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倾城之恋》与《飘》中的女性形象之比较

《倾城之恋》与《飘》中的女性形象之比较

《倾城之恋》与《飘》中的女性形象之比较作者:许亚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6期摘要:世界文学的长河异彩纷呈,引人注目。

文学名著《飘》和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倾城之恋》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爱情进行了叙述,将包括爱情婚姻在内的人间真情进行了彻底的解构。

两部作品的爱情叙事是从女权意识的角度去赞美女主人公的反抗,刻画她们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的复杂性格。

米切尔生活的时期,正是西方女权运动渐入高潮的时期,所以作者在小说描写中,特别突出了女性的元素。

而张爱玲描写的时期,也是西方的女权运动已经传入到中国,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开始解构的一个时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白流苏郝思嘉比较独立坚强白流苏和郝思嘉,中西方不同的女性代表却在各自争取自己独立和幸福的道路上是那样的相似,勇敢、坚强、不畏人言。

下边就是从几个方面来对这两个女主角做对比。

一、水火交融的性格首先,如果用水与火来对她们的性格做比拟,那么说是水火交融是再恰当不过了。

郝思嘉出生于十九世纪中期,生活在美国南部一个富裕的庄园主家庭。

父亲是爱尔兰人,性格开朗、热情、随便,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但渴望了解其他社会和文化。

她的母亲出身高贵,系优雅端庄的法兰西贵族,她高贵、典雅、娇柔。

郝思嘉就是这两种性格的交汇。

加上其生活的佐治亚州是美国南方一个不拘礼仪的地区,这样的环境为郝思嘉性格的形成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于是造就了其特殊的性格,即水一般的温柔与火一样的热烈。

从她的行为举止中,我们己看不到任何所谓淑女的矜持与风范,感受到的是一颗火一般热烈的少女的心。

可是阿希礼拒绝了她,她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失败,她的自傲受到强烈的打击,于是她扇阿希礼耳光,砸碎了碗,正如她父亲当年“因无名火起杀了人”一样,她母亲家世中素有的教养,“天大的事都能默默忍受”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身上己无影踪,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得不到爱情而气急败坏的野蛮少女。

虽然从郝思嘉的心理成长、性格发展可以看出那独特的如火一般刚烈的爱尔兰个性占据了她性格的主导,但她同时又是爱伦的女儿,爱伦的圣母玛利般圣洁的光辉也时刻影响着她、牵动着她。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

学士学位论文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运城学院2015年5月毕业论文题目:《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系别:中文系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名:***指导教师:令狐兆鹏运城学院2015年5月《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意识比较分析摘要: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与张爱玲创作的《倾城之恋》是女性文学创作的经典著作,对女性主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围绕这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各方面的异同点展开研究。

首先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其次对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对比;最后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上寻找存在异同的原因。

旨在借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试图审视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发展,强化现代女性在经济和思想上的独立意识。

同时,传达女性的愿望和请求,肯定女性的经验和价值,让人们重新看到女性的艰苦与不易,给予现代女性一个全新的启发意识。

关键字:郝思嘉;白流苏;女性主义思想;比较“Gone with the wind”and “Love in a Fallen City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Abstract:Margaret Mitchell created the "Gone with the Wind" and Zhang Ailing's "Love in the City" is female literary classics, to produce a wide range of feminist profound impact immeasurable.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se two works image of women in all aspects of a stud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First and Western Cultures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heroines; followed the work embodied i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eminist ideology; finally find the existence from the time of the author's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reason fo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Intended by th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ought, trying to examine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women, strengthen the modern female independence in the economic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At the same time, to convey the wishes and requests of women, certainly the experience and value of women, so that people see the new women's arduous and difficult, give modern women a new sense of inspiration.Keywords:Scarlett O'hara;Bai Liushu;Feminist thought;Compare引言 (1)一、《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2)(一)郝思嘉与白流苏的相似之处 (2)1、对待战争的态度 (2)2、多重变化的性格 (3)3、利用婚姻的手段 (4)(二)郝思嘉与白流苏的不同之处 (4)1、生活态度不同 (5)2、爱情婚姻态度不同 (6)二、《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分析 (8)(一)《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8)(二)《倾城之恋》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9)三、《飘》与《倾城之恋》有所相似、有所区别的原因 (10)(一)作者生长环境的不同 (11)(二)中美文化环境的不同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米切尔的《飘》开辟了新的视野,为今后的社会和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为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解放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男女关系、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

乱世佳人乱世情_倾城之恋_与_飘_审美风格比较研究_韩小龙

乱世佳人乱世情_倾城之恋_与_飘_审美风格比较研究_韩小龙

2006年 第11期兰 州 学 刊N o.11 2006 总第158期L a nz h o u x u e k a n G e n e r a l.N o.158·文学研究·乱世佳人乱世情──《倾城之恋》与《飘》审美风格比较研究韩小龙 邹 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37)[摘要] 同样是描写乱世中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倾城之恋》与《飘》在故事情节生成、人物形象塑造、审美风格形成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但表现在形而上的审美意义上又有较大的区别:《倾城之恋》以心理描写见长,表现出作家价值观恋世与弃世的无奈的悖论;《飘》则侧重于背景烘托,用雄壮有力的生命主题旋律贯穿始终。

[关键词] 《倾城之恋》;《飘》;审美风格;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6)11-0084-03作者简介:韩小龙,男,安徽怀宁人,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西比较美学;邹华,男,辽宁岫岩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同为站在世纪门槛上,长于描写男女爱情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情细腻温柔之笔勾勒了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之中青年男女在欲海中沉浮的凄清绝伦美丽可人的爱情“童话”,称它们为“童话”的原因是:其中的男女主人公出入爱情城堡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种非现实的非理性的情感纠葛,它们的理想的爱情是梦幻般的,稍纵即逝的。

