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5-23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70561059)。

作者简介:杨晓泉(1965—),男,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华南理工大学食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蛋白质改性及分离。

大豆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杨晓泉(华南理工大学食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系统阐述了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及酶法改性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蛋白质改性技术在大豆蛋白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蛋白;功能特性;改性中图分类号:T Q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08)03-0037-08Progress i n the Study on M od i f i ca ti on Techn i ques of Soy Prote i nYAN G X iao -quan(Research Center of Food Pr oteins,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yste matically revie ws the recent devel opments of the modificati on techniques in the s oy p r otein p r ocessing,including the physical,che m ical and enzy matic methods,and als o its relati on t o the functi onality of s oy p r otein .The app licati on po 2tentials of the modified s oy p r otein in s oy p r otein p r ocessing industry are als o discussed .Key words:s oy p r otein;functi onality;modificati on 我国有长达数千年的大豆食用历史,大豆蛋白一直是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8.0532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性蛋白源。

但其中含有的抗原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过敏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豆抗原蛋白是指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或糖蛋白,可引起人或畜禽产生过敏反应,又称为致过敏因子。

研究表明,大豆中主要的抗原物质有2种: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据报道,生大豆中具有抗原活性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分别占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10%~20%和1%~2%。

目前,在欧美等国,大豆已被列为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八大食物过敏源之一,过敏人群常表现为颤抖、咽喉水肿、皮疹和急性哮喘等症状。

另外,在畜禽生产中,日粮过敏反应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在幼龄动物饲料中添加生大豆作为蛋白质来源会导致仔猪、犊牛等的腹泻、肠黏膜细胞增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随着大豆及其制品在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由大豆引起的食物过敏现象呈上升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Duke首次发现大豆蛋白可引起婴儿腹泻、虚脱和肠道炎症反应以来,人们对大豆蛋白的研究便从未间断,现已从婴幼儿、仔猪和犊牛对大豆蛋白的过敏反应现象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致敏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孙 鹏摘 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幼龄畜禽致敏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机理逐渐深入到大豆抗原蛋白的致过敏机理研究。

1 大豆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大豆中约含35%~40%的蛋白质,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可分为4大类,即2S、7S、11S和15S组分。

其中,具有抗原性的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疏水蛋白(Hydrophobic protein),大豆壳蛋白(Hull proteins),大豆抑制蛋白(Profilin),大豆空泡蛋白(Vacuolar protein),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等。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

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共3篇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1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具有复杂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和分离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为了高效、快速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研究人员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一、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酸洗法是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通过控制酸的浓度和操作条件分解大豆蛋白质,从而获得不同组分的蛋白质。

研究结果表明,酸洗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可以得到6种不同的蛋白质组分,且每一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都不同。

同时,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大豆蛋白分离技术。

二、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大豆分离蛋白分离技术,该方法主要基于离子交换作用,将大豆蛋白质的组分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色谱法通常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通过改变溶液中的pH值和离子强度,控制蛋白质组分吸附和洗脱,从而实现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

研究表明,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高效、精确地分离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且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生产制造。

三、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凝胶过滤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的分离技术,该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膜过滤大豆蛋白质,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

凝胶过滤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有以下优点:一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二是可以同时分离出不同分子量范围内的蛋白质组分,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三是分离后的蛋白质组分干净、纯度高,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结论大豆分离蛋白的组分分离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目前,不同的分离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酸洗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凝胶过滤法是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

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

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


要 :大豆蛋 白 已经广泛 用于各 类 肉制 品加 工 中。大豆蛋 白对 肉制品 的保 水性 、质构具 有一 定的促 进作
用,但也存在豆腥味 、致敏 等不利影响 。文 中对 大豆蛋 白的功 能性及其在 肉制品 中的应 用、检测方 法等进行 了综 述 ,并提 出相关建议 。 关键 词 :大豆蛋 白;肉制品 ;检 测技术
13 凝胶性 . 大豆蛋 白的 多肽链 能够形成三维基质 或网络结构
在蒸 煮或冷冻过程 中有渗 出水分 的倾 向,从而导致 品
质 降低 ,生产者的成本增 加。大豆蛋 白质 的组成 和构
1 1 溶解度 .
大豆 蛋 白的溶 解 度 是指 离 心 后 能够 保 持在 一 定
溶 剂 悬 浮 液 中 的 蛋 白质 含 量 。大 豆 蛋 白工 业 中 用 两 种 方 法 测定 其溶 解 性 :蛋 白质 分散 指 数 ( r t i P oe n Dip riii n e ,P )和氮溶解指数( to e s e sbl yI d x DI t Ni g n r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 1年第0 期 00 1
F o n o da dNu rt ni ia tii Chn o n N o. . 2 1 01 00
肉制品 中大豆蛋 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木
张春 江 ,杨君 娜 ,张 红 芬 ,乔 晓玲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 究中心/国家肉类加 工工程技 术研 究中心 ,北京 10 6 ) 0 8 0
吸油 性 、质 构 形成 能 力 、加 热成 型性 ,而 且具 有 很 高 的蛋 白质 含量 ,是 肉制 品 生产 中是重 要 的功 能 性
食 品原料 。
包 括 肉制 品在 内的各 种食 品体系 ,其 可接受性很

