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___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___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___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09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指导教师评语

平时(30)

报告(30)

修改(40)

总成绩

1基本题目

1.1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1.2题目分析

现代高速铁路绝大多数都采用电力牵引方式,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最终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目前,世界各国为满足高速受流的要求,都根据自己国家高速铁路规划的动力装置和受电弓的结构及性能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悬挂类型。悬挂类型是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和施工的最基本参数。高速铁路接触网对悬挂类型的要求,是能够提供良好的受流质量、寿命长、少维修、故障率低,同时应该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目前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大体有三种悬挂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复链型悬挂、以德国为代表的弹性链型悬挂和以法国为代表的简单链型悬挂。本报告结合所学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参考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对上述三种链型悬挂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简单分析了我国高速(以京沪高铁为例)宜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方式的原因。另外,对张力补偿装置的选择也略作阐述。

2 高速电气化铁路悬挂类型设计

2.1不同类型接触网悬挂的分析比较

日本于1964年开通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采用的是复链型悬挂,复链型悬挂图如图1所示。九十年代以前,日本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都采用复链型悬挂。但是这种悬挂类型一次性投资太大,而且因为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太多,导致接触网运营的维修费用高昂,发生事故时抢修难度大、运输中断时间长。

承力索

吊悬

接触线

图1复链型悬挂图

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直采用弹性链型悬挂,如图2所示。在总结

Re75,Re100,Re160三种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Re200,Re250和Re330标准系列。Re表示为标准接触网,后边的数字为在该标准接触网形式下列车可运行的最大时速,BzII表示青铜绞线。弹性链型悬挂带有弹性吊索,而弹性吊索的设置需要相当精确的计算和一套严格的施工程序,其调整工作非常麻烦,而且很难进行检测。再加上弹性吊索本身的长度和张力是随着温度发生变化的,要想保证它在各种温度条件下不使附近的接触网变形,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承力索吊悬

接触线

图2 弹性链型悬挂图

法国在八十年代建成的巴黎一里昂东南新干线采用弹性链型悬挂,如图3所示。但是在正式运营的三个月内,发生了两次重大事故,造成导线拉断、接触网损坏。九十年代初,法国总结了东南新干线的经验教训,在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弹性吊索对于时速超过250km的高速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反而成为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之一。因此,新建的巴黎一勒芒大西洋新干线采用了简单链型悬挂。

承力索

吊悬

接触线

图3 简单链形悬挂图

从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 总的趋势是:

(1)尽可能地简化接触网的结构, 以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

(2)在材质一定的条件下, 尽可能地提高接触线的张力, 以提高接触线的波动速度提高运营速度。

(3)积极研制和开发与接触网参数及运营速度相匹配高速受电弓。

复链、简链和弹链三种接触网悬挂型式虽然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但对于时速300 km/

h 以上的速度来说, 均能满足高速受流要求,在国外都有成功的运营实践。其技术经济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复链、简链和弹链的技术经济比较

内容项目复链简链弹链

技术比较

静态弹性不均匀度小大较小动态接触力的标准偏差小较大较小定位点接触线的抬升量小较小大受电弓运行轨迹的平缓度好

稍差(接触线设置预弛度

时可明显改善)

较好网的动态稳定性好较好差接触网的风稳定性好较好差环境温度变化对网的稳定性影

小小大零部件数量多少较多结构的复杂程度复杂简单较复杂施工的难易程度难容易较难日常维修的便利性较便利便利不便利事故抢修的难易程度难容易较难因接触网的震动引起螺栓松动

的可能性

小小大

经济比较一次性投资高低较高运营维护费高低较高

综合比较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复链型悬挂静态弹性不均匀度最小,受电弓的运行轨迹最平缓。但投资较高, 结

构比较复杂,施工调整及事故抢修难度大。

(2)简单链型悬挂静态弹性不均匀度较大,导致受电弓运行轨迹的平缓度稍差, 但当接触线设置适当的预留弛度时可得到明显改善。简单链型悬挂的结构最为简单, 投资最省,施工调整、运营维护及事故抢修较容易。

(3)弹性链型悬挂静态弹性不均匀度较小,受电弓的运行轨迹也较平缓。但接触网的平均抬升量大,稳定性较差,需专门的安装测试工具,施工调整及事故抢修难度大。

2.2 关于弓网受流质量的评定标准

(1) 弓网间动态接触压力

定义:指受电弓滑板与接触导线间的垂向接触力。此接触力包括所有接触点的垂向力总和。分析区段一般定义为一个跨距,评定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弓网间动态接触压力评定指标

