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宗教与教育分析宗教对教育体系价值观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宗教与教育分析宗教对教育体系价值观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力量,而教育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本文旨在分析宗教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探讨宗教对教育的价值观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从古至今,宗教一直与教育紧密相连。
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渗透到教育体系中。
首先,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生活意义和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念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宗教信仰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公正和善良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被融入到了许多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中。
例如,很多宗教信仰鼓励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也应该以培养个体的全面素质为目标。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宗教信仰注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
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些宗教教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亲身经验和内在感悟去探索真理,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此外,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思想也对现代教育的生态教育理念产生了影响。
然而,宗教对教育体系的影响也面临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会导致教育体系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这可能造成教育中的价值观冲突和困扰。
例如,某些宗教信仰强调纯洁和忠实,而另一些宗教信仰则注重自由和开放。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在教育中产生悖论和矛盾,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构成挑战。
同时,宗教信仰还可能对科学教育造成影响。
宗教信仰中的一些观念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存在冲突,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科学教育中产生疑惑和困扰。
因此,在教育体系中,需要平衡宗教信仰和科学教育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兼顾宗教信仰和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总之,宗教信仰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它在价值观和教学方法方面都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与科学教育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体系带来一些问题。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宗教与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在宗教信仰和科学教育之间实现平衡,推动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教育体系的建设。
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宗教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上,宗教被视为西方民主政治的
基石,是支撑着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力量。
首先,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导师的作用。
众所周知,基督教在西方政治文化
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学说赋予了西方政治体系以合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念内涵,影
响着西方政治观念、立法和施政,使西方国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与政治制度。
其次,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的作用。
基督教对关于正确和错误的认识提供
了重要的思想纲领,特别是通过圣经的学习洗礼,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遵守文明
标准,杀死刻板的思想包袱,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加强对正义和真理的理解和追求,
从而推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
最后,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巩固西方民主政治传统的重要责任。
影响西方政
治文化的宗教思想比如信仰自由、民主自治等等,正是西方民主政治传统坚定不移的理念
和根源。
通过反复教育,呼唤民众对传统价值观的维护和再认知,使西方民主政治的理念、原则和制度在西方的思想教育中更加根深蒂固,宏观推动西方政治文化发展。
总之,宗教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扮演者导师、教化和巩固先进民主
政治思想的三重角色,使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跟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民主政治的道路一致,为
西方政治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正面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从宗教宣传中得到的启示
作者简介】方尔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
宗教也关注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
当今,总体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思政工作却显无力。
尤其在青年人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宗教则相当活跃。
据统计,1993年,我国有2000多个宗教团体,1997 年发展到3000多个,增加50%。
1993年各级宗教学校有50多所,1997年增至74所,增加40%以上。
1993年全国宗教活动场所有40000多处,1997 年增至85000多处,增加100%以上。
1993 年全国宗教神职人员20 万左右,1997年增至30多万,增加50%以上,教徒增幅也相当可观,特别是基督教。
1990年教徒550万,1993年增至700万,增长27.30%,1997 年达到1000万,比1993年又增加42.90%,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目前,全国各类教徒1亿左右,其中青年约占三分之一。
(注:管敏政:《天堂的诱惑——当代青年信教问题探析》,载于《山东青少年研究》1993年创刊号。
梅周:《借宗教问题反华不得人心》,载于《人民日报》1997年8月2日。
)一些城市的统计资料更能将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反映得具体些。
杭州市基督教“三爱会”有15000个基督徒,其中2000左右是青年。
表面看青年教徒比例不大,但受宗教吸引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中青年人比例相当大,杭州基督教堂有5个,活动点有14个。
据牧师介绍,仅官巷口沐恩堂每星期日做礼拜时,进出人数平均就达5000人次,其中70~80%是青年人。
每年该堂发展基督教徒350人左右,青年人占多数,其中有在岗职工、下岗人员、待业人员、个体户、郊区农民、大学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在校学生,甚至有身着便装的部队官兵。
