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协议解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645协议解析

篇一:645-97通信协议

645通信协议

一、基本概念:1、通信协议:

数据通信协议datacommunicationprotocol亦称数据通信控制协议,或者通信规约。是为保证数据通信网中通信双方能有效,可靠通信而规定的一系列约定。这些约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和速率,数据传输的确认或拒收,差错检测,重传控制和询问等操作。

工业上所用协议有主动上传方式和问答方式。2、通信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就是用什么方式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等设备连接起来。拓扑图给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相互间的连接,它的结构常用的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结构等。

总线结构:连接主站与多个从站并允许主站每次只与一个从站通信的系统连接方式(广播命令除外)。3、数据通信

层:

按iso的osi七层参考模型功用数据网的数据通信协议主要涉及前三层,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

物理层:规定了数据终端通信接口之间的物理接口、接口的物理和电气特性,负责物理媒体上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终端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并以帧为单位传输信息,保证信息的顺序传送,具有传输差错检测功能。

应用层:利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传递功能,在数据终端设备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信息。二、通信数据帧结构1、645协议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其传输序列如图7。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1.1、异步、同步协议

目前,采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类: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同步协议又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以及面向字节计数三种。其中,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主要用于dec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中。

异步串行通信协议绝大多数使用起止式异步串行通信

协议

1.2、通信方向

单工方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

1.3、波特率:

单位时间内传送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以位/秒(b/s)表示,也称为数据位速率。它是衡量串行通信速率的重要指标。

1.4、起止式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字符包括起始位(1位、逻辑“0”),数据位(5~8位),校验位(1位、可无),停止位(1~2位、逻辑“1”)。

字符间用空闲位(m位、逻辑“1”)表示,m可为0个。异步串行通信前提:

解决每位宽度问题—收/发双方约定波特率;何时字符

结束(其后为空闲)—

收/发双方需约定字符数据格式、校验位格式、停止位

格式。

字符格式:逻辑信号:起

空闲

校停

数据

验止

空闲

送/接先发收

说明:数据位的发送/接收顺序从低位到高位

(1)起始位的识别

起始位和停止位/空闲位极性相反,停止位/空闲位后的低电平位认为是起始位。(2)字符结束的确认

按协议规定的数据位顺序、约定的字符格式,接收方识别完停止位后,该字符结束(其后为空闲位)。(3)确认字符数据的正确性

发送方:在数据位后发送本字符的校验码;

接收方:接收完字符后,计算字符的检验码(校验方法已约定),并与所接收的字符校验码进行比较。

2、645协议帧格式

3、数据传输

3.1、前导字节

在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送1~4个字节Feh,以唤醒接收方。3.2、传输次序

所有数据项均先传送低位字节,后传送高位字节。

数据传输的举例:电能量值为123456.78kwh,其传输次序如图

4、数据标示:

相当于功能码,代表数据内容。(具体内容见协议)5、数据项、数据块数据集合标识举例

a)标识码di1di0=9010h(数据项)表示当前正向有功总

电能。b)标识码di1di0=901Fh(数据块)

表示当前正向总电能与各费率电能集合(总

电能,费率1、费率2费率k的电能)。c)标识码

di1di0=90F0h(数据集合)

表示当前正向和反向有功电能。由两项即9010h(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和9020h(当前反向有功总电能)组成。按本标准6.3.2.3的规定,此种标识将被视同于90FFh。

d)标识码di1di0=90FFh(数据集合)表示当前正向有功

电能和反向有功电能的集合,即表a1中从9010h至902kh

中共2(k+1)项数据。三、报文实例分析

68111111aaaaaa68010243c30a16抄表底

6811111111111168810643c3333333338F16回表底

篇二:dlt645协议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协议)

muti-functionwait-hourmetercommunicationprotocol 1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标准采用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多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放电(esd)±15kV(人体模式)。

1.2共模输入电压:-7V~+12V。1.3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1.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Ω时,最大5V,最小