虽然“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那》)。

然而他们又各自操守着自己的情感,或童贞,或世故,为自己认定的情感而活,有时也难免显露出几份的狡黠。

《飘》中的郝思嘉曾一度疯狂地追逐金钱,舍弃对基督的信仰,甚至不顾及自己的丈夫与孩子。

《倾城之恋》的白流苏、范柳原,“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1]有人理解他们的婚姻爱情观是那么的琐屑无聊,甚至是卑鄙肮脏。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 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
研究
01 引言
03 二、爱情观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一、女性地位 04 三、婚姻
引言
引言
本次演示旨在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倾城之恋》和《飘》两部作品中的 女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这两部小说分别以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60年代 的美国为背景,描述了时代巨变下女性的生活、爱情和婚姻。本次演示将从女性 地位、爱情观和婚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内容摘要
其次,虽然《倾城之恋》最终以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结合为结局,但这种结合 的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悲剧。在战争的洗礼下,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得 以延续,但这种延续并非出于他们自身的选择,而是因为战争的无奈。这种无奈 的选择,使得他们的爱情始终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爱情的自 由和独立。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在比较东西方女性婚恋观时,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 《飘》这两部作品,无疑是最为突出的。虽然这两部小说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大相径庭,然而它们都探讨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地位,揭示了东西方女性在 战乱背景下的命运转变。
内容摘要
首先,这两部作品都描绘了中国旧式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在《倾城之恋》 中,白流苏寄希望于婚姻改变命运,因此她选择了范柳原,期望他能提供经济上 的保障。同样,在《飘》中,斯嘉丽也深知婚姻是女性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因 此她选择了瑞德,希望他能在战乱中提供经济支持和保护。
内容摘要
综上所述,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倾城之恋》中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 社会背景下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被动地位、对爱情的无奈选择以及性别歧视和 偏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 会对女性的普遍困境和不公。因此,在欣赏《倾城之恋》这部经典之作的我们也 不应忽视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情悲剧。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

《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19世纪时,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才开始兴起,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成为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新兴领域,同时女性主义也进入了哲?W领域,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而在此之前,社会的话语权一直被男性所主导。

小说《飘》于1936年诞生,符合了此时的社会趋势。

小说的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位女性,小说的主线就是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转变过程。

它反映了美国内战以后佐治亚州重建时期的历史变迁,融合了爱情的浪漫和现实的写实。

作者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剖析主人公的命运变迁及其背后的性格因素。

斯嘉丽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冲破了传统的偏见和“男尊女卑”的思想藩篱,与男权社会进行斗争,争取独立,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时代符号[1]。

一、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概述关于女性主义的内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蒙?波伏娃定义了女性主义是专为女性问题奋斗的主义,这种主义的斗争与阶级斗争不同。

吉尔曼认为女性主义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的一种社会觉醒,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凯特将女性主义定义为对障碍的一种反抗,这种障碍是人为的,诸如法律或者风俗习惯,它们阻碍了女性享有应有的自由,且这种反抗是世界范围的。

女性主义虽然是世界范围的趋势,但是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女性主义的流派和分支数量也是蔚为壮观的。

虽然这些流派在对女性主义的基础理论上有不同的主张,但是它们的目的是一致或者是相似的,即是对既存的男权、父权文化的批判和进一步改造[2]。

女性主义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因其特殊性,根据主张和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其中不乏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我们较为熟悉的女性主义思想理论。

这些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方向、代表观点各有侧重,但却有着相同的重要前提,那便是承认女性在世界上是一个被歧视、被压迫的群体,有着很强烈的解放欲望和必要。

二、小说《飘》中女性角色的思想简述1斯嘉丽:反叛反抗主人公斯嘉丽早在少女的时候就颇具反抗意识,尽管保姆和母亲艾伦经常对她灌输传统思想,但是往往无济于事。

基于女权主义视域下《飘》中斯嘉丽人物形象研究

基于女权主义视域下《飘》中斯嘉丽人物形象研究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基于女权主义视域下《飘》中斯嘉丽人物形象研究李芗苓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摘 要:《飘》产生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广受人们的喜爱与关注,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坚强和勇敢的性格被读者称道。

因为受到了时代以及家庭的双重影响,斯嘉丽在社会环境极具变化当中逐渐地从叛逆少女转变为资产阶级新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斯嘉丽身上所体现出的进取精神以及生存意识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系统论述了斯嘉丽女权主义形象的觉醒与体现,并探究了斯嘉丽女权主义意识对于现代女性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女权主义;斯嘉丽;《飘》作者简介:李芗苓(1976.6-),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21-02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西方掀起了女权主义运动,为女性正确政治、教育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权益。

在这个阶段,女性文学创作也开始进入了黄金阶段,很多优秀的女性作品与作家大量涌现。

《飘》正是在这种潮流中产生的,一经发行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飘》中描述了战争中人们生活艰辛,描述了人们如何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精明能干、头脑灵活的女性形象。

斯嘉丽这一形象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南方淑女形象,在“艰难与狂暴”时代中不畏艰险,谋求生存,最终成为了生活强者。

本文以斯嘉丽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探究女权主义的发展。

一、斯嘉丽女权主义形象分析(一)斯嘉丽女权主义意识的觉醒斯嘉丽性格多变,不同性格之间有着鲜明的区别,非常的真实。

正是由于这些特质本身存在对立的关系,使得她身上可以体现出独特的气质。

故事发生于南北战争时期,随着南方家族的日益衰败以及战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斯嘉丽摒弃了南方淑女形象,不顾一起地追求爱,敢爱敢恨。

