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演化》专项训练
《地球的演化》专项训练一、综合题1.“聚宝盆”的再开发柴达木盆地是随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原盆地,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聚宝盆”。
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
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1)柴达木盆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有____。
(不定项选择)A.沙漠广布B.地处中纬C.高山环抱D.深居内陆(2)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____。
(不定项选择)A.珊瑚B.常绿阔叶林C.大象和犀牛D.沙葱(3)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石油出现在(单项选择: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岩层内,在图2中大型油田可能储存在(单项选择:A.甲;B.乙;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质地更密的(单项选择:A.泥岩;B.砂岩)。
(4)图2中缺失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分析其地质原因。
(5)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山前发育有大面积古湖相(湖泊环境)沉积。
研究表明,该区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较为剧烈的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
图示意古湖区某地层剖面沉积序列,其中ka 表示“千年”。
(1)判断该古湖最近一次销失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2)分别从气候变化和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古湖最近一次消失的原因。
(3)指出距今130~54ka 期间古湖流域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形及地质状况示意图,该区域以沉积岩为主,其中乙地煤炭资源丰富。
全吉地区新元古代滨岸冰川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全吉地区新元古代滨岸冰川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孙娇鹏;陈世悦;彭渊;胡忠亚;庄毓凯;马帅;刘姚【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88)007【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地区枯柏木组发现新元古代冰海沉积物,该地层保留了冰筏卸载及滨岸波浪共同作用的痕迹.通过对全吉山、欧龙布鲁克山及大煤沟三个剖面冰海相冰成岩沉积特征的系统描述与分析,建立了滨岸冰川沉积模式.冰成岩顶部发现铁质砂岩层,证实本区新元古代发生过铁质富集事件.结合前人年代学证据及冰成岩与BIF铁矿的伴生关系判断该冰成岩为第一期全球性冰川事件——Sturtian冰期的产物,首次确定该区存在前震旦纪冰川事件.通过冰川事件的对比认为该区麻黄沟组及枯柏木组应划归为青白口系,确定该区存在青白口纪稳定沉积层.【总页数】7页(P1334-1340)【作者】孙娇鹏;陈世悦;彭渊;胡忠亚;庄毓凯;马帅;刘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湖泊滨岸砂坝内部结构特征剖析及其地质意义——以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为例[J], 商晓飞;郭颖;侯加根;段太忠;赵磊2.伊犁果子沟地区新元古代冰成沉积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丁海峰;马东升;姚春彦;蔺启忠3.辽东、吉南地区早中元古代陆间裂谷的沉积地质特征初探 [J], 何恃松4.柴北缘全吉地区晚震旦世冰川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马帅;周兆华;陈世悦;贾贝贝;孙娇鹏;王志金;侯少勇5.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滨岸相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萌; 牟传龙; 梁薇; 郑斌嵩; 侯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东邻祁连山脉,西接昆仑山脉,南临唐古拉山脉,北靠河西走廊。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古老时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地质运动和变化。
首先,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大陆碰撞过程。
在1.6-1.3亿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碰撞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引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
这个时期,盆地主要由海相和湖相的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物组成,其中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等。
随后,柴达木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隆升和沉降过程。
在中生代晚期,板块运动导致盆地区域开始隆起,形成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陆地,海相和湖相环境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陆相的沉积物,如砂岩和石英砂岩。
这个时期盆地周边山脉的隆升和侵蚀作用加剧,大量的沉积物通过河流输入到盆地中。
进入第三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再次活动,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沉降,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凹陷地带。
这个时期,盆地中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如薛岭湖、宕昌湖等,沉积物主要是泥岩和湿地植物的残渣。
同时,火山活动也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如玉树火山岩和果洛玛依火山岩。
这个阶段的沉积物也是目前盆地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最后,近现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迁。
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仍在继续,导致盆地中的地壳继续隆起和沉降。
同时,全球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冰川和湖泊的规模有所增大,而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减少。
这些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盆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大陆碰撞、隆升沉降、湖泊沼泽和新构造运动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地质和生物遗迹,为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和气候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这也为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来揭示柴达木盆地更多的奥秘,促进人类对地球的理解和保护。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初步研究
祁漫塔格北缘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初步研究邵延秀;葛伟鹏;张波;苏琦【摘要】The northern margin fault of Qiamantag is located between the Qaidam basin and the Kunlun orogen.Its active features are responses to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which we examine in this pap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ibetan Plateau's tectonic evolution.To date,the northern margin fault of Qiman-tag has been little understood,including its active style and slip rate,which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an active fault.To address this knowledge gap and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Qimantag fault's slip rate, we used methods related to active tectonics and tectonics geomorphology.We traced fault lines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ry interpretation and field surveys,and found the fault scarp to be discontinuous along the strike.In this paper,we examine in detail three sites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this segment.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widely ruptured young alluvial fans in the field to form 1.5~2.5 m high scarps in the west segment.The slopes of these scarps have angles of~30°.Due to the lack of dateable deposi-tions in the study area,we took no geochronological samples to date the age of the alluvial fans.Howev-er,we used a diffusion equation to constrain the age of the faulted scarps.Based on our calculations,the scarp is about 1 000~15 000 years old at the Q1 site,with a height of about 2.5 m.Based on the age and height of the scarps,we calculated their uplift rate to be about (2.0±0.5)mm/a.This value is similar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river incision and geodeticleveling.Based on our results,we consider the uplift rate to be 1~2 mm/a.In addition,we also established elevation longitudinal profiles and the hypsomet-ric integrals along the Qimantag Mountain.These profiles and HI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mountain is experiencing tectonic uplift.%祁漫塔格北缘断裂处于青藏高原内部造山带地区,其构造活动反映了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特征。