江西南昌市基督教堂每周二晚上都有近千名青年听牧师做《圣经》启蒙。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
宗教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建设的启发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的起源、存在、发展和变化,都需要用史学的思维方法来研究,而且也只有首先研究各种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才能认识宗教本身,才能在这一基础上从事其他各个方面的宗教研究。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和军事各个不同的领域中,都曾有过种种不同的影响。
宗教传播通过自身多种特殊的途径产生内在的教化作用,其具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终极信仰的确立。
终极信仰在道德完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有某种崇高的理想追求。
(二)注重人文关怀。
终极关怀就是幸福追求的未来约定,就是今生追求的来世兑现.(三)注重过程渗透。
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主要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
它是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等艺术形式的集合。
(四)注重隐性熏陶。
宗教活动有其特定的场所,这种特定的场所极具宗教氛围。
通过宗教信仰活动的各个环节渗入到信仰者的心中,再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内化到信仰者的心中形成有力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进一步转化成体现为日常生活中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和习惯。
而宗教的社会功能大致可分为神圣性基本功能和世俗性一般功能两大方面:神圣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五大功能:一是社会认同功能;二是群体整合功能;三是行为规范功能;四是心理消解功能;五是情操美育功能。
世俗性功能可以概括为三大功能:一是经济功能;二是政治功能;三是文化功能。
那么宗教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宗教文化的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性,它们都是对人的一种教育,都是对人的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塑造。
相比之下,在世界各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都具有一种官方的强制性色彩,它是每一位受学校教育的人都必须接受的,甚至没有受学校教育的人也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无形中接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宗教教育
浅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宗教教育摘要:宗教教育作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美国社会里起到维系社会、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
宗教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美国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公民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促使道德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形成,因此,宗教信仰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其方式方法也是我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
关键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宗教教育美国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社会精神文化的建设与道德环境的营造。
自建国以来,宗教一直是美国社会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影响着民众的思想活动和行动方式。
一、美国宗教教育的发展历程宗教教育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已成为美国民众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以及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
殖民地时期,几乎所有的教育机构都由基督教会开办,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宗教色彩都十分浓厚。
当时美国殖民地时期成立的第一所学校,就聘用传教士为该校的负责人及教师。
在殖民地时期的高等学校中,没有像如今现代大学里那样设置多样的分科,而只以培养传教士为主要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的开端--哈佛,起初也是为宗教而建立的。
可以说,殖民地时期美国社会的教育是由宗教的传播而开始,宗教教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公民意识、凝聚民族力量和倡导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主要手段。
“二战以来,美国宗教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即20世纪50年代的宗教信仰热、60年代宗教信仰热的衰落和七八十年代宗教信仰热的再度兴起。
”[1]在经历过六十年代的社会激烈动荡以后,人们思想上大都感到失落和空虚,于是六十年代末后,美国民众普遍从行动转向反省,从茫然到寻求一致感的时候,新的宗教信仰热便再度兴起。
在20世纪中叶以前的一段时期,美国宗教曾显示出日益世俗化的趋势,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小。
但是之后,宗教并没有消失,而是重新寻求定位;宗教已渗透到文化之中。
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3-08-27 ]朱艳敏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当教育植根于宗教之中,充当传播手段和教化工具时,便形成了宗教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与其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进其成员知、情、意、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构建的社会实践活动。
宗教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质性和同构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在我国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宗教教育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具体来说,宗教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育人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在塑造国民道德品行、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解决日常问题和精神困惑、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育人功能宗教教育具有育人功能。
首先,宗教的教义蕴含着十分明确而深刻的宗教哲理。
各大宗教都有精巧的说教和论证,宗教哲学思想丰富。
其次,宗教教规、礼仪对教徒有强制性和约束性。
不管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宗教,都有严格的教规,它们既是宗教信仰者的行为准则,也是宗教教育的行为要素。
宗教传播的长期实践证明,各种宗教教规、礼仪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十分显著的。
例如,佛、道教劝人行善,基督宗教劝人博爱,伊斯兰教劝人互助、追求和平。
总之,宗教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凝聚功能宗教教育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为人们塑造了一种超现实、超人间、无限存在的力量。
这种力量将教徒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因此,宗教教育也可以起到凝聚人的力量的作用。