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等 方法。其具有低费用 、 毒副作用小 、 作用时间短 以及 对 产品营 养品质 影响小 等优 点。 高静压 处理改 性是通 过 5 0 0 ~1 0 0 0 MP a 高压 处
大豆是最 重要 的植 物蛋 白资源之 一, 其营养 价值 高, 消 化吸 收好 , 资源丰 富 …。大豆蛋 白比动 物蛋 白 更 具优 越性 , 其 功 能性质在 改 进食 品结构 、 发展 新 食 品方 面有 着重 要意 义 b 。采用超 速 离心方 法对 大
YANG Guang —s h e ng ,CHEN Fu—s he ng , ZHANG Li —f e n , GAO Xue -l i , XU We i -h e
( 1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H 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1 , He n a n , C h i n a ; C o l e g e o f C h e mi s t r y a n d al e I I l j c a l E l l g i n e e r , He n a n U iv n e r s i yo t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4 5 0 0 0 1 , H e n a n , C h na) i
2 0 1 3年第 2 6卷 第 1 1 期
粮 食 与 油 脂
பைடு நூலகம்
大 豆 蛋 白 改 性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杨 光胜 。 陈复 生 , 张丽芬 , 高 雪莉 , 徐 卫河

大豆蛋白乳化性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乳化性研究进展
(冲 国检 验认证 集团黑龙 江有 限公 司,哈 尔滨 1 1 00 ;2,北农业大学食 品学院,哈 尔滨 501 l 东 10 3 ; 5 00
3国 家大 豆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心 ,哈 尔滨 10)) . 5( ( 3)
摘要 :大豆 蛋 白质具有 较 高的营养价值及 功能特 性 ,是 某
r H OO Y 51 ¥6.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章编号 :6 4 3 4 (0 0 — 0 7 0 17 — 5 72 1)1 0 2 — 3 1
大 豆 蛋 白 乳 化 性 研 究进 展
张 宏 露 ,江连 洲 ,胡 少新
系 ,需 要通 过 表面 活性 物质 ( 化剂 ) 乳 的作用 来 降低 界 面张 力 ,增加 体 系 的稳定 性 ,蛋 白质 由于 分子 中
具 有亲 水 、亲 油基 团或 区域 ,所 以可 以在乳 化体 系
的形 成 中发 挥乳 化剂 作 用 。蛋 白质 的溶解 度 与其 乳
质 所稳 定 ,形 成一 种保 护层 ,这 个保 护层 可 以防止
个 液 态相 ,常见 的液 态相 为水 相 和脂肪 相 ,由于乳 化 体 系两 相 的极性 不 同 ,在界 面上 存在 相 当大 的界
面 张力 ,所 以乳 化 体 系 在 热 力 学 上 为 不稳 定 分 散
C O 、一 O H等 亲水基 团 ,也 分布着 许 多疏水集 O 一 CN
团如 一C : 一、一 , (H) N CH一,这 些 基 团 的存 在决 定 了蛋 白质 分 子 的 表 面 活 性 特 征 。 当它 聚 集 于 油 水 界 面 时 ,使 其表 面 张 力 降低 ,促 进形 成 油一 水 乳 化液 。 形 成乳 化 液后 ,乳化 的油滴 被聚 集在 其表 面 的蛋 白

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_翁燕霞

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_翁燕霞

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_翁燕霞大豆蛋白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丰富功能的植物蛋白,具有极高的生物学价值。

然而,由于大豆蛋白自身的一些特性,如溶解性差、颗粒不稳定性、氧化易性等,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对大豆蛋白进行了改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对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法、物理法和化学法三个方面。

