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张力_实验报告
![张力_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8585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饱和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二、实验原理1. 表面张力的产生:液体表面分子所受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使得液体表面分子趋向于减少表面积,形成球形。
这种沿液体表面的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
2. 最大气泡法:最大气泡法是一种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通过测量气泡在液体中上升过程中的最大压力,进而计算表面张力。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气泡内外的压力差与表面张力成正比。
3. 拉普拉斯方程:ΔP = γ(1/R1^2 + 1/R2^2),其中ΔP为气泡内外压力差,γ为表面张力,R1和R2分别为气泡半径。
4.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Γ = γθ/RT,其中Γ为吸附量,θ为表面过剩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5. 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Γ = Kc(1 + Cs/Ks),其中Kc为吸附平衡常数,Cs为溶液浓度,Ks为饱和吸附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最大气泡仪、秒表、U型压力计、恒温槽、移液管、滴定管等。
2. 试剂:正丁醇、蒸馏水、无水乙醇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最大气泡仪,将毛细管插入样品管中,确保毛细管与样品管底部接触。
2. 将样品管放入恒温槽中,调节温度至所需值。
3. 将正丁醇溶液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正丁醇溶液,加入样品管中。
4. 打开最大气泡仪,观察气泡在液体中上升过程,记录气泡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值。
5. 重复步骤3和4,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6.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计算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7. 利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和兰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公式,计算饱和吸附量和正丁醇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逐渐减小。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bb5d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b.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力敏传感器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研究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需要克服这种内聚力而做功。
单位长度上所受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大小与液体的种类、温度和纯度等因素有关。
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金属圆环水平地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地将其拉起,在拉起的过程中,圆环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所施加的拉力等于液体表面张力与圆环所受重力之差。
设圆环的内半径为$r_1$,外半径为$r_2$,拉起圆环所需的拉力为$F$,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sigma$,则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 =(π(r_2^2 r_1^2))\sigma$从而可得液体表面张力系数:$\sigma =\frac{F}{π(r_2^2 r_1^2)}$在本实验中,拉力$F$通过力敏传感器测量,其输出电压$U$与拉力$F$成正比,即$F = kU$,其中$k$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
三、实验仪器1、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
2、力敏传感器。
3、数字电压表。
4、游标卡尺。
5、纯净水、洗洁精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与调试将力敏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探头向下。
将数字电压表与力敏传感器连接,调整零点。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半径$r_1$和外半径$r_2$。
2、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将洗净的金属圆环挂在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调整升降台,使圆环浸入纯净水中。
缓慢地向上移动升降台,观察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_1$。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测量不同温度下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改变纯净水的温度,例如用热水加热或冷水冷却,分别测量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系数。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8e3f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b.png)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力敏传感器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液体表面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犹如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存在于液体表面上的这种张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一长为 L 的线段,线段两边的液面均存在与线段垂直且沿液面切线方向的拉力 f,拉力 f 的大小与线段长度 L 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其表达式为:σ = f / L 。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将一金属片框水平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向上提拉,在液膜即将破裂的瞬间,拉力 F 等于金属框所受的重力 mg 与液膜对框向下的拉力 f 之和。
由于液膜对框的拉力 f 等于表面张力系数σ 与所拉出液膜周长的乘积,即 f =2σ(L1 +L2) ,其中 L1 和 L2 分别为金属框的内、外边长。
当拉力 F 等于重力 mg 与液膜拉力 f 之和时,有:F = mg +2σ(L1 + L2) ,则表面张力系数为:σ =(F mg) / 2(L1 + L2) 。