为了生活,她不顾贵族消解的风度,勇于承担了照顾家人的重任。

10000字《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形象比较

10000字《飘》与《倾城之恋》中女性形象比较

摘要:白流苏和郝思嘉分别是中国现代义学史和美国现代义学史上较为丰满的艺术形象。

作为贵族女性,她们在生存困境中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共同选择婚姻来改变命运,做出种种艰难的抗争,但是,不同的义化背景和性格,使她们生活的结局截然不同。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飘》和《倾城之恋》的作者与内容,接着总结二者中女主角的总体形象,最后分析两个女主角形象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1 前言1.1《飘》的作者与内容简介我们很少能见到因写一部作品便成名的作家,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便是这样一个特例。

她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就卷起一阵旋风,成为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1936年,玛格丽特·米歇尔(1900-1949)发表了长篇小说《飘》。

此书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世人的瞩目。

根据此书拍摄的电影《乱世佳人》更是盛况空前,获得八项奥斯卡金像奖,更是使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

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0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业州业特兰大市一个律师家庭。

小说中的主人公斯佳丽的原形正是作者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一位的确经历了南北战争,作为战时新娘从富裕的种植园嫁到业特兰大,并参加市议会,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的女人。

作者的母亲也是业特兰大社会的女中杰出人物,她常带领女儿参加各种女权运动集会,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

家庭的熏陶为米歇尔口后的写作创造了良好的背景及氛围。

30年代初,米歇尔在《业特兰大报》任副刊编辑期间,阅读了大量南北战争的历史资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婚后,她因腿伤辞去职务,历经10个春秋,写成了她的大作《飘》,并因此声名大噪。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面对人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此书以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和经济生活为主线,描写了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历史,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南方奴隶主阶级在向资本主义转化过程中恋恋不舍的痛苦历程。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飘》的解读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飘》的解读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飘》的解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引言《飘》这部小说作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作品,从问世以来就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是很值得研究的主题,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权运动持续高涨,作者在这样的时代写出了旷世名著《飘》,将女性觉醒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的主人公斯嘉丽的经历和遭遇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作者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将这样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女性与当时社会之间存在的那种格格不入的状态展示出来,新女性斯嘉丽在面对爱情和事业时表现出来的叛逆、坚强和勇敢,其实也是自身的女性觉醒意识的反映,在这部小说中,斯嘉丽成为新女性的代言人,激励了广大的女性为自己的命运不断奋斗。

从主人公斯嘉丽的人生蜕变可以看出女性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品。

同时,这部作品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内容上有创新,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飘》简介《飘》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在美国南北内战前后南方人的生活,这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典型的南方人形象,比如斯嘉丽、瑞德、梅勒妮等,作者将他们的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等表达出来,通过对斯嘉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进行深刻的描绘,将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的社会生活展示出来。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整个南方经济,在当时动荡的社会中,黑奴重新获得了自由,昔日那些奴隶主的养尊处优的生活也已经不复存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表现这个主题,玛格丽特还向读者描述了美国南方的许多迷人之处,生动再现了美国佐治亚州内战时期、重建时期的生活。

在这部小说中,斯嘉丽是一个关键人物,也是串起整个故事情节的关键。

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南方女性形象,也是性格组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斯嘉丽是南方庄园主的女儿,美丽活泼,而且无忧无虑,由于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溺爱,在众多的姐妹中,斯嘉丽的性格逐渐变得高傲、叛逆、倔强、贪慕虚荣。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一、引言A. 女性主义视角的介绍B. 《倾城之恋》与《飘》的简介二、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角色的探讨A. 女性角色在文学中的代表意义B. 《倾城之恋》与《飘》女性角色的比较三、女性角色的个性特征A. 倾城之恋中的苏麻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B. 飘中的斯嘉丽则是一个勇敢、顽强并具有顽固性格的女性四、女性角色所经历的困境与挑战A. 倾城之恋中苏麻所受的婚姻与家庭压力B. 斯嘉丽经历的战争和偏见五、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A. 倾城之恋中苏麻和民谣歌手的爱情B. 飘中斯嘉丽和灰·巴特勒的爱情六、女性角色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价值观的探讨A. 苏麻的自我意识B. 斯嘉丽的自我意识七、女性角色的进步与反叛A. 苏麻在文艺知识方面的不断进步B. 斯嘉丽的反叛精神八、女性角色的对未来的展望A. 苏麻对未来的憧憬B. 斯嘉丽对未来的期许九、结论A. 对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综合评价B. 对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意识的启示1. 引言:首先介绍女性主义视角的概念,进而简要介绍《倾城之恋》与《飘》这两部作品,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2. 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角色的探讨:探讨女性角色在文学中的代表意义,以及《倾城之恋》与《飘》这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比较。