宗教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把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宗教教育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国外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国外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宗教教育在国外很多国家一直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影响着西方国家价值态度和道德情感的形成。
本文试从国外主要国家的宗教教育现状出发,探寻宗教教育在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特征,借鉴国外宗教教育经验,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得出启示。
标签:宗教教育;国外思想政治作用;启示国外宗教教育影响如此巨大和深远,的确有他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高尚的思想,采取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工作对象,提高对象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能力,并用以指导其行为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教育活动。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用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教育人民。
从教育功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教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因此,国外宗教教育成功的某些经验,对我们是有启示的。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教育观纵观世界的几大宗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力图回答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即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但不是用概念、范畴和逻辑论证的方法,而是用感性的、幻想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而且出于对自己的残酷,崇拜石头、愚蠢、重的东西、命运、微不足道的东西[2]。
所以,宗教是一种颠倒世界观,用精神去决定物质,但因为国家和社会是颠倒的世界意识,宗教的贫困,既是现实贫困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贫困的反抗。
宗教是苦难者的呻吟是毫无心肝的世界的情操,是缺乏精神的状态的精神。
它是人民的鸦片烟[3]。
虽然国外教徒的比例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矛盾的,在精神世界观上是唯心的,宗教是他们普遍的思想基础。
而在物质科学上,他们奉行的是唯物主义,所以,与宗教的根本指导思想比较,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宗教始终居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顶端,它同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宗教信仰已经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的选择之一。
在我国,各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在家庭、环境和媒体的影响下,会接触到一些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当前,在我国的部分高校里,出现了部分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且人数呈上升趋势。
这种现象不仅冲击了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简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各类宗教出现了升温现象,不少青年大学生也加入到信教的行列中。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为敏感的群体,一方面求知欲强,对外界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其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各类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在塑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类宗教文化传播的影响,进而产生好奇,逐渐转向信教。
因此,客观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大学生群体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随着近年来“宗教升温”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里中的不断出现,各大高校已经将之列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调研。
多项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还有部分学生正趋向于信仰宗教,信仰危机宗教现象在大学生中确实普遍存在,信教学生数量占有一定比例,并且呈上升态势。
2.信仰多元化,以佛教、基督教为主。
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其中,信仰佛教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基督教,然后是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还有少量人信仰其他宗教。
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时代意义
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时代意义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推进,传统宗教观念和体系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在这个时代,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正确的宗教观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准则,可以引导人们秉持公正、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其次,正确的宗教观能够加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信仰,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
正确的宗教观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理解,进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再次,正确的宗教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
宗教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正确的宗教观能够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社会矛盾和冲突,减少和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阻力。
最后,正确的宗教观也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理性、包容、尊重的宗教观念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和个人成长。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宗教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互动性【摘要】:宗教作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
如何对待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就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在我国据1997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介绍,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