网络协议分析(免费下载)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A 班级:计111 计111 姓名:葛一波叶博兴 学号:110776 110768 教师:张晓明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协议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特点,掌握使用协议分析仪分析协议的方法。 2.了解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3.了解FTP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前的准备 1.熟悉Ping命令,FTP协议; 2.了解协议分析仪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了解Ethereal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4.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 1.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 2.使用Ethereal分析仪捕获一段Ping命令的数据流,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3.登录ftp://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并下载三个大小不同的文件(小于1KB、1KB—1MB、1MB 以上),使用Ethereal分析仪分析其工作过程。 4.设置显示过滤器,以显示所选部分的捕获数据。 5.保存捕获的数据,分别是TEXT文件和XML文件。 四.实验要求 1.完成上述实验内容; 2.记录捕获的关键数据,并分析协议工作过程。 3.上交实验报告和保存的实验数据。 Wireshark Wireshark(前称Ethereal)是一个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是撷取网络封包,并尽可能显示出最为详细的网络封包资料。网络封包分析软件的功能可想像成 "电工技师使用电表来量测电流、电压、电阻" 的工作 - 只是将场景移植到网络上,并将电线替换成网络线。 在过去,网络封包分析软件是非常昂贵,或是专门属于营利用的软件。Ethereal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GNUGPL通用许可证的保障范围底下,使用者可以以免费的代价取得软件与其程式码,并拥有针对其源代码修改及客制化的权利。Ethereal是目前全世界最广泛的网络封包分析软件之一。 软件简介 Wireshark使用目的以下是一些使用Wireshark目的的例子: 网络管理员使用Wireshark来检测网络问题,网络安全工程师使用Wireshark来检查资讯安全相关问题,开发者使用Wireshark来为新的通讯协定除错,普通使用者使用Wireshark 来学习网络协定的相关知识当然,有的人也会“居心叵测”的用它来寻找一些敏感信息…… Wireshark不是入侵侦测软件(Intrusion DetectionSoftware,IDS)。对于网络上的异常流量行为,Wireshark不会产生警示或是任何提示。然而,仔细分析Wireshark撷取的封包能够帮助使用者对于网络行为有更清楚的了解。Wireshark不会对网络封包产生内容的修改,

嘉洁能485、MBUS超声热量表读表通信协议,标准国标mbus协议

超声波热量表通信协议 编号:RD-H10-00201 版本:01 一、通信设置 波特率:1200bps。 数据格式: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1个停止位。 校验:偶校验。 二、帧格式 唤醒符:0~4个FE 表地址: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全AA为广播地址。 数据长度:从数据标识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字节数(数据不超过44字节)。 校验码:从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所有数据十六进制累加和模100h 三、命令帧示例 ******************************************************************************* 1、读表:68 20 b6 b5 b4 b3 b2 b1 b0 01 03 90 1f 00 cs 16 应答:

度出水温度使用时间秒分时日月年表状态 ******************************************************************************* 例: 命令:6820267215111020000103901F002916 应答:FE FE FE FE 68 20 26 72 15 11 10 20 00 81 2E 90 1F 00 00 00 00 00 05 21 03 00 00 05 49 16 76 09 91 00 00 00 00 35 93 24 00 00 2C 48 16 B7 63 15 24 03 00 00 07 30 15 27 12 10 2000 00 F2 16 冷量:00000000 热量:00000321.1649 水量:00002493.910976 流速:0000.0000 进口温度:16.48 出口温度:15.63 使用时间:000003 日期:2010-12-27 15:30:07 状态:0000(BIT1表示欠压,BIT2标识日期出错,BIT9表示测量超时,BIT11温度传感器断路,BIT12温度传感器短路,其它位保留)。 其它位保留。 2、读地址:厂商代码是00H、20H 6820AAAAAAAAAAAAAA0103901F00E116

最新376-2报文解析

Q / GDW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报文解析示例 1.硬件初始化 下行数据:68 0F 00 4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44 16 68 //起始字符(68H) 0F 00 //长度L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14 D0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 。 01 //应用功能码AFN=0x01,初始化命令 01 00 // 数据单元标识Fn ,F1:硬件初始化 44 //帧校验和 16 //帧结束符 上行确认:68 13 00 81 01 00 40 00 00 00 00 01 00 FF FF 00 00 C1 16 68 13 00 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 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

