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ratopogonidae)]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泛刮食者
刮食者
<1mm
有机刮食者
主要食物
主 要 分 类 阶 元
生物和非生物基质上附着 的藻类等
蜉蝣目(五节蜉科、四节蜉科、 小蜉科),毛翅目 [Glossosomatidae、钩翅石蛾 科(Helicopsychidae)、细翅石 蛾科(Molannidae)、齿角石蛾 科(Odontoceridae)、瘤石蛾科 (Goeridae)],鳞翅目,鞘翅目[ 长角泥甲科(Elmidae)、扁泥甲 科(Psephenidae)],双翅目[摇 蚊科、虻科(Tabanidae)]
分
(Magaloptera),毛翅目[ 、蝎蝽科
类
原石蛾科
(Nepidae)、仰泳
阶
(Rhyacophilidae)、多距 蝽科
元
石蛾科(Polycentropidae) (Notonectidae)、
、纹石蛾科
潜水蝽科
(Hydropsychidae)],鞘翅 (Naucoridae)],
目[龙虱科(Dytiscidae)、 双翅目[鹬虻科
附着于生物基质上 的藻类等
蜉蝣目(细蜉科、小 裳蜉科、五节蜉科 、四节蜉科),半翅 目,毛翅目[长角石 蛾科 (Leptoceridae)], 双翅目(摇蚊科)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吞食者
捕食者 >1mm
刺吸者
主要食物 动物全部或部分
动物细胞和组织液
主
[
半翅目[负子蝽科
要
亚目(Setipalpia)],广翅目 (Belostomatidae)
• 次生底栖动物(secondary zoobenthos) : 各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中的肺螺类
(Pulmata)如椎实螺(Lymnea)
按其大小进行基本划分
• 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 :不能通过 500mm孔径筛网
• 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 :能通过 500mm孔径筛网但不能通过42mm孔径筛 网
底栖动物概述
Summary of Benthos
Summary of Benthos
底栖动物 (benthic animal或zoobenthos)是指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聚居于水体 底部的水生动物群。
Summary of Benthos
按其起源进行基本划分
• 原生底栖动物(primary zoobenthos):蠕 虫、底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等
豉甲科(Gyrinidae)],双翅 (Rhagionidae)]
目(摇蚊科)
底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在不同水体和区域间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按从物理因素、营养元 素、水草个方面对影响其分布和多度的因素进行
一些分析。
(一)物理因素
• 1.底质:水体的底质,根据颗粒的大小以及有机质的多寡 大体可分为岩石、砾石、粗砂、细砂、粘土和淤泥。
• 2.流速:流速对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和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 响。通常静水水体中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大于流水水体 ,但要求较清水的种类有时在江河中反而较常见。
• 3.水深:底栖动物数量明显地随水深增加而不断递减 。据 报道:大致水深每增加1m,底栖动物便将减少330ind每 平米。
(二)营养元素
• 1.总氮:底栖动物密度(D, ind/m2)、生物量(B, g/m2)对总氮(TN, mg/l)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为:D=1863TN-1207; B=13.441TN-9.091。这就意味着,在东湖的条件下,当总氮含量的
功能群 食物颗粒
撕食者 CPOM,>1mm
功能亚群
咀嚼者和钻食者
主要食物 新鲜维管束植物
死亡维管束植物
主
毛翅目[石蛾科(Phryganeidae)长
[丝翅亚目
要 分 类
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鳞翅目(Lepidoptera) 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 双翅目[摇蚊科、水蝇科
• 微型底栖动物(nanofauna) :能通过 42mm孔径筛网
底栖动物的习见类群
海绵动物门(Spongia)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三)水草
• 在生物环境中,水草是影响底栖动物的重 要因素。通常螺类的现存量随水草的增加 而增加。
科(Ephemerellidae)、五 节蜉科(Heptageniidae)]
元
蛾科(Brachycentridae)], ,半翅目[水黾科
鳞翅目,双翅目[ 科 (Simuliidae)、摇蚊科、蚊 科(Culicidae)]
(Gerridae)], 鞘翅目[水龟 甲科(Hydrophilidae)],双 翅目[摇蚊科、蠓科
年平均值增加1mg/l时,底栖动物的密度有可能增加约1900ind/m2 ,生物量将相应增加13g/m2左右。
• 2.总磷:总磷(TP, mg/l)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与总氮不同,其含量的对
数值与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地正相关水中总磷含量的消长将 使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出现指数式的增减。其瞬时增长率为 0.05(0.046¾ 0.053),故总磷每上升1ppb时,底栖动物实际增长率也 在5%左右(e0.05-1=0.0513)。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出磷对底栖动物 是个最重要的因素。 • 3.有机物:有机物耗氧量的年平均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非常 显著的正相关
沉积有机碎屑
主
蜉蝣目[二尾蜉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蜉蝣目[细蜉科
要
(Siphlonuridae)],毛翅目[
(Caenidae)、蜉蝣科 (Ephemeridae)、小裳蜉
分
等翅石蛾科
科(Leptophlebiidae)、四
类
(Philopotamidae)、管石蛾 节蜉科(Baetidae)、小蜉
阶
科(Psychomyiidae)、短石
(Filipalpia)], 毛翅目[ 沼石蛾科 (Limnephilidae)、鳞 石蛾科
阶
(Ephydridae)]
(Lepidostomatidae)],
元
双翅目[大蚊科
