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
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评估。

本次勘察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水质状况等多个方面。

2. 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 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表地质进行观测分析,
确定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

- 钻孔取样:通过钻探取样,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地
下水位、水质状况等。

- 地下水位监测:设置监测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勘察结果
根据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地质结构:勘察区域主要由岩石和土层构成,其地层结构相
对稳定。

-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受季节变化和地形地势影响较小。

- 水质状况:水质整体达到国家标准,但在某些区域存在轻微的污染现象。

4. 建议和措施
基于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 对于地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区域,可以考虑在此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 对于水质轻微污染的区域,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确保水质达标。

5. 结论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项目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注意:以上结论仅基于我们的勘察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具体决策需结合更全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

**
*以上报告仅为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

1∶250 000水文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报告编写提纲、调查表

1∶250 000水文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报告编写提纲、调查表

附录A(规范性)设计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一、项目概况:项目来源、任务书编号、工作起止时间,协作单位及分工等。

二、目的任务:项目的目的、任务、意义。

三、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工作区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涉及的行政区划、流域、图幅及编号、自然地理概况、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

五、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工作区产业结构、主要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及其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情况。

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一、以往区域基础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化探、矿产地质勘查等,并对其成果作简要叙述。

二、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总结以往的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已有资料的可利用程度和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必要性等。

第三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一、地质概况:包括地层、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等。

二、水文地质概况: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结构、岩性和分布埋藏特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水位及水化学动态特征、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等。

三、工作区存在的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

第四章工作部署一、工作部署原则与工作重点。

二、具体工作部署:详细阐明各工作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工作区及工作量的确定依据。

三、年度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第五章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一、技术路线:包括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

二、工作方法:简述调查评价工作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对资料收集与二次开发、水文地质测绘、物探、水文地质钻探、野外试验、水土岩样采集与测试、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与地质环境问题评价、数据库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实物工作量。

第七章预期成果项目拟提交的报告、图件、数据库及其它附件。

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一、项目负责人概况:包括姓名、年龄、技术职称、专业及已取得主要成果等。

二、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专业、项目中分工,附项目参加人员表。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最终版]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最终版]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最终版]第一篇: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最终版]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序言说明任务的来源及要求。

简要评述勘查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规划。

概述勘查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量。

1自然地理及地址概况概述勘查区的地形和地貌条件。

件数气象和水文特征。

叙述地层和蛀牙地址构造的分布及特征。

本部分应侧重叙述与地下水的形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内容。

2水文地质条件叙述含水层(带)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阐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叙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污染现状及其变化规律说明拟采拟采含水层(带)与相邻含水介质及其他水体之间的水利联系状况。

3勘察工作结合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的需要,论述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不止,提出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并评述其质量和精度。

4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述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的依据,正确计算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论述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水量计算:计算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储蓄量,以及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

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勘察阶段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勘察阶段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

水质评价;根据任务要求说明水质的可用性,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质有无遭受污染的可能性,提出保护盒改善地下水水质的措施。

预测地下水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5结论和建议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地段和主要水文地质数据和参数。

评价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水质及其精度建议抽去水构筑物的型式和布局。

指出水源地在是个中和投产后应注意的事项。

建议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店的设置及要求。

建议水源地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及要求。

指出本次工作的不足和存在问题主要附件1勘察工程平面布置图2水文地质图及其剖面图3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等值线图 4勘探孔柱状图胡抽水试验综合图5水文、气象资料图标6井(泉)调查表7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8颗粒分析成果统计表9地下水动态观测图表第二篇: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供水、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Ⅰ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第一章概况1.1 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1.2 调查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1.3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简要评述调查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本次工作目的应开展的工作。

1.4 本次工作评述简述本次调查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部署及进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2.1 地理位置简述工作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行政关系、交通条件等。

附交通位置图。

2.2 地形地貌简述工作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特征、相对高差、绝对高度、代表性地点等。

2.3 水文简述工作区的水系分布、水文特征。

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水位、流量、水质等变化情况。

湖库应指出分布位置、范围和面积等。

2.4 气象根据工作区或邻近气象站资料,简述工作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最高、最低值等。