速度等级 120—160km/h 160-200km/h 200-250km/h 250km/h 以上 F max (N) 100—130 130—190 175—210 190—225 F min (N) 50—60 40—60 50—75 30—55 F maxs (N) 110—140 120—200 190—210 210—230 Fmins(N) 40—50 30—40 20—40 -5—20 Fm(N) 90—100 100—110 110—120 110—120 σ

15—26

25—28

26—31

32—40

术语和符号:

F max —分析区段内实际最大接触压力(N ); F min —分析区段内实际最小接触压力(N ); σ— 分析区段内接触压力标准差(N ); Fm —分析区段内接触压力的平均值(N ); Fmaxs —分析区段内接触压力的统计最大值(N );

σ

3F F m m axs +=

Fmins —分析区段内接触压力的统计最小值(N ); σ3-F F m m i n s =

(2) 离线

定义:指受电弓滑板脱离接触导线的时间。离线评定指标如表3所示。

术语和符号:

Tmax — 分析区段内最大一次离线的时间(ms );

μ —分析区段内的离线率。区段内离线之和与运行时间的比率(%)。

表3 离线评定指标

速度等级 120-160km/h 160-200km/h 200-250km/h 250km/h 以上

Tmax(ms) <100 <100 <100 <100 μ(%)

3

3

5

5

(3) 受电弓滑板振动幅度

定义:指受电弓滑板在一个跨距内的振动幅度,即上下振动的范围,一般用2倍振幅表示。受电弓滑板振动幅度评定指标如表4所示。

术语和符号:

Hmax —跨距内受电弓滑板的最大高度(mm); Hmin —跨距内受电弓滑板的最低高度(mm); 跨距内滑板振动幅度计算公式为:

m in m ax H -H A 2=

表4 受电弓滑板振动幅度评定指标

速度等级 120-160km/h 160-200km/h 200-250km/h 250km/h 以上

2A(mm)

CLOSE <150 <150 <150 <150 OPEN

<100

<100

<100

<100

说明:对于单臂受电弓CLOSE 方向指受电弓拐臂与前进方向一致,OPEN 方向指受电弓拐臂与前进方向相反。

(4) 接触导线抬升量

定义:指受电弓经过时,接触导线的最大抬升量,用?H 表示。接触线抬升量评定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接触导线抬升量评定指标

速度等级(km/h)

120-160 120-160 200-250 250 以上 ?H(mm)

<60

<70 <80

<100

2.3不同类型悬挂弓网受流质量

日本、法国、德国以及欧洲铁路联盟对弓网受流质量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对比分析日、法、德及欧铁联盟的受流质量评价标准可知:

(1) 提高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是提高列车运营速度的最有效途径。对于这一点,各国的认识是一致的。

(2) 日、法、德三国对离线率及离线电弧的控制均较严格,如离线率一般不超过5% ,一次离线的最大时间不超过200ms。

(3) 德国对静态弹性的不均匀度要求较高,因此认为弹性吊索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如此,德国在修建法兰克福~科隆( Re330) 高速铁路时,隧道内接触网已不再设置弹性吊索了。据ADt ranZ 公司Bernd-w olfgangZw eig博士介绍,隧道内取消弹性吊索,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因:

①隧道内受净空所限, 接触网结构高度仅能达到1100 mm,不利于弹性吊索的设置。

②隧道内跨距仅为50 m,在( 21 kN + 27 kN)的接触网张力下跨中弹性已经较小, 接触网弹性不均匀度也相对变小,因此弹性吊索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

(4) 法国对静态弹性的不均匀度未作特殊要求, 且对接触力的标准偏差控制也不是很严格( 可达33% )。但自东南线发生事故以后,对定位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非常注重,在大西洋线、北方线上采用的定位器允许抬高量达400 mm,安全系数在2倍以上。

(5) 欧洲铁路联盟对平均接触力和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作了规定,同时对定位装置的结构设计作了规定,以保证行车的安全。