酶法是通过酶的作用,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常用的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物理法是通过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超声波等,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化学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羧甲基纤维素、胺基反应试剂等。

大豆蛋白改性后,其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拓宽。

首先,改性大豆蛋白可以用于增强食品的功能性。

例如,改性大豆蛋白可以用作乳化剂、稳定剂、胶凝剂等,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其次,改性大豆蛋白还可以用于制备高蛋白饮料、肉制品、豆制品等,并且可以改善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另外,改性大豆蛋白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纳米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大豆蛋白改性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豆蛋白的改性方法还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寻找新的改性方法。

其次,大豆蛋白的改性机理还不够清楚,需要深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最后,大豆蛋白的改性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重视,探索低能耗、低污染的改性方法。

总的来说,大豆蛋白改性研究在为大豆蛋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可以使其在食品工业、生物材料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大豆蛋白改性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_翁燕霞

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_翁燕霞

2013年第8期大豆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翁燕霞,叶泉莹,王庆佳(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阐述大豆蛋白的组成及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改性和复合改性,并对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目前,国内外大豆蛋白市场发展空间远未饱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大豆蛋白;功能特性;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O629.7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1-9646(X).2013.08.058ResearchProgressandApplicationoftheSoyProteinModificationWENYan-xia(CollegeofFoodScience,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Abstract:Thecomponentsofsoyproteinandmodifiedmethodsaresummarized.Themodifiedmethodsincludephysicalmodification,chemicalmodification,enzymicmodificationandcompositemodification.Moreover,theapplicationsofmodifiedsoyproteininindustryareintroduced.Atthepresent,thesoyproteinhasabroadspacefordeveolpmentbecauseitsoverseasandhomemarketsarenotsaturated.Keywords:soyprotein;functionalproperties;modification;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13-05-30作者简介:翁燕霞(1991—),女,福建人,本科,研究方向:大豆蛋白的改进。

大豆蛋白胶粘剂研究进展初稿

大豆蛋白胶粘剂研究进展初稿

大豆蛋白胶粘剂的改性研究进展1、前言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如何利用大宗农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环保型的绿色化工产品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工业界的重视。

植物蛋白是大宗农产品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来源丰富,而且在非食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就大豆蛋白胶粘剂而言,早在1923 年,Johnson 等人就提出豆粕制作胶黏剂的基本理论。

但由于大豆蛋白胶黏剂强度较低、生产成本过高、耐水性和耐腐性能较差未能大量推广使用。

近几十年来,基于全球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使得大豆蛋白改性胶黏剂再次成为研究热点。

2、大豆蛋白的组成与结构利用大豆蛋白制备胶粘剂主要依赖于大豆蛋白独特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在天然的大豆分子中,其多肽链上绝大多数的极性和非极性基团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静电作用等构成稳定的多级结构,进而形成致密结合的球体,但粘接作用较差。

通过水解作用,可以使蛋白质分子分散和展开,使极性和非极性基团暴露,从而能够和木材相互作用以提高其粘接强度[ 7 ] 。

2. 1大豆蛋白的组成大豆蛋白主要由11S球蛋白(可溶性蛋白) 、7S球蛋白(β2浓缩球蛋白与γ2浓缩球蛋白) 、2S和15S组成。

其中7S和11S 球蛋白占总蛋白的70%以上,11S比7S含有更多的含硫氨基酸,在色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上, 7S是11S的5~6倍,而且7S球蛋白是糖蛋白。

这2成分与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密切相关,表1列出了大豆蛋白质的组成。

2.2大豆蛋白的结构3大豆蛋白的改性机理大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种化学功能基团,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为大豆蛋白的改性提供可能。

大豆蛋白质分子的天然状态是最稳定的状态,稳定其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氢键、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等作用力中,除共价键中双硫键的键能(330~380 kJ /mol)较大外,其他作用力均较小。

因而,当蛋白质分子受到如温度、辐射、酸碱等作用时,蛋白质分子二级以上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某些性质改变[ 16 ] 。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13-2班学号:************姓名:***摘要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

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90%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

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1.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

将低温豆粕用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

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以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

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

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

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应用与检测研究进展


肉糕
饺子、包
子、烧麦
罐头制 低温火腿

高温火腿
午餐肉(肉
糜)
咸牛(羊)