本章应重点阐述上述因素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地质概况3.1 地层简述工作区地层顺序、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埋藏条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3.2 构造按照《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简述工作区地质构造隶属关系,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关系。

第四章水文地质条件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一般可按岩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分别描述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及分布特征,含水层类型、富水性、水位、水量,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地下水的运动方向,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4.2 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1)叙述工作区含水层与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埋藏条件及分布,渗透性和富水性、水量、水位、水质等,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及其规律,含水层之间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分布、厚度和隔水性能等。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提纲提纲:一、引言1.研究背景和目的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重要性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1.水文地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主要分类方法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1.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2.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3.岩性和地层特征4.水文地质特征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1.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2.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3.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4.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1.地区A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2.地区B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a.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b.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1.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2.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3.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七、总结与展望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进展与不足2.未来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参考:一、引言引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背景和目的,解释其重要性,指出研究意义。

二、水文地质类型概述简要介绍水文地质概念,解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描述常用的分类方法。

三、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详细讨论影响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因素,包括地质结构和构造特征、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岩性和地层特征以及水文地质特征。

四、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方法与技术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包括地质调查和野外观测、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地下水位观测和监测以及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五、具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分析选取两个具体地区的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详细介绍案例中的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和划分过程。

六、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应用与意义具体描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控以及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七、总结与展望总结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进一步深化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

1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一、有关规定及要求(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矿井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

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

矿井经长期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原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

矿井巷道顶板处于特殊地质条件部位或深部煤层下伏强充水含水层底板带压,专门防治水工程提出特殊要求。

各种井巷工程穿越强富水性含水层时,施工需要。

开采区接近可疑的古空积水区域或顶水开采的。

地表水发生较大变化,查清对矿井的水害影响。

需要找新的水源地。

(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要求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程量布置,应以满足防治水工作要求和相应的工作程度要求为原则。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应将包括勘探矿区在内的区域地下水系统进行整体分析研究。

矿井以外区域以水文地质测绘调查为主,以内以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和抽(放)水试验等为主。

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具体条件,结合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综合运用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 1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一、有关规定及要求(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矿井主要勘探目的层未开展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矿井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

矿井经采掘揭露煤岩层后,水文地质条件比原勘探报告复杂。

矿井经长期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原勘探报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矿井开拓延深、开采新煤系(组),或扩大井田范围设计需要。

矿井(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提纲

矿井(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提纲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勘查报告提纲A.1 矿井(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提纲A.1.1 概况A.1.1.1 目的任务叙述矿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本次勘查项目的由来,批复设计的目的、任务,勘查工作的简要过程。

A.1.1.2 位置与交通叙述勘查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勘查区面积,交通概况(附交通位置图)。

A.1.1.3 矿井概况叙述矿井及周边矿井生产规模,主采煤层及资源储量,开采年限,开采方法,采掘布置,建设或生产情况。

A.1.1.4 自然地理叙述勘查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勘查区在地表流域中的位置。

A.1.1.5 以往水文地质工作列表说明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的名称、单位和时间、内容、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

详细叙述勘查区内水文地质勘查孔、构造、含水层、采空区等相关成果。

A.1.2 勘查工作及质量A.1.2.1 勘查工作量简述采用的勘查手段,列表说明本次完成的勘查工作量。

A.1.2.2 勘查工作质量根据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评述勘查工程质量情况。

A.1.3 地质条件A.1.3.1 地层简述区域地层,以地层简表形式列出。

叙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产状,主要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顶底板岩性、厚度和稳定性。

(附地层柱状图)A.1.3.2 构造简述区域构造和井田基本构造形态。

(附区域构造纲要图和井田构造纲要图)详细论述勘查区内褶曲、断层、岩溶陷落柱、构造裂隙密集带的分布、数量、规模、性质、产状等特征,探测手段及可靠性。

A.1.4 水文地质条件A.1.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叙述勘查区所处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条件、含(隔)水层(组)、补迳排条件等水文地质特征,勘查区在地下水系统中所处位置。

A.1.4.2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A.1.4.2.1 勘查区水文地质基本特征叙述勘查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详述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及其复杂程度。

