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研
究
毛丽红1,2,熊百华2,万良华2,陈颖悟2
(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062
2、井冈山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
摘要:好的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三维健康观,注重学生人格发展;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小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是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中国百年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前进发展的历史。从《奏定学堂章程》算起,不论是最早的兵操式教学、土洋之争教学、军国民体育教学,还是解放后学苏联式教学,几代体育学人都在不断积极探索。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和基础教育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大潮的冲击,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给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带来不小的变化,一线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依据先进的教学思想或教学规律,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寻求最佳的教材、教法、组织与之“匹配”,形成一种“特色”课(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优秀体育课的重要特点之一。
1.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把教学模式定义为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1]。而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古今中外早就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经》中提出:“善喻,及时施教、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这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科技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促进了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出现了一批新的教学模式。我国
整理简介:毛丽红(1975-),女,江西吉安人,讲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5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体育教育工整理在吸收国外新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系。如把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分别从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法、教学程序、课程等方面研究(以于长镇为代表);又如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体育教学目的任务上分类,分别从着眼于增进健康、传授一般体育技能、发展专门运动能力的运动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李凯杰为代表)。无论何种体育教学模式,它既是按照体育教学理论构建的,同时也是从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中提炼的。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必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并不断地得到矫正和完善。由于新课程标准带来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体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2.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随着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求得每位学生的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发展。这与联合国倡导的保障“学习权”及全民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而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要真正落实保障“学习权”,除了课程改革的转型(即“精英主义教育”转向“大众主义教育”)及课程范式的转型(“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转向“社会建构中心课程”),还有就是教学范式的转型(即“灌输中心教学”转向“对话中心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这种大好背景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综合体,它涉及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程序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要素,它可以解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在运用上带来的问题,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2.1由启发式教学替代传习式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采用的是被誉为“德意志学校体育之父”施皮斯(德国1810-1858)为代表的传习式教学,其核心是传授与学习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要素化”、“铸型化”,忽视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其教学特点就显得呆板,缺乏变化,过分模式化。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确定了“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它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启发式教学结构如图1。
图1:启发式教学结构
图1启发式教学结构中,教师首先资料呈现与概念确认(教师呈现正例与反例→学生比较正例与反例→学生概括并检验假设→学生根据例证特征表达定义),教师用提示方法作为启发学生思维而进入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精神,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上课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学生被
动参与的局面,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兴趣,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克服传统教学“重教轻学”的弊端,从教向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人际关系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由于《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应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自制力、理解力不同,以及情绪变化较大、身心发育快的特点,依据社会交往理论,着重强调教学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促进学生品格发展。这就是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有角色扮演、群体调查研究、社会探究、社会模拟等模式,以及应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避免教学中整齐划一、千人一面。这里以角色扮演模式为例来进行说明。
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F ·谢夫特和G ·谢夫特等人的实验及其主张提出的。在教学时采用戏剧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研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让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角色扮演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与策略见图2[2]。
图2:角色扮演模式的程序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