D14D0 ──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 00 //AFN=0x00,确认/否认帧 01 00 //数据单元标识Fn=1,确认 精品文档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地址解析协议(ARP)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地址解析协议(ARP)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朱长昊学号:2011029160015 指导教师:伍瑞卿 一、实验室名称:科B453 二、实验项目名称:地址解析协议(ARP)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所有计算机位于一个物理网络中:所有计算机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接在一个以太网中。该物理网络中没有连接路由器。同时,所有计算机也位于同一个IP网络中。 IP分组在以太网中发送时,除了要有接收站的IP地址(IP分组中的目的IP 地址)外,还需要接收站的MAC地址(以太网帧中的目的MAC地址)。ARP 协议将IP地址(逻辑地址)动态映射为MAC地址(物理地址)。 实验中两人一组,在“未知”(使用命令arp -d * 清空ARP缓存表)和“已知”IP网络内通信时所需地址映射(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这两种情况下,先后使用计算机上的通信测试命令(ping)发起一次通信过程,并通过使用Wireshark软件捕获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交互信息。比较两次通信过程中所捕获的分组数量、分组类型和分组内容,分析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包括:ARP分组(ARP请求分组和ARP应答分组)的产生条件、具体内容和传输方式。 每个实验者使用计算机上的ARP缓存表查看命令(arp -a),查看本小组的ARP协议操作结果和ARP缓存表内容,了解ARP缓存表的形成及其在ARP 协议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四、实验目的: 1、掌握ARP协议工作原理 2、理解IP报文在以太网上的传输方法

五、实验内容: 1、熟悉以太网原理和帧结构 2、了解ARP协议原理 3、实验人数30~50人,每人1台计算机;2人一组配合完成本实验。 4、拓扑:(A、B范围中的主机分别简称为A主机和B主机)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以太网交换机2~4台;计算机30~50台,Wireshark软件(捕获网络上传输数据报文) 七、实验步骤: 1、在A、B主机上运行Wireshark软件,选择适合的网卡,设置Wireshark 的捕获条件为arp。 2、清空A、B主机上的ARP缓存表(命令:arp -d *)。 3、在A、B主机上启动Wireshark的捕获过程。首先由A主机PING B主机。 PING结束以后,停止A、B主机的Wireshark捕获过程,保存捕获数据。 4、查看A、B主机上的ARP缓存表(命令:arp -a)。 5、在A、B主机上再次启动Wireshark的捕获过程,由B主机PING A主机。 PING结束以后,停止A、B主机的Wireshark捕获过程,保存捕获数据。 6、查看A、B主机上的ARP缓存表(命令:arp -a)。 7、查看并比较步骤3和步骤5中A、B主机上Wireshark软件所捕获的数据 报文数量和类型。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什么情况下要发送ARP请求分组?什么情况下不 发送ARP请求分组? 当有多个ARP分组请求时发送,仅有一个时不发送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Ns2.34上leach协议的完美移植

Ns2.34上leach协议的完美移植 经过几天的不断实验,以及网上各位前辈的帮助,终于成功将leach协议完美移植到ns2.34上,下面是我的安装笔记。 Step1 在ns-2.34的目录下新建一个leach文件夹,将leach.tar.gz放入这个文件夹 Step2 在终端中进入这个目录下,键入tar zxf leach.tar.gz Step3 ①将leach/mit整个目录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中 ②将leach/mac目录下的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 mac-sensor.h, 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 mac-sensor-timers.h四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mac中 ③将leach/tcl/mobility目录下的四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tcl/mobility中 ④将ns-allinone-2.34/ns-2.34/tcl/ex目录下的wireless.tcl重命名为wireless_1.tcl,再将leach/tcl/ex目录下的wireless.tcl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tcl/ex中⑤将leach目录下的test,leach_test,package_up三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 ns-2.34中 Step3 修改文件 ①需要修改的文件有: ns-allinone-2.34/ns-2.34/apps/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app.h ns-allinone-2.34/ns-2.34/trace/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cmu-trace.h ns-allinone-2.34/ns-2.34/common/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packet.h ns-allinone-2.34/ns-2.34/mac/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ll.h,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722295758.html,,phy.h,wireless-phy.c c,wireless-phy.h ②修改方法: 对于leach目录下相应的文件(即刚才未复制的文件),将代码中以“#ifdef MIT_uAMPS”开始,并以“#endif”结束的部分复制到以上文件对应的位置 这个过此要小心核对修改,否则前功尽弃 ③特殊情况 <1> ns-allinone-2.34/ns-2.34/common/packet.h中大约185行,根据其他变量的格式将代码更改为 #ifdef MIT_uAMPS static const packet_t PT_RCA = 61; #endif 并将最后一个枚举值改为62 这个过程可以随情况改变,还要注意的是packet.h文件并不是只改这一部分,前面的修改依然要。 <2> ns-allinone-2.34/ns-2.34/mac/wireless-phy.h,给类WirelessPhy添加public变量,大约105行 #ifdef MIT_uAMPS MobileNode * node_;