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另一方面我国又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会在各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各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中,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的接班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及其影响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对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文化以及我国宗教信仰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宗教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形式着重探讨了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态度,并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出大学生为什么目前容易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的原因,以及宗教文化对大学生可能造成的负作用。
然后再通过大量的史实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宗教文化的特点和宗教的本质和宗教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从而得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宗教现象以及宗教文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待宗教文化对思想政治的影响。
最后根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点和宗教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和实践上从宗教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观点及做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文化进行扬弃,使宗教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从而并由此得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校园“宗教热”、“民族热”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李晓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主要民族的民族意识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尤其许多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民族事务和参与宗教活动, 兴起一股校园“宗教热”和“民族热”。
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宗教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作者:张峰瑛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3期【摘要】在道德信仰危机和思想道德建设困难重重的今天,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摒弃对宗教的简单否决态度,努力挖掘宗教信仰中潜在的积极因素和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功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向适应,为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宗教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一、前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与人类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历来被统治阶级作为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其政治统治的工具。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
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宗教因虚幻和非现实性遭到了批判和唾弃。
但宗教与道德天然的丝丝缕缕的内在联系,使大多数宗教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规范功能也不可否认,树立和提倡正确的宗教观,发挥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是研究此课题的理论意义。
二、宗教的构成及功能(一)宗教的构成宗教的教育性,首先在于宗教的教义有含义明确、深刻的哲理。
教义是宗教的核心和灵魂。
宗教信奉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们认为它可以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
其次是宗教的创始人或教主。
最后是宗教的教团。
(二)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有以下相似之处(1)道德熏陶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契合的一个功能。
每个宗教的教义都宣扬正义、仁爱、行善之类的善行。
(2)培养公民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的功能:宗教教育首先是宗教信仰教育,通过宗教教育使公民形成一种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
(3)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现代宗教通过宗教信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宗教团体和广泛的宗教活动,把民众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
(4)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的功能:教会依靠组织查经班、讨论教育子女、夫妇关系、日常生活、谋求职业、锻炼身体等专题吸引信徒,慰藉心灵,解决他们的精神困惑和现实问题。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及现代意义
(2)建构诚信的原因 A、出现了“诚信”问题; B、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 (3)建立诚信的办法 A、确立信念; B、从自身做起。
第十讲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 特点及现代意义
一、古代宗教文化的特点
• 1、古代宗教文化的一般特点
(1)缺乏有强烈人格色彩的至上神观念,缺 乏至上神创造、主宰、拯救世界等观念, 也缺乏人应该信仰神、归顺神从而向神祈 祷、祷告的观念。
(2)没有建立起在信仰上全面统一、独一 无二的宗教系统,事实上,延续至今,中 国社会始终是各种宗教并存,多元并进。
“天”有欲望,“天”有意志;“天”有情 感,天“兼爱天下之人”; “天为知”,上天 是最有智慧的; “天”也有德性; “天”的地 位最高,“天为贵”天对人有“赏善”而“罚恶” 的权能。
II、特点: A、人格色彩很重的“天”,世俗功利性也很 强。 B、利用 “天”论,证明和宣传 “兼相爱, 交相利”等理性的学术思想。
(2)内容: A、对超越事物或上帝或其它坚定信仰的对 象的设置,实乃人的理想的化身; B、实现理想,达到彼岸,与上帝为一的历 程。
• (3)培养的原因 A、宗教精神对人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贺麟说: 有宗教信仰的人,自己受艰难困苦,相信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加的特殊磨折训练。因此 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沮丧,不陷于消极怀疑。 假如自己事业成功,幸福获得时,则相信是天意 的潜助,天恩的赐予,常常卑谦为怀,不敢自矜 己功。因而养成困苦不怨,成功不居之美德。有 宗教信仰的人,自有安身立命之所,不会在人生 道上徘徊歧途,莫知所可。他的精神有安顿,有 寄托,有慰安,作事自觉有神圣的秉承,有牺牲 的勇气。彼虔诚信天的人,其身心之有安顿,犹 如赤子之有母亲。因彼实以天或上帝为所爱慕的 宇宙慈母,所敬畏的严父也。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作者:张史展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6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宗教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人们认为宗教只是让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或者让人们按神的旨意办事,但这只是宗教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宗教在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宗教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宗教概述1.宗教的定义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