在实验中,力 F 可以通过力敏传感器测量,金属框的质量 m 可以用天平称量,L1 和 L2 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
三、实验仪器1、力敏传感器及数字电压表。
2、铁架台。
3、金属框。
4、游标卡尺。
5、待测液体(如水)。
6、托盘天平。
7、烧杯。
四、实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框的内、外边长 L1 和 L2 ,各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2、调节铁架台,将力敏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其测量端朝下。
3、将数字电压表与力敏传感器连接,调零。
4、用托盘天平称量金属框的质量 m 。
5、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将金属框水平浸入液体中,深度约为 3 5mm 。
6、缓慢向上提拉金属框,观察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当液膜即将破裂时,记录数字电压表的示数 U 。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b1c6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3.png)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测量方法3.理解表面张力和物体的接触角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表面膜的作用力,与液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相比,表面张力很大。
当液体借助其他液体或固体的作用下处于一定形态时,分子表面成为液面,而液体内部则是相对静止,分子间作用力平衡。
液体几何中心以上的各个部分受到的分子作用力都有平衡态,而液面碰到其他物体的部分,其内部分子作用则不平衡,形成了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可以通过落体法、张力等方法测量。
落体法是指用一根细管吊住一小滴液体进行测量,液滴会受到自身重力、管壁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等力的作用,最后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张力法的实验原理是,将两片玻璃或金属相互并拢,中间夹上液体样品,通过液面上升高度和表面张力的关系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常温实验室、蒸馏水、较硬的不溶于水的新鲜橙皮、玻璃针管、镊子、皮尺、显微镜(口径高50倍)等。
试剂:蒸馏水、甘油、乙醇、正丁醇。
四、实验步骤1.用显微镜对橙皮的表面进行观察,测试表面凹凸不平的程度,然后选取一小块大小适中的橙皮表面。
2.控制玻璃针管内的升量,让有水的钟面维持一定角度后在橙皮表面上轻轻接触并抽成一小圈限制水滴扩散,当玻璃针管不接触表面时,水滴呈近似半球形,与橙皮之间的接触角为θ。
3.使用镊子和皮尺测量液滴半径r及琼脂柱升高d,计算相对位置差h=d/rR,以及水的表面张力γ。
4.重复以上操作,每种液体均要测试三次,并取平均值,最后得到每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液滴的接触角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水接触到橙皮表面时,水滴的表面高度比橙皮表面低了很多,表明水滴在橙皮表面的接触角很小,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
2.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受到分子之间力和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的表面张力为74.155mN/m,甘油、正丁醇和乙醇的表面张力分别为50.2mN/m、30.3mN/m和22.36mN/m。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d4c6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f.png)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液体表面上的一种特殊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探究不同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1. 表面张力仪。
2. 试验液,蒸馏水、酒精、肥皂水。
3. 毛细管。
4. 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调节表面张力仪,使其水平放置并稳定。
2. 用毛细管吸取试验液,使其悬于表面张力仪的槽中。
3. 记录试验液受到的重力,根据重力的大小计算出表面张力的大小。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用蒸馏水、酒精和肥皂水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较大,而酒精的表面张力较小,肥皂水的表面张力则介于两者之间。
这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越大,表面张力也越大。
实验中还发现,温度对表面张力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表面张力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表面张力的减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表面张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特有的一种性质,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表面张力的大小。
同时,温度对表面张力也有一定影响。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液体的性质,也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展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1de4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d.png)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3、了解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表面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内部,每个分子都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力,合力为零。
但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使得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就需要克服这种内聚力而做功。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做的功即为表面张力,用γ表示,单位为 N·m⁻¹或 mN·m⁻¹。
2、最大气泡压力法将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中,缓慢打开滴液漏斗的活塞,让体系缓慢减压。
当压力差在毛细管端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口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会从毛细管口逸出。
此时,气泡内外的压力差最大,这个最大压力差可以通过 U 型压力计测量得到。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最大压力差,\(r\)为毛细管半径,\(\gamma\)为液体的表面张力。
对于同一根毛细管,\(r\)是定值。
只要测出\(\Delta p\),就可以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与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称为正吸附;反之,当溶质能升高溶剂的表面张力时,溶质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小,称为负吸附。