A.1.4.2.2 含(隔)水层叙述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及有关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变化;裂隙与岩溶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水文地质参数、水位标高、水头压力、水量、水质、水温;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水文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水文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矿井水文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发表日期:2010年8月2日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煤矿防治水规定》第12条规定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煤矿企业、矿井根据确定的水文地质类型制订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类型确定,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矿床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至少应当包括本规定的七项内容。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井投产年限、设计年生产能力、现今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

(二)位置、交通。

概述井田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坐标、长、宽、面积、边界及四邻关系。

通过矿区或临近城镇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和机场的距离。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三)地形地貌。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总体地形和有代表性地点,如井口、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等标高。

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四)气象、水文。

概述矿区及其临近地区地表水体发育状况,包括江、河、湖、水库、沟渠、坑塘池沼等。

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并根据水文站资料分别说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等。

湖泊、水库等则应指出其分布范围和面积。

说明矿区所属气候区。

根据区内和相邻地区气象站资料,给出区内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

还应指出年平均、年最大蒸发量;最高、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冻土深度;年平均气压等。

资料齐全时应附气象资料汇总表或月平均降水量、蒸气量、相对湿度、温度曲线图(插表和插图)。

(五)地震。

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等。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

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煤矿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进行介绍•概述勘查目的和任务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编写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的目的•说明报告编写的意义和价值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简要描述水文地质勘查的内容•介绍用于勘查的方法和技术2. 区域概况2.1 区域位置和地质背景•说明研究区域所在位置和地理环境•描述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2.2 煤层分布和储量估算•介绍煤层分布情况•说明储量估算的方法和结果2.3 水文地质概况•描述研究区域的地下水系统•介绍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特征3. 勘查设计和数据采集3.1 勘查设计•说明水文地质勘查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描述研究区域的勘查范围和布点方案3.2 数据采集方法•介绍采集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数据的方法和仪器•说明数据采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4. 数据处理和分析4.1 数据整理和质控•说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质控的方法•介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标准和要求4.2 数据分析方法•说明对水文地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描述数据分析结果的统计特征和趋势4.3 结果分析和解释•分析水文地质数据的结果•解释数据结果对煤矿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影响5. 结论和建议5.1 结论总结•总结水文地质勘查的主要结果•强调研究的意义和成果5.2 建议和措施•提出改善煤矿水文地质环境的建议和措施•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6. 参考资料•列出本报告编写所参考的文献和资料•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进行排列以上是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编写的大纲,根据大纲的框架进行详细的内容撰写,确保报告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煤矿专门水文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专门水文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专门水文勘探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1.1本次水文勘探背景、目的和任务1.2报告编制的依据(规程、规范、水文地质资料等)2矿井概况2.1矿井基本情况(矿井隶属关系、生产规模、以往开采情况、采矿证载明情况、井田范围、生产现状、水平划分、开采煤层等)2.2地理位置2.2.1位置和范围(井田位置,展布情况,井田拐点坐标、范围)2.2.2交通(矿井交通情况说明,交通位置图)2.2.3四邻矿井(矿井四邻关系、周边小窑等,四邻关系示意图)2.3地形地貌(井田地形、地貌分布特征)2.4气象与水文(井田气候特征及水系情况说明)2.5矿井排水系统设施设备能力现状(矿井排水系统建设情况、排水方式、设备配备情况、管路敷设情况等)3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3.1以往地质工作情况(井田及周边区域以往开展的地质工作及其成果)3.2以往水文地质工作情况(井田及周边区域以往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及其成果)4本次水文勘探情况说明本次水文勘探设计及施工情况。

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本次勘探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完成的工作量等。

5勘探成果评价5.1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勘探前、后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稳定性、隔水性、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水位、水质、水温、动态变化以及地下水迳流场的基本特征;煤层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导水通道分布范围、充填压实情况及裂隙带导深情况等的查明程度进行评述)5.2危险性评估(按照查明程度,对矿井将来开采范围内存在的水患威胁做出预测,综合评估水害危险性)6安全技术措施针对本次水文勘探查明的水患,着手“探、防、堵、疏、排、截、监”等层面,提出符合矿井生产实际的专项防治水措施。