3 高速铁路宜采用的悬挂方式

鉴于复链型悬挂结构太复杂, 投资太高, 国内尚无成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经验, 故不宜在京沪高速中推荐采用。从悬挂方式对速度适应性的发展历程来看, 四十年前东海道新干线210 km/ h 采用复链型悬挂, 当时人们认为200 km/ h 速度应采用弹性均匀的复链型悬挂。现在, 我国广深、秦沈200~250 km/ h 运行速度采用简链就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受流效果。再从法国的经验来看, 300 km/ h 的简链接触网已经使用了十几年, 350 km/ h 的简链接触网也已投入运行, 这说明简链不仅在200~250 km/ h 速度段的受流性能得到了确认, 在300~350 km/ h 速度段同样能满足运营要求。从德国的经验来看, 从160~330 km/ h 速度, 弹链的使用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 受流质量同样满足要求。弹链和简链在高速领域均有出色的受流性能, 主要原因是两种悬挂都加大了接触线的张力, 提高了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 并有追随性能优越的受电弓相匹配。

对于京沪高速而言, 从受流质量要求来看, 弹链和简链均能满足要求, 但弹链施

工调整麻烦, 运营维护和事故抢修难度加大, 同时弹链的稳定性不如简链。综合比较结果, 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更适合我国的施工及维护环境。因此, 京沪高速推荐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具体参数如图4和表6所示。

图4京沪高铁悬挂类型—简单悬挂

表6 京沪铁路接触悬挂的技术参数

名称量值名称量值接触线CuCa (mm2)150 最大跨距(m)63

接触线张力(KN)15 正线相邻跨距之比 1.15:1

承力索BzⅡ(mm2) 65 结构高度(mm)1400

承力索张力(KN)15/8.5(出站)接触线高度(mm)5650/6000

最短吊弦(mm)600/500/350 补偿装置铝合金大滑轮装置

4 张力补偿装置的设计

目前的张力自动补偿装置主要有日本的变比鼓轮补偿装置、德国的棘轮补偿装置和法国的滑轮组补偿装置。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应具备如下技术性能:

(1) 机械传动变比1:3-1:5;

(2) 机械传动效率不低于0.97;

(3)质量不大于30kg。

相比之下,法国的滑轮组补偿装置制造相对简单,传动比可调,适用范围较大,是高速铁路接触网首选的张力补偿装置。

5 结论

研究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必然对铁路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的铁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是一项共同追求得目标。然而,要大程度的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接触网悬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为了满足高速受流的要求,都根据自己国家高速铁路规划的动力设置(动力集中式或动力分散式)和受电弓的结构及性能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悬挂类型。高速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就其现有的情况而言,有日本高速铁路采用的简单复链型悬挂、德国高速电气化铁路采用的弹性链型悬挂、法国高速铁路采用的简单悬挂。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各种悬挂类型的经济效益、技术要求以及抗环境影响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接触网的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化, 以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

(2)在材质一定的条件下, 尽可能地提高接触线的张力, 以提高运营速度。

(3)积极研制和开发与接触网参数及运营速度相匹配高速受电弓。

通过对不同类型接触网悬挂的比较,最终选择简单链型悬挂为京沪高速的悬挂类型。

参考文献

[1] 于万聚著.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伟主编.接触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 (1) 1.2基础及构支架 (2) 1.3埋入件安装 (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3) 2.1线索调整 (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9) 4.1车梯作业 (10) 5.1梯子作业 (10) 6.1接触网作业车 (13) 7.1设备安装 (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 (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 (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 (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 (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的研究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的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电气化铁路两种较常应用的关节式电分相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气化、电分相、锚段关节 一、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特点 1.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分析 七跨式绝缘锚断关节式电分相,它是由二个4跨绝缘锚段关节交叉组合而成,从头到尾共有七个跨距,故称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其原理是利用2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空气绝缘间隙来达到电分相的目的。中性区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无机车通过时),但不允许接地,其对地仍按25kv电压等级要求绝缘。一般考虑在关节处行车方向远端设置一台手动隔离开关,以疏导中性区的故障机车。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如图1、2所示。 图1 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图 图2 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直线平面图 当电力机车准备经过电分相时,机车主断路器打开,受电弓不降弓通过。电力机车在电分相中性无电区范围内利用中性锚段来作工作支,使受电弓平稳的由一端正线锚段运行到另一端的正线锚段,该中性嵌入线从左侧的中1处变为工作支,到右侧中2处开始抬升,变为非工作支,可保证约有100~150m长的中性区。机车乘