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为:\(\Gamma =\frac{1}{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单位:mol·m⁻²),\(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¹·K⁻¹\)),\(T\)为绝对温度,\(C\)为溶液浓度,\(\frac{d\gamma}{dC}\)为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率。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4cdf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a.png)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性质;2. 探究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3. 学习使用测表面张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和抗扩散的性质;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有液体的种类、温度、纯度以及溶质的存在等;3.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破纹法和测菲涅耳透镜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实验仪器:表面张力测量仪、电子天平;2. 实验材料:蒸馏水、医用液体酒精、玻璃坩埚、螺丝扣、草签。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洁仪器,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2. 测量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将蒸馏水倒入玻璃坩埚中,再将其缓缓注入表面张力测量仪中的导管,使水面与上方的游标齐平。
记录导管上升时的水面高度差,计算出表面张力的值;3. 测量医用液体酒精的表面张力: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4. 测量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用温水加热蒸馏水,然后测量新的表面张力值;5. 测量不同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溶液,再次测量表面张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为XX N/m,医用液体酒精的表面张力为XX N/m;2. 温度升高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表明温度对表面张力有影响;3. 加入少量食盐溶液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下降,表明溶质的存在会降低表面张力。
六、实验总结:1.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体现,对液体的性质和行为有影响;2. 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表面张力降低,溶质的存在也会使表面张力下降;3. 实验中使用的测表面张力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测量表面张力。
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意见:1.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仪器和材料的清洁,以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交流应更加深入,以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八、参考文献:1. XX. 表面张力实验及原理. XX大学期刊,XX(1),XX-XX.2. XX. 表面张力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月刊,XX(2),XX-XX.以上为表面张力实验报告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ce8e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2.png)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微小压力差。
3、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表面吸附量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然而,在液体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导致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
要使液体表面增大就必须要克服这种向内的合力而做功,所做的功转化为表面能储存在液体表面。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增量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表面张力。
2、最大气泡法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中,液体表面张力会对毛细管中的气泡产生附加压力。
当气泡从毛细管下端缓慢逸出时,所受到的压力差最大。
根据拉普拉斯方程,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及气泡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为:\(\Delta p =\frac{2\gamma}{r}\)其中,\(\Delta p\)为附加压力,\(\gamma\)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
当气泡为半球形时,曲率半径\(r\)等于毛细管半径\(r_{毛}\),此时附加压力最大。
通过数字微压差测量仪测量出最大附加压力\(\Delta p_{max}\),即可求得表面张力\(\gamma\)。
3、表面吸附量和横截面积根据吉布斯吸附等温式:\(\Gamma =\frac{c}{RT}\frac{d\gamma}{dc}\)其中,\(\Gamma\)为表面吸附量,\(c\)为溶液浓度,\(R\)为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以\(\gamma\)对\(c\)作图,求得曲线某一点的斜率\(\frac{d\gamma}{dc}\),即可计算出表面吸附量\(\Gamma\)。
假设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是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每个分子的横截面积为\(A\),则:\(A =\frac{1}{L\Gamma}\)其中,\(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5bbf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f.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掌握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液体种类等因素的关系,加深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在液体表面上的一层分子受到的合力,使得表面上的液体分子呈现出对内聚力的表现。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可以用下式表示:γ = F / L。