烤酱制 烤、酱类
1-2 1.5-3 1-4 1.5-4
2-4 2-5 2-4 2-4 2-5 1-3 1-4 2-4 1-4 1-2 1-4
1-1.5 1.5-3
1-5
1.5-5
2-6
2-18 1-0.5 1-6
1.5-5
1-3
由于国内在肉制品中大豆蛋白应用方面还没有颁布相关规范,也未制定相关标准,导 致监管缺失,使得市场上添加大豆蛋白肉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欺骗消费者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加强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检测研究,开发快速、简便、稳定性强的大豆蛋白检测方法, 对于规范大豆蛋白的使用,保障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6
但是目前国内尚没有检测肉制品中大豆蛋白含量的令人满意的检测方法。要对肉制品 中的大豆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首先与肉类蛋白相比,添加到肉 制品中的大豆蛋白比例较低,对所用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其次,肉制品加工 中,添加多种原辅料,成分复杂,如肉的品种、肉的部位、所用大豆蛋白的来源以及其它 非肉蛋白等都可能对检测起干扰作用。另外,添加大豆蛋白后的肉类原料往往需要进行加 热或高温处理等工艺过程,大豆蛋白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加大了肉制品 中大豆蛋白测定的难度。
得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等作用。另外,大豆蛋白具有非常
好的营养特性,对消费者具有良好的健康效果。肉制品中大豆蛋白的使用方式为,既可以
在鲜肉中加入,与绞碎的肉混合,也可以注射到大块肉中进行滚揉按摩,进行生产。
表1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doc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doc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xxx(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工xxx班xxx)摘要:本文概括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各种改性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劣,以供大豆浓缩蛋白工业化借鉴。

关键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1.前言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含水酒精淋洗低温脱脂豆粕,除去豆粕中的可溶性杂质而制得的大豆蛋白制品。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且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等优点,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但是由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与乙醇作用发生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氮溶解指数大大降低,造成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不过研究发现,经过改性可以提高其功能特性,因此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得到管饭的研究,其改性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千秋。

在此本文对国内外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现状和改性技术做出了整理和归纳。

2.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及应用现状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乳化性、吸油性、吸水性与保水性、凝胶性、溶解性、起泡性、被膜性、黏结性、调色性、附着性[1]。

针对其应用领域不同,对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食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分析发达国家大豆蛋白生产应用,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三足鼎立,其中尤以浓缩蛋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在此之中又以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占据94%的绝对主导地位。

按照食品加工的需求,开发出数十种大豆蛋白制品,广泛应用与各类食品中[2]。

3.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取决于蛋白质在液—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吸附性质,而蛋白质吸附性质的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如分子大小、形状、柔韧性、表面电荷、疏水性和溶解性;被吸附蛋白质层的特性,如厚度、流变学特性、静电荷及其分布、水合程度等;溶液状况,如pH、离子强度、温度等;加工过程的有关参数,如剪切力、温度、相的组成及粘性、液滴大小等[3]。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系别:食品工程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13-2班学号:242013002003姓名:陈亚林摘要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

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90%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

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1.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

将低温豆粕用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

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以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

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

大豆蛋白功能性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1)

大豆蛋白功能性及改性技术研究进展1)

性 的产 生机 理 、 影响 因素及 改性 方法 , 为 大豆蛋 白功 能性 的研 究提 供 了理论 参 考 , 对 大豆蛋 白食 品
及 新 型 蛋 白食 品 的 开 发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键 词 : 大豆 蛋 白 ; 功 能性 ; 改性 ; 机 理
Pr o g r e s s i n t h e S t u d y o n Fu n c t i o n a l i t y a nd Mo di f i c a t i o n Te c h n i q u e s o f S o y Pr o t e i n
分 包络 , 形 成凝 胶 。凝 胶 网 络结 构 的形 成 一 般 认 为
疏水 基 团暴露 ; ( 2 ) 冷却条件下, 相 邻 的蛋 白质 分 子
通过 氢键 , 疏水 相 互 作 用 , 静电吸引, 相邻 的分 子 通 过 二硫键 、 氢键、 疏水 作 用 、 静 电引 力 以及 范德 华 力
交 联形成 具 有 网络状 三维 空 间 结 构 , 将 水 和其 他 成