热量表CJ128通讯协议

超声波热量表CJ128通讯协议 第一章通讯协议 1、通讯协议: z M_BUS通讯采用欧洲EN13757 M-BUS总线标准; z协议采用建设部CJ/T 188-2004《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标准; 2、按抄表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2.1红外抄表功能 红外抄表-采用红外接收发送管,进行近距离通讯 介绍: z USB红外读表器-自制 z需要安装驱动 z USB红外读表器上有发射管(白),接收管(黑) z热量表上有接收管(黑),发射管(白) z两者发射对应接收在2厘米距离内抄表 z采用专用软件 2.2 485抄表功能 RS485抄表-利用RS485通讯硬件进行的4线制较远距离的串行通讯; 介绍: z232转485接口-可以买到 z总线4根电线-A、B、地、电源7-12V z热量表上有4根电线-A、B、地、电源7-12V z两者对应接好(分极性,接错可能烧毁) z在800米以内通讯 z最多64个终端 z采用专用软件 2.3 M_BUS抄表功能 M-BUS:Meter(仪表),BUS(总线) 是一种欧洲的2线制总线标准,是专门为消耗测量仪器和记数器传送信息而设计的数据总线标准,一种通讯线路,专门用于远程抄表的高可靠性、高速的远程抄表系统总线。 介绍: z M_BUS主机 z总线2根电线-A、B z热量表上有2根电线-A、B z两者对应接好(不分极性) z在4000米以内通讯 z最多200个终端 z采用专用抄表软件 第二章 热表上传数据格式 一、串口设置 波特率:2400bps 校验方式:偶校验 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 数据发送方式:以16进制发送 二、热量表LCD显示表号 68 20 AA AA AA AA AA AA AA 1A 03 9A 4F 00 34 16 发送指令后表的液晶屏显示的号码为表号,一般和条形码号码一致,表号加上固定码001111就是表的地址。 在“瞬时”界面按住按钮8秒进入“A2”测试界面。点击按钮(在“A2”测试界面的“瞬时”后面一个界面,显示的8位数字就是表号)。 三、修改热量表表号 68 20 11 11 11 11 00 11 11 15 0A A0 18 AA 12 34 56 78 00 11 11 A5 16 修改前表号表号固定码修改后的表号表号固定码校验和 注:校验和(CS):在16进制下,从第一个字节累加至校验和字节前一位,然后取累加和低字节为校验和。 举例:在16进制下,68(H)+20(H)+11(H)+11(H)+11(H)+11(H)+00(H)+11(H)+11(H)+15(H)+0A(H)+A0(H)+18(H)+AA(H)+12(H)

101规约报文解析

101规约(2002版)报文解析速查 1、初始化 ●主站发: 10 49 4F 98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请求链路状态命令。 子站回答:10 0B 4F 5A 16 目的:子站向主站响应链路状态。 ●主站发: 10 40 4F 8F 16 目的:给地址为4F的子站发复位通信单元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46 01 04 4F 00 00 00 11 16 (ASDU70,CON=28,COT=4) 目的:子站以ASDU70(初始化结束)响应主站的召唤。并ACD位置1,表明子站继续 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后面跟随时间同步和总查询。 2、对时 ●主站发:68 0F 0F 68 73 00 67 01 06 00 00 00 CD 85 36 0D 1E 0C 04 A4 16 目的:给地址为0的子站发对时命令。 对时时间为:04年12月31日13时54分34秒253毫秒 报文解析:

子站发:68 0F 0F 68 80 00 67 01 07 00 00 00 F7 01 36 0D 1E 0C 04 58 16 目的:以ASDU67响应主站对时命令。 3、 总召唤 ● 主站发:68 09 09 68 53 4F 64 01 06 4F 00 00 14 70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回答:10 20 4F 6F 16 目的:ACD 位置1,表明子站向主站请求1级数据上送。 ● 主站发:10 5A 4F A9 16 目的:向地址为4F 的子站发召唤1级数据的命令。 子站回答:68 09 09 68 28 4F 64 01 07 4F 00 00 14 46 16 目的:子站响应总召唤,ACD 位置1。 ● 主站发: 10 7A 4F C9 16 目的:主站向子站召唤1级数据。 子站回答:68 87 87 68 28 4F 01 7F 14 4F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E7 16