古生物地史学
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总是下老上新2.板块学说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岩石圈(lithosphere,海洋下约70km厚,大陆下约120~150km厚)被各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洋中脊mid-oceanic ridge、海沟oceanic trench、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活动褶皱带active fold belt)分割成刚性的薄板状块体(即板块,plate),岩石圈板块能够在塑性的软流圈(asthenosphere)上逐渐滑动、漂移。
板块边界(即各种构造活动带)是地球表面构造运动最活跃、最集中的地带。
3.海西构造运动人们将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即晚古生代)为主的地壳运动发展阶段称为海西构造阶段,海西构造阶段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海西构造运动,海西构造阶段升起的褶皱带称为海西褶皱带。
4.异地埋藏:生物的生活地点与其死后埋藏地点不同,所形成的化石存在不同程度的破碎,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且具有一定的定向性。
5.终极绝灭:一个物种的所有居群都消失了,未留下任何后代物种,谱系中断6.介形虫的性双形现象:由于性别的差异,造成同一物种不同性别的介形虫个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的现象,一般而言,雄性个体:长、矮,雌性个体:短、高,后部膨大,具有卵囊。
7.孢粉的极性为了统一描述孢粉的形态、大小,以及其构造的分布位置等,人们给予孢子和花粉以两极的性质,称为孢粉的极性,其包括极轴、近极点、远极点、近极面、远极面、赤道、赤道面、赤道轴八个基本要素:8.层型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
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
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
9.补偿盆地沉积盆地具有基底下降速度=沉积速度的特点,水体深度基本不变,地层岩相基本保持稳定10.蛇绿岩套代表洋壳组分的超基性-基性岩(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和远洋沉积组成的“三位一体”共生综合体,是判别古板块边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摘要】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密切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深部地幔动力学机制不同在地球表壳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出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为认识中国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已有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发现该类矿床基本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晚期及晚古生代晚期,且均无一例外地就位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的造山带中,是硫化物熔离后的岩浆多期侵位的结果.通过系统研究岩浆铜镍矿床深部过程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有利成矿信息,结合找矿突破的最新勘查进展,指出中国西北部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潜力地区,稳定地块边缘仍是主要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9页(P7-15)【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岩浆铜镍矿床;岩浆成矿作用;找矿方向【作者】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引用格式:张照伟,李侃,张江伟,等.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调查,2016,3(3):7-15.镁铁-超镁铁质岩是不同岩相和化学组成的幔源岩浆岩组合,对探讨岩浆岩成因模式及地幔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1-3]。
近年来,对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小岩体成大矿、深部熔离预富集等[4-6];但对地块边缘造山带背景的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较少,限制了铜镍矿床的找矿方向。
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初步展现了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7]。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的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岩浆背景、岩浆源区性质、硫化物熔离机制、地壳混染与岩浆混合及岩浆成矿作用等方面。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浅谈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地质矿产概况、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对该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海;东昆仑;东段区域;成矿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1.1区域构造体系东昆仑东段地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加里东造山带东段,北与柴达木盆地毗邻,南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毗邻,东以鄂拉山断裂为界,西至青藏沿线。
东昆仑东段横跨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分别以昆北、昆中、昆南、北巴断裂为界划分为昆北、昆中、昆南和阿尼玛卿4个三级构造带。
东昆仑东段是晚加里东造山带、晚华力西—印支构造—岩浆活化带(花岗岩及陆相火山岩),昆北构造带由元古界裂解残块(金水口群)、早古生代裂陷槽沉积(滩间山群)和大量的中—酸性岩浆岩组成;昆中微陆块由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和各时代侵入杂岩组成,该带中nw—nww 向大型剪切带发育,且与金矿关系密切;昆南构造带由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洋壳沉积(万保沟群),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活动陆缘沉积组成,与钴、铜、金矿关系密切;阿尼玛卿造山带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与弧后火山岩及岛弧火山岩在这一个构造带中共存,与铜、金矿关系密切。
1.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成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四个发展演化阶段。
前寒武纪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形成统一的稳定陆台后,被克拉通化并成为基底;中—新元古代沿昆南构造带发生初始裂解形成昆仑洋;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进一步拉伸裂解呈多岛洋/裂陷槽,奥陶纪末大洋俯冲、闭合,形成沟—弧—盆体系,志留纪进一步隆升造山;晚古生代阿尼玛卿裂谷开合、华力西期造山活动引发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早中生代受特提斯洋俯冲、消减、闭合及印支期造山活动影响,昆北、昆中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昆南及阿尼玛卿构造带则形成陆缘活动带;晚中生代—新生代全区隆升,处于陆内叠复造山阶段。
中国前陆盆地命名及特征
中国西部前陆盆地特征及命名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战略方针中,人们把目光和勘探研究工作转向西部,当时最为关注和使用最多的地质名词是“前陆盆地”,在科技刊物上发表文章之多,不胜列举;认识之分歧,莫衷一是。
有的多把西昆仑山北缘、天山和祁连山南北缘、六盘山和龙门山东缘旧称的中-新生代山前坳陷叫“前陆盆地”;有的“甚至把大型的塔里木盆地归入前陆盆地之类”(马力,钱奕中,1997);也有的把南天山中的小型库尔勒盆地(即焉耆盆地)也叫“前陆盆地”(Allen,1991);更有甚者在华南板块的北边划出四川-江汉-下扬子-苏北等北缘前陆盆地带,在其南边划出楚雄-南盘江-十万大山等南缘前陆盆地带,其间只剩下江南隆起了,这就把前陆盆地概念在空间上“泛化”了。
类似现象在许多文章论述中颇为流行。
有的把前陆盆地概念在时间上“扩大化”了,如有的作者在塔里木盆地就划分出早期类前陆(S-D)、中-E)、前陆(N-Q)等阶段(贾润胥等,1991);又如有期类前陆(C-P)、晚期类前陆(P2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南方古生代的“钦州残余海槽,是云开碰撞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李曰俊等,1993)。
对前陆盆地名词的理解和应用上也各不相同,在中国同一盆地可叫出不同的前陆盆地名称。