了蛋 白生 产 厂家 和食 品加工 企业 的重 视 。
1 . 1 凝 胶 机 理
凝 胶 性 是 蛋 白质 形 成 交 替 立 体 网状 结 构 的 性 能 。大豆 蛋 白凝 胶 化 是 一个 复杂 的过 程 , 可 分 为 两
步: ( 1 ) 热 作用 下蛋 白发 生解 离 和变 性 , 球 状 的蛋 白 质分 子开 始伸展 , 分 子链 内部 的功 能基 团如 二硫 基 ,
第 6期 ( 总第 1 2 7期 )
2 0 1 3年 1 2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 r e s t By — Pr od uc t a nd Spe c i a l i t y i n Chi na

大豆蛋白的结构、营养及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的结构、营养及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

E m i :r g r g 3g a 1tm - a l n c n c @m i .o 。

袁德保 (9 2 ) 1 8一 ,男 ,博 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 向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l 一 2
袁 德保 等 大 豆蛋 白的结构 、营养及 功 能性 质 的研 究 进展 的 风险 ”
压作 用 的五肽 ,并 揭示 机制 为 :该 水解 多肽 具有 抑
制 血 管 紧 缩 素 I 化 酶 ( E酶 活 的作 用 .从 而 抑 转 A ) C
制 血 管 紧 缩 素 I转 化 成使 血管 紧缩 的 血 管 紧缩 素
I。此外 ,采 用基 因工 程方法 提 高大豆 球蛋 白的营 I
N 末 端 的精 氨 酸残 基 上链 接 着 1 寡糖 .但 含糖 量 一 个 不 同 , 、 含糖 … ,倍 [ 。 .2 1
大豆分离蛋 白中赖氨酸 的百分含量较高 .将其添 入谷类食 品中可弥补谷类蛋 白赖氨酸含量 的不 足 另
外 .大豆分离蛋 白的消化 吸收率高达8 % 9 % 4 一 8 ,大 豆 蛋 白的消 化 率 和 蛋 白质 功 效 比值 (E) 牛 奶 、牛 PR 与 肉、鸡 蛋接 近 ,属于全 价 蛋 白。将其 添加 到其 它食 品 中 .也可 提高 该食 品 的蛋 白功效 比值 。如玉米 粉 中添加 8 一 0% % 1 大豆分 离蛋 白 .蛋 白功效 比值 由1 提 高到 2 5 . :大米 粉 中添 加8% 大豆 分 离蛋 白 ,蛋 白功 效 比值 由2 大 豆 .7 .6 D ̄准 蛋 白的健康 声 明 。即 “ 每天 摄入 包含 2 大 豆蛋 白 5g 的低脂 肪 、低胆 固醇 的食 品 ,可 明显 降低 患心 脏病
p—ogyii adg c i ,nteapcs f t c r,n tt nadfnt nly cn lc n n l i n i h set o r t e uri n c o at. n yn) su u io u i i

大豆研究报告

大豆研究报告

大豆研究报告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因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营养素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而备受青睐。

近年来,大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和健康保障,也为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做出了贡献。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1.高蛋白: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适宜。

大豆蛋白还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2.低脂肪:大豆脂肪含量很低,其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低热量:大豆热量低,适合减肥人群食用。

4.富含营养素:大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维生素B1、B2、B6、E、钙、铁、锌等。

5.生理活性成分:大豆中含有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

二、大豆的种植和生产技术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大豆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的种植地应该是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日照充足的地方。

2.选择优质种子:种子的品质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应该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种子。

3.合理施肥:大豆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应该根据土壤的特点和大豆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4.科学管理:大豆生长期需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除草、松土等管理措施,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5.合理收获:大豆的收获时间应该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和成熟程度进行合理安排,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三、大豆的加工和利用1.大豆油:大豆油是一种常用的食用油,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2.豆腐:豆腐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素食者的重要食品之一。

3.豆奶:豆奶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饮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儿童、老年人和素食者的重要饮品之一。

4.豆粕:大豆加工后剩余的部分称为豆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以用于动物饲料和肥料生产。

5.豆制品:大豆还可以制成豆干、豆皮、豆腐干等多种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大豆蛋白改性及应用研究

大豆蛋白改性及应用研究

大豆蛋白改性及应用研究大豆蛋白是由大豆中提取的一种优质蛋白质,具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和营养价值。

然而,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差、气味和口感不佳等特点,限制了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因此,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其溶解度、稳定性和功能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大豆蛋白改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酶解改性、酸碱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等。

其中,酶解改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性方法之一。

酶解改性通过在大豆蛋白中加入特定的酶,使其发生水解反应,并得到具有改性功能的产物。

通过酶解改性,可以调整大豆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性质,从而改善其溶解度、乳化性、凝胶性等。