务人员须按照设置的“断”、“合”、电力机车禁“停”标志断、合机车主断路器(如图3、4所示)。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正常通过绝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绝缘器,原则上要求单台受电弓升弓运行,确需多台受电弓同时升弓时,对受电弓间距离应做限制。 图3 下行方向行车标志的设置 图 4 上行方向行车标志的设置 2.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分析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Z表示直线区段;J表示绝缘锚段关节;ZJ为支柱装配形式。 图 5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平面图不管是哪种型式,其结构都是利用2个绝缘锚段关节重合1跨或2跨,再增加1个分相锚段组成,即:分相锚段与既有接触网的2个下锚支组成2个绝缘锚段关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09 指导教师: 平时报告修改总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 基本题目 1.1 题目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1.2 题目分析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做的是滑轮式、Re200c非并联棘轮式、YB液压型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和研究。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类有:滑轮式、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簧式等。 2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2.1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概念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因为在大气温度发生变化时,接触线或承力索也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使线索内的张力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影响到接触线或承力索的驰度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使受流条件恶化。为改变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及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

接触网课程设计 第七气象区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 3 月 5 日完成日期:2012 年 4 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考试题

接触网练习题121213 课程性质(任选) 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弛度曲线是弛度相对于()的变化曲线。 A 温度; B 时间; C 跨距; D 张力 2,在锚段与()之间采用锚段关节。 A 承力索 B 站场; C 锚段; D 接触导线 3,基本风速高度是()米。 A 15; B 20; C 30; D 10 4,拉出值在直线段一般取()米。 A 300; B 200; C 270; D 400 5, 临界温度的定义 6中心锚结的作用 7,支柱所受风负载主要与()有关。 A 风速; B 空气密度; C 支柱的形状; D 风速不均匀系数 8, 当量跨距反映了 9,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 10,大离线会造成()后果。 A 列车颠覆; B 机车供电时断时续; C 电弧灼烧导线; D 机车时快时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一个好的接触网应该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2,接触网悬挂线索的风负载如何计算?(须写出公式并说明参数的含义)3,在链形悬挂中,引入结构系数Ф的意义是什么? 4,弓网间接触力大小对受流有些什么影响? 5,接触网检测装置主要检测哪些信号?试说明接触导线磨耗的检测方法。

三、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0分) 1、牵引网是由--------------和------------接触网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 2、架空式接触网主要由支柱与--------、支持装置和接触悬挂等几部分组成。 3、根据线索的紧固方法划分,链形悬挂分为----------------和 ---------------------------、------------------------及全补偿链形接触悬挂。 4、跨距-----------时,不等高悬挂的斜驰度F’等于等高悬挂的水平驰度F。 5、我国铁路接触导线的最高高度规定为-----------m。 6、临界跨距是接触线的最大张力可能发生在---------时,也可能发生在最大附加负载时的跨距。 7、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最大工作宽度为1250mm,而取许可风偏移值为-----------。 四、讨论题(20分) 已知接触导线的最大受风偏移公式为b jm=pl2/8T+a+1/l2; 式中 p为风负载,l 为跨距,T为张力,a 为拉出值 试讨论:其他条件不变,当偏移增加5%时,跨距如何变化? 五、推导题(10分)(必须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1.试推导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六、说明题(12分) 1.(1)划分锚段的目的和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2)直线区段和曲线区段的锚段长度大约多长? 2.(1)技术跨距和经济跨距有何关系?(2)技术跨距主要由什么决定?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03级 姓名:孙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8 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高速铁路(含城际铁路、动车所及相关联络线)接触网的运行检修工作。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必须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规定。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管理岗位、作业岗位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各铁路局(公司)可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并报铁路总公司核备。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高速铁路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封闭栅栏防护网内(以下简称“网内”)进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限速的情况下进行。第5 条凡参加高速铁路牵引供电各单位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达到《高速铁路主要行车工种岗位标准》的职业资格要求,取得本职业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和《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CRH)》。从事高速铁路管理工作的各级管理干部,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高速铁路管理干部上岗证》后方准上岗。第6条从事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安全等级制度。经过考试评定安全等级,取得《高速铁路供电安全合格证》之后(安全合格证格式和安全等 第 2 页共 18 页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 .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3级 姓名: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于净空受限的地下铁道。 集电靴为地下铁道电动车组与第三轨接触的集电装置,为了保证良好取流,集电靴与第三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应保持在100~200N的围。 加强导线在繁忙的电力牵引区段,当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总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扩大导电总面积而架设的一条平行输电导线。 回流线电力机车从接触导线取流后,专供牵引电流流回到变电所的架空地线,一般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其回归电流与电力机车取流方向相反,所形成的磁场互相抵消,可减轻对沿线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接触网实训总结