可以分别从角色性格、人物塑造和作品主题等方面来分析。

3. 女性角色的个性特征:分别从《倾城之恋》和《飘》这两部作品中,选取女性角色的代表人物,比较两位角色的个性特征。

这一部分可以具体分析这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坚强、顽强、顽固等。

4. 女性角色所经历的困境与挑战:探讨女性角色在《倾城之恋》和《飘》中所经历的困境和挑战。

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所面临的问题,如家庭、婚姻、战争等,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5. 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探讨两个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以及这些爱情对角色的影响。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商务英语-毕业论文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姓名:00000000班级、学号:0000、000000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商务英语指导教师:000000000开题时间:2009-4-10完成时间:2009-11-42009 年11 月4 日目录课题《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Feminism in “Love of the City” and “Gone with the Wind”0000000Abstract:During 1930s and 1940s, some women deliver their feminist thoughts through literary cre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egin with the influences which produced b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movement on feminine literature,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feminist thought in the works of Margaret Mitchell in America and Eileen Chang in China. The heroine’s disposition differences symbolize the performance of feminine awarenes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find the effect which produced by feminist thought on modern society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rough such comparison.Key Words:Feminist Movement; feminine literature; cultural difference; feminist though0. IntroductionThe main purpose of Feminist movement is to get the equal rights with men, and then impr ove the social status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It’s also na med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Feminists insist that there should be an equal right abou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culture, etc.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1930s, women aware of their own “without me” state, they began to express they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to the society, human beings and themselves. Eileen Chang, Margaret. Mitchell became the feminism representative of this era,“Love of the City” and“Gone with the Wind” became a classi c of modern literature. The idea of feminism is expressed in these two works. Though they were growing up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ir works are to convey the desire and requirement of women, and admire the value of women. In this article, I have made a comparison about theidea of feminism which is expressed in both “Love of the City” and “Gone with the Wind”, and try to start with the effect of the feminist literature that made b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 , analyzed the literature idea of feminism existed in the two works. From the charact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heroines, I have made an analysis about the representation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e environment.1. Feminist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1.1 Over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feminist movementThe western feminism mainly experienced two revolutions: The first time was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rench bourgeois revolution, women began to leave their homes for participating in vigorous social revolution.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making feminist ideas quickly spread throughout the Western world.Influenced by the tw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two world war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after the mid-20th century, the Western feminist movement has climax. The second wave of feminis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quickly spread to other countr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It inherits the idea of feminism has always been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against men,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nd gender oppression, but what’s different with the first wave of is that feminist criticism no longer simply pointing the finger of blame men, but began to reflect on and self-criticism.As to the feminism of United States, what we are familiar with is the black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White women also fight for electoral righ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same rights as man. These shared the oppressed and their campaign to make the traditional feminist aware of: their gender and identity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nor is it unique, what really matters is the rights of gender equality.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help them to win more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they occupies a plac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1.2 The impact of Feminism on America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movement has much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rise of women’s literature is confirmed by this, woman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because of their gender, and their special needs are still not be met, and in order to meet these special needs, they needs innovation in the rule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 their literature reflected this demand head. The feminist movement making the U.S. literary scene alive, there have appeared a group of writers loves to think that represented by Margaret. Mitchell. In their eyes, American society has become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values are confused. They generally feel that do not know how to explain this reality, so they adopted bizarre, fantasy, exaggerated way to reproduction the chaos, terror and madness of life.2.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m in China2.1 Blank periodBefore Western feminist ideas came into China, there have been almostthousands of years. Although the Chinese history has emerged many outstanding women, there are not so fierce, wide-ranging implications of feminist thought like western countries. Therefore, we can regard it as the interregnum of feminist thought during this long period.2.2 The introduction of phaseWhen western feminist thought entered into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China is experiencing a feudal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has injected a lot of fresh air into Chinese society. The Chinese women’s literature of the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developed a slogan to make response to “personality liberation”, they pursue the liberty of their own marriage, or advocated love supreme, or join a full-fledged social revolution which obviously reflected that era.2.3 Variation periodThe feminist though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early 20th century, it began a special “localization” of t he variation after experiencing the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feminists thought deviated from its original purpose fo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truggle for Chines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20th century is not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on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hegemony, but three great mountains: imperialism, feudalism and bureaucrat-capitalism, which presse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Therefore, the advocator s and leaders of the Chinese women’s m ovement are not womenthemselves, but the opposite sex - men.2.4 Development periodChina has gradually reintegrated with the world, after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in the 1980s. The rights of women gradually lost to a certain extent in political and legal protection.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polic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men to protect women, but the problems of their poor self-independence, consciousness and sense of community gradually exposed under the loosening of the control of the whole country.3. The differences of feminism thought between “Love of the City” and “Gone with the Wind”3.1 The Feminism Thought in “Love of the City”In1940s, several modern women had wakened up, and spare no efforts to get away from the shackles of feudal families to seek a free and bright life. However,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t rid of social discrimination and persecution. Bai Liusu, for example is a representative in Eileen Chang’s article. But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her realization of female awareness that deny an arranged fate. In our tradition, women are living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society did not require them to have much knowledge, Social Moral and ethical. Bai Liusu who is in the “Love of the City” did not take the way that the social morality and ethics required, different from those submissive woman, Liu made a resistance.Whether the women can liberate themselves is all depend on if they have anEconomic independence. The women has been suppressed and discriminated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y are confused about their own gender roles and resistance, a large number of women were not still realized that they should libe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gender rather than accept the liberation. Bai Liusu is a good example, in the front of traditional ethics and morals ,she is aware of her position and try to change it ,but when she is fight against the ethics , she make a mistake again, and then become a subsidiary of a man at last.3.2 The Feminism Thought in “Gone with the Wind”American women are the same as the Chinese women in the same period that they are a subsidiary of men. B ut what make Scarlett who is in Mitchell’s article interested is “One day, I do what I want to and say what I wanted to say, even if people do not like, I will no t care about.” From her words we can see her fortitude as well as her passion and rebellious spirit, and she did it finally.The story of “Gone with the Wind” takes place i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t’s the war that breaks all the rules, and gives the cou ntry an opportunity to re -establish values and ethical standards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for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actress in the story is obvious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and struggle for an equal rights and economic independence.It’s the North-South war and social change that let Scarlett break the traditional family model, and resisted against the society. It’s the hardships in life that let she removed her aristocratic effeminacy,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trained their unyielding character and indomitable spirit when they are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i t’s her extraordinary life skills that let her gradually mature. It’s the Life at post-war reconstruction that trained her independent spirit and her tenacity, as well as courage to face the reality of the character. Scarlett became a male who is dared to fight against rights to take women’s rights.3.3The difference of feminism awarenessEileen Chang living in the era of East and West culture collid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Western culture. The heroine she described in the book lives in the family atmosphere of feudal culture, occasional contact with Western culture, but still can not shake off the strangleho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raditional values deeply rooted in men-centered society. A white tassel in Eileen Chang’s pen is a woman want to go out the cage to the outside world, but can not escape the shackles of her heart. She embodied the contradictions of Chinese women at that time, a complex spirit and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of confrontation.Scarlett was grown up in a large family which has a strict etiquette, but she does not want the constraints of family, she wanted to live for her own emotions. Whether the women can liberate themselves largely depends on their economic ability to get rid of their dependent status. Because of this, Scarlett decided to make her own economic independence, no longer be a vassal of men. The initiative of feminist thinking has been some expressed here.Compared with the two works, there are too many connections between Sino-US differences in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situation. In view of thelove, Chinese women often contacted marriage with the economy. To them, there is no really liberation. However, Western women firstly realized th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I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arly western democracy.4. ConclusionThe impact that Feminist movement made on the literature is not only expressed in the disenchantment of female awa reness in women’s literature, what’s more, through a profound impact which is made by the form of literary and ideas on modern life in the West. With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they bega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 on.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women have wakened from the long sleep. Today’s women, holding half the sky, are masters of their own fate, which bring them great desire to achieve what they dream of. An ideal woman should be successful in career, famil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ich is not easy to achieve. Women can do what men do and they can even do better than men. Women can achieve success in career, family lif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t the same time. So women should bravely pursue what they hope for, and with all their efforts women will eventually succeed.Bibliography:[1] Taylor, Helen. Starlet’s Wom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Female Fans. Florida: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1989[2] 安冬. 两性的对立与和谐——<飘>的女性主义解读.语文学刊, 2006年第6期.[3] 陈子善.阅读张爱玲书系之四张爱玲的风气.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4] 丁伊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 2003.[5] 荆兴梅.《飘》的女性主义解读.江苏: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主义主题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7] 宋家宏.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创作. 文学评论, 1988.[8] 吴世娟.漫谈<飘>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河南: 焦作大学学报,2006.。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飘》斯嘉丽战争背景女性意识的比较