水文地质报告范文文字报告范文编写提纲

水文地质报告范文文字报告范文编写提纲

水文地质报告范文文字报告范文编写提纲《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第五篇中文字报告编写相关要求文字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图件相辅相成,主要用于对水文地质图系的说明和补充阐释。

文字报告与水文地质图系互相配合,能准确、系统、全面地阐明调查区的水文地质规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与管理等做出科学论证。

通常,在编写报告书的文字之前,应先编制出主要图件,作为分析研究问题或文字论述和说明的依据。

文字报告可以根据项目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区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有关内容。

报告章节可以根据水文地质工作的具体任务灵活掌握。

下面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为例,概略介绍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序言主要包括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范围,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调查阶段,投入的工种和工作量,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

本部分内容应附交通位置图及研究程度图等。

1)目的、任务。

应根据地区特点和具体情况,阐明需要查明哪些主要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结合工程要求需要注意解决哪些主要问题;并说明工作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交通情况。

2)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着重评述区内主要地质、水文地质成果及其相关参考文献。

3)工作概况(或工作经过)。

主要说明工作期间,组织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量、施工量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区域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

主要介绍区内地形的总趋势、各种特征地形的标高和相对高度值。

要用地形控制或影响地下水分布的观点来介绍地形。

概述区内地貌的形态、成因,年代及其分区特征。

注意分析地貌与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气候及地下水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水文。

介绍区内地表水流域的划分,各流域内各种地表水体的分布特征,月平均与年平均径流量、水位及其变化值,水质、流速,含砂量,冲刷、搬运及堆积等。

还应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补、排关系。

3)气候。

区内各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度)、气温、日照、湿度等多年的月平均、年平均值及各种特征值,以及最大值、最小值及时间。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

2.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

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3.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

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

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1. 概述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意义
2.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地质勘探
2.3 水文测定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3.1 地下水资源分布
3.2 地质构造特征
3.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 勘察报告结论
4.1 建议和展望
概述
背景介绍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的重要文件,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目的和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全面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数据采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面勘测技术等手段,收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钻孔、地层剖面观测等方法,了解地下水资源所处的地
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

水文测定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地下水资源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变化、补给补给特征、水质状况等。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分析
地下水资源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地质勘探数据分析,揭示地下水资源所处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地下水勘察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地下水质量评价
对地下水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说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勘察报告结论
建议和展望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并对未来的勘察工作提出展望和建议。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第一篇: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场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三、试验井的布置及施工四、水文地质试验五、结论与建议附录:1、井(孔)标高明细表2、勘探试验生产井竣工图3、勘探试验生产井大样图4、抽水试验综合图5、回灌试验综合图6、水质分析成果表7、取、回水井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本文勘测主要目的是:1、解和掌握厂区地层、颗粒特性,含水层分布特点及地下水流向;2、测试地下水温度;3、分析场区内地下水质;4、评价该场区能否满足该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所需的地下水取、回水能力;5、确立取、回水地段和地下水温度场间控距离;6、推荐取、回水构筑物型式;7、确定取、回水井的最佳布设方案(取、回水井数量和各水井间距离、位置等)。

为新建工程采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本次勘察功罪执行的技术规范为: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2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21/1643-200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次勘测工作于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25日完成外部工作。

二、自然地理、地址、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由于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控制,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润凉爽。

据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气温多年平均为7.9℃,最高为35.7℃,最低为-30.5℃;降水量多年平均为675mm,集中在6-9月份。

(二)场区地质、地貌场区地形起伏较小,地貌上属于浑河冲积阶地。

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度较大,主要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及碎石土等地层组成。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及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情况该场地内拟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勘察期间,在2#井的东侧80米处有1眼施工临时取水井,最大取水量为10m3/h。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规范一、序言(前言)二、自然地理概况三、地质概况四、水文地质五、水量评价六、水质评价七、结论及建议八、附图、附表,附件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一、工作概况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四、矿坑涌水量预测五、矿区工程地质六、供水水源方向七、结论与建议八、附图、附表、附件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

