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判决书事实与理由部分
彭宇案件_法律示范(3篇)
![彭宇案件_法律示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df13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彭宇案件,是指2006年发生在我国南京市的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
当事人彭宇在送同事就医的过程中,与一辆正常行驶的公交车发生碰撞,导致彭宇受伤。
事后,彭宇将公交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本案在我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关于侵权责任和举证责任的问题。
二、案件争议焦点1. 侵权责任的认定本案中,彭宇主张公交公司对其受伤负有侵权责任,公交公司则辩称其正常行驶,无侵权行为。
因此,侵权责任的认定成为本案争议的焦点。
2. 举证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本案中,彭宇和公交公司对于侵权责任的承担分别承担举证责任。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和承担成为争议的焦点。
三、法律分析1. 侵权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侵权责任应当根据以下情形确定:(1)行为人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3)因紧急避险造成他人损害的,承担适当的责任;(4)因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本案中,彭宇与公交公司发生碰撞,导致彭宇受伤。
根据法律规定,公交公司应当对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侵权责任的认定应当支持彭宇的主张。
2. 举证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在本案中,彭宇主张公交公司对其受伤负有侵权责任,因此,彭宇应当承担证明公交公司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在实际情况中,举证责任的承担存在以下问题:(1)彭宇作为受害人,难以证明公交公司有过错。
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和复杂性,彭宇在事故发生后难以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公交公司有过错。
(2)公交公司作为侵权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证据能力。
公交公司可以通过行车记录仪、监控录像等手段证明其车辆行驶过程中无过错。
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范文
![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ae804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3.png)
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范文在法律界,“彭宇案”那可是相当有名,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一、案件基本情况。
话说有一天,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老太太徐某摔倒了。
这时候,彭宇同学出现了,他好心地去扶老太太起来,还陪着老太太去了医院。
本来这是个好人好事的开端啊,就像我们平常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伸个援手是很正常的嘛。
可是呢,事情突然就变味了。
老太太后来竟然把彭宇告上了法庭,说是彭宇把她撞倒的,要求彭宇赔偿各种费用,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二、法院判决及争议焦点。
法院最后的判决是彭宇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这个判决结果可是争议超级大的。
那争议的焦点在哪呢?首先就是证据的问题。
彭宇说自己是做好事,没有撞人,但是老太太一口咬定就是他撞的。
法院在判决的时候,用了一个“常理推断”,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彭宇没有撞人,为啥要扶老太太去医院,为啥还要垫付部分医药费呢?这个“常理推断”就很值得玩味了。
按照我们正常的想法,做好事的人也是会这么做的呀,难道大家以后做好事之前都得先找个证人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才能去帮忙吗?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快被车撞了,你想拉他一把,还得先喊一声“我只是想救你,不是我推你的哦”,这多滑稽啊。
三、社会影响。
这个案子的社会影响那可不得了。
它就像一场大风暴,席卷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从那以后,很多人在看到老人摔倒的时候,心里就会打鼓,“我到底要不要扶呢?万一被讹诈了怎么办?”这就导致了一种很不好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好像突然就变得很脆弱了。
本来大家互相帮助是一种很美好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个案子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很多人做好事的热情。
四、对法律的反思。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呢,这个案子也给我们很多教训。
在证据的采信方面,不能仅仅依靠所谓的“常理推断”。
法律是要讲究证据的,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像监控录像啊、目击证人啊之类的。
而且,法官在判决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要考虑到判决结果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个判决不仅仅是解决两个人之间的纠纷,更是在向社会传达一种价值导向。
触犯法律的著名案例(3篇)
![触犯法律的著名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26d61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南京彭宇案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民事侵权纠纷案件。
2006年9月,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彭宇在街头行走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造成骨折。
事发后,彭宇向撞人者索赔,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争议。
随后,彭宇将撞人者告上法庭。
此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彭宇案”。
二、案件经过1. 事发经过2006年9月的一天,彭宇在南京市鼓楼区街头行走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
事故发生后,彭宇立即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
经过检查,彭宇的医疗费用高达数万元。
2. 赔偿争议事故发生后,彭宇向撞人者索赔。
然而,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存在争议。
彭宇认为,撞人者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撞人者则认为彭宇有部分责任。
3. 法院审理彭宇将撞人者告上法庭。
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分别提供了证据。
彭宇提供了医院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清单等证据,证明其受伤及治疗费用。
撞人者则提供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证明彭宇在事故发生前有行走不稳的情况。
4. 一审、二审一审法院认为,根据监控录像,彭宇在事故发生前有行走不稳的情况,故认定彭宇在本案中存在一定过错。
因此,法院判决撞人者承担70%的赔偿责任,彭宇自行承担30%的赔偿责任。
彭宇不服一审判决,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监控录像,彭宇在事故发生前并无明显过错。
