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迁移的理论条件和促进迁移的方式
第五章 学习迁移
(三)基本观点
1. 认为共同要素的存在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
而关键在于原理、原则的应用。
2. 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水平对迁移的作用。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四)教育启示和不足
教育启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概括, 并把概括化的原理与实践联系,才能取得更 好的迁移效果。
不足:年幼的学生不易形成原理从而不易产
(三)基本观点
1.学习迁移并不是无条件发生的,而是有
条件的。 2.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相同要素时,
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善。
(四)教育启示和不足
教育启示: 1.学校教育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2.对当代关于迁移的研究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不足: 1.它完全忽略了教学中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2.它忽略了负迁移的影响。
“为迁移而教”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二、相同要素说 三、经验泛化理论
小 结
1. 几乎都通过实验来进行 研究; 2.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 学习迁移的因素及迁移产 生的过程。
四、关系转换理论
五、学习定势说
六、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一)创始人: 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他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学习迁移。 沃尔夫对官能的理解:
二、相同要素说
(一)代表人物:
桑代克(Thorndike)
(二)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第一阶段:前测
请大学生被试判 断各种图形的面 积,测量成绩。
第二阶段:训练
用90个平行四边形进
行面积判断训练。
第三阶段:测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建立知识迁移的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方法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方法。
一、知识迁移的理论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迁移指的是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下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知识与新情境进行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 情境转化理论:情境转化理论认为,知识迁移是通过将知识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中实现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新情境中。
2.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结构理论指出,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推理和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析问题的结构,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知识迁移的实践方法1. 提供情境学习:为了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形状,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照。
2. 建立知识连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扩展。
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将已有的计算能力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3. 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知识迁移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启发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
比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并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4. 评价知识迁移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情况进行评价。
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口诀
促进迁移的教学策略口诀1.提供连贯性:教学内容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先易后难以及由点到面的方式安排。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有助于迁移学习。
2.追求理解: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知识点,更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和概念。
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学生才能在不同的场景中灵活运用。
3.强调实践:知识的迁移需要实践的支持。
在教学中,要尽量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4.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培养提问的习惯,善于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在迁移时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5.多元化学习方式: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如讲解、展示、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6.跨学科学习:教学中应该尽量融入跨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7.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迁移能力。
8.调整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来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
过于简单或过于难的内容都不利于学生的迁移学习。
只有适度的挑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迁移能力。
9.提供反馈:在学生完成任务或实践后,要给予及时和准确的反馈。
通过反馈,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提高迁移能力。
10.培养思维习惯: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观察、分析、推理、创新等。
思维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10个口诀,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新情境的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学习迁移理论是指我们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否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另一个任务或领域中的理论和研究。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或情境中,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习迁移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迁移: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
正向迁移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负向迁移则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和迁移情况,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类似的任务或领域中;远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完全不同的任务或领域中。
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对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迁移的条件: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目标任务或领域的要求和特点、知识和技能的表征方式等。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3. 迁移的机制:学习迁移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了解学习迁移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迁移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习迁移的成功离不开学习者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六章 学习迁移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 迁移和纵向迁移。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先行学 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的相似而又 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例如,阅读报 纸时看到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新词汇,就属于 横向迁移。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方程式后有 效地利用这一公式计算斜面上下滑物体的加 速度,也属于横向迁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 代表人物:沃尔夫(德) ◆ 主要观点: 1.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
忆力、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 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
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
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概括说的教学意义
◆ 概括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密切关 系。 ◆ 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会使教学效 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也大不相同。
◆ 教学中应该强调基本原理的教学以及使学生获得过
程与方法方面的知识。
四、格式塔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 柯勒 观点
同意迁移主要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 起的,并进一步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 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 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 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面积 (成绩提高)
测2. 判断27各种图形面积 (在前测中出现过)(成 绩持平)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
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三、概括说
◆ 代表人物
贾德 ◆ 主要观点 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 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 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
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一种新的任务或技能后,能够将之前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任务上的能力。
迁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它允许个体在新的情境中利用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无需从头开始学习。
为了促进学习迁移,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
1.强调概念与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强调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而不仅仅是记忆和重复。
概念和原则是学习的核心,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将知识从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4.实践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际的应用和实践。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情境的练习,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迁移到新任务中。
实践和应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多领域学习:鼓励学习者在不同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
多领域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更广泛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容易将知识迁移到新的任务和领域中。
多领域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更容易应对新情境下的学习。
6.创造性思维:鼓励学习者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培养学习者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习者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迁移。