酶解改性可以通过改变酶的种类、酶解时间和酶解条件等来调控改性产物的性质。

比较常见的酶包括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木质素酶等。

酶解时间和酶解条件可以影响酶解程度和产物的性质。

经过酶解改性的大豆蛋白可用于制作乳酸菌饮料、果冻、冷饮等食品,其中乳酸菌饮料中添加酶解改性的大豆蛋白可以提高其口感和稳定性。

此外,酸碱改性也是一种常用的大豆蛋白改性方法。

酸碱改性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pH值,使其发生变性和溶解度的改变。

酸碱处理可以引起大豆蛋白的脱水、脱甲基化和部分水解等反应,从而改变其分子结构和功能性质。

通过酸碱改性,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凝胶性、泡沫性、乳化性等。

物理改性是指通过物理方法来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比较常用的物理改性方法包括超声波处理、高压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物理状态和分子结构,进而改善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物理改性还可以通过改变大豆蛋白的细胞结构和分子聚集状态,提高其乳化和凝胶性能。

化学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来改变大豆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酯化、醚化、酰化、氨基化等。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在大豆蛋白的分子中引入新的官能团,从而改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同时,化学改性还可以提高大豆蛋白的乳化和凝胶性能。

总的来说,大豆蛋白改性可以通过酶解改性、酸碱改性、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等方法来实现。

大豆蛋白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1 , He n a n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s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he h uma n e n v i r o n me n t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c r e a s e o f o i l r e s o u r c e s ,i t h a s b e c o me a d e v e l o p me n t t r e n d t h a t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p o l y me r r e p l a c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e t r o l e u m b a s e d p o l y me r s . No n-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ma t e ia r l s f o r m t h e” Wh i t e Po l l u t i o n”e a s i l y .T h e d i s p o s i n g o f t h e s e ma t e ia r l s h a s b r o u g h t t h e hu g e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b l e ms,i t a l s o p r o mo t e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ma t e ia r l s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 S o y p r o t e i n wa s a k i n d o f c o mp l e t e l y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n a t u r a l p o l y me r ,c o mpa r e d wi t h o t h e r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p o l y me r ,s o y p r o t e i n s o u r e e s we r e a b u n d a n t ,r e n e wa b l e . Du e t o t h e i r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o y p r o t e i n s h a d i mme n s e p o t e n t i a l a s a d h e s i v e s ,f il ms , pa c k a g i n g, a n d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mp o s i t e ma t e ia r l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mo d i i f e d s o y p r o t e i n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ma t e ia r l s a n d c o mp o s i t e s o y p r o t e i n ma t e r i a l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e r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a p e r . Ke y wo r ds :s o y p r o t e i n; b i o d e g r a d a b l e ma t e r i a l s ;mo d i ic f a t i o n; c o mp o s i t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蛋白的研究进展作者:赵博赵元寿苏小红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1年第12期摘要: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蛋白、小麦面筋蛋白、玉米醇溶蛋白等,其中大豆蛋白是最为优质的植物蛋白。

大豆蛋白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质量亦高,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在改进食品结构,发展新食品方面,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文章综述了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其生物活性肽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更好地开发大豆蛋白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豆蛋白;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S214.2文献标志码:A大豆是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含18%-22%的油脂和大约40%的蛋白质,含有较少的碳水化合物,大约为20%~ 30%,所以它兼有食用油脂资源和食用蛋白资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表声明:每天摄入25 g大豆蛋白,能减小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3]。

大豆蛋白的主要来源是低温脱脂豆粕,由于它是一种可以降低胆固醇全蛋白来源,被推荐为替代高脂肪动物的膳食凹。

因此,对大豆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为大豆蛋白的充分利用奠定实用性基础,为开发健康的新型蛋白营养产品提供理论性基础。

1大豆蛋白概述大豆蛋白是最优质的植物蛋白,也是居民膳食营养中最优质的的蛋白质来源,2019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已经批准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并证明其是安全的[6]。

大豆蛋白质根据其蛋白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大豆蛋白粉(soy flour)、大豆浓缩蛋白(soy protein concentrate)、大.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的蛋白质含量高达90%,是营养价值最高的大豆蛋白[7]。

张翠芳⑺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发现在面包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又通过对多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包的老化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延缓了面包的老化速度。