如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盆地,很多学者都称为前陆盆地,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与Dickinson (1974)厘定的前陆盆地性质不一样,因而称为“类前陆盆地”(曹守连等,1994),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西部陆相盆地属特提斯碰撞造山带后缘部位上的产物,把库车盆地称为“前陆类盆地”(李曰俊,邝国敦,吴浩若,咸向阳,1993),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中西部的前陆盆地是因陆内俯冲所引起,有别于Dickinson (1974)的洋、陆俯冲形成的弧背前陆盆地和陆、陆碰撞形成的周缘前陆盆地,提出“再生前陆盆地”的概念,库车盆地属于这种类型。
甚至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列出的二条前陆盆地条目中(程裕淇,1993),把龙门山山前坳陷与美国落基山前陆盆地对比,把天山北麓山前坳陷与恒河前陆盆地和阿尔卑斯北麓磨拉石前陆盆地对比,是否恰当?也值得商榷!对中国前陆盆地名词和含义还有一些修正和不同的叫法,以及与Dickinson (1974)界定的前陆盆地特性对比等问题,详见第一章。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杨永春;熊川川【摘要】祁漫塔格地区是东,西昆仑成矿带之间的连接点,是青海铁,铅,锌,铜,钻石主矿区.本文简要分析了该地区铁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希望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8【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祁漫塔格;铁多金属矿床;找矿前景【作者】杨永春;熊川川【作者单位】青海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青海省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中生代岩浆岛弧构造环境的下,在昆北断裂和断裂引起的中元古代、古生代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接触到新的古。
该区由新、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发育,为该区铁铜多金属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根据近年来该地区工作的成果,总结了该地区有关矿产资源的工作,以便对矿产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
也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新元古代构造带中,被称为北昆仑岩浆弧带,也称为Nakamo Yoto岩浆岩带,位于古元和北祁连山北坡。
柴达木盆地位于东昆仑南坡以南的大陆裂谷盆地北缘。
(1)地层。
研究区属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地层。
地层发育形式主要集中在古代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晚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和新生代。
从古生界金石口组白沙河组古代元古长老组,琅雅山组,上古生代秋季东沟组,下古生界寒武纪组,奥陶系海滩,上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华泰塔拉组,大港组,奥苏组,柴周组,上三叠统E拉山组和新生代洛河组,以及不同类型的第四纪。
(2)岩浆岩。
该区的侵入岩主要发育于印度早期的大洋和晚期的燕山侵入岩中。
前者是一个裂谷,俯冲和碰撞的岩石组合,这一组合的岩石碰撞后,包括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侵入岩在银山燕山晚期侵入岩的早侏罗世侵入岩侵入岩早寒武世侵入岩。
(3)结构。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2)胡经国三、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1、古生代以前阶段在古生代以前,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⑴、太古-早元古代即前震旦阶段主要是中朝准地台的形成(终止于距今17亿年左右)。
⑵、晚元古即震旦亚代阶段主要是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的形成(终止于距今7~8亿年左右)。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扬子旋回的重要性。
扬子旋回是指元古代末的一个构造旋回,以滇东为代表,主要的构造运动称为晋宁运动,年龄值为距今8亿年左右;另一个重要的构造运动称为澄江运动,年龄值为距今7亿年左右。
现有的一些资料说明,扬子造山旋回形成的地台的范围远不限于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
柴达木北缘、东昆仑、秦岭、阿尔金等地均发现相当于震旦系的地台型沉积不整合于经受褶皱变质的震旦亚界或前震旦亚界之上。
而在天山、北山等地则可见和扬子、中朝南部、塔里木等地一样的地台型早、中寒武世含磷岩系。
说明这些地方当时还不是处于活动的地槽状态,而是处于稳定的地台状态。
这也就是说,经过扬子造山旋回,曾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范围辽阔的地台,暂称其为古中国地台。
这个地台在震旦系和下寒武统沉积时,经历了差不多2亿年的发展。
2、古生代以来阶段自古生代以来,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明显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古生代阶段和中、新生代阶段。
在空间上,发展成为三大构造域,即: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⑴、古生代阶段古生代阶段,主要是古亚洲构造域的形成。
古亚洲构造域经历了兴凯、加里东、华力西三个旋回的发展。
早寒武世末,当萨彦-北蒙古-额尔古纳地槽褶皱隆起时,中国境内扬子构造旋回形成的古中国地台开始解体,形成昆仑、秦岭等中国中、西部的古生代地槽。
经过加里东旋回,到华力西旋回之后,随着中亚蒙古地槽的完全封闭,西北利亚地台和塔里木、中朝、扬子等地台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克拉通,即古亚洲。
⑵、中、新生代阶段中、新生代阶段,中国主要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控制之下。
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东靠古太平洋,南邻古特提斯海,恰好夹在环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海两大活动地带的中间,所以中国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是古生代以来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
中生代除受印支运动影响外,还受到燕山运动极为强烈的影响。
燕山运动大体又可分为三期,一期在中、晚侏罗世,一期在侏罗、白垩纪间,最后一期在白垩纪末。
由于这些运动,中生代中国地质构造和古地理轮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归纳其特征大致如下:一、印支运动结束南海北陆的局面,中国基本形成大陆环境三叠纪初期,中国华南地区仍然为海水所占据,形成南海北陆的形势。
三叠纪中、晚期,即印支运动期,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扬子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之间,形成印支褶皱带,互相对接在一起。
向西又与巴颜喀喇和三江、滇西的广大印支褶皱区相连。
故印支运动期以后,中国和亚洲的主要部分已全部固结,欧亚古大陆主体最终形成。
到侏罗纪,在中国只有在西藏、青海南部、两广沿海以及东北乌苏里江下游等处仍有海侵。
到白垩纪亦大致如此,只有在西南边陲还有海侵,特提斯海淹没了西藏地区,还在新疆喀什地区伸进了一个狭长的海湾,在台湾地区也发现过早白垩世的菊石和海相双壳类化石。
除此之外,可以说在印支运动以后,从侏罗纪开始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了南海北陆的分布格局,南北东西形成一片宽广的大陆环境。
二、燕山运动期从南北分异转向东西分异印支运动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大陆环境,新形成的古昆仑山、古秦岭横贯大陆东西,对于分隔南北古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但在中国东部地区,沿着NNE-SSW方向,即从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西两侧,显示出更为明显的分异现象。
该线以西出现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如北方的鄂尔多斯盆地(亦称陕甘宁盆地)和川鄂盆地,该线以东则属于环太平洋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带,形成一系列新华夏小型裂谷盆地群,从北方的大兴安岭、内蒙古、燕山地区,到南方的闽浙沿海,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有多次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
《主题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年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元古宙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38亿年前。
B、中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2.5亿年前。
C、古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5.4亿年前。
D、新生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开始于6.6亿年前。
2、下列关于地球板块构造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B、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地壳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C、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幔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D、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多个大小不一的板块组成的。
