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哈萨克斯坦Konys
油田为例
张晓明
【摘要】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是带气顶、边水的层状构造砂岩油田,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断层发育且油气水关系复杂.K-190S井是Konys油田的一口短半径侧钻水平井,设计、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短半径侧钻技术恢复老井产能,挖掘下达乌尔组油层潜力.K-190S井存在井眼尺寸小、造斜率高、循环压耗高、摩阻扭矩大等钻井难点.根据钻井施工难点,结合地质油藏特点,对井身结构、井眼轨道剖面、钻井参数等进行了优化.优化钻具组合避免井下复杂情况发生;进行轨迹预测研究防止轨迹失控,确保中靶率,使钻头在油层中钻进;优选合适钻井参数和钻进方式以达到井身轨迹的平滑.通过利用井身轨迹控制技术、摩阻扭矩分析技术和安全钻进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5(012)011
【总页数】5页(P47-51)
【关键词】Konys油田;短半径;小井眼;水平井;轨迹控制;钻井技术
【作者】张晓明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荆州434023;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43.1
套管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集开窗侧钻井技术、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和小井眼钻井技术的优越性于一体,具有有效预防复杂层位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可有效缩短钻井总进尺,较小的靶前距有效提高靶前认识程度等优点[1]。基于以上优点,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充分利用原井眼进行侧钻,扩大资源动用规模,提高采出程度,减少投资,提高效益。
1 油藏概述
哈萨克斯坦Konys油田发现于1985年,1997年正式投入工业开发,当前综合含水率在37%左右。位于南图尔盖盆地南部阿雷斯库姆坳陷,具有断坳地质结构,
属于加里东期和海西期褶皱带结合部,是由前古生界和下古生界的褶皱基底、侏罗系断陷和白垩系坳陷等3个构造层组成。Konys油田2个主力油层埋深约950~1300m 左右,为带气顶和边水的层状构造饱和油藏,其中M-Ⅱ是一套低伽马、高电阻砂岩层,层厚约10~20m,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另一套主力生产层J-0-1和J-0-2多为1~2m 薄互层,以褐色致密块状石英长石泥质粉砂岩为主[2]。K-190S井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下达乌尔组的M-Ⅱ层,该产层
带气顶,为气顶边水砂岩油藏,产油层位于油环内。
2 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分析
2.1 井身轨迹设计影响因素多、轨迹预测难度大
该井设计为∅139.7mm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侧钻后初始造斜,仪器会受到磁
干扰,影响测量方位的准确性;定向段设计造斜率24.3°/30m,高造斜率条件下,考虑井下工具造斜能力及工具、钻具强度的安全性和随钻仪器工作稳定性[3],防止发生弯曲损坏情况。
2.2 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
由于地层岩性复杂,增斜段造斜率高(24.3°/30m),轨迹控制几乎没有可调整井段;全井段为小井眼(∅120mm)钻进,∅73mm 钻杆柔性大,钻压传递十分困难,定向施工过程中工具面可控性差,很难调整到位且容易偏移,加之随钻测斜数据存在滞后问题,螺杆初期造斜规律不易掌握[4],给定向钻进时井身轨迹控制带来困难。
2.3 钻具尺寸与井眼环空间隙小,泵压高
小井眼由于环空间隙小,钻具组合水眼小、循环压耗大,循环系统(钻井泵、高压管汇、水龙带、立管管汇)长期在极限工况下工作,安全隐患加大[5];钻具尺寸小,柔性强,易黏附于井壁造成黏附卡钻。
2.4 井眼尺寸小,裸眼井段较长、携砂困难,易形成岩屑床
井眼尺寸小,排量受制于机泵和高压管线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携砂能力。随着井斜角和水平位移的增加,岩屑的径向下滑速度逐渐增加,趋向于井壁低边。当钻至井斜角为30~90°时,由于钻井液携带效率下降会导致岩屑床形成,在重力和逆压差作用下岩屑床沿井眼向下滑移[6]。因此为了安全钻井,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润滑性方面的需要。
3 钻井技术措施
3.1 井身轨迹优化设计和预测技术
井身轨迹的设计难点在于定向井段造斜率高、可控井段短、井眼直径小等,其优化设计是短半径水平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7]。K-190S井身轨迹优化前后数据对比见表1和表2,通过对比数据可看出,井身轨迹优化设计的优点在于:①侧钻出窗口后预留25m 的稳斜井段,避开套管磁干扰;②设计初始狗腿度由18°/30m 调整至24.3°/30m,使靶前位移由100.84m 增至214.53m,即进A 靶前增加近80m稳斜段,降低了由于动力钻具和地层变化带来的造斜率变化的风险,提高中靶的精确度和地质找油的准确性。轨迹预测技术[8]是根据当前的钻
具组合、最新的测斜数据以及测斜零长的施工记录,准确对当前井斜方位进行预测。K-190S 井采用Compass 软件进行轨迹的预测和计算,实现了井身轨迹的准确
入靶。
表1 原设计井身轨迹数据表井深/m 井斜角/(°)方位角/(°)垂深/m 水平位移/m 狗腿度/((°)·(30m)-1)靶点1160.00 0.00 1.16 1160.00 0.00 0.00 1165.00 3.00 1.16 1165.00 0.13 18.00 1190.00 3.00 1.16 1189.96 1.44 0.00 1294.51 76.15 1.16 1265.15 63.59 21.00 1332.16 88.72 1.54 1270.10 100.84 10.013 A 1555.30 88.72 1.54 1275.10 323.92 0.00 B
表2 优化后井身轨迹数据表井深/m 井斜角/(°)方位角/(°)垂深/m 水平位移/m 狗腿度/((°)·(30m)-1)靶点1160.00 0.00 2.10 1160.00 0.00 0.00 1165.00 3.00 2.10 1165.00 0.13 18.00 1190.00 3.00 2.10 1189.96 1.44 0.00 1289.56 83.64 2.10 1256.56 64.25 24.30 1339.52 83.64 2.10 1262.10 113.90 0.00 1361.35 84.72 1.12 1264.31 135.61 2.00 1440.61 84.72 1.12 1271.59 214.53 0.00 A 1463.69 88.55 0.96 1272.96 237.57 4.98 1550.08 88.55 0.96 1275.16 323.92 0.00 B
3.2 井身轨迹控制技术
短半径水平井侧钻后的井身轨迹控制,主要依靠井下动力钻具配合随钻测量系统(MWD/LWD)测量仪器完成。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9]:
1)根据钻进井段的实际造斜率情况,合理调整螺杆弯度,确保实现预定的造斜率。斜井段选用高度数单弯螺杆,以避免出现前期井斜小,工具面不稳造成的造斜率过低于螺杆理论造斜率;水平段采取复合钻进与滑动钻进相结合的钻进方式,选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