总之,学习迁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提高我们在新任务中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通过强调概念与原则、反思和元认知、提供类比和相似性、实践和应用、多领域学习以及创造性思维等方法和策略,我们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
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和调整,以适应不同领域和任务的学习需要。
《教育心理学》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教学提供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这里以前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阐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一、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概括化原理”表明,两种学习间的迁移部分地是由于两种学习中的共同成分,其中主要是由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
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的迁移现象。
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最初给予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课题,使学生充分掌握以至达到过度学习的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以后,不但要演算基本原理、练习题,也要练习解答复杂的应用题。
如果既能理解又能演算任何一个应用题,这说明学生已明确地理解了基本原理。
教师不要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应用原理去解决应用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很容易发生负迁移或机械学习。
此外,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概括学过的知识,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方法,使基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二、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学习迁移的定势说说明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
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多半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也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传授或暗示的。
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识记和回忆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技巧等。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
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
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1.形式训练说
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思想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它认为,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主张教学 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上而不是学习 的内容(知识)上。强调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 较、分类,学会想象、推理和判断,甚至创造。
2.共同要素说
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策略。 学习情景与日后知识应用情景越相似,越有助于学习 迁移。尤其是技能的迁移。为此,教学中,教师在进行 教学情景设计时,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 情景。模拟教学是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结构。 结构化知识有利于迁移。根据知识掌握的同化理论, 一切新知识的掌握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为 了促进迁移,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较高的可 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使其在新知识的学习时, 迅速准确的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 学习提供相对应的固定点,从而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的核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4.关系转化说 5.学习定势说
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如何有效促进知识得正迁移提 供科学依据和策略。 1.加强原理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2.重视学习机会,促进学习方法迁移。 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策略。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结构。
1.加强原理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概括原理说表明,两种学习任务间的迁移,主 要是由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为促进原理的迁移,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为此, 教学应采取下列策略:(1)给与恰当的学习内 容或练习习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并达到快速学习 的程度;(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 的基础上,应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3)在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概括学过的知 识,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方法,使基 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第三章 学习迁移及其运用
二、影响迁移的基本条件
1、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现象发生的 必要的客观条件。 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应也相同或 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刺激相同或 相似,而反应不同或相反,则容易产生负迁 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 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学 习的迁移。
定势:亦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进行反应的心 理准备状态、倾向或趋势。其表现形式有思维定 势、学习定势、功能固着。 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 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学习的定势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效应(解决一类 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进),和准 备动作预热效应(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 两方面。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看作是心理训练过程。各种 官能的幼芽在个人生下来时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学习就是要把这些原始的、未成熟的官能发展成能 力或能量。它还认为某些学科对于训练某些官能可 能有特殊的价值。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 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对形式训练说作有力批判,使其 丧失支配地位的首先是詹姆斯( W.James), 继之是 桑代克。
第三章 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及其分类 1、定义: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
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 而》
2、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 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 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 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第7章学习的迁移
2、正式实验: 阶段1 儿童自行记忆单词并进行回忆测验 阶段2 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一组用数单词 中字母的方法帮助记忆。 阶段3 儿童用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来记忆单词,测试单词的 回忆成绩。
3、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的巩固性变量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学 习与保持的第三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
• 先行组织者: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 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 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Ausubel有意义学习的实证研究——钢的性质学习
——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函数、概率两者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
纵向迁移(垂直迁移):是指概况与抽象水平不同的学习之间 的相互影响。
——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函数与幂函数、指数函数
9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分
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 学习的影响。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 猴子觅食的实证研究 资料来源:Harlow 1949
• 在学习和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已经形成的学 习定势,因势利导,促进新的学习或问题解 决,也要防止定势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中学教育知识章节模块四第6节第六章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了解]: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了解]:(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叫积极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叫消极迁移。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两种。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如乘法口诀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学生在学完加减乘除运算后,在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就可以把已有经验加以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
(四)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把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白上而下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白下而上,这也表明,迁移并非仅是先前的学习或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面对前面的影响。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列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创造情境:将学习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让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或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习者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迁移性。
2. 强调概念和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强调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而不仅仅是记忆具体的细节和例子。
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
3. 提供反馈:及时提供反馈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及时反馈,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果,进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优化。
同时,通过反馈也可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误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
4. 强化联系: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
例如,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学习效果。