自宗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而大加推崇。
2.宗教的构成宗教之所以会有教育性,首先就在于宗教的教义具有含义明确、深刻的哲理。
教义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是宗教的核心和灵魂。
宗教会被众多教徒虔诚的信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们认为其教义可以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继而认可、承认。
其次是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主。
就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一样,这些人物就像一个精神支柱一样存在于每一个宗教中,受到教徒的膜拜。
作为一个灵魂人物,他们所提出的教义会更加具有教育性,使教徒产生巨大的践行能力,自愿做到并追求更好。
最后是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即教团。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严格的教职制度,例如很多宗教都有终身传教人员,并且划分清晰,如佛教的和尚、喇嘛,基督教的牧师、主教等;宗教的社会组织对教徒产生强制性和约束性,而且,宗教往往也通过这些组织来统一传授教义,增强凝聚力便于组织和管理。
3.宗教的功能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做人们思想工作的,其功能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一,宗教的政治教化功能。
第二,宗教的精神舒缓作用。
这个作用也是导致宗教拥有越来越多信奉者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中,被统治者总会试图反抗压迫,但事与愿违者占据多数,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思想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基于此,宗教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避难所”,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
以宗教现象为例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督教 的传 播途径 也影 响着 大学 生 的选
自觉避免参加并抵 ( ) 一 大力开 展无神 论教育 , 学生全面 分合法和非法的宗教活动 , 引导
择。 基督教比较普遍的传播方式是利用外在人
际 网络 , 引、 周围 的同学加入 , 者走访 吸 带动 笔
发现, 这些信教学生中有些是来 自一个宿舍或 者一个班级。 信教学生会首先向自己周围的同 学、 朋友传播基督教, 对同学、 朋友的认同感比 较容易消除学生对基督教的陌生感, 而他们的
者认为信仰只是个人的事, 并没有看到宗教信
国家的宗教政策 了解 甚少 , 个别狂热 的教徒还 宗教 的管理 工作刻不容缓 。 学校应 向学生宣传
生浓厚 的 兴趣 , 与其 接触 的过程 中 , 被 仰对社 会影响 的复 杂 1 口 在 又会 断 长期性 , 同时他 们对 如爱 己”“ 心灵 ” 吸引 , 少学生会 被 会在校园内进行非法的宗教活动 , 、净化 等所 不 因此 , 加强 “ ”成 为信 徒。 震撼 ,
在思想的碰撞和知识的 及职业培训 , 社会的重压使得高校非常重视让 知欲最为旺盛的阶段 ,
学 生掌握 “ 以为生 ” 何 的知识和本 领 , 却忽视 了
( 加强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及校园宗 四)
但同时自身缺乏坚定的科学信仰。作 教彭 } 的管理 “ 为何而生” 的思考与追问,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 的意义, 许多信教者包括部分高校有关部门工作 虽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但就精神层面而 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求知欲强的大学生群体,
时, 信教同学的及时出现会大大增加基督教对 他们的吸引力。除了人际网络传播外, 个别狂
热 的基督徒 违规在 大学校 园里通过 发放传单 、 随机拦住 学生交谈 等方式 , 然传播基 督教教 公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宗教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往人们认为宗教只是让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或者让人们按神的旨意办事,但这只是宗教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宗教在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宗教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一、宗教概述1.宗教的定义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
自宗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统治阶级用来作为思想统治的工具而大加推崇。
2.宗教的构成宗教之所以会有教育性,首先就在于宗教的教义具有含义明确、深刻的哲理。
教义指一种宗教所信奉和宣扬的神学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是宗教的核心和灵魂。
宗教会被众多教徒虔诚的信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们认为其教义可以满足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继而认可、承认。
其次是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主。
就像佛教的释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稣一样,这些人物就像一个精神支柱一样存在于每一个宗教中,受到教徒的膜拜。
作为一个灵魂人物,他们所提出的教义会更加具有教育性,使教徒产生巨大的践行能力,自愿做到并追求更好。
最后是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即教团。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严格的教职制度,例如很多宗教都有终身传教人员,并且划分清晰,如佛教的和尚、喇嘛,基督教的牧师、主教等;宗教的社会组织对教徒产生强制性和约束性,而且,宗教往往也通过这些组织来统一传授教义,增强凝聚力便于组织和管理。
3.宗教的功能宗教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做人们思想工作的,其功能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第一,宗教的政治教化功能。
第二,宗教的精神舒缓作用。
这个作用也是导致宗教拥有越来越多信奉者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中,被统治者总会试图反抗压迫,但事与愿违者占据多数,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思想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基于此,宗教便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避难所”,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
宗教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而成为有神论者。 ( 导致 大学 生 漠视 中国传 统文 化 二)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一路数千年 ,前路非坦 途 。诵千古美文,观铁笔春秋 ,览兵书战策 ,阅禅
作为一种系统、复杂的上层建筑必然来源于现实存
在 。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必然反过来对
收稿 日期 :2 1- 3 0 0 l1 — 7 D
响,降低其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 的责任 。本 文在借鉴 前人对 宗教 文化研 究的基础 上 ,以宗教 文化对 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 了宗教 文