接触网实训总结 为期2周的实训结束了,我在这两周的实训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并且身临现场的学习使我对接触网的组成以及各部分零件的位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质量,最终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输经济效益。所以,熟练掌握接触网的知识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对这2周的实训的工作小结。 这次实训主要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教我们一些与接触网有关的安全知识,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让我们要深深的体会其中的含义,并且要背下来,因为只有真正的认识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是老师教我们最基本的在支柱上作业前的准备,首先要检查工具是否有损坏的,如果没有则开始佩带工具,将安全带系于腰部,防护绳放于肩部,其次还要配备工具袋,并且检查工具是否齐全,最后,就可以上支柱作业。当老师把这些流程演示完让我们爬支柱的时候,心理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有点打退堂鼓,不想爬了,可是一想这种实训的机会很难得,应该尝试一次,最后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选择了爬支柱一试。 第三部分是腕臂的组装,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标准的示范,把所有的零件井井有序的链接起来。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腕臂分为两种,有水平腕臂与斜腕臂,两种腕臂的直径有1.5英寸与2英寸,有尺寸3000mm 2600mm 1600mm不等,根据这些数据选择你所需要的腕臂。并且要根据你腕臂的尺寸选择对应的支撑管。首先将水平腕臂放平,在其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然后依次将两个套管双耳、承力索底座依次套在水平腕臂上,盖上管帽,调整好承力索距管帽的距离是在250—300mm之间,第一个套管双耳与承力索底座的间距是在200mm。同时在斜腕臂上依次套上两个套管双耳、定位环,并且在斜腕臂的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调整好两个底座之间的中心距离,再将两支腕臂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在定位管上套支撑管卡子与定位管卡子,再将定位管上的定位勾与斜腕臂上的定位环相连,保持定位管与水平腕臂平行,安装定位管与斜腕臂间的支撑管,同时还要定位管与支撑管间的角度要满足45—75度和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管头在250---300mm之间。最后将定位器与定位管卡子套在一起,并且保证定位器线夹与承力索底座间距在1400mm,还要在同一条直线,并且把所有的螺丝拧紧。 第四部分是老师领我们去真正的铁路现场观察接触网,目的是使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接触网的组成由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支柱与基础构成。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办法讲义 在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通过几年高速铁路的运行总结的基础上,总公司运输局从2016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铁总运(2015)363号,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检修模式开始新的探讨。下面根据363号文件一起学习。本办法共分8章,内容主要在前7章,37条。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性能和状态管理,规范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确保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在总结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营规律的基础上,依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接触网精测精修是指通过检测动态条件下的弓网作用参数,测量静态条件下的接触网几何位置,检验零部件质量状态,依据检测、检验分析结果,全面调整接触网静态几何参数、更换失效或接近预期寿命的零部件和设备、更换局部磨耗接近限界的接触导线,恢复接触网标准状态。 接触网精测精修包括精确检测、零部件检验、分析诊断与设计、精确修理、验收等工作。 第三条标准状态资料至少包括相关设计文件、接触网平面竣工图、“一杆一档”数据和非接触测量的完整数据(含波形图)以及接触网零部件预期寿命状态等资料。 第四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应参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执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

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正常情况下,一般运行7年或弓架次达到50万次以上应安排进行一次精测精修。 遇有动态检测发现弓网动态作用特性成区段持续不良;接触网超标值增多或故障多发且分析后认为有必要实施精测精修,以及线路纵断面发生调整的区段,应在规定时间内提报精测精修计划。 第七条接触网精测精修工作执行铁路营运线施工有关规定,安排在天窗时间内进行,接触网精测精修天窗时间一般不少于4小时,一个任务周期内,天窗日计划原则上应逐日安排连续进行。 第八条铁路总公司监督、检查、指导全路高速铁路接触网精测精修实施情况。各铁路局负责编制接触网精测精修计划,组织审批设计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 第三章精确检测 第九条接触网精确检测和分析工作一般应由具有高速铁路接触网综合检测设备、具备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数据和设备质量分析诊断能力的专业单位承担,如需要外部单位承担,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业绩的专业单位。 第十条精确检测一般由综合检测列车、高铁接触网检测车或者其他能够完成精确检测任务的设备实施。精测设备应经过标定且在合格的周期内,通过精测前的现场测试验证,满足精度要求。 第十一条精确检测一般采用非接触检测和接触检测两种方式。非接触检测主要用于测量接触网几何位置。接触检测主要用于测量弓网动态性能参数。 第十二条动态检测可结合综合检测车检测工作周期统筹安排。根据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