其中,γ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F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L为液体表面的长度。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来求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二号烧瓶。
2. 纯水。
3. 毛细管。
4. 电子天平。
5. 温度计。
6. 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烧瓶内装满纯水,并在水面上插入毛细管。
2. 用电子天平测定毛细管上升的质量m。
3. 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T。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γ。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如下:水的质量m = 0.05g。
水的温度T = 25℃。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如下:γ = (2 m g) / (π d h)。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²;d为毛细管的直径,取0.5mm;h为毛细管上升的高度。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约为0.072N/m。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水的表面张力系数γ约为0.072N/m。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高,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越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种类有关,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不同。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液体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
1. 《物理化学实验指导》,XXX,XXX出版社,200X年。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50b0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9.png)
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液体分子间吸引力的结果。
表面张力的测定对于研究液体性质、液滴形成和液体表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探究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并了解表面张力对液体特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仪器:1. 三种不同液体:水、酒精、甘油2. 试管3. 滴管4. 皮尺5. 密度计实验方法:1. 实验前将试管清洗干净,以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分别取一定量的水、酒精和甘油,注入三个试管中。
3. 将试管放在水平桌面上,注意保持试管外壁干燥。
4. 使用滴管,逐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直到液体溢出试管口为止。
记录滴加液体的滴数。
5. 重复上述步骤3-4,每种液体进行三次测定,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方法得到的滴加液体的滴数,可以计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公式,表面张力=密度×重力加速度×滴数/滴液体积,可以得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水的表面张力最大,酒精次之,甘油的表面张力最小。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较强,导致表面张力较大;酒精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表面张力较水小;甘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最弱,表面张力最小。
2. 表面张力与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越大;相反,作用力越弱,表面张力越小。
3. 表面张力对液体的性质有一定影响。
表面张力大的液体,易形成液滴,不易湿润固体表面;表面张力小的液体,不易形成液滴,易湿润固体表面。
讨论与改进: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探究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并了解表面张力对液体特性的影响。
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进行以下改进:1. 增加实验重复次数,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如精密滴管和数字密度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c171655a76e58fafbb0033f.png)
实验报告:表面张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了解物质体系性质、溶液表面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特别是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可用来帮助计算等张比容,工业设计中用来帮助估算塔板效率等。
2.熟悉表面张力中常用的测定方法:(1)毛细管升高法(2)滴重法。
二、实验原理(1)毛细管升高法:当一根洁净的、无油脂的毛细管浸进液体,液体在毛细管内升高到h 高度。
在平衡时、毛细管中液柱重量与表面张力关系为22cos r r g h πγθπρ= 2cos g hr ργθ=式中,γ为表面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ρ为液体密度,r 为毛细管半径。
如果液体对玻璃润湿θ=0,cos θ=1,则2g hr ργ=。
(2)滴重法:当达到平衡时,从外半径为r 的毛细管滴下的液体质量,应等于毛细管周边乘以表面张力,即2mg r πγ=式中:m 为液滴质量,r 为毛细管外半径,γ为表面张力,g 为重力加速度。
事实上,滴下来的仅仅是液滴的一部分。
因此,式中给出的仅仅是理想液滴。
经实验证明,滴下来的液滴大小是V/3r 的函数,即有f(V/3r )所决定(其中V 是液滴体积)所以式子可变为32(/)mg ryf V r π=或32(/)mg rf V r γπ=其中F 称为校正因子。
三、实验仪器毛细管升高法:约25cm 长、直径的毛细管毛细管,读数显微镜,小试管,25°C 恒温槽。
滴重法:毛细管(末端磨平),称量瓶,读数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毛细管升高法:1、将毛细管洗净、干燥,于小试管中倾入蒸馏水,按图装好。
2、用吸耳球在X 管处慢慢地将空气吹入试管中,待毛细管中液体升高后,停止吹气并使试管内外压力相等。
待液体回到平衡位置,用度数显微镜测量其高度h 。
测定完毕后从X 管吸气,降低毛细管内液面,停止吸气并使管内外压力相等,恢复到平衡位置测量高度。
如果毛细管洁净,则两次测量的高度应相等,否则应清洗毛细管。