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使宗教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方法下发挥其积极的影响,最
V 1 3 No 3 o . 。 . 1
J un. 201 1
宗教 文化背景 下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邵长威
( 辽宁工 Leabharlann 大 学 研 究生 学 院, 辽宁 锦 州 1 10 ) 201
摘
要 :宗教现 象伴 随着人 类社会 的始终,宗教 文化 的影 响深远 而复杂。我 国是 一个人 口 多、多种 宗教并 众
存 的大国, 不仅本 土宗教众 多, 而且 多种西方外来 宗教在我 国相 当流行 , 其相 关的宗教文化与我 国传统相互激 荡, 对我 国的各个群体都产生 了 深远影 响。这其 中,大学生是我 国社会 当中的高智 力群体 ,由于他们知识丰富 ,思维 活跃而又缺乏一定 的判 断力,对各种纷繁复杂的 宗教文化有些 不知 所措 。因此 , 发挥 宗教文化对 大学生的积极 影
终取得思 想政 治工作 的胜利,使 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 的生 力军 。 关键 词:大学生;宗教 文化 ;思想政 治教 育
试论美国宗教教育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第2卷第5期2004年5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CONOM IC AND SOCIAL DEV ELOPM EN TVOL.2No.5MA Y.2004试论美国宗教教育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唐荣双(广西民族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摘 要]美国宗教教育作为受宪法保障的教育形式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群体整合、动力支持以及规范导向等三个方面论述美国宗教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美国;宗教教育;作用[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4)05-0075-04 二百多年来,宗教在美国社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宗教活动贯穿美国发展的全部历史,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福利诸多领域,影响着民众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而美国宗教教育作为受宪法保障的教育形式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群体整合、动力支持以及规范导向等三个方面论述美国宗教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美国宗教教育的群体整合作用整合是指人们在相同或相近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仰、民族习俗和一致性的国家认同感基础上,经过不断更新融合形成的,具有相互吸引、团结、亲和、融合、凝结、聚合特征的,反映人与人关系紧密程度的一种综合社会关系表现形态。
宗教教育具有群体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政治三个方面。
(一)通过宗教教育的思想整合去实现群体、民族和国家思想意志的统一,进而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美国依仗强大的宗教势力,伸展在各地的教会活动为社会提供道德与价值规范,统一民众的思想,协调民众的行动,实现民众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因此,在美国,民众的宗教信仰,众多的宗教组织,广泛的教会活动,被看成是国家政治繁荣、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维护新兴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
相同的语言、肤色、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使得这些教会群体不仅给个人带来归属感,而且带来民族感、安全感、自尊感。
高中思想教育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
高中思想教育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高中思想教育: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高中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涵盖广泛,如道德伦理、社会价值观等。
在这些问题中,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根本大局,宗教信仰则涉及到个人信仰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平衡。
本文将从高中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讨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及其教育意义。
民族团结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在高中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明白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者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节庆典,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
同时,学生应被鼓励主动参与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能力。
民族团结的核心在于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通过教育的引导,高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国家的和谐发展。
宗教信仰作为个人信仰的一部分,也在高中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宗教信仰的多元性给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丰富性和多样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正处于对生命和价值的探求阶段,他们需要对宗教信仰进行深思熟虑。
然而,鉴于宗教信仰的敏感性和多样性,在高中思想教育中需要一定的审慎。
高中思想教育应提供宗教知识的全面了解,但不倾向于推崇具体的宗教信仰。
学校可以通过宗教文化教育课程和宗教研究社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宗教的起源、传播和核心信仰。
此外,宗教信仰的不同观点也应该被包容和尊重。
学校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宗教和信仰的辩论,使他们能够理解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然而,高中思想教育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对宗教信仰保持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被鼓励不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信仰自由作出选择。
学校可以开设讨论课和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过渡期,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宗教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张史展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宗教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人们认为宗教只是让人们相信神的存在或者让人们按神的旨意办事,但这只是宗教的一个方面,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宗教在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张史展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方宗教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中的作用
3.发挥宗教正能量树立宗教好形象--浅谈发挥宗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浅析新形势下宗教对话在我国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和路径