网络协议分析——抓包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南徐学院网络实验室

第一部分是菜单和工具栏,Ethereal提供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这一部分中找到。第二部分是被捕获包的列表,其中包含被捕获包的一般信息,如被捕获的时间、源和目的IP地址、所属的协议类型,以及包的类型等信息。 第三部分显示第二部分已选中的包的每个域的具体信息,从以太网帧的首部到该包中负载内容,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第四部分显示已选中包的16进制和ASCII表示,帮助用户了解一个包的本来样子。 3、具体分析各个数据包 TCP分析:

源端口 目的端口序号 确认号 首部长度窗口大小值

运输层: 源端口:占2个字节。00 50(0000 0000 1001 0000) 目的端口:占2个字节。C0 d6(1100 0000 1101) 序号:占四个字节。b0 fe 5f 31(1011 0000 0101 1110 0011 0001) 确认号:占四个字节。cd 3e 71 46(1100 1101 0011 1110 0110 0001 0100 0110) 首部长度:共20个字节:50(0101 0001) 窗口大小值:00 10(0000 0000 0001 00000) 网络层: 不同的服务字段:20 (0010 0000)

总的长度:00 28(0000 0000 0010 10000) 识别:81 28(1000 0001 0010 10000) 片段抵消:40 00(0100 0000 0000 0000) 生存时间:34 (0011 0100) 协议: 06(0000 0110)

LEACH协议的算法结构及最新研究进展

LEACH协议的算法结构及最新研究进展 1 LEACH协议算法结构 LEACH这个协议的解释是: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到这个协议的大概作用了。那么在这之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它的算法。 该算法基本思想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蔟首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的目的。仿真表明,与一般的平面多跳路由协议和静态分层算法相比,LEACH协议可以将网络生命周期延长15%。LEACH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循环执行蔟的重构过程,每个蔟重构过程可以用回合的概念来描述。每个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蔟的建立阶段和传输数据的稳定阶段。为了节省资源开销,稳定阶段的持续时间要大于建立阶段的持续时间。蔟的建立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蔟首节点的选择、蔟首节点的广播、蔟首节点的建立和调度机制的生成。 蔟首节点的选择依据网络中所需要的蔟首节点总数和迄今为止每个节点已成为蔟首节点的次数来决定。具体的选择办法是:每个传感器节点随机选择0-1之间的一个值。如果选定的值小于某一个阀值,那么这个节点成为蔟首节点。 选定蔟首节点后,通过广播告知整个网络。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根据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决定从属的蔟,并通知相应的蔟首节点,完成蔟的建立。最后,蔟首节点采用TDMA方式为蔟中每个节点分配向其传递数据的时间点。 稳定阶段中,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蔟首节点。蔟首节点对蔟中所有节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后再传送给汇聚节点,这是一种叫少通信业务量的合理工作模型。稳定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网络重新进入蔟的建立阶段,进行下一回合的蔟重构,不断循环,每个蔟采用不同的CDMA代码进行通信来减少其他蔟内节点的干扰。 LEACH协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簇建立阶段(setup phase)和稳定运行阶段(ready phase)。簇建立阶段和稳定运行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为一轮(round)。为减少协议开销,稳定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要长于簇建立阶段。 在簇建立阶段,传感器节点随机生成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并且与阈值T(n)做比较,如果小于该阈值,则该节点就会当选为簇头。在稳定阶段,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簇首节点。簇首节点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后再将信息传送给汇聚中心,汇聚中心将数据传送给监控中心来进行数据的处理。稳定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网络重新进行簇的建立阶段,进行下一轮的簇重建,不断循环。 2 LEACH协议的特点 1 为了减少传送到汇聚节点的信息数量,蔟首节点负责融合来自蔟内不同源节点所产生的数据,并将融合后的数据发送到汇聚点。 2 LEACH采用基于TDMA/CDMA的MAC层机制来减少蔟内和蔟间的冲突。 3 由于数据采集是集中的和周期性的,因此该协议非常适合于要求连续监控的应用系统。 4 对于终端使用者来说,由于它并不需要立即得到所有的数据,因此协议不需要周期性的传输数据,这样可以达到限制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目的。 5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后,协议重新选举蔟首节点,以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同意的能量分布。

MODBUS_RTU 通讯协议(LCD热量表四万地址)