3、测定毛细管内径。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98030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3.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犹如一张拉紧的弹性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一长为$L$ 的线段,那么表面张力的大小$f$ 就与线段长度$L$ 成正比,即:\f =\alpha L\其中,比例系数$\alpha$ 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其单位为$N/m$。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将一洁净的金属圆环水平地浸没于液体中,然后缓慢地拉起圆环,当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表面张力垂直向下作用于圆环,且大小为:\F =(m_{1} + m_{2})g + f\其中,$m_{1}$为圆环的质量,$m_{2}$为圆环所沾附液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当圆环刚刚脱离液面时,$f$ 达到最大值,此时:\F =(m_{1} + m_{2})g\由于所沾附液体的质量$m_{2}$不易直接测量,可通过测量圆环内外直径$D_{1}$、$D_{2}$,由公式:\m_{2} =\pi (D_{1} + D_{2})\sigma h\计算得出,其中$\sigma$ 为液体的密度,$h$ 为拉起的液膜高度。
三、实验仪器焦利秤、砝码、游标卡尺、金属圆环、纯净水、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焦利秤,调节底座水平,使秤框能上下自由移动。
2、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D_{1}$、$D_{2}$,各测量六次,取平均值。
3、挂上砝码盘,调节焦利秤的零点。
4、将金属圆环洗净,用纯净水冲洗后,挂在焦利秤的小钩上。
5、调节升降旋钮,使圆环缓慢下降,浸没于水中,注意保持水平。
6、然后缓慢上升,观察圆环即将脱离液面时的示数,记录此时的拉力$F$。
7、测量水温,记录温度值。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ecb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用拉脱法测量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2.学习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方法[实验原理]测量一个已知周长的金属片从待测液体表面脱离时需要的力,求得该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方法称为拉脱法.若金属片为环状吊片时,考虑一级近似,可以认为脱离力为表面张力系数乘上脱离表面的周长,即F=α·π(D1十D2 ) (1)式中,F为脱离力,D1,D2分别为圆环的外径和内径,α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4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由弹性梁和贴在梁上的传感器芯片组成,其中芯片由四个硅扩散电阻集成一个非平衡电桥,当外界压力作用于金属梁时,在压力作用下,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将有电压信号输出,输出电压大小与所加外力成正此,即△U=KF (2)式中,F为外力的大小,K为硅压阻式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U为传感器输出电压的大小。
[实验装置]FD-NST-B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
其他装置包括铁架台,微调升降台,装有力敏传感器的固定杆,盛液体的玻璃皿和圆环形吊片。
[实验内容]1、力敏传感器的定标每个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都有所不同,在实验前,应先将其定标,步骤如下: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将仪器预热。
(2)在传感器梁端头小钩中,挂上砝码盘,调节电子组合仪上的补偿电压旋钮,使数字电压表显示为零。
(3)在砝码盘上分别如0.5g、1.0g、1.5g、2.0g、2.5g、3.0g等质量的砝码,记录相应这些砝码力F作用下,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U.(4)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拟合,求出传感器灵敏度K.2、环的测量与清洁(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环的外径D1和内径D2(2)环的表面状况与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关系,实验前应将金属环状吊片在NaOH 溶液中浸泡20-30秒,然后用净水洗净。
3、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将金属环状吊片挂在传感器的小钩上,调节升降台,将液体升至靠近环片的下沿,观察环状吊片下沿与待测液面是否平行,如果不平行,将金属环状片取下后,调节吊片上的细丝,使吊片与待测液面平行。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1c26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b.png)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引言部分可以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目的和意义)二、实验原理2.1 表面张力的定义(在这一部分可以详细解释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其对液体性质的影响)2.2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方法1.球法测定法2.悬滴法测定法3.比重法测定法2.3 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1.试验仪器:球法测定仪、悬滴法测定仪、比重测定仪2.试验试剂:去离子水、甲醇等三、实验步骤3.1 球法测定法的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如球法测定仪、试验瓶等2.将试验瓶中装满去离子水活得其他试剂3.将试验瓶放入球法测定仪中,记录下实验环境条件4.通过测量实验瓶和球法测定仪的重量差来计算表面张力系数3.2 悬滴法测定法的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如悬滴法测定仪、试验液等2.将试验液滴在悬滴法测定仪上,注意控制滴液量3.观察滴液在测定仪上的形态,记录下实验环境条件4.根据滴液的形态和重量来计算表面张力系数3.3 比重法测定法的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如比重测定仪、试验液等2.将试验液倒入比重测定仪中,注意加入量的控制3.观察试验液的形态和重量,记录下实验环境条件4.通过测定试验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来计算表面张力系数四、实验数据和结果(分别列出球法测定法、悬滴法测定法和比重法测定法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五、实验讨论(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并解释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六、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的分析,得出关于表面张力系数测定的结论)七、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八、致谢(感谢支持和帮助过你实验的人)。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8b6e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a.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液体表面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液体表面具有一种收缩的趋势,犹如紧张的弹性薄膜。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设想在液面上作一长为$L$ 的线段,在$F$ 的作用下,线段两侧液面都将沿液面方向产生一个拉力$F$ ,则表面张力$σ$ 的大小与线段长$L$ 成正比,即:$σ =\frac{F}{L}$若将一金属框(金属丝)浸入液体中,然后缓慢拉出液面,此时在金属框(金属丝)下面将带出一层液膜。