5.试论美国宗教教育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宗教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互动性【摘要】:宗教作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
如何对待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就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在我国据1997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介绍,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
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另一方面我国又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会在各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各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中,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的接班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及其影响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对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文化以及我国宗教信仰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宗教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形式着重探讨了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态度,并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出大学生为什么目前容易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的原因,以及宗教文化对大学生可能造成的负作用。
然后再通过大量的史实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宗教文化的特点和宗教的本质和宗教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从而得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宗教现象以及宗教文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待宗教文化对思想政治的影响。
最后根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点和宗教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和实践上从宗教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观点及做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文化进行扬弃,使宗教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从而并由此得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校园“宗教热”、“民族热”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李晓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主要民族的民族意识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尤其许多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民族事务和参与宗教活动, 兴起一股校园“宗教热”和“民族热”。
基于此, 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运用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内容,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
关键词: 宗教热; 民族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中叶以来,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民族主义”、“宗教热”现象, 我国则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明显的宗教升温。
在我们承担的“宁夏高校学生民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状况”课题的调查问卷中, 如问及“上大学后,当有人问起你的民族成分时”, 有59%的人回答“非常骄傲的告诉他”;其中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这个答案所占比例达到70%; 当被问及“上大学之前您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了解吗?”, 回答“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共有1 322人, 占总数的83%, 其中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对这2项答案的选择率占到90%以上; 在被问及“您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吗?”有90%的同学回答“熟悉”和“了解一些”, 只有10%的人回答“不了解”和“不关心”; 至于“在生活中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的状况”的, 回族回答“保持”的占96%,其他少数民族也占到了89%。
而对于宗教问题大学生们的关注也在日益提升, 在被问及“你信仰宗教吗?”, 有45%的同学回答“信仰”, 43%的同学回答“不信仰”; 紧接着的一个问题“你信仰何种宗教”, 有37%的人回答“信仰伊斯兰教”,26%的人“信仰佛教”。
此外, 宗教信仰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这表现在各宗教团体的实力和影响进一步增强, 宗教活动场所增多, 各类宗教活动日益频繁, 宗教书刊的发行量不断增长, 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民族与宗教文化热”现象。
一、“宗教热”、“民族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一)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通过宗教加剧渗透, 使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 民族意识淡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 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走向开放, 它完全打破了国界, 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 全球各地民族间都可以迅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交流, 各种宗教文化得到迅速的扩散, 宗教文化变成共享的资源。
这固然有助于大学生接受各民族、各宗教大量新鲜的信息和先进的观念,但也为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活动对我国进行渗透并散布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言论和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主导国家是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
近几年来,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 充分利用其宗教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 在宗教活动中推行新的政治、文化上的“殖民扩张”政策, 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与此同时, 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在各种信息媒介上不断挤压、排斥我们的民族文化, 淡化我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最终造成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扭曲和流失。