因此,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判决撞人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三、案件影响南京彭宇案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案件曝光后,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许多网友认为,撞人者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因为其行为侵犯了彭宇的生命健康权。
2. 法律责任的界定此案引发了对法律责任界定的讨论。
有人认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确定赔偿责任。
也有人认为,法律应当明确规定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避免类似争议的发生。
3. 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此案暴露出证人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逻辑案例分析彭宇案(3篇)
![法律逻辑案例分析彭宇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61f1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a.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彭宇案是我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法律纠纷案件。
2006年9月,在南京市鼓楼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受害者徐某被一辆轿车撞倒受伤。
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逃逸。
路人彭宇目睹了事故发生过程,并主动上前帮助徐某。
然而,在事后,徐某及其家属却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彭宇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彭宇案由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案件争议焦点彭宇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彭宇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彭宇主动帮助徐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徐某及其家属认为彭宇在事发时未能尽到救助义务,反而导致徐某受伤。
此案涉及的法律逻辑问题主要包括:1. 法律因果关系:彭宇的行为是否导致徐某受伤?2. 无过错责任原则:彭宇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 法律事实认定:法院如何认定彭宇的行为与徐某受伤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法律逻辑分析1. 法律因果关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彭宇主动帮助徐某,但并未直接导致徐某受伤。
从法律因果关系的角度看,彭宇的行为与徐某受伤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 无过错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彭宇主动帮助徐某,属于紧急避险行为。
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彭宇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3. 法律事实认定在法律事实认定方面,法院需要根据证据对彭宇的行为与徐某受伤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
首先,彭宇在事发时主动上前帮助徐某,体现了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徐某受伤的原因是肇事司机逃逸,而非彭宇的行为。
因此,法院应当认定彭宇的行为与徐某受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四、案件评析彭宇案引发了社会对法律逻辑和道德伦理的广泛关注。
以下是对该案的一些评析:1. 法律逻辑的严谨性:彭宇案体现了我国法律逻辑的严谨性。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法律因果关系、无过错责任原则等因素,对案件进行了公正、公平的审理。
法律经典案例评析(3篇)
![法律经典案例评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1c0b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6.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彭宇与徐老太发生交通事故。
事发后,彭宇主动帮助徐老太就医,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然而,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徐老太却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南京彭宇案”。
二、案件经过1. 事故发生:2006年11月20日,彭宇与徐老太在南京市鼓楼区发生交通事故。
彭宇主动帮助徐老太就医,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2. 诉讼过程:徐老太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彭宇辩称,他只是帮忙将徐老太扶起,并非肇事者。
此案在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再审过程中,均引发了广泛关注。
3. 一审:鼓楼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彭宇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彭宇不服提起上诉。
4. 二审: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5. 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此案,认为原审判决存在事实认定错误,依法改判彭宇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1. 事实认定:在“南京彭宇案”中,原审判决认定彭宇承担部分赔偿责任的主要依据是彭宇在事故发生后主动帮助徐老太就医,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此案时认为,原审判决存在事实认定错误。
事实上,彭宇在事故发生后主动帮助徐老太就医,并不能证明其就是肇事者。
2. 法律适用:在“南京彭宇案”中,原审判决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再审此案时认为,原审判决在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彭宇在事故发生后主动帮助徐老太就医,并不能证明其就是肇事者,因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3. 社会影响:“南京彭宇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此案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此案也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行为权益保障的关注。
在此案中,彭宇虽然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但最终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这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案例启示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通过此案,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法律事件经典案例(3篇)
![中国法律事件经典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ab8a2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街头目睹一起交通事故,主动扶起倒地的老人。
然而,老人却坚称彭宇是肇事者,并要求其赔偿医疗费。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南京彭宇案”。