3、地球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历过的地质时期是()A、全新世B、石炭纪C、更新世D、神秘期末4、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中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板块张裂作用B、板块碰撞作用C、地壳下沉作用D、海底扩张作用5、题干:地球表面的沉积岩层中,能够反映地质时期海陆变迁的证据是:A. 化石B. 矿石C. 地层层的厚度D. 地层层的倾斜角度6、题干: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造成地球表面地貌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的是:A. 地壳运动B. 流水作用C. 冰川侵蚀D. 生物活动7、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形成后,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成分稳定B. 地球早期的大气中,氧气含量较高,有利于生命的产生C. 地球早期,地壳运动活跃,形成了许多山脉和高原D. 地球早期,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较小8、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的划分,不正确的是()A.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 太古代、元古代属于地质年代的前寒武纪C.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显生宙D. 地质年代划分依据是地球上生物演化、地壳变动等地质事件9、地球早期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哪种气体,对地球生命的出现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甲烷 10、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全球主要的造山带多出现在板块边缘的哪种类型断层上?A、逆冲断层B、走滑断层C、正断层D、平移断层11、题干:下列关于地球早期演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刚形成时就是现在的状态B、地球早期的大陆是由火山岩构成的C、地球早期的海洋主要由硫酸盐、硫化物等物质组成D、地球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联12、题干:以下哪个时间尺度是与地球增生阶段相对应的()A、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B、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C、几千万年到几亿年D、几亿年到几十亿年13、下列哪个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海侵时期?A. 奥陶纪B. 志留纪C. 泥盆纪D. 石炭纪14、下列哪个地质现象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无关?A. 火山喷发B. 地震C. 大陆漂移D. 矿产资源分布15、下列关于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只会引起火山和地震的发生。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加里东期5.7—4亿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狭义的指志留纪末期的运动(早古生代末期)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海西期410~250Ma;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中石炭世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世和晚石炭世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
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叠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
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
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印支期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
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几乎与此同时,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
晚三叠世,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
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青海省乌兰县夏乌日塔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青海省乌兰县夏乌日塔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徐新文;段建华;徐加球;路耀祖;张如国【摘要】夏乌日塔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希里沟盆地南侧山区,为新发现的小型多金属矿床.在论述该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①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域板块(Ⅰ)中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Ⅰ 8),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普遍;②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0T1),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南一带,主要为中酸性岩类,矿区脉岩较发育,主要有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花岗岩脉、钾长花岗岩脉及石英脉等,矿区变质作用较为强烈,变质岩体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③矿区内的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NW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韧性剪切带走向与断裂一致,地层多为单斜层状产出,局部见有向形构造发育;④矿区矿化带严格受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石蚀变较强的靡棱岩或石英脉中;⑤区内矿床经过了成岩期、热液矿化期、氧化期等3个成矿阶段,成因类型为受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转换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矿区找矿前景,认为与矿区韧-脆性断裂构造、矿化蚀变复合的化探异常以及与已圈定的矿化带、矿化体的走向及倾向复合的物探激电异常地段为主要的找矿方向,特别是M23矿体深部找矿前景广阔.【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9页(P54-62)【关键词】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作者】徐新文;段建华;徐加球;路耀祖;张如国【作者单位】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正文语种】中文夏乌日塔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乌兰县柯柯镇赛什克村以南约15 km处,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希里沟盆地南侧山区,是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近期新发现的小型多金属矿床。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_汤良杰
收稿日期:2002-08-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0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0(No.G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九五0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汤良杰1,2,金之钧1,2,戴俊生1,2,张明利1,2,张兵山3(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教育部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摘要:根据对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柴达木周缘露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提出5个区域断裂系统对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演化起着重要控制作用:(1)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2)东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3)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4)鄂拉山走滑断裂系统;(5)甘森-小柴旦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展布方向、盆地内次级断裂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及油气聚集带的分布.关键词:断裂系统;逆冲断层;走滑断层;盆-山耦合;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130.2;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2)06-0676-07作者简介:汤良杰(1957-),男,1995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主要研究领域为含油气盆地分析、构造地质学.断裂构造是地壳最重要的构造类型之一,其中包含着岩石圈构造演化、板块开合过程、深部地质动力学过程和地壳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断裂构造是进行盆地原型恢复、确定古构造演化史、进行板块构造重建以及分析盆-山耦合关系的重要依据之一.断裂构造的研究范畴不能仅仅局限于断裂本身,还应包括古板块拉张裂解-碰撞闭合全过程残留下来的遗迹、韧性剪切带、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走滑断裂带及其他重要的陆内不连续带.