当金属框(金属丝)刚好脱离液面时,所需要的向上的拉力$F$ 等于液膜的重力$mg$ 与表面张力的合力。
若忽略金属框(金属丝)的重力和浮力,且液膜很薄,则有:$F = mg +2σL$式中,$m$ 为所拉出液膜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设金属框(金属丝)的长度为$L$ ,宽度为$d$ ,所拉出液膜的高度为$h$ ,液体的密度为$ρ$ ,则液膜的质量为:$m =ρLdh$将上式代入$F = mg +2σL$ 中,可得:$σ =\frac{F mg}{2L} =\frac{F ρLdgh}{2L}$若已知金属框(金属丝)的长度$L$ 、宽度$d$ 、液体的密度$ρ$ 和重力加速度$g$ ,只要测出拉力$F$ 和液膜高度$h$ ,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 。
三、实验仪器焦利秤、砝码、游标卡尺、镊子、玻璃杯、纯净水、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安装和调节焦利秤(1)将焦利秤挂在铁架台上,调节底座的水平螺丝,使立柱垂直。
(2)在秤框内挂上砝码盘,旋转调节旋钮,使秤框上的指针与平面镜中的像重合,此时焦利秤达到平衡。
(3)测量砝码盘的质量$m_0$ 。
2、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宽度$d$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宽度,分别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ddf2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6.png)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探究不同因素对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实验仪器和试剂,蒸馏水、乙醇、甘油、二极管、平衡臂、悬线秤、毛细管、滴管、比色皿、烧杯、试管。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系数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表面分子受到的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用下式表示,γ = F/2L。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准备好所需试剂。
2. 实验一,测定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a. 取一根毛细管,将其两端用火烧热,使其两端成圆形。
b. 将烧杯中注满蒸馏水,将毛细管的一端插入水中,使水面刚好与毛细管齐平。
c. 用滴管往毛细管中滴水,记录下水面的升高高度h。
d. 重复实验三次,取平均值计算表面张力系数γ。
3. 实验二,测定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
a. 重复实验一的步骤,将烧杯中注满乙醇,进行毛细管法实验。
b. 记录下水面的升高高度h,计算表面张力系数γ。
4. 实验三,测定甘油的表面张力系数。
a. 重复实验一的步骤,将烧杯中注满甘油,进行毛细管法实验。
b. 记录下水面的升高高度h,计算表面张力系数γ。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1 = 0.072 N/m。
实验二,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2 = 0.022 N/m。
实验三,甘油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γ3 = 0.063 N/m。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存在差异。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最大,乙醇的表面张力系数最小,而甘油的表面张力系数居中。
这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表面张力系数越大。
实验结论,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对于液体的性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液体表面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毛细管破裂或试剂溅出。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避免误差的出现。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9e4ee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3.png)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液体表面张力是指单位长度内液体表面所需的能量,它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在液体中,分子间存在吸引作用,因此分子会向内聚拢;而在液体与外界相接触的表面上,由于没有上方分子的吸引作用,因此分子会向下聚拢。
这种内聚和外聚之间产生了一个平衡状态,即所谓的表面张力。
2.测定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1)自由下落法:利用小球在液体中自由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与重力平衡来测定表面张力系数。
(2)静水压差法:利用两个相距较近且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之间形成水柱时所受到压强差来测定表面张力系数。
(3)环法:将一根环形线圈放入液体中,在环和液体交界处形成一个弧形截面,利用截面积和液体重量之间的关系来测定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步骤及记录1.实验器材:环形线圈、容量瓶、电子天平、测微计、滴管等。
2.实验前准备:清洗器材,将环形线圈放入热水中加热至沸腾,使其表面完全湿润后取出晾干。
3.测定液体的密度:用容量瓶称取一定质量的液体,记录质量和容积,计算出液体密度。
4.测定环形线圈的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环形线圈的质量。
5.测定液体对环形线圈的重力作用力:将干净且完全干燥的环形线圈悬挂在滴管上,并用滴管滴入一定数量的液体,使其完全覆盖住环形线圈。
记录此时液体重量和滴管内残留液体重量,并计算出所添加的液体重量。
6.测定环形线圈对液面所受到的支持力:将带有一定数量液体的容器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悬挂有一定数量残留液体的环形线圈轻轻放入液面上,记录此时环形线圈所受到的支持力。
7.测定表面张力系数:根据公式γ=2mg/πr,计算出表面张力系数γ。
四、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液体密度ρ=1.2g/cm³环形线圈质量m=0.5g添加液体重量m1=0.2g环形线圈所受支持力F=0.05N环形线圈半径r=0.01m2.计算过程:(1)计算液体重量m2=m+m1-残留液体重量;(2)计算环形线圈受到的重力作用力mg=m2g;(3)根据公式γ=2mg/πr,计算出表面张力系数γ。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22f69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5.png)
表面张力测定实验报告表面张力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因内聚力而产生的一种特性。
它是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探究其与温度、溶质浓度的关系,以及了解表面张力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的测定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在平衡状态下液体与气体的接触角来实现。
接触角是液体与固体或气体交界面上所形成的一个角度,它与表面张力有关。