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持装置 1.腕臂 腕臂安装在支柱上部,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起传递负荷的作用。腕臂按其与支柱之间是否通过绝缘装置分为绝缘腕臂和非绝缘腕臂。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广泛采用的是旋转绝缘腕臂,根据其在线路中的作用和性质,分为中间柱、非绝缘转换柱、绝缘转换柱、中心柱等。不同的腕臂,它们的支持装置也有所不同。(1)中间柱支持装置。在中间支柱上只安装一个腕臂,悬吊一支接触悬挂,并把承力索和接触线定位在所要求的位置上,这种支持装置称为中间柱支持装置。在线路的直线区段,支柱一般立于线路的同一侧,但是接触线需要按“之”字形布置,其拉出值一般在支柱点处要变换方向,所以定位为一正一反。 (2)非绝缘转换柱支持装置。对于3个跨距的非绝缘锚段关节,中间的两根支柱称为转换柱,它悬吊两支接触悬挂,其中一支为工作支,另一支为非工作支。工作支的接触线与受电弓接触;非工作支的接触线抬高约200 mm,不与受电弓接触,通过转换柱拉向锚柱。因此,转换柱需要安装两组定位器。 (3)绝缘转换柱支持装置。绝缘转换支柱的装配应能满足被衔接的两个锚段在电气上是互相绝缘的。所以,工作支和非工作支的接触线之间、承力索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投影都必须保持500 mm的绝缘距离,以保证在风力作用下及导线振动、摆动情况下,绝缘距离均不得小于最小的绝缘空气间隙。 (4)中心柱支持装置。位于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两转换柱之间的支柱,称为中心柱。在中心柱上同样要安装两套支持装置,悬吊的两支接触悬挂均为工作支,两根接触线等高。 2.绝缘子 接触网上所用的绝缘子一般为瓷质的,即在瓷土中加入石英和长石烧制而成,其表面涂有一层光滑的釉质。接触网上使用的绝缘子按结构分为悬式绝缘子和棒式绝缘子两类,按绝缘子表面长度(泄漏距离)分成普通型和防污型两种。近年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最新)

电气化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 (丁为民) 一、牵引供变电 1.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由牵引变电所、牵引网以及其它辅助供电设施组成的供电系统。 2.牵引网 由接触网和回流回路构成的供电网络。 3.单相牵引变压器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包括单相结线、单相V,v结线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单相结线方式,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低压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高压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v结线方式,由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单相结线单相/三相V,v结线

4.三相—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当一次侧(高压侧)接到电力系统的三相电网时,则二次侧(低压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Scott结线平衡牵引变压器 5.三相牵引变压器 包括三相YN,d11结线和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1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结线为Δ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11,d1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低压侧)d11,d1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三相YN,d11结线牵引变压器三相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 设计原始题目 1.1 具体题目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对各类锚段关节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应用锚段关节实现电分相的条件,对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进行设计,在传统的器件式电分相方面的改进。 2 设计课题的计算与分析 2.1 题目分析与设计 在我国早期的电气化铁路中,多采用器件式电分相,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器件式电分相难以消除的硬点使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使用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锚段关节可分为绝缘与非绝缘两种类型,按照跨距的不同,常见的锚段关节有四跨、五跨以及可用作电分相的七跨、八跨、九跨绝缘锚段关节。在锚段关节处,两锚段的接触悬挂是并排架设的。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当机车通过时,应保证受电弓能平滑地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对常见的这些电分相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讨论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锚段关节的比较 2.2.1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1,它组成由两根锚柱、两根转换柱和一根中心支柱形成四个跨距。电力机车受电弓在中心支柱处实现两锚段的转换和过渡,两锚段靠安装在转换支柱上的隔离开关实现电气连接。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除了进行机械分段外,主要用于电分段,多用于站场和区间的衔接处。这种锚段关节的特点是相邻两锚段的两组悬挂,其承力索之间、接触线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都彼此相距500mm,以保证其电气方面的绝缘。在中心支柱处,两接触线等高,并保证受电弓在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过渡较平稳。

