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清代着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他的词
作广为流传,特别是悼亡词,新颖而凄婉。他原有的洒脱与豪迈都随着妻子的亡故而慢慢消逝了,最终形成了他哀婉凄
美的词风,也打破了传统悼亡之作的模式,独树一帜的开创
了纳兰氏悼亡词。.纳兰悼亡词打破了传统悼亡模式
悼亡之作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特殊文学题材,严格意义上讲它归属于爱情题材。《说文》中说:“悼,俱也。陈楚谓惧
曰悼,从心急声。”《方言》有云:“悼,伤也。秦谓之悼。
广雅释洁》上说:“悼,哀也。”从以上三部书的解释来看,悼亡应该是对死者的哀痛伤怀之意。直到西晋潘岳首先以悼
亡为题作“悼亡诗”三首,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与词人自身的感
伤,悼亡这一主题就变为思念亡妻的专利。以悼亡谓题
材的作品最早要追溯到诗经中的《邶风.绿衣》,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悼亡诗。通过对亡妻亲手缝制的绿衣的描写流露出
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此诗对后世影响颇深,从而也揭开了悼
亡诗的创作的序幕。其后潘岳的悼亡诗是最早用悼亡作
为题目的诗歌,通过对妻子生前所用过的物品的描写抒发了
他对妻子的悼念之情。此后,沈约等人也有悼亡之作流传于
世。自唐宋以后,悼亡主题日益增多,其中最着名的是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从“故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洁洒拔金
钗”到“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都充满了对亡妻的歉意与悔恨之情。作者最后言志:“惟将终衣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诗是用真情抒写,含泪的唱,是悼亡题材中的名篇佳作。此后的李商隐,梅尧臣,陆游等也都有悼亡之作。
悼亡之作出现于词中最早应见于南唐后主李煜的《谢新恩》
词作的题材多是抒发女怨男痴之情的作品,到了李煜这里他
将悼亡带入词中,悼亡之作一直以诗的形式流传于世,后主
将其扩大,对悼亡题材的发展极为有利。但有些悼亡之作似
乎表达的不是完全的“情”而是有一种“理”在其中。所谓“理”是
指理性、伦理。伦理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夫妻之间的伦
理道德,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
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着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
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
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所遵循的规则。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
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我国自古就提倡伦理道德,夫妻之间、父子
之间都必须遵守伦理道德。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种理
而少了一份情。我国的悼亡之作中就有所体现,无论是“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还是“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有一些夫妻之理在其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性。夫
妻之间存在太多的理性就会显得疏远缺少夫妻间起码的感情。苏轼的父
亲苏
明之前的悼亡之作多少有赞妻贤惠之嫌,爱情成分相对较少。
到北宋时期苏轼 《江城子》 的问世证明了这一点 :
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
字一泪的诉说着他对妻子的思念,真挚幽怨,感天动地。另
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篇章的双璧。 苏轼在语言上运用白描的手法抒胸臆、 诉悲怀, 真挚朴
素、沉痛感人。通过“记梦”这种形式表达他对妻子深 深的思念,漂泊在
外,雪泥红爪,凭借梦幻回忆与妻子曾经 的种种美好情景。回想着当年与
妻子的种种亲昵但现在却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而贺铸的《半死桐》大量运用比 喻来表达
对妻子的思念,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以连理树的半
死和双栖鸟的失伴来象征自己的丧偶,通 过一件生活小事引出夫妻间的对
话,写出了妻子的勤劳与贤 惠,写出了伉俪之爱的温馨,更反映出了词人
与妻子患难与 共、甘苦同尝的深厚感情,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
夜补
洵对儿子有这样的叮咛:“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这说
年生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
月夜,短松冈。
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绝唱,作者
外,贺铸的《半死桐》 :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
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 更是柔肠百结,令人落泪。
这两首悼亡词堪称古代悼亡
衣”就表现出了妻子纯朴的形象,全词戛然而止,有声彻天、有泪彻泉,把这哀婉凄绝的一幕深深楔入读者的心中继苏轼、贺铸之后,悼亡词的创作虽未间断,但由于情感和前提的限制创作并不广泛。直至清代纳兰性德的出现。他被誉为是北宋以来中国第一词人,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
>> 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赞美,纳兰也是创作
悼亡词数量最多的一位词人。纳兰性德( 1655 ——1685 )
本名成德,因避太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康熙朝进士。纳兰善骑射,喜读书,好结交名士,因家庭关系他一生结交无数满汉名士。徐乾学为纳兰撰写的墓志铭中说:“君所交游皆一时携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
顾贞观、秦松龄、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吴江吴兆骞久徙绝塞,君闻其才,力赎而还之。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以故君之丧,哭之者皆出涕,为挽辞者数
百人,有生平未识面者。”足见他性情之豪放侠义,对于朋
友尚能如此更何况是妻子。容若的悼亡之作不仅在数量无人可比,在质量上亦有所提升。在对悼亡词的开拓上李煜与苏轼做了很大的贡献,给悼亡之作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他们与纳兰都有“以诗为词”的倾向,纳兰更在其七古中明白的指出词与诗一样都是以比兴为依托,而悼亡词的创作对他们这种主张或倾向应有其积极意义。他的这种主张在他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