《倾城之恋》白流苏与《飘》斯嘉丽战争背景女性意识的比较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倾城之恋》白流苏与《飘》斯嘉丽战争背景女性意识的比较陆一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白流苏和斯嘉丽是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和美国女作家米歇尔在她们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因这两个典型的人物皆是在特定的战争背景下又因这两个人物在女性意识方面有相似之处,在反映时代现实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这是符合可比性原则的。

从价值关系的层面上来看,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和同一性。

但环境,种族,经历等又是有差异的,在此基础上的比较更具意义。

通过这两种女性的心理经历比较,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以及文化特点。

故此论文就从战争的阶段切入,探索战争背景下,通过透视她们的心理阶段的变化来探寻战争阶段的变化。

关键词:战争;女性;爱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62-01一、战前阶段家庭影响下人性格的物比较毛姆在他的作品《面纱》里写道:“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

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就风格而言,这段话更适合斯嘉丽一些。

同为战时女性流苏与斯嘉丽的出身以及对爱情的初衷是非常不同的。

斯嘉丽的出生在美国南部比较富裕的家庭,因此在她的潜在意识中金钱和土地成为她潜意识中任性的资本,因此,战争于她更像是一场成长的教训。

让她学会如何对待爱情。

她喜欢艾希礼,就向他大胆的表白,她骨子里面继承了父亲粗犷、豪爽的性格。

这说明她是肯定并且十分认可她所处的家庭环境的。

这和白流苏是完全不同的。

白流苏同斯嘉丽的成长环境迥然不同,特别是在战时没落的封建家庭矛盾激化下,白流苏的更倾向于脱离家庭,脱离禁锢,她对爱情的向往更像是脱离黑暗的稻草,她想抓住这棵稻草,以此作为摆脱束缚的钥匙,这种爱情更多的是有一种自我救赎的意味在其中。

白流苏更像是一个赌徒,输赢于她,她自己明白,他必须且一定会承受的,这就造就了她小心翼翼且节制的性格,她内敛,察言观色,小小的犀利,同范柳原的对话便能看出,有一定的博弈色彩,嘴上和心理各有一套文章。

浅析《飘》与《倾城之恋》中女主人翁战争背景下的悲剧爱情_毕业论文

浅析《飘》与《倾城之恋》中女主人翁战争背景下的悲剧爱情_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飘》与《倾城之恋》中女主人翁战争背景下的悲剧爱情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5月20日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第Ⅰ页目录文献综述 (II)摘要及关键词 (IV)Abstract And Keywords (V)前言 (1)1. 相似之处 (2)2. 不同之处 (4)3. 原因 (6)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释《飘》与《倾城之恋》中女主角在战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

这两部著作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著,在文学界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但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大多都是分开的,几乎都是对《飘》和《倾城之恋》进行分开的研究,很少有文章是将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研究的,但这两部作品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为了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女主角在战争背景下的悲剧爱情,及其相同的悲剧命运,我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对于这两部作品,历来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学者对《飘》进行了研究,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一直都是比较曲折的,早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反动小说,如《坏小说‘飘’毒害了我的思想》、《“飘”——一部反历史的宣扬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作品》等。

后来的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是就文学作品本身来研究的,更有学者对作品中女主人翁的性格特征和爱情悲剧进行研究,如《解读<飘>中的女性意识》、《从<飘>看美国早期的女性主义》、《<乱世佳人>中的婚姻面面观》等。