二、案件经过1. 事故发生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徐老太在街头行走时,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倒,导致腿部骨折。
事故发生后,徐老太立即要求彭宇赔偿医疗费。
2. 起诉与反诉徐老太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3.6万元。
彭宇则反诉徐老太,称其故意栽赃陷害,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
3. 法院审理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
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提供了大量证据,包括现场目击者证言、监控录像等。
然而,由于事故发生时双方均未看清事故经过,导致案件陷入僵局。
4. 判决结果2007年2月,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彭宇赔偿徐老太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4.5万元。
彭宇不服一审判决,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07年5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彭宇不服终审判决,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007年9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彭宇的再审申请。
三、案件影响1. 社会关注南京彭宇案发生后,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纷纷对此案发表意见,讨论见义勇为与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
2. 法律法规修订南京彭宇案暴露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见义勇为方面的不足。
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通过了《侵权责任法》,对见义勇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3. 公德教育加强南京彭宇案引发了对公德教育的关注。
社会各界呼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四、案例分析南京彭宇案之所以成为经典案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 案件本身具有典型性南京彭宇案反映了我国社会在道德与法律关系方面的矛盾,具有典型性。
2. 案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南京彭宇案引发了人们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深入思考,促使社会各界关注相关问题。
亚洲法律案例(3篇)
![亚洲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1a1c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0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律案例——彭宇案。
此案涉及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讨论。
彭宇案不仅在中国,也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案情简介2010年9月,彭宇在南京市鼓楼区街头目睹一位老人摔倒在地。
彭宇上前搀扶老人,被老人误认为故意撞倒。
随后,老人及其家属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共计11万元。
彭宇辩称,他只是出于善良之心帮助老人,并未造成伤害。
法院最终判决彭宇承担一半责任,赔偿老人3万元。
三、案件争议焦点1. 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彭宇案中,彭宇的行为体现了道德伦理层面的善良之心。
然而,在法律层面,彭宇却因为被误认为是侵权人而承担了赔偿责任。
这一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思考。
2. 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在彭宇案中,法院判决彭宇承担一半责任,主要基于证据不足。
老人及其家属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彭宇是侵权人,而彭宇也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这一案例暴露了我国法律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3. 社会责任感与法律风险彭宇案反映出社会对善行者的保护不足。
彭宇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法律的支持,反而承担了赔偿责任。
这导致人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四、案件影响1. 社会舆论关注彭宇案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之间关系的讨论。
许多媒体和学者对此案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 法律修订彭宇案发生后,我国相关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
例如,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避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善行者的权益。
3. 社会风气改善彭宇案虽然引起了争议,但也促使社会各界反思道德伦理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道德伦理,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风气向善。
彭宇案件_法律示范(3篇)
![彭宇案件_法律示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80b06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3.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彭宇案件是指2006年发生的“南京彭宇案”,该案件涉及到一个老人在街头摔倒,被行人彭宇扶起后,老人却诬陷彭宇将其撞倒,并要求彭宇赔偿医疗费用等损失。
该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质疑。
本篇法律示范旨在通过对该案件的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为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2006年9月,南京市民彭宇在街头行走时,遇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
彭宇见状,上前扶起老人。
然而,老人却声称彭宇将其撞倒,要求彭宇赔偿医疗费用等损失。
彭宇无奈之下,只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件争议焦点1.彭宇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老人是否构成诬告?3.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程序正义?四、法律分析1.彭宇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彭宇扶起老人是出于善意,并无过错。
因此,彭宇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老人是否构成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老人捏造事实,诬陷彭宇将其撞倒,构成诬告。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
”因此,老人虽然构成诬告,但因其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3.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程序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审理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并未违反程序正义。
五、法律示范1.对于类似彭宇案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程序公正。