图1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2.2.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由于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存在中心柱处接触线弹性差和接触线坡度大的缺点所以不适合高速电气化铁道要求,进而产生了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锚段关节中含有五个跨距,主要在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应用。因为四跨锚段关节在受电弓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是在中心柱处转换的。 在此处,虽然可以控制并实现两支接触线等高,但在定位点处,由于有两个定位器,其弹性性能明显变差,在此不仅会加大接触线的磨损,而且影响受流。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受电弓接触两接触线是在两等高导线处,接触压力小,克服了四跨接触压力大和出现硬点的不足,使受电弓受流质量良好,且弹性性能好,过渡平稳,延长接触线使用寿命。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2所示。 图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2.3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其电分相已不能用常规带有绝缘滑条式的电分相装置,因为常规式电分相装置动态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会在电分相处形成一连串的硬点,不仅会造成接触线磨耗加剧,而且严重时,会形成火花甚至拉弧,烧损接触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01 指导教师: 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2012 年 3月 1日

目录 引言 (1) 1设计课题 (1) 1.1 题目 (1) 1.2 题目分析 (1) 2 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1) 2.1 简单链型悬挂 (2) 2.2 弹性链形悬挂 (3) 2.3 复链形悬挂 (4) 3 几种悬挂类型的综合比较 (5) 4 接触网线索 (6) 4.1接触线类型 (6) (1) 铜接触线 (6) (2) 钢铝复合新型接触线 (6) (3) 内包钢的GLCN型钢铝电车线 (7) (4) 连接连轧、无焊接接头的TCW-100型、TCW-85型接触线 (7) (5) 银铜合金接触线 (7) 4.2 接触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8) 4.3 接触线材质性能的综合选型 (8) 5 承力索 (8) 5.1铜承力索 (8) 5.2钢承力索 (9) 5.3铝包钢承力索 (9) 6.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10) 6.1 滑动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10) 6.2、鼓轮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10) 参数计算: (10) 参考文献 (12)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铁路已逐步向高速客运专线的方向发展,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作为整个电力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牵引负荷的供电要求相以前的常规铁路已发生较大变化,对接触网系统的供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好与坏?弓网是否有良好的受流质量?这与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悬挂方式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因为悬挂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弹性、弓网接触压力等参数,最终影响受流质量。因此,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悬挂方式研究是十分关键的。 1设计课题 1.1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1.2题目分析 设计内容:对各种悬挂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高速运行接触网的悬挂模式,选择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弹性辅助索等的型号,计算其张力,进行张力补偿的设计。 2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接触网的分类主要以接触网悬挂类型来区分,在一条接触网线路上,无论是在区间还是在站场,为满足供电和机械性能方面要求,总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浅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造成硬点因素及处理