另一方面对《倾城之恋》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有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研究,但研究《倾城之恋》的人却很少,学者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多是研究作品中女主人翁的悲剧命运和性格特征,如《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抗争<倾城之恋>与<伤心咖啡馆之歌>之女性主义解读》、《乱世佳人婚恋中的一点欢喜解读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等。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2019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2019年文档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作为一部经典的旷世文学电影,《飘》自问世以来,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的骄傲。

影片长达4个小时的放映时间,观者如潮,号称好莱坞第一巨片,其魅力在整个20 世纪贯穿。

这部影片历时三年多的时间,耗资几百万美元,轰动美国影坛,曾一举夺得第12 届奥斯卡奖中的8 项金像奖。

作为一部历史文学题材的影片,其战争场面恢弘壮阔、场景极尽豪华,令人百看不厌,有着不朽的艺术成就,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巨作。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电影《飘》进行了解读。

、影片《飘》故事简介故事发生在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在南方塔拉庄园生活的少女郝思嘉,爱上了另一个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

艾希利却没有选择郝思嘉,而是选择了了善良温柔的韩媚兰,即郝思嘉的表妹为终身伴侣。

在嫉妒心驱使下,出于报复,郝思嘉嫁给了韩媚兰的弟弟查尔斯。

很快,爆发了美国南北战争,查尔斯死于战争之中,成了寡妇的郝思嘉,依然念念不忘艾希利。

在一次舞会上,郝思嘉结识了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并拒绝了白瑞德的求爱。

同样地,她也遭到了艾希利的拒绝。

在战争中,郝思嘉的家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故,母亲在惊吓中死去,家里被洗劫一空,昔日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

面对这一切悲惨的境遇,郝思嘉决定重建家园。

战争结束后,南方被北方统治者所侵占,庄园主们必须缴纳重税,在绝望中,郝思嘉嫁给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出于重振家业的目的,她和弗兰克结婚。

这时候,郝思嘉已经极富经济头脑,她开始和北方商人做生意,令当地人刮目相看。

而这时候已经出狱的白瑞德和她再次碰面,两个人的关系是爱恨交织。

在一次秘密组织中,弗兰克中弹死亡,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 这时候,她终于答应了白瑞德的求婚。

一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

对于女儿邦妮,白瑞德疼爱有加,并将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女儿身上,而郝思嘉仍旧对艾希利旧情难忘,在一次翻阅艾希利的照片时,被白瑞德发现,这成为二人感情破裂的导火索。

在一次意外中,小女儿邦妮坠地而死,白瑞德伤心欲绝。

乱世佳人——《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对比

乱世佳人——《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对比

摘要:《倾城之恋》与《飘》讲述的都是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的一段荡气回肠,曲折反复的爱情故事。

本文对分别从家庭身世,爱情历程以及爱情婚姻观三个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和白流苏进行了对比。

在战乱动荡的社会大背景下,两位来自不同地域,有着鲜明文化差异的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类似的感情困惑与纠葛,谱写了一支战争时代的爱情神曲,成为中外文学著作中乱世佳人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斯嘉丽,白流苏,对比一、家庭身世:没落的贵族《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出生于一个民国没落的贵族家庭。

白公馆是所有民国里没落贵族的代表。

在这个动乱的时代,白公馆里的男男女女依然过惯了昔日里少爷少奶奶般的日子,衣食拮据却仍然不愿丢弃他们那“尊贵”的身份,整日拉着胡琴,唱着小曲,仿佛外面的动乱与自身无关。

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9] 而白流苏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自然也被这种世俗的气氛所熏染。

白流苏的第一次婚姻是旧式婚姻,第一个丈夫为世家子弟,白流苏不堪受辱,愤而去他离婚。

她回到娘家,过着看似平静的日子,直到她的前夫去世才打破这表面的平静。

当初白流苏回到娘家时是带着一大笔钱财的,如今前夫去世,她的钱也被家里人都花光了,于是哥嫂们便想将她打发回婆家为前夫之丧守节,靠继承婆家财产生活。

在这个生存危机之下,前来为白公馆七小姐做媒的徐太太一语指点迷津:“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8]也因此,白流苏开始把她这一生的赌注投在一个男人身上,或者是一桩婚事上。

《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

出身于一个殷实的家庭,相貌出众,斯嘉丽养成了娇纵任性的性格,并产生了强大的物质欲。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富家女,她并不如常人所想的那样娇生惯养。

对于她的家庭而言,土地就是一切。

她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世上最要紧的就是田地。

”[7] 因此,当南北战争爆发时,塔拉庄园处于危机时,她尽自己最大全力捍卫着她的土地。

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中西方对传统女性的不同审美要求。

外语类专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外语类专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Wealth does not have roots, but we get it from diligence.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外语类专业论文题目及选题最新英语专业论文题目1、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2、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3、从翻译美学看《名家散文选读》中译本的审美再现4、教材中的词汇输入频率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5、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隐喻学分析6、背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7、英语幽默的语用研究8、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9、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相关性实验研究10、交替传译中自我监控机制与自我修正模式研究11、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12、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13、转喻在新闻语篇中的组织功能14、词汇同义关系在语境中的构建:词汇语用学视角15、推而行之:《中庸》英译研究16、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17、语言维度里的哈罗德·品特戏剧18、交替传译中笔记的心理语言学研究19、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20、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研究21、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22、《人民日报》中(1987-20XX)农民工的话语再现23、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24、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25、信息型文本中长句的翻译26、国内三套高中英语教材对比评价分析27、中国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成效调查分析28、视觉语法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多模态话语分析29、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30、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和翻译策略31、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32、《混血儿》(21-23章)翻译实践报告3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紫颜色》34、《野草在歌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35、英汉饮食习语中的概念隐喻36、铁路机车技术资料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37、从目的论视角分析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38、中英外交语言中模糊语的比较研究39、功能对等理论与信达雅翻译论的比较研究40、操纵理论视角下字幕组的翻译41、基于顺应论的英语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研究42、目的论和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43、从目的论视角看外交口译中国特色词汇英译44、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调查研究45、从葛浩文英译《红高粱》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46、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调查研究47、中美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48、英若诚及其戏剧翻译研究49、高三学生英语课堂焦虑状况及其与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的关系50、英汉新词对比研究51、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缺省及其翻译重构52、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53、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英语课堂师生协商话语研究54、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55、社会文化与语用认知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56、影响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社会变量研究57、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58、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