彭宇案一审判决书
![彭宇案一审判决书](https://img.taocdn.com/s3/m/f9d434f2aef8941ea76e05d8.png)
民事判决书(2007)鼓民一初字第212号原告徐XX,女,汉族,1942年8月9日生,住本市XXX12号。
委托代理人唐X,南京XXX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彭X,男,汉族,1980年7月2日生,江苏XXX有限公司职工,住本市XXX2X3-1号。
委托代理人李X,女,汉族,198X年8月8日生,住本市XXX19号。
委托代理人高XX,江苏XXXXX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徐XX与被告彭X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徐XX及其委托代理人唐宁,被告彭X 及其委托代理人李舒、高式东到庭参加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徐XX诉称,2006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在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等83路车。
大约9点半左右,2辆83路公交车进站,原告准备乘坐后面的83路公交车,在行至前一辆公交车后门时,被从车内冲下的被告撞倒,导致原告左股骨颈骨折,住院手术治疗。
因原、被告未能在公交治安分局城中派出所达成调解协议,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40460.7元、护理费4497元(住院期间护理费897元、出院后护理费3600元)、营养费3000元、伙食费346元、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630元、残疾赔偿金71985.6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5000元、鉴定费500元,共计人民币136419.3元,并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被告彭X辩称,被告当时是第一个下车的,在下车前,车内有人从后面碰了被告,但下车后原、被告之间没有碰撞。
被告发现原告摔倒后做好事对其进行帮扶,而非被告将其撞伤。
原告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存在侵权行为,被告客观上也没有侵犯原告的人身权利,不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如果由于做好事而承担赔偿责任,则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及事实依据,请求法院依法予以驳回。
经审理查明,2006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在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等候83路车,大约9时30分左右有2辆83路公交车同时进站。
彭宇案的蝴蝶效应
![彭宇案的蝴蝶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e2456b027cd184254b35355b.png)
•
调整的法律技术问题转换成道德问题
– 证明责任分配的标准:“谁主张、谁举证” – 常理和社会情理的导入 – 忽视间接反证的自由心证
•
民法的公平责任原则的悖论
– 热血法条导致冷血判决--使毫无侵权过失的公民承担赔 偿责任 – 分担责任的标准不清晰
法与社会 3
“谁主张,谁举证”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有责任提供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64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
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 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 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 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 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 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 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
法与社会
5-1
彭宇案始末
彭宇案的判决理由与民间舆论
• 一件偶然事故为什么会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
–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在南京公交车站台发生的事实 – 2007年9月4日傍晚鼓楼区法院的判决要旨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 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 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Hale Waihona Puke – 鼓楼区法院的判决理由:
“从常理分析,其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被告是见义勇 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 仅仅是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 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 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 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中国法律典型案件(3篇)
![中国法律典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f949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c.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南京彭宇案,又称为“南京摔童案”,是中国法律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件。
该案发生在2006年9月20日,原告彭宇在南京市玄武区鼓楼广场附近的一家超市购物时,被一名2岁男孩撞倒。
事发后,彭宇将男孩送往医院救治,并垫付了医疗费用。
然而,男孩的家属却认为彭宇是导致男孩摔倒的直接原因,遂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二、案件经过1. 起诉与答辩男孩的家属以彭宇未尽到救助义务、造成男孩受伤为由,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8万元。
彭宇则辩称,自己在事发时并没有撞倒男孩,而是男孩自己摔倒,自己只是好心将男孩送往医院救治。
2. 法院审理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进行了证据调查、庭审辩论等程序。
原告方提供了医院病历、监控录像等证据,证明男孩是在彭宇的碰撞下受伤。
而被告方则提供了目击者的证言,证明男孩是自己摔倒的。
3. 判决结果2007年12月,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判决彭宇败诉,判决其赔偿原告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5.8万元。
判决生效后,彭宇不服,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08年2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案件影响南京彭宇案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案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与法律规范的冲突,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道德风险等问题的思考。
1. 道德风险该案中,彭宇因好心救助受伤男孩而遭受巨额赔偿,使得公众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产生了疑虑。
有人担心,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如果出手相助,可能会成为被告,从而承担赔偿责任。
2. 法律规范南京彭宇案也暴露出我国现行法律在道德风险方面的不足。
在判决中,法院认为彭宇未尽到救助义务,因此判决其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这一判决却引发了公众对法律是否应该保护见义勇为行为的质疑。