浅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造成硬点因素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8-06-05T16:36:27.3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作者:苗建英 [导读] 摘要:在电气化铁路结构中,接触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供电段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在电气化铁路结构中,接触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铁道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动作用,我国的铁路弓网关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接触网硬点问题一直是影响弓网关系的重要问题,为避免造成严重损失,需要对接触网硬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形成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害的影响范围,保证电力机车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因素;处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是威胁接触网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接触网硬点产生原因分析,明确接触网硬点造成的危害,对采取有效的接触网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接触网硬点的产生 1.1接触网硬点的形成 在铁路机车行驶过程中,受电弓和导线接触面存在相互摩擦,为了确保取流的正常性,弓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压力,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机车相对位置、行驶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弓网关系出现突然性的变动,在这种变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接触网硬点。事实上,接触网硬点是非常态的物理现象,会破坏弓网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受流情况,导致受电弓和导线的非常态磨损,会在接触部位产生拉弧或火花,进而损坏受电弓和接触导线。另外,接触网硬点的形成会破坏牵引电机的取流,尤其是在拉弧暂态情况下会损坏牵引电机,从而降低电机的牵引质量。总而言之,接触网硬点是电气化铁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由于接触线、接触面压力不均匀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并且随着机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其影响也越显著。因此,接触网硬点是判断电气化铁路弓网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 1.2接触网硬点产生因素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产生因素较多,通过汇总分析主要包括施工因素、设计因素、材质因素、线路因素、检修因素等。①施工时采用小张力放线法架设接触导线,因没有张力参数标准作参考,稳定性降低。同时,抛锚、起锚松线、紧线操作导致接触导线张力均匀性降低,受外力影响而变形、扭曲,产生硬点。另外,接触导线、承力索安装完成后,为及时将固定装置安装到位,而且使用的临时吊线未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制作及安装操作,尤其当吊线长度较短时,悬点因受重荷载的长期影响产生硬点。②在设计过程中,因定位器、分相绝缘器接头、分段绝缘器接头、电连接等处载荷较为集中,导致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弹性减小而形成硬点。另外,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在局部位置受较大坡度的影响,变化明显增加冲击硬点的出现机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在不少位置存在较大坡度且变化程度明显,容易形成冲击硬点。③生产接触导线时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导致金相组织分布不均匀,接触线不同位置平顺性、刚度等变化明显。当受张力作用后,一旦遭受冲击,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接触压力变化迅速,形成硬点。④线路是引起弓网接触压力突变的因素之一,尤其当机车高速行驶时给接触线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工务部门与供电单位开展相关作业时未进行充分沟通,导致侧面、轨面限界等超出允许范围,导致接触网导线高度、拉出值超出限界值,导致接触网产生硬点和打弓。⑤供电检维修工作不规范,造成接触硬点。如供电部门进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安装时,易造成分段、分相接头底部出现偏斜而形成硬点。另外,日常维修作业中,检修人员随意性较大,监督不力,导致重要参数未得到及时调整,给接触网硬点的产生埋下隐患。 1.3接触网硬点危害 所谓接触网硬点,就是由于接触悬挂或接触线上的某些部分,如在跨距两端的定位点处弹性变差或有附加重量时,电力机车在运行中,在机车受电弓高速运行通过的情况下,这些部分都会出现不正常的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撞弓、碰弓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本征状态即为硬点。接触网硬点是一种有威胁的物理现象,它会破坏弓网间的正常接触和受流,加快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磨耗和撞击性损害,常在这些部位造成火花或拉弧,从而损伤接触线和受电弓。接触线硬点的发生,也会影响到牵引电机的正常取流,在拉弧的暂态过程中对牵引电机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机车的牵引质量。 硬点对接触网、受电弓的伤害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伤害,另一个是电弧伤害。机械伤害是指对受电弓、接触导线轻微的碰伤,刮伤等(有明显痕迹的就称之为打弓点了),通常我们说硬点对弓(网)的伤害,主要是硬点引起的弓网离线和离线瞬间产生的高温电弧,它对接触网、受电弓有很大的危害。对受电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对弓头的点蚀、汽化。对接触导线的伤害除了对接触导线的点蚀、汽化以外,就是对导线的高温退火。 接触硬点是造成机车受电弓离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机车受电弓离线对机车牵引电机、电器、受电弓、接触网、牵引变压器及供电系统都有危害。由于导线上硬点的存在,冲击加速度(目前检测硬点大小的参数)数值较小时造成弓网之间接触不良,冲击加速度数值较大时就会造成离线,离线产生高温的电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接触网、受电弓产生机械破坏。 2接触网硬点的处理措施 2.1接触网硬点的处理措施 ①注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优化。在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接触网实际要求,从使用环境、所用材料、接触网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提出多套设计方案,并从经济、技术角度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最佳方案,确保接触网受力的均衡性,防止集中荷载的出现。②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是减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产生的有效方法,因此,施工中应注意:一方面,严格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尤其依据设计方案对相关参数加以合理控制,施工作业时平直放置接触导线,避免用力扭动。同时,在进行电分相、电分段处建议采用锚段关节式。另外,对接触导线进行架设作业时应注重电子监测技术的应用,确保恒张力放线,并严禁施工人员破坏或践踏导线。另一方面,保证导线接头处、中心锚结、电连接线、吊弦点处等内容施工质量。例如,导线接头处施工时,使用线索锚段配盘形式,预防导线接头硬点的出现;安装接触线中心锚结时,应确保悬挂高度高于接触线设计高度的20~30mm,避免中心锚结线夹发生偏斜。进行电连接线作业时仍应保证线夹端正,避免偏斜。同时,应预留一定的电连线,防止温度影响承力索、接触线的伸缩,引起线夹歪斜产生硬点;进行吊弦点处安装作业时应将安装位置在钢轨上准确的标出。吊弦点应保持同一水平高度,确保接触线在同一水平面。③认真落实接触网日常维护工作。做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日常维护不仅能及时发现出现的硬点,而且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避免硬点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为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尤其应依据周期性检测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检测工作,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