5. 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从而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学习者可以根据目标来选择学习的
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的迁移。
6. 反思和总结:学习后的反思和总结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环节。
学习者可以通过反思和总结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价值。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浅论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如何促进迁移摘要: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与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了解有关迁移的知识、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迁移能力的策略能更好的促进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文: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迁移是新旧经验的整合,即通过概括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的一体化、系统化,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
[1]心理学上把学习迁移视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所谓的正迁移,又称助长型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和积极结果。
负迁移,又称抑制型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和消极结果。
为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我们必须在了解其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非常重要。
态度不仅涉及到知与不知、会与不会,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愿与不愿学习的意向。
如果能够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能联想出以后可能运用此知识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现有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在今后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知结构的作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即知识结构,就是贮存于长时记忆系统内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1]先前学习是后期学习的准备和前提,后期学习是在与先前知识的联系中进行的,并影响先前的知识。
认知结构就是在先前的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的清晰度、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影响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根据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根据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取得更好
成果的能力。
"为迁移而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
迁移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展跨学科的思维和学习策略。
学习迁移不限
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是跨学科的。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
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通用的
学习策略,如归纳、类比等,帮助学生将这些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学科中。
第三,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研究表明,挑战性的学习
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习迁移。
所以,教师应设定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已学知识。
学习迁移
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真实问题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
实地考察、建模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
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了解和控制能力,是学习迁移的重要支持。
教师可
以通过开展元认知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优势,培养他们
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学习迁移是指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于新的学习环境或问题中的能力。
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迁移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1.先前知识和技能:个体已有的先前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先前知识和技能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有关联,那么迁移将较为顺利。
相反,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弱,个体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迁移。
2.学习任务的特征:学习任务的特征,如复杂度、抽象度、具体度等,也会影响学习迁移。
如果学习任务过于抽象或复杂,个体可能很难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上。
相反,如果学习任务过于具体,个体可能会难以将其推广到其他领域。
策略:逐渐增加学习任务的复杂度和抽象度,以便个体能够发展一种灵活的、泛化的思维,能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各种情境下。
3.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迁移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学习环境与新的学习任务相似,个体将更容易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相反,如果学习环境与新任务相差较大,个体就需要更多的调整和适应。
策略:提供与新任务相似的学习环境,例如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或实践,以帮助个体在新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实现迁移。
4.动机和情感:个体的动机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学习迁移。
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有兴趣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迁移的可能性会增加。
相反,如果个体缺乏动机或对学习任务持消极情绪,迁移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策略: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例如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与其兴趣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及鼓励和赞扬个体的努力和成果,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5.社会支持和合作:社会支持和合作对于学习迁移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个体可以共享和交流知识和经验,从而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策略:鼓励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以便个体能够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总之,学习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一、形式训练说
1、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 2、主要观点:
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通过某种科目或题材对 组成心的各种官能进行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而 自动实现的,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 因此,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 能的能量作为教学的重点。 该学说认为学习的内容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 训练心理官能。
2、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 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有助于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2、迁移有助于知识、经验的概括化和系统 化 3、迁移有助于能力的形成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二、共同要素说 三、概括原理说 四、关系转换说 五、认知结构说 六、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二)根据迁移的水平——加涅 1、横向迁移: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属于同 一水平的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续学习发生的迁移。 2、纵向迁移:先行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续学习 发生的迁移。 纵向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 自上而下的迁移:演绎式学习 自下而上的迁移:归纳式学习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
1、倡导者:认知论心理学家贾德 2、主要观点: (1)“水下击靶”实验 (2)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是 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 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 共同原理。
四、关系转换说
1、倡导者:格式塔心理学家 2、主要观点: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迁移的前提条件是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 某种相似的关系; 迁移的关键和根本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 境的共同关系的顿悟。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促进迁移是指帮助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或技能从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以下是一些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1. 明确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说明知识的迁移目标,鼓励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新领域,帮助他们理解迁移的重要性。
2. 强调概念连接:将新领域的概念与学生已经熟悉的概念进行连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3. 提供案例:通过提供不同领域的案例,鼓励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帮助他们发现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4. 提供导引和指导:在学习新领域时,提供适当的导引和指导,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新情境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迁移能力。
5.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促使他们在迁移过程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6. 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迁移知识,培养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
7. 思维导图和概念图:使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等图示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促进概念迁移和知识的关联性。
8. 学生合作和分享: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分享,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互相学习。
9. 不断反馈和调整:及时给予学生准确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补充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
10. 引导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到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促进主动学习和知识迁移的意识。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我们平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
例如,会骑自行车的人,就较容易掌握摩托车的鸳驶技能,学会了平面几何有助于学习立体几何等,均属于正迁移。
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干扰作用,叫负迁移。
如学习汉语字母对学习英语字母的干扰,就属于负迁移。
研究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消除负迁移的干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许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过:“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认为,教师举一,学生不能反三,这样的学生可以不必再教。