3. 社会反响南京彭宇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认为,法院的判决过于严苛,不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
导致法律修改的案件(3篇)
![导致法律修改的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25202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e.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6年,我国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案件——南京彭宇案。
该案引发了对我国《刑法》中“见义勇为”条款的广泛讨论和质疑,最终导致了《刑法》的重大修改。
本文将以这起案件为切入点,探讨案件背后的法律修改过程。
二、案件经过2006年9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下班途中,目睹一位老人在街头摔倒,便上前搀扶。
然而,老人却反诬彭宇将其撞倒,要求赔偿医药费。
随后,老人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万元。
在庭审过程中,彭宇坚称自己只是好心搀扶老人,并未将其撞倒。
但法庭上缺乏直接证据,双方各执一词。
最终,法院判决彭宇赔偿老人4.5万元。
此案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如果《刑法》中有明确的“见义勇为”条款,彭宇就不会如此倒霉。
于是,这起案件成为了推动我国《刑法》修改的催化剂。
三、案件引发的讨论彭宇案引发了对我国《刑法》中“见义勇为”条款的广泛讨论。
许多人认为,现行《刑法》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力度不够,导致社会风气恶化,助人为乐者反而受到惩罚。
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指出,我国《刑法》中确实存在对见义勇为者保护的不足。
首先,现行《刑法》对见义勇为者的界定模糊,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
其次,对于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力度不够,使得他们在遭遇不公时无法得到有效救济。
四、法律修改过程1. 提案阶段彭宇案发生后,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交提案,建议修改《刑法》,增加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刑法》列入立法计划。
2. 立法调研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各界对《刑法》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门调研组,对现行《刑法》进行了全面调研。
调研组深入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实际案例。
3. 立法起草阶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刑法》修改草案。
草案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见义勇为者的界定标准,并加大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力度。
4. 立法审议阶段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改草案进行了审议。
法律经典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
![法律经典案例事件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ab2ce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下班途中,在南京街头扶起一位突然倒地的老人。
随后,老人及其家属以彭宇为被告,向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彭宇赔偿其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共计30万元。
该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2007年最具争议的案例之一。
二、案件经过1. 原告(老人及其家属)诉称:彭宇在2006年11月20日18时30分许,驾驶摩托车行至南京市玄武区某路段时,突然倒地。
彭宇在发现后,立即停车将老人扶起,但老人表示身体不适。
随后,彭宇将老人送至医院检查,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然而,老人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经诊断患有脑出血。
老人及其家属认为,彭宇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老人病情加重,故要求彭宇承担赔偿责任。
2. 被告(彭宇)辩称:彭宇在发现老人倒地后,立即停车将老人扶起,并无过错。
彭宇在扶起老人后,已经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3. 法院审理: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彭宇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但考虑到彭宇在扶起老人后,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故判决彭宇向老人支付5000元慰问金。
三、案件分析1. 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彭宇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本案中,彭宇在扶起老人的过程中,并无过错,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2. 社会影响:南京彭宇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普遍担忧在扶起摔倒的老人时,是否会面临无端赔偿的风险。
该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交织,使得人们在扶不扶老人这一问题上犹豫不决。
3. 法律依据:本案判决依据了《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根据该法,侵权责任应当具备以下要件:有侵权行为、有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
经典法律案例及其分析题(3篇)
![经典法律案例及其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a728e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1.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南京彭宇案,又称“南京彭宇扶老案”,是指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彭宇在下班途中,扶起一位倒地的老太太,随后被老太太家属起诉索赔,法院最终判决彭宇赔偿老太太4.5万元。
该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司法实践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二、案件经过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鼓楼区居民彭宇在下班途中,目睹一位老太太倒在地上,彭宇上前将其扶起。
随后,老太太家属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彭宇赔偿4.5万元。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多次组织调解,但双方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一审法院认为,彭宇在事发时对老太太进行了救助,但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老太太的受伤与彭宇的救助行为有因果关系,因此判决彭宇赔偿老太太4.5万元。
彭宇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重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彭宇赔偿老太太2万元。