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序言(前言)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圉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

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进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问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一、地质概况。

本次水文地质勘察的目标地区位于XX省XX市,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该地区主要由砂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组成,地下水层主要分布在砂岩和页岩之间。

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和褶皱带,地下水运移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

二、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剖面观测、水文地质钻孔等方法,对地下水位、水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文地质剖面观测,确定了地下水位的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下水位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浅,易受地表水和污染物的影响。

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微的盐碱化现象。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降雨和地表径流入渗,地下水补给量与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密切相关。

四、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建议在地下水位较深、水质较好的地区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

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易受污染的地区,应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地下水资源。

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

通过本次水文地质勘察,对目标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六、参考文献。

1. XXX.(2018).《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地质出版社.2. XXX.(2016).《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手册》.水利出版社.3. XXX.(2015).《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出版社。

以上就是本次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某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纲

某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纲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绪言1.1工作区概况:位置、面积、工作目的和任务等。

1.2工作进行情况:工作组织、工作方法、时间及完成情况等。

1.3经济地理: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经济概况、人口分布及对地表水、地下水的需求。

1.4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存在问题。

2.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山川形势:地理区划、地形形态特征、山脉水系的分布规律,地形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山体坡度等及其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附山川形势图。

2.1.2气候特点:气候区,用多年平均、月平均、最高最低值阐明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温度、风向、风力等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和特征;常温带及冻结情况。

附气候要素曲线图。

2.1.3水文特征:描述河流、湖库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等),绘制相应图表,分析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附河流动态曲线图。

2.2地质条件2.2.1地貌:按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划分地貌,分析地貌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对区内影响地下水补、径、排的地貌和地质物理现象要加以描述。

2.2.2地层:由老至新描述,包括地层的分布、面积、产状、岩性结构、厚度、岩相变化、出露特点、赋存矿产,重点描述岩石的风化程度、裂隙发育情况、溶蚀特征、透水性能等;2.2.3地质构造:各种构造形迹(褶皱、断层、节理)的位置、分布、形态、产状、力学性质、序次级别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附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质图、构造体系图、裂隙统计图、地貌图、素描图、照片等。

3.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3.1水文条件:地表水的形成、分布、时空变化特征。

3.2水文地质条件。

3.3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

3.4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层: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一般基岩裂隙水、断裂带脉状水。

3.5地下水循环条件:补给、径流、排泄。

3.6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水位、水质、水温变化规律。

3.7地下水化学特征:水化学类型、与地貌、岩性、埋藏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

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序言(前言)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

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

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

六、水质评价根据已查明的地下水水质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它水质要求,进行评价和预测。

七、结论及建议1.概括阐述本区水文地质条件。

2.提出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结论意见。

3.提出取水构筑物的类型、数量及抽水设备类型、规格的建议。

4.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本次勘察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八、附图、附表、附件1.平面图a.实际材料图;b.地质地貌图;c.综合水文地质图(或供水水文地质图);d.地下水水化学图;e.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离子等值线图);f.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或等压线图);g.含水层等厚度线图(或埋藏深度图);h.地下水开采现状图(开采利用规划图);i.数值法计算剖分图;j.地下水资源评价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k.地下水开采强度图;l.地下水位预测图;2.剖面图及其它图表a.水文地质剖面图;b.综合地质柱状图;c.钻孔柱状图;d.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e.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曲线图;f.勘察试验综合成果统计表;g.井泉调查统计表;h.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i.地下水污染调查统计表;j.水质分析资料汇总表;k.长期观测地下水动态资料汇总表;l.颗粒分析资料汇总表;m.历年河流水文观测资料汇总表;n.历年气象观测资料汇总表。

3.附件a.技术委托书;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

Ⅱ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一、工作概况1.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前人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3.本次工作的时间、过程、完成的工作量。

4.工作方法和各项工作的质量评述。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地形地貌、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2.区域岩石、构造含水性、地下水类型、水力性质、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富水性特征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隔水层、阻水断层的分布、产状、厚度及隔水程度。

