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

题目: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姓名:陈芬芬

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学号:12021404004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

内容摘要:金圣叹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叙述等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从金圣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的小说理论出发,把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来谈谈他这些丰富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小说教学;中学语文

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相当分量的小说篇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小说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社会、历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获得巨大的教育意义。那么,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既使学生对小说内容兴趣浓厚,又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是十分重要的。无疑,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叙事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小说教学提供了方法,这对于学生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我们常说一篇理想的小说,关键是看它如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其实,一篇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金圣叹很重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作家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人物性格美学理论。而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所要学习的小说篇,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出来的经典小说或者段落,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每一篇都体现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这也是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独特的人物性格,从而为深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无疑,金圣叹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美学理论为我们今天的

小说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1 “因缘生法”和“动心而为”的人物塑造理论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极其关键的,可以说一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我们在学习一篇小说时,更多的是要能把握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等。

金圣叹很重视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人物塑造理论,“因缘生法”和“动心而为”是他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的重要理论。“因缘生法”本是佛学术语,被金圣叹引入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因缘生法”理论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决定作用,当他阐释文学作品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时,就把客观世界看作“副本”,把文学作品看成是客观世界的“正本”,认为世界万物是各类典籍的印像。金圣叹思想体系中的这种哲学意识直接决定了他对文学作品人物塑造的认识,他认为人物塑造是作者“动心而为”,“因缘而起”创造活动。

因此,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反复思考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这个人物和客观环境的关系,在何种状况下来塑造这个人物,塑造的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如何等等。同时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去细细体味小说中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东西,对深刻的感悟小说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中学课文出自哪篇哪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的当时的环境是风雪交加,因大雪压塌住处,林冲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可以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才引发这样的故事,凸显出林冲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后来写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做铺垫。

1.2 “格物”和“物格”的人物塑造理论

金圣叹在金评本《<水浒传>序三》的论述中提到了与“因缘生法”相关的理论命题“格物”和“物格”的儒学理论观点,这也是对“动心而为”的补充。《礼记.大学》曰:“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朱熹言:“格,致也;物,犹事也。穷而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其本意是指与万事万物接触,而穷究其中蕴含的原则、道理,以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金圣叹借用这一儒学“格物”观点来说明小说中人物塑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幻化并沉浸于人物形象的生活环境中,按照自然天性去描摹人物性格,以忘我的虚静心胸去“澄怀格物”,进而才能体会出小说中生动鲜明、个性独特的人物形象,进入到“物格”的境界,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出发点和作用所在。

此外,金圣叹还运用“设身处地”的观念来说明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下的具体行为表现,这对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强调的学生在学习这篇小说时融入到作者所写的情境中去有启示意义。金圣叹的小说人物塑造理论中还指出: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具有拟幻为真、想象虚构的总体特征,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充分的想象,如我们在学习哪篇哪册《刘姥姥进大光园》这一课时,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融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去,身临其境,想象自己是刘姥姥一样在大观园参观。这样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更好地塑造了刘姥姥这一滑稽幽默、朴实而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

1.3 注重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学习小说这一类的课文时,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往往只注重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但是往往忽视了作品中的一些次要人物。金圣叹认为一部小说中次要人物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主要人物的塑造起辅助作用,也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次要人物折射社会生活。在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莫不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忽视了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分析,要多想想作者设置这个次要人物的用意何在,“红花还需绿叶衬”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课文《范进中举》通过刻画范进这一形象来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范进这一人物前后截然不同的命运以及喜极而疯的丑恶闹剧,充分表现了这一主题。但作为次要人物的“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后“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等等一些趋炎附势的行动和言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实行科举制度的弊端,为更好的体现文章主旨服务。

1.4 注重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塑造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中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他认为《水浒传》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一百零八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其独特之处,人物的语言、动作要注重个性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强调不同人物形象的不同语言、动作、心理等,并且可以把他们做比较,来突出小说中人物塑造的特点,这对我们学生的写作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课文《景阳冈》中的武松进“三碗不过岗”酒店时的叫酒声:“主人家,快取酒来吃!”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突出了武松恩怨分明,嫉恶如仇,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个性,为下文写武松打虎的勇猛作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