三、案件分析1.案件焦点南京彭宇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彭宇在救助老太太的过程中,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案件分析(1)关于救助行为的性质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3条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没有侵权人的,由受害人自己承担。
”彭宇在救助老太太的过程中,属于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
(2)关于因果关系在南京彭宇案中,一审法院认为彭宇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老太太的受伤与彭宇的救助行为有因果关系,因此判决彭宇赔偿老太太。
然而,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撤销了一审判决。
这表明,在判断因果关系时,应充分考虑救助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合理关联。
(3)关于举证责任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主张自己无罪,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在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因此,彭宇未能证明自己无罪,承担了赔偿责任。
法律优秀案例推荐理由(3篇)
![法律优秀案例推荐理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cc748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南京彭宇案》是指2006年发生的南京彭宇与徐某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
该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法律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案中,原告彭宇被一辆摩托车撞伤,事故发生后,被告徐某赔偿了彭宇的医疗费用。
然而,彭宇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发现徐某未支付全部医疗费用,遂将徐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剩余的医疗费用。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产生了分歧,案件最终引发了社会对于见义勇为与道德责任的广泛讨论。
二、推荐理由1. 社会影响力大《南京彭宇案》因其涉及的法律问题和道德困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案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道德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的思考,对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将其作为优秀案例进行推荐,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 案例典型性本案涉及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具有典型性。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较为常见,而本案在责任认定、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分析本案,可以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案例争议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产生了分歧,引发了社会对于见义勇为与道德责任的广泛讨论。
这种争议性使得本案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本案,有助于揭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法律实践中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启示意义本案对法律实践具有以下启示意义:(1)加强证据收集和审查。
在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中,证据收集和审查至关重要。
本案中,由于证据不足,导致责任认定出现分歧。
因此,在类似案件中,应加强证据收集和审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2)注重道德教育。
本案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与道德责任的思考。
在法律实践中,应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
(3)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认定标准,提高司法效率。
(4)加强法官素质培养。
法律高于道德的经典案例(3篇)
![法律高于道德的经典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acd01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6.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06年9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街头与徐老太发生交通事故。
徐老太受伤后,彭宇见状将其扶起,并送往医院。
然而,在事后,徐老太及其家属却指责彭宇故意撞人,并要求其赔偿巨额医疗费用。
彭宇遂将徐老太及其家属诉至法院。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法律高于道德”的经典案例。
二、案件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围绕事故责任和赔偿金额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以下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关键证据和事实:1. 事发当天,彭宇在街头行走时,被徐老太撞倒在地。
彭宇在事发后,立即将徐老太扶起,并送往医院。
2. 事发后,徐老太及其家属指责彭宇故意撞人,要求其赔偿巨额医疗费用。
然而,在警方调查中,并未发现彭宇故意撞人的证据。
3. 在医院治疗期间,徐老太及其家属多次要求彭宇支付医疗费用,彭宇予以拒绝。
此后,徐老太及其家属将彭宇诉至法院。
4. 在庭审过程中,徐老太及其家属提出,彭宇在事发时,应当知道徐老太受伤,但仍然将其扶起,构成故意伤害。
彭宇则辩称,自己在事发时,并未意识到徐老太受伤,且在扶起徐老太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5. 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侵权行为应当具备故意或过失。
本案中,彭宇在事发时,并未故意伤害徐老太,且在事发后,立即将徐老太送往医院,不存在过失。
因此,法院驳回了徐老太及其家属的诉讼请求。
三、案件评析南京彭宇案引发了社会对“法律高于道德”的广泛讨论。
以下是案件评析: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我国,法律与道德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体现,是道德的最低要求。
另一方面,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可能发生冲突。
2. 法律高于道德的理由(1)法律具有强制性。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考虑法律的适用。
(2)法律具有明确性。
法律对侵权行为、责任承担等方面具有明确规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案例推荐及理由(3篇)
![法律案例推荐及理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c0640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2.png)
第1篇一、案例简介《南京彭宇案》是指2006年发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
该案的基本案情如下:原告彭宇,男,24岁,江苏省南京市人。
被告李某,男,26岁,江苏省南京市人。
2006年9月21日,彭宇在南京市玄武区驾驶一辆小型客车,与李某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李某受伤。
事故发生后,彭宇主动将李某送往医院救治,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用。