MODBUS_RTU 通讯协议 1、数据传输格式: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 2、仪表数据格式:2字节寄存器值=寄存器数高8位二进制数+寄存器低8位二进制数 3、仪表通讯帧格式: 读寄存器命令格式: 1 2 3 4 5 6 7~8 DE 3 起始寄存器高位起始寄存器低位寄存器数高位寄存器数低位CRC 注1:寄存器的起始地址从40000开始 应答: 1 2 3 4~5 6~7 …M*2+2~M*2+3 M*2+4~M*2+5 DE 3 字节计数M*2 寄存器数据1 寄存器数据2…寄存器数据M CRC DE: 设备地址 (1~200)单字节 CRC: 校验字节 采用CRC-16循环冗余错误校验 注2:寄存器数据为双字节,高位在前。 举例说明:(以LCD热量表为例) 1、MODBUS_RTU 通讯协议(十进制格式)以实际通讯数据内容为准 发送:1, 3, 156, 64, 0, 16, 107, 130, 回收:1, 3, 32, 10, 212, 128, 0, 10, 212, 128, 0, 136, 249, 240, 9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221, 仪表动态数据格式(MODBUS_RTU协议) 编号参数名称数据格式地址备注 1 第一路采样四字节浮点数 0000 2 第二路采样四字节浮点数 0002 3 第三路采样四字节浮点数 0004 4 瞬时值四字节浮点数 0006 5 瞬热值四字节浮点数 0008 因通讯是以秒为单位,故: 仪表实际值(单位:小时)=通讯采集值×3600 6 累计流量八字节浮点数 000A 7 累计热量八字节浮点数 000E 通讯将八字节分为前四字节和后四字节,故:仪表实际值=前四字节×100+后四字节 8 停电次数双字节定点数 0012 9 停电时间四字节浮点数 0013 10 报警状态双字节定点数 0015

DL 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DL/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1、范围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 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 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 接口电路定义表 3 、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协议采用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15kV(人体模式)。 3.2 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三态方式输出 3.6半双工通信方式。 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 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其传输序列如图1。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传送方向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 图1 字节传输序列 4.2 帧格式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2所示 。

实验三 地址解析协议ARP

实验三地址解析协议ARP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数通实验平台仿真软件eNSP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路由器构造小规模互联网络的方法,了解MAC地址、IP地址各自的用途,验证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协议、过程。 二、实验器材 计算机、eNSP仿真软件 三、实验要求 ●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理解ARP协议的报文格式; ●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解析ARP协议的报文。 四、预备知识 (1)利用ICMP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原理 (2)以太网帧结构 (3)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原理、协议与帧结构 五、实验内容 (1)利用数通实验平台模拟软件eNSP构建一个由一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四台或以上PC终端构成的小规模互联网络; (2)利用eNSP中抓包工具,选择合适点抓包; (3)利用ping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并分析抓包工具中获得的相应数据,解析并理解ARP协议的报文格式; (4)分析抓包工具中获得的相应数据,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转换过程,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5)分析、理解ARP高速缓存的作用;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1、建立两个各由一台交换机、两台或两台以上终端构成的小规模局域网络,

ping 192.168.1.24 在同一局域网下,ping 192.168.1.24能连通,计算机1将一个数据包发送到目标ip,且对方返回一个数据包,表示网络是连通的,在“Wireshark”上显示出抓取到的ping报文。 2、ping 192.168.2.1 计算机1ping不通计算机3不能连通,不同局域网下没有连接通道。3、放置一台路由器,连接两台交换机,并配置路由器,设置计算机1的网关192.168.1.254,计算机3不设置网关,ping 192.168.2.1

网络协议分析题库

第一章练习 1 OSI和ISO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它们是什么关系? 2 OSI/RM模型没有被最终采用的原因是什么? 3下面哪些协议属于应用层协议?( B ) A. TCP和UDP B. DNS和FTP C. IP D. ARP 4 Internet最早是在( C ) 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ANSNET B. NSFNET C. ARPANET D. MILNET 5 当网络A上的主机向网络B上的主机发送报文时, 路由器要检查( B ) 地址 A.端口 B. IP C.物理 D.上述都不是 6.下面哪一个是应用层提供的服务? ( D ) A.远程登录服务 B.文件传送 C.邮件服务 D.上述都是 7要将报文交付到主机上的正确的应用程序, 必须使用( A )地址 A.端口 B. IP C.物理 D.上述都不是 8. 网络应用访问操作系统的常用接口是,实现IP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射的协议是。 9. 在TCP/IP协议族中,能够屏蔽底层物理网络的差异,向上提供一致性服务的协议是;实现异构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是。 10. 在TCP/IP网络中,UDP协议工作在层,DNS协议工作在层。 11判断对错:TCP/IP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网际互联协议标准,仅包含TCP和IP两个协议。() 第二章练习 1 PPP协议是什么英文的缩写?用于什么场合? 2 ISP验证拨号上网用户身份时,可以使用哪些认证协议? 3.PPP协议的通信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LCP的用途是什么? 5.PPP是Internet中使用的(1),其功能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2),它 使用(3)技术来解决标志字段值出现在信息字段的问题。 (1)A. 报文控制协议 B. 分组控制协议 C. 点到点协议 D.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2)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WSN中LEACH协议源码分析报告