柴达木盆地及相邻山系区域断裂展布主要有5组(图1),即NW )NW W 向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NWW 向东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NE 向阿尔金山断裂系统、NNW 向鄂拉山断裂系统和近E W 向甘森-小柴旦断裂系统,现今主要表现为逆冲推覆和走滑平移性质,但它们都经历了多期活动过程,是不同地史演化进程中综合地质作用的结果,对柴达木盆地的发展演化起着重要控制作用.1 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为一组呈带状分布的断裂带,总体走向为NW )NW W 向,以逆冲断裂为主,控制着祁连山和柴达木北缘盆-山构造的发育,最主要的断裂带包括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北祁连山南缘断裂带、中祁连山南缘断裂带、北宗务隆山断裂带、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欧龙布鲁克山-牦牛山断裂带和赛什腾山-锡铁山断裂带等.(1)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为北祁连山与走廊盆地群的分界断裂(图2a),发育早古生代祁连洋的残片.祁连洋蛇绿岩包括侵位的超镁铁岩、堆晶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具枕状构造基性喷发岩、放射虫硅质岩和复理石建造[1],厚达4000m 以上,延伸350~400km.新生代强烈逆冲推覆控制着走廊盆地群的演化.逆冲推覆的结果导致山前地带的粗碎屑沉积发生直立和倒转,并在其前缘隆起部位形成有利圈闭构造,著名的老君庙油田即位于该断裂带的前缘隆起部位.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往西与阿尔金断裂系统呈截切或斜接关系.(2)北祁连山南缘断裂带.沿北祁连山南缘基性-超基性岩带分布,是北祁连与中祁连的分界断裂(图2b).沿断裂带发育较好的寒武)奥陶纪蛇绿岩套,反映为早古生代洋盆的第27卷第6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27 No.62002年11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Nov. 2002图1柴达木盆地及周缘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Fig.1Sketch map showing reg i onal faul t systems of Qaidam basi 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Ñ1.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Ñ2.北祁连山南缘断裂带;Ñ3.中祁连山南缘断裂带;Ñ4.北宗务隆山断裂带;Ñ5.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Ñ6.欧龙布鲁克山-牦牛山断裂带;Ñ7.赛什腾山-锡铁山山前断裂带;Ò1.昆北断裂带;Ò2.昆中断裂带;Ò3.昆南断裂带;Ó1.阿尔金南缘断裂带;Ó2.阿尔金北缘断裂带;Ó3.塔南隆起断裂带;Ô.鄂拉山断裂带;Õ.甘森-小柴旦断裂带聚敛缝合带,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闭合.海西晚期)印支期断裂带两侧以差异升降为主,北侧为华北型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盖层,南侧为华南型浅海-海陆交互相为主的沉积.根据野外观察,白垩系红色地层在托莱山高坡及托莱河谷地均有出露,推测白垩纪尚未形成高山峡谷陡峻地形,现今地貌形态是晚第三纪)第四纪强烈挤压褶皱、逆冲推覆和差异升降作用的结果.(3)中祁连山南缘断裂带.西为阿尔金断裂带所截,往东经哈拉湖北呈NWW向延伸500km以上,由密集成带的一组断裂构成(图2b),该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控制断裂两侧构造沉积演化:北侧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下古生界以碎屑岩为主,厚度不大,性质稳定;南侧前寒武系零星分布,下古生界以大量火山岩及志留纪复理石沉积组合为特征.海西)印支期该断裂带控制了哈拉湖)青海湖一带石炭)二叠)三叠纪复理石沉积.新生代控制了疏勒河谷地及哈拉湖-青海湖的形成,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界强烈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上.(4)北宗务隆山断裂带.位于宗务隆山北缘,西为阿尔金断裂带所截,经苏干湖、土尔根大坂、天峻关角和青海湖以南,再往东成为祁连构造带与松潘-甘孜构造带的分界断裂,呈NWW 向延伸1000km以上,由密集成带的断裂系组成(图2c).早古生代断裂北侧以志留系复理石及类复理石为特征,岩浆活动强烈;南侧发育寒武)奥陶系稳定沉积,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微弱.晚古生代与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一起控制着宗务隆山裂陷槽石炭)二叠系发育.海西晚期)印支期也有活动,沿断裂带三叠系中出现滑塌堆积,发育动力变质带,是韧性剪切作用的产物.新生代沿断裂前缘发育山间盆地,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地层逆冲推覆在新生界之上.(5)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也称宗务隆山南坡山前断裂带,控制着晚古生代宗务隆山裂陷槽的发育,是现今柴达木盆地与南祁连山的分界断裂,主要表现为宗务隆山石炭、二叠系和三叠系以海相为主的地层往南逆冲推覆在盆地中)新生界之上(图2c).(6)欧龙布鲁克山-牦牛山断裂带.沿欧龙布鲁克山和牦牛山展布,控制着欧龙布鲁克山-牦牛山断块隆起及两侧山间凹陷的发育.在断块隆起上出露柴达木盆地最完整的震旦系)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剖面,反映稳定的台地相沉积.石炭系也以断块形式出现.侏罗系角度不整合在达肯大坂群(Pt1)之上.断裂带以背冲形式逆冲推覆在两侧中、新生代地层之上(图2d,2e,2f),在主冲断层的后侧形成背677第6期汤良杰等: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图2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剖面示意Fig.2Sketch cross-sections of fault systems of Qilianshan mountains-northern Qaidam basin驮式盆地.(7)赛什腾山-锡铁山山前断裂带.西起赛什腾山,经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往东延至茶卡南山,西与阿尔金山断裂带相接,东被鄂拉山断裂带所截,呈NWW向延伸600km以上,认为是欧龙布鲁克大陆碎块与柴达木大陆碎块的分界断裂[2,3].该断裂带应是一条多期活动的重要断裂带(图2g,2h,2i),沿断裂带发育基性)超基性岩带,反映了加里东期的一次开合运动,代表了一条缝合带.缝合带北侧大陆边缘沉积物出露在欧龙布鲁克山构造带,沿埃姆尼克山和牦牛山一带出露晚泥盆世造山期后磨拉石建造,缝合带南侧大陆边缘沉积物可能大部分已被掩覆于地下深处.沿断裂带断续分布678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石炭系露头,可能反映海西期该断裂带对沉积有控制作用.喜马拉雅期表现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在锡铁山山前可见达肯大坂群(Pt 1)和上奥陶统火山岩系逆冲到第三系和第四系之上,后者发生地层倒转,并形成倒转褶皱.2 东昆仑-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1)昆南断裂带.位于东昆仑南坡,沿库赛湖)昆仑山口)玛沁一带展布,呈NW W 向延伸1000km以上,可见上奥陶统纳赤台群逆冲于下二叠统布青山群之上,或逆冲于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之上.该断裂带为地貌分界线,断裂带以北为强烈隆升剥蚀区,以南为第四系低山丘陵区.沿断裂带有开阔的线状谷地(3~8km 宽)和泉水分布,是一条第四纪以来仍在活动的断层.沿断裂带分布有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间可能在晚古生代)三叠纪早期[4].野外观察昆仑山口-惊仙谷剖面,可见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T 1by )复理石建造成背冲型断块产出(图3j),断裂带内强烈变形.昆南断裂带是东昆仑地块(地体)与羌塘地块拼接带,晚古生代)三叠纪表现为一个伸展裂解-俯冲闭合的完整旋回.(2)昆中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延伸1000km 以上,野外观察清水泉剖面和格尔木-纳赤台剖面(图3l,3m),断裂带以北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以南为中元古代万宝沟群或上奥陶统纳赤台群.昆中断裂带发育蛇绿混杂岩带,岩石组合以清水泉地区为代表,发育层状辉长岩、块状辉橄岩和橄榄岩等,堆晶结构和层状构造十分清晰.昆中断裂带经历了多旋回演化过程:古元古代断裂带两侧基底性质及岩浆活动有显著差异,北侧与柴达木基底一致,南侧与扬子基底相似.中、新元古代发育蛇绿混杂岩,显示洋底式洋岛的一些特征.早古生代以祁漫塔格裂陷槽的扩张和闭合作用为特征.早石炭世扩张运动沿昆中断裂带附近形成洋盆,晚石炭世末闭合.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使昆中断裂带强烈挤压,形成大规模重熔花岗岩带和陆相火山岩带,使整个昆仑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地震活动、地貌特征、磁异常带和重力梯度带表明,昆中断裂带现今仍在继续活动,其切割深度可能超过70km [4].(3)昆北断裂带.属于昆仑山山前断裂带(图3k,3l,3m),西为阿尔金断裂带所截,沿祁漫塔格山前,经乌图美仁-香日德以南,呈NW W )近EW 向延伸750km 以上.昆北断裂带主要由南、北2组主断裂及其间夹持的次一级断裂组成,西段北侧主断裂控制着茫崖凹陷的发育,东段北侧主断裂控制着第四系的发育.昆北断裂带构成柴达木南缘盆-山界线,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控制着柴达木中、新生代(特别是新生代)盆地的发育.该断裂带以图3 东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剖面示意Fig.3Sketch cross -sections of faul t systems of eas t Kunlunshan mountains -southern Qaidam basin679第6期 汤良杰等: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逆冲活动为主,发育一系列断块构造,控制着油气圈闭的形成,尤以柴西地区表现明显,尕斯油田即位于该断裂带内.3阿尔金山断裂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5~7]对中亚地区大地构造特征进行解释以来,对阿尔金断裂带的研究变得引人注目[8,9].阿尔金断裂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构造系统,即阿尔金断裂系统,是指包括阿尔金南缘断裂带、阿尔金北缘断裂带、塔南隆起断裂带及其旁侧相关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带,涉及阿尔金山及其两侧盆地所有卷入NE向构造的部分,特别是包含了塔里木盆地东南坳陷和塔南隆起的全部.(1)阿尔金南缘断裂带.由阿尔金南缘山前断裂和索尔库里南缘断裂等组成,在卫星照片上具有醒目的线性特征,野外广泛发育断层谷、滑动面、平直断层崖等,呈NE向延伸1600km以上,是阿尔金断裂系统中的最主要断裂带,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和东、西昆仑山的地质体和构造线方向均与该断裂带斜接、复合或截切.