制备
目前,市场上大量广泛使用的织物后整理剂以氨基硅油乳液或微乳液为主。

但这些后整理剂普遍存在以下不足:容易破乳、漂油、粘辊,会在被加工织物上产生难以去除的硅油渍;配伍性差,与其它助剂(尤其是电荷相异的助剂)难以同浴使用;易黄变、色变性大;被整理后的织物疏水、不吸汗;有些被整理织物在缝纫时容易产生针洞甚至撕破织物;油腻感强,手感不干爽等。

上述不足限制了氨基硅油在高档面料(羊绒、毛、棉等天然织物)上的应用。

而亲水性氨基硅油却能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要在疏水的氨基硅油分子上接枝亲水性基团,技术难度较大,采用一般的硅油合成方法难以达到。

我们采用独特的配方设计和特殊的工艺路线,先对聚硅氧烷进行聚醚、环氧、氨基等多重改性,再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亲水性极好的酰化氨基聚醚硅油(以下简称亲水性氨基硅油)。

1 实验
1.1 主要原料及仪器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德国Wacker化学;含氢硅油:活性氢质量分数1.6%,进口;含环氧基单体:进口。

红外光谱仪:AVATAR 360,美国Nioolet公司;Data~lor测色仪:SF 300,美国Datacoor 公司。

1.2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合成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将计量好的D4、含氢硅油、含环氧基单体、强酸类催化剂、调聚剂和交联剂依次投入反应釜中,反应温度保持在70℃,进行开环共聚,得到低聚体;再由低聚体和不饱和聚醚在弱酸的作用下。

进行接枝共聚,生成含环氧基的聚醚硅油;然后用仲胺胺化,得到氨基改性聚醚硅油;加入乙酸酐进行酰化反应,得到亲水性氨基硅油。

后两步反应均在N2保护下进行。

1.3 氨基硅油的乳化
在反应釜内投入计量好的亲水性氨基硅油,然后开动搅拌。

滴加计量好的冰醋酸和去离子水,即可自乳化得到氨基硅油乳液。

1.4 应用工艺
浸渍工艺:柔软剂用量2%~5%(owf),常温浸渍15~30 min→脱水→烘干(100℃)或直接定型。

浸轧工艺:柔软剂用量20~50 g/L,浸轧→定型。

cm-1和3 057.53 cm-1附近的C—C双键的特征吸收峰已完全消失(半成品稍过量)。

这说明反应是朝着硅氢加成方向进行的,而不是不饱和键间的聚合,且反应进行得很充分完全。

2.2 亲水性氨基硅油合成工艺条件的选择
2.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对于调聚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开环聚合的速度就越快;但由于交联剂是多官能团单体,反应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爆聚和冲料,反应难以控制;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过缓,达到反应终点所需的时间则太长。

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反应温度为80℃时反应较为平稳,反应时间为5 h,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1%。

对于硅氢加成反应,由于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温度上升越快,反应难以控制,易破坏环氧单体,且会导致产品颜色变深,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反应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太慢,使达到反应终点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如图6)。

故较为理想的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3~4 h,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03%。

对于胺化反应,反应温度过高,仲胺损失较大,刺激性气味较大,且产品黄变严重;反应温度过低,胺化反应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较佳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10~140℃,N2保护,反应时间5~8 h。

对于酰化反应,反应温度太高,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反应温度过低,则导致酰化不完全。

故选定酰化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时间3 h;同时进行N2保护。

2.2.2 不饱和聚醚用量对亲水性氨基硅油性能的影响
图7是聚醚用量对亲水性氨基硅油性能的影响。

由图7可见,不饱和聚醚的用量越小,用其整理的织物亲水性越差,产品的稳定性也越差;不饱和聚醚的用量越大,用其整理的织物亲水性越好;再继续增大不饱和聚醚的用量,织物的亲水性能基本不变,但手感变差。

我们选定其与含氢硅油的质量比为1:1。

2.2.3 仲胺用量对亲水性氨基硅油性能的影响
仲胺用量越大,用其改性后的产品整理的织物手感越柔软、滑爽,但油感较重、发粘,且黄变和色变加大;仲胺用量太小,则织物的手感太粗糙、发涩。

仲胺用量以聚醚硅油质量的1%~2%为宜。

2.2.4 酰化程度对亲水性氨基硅油性能的影响
图8为酰化程度对氨基硅油性能的影响。

由图8可见,酰化程度越高,用其整理的织物黄变越小,但产品的颜色会加深,且手感变差;酰化程度太低,织物的黄变相对较大。

最佳酰化程度为50%~70%。

2.3 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的性能
主要从乳液的环境适应性,被整理织物的手感、黄变、色变、亲水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表1为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的性能。

2.3.1 乳液的复配稳定性
将亲水性氨基硅油乳液与抗静电剂TF-480、固色剂TF-232、柔软剂(TF-437、TF-438)进行复配,放置24 h后,用循环泵以300 mL/min的速度循环2 h;然后在真空泵上用紧密黑色织物抽滤,观察织物上的残留物。

如果没有析出物,表明复配溶液稳定。

实验证明,亲
水性氨基硅油乳液与各种离子型助剂均具有良好的复配稳定性。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柔软剂的复配,并可实现柔软、固色、抗静电等一浴法加工,缩短了工艺流程。

2.3.2 乳液的环境适应性
在经过多道化学工序后,布面不可避免地会残留少量未完全洗除的杂质(如酸、碱、盐等);柔软剂在贮存过程中还会受振动冲击、高低温变换等因素影响。

所以,要求柔软剂能在上述情况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亲水性氨基硅油的环境适应性较宽,可确保在常规条件下稳定使用(如表2所示)
2.3.3 被整理织物的手感及亲水性
织物经一定浓度的柔软剂整理后,自然回潮2 h;让多位有经验的手感评价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评价织物的手感,5级最好,1级最差。

亲水性采用水滴渗透法,测量水滴完全渗透时间,s。

手感及亲水性评价结果见表3。

2.3.4 黄(色)变性
氨基硅油整理织物的黄变(或色变)机理较复杂,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黄变的主要原因是由氨基被氧化形成发色团引起。

自制亲水性氨基硅油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其酰氨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常规的亲水性硅油相比,经其整理的织物抗黄(色)变性强(见表4)
2.3.5 被整理织物的耐洗性
亲水性柔软剂由于具有亲水基团,在为织物提供吸水性的同时,也容易在洗涤时脱离织物,从而引起织物手感和亲水性的大幅下降。

反应型亲水性氨基硅油由于具有可与纤维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所以耐久性提高;通常硅油上的活性基越多,与纤维结合越牢固,耐洗性越好。

将布样进行柔软整理后,用AATCC-135标准洗涤程序洗涤10次,评价洗后布样的手感和亲水性,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自制亲水性氨基硅油的耐洗性明显好于常规亲水性硅油。

3 结论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含氢硅油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配方设坪吞厥獾墓ひ章废撸枨饧映伞坊Ⅴ;嘀馗男裕频们姿约玫陌被栌筒贰W罴押铣商跫汗枨饧映煞从衔硐氲姆从ξ露任?5℃,反应时间3~4 h,催化剂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03%;胺化反应温度110~140℃,反应时间5~8 h;酰化反应温度70~100℃,反应时间3 h。

仲胺用量为聚醚硅油质量的1%~2%;最佳酰化程度为50%~7O%。

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适用于全棉、混纺及人造纤维等多种织物,赋予织物极佳的亲水性、优良的柔软性及丰满的手感;黄变度极低甚至无黄变,耐洗性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