WSN中LEACH协议源码分析 分析(一) 首先对wireless.tcl进行分析,先对默认的脚本选项进行初始化: set opt(chan)Channel/\VirelessChannel set opt(prop) Propagatioii/TwoRayGround set opt(netif)PhyAVirelessPhy set opt(mac) Mac/802_l 1 set opt(ifq) Qucuc/DropTail/PriQueue set opt(ll) LL set opt(ant) Antenna/OmniAntenna set opt(x) 0 。# X dimension of the topography set opt(y) 0。# Y dimension of the topography set opt(cp),H, set opt(sc) N../mobility/scene/scen-670x670-50-600-20-2u。# scenario file set opt(ifqlen)50o # max packet in if set opt(nn) 51。# number of nodes set opt(secd) 0.0 set opt(stop) 10.0 o # simulation time set opt(tr) out.tr。# trace file set opt(rp) dsdv 。 # routing protocol script set opt(lm) M on H。# log movement 在这个wireless.tcl中设置了一些全局变呈:: # #Initialize Global Variables # set ns_ [new Simulator] set chan [new $opt(chan)] set prop [new $opt(prop)] set topo [newTopography] set tracefd [open Sopt(tr) w] Stopo Ioad_flatgrid $opt(x) $opt(y) Sprop topography Stopo 这些初始化将在后而的使用中用到,该文件最重要的是创建leach 17点:创建方法如下: } elseif { [string compare Sopt(rp) M leach,,]==0} { for {set i 0} {$i < $opt(nn) } {incr i} { leach-create-mobile-node $i } 如果路由协议是leach协议,则在Uamps.tcl中调用leach-create-mobile-node方法创建leach节点。将在第二小节讲如何创建leach节点。 for {set i 0} {$i < $opt(nn) } {incr i} { $ns_ at $opt(stop).000000001 M Snode_($i) reset”。〃完成后,重宜右点的应用

CJ188通讯协议

光电直读仪表CJ-T188通讯规约 2016年2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3) 第2章表计地址及数据编码格式 (4) 第3章数据传输协议 (6) 3.1读表计数据 (6) 3.2读表计地址 (7) 3.3设置表计地址 (9) 3.4写阀门控制 (11) 附录1测试报文 (14) 附录2M-bus接口 (15)

第1章概述 本规范是抄表系统下行接口的通讯协议(除少部分自定义部分外,均参照CJ/T 188-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协议内容分为两层:控制帧、文件传输协议。网络拓扑图如下: 本协议为主-从模式的半双工通讯方式。集中器为主叫方,水、燃气等表计均为被叫方。每个水、燃气表计均有各自的地址编码。通讯链路的建立与解除均由主叫方来完成。 字节格式符合CJ/T188-2004标准字节格式,即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 1 数据服务器WEB 方式数据管理系统 前端管理机 内部局域网 Internet 或内部局 域网 集团公司服务器 现场集中器 集团公司内网或Internet 收费票据打印 工作站 本通讯协议适用范围

位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一个停止位(1),共11位。 通讯波特率为2400bps。校验码(CS)符合CJ/T188-2004,即从起始符(0x68)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字节的和对256取模。 第2章表计数据编码格式说明 以下数据均为16进制表示,表计地址广播码为AA,主叫方在发送命令帧之前先发送3字节0xFE;在主叫方发出命令帧到表计应答时间<1秒,其它符合CJ/T188-2004。 2.1表类型T代码说明 冷水表为:10 热水表为:11 直饮水表为:12 热量表为:20 燃气表为:30 电表为:40 2.2表计地址ADDR编码格式(采用BCD码) A0:生产流水号最低字节; A1:生产流水号次高字节; A2:生产流水号最高字节; A3:表计生产月份; A4:表计生产年份; A5:生产厂商代码低字节; A6:生产厂商代码高字节; (以上的表计地址编码用户可自行定义,发送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2.3控制码CTR代码说明(表计回复CTR|+0x80) 主站(主叫方)发送从站(表计)回复 读表计数据01H81H 读表计地址03H83H 设置表计地址15H95H 控制阀门04H84H