《倾城之恋》和《飘》中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倾城之恋》和《飘》中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娇柔懦弱 ,斯嘉丽却 坚强 刚硬 。 4 .结 束语
两部 作 品的字 里行 间都流 露 出作家 的 女性主义思想 , 两位女主人公斯嘉丽 与白流 苏摆脱 了传统女性温和顺从的形象 , 不甘心 屈服于男性权威和命运的安排 ,在生存 困境 中作 出种种艰难 的抗争 , 努力追求爱情和幸 福生活 。 然而 中西方不 同的伦理道德与文化 背 景又 决定 了她们 的性格 与命运必 然存 在 差异 。西方文化传统给了玛格丽特 ・米切尔 更多张扬 的空 间, 使她塑造 的斯嘉丽的形象 更具有反叛 的女性主义色彩 。 张爱玲尽管深 受西方文化多种思潮 的浸染 , 然而 中国文化 几 千年 的沉 淀使得 自流 苏的女 性意识 并没 有走多远 。 叔本华 曾言 :“ 人从来就是痛苦 的, 由于他的本质是 落在痛苦 的手心里的 。 ” 两位女 主人公 虽然找 到了 自己的爱情 , 结果 在 爱情里 尝到的全是痛苦 。战争 的残酷也让 这 两位 女性 从精 神和人 格上都 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战争让她们 的人格分裂 , 在 战争面 前, 她们 丢弃 了尊严 ,放下 了女性该有 的矜 持与内涵 , 但最终她们依旧无法摆脱她们 的 悲剧命运和悲剧爱情。
文史 艺术 2 0 1 4年 9月 ( 下)
《 倾城之恋 》和 《 飘 》中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万 海 玉 ( 江西科技学 院瑶湖校区外语外 贸系,江西 南昌 3 3 0 0 9 8 )
摘要 :美国文学名著 《 飘)和中国现代著名小说 《 倾城之 恋》两部作 品的爱情叙事是均从女权 意识 的角度去赞 美女主人公 的反抗, 作为贵族女性,她们在生存 困
爱情 和 生活 经历 上也有 很 大 的相 似 之处 。
性 的觉醒 , 张爱玲和米切尔都是通过 表现女 性在反 抗男性 权威 的抗争 中所做 的努力来 表达女权主义思想 , 这在字里行间中清晰可 见。 两部作品都是 “ 围绕着女性的 自我意识 , 立足于女性的 ‘ 自我 ’去感知 、体验人生和 世界 , 传达女性的欲望和要求 ,肯定女性 的 体验和价值。 ( 3 ) 女 主角的功利的爱情婚姻终成 悲 剧: 《 飘 》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也是 自私、 冷酷 、 任 性的, 她在两次成为寡妇 , 在与 自瑞 德 的第三次婚姻中 , 也是没有爱情基础的 , 尽管 白瑞德对斯嘉丽一往情深 , 但斯嘉丽 的 心 中只有阿希礼。最终她发现阿希礼 只不过 是个儒夫 ,只有 白瑞德才是 自己唯一 能够真 正相爱 的人 ,可己经 晚了,她被白瑞德抛弃 而成 为孤独 的女人 。 应该说正是斯嘉 丽的任 性、 自 私断送 了自己可以享有 的爱 。 ‘ 《 倾城之恋 》 描写 了一对 自私而又精 明 的男女 , 在 爱情上较劲却因香港的沦陷而成 全了那 份世俗 的婚姻 。 在这里 ,自流苏 自 私 冷酷 的爱情婚姻心理得到了充分体 现: 从妹 妹手中抢走 了范柳原 ,费心心机和手段 ,只 想摆脱 “ 情妇 ”命运 , 与范柳原名正言顺 地 结婚 , 实际上是使 自己在经济上更有保障更 安全 。这种 自私 的带有功 利性质 的婚姻 心 理 ,使 她和 范柳原 之间毫无 真心 和爱情 可 言, 最 终只是成就 了她的婚姻 , 但并没有成 就她的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倾城之恋》与《飘》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女性主义视角对中国经典小说《倾城之恋》和美国经典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对比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社会地位、性格特点、爱情观念以及命运等方面,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绘。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在性格、爱情观念和命运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两个女主人公在个性、社会地位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女性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命运。

提纲:
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研究
二、《倾城之恋》和《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三、《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飞飞形象分析
四、《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形象分析
五、社会地位的不同:贵族与平民的差距
六、性格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坚强、独立还是软弱、依赖
七、爱情观念的不同:自由恋爱还是按照规矩行事
八、命运的不同:自主选择或被动接受
九、结论: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形象和命运的反应和展示1.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研究:首先,这一提纲介绍
了研究的视角,是以女性主义为分析的角度;其次,引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两部小说。

2.《倾城之恋》和《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一提纲说
明了两部小说的背景,包括它们所处的文化和历史时期。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受到这些背景的影响。

3.《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飞飞形象分析:这一提纲介绍
了本文要分析的第一个女主人公,包括她的性格、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方面。

4.《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形象分析:这一提纲介
绍了本文要分析的第二个女主人公,同样包括她的性格、社会地位、性别角色等方面。

5. 社会地位的不同:贵族与平民的差距:这一提纲从两个小说的角度对比了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探讨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对女性命运的影响。