这些对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形成的思想活跃的高校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很容易引起他们政治观念的淡漠、民族意识的淡化。
__(二) 宗教文化“垃圾”, 极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以往学生们大量接触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主要来源于家庭、社区、身边的人以及各级教育者的灌输, 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 不正确、不恰当的内容已被删除。
而搭载现代媒体如网络的“民族热”、“宗教热”会使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 参与者只需找到网址, 便可在第一时间看到任何媒体的全部内容, 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受互联网上一些不良信息或一些反华言论的煽动, 造成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心理畸形, 参与打着宗教旗号的非法活动, 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犯罪深渊。
在因特网上汹涌而来的外来民族和外来宗教的信息中, 混杂着太多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 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奢云艳雨等生活方式, 更有反党反人民的违法乱纪行为。
与此同时, 除以上内容外, 不时出现的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暴力凶杀等, 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长期接触并痴迷于中的大学生, 很容易受这种生活方式的腐蚀而渐渐抛弃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转而信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使享乐、奢侈、刺激、无政府、无组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羡慕、认同、模仿的生活方式, 极易动摇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
(三) “宗教热”、“民族热”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的弱化和人际交往的障碍大学生是敏感的一代, 也处于一个更容易受到新事物诱惑的年龄。
许多“民族主义”和“宗教分子”正是利用这些特点, 打着“民权”、“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幌子, 宣传邪恶的思想和错误的观点, 破坏国家民族、宗教政策, 宣扬邪教和封建思想, 宣传“民粹主义”, 引导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迷茫和困顿, 产生心理障碍。
他们往往无视人类的伦理道德, 企图摧毁人类的道德体系,进而弱化大学生们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人际交往方面, 往往过多地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 一旦发生个别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摩擦, 有些学生会将之视为整体民族间的摩擦,使原本在本民族内部非常司空见惯的小矛盾, 往往容易上升到民族问题, 使小事变大, 大事变难。
在选择同住一个宿舍上, 学生除情感性的支持外, 也选择是否有相同的信仰。
(四) “宗教热”、“民族热”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心理健康过分的痴迷与不健康的“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的危害, 使得大学生沉浸其中, 甚至出现上瘾的现象, 这就和使用药物、酒精等其他上瘾行为一样。
进一步会使其丧失时间感, 反复循环,导致最后终于失去自制力。
反映在学习上就是精神无法集中, 思想紊乱, 最终可能导致出现自闭、孤僻, 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二、“宗教热”、“民族热”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一) 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如何适应时代特征和要求、立足大学生思想现状, 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开展富有特色和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 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在这股兴起的“宗教热”和“民族文化热”中, 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契机, 因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 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德育资源, 如能加以充分挖掘利用, 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83%是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
许多民族宗教文化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等特点, 民族宗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谚语, 也因其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优美动人, 赋予哲理而折射出伦理道德的光芒, 这些启发人们对美好现实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在少数民族著名的史诗神话中, 如壮族的《布洛陀》、《姆六甲》、《妈勒访天边》, 蒙古族的《江格尔》, 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彝族的《勒俄特依》,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 纳西族的《创世纪》等, 都以哲理般的深遽和诗画般的优美向人们展示了少数民族先民们的积极入世, 战天斗地, 征服自然的历史画卷,对激发和形成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往往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 感染力极强。
(二) 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宗教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且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
民族文化多样性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还成为经济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推动力, 成为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
这种多样性往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相同的。
他们都在追求构建和谐社会, 倡导人们积极向善, 与人友好和睦,讲求和平与宽容等美德。
诸如佛教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道教的“慈爱和同, 济世度人”,基督教的“平等”、“博爱”;伊斯兰教中有很多鼓励和要求人们坚韧、正义、和平、宽容等方面的教诲。
另一方面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还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互动, 互相补充。
因为在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往往包容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对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都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 如严于律己、福利社会、利益人民、爱护生灵等道德规范, 对人们有极大的道德教育和约束作用。
如果有效地将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溶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者形成互动模式, 以形象生动、方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则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