DLT645通信协议详情

1应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能表进行点对点的或一终端对多台电能表进行一主多从的本地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要求,规定了本地系统硬件和协议规范。规定了物理连接、通讯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数据的基本格式、校验方式、编码传输规则等)。 本规范主要参考了部颁DL/T 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根据我公司的DSSD331-3、DTSD341-3电能表的特色做了相应的扩展。本规范中未给出的一些例子和示意图请参见部颁规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L/T 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DL/T 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3术语 3.1费率装置tariff device 固定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通常与电能表连接或与电能表组装在一起。 3.2手持单元(HHU)hand-heldunit 能与费率装置或电能表进行数据交换的便携式设备。 3.3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由数据源、数据宿或两者组成的设备。

3.4直接本地数据交换direct local data exchange 一组费率装置与数据终端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3.5本地总线数据交换local bus data exchange 一组费率装置与数据终端设备通过总线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3.6远程数据交换remote data exchange 通过数据网络,数据采集中心与一台或一组费率装置之间的数据交换。 3.7主站master station 具有选择从站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本标准中指手持单元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 3.8从站slave station 预期从主站接收信息并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本标准中指费率装置。 3.9总线bus 连接主站与多个从站并允许主站每次只与一个从站通信的系统连接方式(广播命令除外)。 3.10半双工half-duplex 在双向通道中,双向交替进行、一次只在一个方向(而不是同时在两个方向)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3.1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规定了数据终端设备或手持单元与费率装置之间的物理接口、接口的物理和电气特性,负责物理媒体上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3.12数据链链路层data-link layer 负责数据终端设备与费率装置之间通信链路的建立并以帧为单位舆信息,保证信息的顺序传送,具有传输差错检测功能。 3.13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地址解析协议(ARP)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中心(室):计算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分室: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实验项目名称:地址解析协议(ARP)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年级:2014级 姓名:刘成学号:20140657031105 日期:2016年11月10日一.实验目的 1. 掌握ARP 协议的报文格式 2. 掌握ARP 协议的工作原理 3. 理解ARP 高速缓存的作用 4. 掌握ARP 请求和应答的实现方法 5. 掌握ARP 缓存表的维护过程 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内容 练习 1 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各主机打开工具区的“拓扑验证工具”,选择相应的网络结构,配置网卡后,进行拓扑验证,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工具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请检查网络连接。本练习将主机A、B、C、D、E、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A、B、C、D、E、F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主机A、B、C、D、E、F 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 高速缓存。 3.主机A ping 主机D(172.16.1.4)。主机B ping 主机C(172.16.1.3)。主机E ping 主机F(172.16.0.3)。 4. 主机A、B、C、D、E、F 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 高速缓存。 ●ARP 高速缓存表由哪几项组成? ●结合协议分析器上采集到的ARP报文和ARP高速缓存表中新增加的条目,简述ARP 协议的报文交互过程以及ARP 高速缓存表的更新过程。 练习 2 编辑并发送ARP 报文(同一子网)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在主机E 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 请求报文。其中:MAC 层:目的MAC 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 源MAC 地址:设置为主机 E 的MAC 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 ARP 层: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 E 的MAC 地址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 E 的IP 地址(17 2.16.0.2)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 F 的IP 地址(172.16.0.3) 2.主机A、B、C、D、F 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 协议)。 3. 主机B、E、F 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 高速缓存。主机E 发送已编辑好的ARP 报文。 4. 主机A、B、C、D、F 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 报文交互过程。 练习 3 跨路由地址解析(不同子网)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 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B 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staticroute_config 命令,开启静态路由服务。 2.主机A、B、C、D、E、F 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 高速缓存。 3.主机A、B、C、D、E、F 重新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4.主机A ping 主机E(172.16.0.2)。 5.主机A、B、C、D、E、F 停止数据捕获,察看协议分析器中采集到的ARP 报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单一ARP 请求报文是否能够跨越子网进行地址解析?为什么? ●ARP 地址解析在跨越子网的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 6. 主机B 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recover_config 命令,停止静态路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