断裂带内的前震旦系基底、显生宙盖层及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均呈断片出露.断裂带内发育中、新生代盆地(如吐拉盆地和索尔库里盆地),其中有侏罗系生油岩发育.该断裂带在剖面形态上具有/背冲型0或/对冲型0花状构造特征./背冲型0花状构造往往夹持一个断垒块体,如索尔库里南山,/对冲型0花状构造表现为断层谷(图4n,4o).沿该断裂带曾存在过古生代洋盆[10],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可能具有走滑拉分的性质[11],新生代特别是中新世以来走滑活动加剧,现今表现出来的线性特征可能是第四纪以来的事件.(2)阿尔金北缘断裂带.由阿尔金山北缘山前断裂和巴什考贡-拉配泉断裂等组成,呈NW方向凸出的弧形展布,往NE方向至拉配泉附近、往SW方向至且末以南逐渐与阿尔金山南缘断裂带靠拢.该断裂带沿阿尔金山北坡展布,属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阿克塞盆地的地貌分界,重力异常和航磁异常均表现为梯度陡变带,其海拔高程由阿尔金山3000m以上往塔里木盆地迅速降为1000m左右.因此除走滑活动外,还具有强烈的重力滑动和挤压作用,导致了由阿尔金造山带往塔里木盆地、阿克塞盆地方向的强烈推挤,具有强烈逆冲推覆性质(图4p).(3)塔南隆起断裂带.由塔南隆起北缘断裂和且末-星星峡断裂组成,构成图4阿尔金山断裂系统剖面示意Fig.4Sketch cross-sections of fault systems of Altunshan moun-tains阿尔金断裂系统的最北缘断裂带,西起民丰、经且末沿车尔臣河往NE方向延伸进入北山.这是一条大型隐伏断裂带,地表在民丰以北局部地区可见长城系和上新统逆冲推覆在第四系之上,卫星照片显示沿车尔臣河具有醒目的线性特征,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存在大型推覆-滑脱构造[12],控制着塔南隆起和塔东南坳陷的演化.4鄂拉山走滑断裂系统沿天峻-鄂拉山一线分布,呈NNW向延伸300 km以上,在卫星照片上线性影像显示清楚,西侧为高山,东为盆地或低山丘陵.该断裂系由3~5条断裂组成,北端斜截宗务隆山南坡断裂、鱼卡-乌兰断裂及柴北缘断裂,南端切断东昆仑中央断裂带.断裂带可见平直谷地、断层崖、三角面、温泉成线状排列.沿断裂带两侧地质体明显错位,东盘向南位移,反映右行压扭性走滑断层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也有清晰显示,构成柴达木盆地的东界,也是东昆仑与西秦岭的交接部位.5甘森-小柴旦断裂系统沿甘森-小柴旦一线横切柴达木盆地,往东与南祁连山山前断裂带相连,大致沿北纬37b30c呈近EW向延伸600km以上,对于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和油气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680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地主力气区(涩北和台南气田)沿该断裂带南侧分布¹.该断裂系统由一系列呈近EW 向分布、断续延伸的断裂、背斜和湖泊组成,主要包括祁漫塔格东南缘近E W 向断裂带、甘森泉湖-东台吉乃尔湖断裂带、黄泥滩断裂带、小柴旦湖断裂带和欧(龙布鲁克)北-怀(头他拉)北断裂带等.祁漫塔格山东南缘近EW 向断裂带是前中生界构造-岩相带的分界线;甘森泉湖-东台吉乃尔湖断裂带是不同时期沉积和沉降中心迁移和转折的枢纽带;小柴旦湖断裂带和欧(龙布鲁克)北-怀(头他拉)北断裂带控制古元古界达肯大坂群、震旦系、寒武)奥陶系和浅海台地相石炭系的分布,燕山期控制着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喜马拉雅期控制着造山带的隆升和盆地的差异沉降.¹汤良杰,金之钧,戴俊生,等.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九五0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报告,2001.6 区域断裂系统对柴达木盆地演化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周缘区域断裂系统对该盆地的发展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1)区域断裂系统控制着柴达木盆地的平面几何形态:祁连山-柴北缘断裂系统和东昆仑山-柴南缘断裂系统分别控制着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南缘的展布方向,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和鄂拉山走滑断裂系统限定了柴达木盆地的东、西边界.(2)区域断裂系统的演化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柴达木及周缘山系区域断裂系统都是在先存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属于古生代洋盆伸展和消减闭合的遗迹.柴达木盆地在地史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开合旋回,盆地性质也发生多次转化[13~15],具有叠合盆地的性质,其古地理与古构造格局均与区域断裂系统的活动有关.(3)区域断裂系统控制盆地内次级断裂的形成和分布:如柴达木西部次级断裂带主要呈NW 向展布,与昆北断裂带在该段落的展布方向相同,环英雄岭油气聚集带的展布方向与昆北断裂带的活动密切相关.(4)区域断裂系统控制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及油气聚集带的分布:甘森-小柴旦近EW 向断裂系统将柴达木盆地一分为二,第三纪沉积和沉降中心位于断裂带的北部,第四纪沉积和沉降中心迁移到断裂带的南部,盆地内主力气田沿该断裂带分布.研究工作得到王鸿祯院士、马宗晋院士、张一伟教授、刘和甫教授、陈发景教授、熊继辉教授、宋建国教授、李建青高工和党玉琪高工等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1]冯益民,何世平.祁连山大地构造与造山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FENG Y M,HE S P.Geotectonics and orogeny of the QilianMoun tains,China [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2]陈炳蔚,姚培毅,郭宪璞,等.青藏高原北部地体构造与演化[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C HE N B W,YAO P Y,GUO X P,et al.Tectonics and evo -lution of terranes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Qingha-i Xizang (T-i bet)plateau [M ].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3]吴功建.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综合研究[J].地质学报,1998,72(4):289-300.WU G J.Intergrated study of the Golmud -Ejin geosciencetransect [J].Acta Geologica Si nica,1998,72(4):289-300.[4]黄怀曾,王松产,黄路桥,等.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及岩石圈演化[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HUANG H Z,WANG S C,HUANG L Q,et al.Magmationand evolution of the li thosphere i n Qingha-i Xizang (Tibet )plateau [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5]Molnar P,Tapponnier P.Cenozoic tectonics of Asia:effects ofcontinental collision [J].Science,1975,189:419-425.[6]Molnar P,Tapponnier P.Active tectonics of Tibet [J].Journal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8,83(B11):5361-5375.[7]Tapponnier P,Molnar P.Active faulting and tectonics in China[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7,82:2905-2930.[8]姜枚,许志琴,薛光琦,等.青海茫崖-新疆若羌地震探测剖面及其深部构造的研究[J].地质学报,1999,73(2):153-161.JIANG M,XU Z Q,XUE G Q,et al.Seismic profiling be -tween Mangai,Qinghai and Ruoqiang,Xinjiang and infrastruc -ture study [J].Acta Geologica Si nica,1999,73(2):153-161.[9]许志琴,杨经绥,张建新,等.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J].地质学报,1999,73(3):193-205.XU Z Q,YANG J S,ZHANG J X,et parison betweenthe tectonic uni ts on the t wo sides of the Al tun sinistral strike -slip fault and the mechanism of lithospheric sheari ng [J].Acta Geologica Sinica,1999,73(3):193-205.[10]刘训,姚建新,王永.再论塔里木板块的归属问题[J].地681第6期 汤良杰等: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质论评,1997,43(1):1-9.LIU X,YAO J X,WANG Y.Review of tectonic attribution of the Tari m plate[J].Geological Review,1997,43(1):1-9.[11]郭召杰,张志诚.阿尔金盆地群构造类型与演化[J].地质论评,1998,44(4):357-364.GUO Z J,ZHANG Z C.Structural styl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asins in the Altun region[J].Geological Review, 1998,44(4):357-364.[12]Tang L J.Multilevel detach ments and petroleum potential ofthe Tari m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1992,5(4): 327-338.[13]汤良杰,金之钧,张明利,等.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J].地质科学,1999,34(3):289-300.TANG L J,JIN Z J,ZHANG M L,et al.T ectonic evolutionof Qaidam basin in Sinian-Triassic[J].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1999,34(3):289-300.[14]汤良杰,金之钧,张明利,等.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J].