4.水文地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各水文地质分区的特征,边界条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标高,洪水淹没界线范围,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二开采水平)及储量计算最低边界的标高。

2.矿区各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贮水系数、给水度,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质、水温,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各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稳定性及隔水程度,确定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含水构造的依据及其与矿体之间的关系。

3.构造破碎带的规模、产状、分布及水文地质特征,评述对未来开采的影响程度。

4.地表水的特征,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程度。

5.矿床充水主要因素、进水方式。

6.根据生产矿井的调查访问和观测资料,说明生产矿井的位置,开采的最大深度及标高,开采面积、产量、充水来源、排水量历年来发生突水事故的情况,并分析突水事故的原因,叙述老窿的分布范围、标高、开采深度、积水情况、地面塌陷分布的范围以及对开采的影响。

四、矿坑涌水量预测1.阐述矿坑(或露天采场)的充水水源及边界条件。

2.论述计算公式选择和参数确定的依据。

3.列出可供设计利用的,首期开采地段(或第一开采水平)的正常和最大的矿坑涌水量,并估算下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

评述矿坑涌水量预测的结果。

五、矿区工程地质1.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构造,岩石建造类型,工程地质岩组、风化,岩溶及其它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特征等基本因素,论述工程地质条件,阐述工程地质分区,分段或分带的特征。

2.矿床开采的工程地质评价:对矿床顶底板,主要井巷围岩的稳固性或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及其它影响矿床开采的物理、地质、工程地质作用进行评价。

预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地段,提出维护和改善岩体稳定性的建议。

3.处于地震活动区的勘探矿区,应阐述历史地震发生的情况及矿区的地震烈度。

六、供水水源方向1.指出可能作为供水的水源地,概述其水文地质特征。

2.初步评价供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及其变化。

3.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七、结论与建议1.论述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类型。

2.评价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程度。

3.对开采的防水、治水、排供结合、综合利用、防止污染等提出意见。

4.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的意见,指出矿坑排水流干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塌陷的分布和范围。

5.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

八、附图、附表、附件1.附图a.区域水文地质图;b.矿区水文地质图;c.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d.坑道水文地质图;e.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f.地下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g.矿坑涌水量预测图;h.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视具体情况亦可与水文地质图合并);i.岩溶发育程度图;j.矿区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或与水文地质图合并);k.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工程地质山地工程素描图;l.井巷工程地质剖面图或露天采矿场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图;m.照片、素描图及插图。

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尚可编制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柱状对比图,工程地质柱状对比图、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等。

2.附表a.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b.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c.钻孔漏水、涌水及遇溶洞情况一览表;d.地下水、地表水动态及气象资料综合表;e.溶洞分布情况统计表;f.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g.矿坑涌水量计算表;h.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i.水质分析表;j.岩(土)试验成果汇总表;k.各种工程地质观测资料汇总表。

3.附件a.技术委托书;b.与工程有关的会议纪要和技术联系单。

Ⅲ勘察报告编写注意事项一、勘察报告应在项综合分析全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报告内容应该有论据、有分析、有建议,力求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条理分明,除了定性的分析以外,应尽量有定量的分析。

凡能采用图表来表示者,应尽量采用图表形式。

凡各种重要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均应采用各种插图加以说明,以减少文字叙述。

二、报告的文字组成及一般要求报告由封面、扉页、正文等组成。

正文是报告的核心,叙述要清楚,层次要清晰,文字要简练,名词术语要统一。

1.名词术语、符号、量纲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

3.报告章节统一编号。

正文可用章、节,以下用一、(一)、1、(1),也可章用1,节用1.1,小节用1.1.1,后用一、(一)、1、(1)。

4.标点符号要按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准确使用。

5.表格:表序号可写在表右上面,按章或节编写,如表3-1-1表示第3章第1节第1个表。

6.插图:图序号写在图的下面,按章、节编号,如图2-1-1表示第二章第1节第1张插图。

三、报告提纲的使用原则1.上述两种报告提纲为大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的报告提纲,中、小型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删减。

2.如因工作需要或技术委托书要求,可编写专门技术报告,如物探报告、测量报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