然而,李某的家属却以彭宇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彭宇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方主张彭宇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理由是彭宇驾车与李某发生碰撞,导致李某受伤。
被告方则认为,彭宇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救助李某,并垫付了医疗费用,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彭宇承担70%的赔偿责任。
二、推荐理由《南京彭宇案》是一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交通事故案件,它引发了人们对公共道德与法律责任边界的探讨。
以下是推荐此案的理由:1. 社会关注度高《南京彭宇案》在审理过程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该案涉及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该案反映了公共道德与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思考。
因此,推荐此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法律知识的关注度。
2. 案例具有代表性《南京彭宇案》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赔偿问题的普遍性。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交通事故发生,涉及到众多受害者及其家属。
该案判决结果对类似案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统一裁判尺度。
3. 案例引发道德与法律边界讨论该案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判决彭宇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引发了人们对公共道德与法律责任边界的讨论。
一方面,彭宇在事故发生后主动救助李某,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法院判决其承担赔偿责任,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道德与法律之间找到平衡点。
4. 案例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南京彭宇案》的判决结果,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时,既要考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被告的过错程度,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彭宇与邓代红胡永坤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彭宇与邓代红胡永坤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https://img.taocdn.com/s3/m/af81c00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6.png)
彭宇与邓代红胡永坤等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4.13【案件字号】(2021)渝01民终256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罗太平赵青李菊霞【审理法官】罗太平赵青李菊霞【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彭宇;邓代红;胡永坤;重庆紫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铜梁区益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当事人】彭宇邓代红胡永坤重庆紫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铜梁区益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当事人-个人】彭宇邓代红胡永坤【当事人-公司】重庆紫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铜梁区益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理律师/律所】陈学岚北京市炜衡(重庆)律师事务所;丁飞重庆翰墨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陈学岚北京市炜衡(重庆)律师事务所丁飞重庆翰墨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陈学岚丁飞【代理律所】北京市炜衡(重庆)律师事务所重庆翰墨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彭宇【被告】邓代红;胡永坤;重庆紫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铜梁区益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本院观点】对于收据的真实性予以确认,但达不到上诉人的证明目的,本院不予采信。
胡永坤、彭宇、紫郡公司向邓代红借款,有胡永坤、彭宇、紫郡公司共同出具的收据及邓代红的银行交易明细为凭,双方的民间借贷关系依法成立。
【权责关键词】代理违约金合同约定证据不足新证据关联性合法性质证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胡永坤、彭宇、紫郡公司向邓代红借款,有胡永坤、彭宇、紫郡公司共同出具的收据及邓代红的银行交易明细为凭,双方的民间借贷关系依法成立。
彭宇上诉称在收据签字未标注身份,是履行职务行为,且其未在借款协议和还款协议上签字,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宇案判决书事实与理由部分
原告徐某与被告彭宇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经审理查明,2006年11月20日的上午,原告在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等候83路公交车,约9时20分同时有两辆83路公交车进站。
原告准备乘坐后一辆公交车,在行至前一辆的后门时突然摔倒致伤,此时,被告彭宇从第一辆公交车后门下车。
被告发现老太太摔倒后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垫付200元医药费。
原告后被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需住院治疗并施行髋关节置换术,产生了一大笔医疗费,要求被告赔偿。
因原、被告未能在公交治安分局城中派出所达成调解协议,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损失,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案件审理期间,处理事故的城中派出所提交了当时对被告所做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及其誊写材料作为证据,该询问笔录表明被告人承认于原告相撞。
在事故发生后,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城中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依法对该事故进行了处理并制作了询问笔录。
但询问笔录原件在派出所装修时丢失,只有一份照片形式的电子档案,而该电子档案经查明是由原告的儿子用手机拍下来的。
询问笔录的照片和誊写材料都属于复制品,没有原件可供核对,无法确定真实性,故该询问笔录电子档案本院不予认定。
被告申请的证人陈二春表示案发
当日他就在车站,目睹了案件发生的经过,并且上前搀扶原告。
庭审中,证人陈述了当天他所看到的情况:当日,在两辆83路车到站以后,原告由于是在跑向第二辆车时摔倒,被告人看到原告摔倒在地才去扶。
原告对于证人的证言持有异议,表示事发当时证人并不在场,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定,故对于证人陈二春的证言本院亦不予认定。
上述事实,有双方当事人陈述;原告提供的住院记录、医疗费票据;被告申请的证人陈二春的当庭证言;城中派出所提交的对原告的询问笔录、对被告讯问笔录的电子文档及其誊写材料;本院委托鉴定的鉴定报告、本院谈话笔录以及本院开庭笔录等证据证实。
本院认为,对于本案所争议的焦点问题,即原告摔倒受伤是否是被告的直接过错,原被告双方争执不下。
根据举证责任原则,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原告主张是被告将其撞倒并致其严重损伤,那么原告就负有举证责任。
在本案中,原告不能提出有效的证据证明其观点,所以应由原告承担其不利后果。
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