当接触角越小,液体与固体或气体的相互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也就越大。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测量接触角的仪器、不同液体样品和测量温度的装置。
b. 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a. 将待测液体倒入测量接触角的仪器中,使其形成一个液滴。
b. 通过调节仪器,使液滴与仪器上的标尺平行,并记录液滴的直径。
c. 观察液滴与仪器上的标尺之间的接触角,并记录下来。
d.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
3. 探究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a. 将同一种液体分别加热和冷却至不同温度。
b. 重复步骤2,测量不同温度下液体的表面张力。
c.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表面张力是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探究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a. 在同一种液体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溶质,如盐或糖。
b. 重复步骤2,测量不同溶质浓度下液体的表面张力。
c.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表面张力是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表面张力数据可以用于计算液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存在差异,这与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有关。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使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另外,实验结果还显示,溶质浓度的增加会导致表面张力的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溶质的存在会干扰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c0a7b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2.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一、实验目的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掌握用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这种沿着液体表面,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当一金属框(如矩形框)在液面上缓慢拉起时,液膜将在金属框上形成。
若要使液膜破裂,拉力需克服表面张力的作用。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一个洁净的金属圆环水平地悬挂在力敏传感器上,然后将圆环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缓慢拉起圆环,当液膜即将破裂时,拉力达到最大值。
此时,拉力 F 等于表面张力系数σ 与圆环内外周长之和 l 的乘积,即 F =σl 。
通过力敏传感器测量拉力 F ,并测量圆环的内外直径,计算出周长l ,就可以求得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σ 。
三、实验仪器力敏传感器、数字电压表、铁架台、升降台、镊子、游标卡尺、纯净水、待测液体(如酒精)、玻璃皿、金属圆环。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将力敏传感器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其高度,使其与升降台的上表面平行。
将数字电压表与力敏传感器连接好,打开电源,预热 15 分钟。
对数字电压表进行调零。
2、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金属圆环的内外直径,各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3、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将玻璃皿中装入适量的纯净水,放在升降台上。
用镊子将金属圆环挂在力敏传感器的挂钩上,并使其完全浸没在纯净水中。
缓慢升起升降台,使金属圆环逐渐脱离水面,观察数字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当液膜即将破裂时,记录下拉力的最大值 F1 。
重复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4、测量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倒掉玻璃皿中的纯净水,用待测液体(如酒精)清洗玻璃皿和金属圆环。
重新在玻璃皿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按照测量纯净水表面张力系数的方法,测量待测液体的拉力最大值 F2 ,重复测量 5 次,取平均值。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0bd4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d.png)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拉脱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3、观察液体表面张力现象,加深对液体表面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液体表面层内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合力,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从而产生了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大小可以用表面张力系数来描述,它等于作用在单位长度液体表面上的力。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拉脱法来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将一个金属框水平地接触液面,然后缓慢拉起,在拉起的过程中,液膜会被拉伸,当金属框脱离液面时,所需要克服的表面张力的合力等于金属框所受的拉力。
若金属框的长度为 L,拉起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拉力为 F,则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sigma =\frac{F}{2L}\使用焦利秤来测量拉力 F。
焦利秤是一种可以测量微小力的仪器,其主要由秤框、秤杆、游标、弹簧等组成。
当秤框上所挂物体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弹簧会相应地伸长或缩短,通过游标读取秤杆上的刻度变化,可以计算出拉力的大小。
三、实验仪器1、焦利秤。
2、金属框。
3、砝码。
4、游标卡尺。
5、待测液体(如水)。
6、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安装好焦利秤,调节底座上的螺丝,使立柱垂直。
在秤框内挂上砝码盘,旋转调节旋钮,使秤杆上的指针指在零刻度处。
2、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框的长度 L,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将洁净的金属框挂在秤框上,调整金属框水平,使其下边缘刚好与液面接触。
4、缓慢旋转调节旋钮,使金属框逐渐上升,同时观察液膜的变化。
当液膜即将破裂时,停止旋转,记录此时焦利秤的读数 F1。