地学前缘,2000,7(4):421-429.TANG L J,JIN Z J,ZHANG M L,et al.Analysis on tectono-paleogeography of the Qaidam basi n,NW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0,7(4):421-429.[15]曾联波,金之钧,汤良杰,等.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1,26(1):54-58.ZENG L B,JIN Z J,TANG L J,et al.Structural controls of petroleum and gas distribution on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China[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 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1,26(1):54-58.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TANG Liang-jie1,2,JI N Zh-i jun1,2,DAI Jun-sheng1,2,ZHANG Ming-li1,2,ZHANG Bing-shan3(1.Basin&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 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2.Key Laboratory o 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Ministry o f Education,Beijing102249,China;3.Qinghai Oil f ield Com pany,Petro-Chi-na Com pany Ltd.,Dunhuang736202,China)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f Qaidam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ic belts.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indicate that five regional fault systems occurred in the basin and adjacent mountain belts and that the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Qaidam basin.These fault systems are:(1)Qilianshan-northern marginal Qaidam fault systems;(2)East Kunlunshan-southern marginal Qaidam fault systems;(3)Altun strike-slip fault syste ms;(4)Elashan strike-slip fault syste ms;(5)Gansen-Xiaochaidan fault system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fault systems have great control over the orientation of the Qaidam basin,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faults within the basin,the migration of sedimentary cent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elts.Key words:fault syste m;thrust fault;strike-slip fault;basin-mountain c oupling;Qaida m basin.68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
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
第22卷第3期2007年3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 CE S I N E AR T H S C I E N C EV o l.22 N o.3M a r.,2007文章编号:1001-8166(2007)03- -06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吉利明1,李林涛1,2,吴 涛1,2,张晓宝1,周世新1(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69)摘 要: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特别是咸化湖泊沉积中普遍发现属于“海源陆生”的沟鞭藻化石,由于其良好的生油特性,被认为是我国白垩纪—第三纪陆相油气资源的重要来源。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始新统下干柴沟组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生油岩及原油中富含公认的沟鞭藻生物标志物4-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但迄今该地区尚未发现可靠的沟鞭藻化石。
本次研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昆2井下干柴沟组发现了类型单调但化石丰富的以S u b tili s p ha er a为主的沟鞭藻化石组合,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原油沟鞭藻来源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
研究表明,沟鞭藻发育的第三系中始新统可能是本地区最有利的生油层,形成于湿热气候所控制的陆相咸水湖泊。
关 键 词:沟鞭藻;烃源岩;下干柴沟组;始新统;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沟鞭藻(D i no fl ag e ll a t e)是一类低等浮游植物,广泛分布于现代海洋,也见于内陆湖泊,多数种类属于甲藻门沟鞭藻超纲横裂甲藻纲,因此也经常被称为甲藻。
最早的沟鞭藻化石发现于澳大利亚中三叠统拉丁阶,更可靠的化石记录出自英国萨墨塞特(S om e rs et)县北部沃切特(W a t chet)地区上三叠统诺利阶—瑞替阶的黑色页岩中,并检测出被认为是沟鞭藻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甲藻甾烷[1]。
现生沟鞭藻R N A研究显示沟鞭藻的起源早于寒武纪有孔虫和放射虫的出现[2],有证据表明沟鞭藻很可能起源于新元古代[3],表明最早的沟鞭藻并未在地史上留下化石记录。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
地质构造的发展演化中国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特别是随着陆块的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板块活动以来,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太古代—早元古代古陆壳生长时期始太古代鞍山白家坟深成侵入岩的形成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构造热事件,说明华北原始陆核已开始生长,塔里木陆核也在稍晚进入孕育时期。
陈台沟运动和迁西运动至中太古代末阜平运动,华北、塔里木也可能包括上扬子有陆核形成。
这时陆壳已有一定刚度,于晚太古代五台期和早古元古代滹沱纪时已开始有大规模裂陷作用发生。
此后陆壳继续生长,至早元古代末经吕梁运动中国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本形成。
其中华北陆块已基本固结,塔里木陆块也已初步成型。
中晚元古代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中晚元古代时期开始了古板块活动,经裂解-汇聚,中国古陆块基本形成,也是罗迪亚超大陆的形成时期。
四堡—晋宁期1 中元古代早期裂谷期华北、塔里木、扬子等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离散,华北与扬子间有中元古代松树沟等蛇绿岩带发现,其间当有洋盆相隔。
华夏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这时从扬子克拉通分离出来,出现了华南小洋盆。
各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广泛发生裂陷,华北陆块北部形成了渣尔泰-白云鄂博裂谷带,中部有太行-燕山裂谷带,南缘有汉高-熊耳裂谷带。
晋冀鲁三省发育的岩墙群主要岩脉K-Ar年龄值1 680 Ma~1 775 Ma。
在塔里木板块周缘如阿尔金北侧和中天山地区的中元古界为含火山岩的砂泥质复理石,均属不稳定型沉积,扬子地区在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厚的浊流沉积,在江南陆缘桂北、湘北有科马提岩分布。
华夏克拉通北缘及闽中的陈蔡岩群,马面山岩群发育双峰式火山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或裂谷环境。
2 青白口纪晚期中国古陆块的聚合与裂解这一时期发生的四堡(晋宁Ⅰ)运动使扬子陆块固结并与塔里木、华北陆块相联,扬子陆块东南缘与华夏陆块碰撞,从而拼为一体的中国古大陆基本形成,并很可能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成员(陆松年,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摘要】地层不整合接触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中构造演化及鉴定地壳运动特征的重要依据.通过大范围的野外露头观察与分析,根据不整合面(包括风化铝土层及铁质层)的发育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性、产状、变质与变形程度等地质信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地区前中生界沉积地层中共识别出新元古界全吉群?达肯大坂群、下寒武统欧龙布鲁克组?全吉群、泥盆系牦牛山组?下古生界以及中生界?前中生界4个大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即4个Ⅰ级构造层序界面).这4个角度不整合面的形成均对应着区域性的构造反转事件,与周边大地构造边界的汇聚事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构造带内地层、不整合的发育及分布特征,结合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明确4个构造层序界面以及其制约的3个构造层序的时间跨度,建立地层(包括不整合面)?时间对应关系,并与前人建立的构造?岩浆?热年代格架进行对比,以此限定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的时限.【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14页(P974-987)【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不整合面;新元古代‒前中生代;构造意义【作者】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山东东营 2571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不整合面作为地层接触之间的大陆剥蚀面, 具有明确的构造意义。