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说明迁移规律对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则说得更具体:“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这是从教师的角度,说明迁移规律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其本质意义也在于揭示了迁移规律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极端重要性。
西方许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曾作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派别有早期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概括迁移说”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关系转换说”。
综合起来看,这些理论研究认为,促进学习迁移要提供以下条件:(一)学习客体之间要有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发生;(二)学习主体要有类化能力,即能对不同学习材料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三)师生之间要形成训练机制,通过反复训练实现迁移。
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我们当前开展和推进新一轮课改,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若干方面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一、由字到字的迁移教生字,有的教师常常孤立地单个单个地教。
学习的迁移
第三节 学习迁移理论的进展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人物
▪ 奥苏贝尔
1、观点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 即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在顺向迁移中,迁移 是通过认知结构这一中介变量起作用的,认知结构是 通过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当前学习 任务的知识体系。
观点
▪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 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 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 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 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
2、迁移的种类 陈——陈;陈——程;程——陈;程——程
3、教学含义 ▪ 教材选编,要考虑循序渐进(先后有重叠) ▪ 教学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学 ▪ 先前的学习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
三、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人物 ▪ 加泰勒
1、观点 ▪ 学习者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重要因素 ▪ 经过策略的有效性自我评价训练的儿童能长期运用
▪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 出更适当的调整,将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运用到特殊 情境中去。
四、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1、人物 ▪ 柯勒
实验
2、观点
▪ 同意迁移主要是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进行概括而引起的,并进 一步认为,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 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 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基础第六章学习迁移主要因素和促进
骑自行车
骑摩托车
–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 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打羽毛球
(压腕)
打网球
(不压腕)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按时间顺序分)
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 后来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基础 第六章 学习迁移主要
因素和促进
主要内容
• 一、学习迁移概述 • 二、迁移的理论 •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四、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的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已经获得的 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简言之, 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S 1 (a b) h 2
§1 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 根据范围
自迁移 近迁移 远迁移
W=pt; 一个100w的灯泡,亮30分钟,会消耗掉多少电? 你家一年看电视能花掉多少电费? 电路图;家里的线路
5、高通路迁移与低通路迁移
(Salomon & Perkins)
低通路迁移
(low-road transfer)
–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 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过去经验
学习A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3、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布鲁纳)
–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 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迁移的理论条件和促进迁移的方式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共同因素说,概括化理论以及关系理论。
形式训练说是一种古老的迁移理论,来自于官能心理学。
它认为人类的心理是由不同的官能形成的,通过对人的心理官能进行训练,可以使该官能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迁移。
共同因素说是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吴伟士指出,强调各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才会产生迁移。
概括化理论由心理学家贾德(C.H. Judd)提出,认为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是迁移的关键,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迁移的必要条件之一。
关系理论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苟勒提出,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
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有助于迁移。
建构主义的理论学派,认为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为了促使学生在新条件下应用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者们提出了一些教学理论,如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以及认知灵活性理论等。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各种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应用知识。
2.迁移的种类
迁移的种类按其效果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如果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即为正迁移。
两种学习间干扰作用则是负迁移;按迁移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学习英语句法结构,有时也会受到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而产生顺向负迁移。
例如,在翻译“我们明天去上学。
”的句子时,有的学生错误地译成: We tomorrow go to school.“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则是说明了大量的阅读,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阅读学习对写作能力提高产生顺向正迁移,此种说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三、促进知识迁移的方法
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迁移的发生却不是自动的,它需要我们创设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提高记忆与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的迁移条件
(1)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
例如,在讲解过去进行时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复习现在进行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时态的异同后,学生对过去进行时掌握就比较容易。
(2)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
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伯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英语语法知识讲解,这些概念抽象程度高。
因为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逻辑处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迁移效果就越明显。
(4)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
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
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例如,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句子时,受汉语的负
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They in the classroom.”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be动词are。
正确译文是:“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学材料细节,对新材料从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感知,对其进行深加工。
例如,学生对英语时态方面的知识理解的透彻,学得扎实,在学被动语态时就比较容易。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多元视角,多方面有益吸收,多种方法结合。
人是发展变化的,方法也必须变化,原来有效的方法。
如果永不变化,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成为无效的方法。
知识迁移离不开主体——人的参与,知识学习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建构。
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激发起来,那么,所学的知识迁移就无从谈起。
况且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利用的一面。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多种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内、课外结合培养迁移能力
Prenzel与Mandl认为,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也就是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理解知识的意义必须离不开对知识的应用。
知识被应用的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
”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因此,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多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等。
要让学生在各种接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运用知识。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保持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应用还与社会情境相联系,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直接接触,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增长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4.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迁移
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匮乏,成为知识迁移的最大障碍,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为知识迁移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广阔空间,任何人只要掌握该方面的操作规程可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
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室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
可以模拟现实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境界,使知识能更有效获得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