6. 性格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坚强、独立还是软弱、依赖:
这一提纲从女主人公的性格角度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一点也是书写女性形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性格塑造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物形象的深刻程度。

7. 爱情观念的不同:自由恋爱还是按照规矩行事:这一提纲分析了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对于爱情观念的不同看法,探讨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对于女性的自主性和选择的影响。

8. 命运的不同:自主选择或被动接受:这一提纲将两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命运的不同进行了对比。

命运是一个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对于女性人物来说更是决定性的,因为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之中面临较大的限制和挑战。

9. 结论: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形象和命运的反应和展示:这一提纲是对全文的总结,结论表明两位女主人公背后所反映的不仅是个性和命运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和地位的反映。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研究
引言: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体现出了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众所周知,男女在社会地位、性别角色、权益等方面存在严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体现也深深地根植于文学作品中。

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经常被描绘成弱势、受害或被限制的形象,而男性则一般被描绘成强势、自由或创造力的形象。

在这样的背景
下,我们需要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以期更好地了解和反思历史和现实,同时也为女性争取权益做出努力。

本文选取的两部小说《倾城之恋》和《飘》均以女性为中心,深入地探讨了女性的命运和身份认同。

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仅能够在文学作品的角度上认识女性的地位,也希望能够为女性争取更多的平等和自由。

一、倾城之恋和飘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倾城之恋》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陆,主人公白飞飞是一个十八岁的吉林富家千金,而林深之则是一个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优秀学者。

这部小说主要关注了白飞飞和林深之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政治和文化变革对普通人的影响。

《飘》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种植园,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是一个仅仅16岁的女孩,生长在南北战争的前夜,她面对着自己家族经济崩溃的困境,同时还面临着莉莉安和艾希莉之间的爱情选择。

在这个充满战争、种族歧视和贫穷的时代,斯佳丽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也放射出巨大的韧性和勇气。

二、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白飞飞形象分析
1. 白飞飞的社会地位:白家是吉林省最有名望的家族之一,她被养在大院里,在家人的呵护和照顾下长大,形成了比较高的
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

同时,她的家庭条件也使她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知识内涵。

2. 白飞飞的性格塑造:在小说中,白飞飞被描绘成一个行为开放、自由奔放的女孩,她渴望爱情和自由,同时也不断挑战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限制。

这种敢于尝试和探索的个性特征,让白飞飞成为一个独立、勇敢、激情的女性形象。

3. 白飞飞的爱情观:白飞飞相信爱情是真实的,并且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付出一切。

在林深之和她表白之前,她已经陷入司各脑子的陷阱中,包括自己的情感、社会规范和亲密关系等各个方面。

在爱情面前,她总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她不断地寻求自我,追寻真爱。

4. 命运的不同:白飞飞的家庭条件和文化背景让她看起来自主,但是她最后同省(后来成为她的丈夫)结婚了,也就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从被动角色转化为了主动角色,命运因此有了质的变化。

三、飘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形象分析
1. 斯佳丽的社会地位:生长在发达的土地上,斯佳丽和她的家族拥有稳定的收入和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在美国南部的肮脏政治、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背景下,斯佳丽更多地扮演着一个社会的受害者角色。

2. 斯佳丽的性格塑造:斯佳丽非常聪明、机智、自律,同时她
也非常自私、自信,甚至有时还很卑鄙。

她的性格特征中,聪明、机智和自律展现了她在某种程度上是女性逆境中的代表,而自私、自信和卑鄙则展现了她在逆境中掌握了资源和力量的特征。

3. 斯佳丽的爱情:斯佳丽可以说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女性,无论是嫁给了雄心勃勃的志向家查尔斯,还是与瑟琳·维尔斯
相互爱慕然后嫁给她的教练韦德·汉普顿,斯佳丽总是能够做
出自己的决策,并且愿意付出一切。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要求的限制,爱情无论对她来说,都带有某种不稳定的因素。

4. 命运的不同:尽管斯佳丽有着才华和韧性,但她始终是在一系列限制和困境下生活的。

作为女性,她面临着父权制和种族制维持下的约束,命运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四、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女性命运的影响
在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

斯佳丽身世卑微,受种族歧视和父权制约束,白飞飞因为家庭条件和文化背景具有高贵的品质,但又被爱情和传统观念所制约。

两者也因此在命运和取舍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在书写两位女主人公时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五、性格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性。

白飞飞和斯佳丽都是十分自我意识和自我肯定的女性,她们都极度在意自己的表现和评价,在自己的行动与思想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倔强。

不同的是,白飞飞在个性上更加时尚、自由、开放,而斯佳丽更加独立、机智和善于把握机会。

六、爱情观念的不同
在两位女主角的爱情观方面,两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白飞飞相信爱情是真实的,并且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付出一切;而斯佳丽则把爱情看做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道德判断,并且愿意通过婚姻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这种差异的产生和两位女主人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七、命运的不同
最后,在命运的不同方面,两位女主角的命运有着巨大的差异。

斯佳丽是一个面对经济危机、战争和种族歧视的女性,她无法摆脱自己生活的卑微和贫困;与此相反,白飞飞是一个拥有稳定家庭和文化优势的女性,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爱情的束缚,即使拥有了机会,她也没有带来真正的自主与完全的选择。

八、结论: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形象和命运的反应
和展示
本文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的女主角形象的分析,表明了女性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所处的局限和困难,也展现出了女性在不断争取平等和自由的道路中所发挥的力量和韧性。

从另一个侧
面而言,通过对女性命运与身份认同的探索,我们更愿意为女性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尊重不同的个别差异,为女性创造更好的文化和社会条件,提高女性在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权利,让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发挥更加积极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