它不仅记录了一个地区在不同地质历史中的沉积间断, 并反映了各种尺度沉积单元的缺失, 同时作为划分构造层序及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事实依据, 是盆地原型恢复的关键标志(马云等, 2013; Zhao, 2016)。
按照Mitchumhe and Vail的时间跨度划分方案, Ⅰ级层序、也称构造层序, 时间跨度为120~60 Ma, 单一构造层序的底、顶界面均为区域范围构造成因的角度不整合面, 这些不整合面均为构造演化过程中应力场转换的地质响应, 每个Ⅰ级层序均可视作“包括盆地演化各阶段的原形盆地完整的沉积充填序列”(Cross an d Lessenger, 1998; 郑荣才等, 2000)。
从构造层序的定义及主要控制因素来看, 一个特定构造层序形成于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具有近乎一致的盆山格局以及沉积充填特征(Lu et al., 2002; Rogers and Santosh, 2002)。
通过对关键构造不整合界面的识别进行Ⅰ级层序划分, 以构造层序为基础分析单元, 进一步讨论盆地类型、盆‒山格局及转换, 是初级含油气盆地勘探阶段盆地分析以及构造‒古地理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Potter and Pettijohn, 1963; Allen and Allen, 2005; 陈为佳等, 2014; 田树刚等, 2016)。
为此, 本文在大范围野外露头及填图尺度的Ⅰ级构造层序不整合面识别基础上,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从不同类型造山过程中沉积响应的角度去探讨各不整合面的成因及以此限定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的时限,对合理构建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地区新元古代‒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及柴北缘构造带复杂造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柴北缘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德令哈周边地区(坐标位置: 93°30′~99°00′E, 36°40′~38°40′N), 整体夹持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带与祁连山南缘断裂带之间, 东西两侧被鄂拉山‒温泉走滑断裂及阿尔金断裂带切断(王惠初, 2006), 属柴北缘块断带的亚一级构造单元。
地球物理资料表明, 柴北缘地区由一系列NWW-SEE向展布的次级凹陷及断裂带组成。
从大地构造角度来看, 潘桂棠和李兴振(2002)将柴北缘地区划分为柴北缘早古生代结合带、欧龙布鲁克微板块以及宗务隆山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陷槽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王惠初等(2003, 2005)考虑到柴北缘早古生代结合带内物质组成、变质变形以及岩浆活动的差异, 进一步将柴北缘构造带划分为滩间山岛弧带及鱼卡‒沙柳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并将西部达肯大坂一带单独划分为达肯大阪弧后盆地, 以此5个地质单元构成了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柴北缘地区前中生代“拼盘”基底(图1)。
研究区主体部分的基底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模式(吴锁平, 2008), 早期的研究一般将前中生界均视为欧龙布鲁克板块基底。
其中将由角闪岩相的各类片麻岩、混合岩组成的达肯大阪群看做前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张雪亭, 2006), 但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早先定义的达肯大阪群涵义不清, 已被肢解(赖绍聪和邓晋福, 1996; 陆松年等, 2002a; 辛后田和陈能松, 2002), 原“达肯大阪群”至少包含古元古代早期德令哈杂岩、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形成的以副变质岩为主的高级变质岩系、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含大量榴辉岩包体的鱼卡河或沙柳河岩群四类组合(陆松年等, 2002b)。
而新元古界全吉群和古生界则被看做浅变质沉积岩基底(陈世悦等, 2000; 彭渊等, 2015),事实上该区新元古界及古生界大多未发生变质。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及李怀坤等(2003)对新元古界全吉群进行了相关分析, 基于对全吉群内玄武岩夹层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认为全吉群属裂陷槽性质沉积建造, 随着柴北缘构造带裂陷的持续进行及海平面持续上升, 裂陷槽内先后发育陆相碎屑岩沉积(麻黄沟组)、无障壁碎屑海岸沉积(枯柏木组及石英梁组), 进而过渡到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红藻山组、黑土坡组及皱节山组), 形成了由碎屑岩→碳酸盐岩、陆相→海相的一个完整沉积旋回(图2)。
研究区古生界可分为稳定型沉积建造及活动型沉积建造两大沉积类型。
其中稳定型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欧龙布鲁克板块,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寒武系欧龙布鲁克群, 下奥陶统多泉山组(O1d)、石灰沟组(O1s), 泥盆系牦牛山组(Dm), 下石炭统城墙沟组(C1ch)、怀头他拉组(C1h), 上石炭统克鲁克组(C2k)、扎布萨尕秀组下段(C2zh)(图2), 由于受到加里东期造山作用以及志留纪陆‒弧‒陆碰撞的影响, 中奥陶统‒志留系均被剥蚀(孙娇鹏等, 2015b)。
陆源碎屑供给不足是研究区寒武纪‒早奥陶世最主要的沉积特点, 从岩性组合来看, 研究区早古生代主要发育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仅在寒武系底部以及下奥陶统存在细粒陆源碎屑沉积, 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与复理石盆地两大沉积体系(马帅等, 2016)。
研究区泥盆系牦牛山组为一套初始裂谷体系下的磨拉石建造, 具火山岩夹层, 属于冲积扇沉积体系; 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整体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建造, 生物化石丰富, 未见中基性火山岩发育, 显示出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 进一步可分为砂砾质碎屑海岸沉积体系、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及陆表海环境下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体系(孙娇鹏等, 2014a)。
活动型沉积建造包括柴北缘构造带内发育的中上寒武统‒奥陶系滩涧山群, 以及宗务隆构造带内发育的泥盆系鱼北沟群、石炭系‒二叠系土尔肯大阪群‒宗务隆山群(图2)。
其中滩涧山群岩石类型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可见少量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 岩石组合具岛弧背景的建造特点, 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出火山弧的构造属性(王惠初等, 2003)。
宗务隆构造带晚古生代岩石单元由海相浅变质砂泥岩‒灰岩沉积及火山岩组成, 各岩片之间多为断层接触。
根据构造属性的差异, 以鄂拉山‒温泉走滑断裂为界可分为东西两支: 西部土尔肯大阪‒宗务隆山一带自下而上完整发育泥盆系鱼北沟群、石炭系‒二叠系土尔肯大阪群‒宗务隆山群,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岩体不发育, 而且蛇绿岩并不发育; 鄂拉山以东的南山一带则发育代表洋壳残片的蛇绿岩以及与洋陆俯冲、陆陆碰撞有关的花岗岩体(王毅智和陆海莲, 2001; 郭安林等, 2009)。
研究区自中生代以来, 分别沉积了侏罗系小煤沟组(J1x)、大煤沟组(J2d)、采石岭组(J3c)及红水沟组(J3h), 下白垩统犬牙沟组(K1q)。
小煤沟组和大煤沟组均为一套陆相煤系地层, 在柴北缘构造带、欧龙布鲁克板块以及宗务隆构造带内均有分布, 岩石类型为暗色页岩、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砂岩及少量煤层, 富产植物化石, 沉积体系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以及湖泊‒沼泽沉积体系。
上侏罗统采石岭组和红水沟组主要为红色陆相地层, 采石岭组主要发育砂、砾岩夹泥岩, 而红水沟组以粉砂岩夹泥岩、砂岩沉积为特点, 属于湖泊‒河流沉积体系(图2)。
野外剖面的观察与分析表明, 柴北缘地区新元古界全吉群底部角度不整合接触面、风化铝土层以及铁质层等地质特征较为清晰(图3), 该不整合面构成了新元古界构造层序的底界。
不整合面之下为古元古代达肯大阪群, 地层在不同地区岩性有所不同, 主要以片岩、片麻岩及混合岩为主, 具较深的变质程度, 部分地区存在花岗岩侵入现象。
上覆为新元古界全吉群第一个岩组——麻黄沟组, 岩性以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与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互层为特点, 未发生明显的变质作用(青海省地质矿产局, 1991)。
从产状来看, 下伏达肯大坂群的倾向在40°~60°之间、倾角50°~80°, 上覆地层倾向10°~135°、倾角30°~40°, 二者倾向及倾角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 达肯大阪群岩石多具有较深的变质程度, 部分露头变质阶段可达混合岩化, 而且变形与断裂较为发育, 且全吉群砂砾岩组中含下伏变质岩的物质成分, 不整合面未见后期断裂构造的迹象。
从平面分布来看, 该不整合面在欧龙布鲁克山、全吉山以及大煤沟3个地区均有出露, 属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图4)。
从岩性、变质与变形等特征的差异来看, 达肯大阪群属结晶基底, 而麻黄沟组(全吉群)具有明显的稳定盖层沉积特征, 达肯大阪群‒全吉群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具有划分构造旋回的意义。
现有研究一致认为该不整合接触面以及出露在鱼卡‒沙柳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的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等均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在研究区地质响应的一部分, 并将研究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之交的构造事件称之为晋宁运动或晋宁期汇聚事件, 同时强调了与华南(扬子)板块的亲缘关系(青海省地质矿产局, 1991; 葛肖虹和刘俊来, 2000; 陆松年等, 2002b; 王惠初, 2006; 辛后田等, 2006; 陈能松等, 2007; 许志琴, 2007; 任军虎,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