(Tipulidae)、摇蚊科]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收集者
FPOM-UPOM,<1mm
过滤收集者
直接收集者
主要食物 悬浮藻类和有机碎屑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泛刮食者
刮食者
<1mm
有机刮食者
主要食物
主 要 分 类 阶 元
生物和非生物基质上附着 的藻类等
蜉蝣目(五节蜉科、四节蜉科、 小蜉科),毛翅目 [Glossosomatidae、钩翅石蛾 科(Helicopsychidae)、细翅石 蛾科(Molannidae)、齿角石蛾 科(Odontoceridae)、瘤石蛾科 (Goeridae)],鳞翅目,鞘翅目[ 长角泥甲科(Elmidae)、扁泥甲 科(Psephenidae)],双翅目[摇 蚊科、虻科(Tabanidae)]
分
(Magaloptera),毛翅目[ 、蝎蝽科
类
原石蛾科
(Nepidae)、仰泳
阶
(Rhyacophilidae)、多距 蝽科
元
石蛾科(Polycentropidae) (Notonectidae)、
、纹石蛾科
潜水蝽科
(Hydropsychidae)],鞘翅 (Naucoridae)],
目[龙虱科(Dytiscidae)、 双翅目[鹬虻科
附着于生物基质上 的藻类等
蜉蝣目(细蜉科、小 裳蜉科、五节蜉科 、四节蜉科),半翅 目,毛翅目[长角石 蛾科 (Leptoceridae)], 双翅目(摇蚊科)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吞食者
捕食者 >1mm
刺吸者
主要食物 动物全部或部分
动物细胞和组织液
主
[
半翅目[负子蝽科
要
亚目(Setipalpia)],广翅目 (Belostomatidae)
• 次生底栖动物(secondary zoobenthos) : 各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中的肺螺类
(Pulmata)如椎实螺(Lymnea)
按其大小进行基本划分
• 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 :不能通过 500mm孔径筛网
• 小型底栖动物(meiofauna) :能通过 500mm孔径筛网但不能通过42mm孔径筛 网
底栖动物概述
Summary of Benthos
Summary of Benthos
底栖动物 (benthic animal或zoobenthos)是指 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聚居于水体 底部的水生动物群。
Summary of Benthos
按其起源进行基本划分
• 原生底栖动物(primary zoobenthos):蠕 虫、底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等
豉甲科(Gyrinidae)],双翅 (Rhagionidae)]
目(摇蚊科)
底栖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在不同水体和区域间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按从物理因素、营养元 素、水草个方面对影响其分布和多度的因素进行
一些分析。
(一)物理因素
• 1.底质:水体的底质,根据颗粒的大小以及有机质的多寡 大体可分为岩石、砾石、粗砂、细砂、粘土和淤泥。
• 2.流速:流速对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和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影 响。通常静水水体中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大于流水水体 ,但要求较清水的种类有时在江河中反而较常见。
• 3.水深:底栖动物数量明显地随水深增加而不断递减 。据 报道:大致水深每增加1m,底栖动物便将减少330ind每 平米。
(二)营养元素
• 1.总氮:底栖动物密度(D, ind/m2)、生物量(B, g/m2)对总氮(TN, mg/l)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为:D=1863TN-1207; B=13.441TN-9.091。这就意味着,在东湖的条件下,当总氮含量的
功能群 食物颗粒
撕食者 CPOM,>1mm
功能亚群
咀嚼者和钻食者
主要食物 新鲜维管束植物
死亡维管束植物
主
毛翅目[石蛾科(Phryganeidae)长
[丝翅亚目
要 分 类
角石蛾科(Leptoceridae)] 鳞翅目(Lepidoptera) 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 双翅目[摇蚊科、水蝇科
• 微型底栖动物(nanofauna) :能通过 42mm孔径筛网
底栖动物的习见类群
海绵动物门(Spongia)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三)水草
• 在生物环境中,水草是影响底栖动物的重 要因素。通常螺类的现存量随水草的增加 而增加。
科(Ephemerellidae)、五 节蜉科(Heptageniidae)]
元
蛾科(Brachycentridae)], ,半翅目[水黾科
鳞翅目,双翅目[ 科 (Simuliidae)、摇蚊科、蚊 科(Culicidae)]
(Gerridae)], 鞘翅目[水龟 甲科(Hydrophilidae)],双 翅目[摇蚊科、蠓科
年平均值增加1mg/l时,底栖动物的密度有可能增加约1900ind/m2 ,生物量将相应增加13g/m2左右。
• 2.总磷:总磷(TP, mg/l)对底栖动物的影响与总氮不同,其含量的对
数值与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地正相关水中总磷含量的消长将 使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出现指数式的增减。其瞬时增长率为 0.05(0.046¾ 0.053),故总磷每上升1ppb时,底栖动物实际增长率也 在5%左右(e0.05-1=0.0513)。从上述模型中可以看出磷对底栖动物 是个最重要的因素。 • 3.有机物:有机物耗氧量的年平均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非常 显著的正相关
沉积有机碎屑
主
蜉蝣目[二尾蜉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蜉蝣目[细蜉科
要
(Siphlonuridae)],毛翅目[
(Caenidae)、蜉蝣科 (Ephemeridae)、小裳蜉
分
等翅石蛾科
科(Leptophlebiidae)、四
类
(Philopotamidae)、管石蛾 节蜉科(Baetidae)、小蜉
阶
科(Psychomyiidae)、短石
(Filipalpia)], 毛翅目[ 沼石蛾科 (Limnephilidae)、鳞 石蛾科
阶
(Ephydridae)]
(Lepidostomatidae)],
元
双翅目[大蚊科
(Tipulidae)、摇蚊科]
功能群 食物颗粒 功能亚群
收集者
FPOM-UPOM,<1mm
过滤收集者
直接收集者
主要食物 悬浮藻类和有机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