2大豆蛋白的制备方法利用有效的方法来破碎大豆组织中的细胞并使其中的蛋白质溶出,再利用大豆蛋白与其他杂质成分的差异使大豆蛋白分离出来。

常见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有碱溶酸沉法、酶提取法、乙醇提取法。

2.1碱溶酸沉法碱溶酸沉法是指在碱性环境中大豆中的蛋白质被溶解在溶液里,又在等电点酸性环境下从溶液里析出而被提取出来。

碱溶酸沉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提取效率高纯度高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

其缺点是在极碱的环境中会使蛋白质产生美拉德反应,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特性[8]。

鲁洋等[9]通过碱溶酸沉的方法从低温脱脂蛋白中制备得到大豆分离蛋白,得出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液比1: 10,温度50龙,pH值9.0,其对大豆蛋白的提取率可达79.01%。

刘东[10]等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确定其最佳工艺:碱溶pH为9.4、碱溶时间56 min、碱溶温度41龙、料液比1:12。

蛋白质提取率可达60.36%,同时脱脂豆粕经发酵后其蛋白的溶解性、体外消化率、酸溶蛋白含量较未发酵豆粕均有显著提高。

证明了碱溶酸沉法提取发酵豆粕中蛋白的可行性。

2.2酶提取法用酶提取大豆蛋白的优点有:提取效率高、条件温和、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且操作相对简单,只比碱提法多一步,,灭酶,,步骤,其缺点有:成本较碱提法高、其保存和提取反应条件要求严格,过酸过碱及高温都会影响其活性。

李创前[11]选用国产1#蛋白酶为水解酶对大豆粉进行水解,研究了大豆粉中蛋白质提取率随pH、酶解时间、液固比及加酶量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水解大豆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使大豆粉中蛋白质的提取率达69.41%。

传统的酶解法主要是以蛋白为方向,但已有研究证明复合酶的水解度比单酶的高,且单酶提取的蛋白质比复合酶提取的蛋白质苦味更大。

李杨[12]利用复合酶水酶法提取大豆蛋白,得出提取大豆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下提取的大豆蛋白提取率可达到85.78%,结果表明经过复合酶酶解预处理比传统的湿热预处理的总蛋白提取率提高了近10%。

2.3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通过将乙醇溶液在水浴中对原料大豆进行反复浸提,将浸提液进行溶剂回收,得到的即是浓缩蛋白产品。

梁剑锋'间通过含水乙醇浸提法制备大豆浓缩蛋白,根据各种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数据,可得到最适浸提条件为固液比为1: 7,乙醇浓度为70%,浸提时间为80 min,浸提温度为55℃,此条件下测得的蛋白质含量为73.14%[14]2.4其他提取技术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微波辅助提取技术、超声波辅助技术、酶辅助技术等。

3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大豆因其独特的化学成份而成为最经济和最有价值的农产品之一。

在谷类和其他豆类品种中,它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约40%),大豆还含有大约20%的油,在所有食用豆类中含量第二高。

大豆中的其他有价值成分包括磷脂、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大豆含有许多微量物质,其中一些,如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盐和寡糖,已知具有生物活性。

其他的如异黄酮,由于其能预防人类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强大能力而被认可[15]。

大豆蛋白除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外,还具有持水、乳化、吸油、凝胶、起泡、粘结等功能特性。

刘军等[16]通过选取了5个不同品种的大豆为原料,对比分析了原料对大豆分离蛋白得率、粗蛋白含量、凝胶特性、持水性、乳化特性的影响。

研究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以冀豆12为原料制備的大豆分离蛋白具备极高的持水性、凝胶特性和极佳的乳化特性,冀豆12适合高凝胶、高持水力、高乳化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

4大豆蛋白肽大豆蛋白不仅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而且其水解后的大豆蛋白多肽也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高血压、抗胆固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大豆蛋白肽由大豆蛋白经酶解经分离、精制等工艺制得的混合低聚肽,通常是由3~ 6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肽,氨基酸组成大体与大豆蛋白相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且平衡[17]。

其中刘辉等总结了其获得的抗氧化大豆肽的制备方法、组成、作用机理等内容表明未来抗氧化肽的發展方向[18]。

已经有研究证明,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首先用酵母酶酶解,然后用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的产物可以用作抗血压的功能性食品[19]。

刘忆梅等[20]通过动物模型的建立,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大豆蛋白肽抗胆固醇,结果显示大豆蛋白肽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主要表现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而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降低作用。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活性肽还具有抗菌、抗癌、抗疲劳、抗辐射、减肥等生理功能。

