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大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大资料】

••秦腔简介

••秦腔唱腔

••秦腔表演

••秦腔流派

••秦腔剧目

••秦腔优秀演员

秦腔-秦腔简介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秦腔唱腔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秦腔表演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而清脆。在脸谱(如秦始皇的金色正三块瓦花脸、带一字须)、身段(如趟马、拉架子、担柴担、水担等)、化妆(如改包头为梳水头)、特技(吐火、吹火、踩跷),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入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唱戏吼起来"被誉为关中十大怪之一。角色行当分为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

秦腔-秦腔流派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秦腔-秦腔剧目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

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秦腔-秦腔优秀演员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

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

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

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

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

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

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

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

李正敏

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

天民、刘毓中,郭明霞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

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

秦腔-秦腔历史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

秦腔-秦腔角色详解

• 生角

分胡子生(也叫须生.老生.正生),红生

和武生、小生、娃娃生。

胡子生,一般是有正义感的文人,但也有

武的。年龄在30岁以上的戴黑胡子,50

岁以上的戴间白胡子,60岁以上的戴白

胡子。胡子生大多以唱为主。比如:刘易

平、焦晓春的《辕门斩子》、 阎更平的

《祭灵》等。

红生:指画红脸的生角,多表现相貌魁伟,血气放刚,庄重稳健,唱腔高昂,属一种独特的人物造型。比如:《出五关》的关

羽。《斩黄袍》的赵匡赢。

小生:都是年轻人。一般都是不戴胡子的。

小生又分:“纱帽生”是指头上纱帽有官衔的文人。比如:《双罗衫》的吕继祖,《三堂会审》的王景龙,等等;“扇子生”是指大多手里拿着扇子,演的都是爱情戏,比如:《拾玉镯》的傅朋等等;“贫生”是指表现潦倒失意的问人,比如:《棒打无情郎》的莫稽等等,“武小生”比如:《借赵云》的赵云就是武小生。“娃娃生”是指扮演小孩的角色。比如《三娘教子》的薛乙哥就是。“翎子生”指帽子上插翎子。比如:吕布.周渝等。

• 旦角

旦角,也称旦行,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性格及表演特点,又分正旦、

小旦、花旦、老旦、彩旦、武旦六个门

类。

1、正旦:主要扮演中年妇女,唱做并重,

以唱功见长讲究动作稳重,神态端庄。

如秦香莲、王宝钏、王春娥等。另外,

有扮演仪表端庄,刚柔相济的青年少妇

或年轻女子,归正旦过老,视小旦却浮,

在表演上取正旦之唱功,用小旦之做功,

称为正小旦,也属正旦行当。如白素贞、

宋巧娇等。

2、小旦:主要扮演未婚的年轻女子,如

老生

正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