5、重复步骤 4 多次,每次测量前需将金属框和液面用脱脂棉擦拭干净,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6、测量实验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以便对表面张力系数进行修正。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金属框长度 L 的测量|测量次数| 1 | 2 | 3 | 4 | 5 |||||||||长度(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平均值:\(L =\frac{\sum_{i=1}^{5} L_i}{5}\)2、拉力 F 的测量|测量次数| 1 | 2 | 3 | 4 | 5 |||||||||读数(mm)|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拉力\(F = k\Delta x\),其中\(k\)为焦利秤的弹簧劲度系数,\(\Delta x\)为读数的变化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3、学习使用Matlab 处理实验数据
(2) 实验原理
1、 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
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
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
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Gibbs 用热力学的
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
RT c )(∂∂-=Γσ(1)当0
<⎪⎭⎫
⎝
⎛∂∂T
c σ时,Γ>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
表面活性物质。
(2)当0>⎪⎭⎫ ⎝⎛∂∂T
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
面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
由
T
c RT c )(∂∂-
=Γσ
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
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
等温方程式表示:c
K c
K ·1·+Γ=Γ∞
4、 最大泡压法:
(3) 实验装置与流程:将燃烧热实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和仪表等
按编号顺序添入图下面相应位置:
1. 恒温套管 2. 毛细管 3.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 4. 滴液瓶 5. 烧杯 6.连接橡皮管
(4) 简述实验所需测定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1、测定各浓度试剂在25℃的压强,
2、根据/P=K ,可用蒸馏水的压强差求出K 值,也就是毛细管常数。
3、根据/P=K ,可求出各浓度的
值。
4、通过excel 作c σ-图,
作
c -c
Γ
图,可根据Г∞=1/K ,求出饱和吸附量的值。
(5) 实验操作要点:
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和所用毛细管、恒温套管的清洁程度。
因此除事先用热的洗液清洗它们以外,每改变一次测量溶液必须用待测的溶液反复洗涤它们,以保证所测量的溶液表面张力与实际溶液的浓度相一致。
并控制好出泡速度、平稳地重复出现压力差。
而不允许气泡一连串地出。
洗涤毛细管时切勿碰破其尖端,影响测
图11-4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装置
量。
温度对该实验的测量影响也比较大,实验中请注意观察恒温水浴的温度,溶液加入测量管后恒温10min 后再进行读数测量。
二、 实验操作及原始数据表(20分)
1、 记录数据表格: 正丁醇溶液浓度mol·dm -3
0 0.01 0.025 0.05 0.1 0.15 0.2 0.25
P 1 -0.463 -0.493 -0.468 -0.422 -0.396 -0.349 -0.324 -0.298 P 2 -0.464 -0.489 -0.471 -0.419 -0.403 -0.353 -0.323 -0.301 P 3 -0.455 -0.487 -0.463 -0.414 -0.393 -0.347 -0.327 -0.294 P 4 -0.390 -0.438 -0.436 -0.403 -0.350 -0.315 -0.299 -0.264 P 5 -0.410 -0.465 -0.423 -0.395 -0.360 -0.314 -0.304 -0.279 P 6
-0.350 -0.447 -0.407 -0.331 -0.366 -0.305 -0.302 -0.274 压差读数KPa -0.422
-0.470 -0.445 -0.397 -0.378 -0.331 -0.313 -0.285
2、25℃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N ·m -1,以/P=K
求出所使用的毛细管常数。
K=P
∆σ
=422.01097.713-⨯-= -0. 1705
三、数据处理结果(30分)
σ-图
作正丁醇的c
作正丁醇吸附等温线
Г∞正丁醇饱和吸附量
Г∞正丁醇饱和吸附量:Г∞=1/K=1÷0.7372=1.356
正丁醇分子截面积So=1/Г∞
~
N (~N为阿佛加得罗常数)。
So=1/Г∞~N=0.7372⨯6.02⨯1023=4.438⨯1023
容量瓶编号12345678
溶液浓度
mol·dm-3
00.010.0250.050.100.150.200.25
压差读数KPa
-0.42
2-0.47
-0.44
5
-0.39
7
-0.37
8
-0.33
1
-0.31
3
-0.28
5
正丁醇水溶液
*10-3
71.9780.1475.8767.6964.4556.4453.3748.59正丁醇水溶液
Γ*10-5
056.05135.9258.3466.7632.4761.6860.0正丁醇水溶液
的c/Γ(102)0
0.178
4
0.184
0.193
6
0.214
3
0.237
2
0.262
6
0.290
7
2
= K ×P 2= - 0.1705×-0.470=80.14×10-3N ·m -1 3
= K ×P 3= - 0.1705×-0.445=75.87×10-3N ·m -1 4
= K ×P 4= - 0.1705×-0.397=67.69×10-3N ·m -1 5
= K ×P 5= - 0.1705×-0.378=64.45×10-3N ·m -1 6
= K ×P 6= - 0.1705×-0.331=56.44×10-3N ·m -1 7
= K ×P 7= - 0.1705×-0.313=53.37×10-3N ·m -1 8
= K ×
P 8= - 0.1705×-0.285=48.59×10-3N ·m -1
T c
RT c )(2∂∂-
=Γσ
=63.79×105-mol ·m -2
四、 思考讨论题(20分)
1. 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现象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出现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答:在溶液的表面层中的物质浓度与溶液内部物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出现表面吸附现象的原因是能量最低原理
2. 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该液体所处的温度、压力、液体的组成以及与之共存的另一相的组成有
3.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来测量表面张力时,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 答:如果毛细管尖端插入液下,会造成压力不只是液体表面的张力,还有插入部分液体的压力。
4. 本实验结果准确与否关键决定哪些因素?
答:本实验结果准确的关键在于仪器必须洗涤清洁,毛细管应保垂直,其端部应保持平整,溶液恒温后,体积略有改变,应注意毛细管平面与液面接触处要相切。
控制好出泡速度、平稳地重复出现压力差。
5. 本实验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误差较大的处理是什么?
答:通过作图获得T c ⎪⎭⎫
⎝⎛∂∂σ:1、将实验点连成平滑的曲线;2、过曲线上点作曲线
的切线;3、由切线的斜率得到偏导数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