5大豆蛋白的应用前景5.1食品加工方面由于大豆分离蛋白富含各种氨基酸和一些大量和微量元素,近年来大豆蛋白在保健营养品中备受关注,大豆分离蛋白不仅可以提高营养价值,还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

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广泛应用在肉制品、膜制品、面制品中[21]。

5.2新型绿色医疗材料大豆分离蛋白由于来源于植物体,消除了传播疾病的风险,又因为许多传统的组织工程材料都使用有毒溶剂和聚合物,这些溶剂和聚合物显然不环保。

由大豆蛋白制成的支架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显著的生物相容性和水稳定性,因此适合再生医学应用的绿色生物材料。

王瑞瑞[22]总结了大豆分离蛋白基生物医用材料的5种制备方法,分析了大豆分离蛋白基生物材料在药物载体和创面敷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指出大豆分离蛋白基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方向。

Jahangirian H等[23]不仅总结了其他植物蛋白(玉米、小麦),还讨论了大豆蛋白为组织工程应用创建各种类型的支架的应用。

其中有大豆蛋白多孔支架、大豆蛋白纤维支架、大豆蛋白水凝胶支架,总结了各项研究的结果:SPI的加入改变了纯纤维素支架的微观结构,从而增强了机械性能、体内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SPI含量高于30%的复合薄膜具有改进的机械、防水性能和适宜的生物降解性;HEC-SPI薄膜具有生物相容性,在体内研究中呈现良好的L929成纤维细胞粘附、扩散和增殖,使复合薄膜适合组织再生等医疗应用;豆腐加工产生的豆腐支架或大豆蛋白脚手架在组织工程应用方面具有潜力,比传统的共价交联方法更环保;大豆适合作为有机皮肤等效培养的脚手架,也是皮肤再生的植入平台;3D大豆蛋白支架对于软组织工程应用来说可能是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开发的复合水凝胶支架是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潜在生物材料。

5.3其他Yamada M[24]演示了由大豆蛋白组成的生物塑料的制备。

结果表明虽然大豆蛋白在没有甲醛(HCHO)交连反应的情况下在水中折叠,但生物塑料在水中是稳定的。

此外,生物塑料的弯曲强度随着HCHO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 HCHO浓度下显示约35 MPa的最大值。

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弯曲强度值与聚乙烯相同。

最后,他们通过一种蛋白酶估算了生物塑料的生物降解性。

这种生物塑料显示,在6天的孵育时间后,体重减轻了约30%。

这些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组成的生物塑料具有可生物降解性。

因此,由大豆组成的生物塑料可能被用作可生物降解材料,如农用材料、工业零件和一次性物品。

Chun BH等[25]通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无血清成分,特别是已被证明是牛血清理想替代品的成分,可以获得高病毒滴度。

对不含动物源性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生产水痘减毒活病毒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发现含有大豆酸水解蛋白和脂质超滤液的无血清培养基的病毒产量可与含有胎牛血清的培养基相媲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和保健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健康还要绿色、安全。

大豆蛋白作为最优质的植物蛋白,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与动物相似的营养组成,甚至更优于动物蛋白。

所以开发和利用大豆蛋白资源极其重要,也是以后开发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1]RosenA, Pyle D L,NirajanK.Aqueous and enzymatic process¬es for edible oil extraction [J],Enzyme &Microb Technol, 1996,19(6):402-420.[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7-191.[3]姜洪华.大豆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9):75.[4]Michelfelder AJ. Soy: a complete source of protein [j]. Am Fam Physician, 2009,79(1):43-47.[5]美国FDA批准大豆血红蛋白用作色素[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0,39(1):92.[6]段久芳.天然高分子材料[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283.[7]李翠芳,张钊,王才立,等.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J ].大豆科技,2020(1):21-27.[8]Yongsawatdigul J,Park J W. Effects of alkali and acid solubi- lization on g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fish muscle proteins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10,69(7):499-505.[9]鲁洋,史文静,王文婷,等.大豆分离蛋白提取及其植酸脱除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20(2):31-34,38,[10]刘冬,刘容旭,吴溪,等.发酵豆粕蛋白提取工艺及其品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38(12):214-220.[11]陈创前,蔡会武,邵纪生,等.酶解法提取大豆蛋白的研究[J].现代化工,2009,29(S2):123-124,126.其中刘辉等总结了其获得的抗氧化大豆肽的制备方法、组成、作用机理等内容表明未来抗氧化肽的发展方向[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