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一、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近日一则消息广受关注:中国学生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由此引来很多关于“中国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批评和担忧。
“批判性阅读”是指读者通过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个人标准、价值观念、态度或信念联系起来,对阅读内容作出批判性的反应(Richards, 2000) 。Wallace认为“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要通过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一般来说,批判性阅读的目的是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和观点来达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这一能力在任何课程或职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Chapman, 1993) 。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国外研究者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成为了近几十年西方教育改革的热点。早在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格雷安·索姆奈就在其著作《社会习俗论》中提到“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是造就好市民的唯一的教育方式”;帕尔默等人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阅读和写作当中,于1955年出版《阅读与写作中的批判性思维》一书。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欧美阅读教学开始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基本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领会(理解内涵)和批判性阅读(评价内涵)当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环节”。
90年代后,西方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形成了相当厚实的知识基础。例如:《学会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批判性思维指南》以理查德·保罗的批判性思维模型为基础,详细阐释了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和标准,建构了完整的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体系。
又如: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英语)在总目标中提出,英语课程旨在使学生在以下方面获得发展:“能批判性地讨论和分析文本和语言”、“能有理有据地阐述对文本的理解”。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和阅读策略的陈述中,类似“说明语言运用特征如何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识别并说明哪些文本特征可帮助读者将事实与观点区分开”、“选择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对各种书面文本和非书面文本所呈现的主题和问题的理解是合理的”表述随处可见。
然而,国内关于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罗清旭博士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论述只散见于少量的心理学著作中。在普通心理学中,杨清教授在《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把思维的批判性作为思维的一种品质进行了初步探讨(课程标准中的有些表述也是把批判性作为一种思维的品质,如: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所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中,也多处涉及到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在教育心理学中,陈琦等人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1997)一书,把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发
展的一种新动向,用一节的篇幅对国外评判性思维的研究情况作了初步介绍。不过到2000年5月,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还没有出现以批判性思维为题的学位论文。一直到2002年,钟启泉教授还撰文指出“我国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外教育理念的介绍,批判性思维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批判性思维的专注(如《批判性思维》罗楠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开始出现,论述在教育中和各科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论文也逐渐增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岳晓东《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张文婷《批判性思维:避免知识成为学生生存的异己力量》和罗清旭的博士论文《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等。同时,国内有关英语学科“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研究类型单一,发展不完善
近几年来,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主要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及有效性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多为理论分析、描述性研究和教学实验,实证研究较少;而所采用的理论依据也各不相同,随意性较强。
2.研究对象集中且分布的教育领域不平衡
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研究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群体中,而较少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研究。然而,中学是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所在,高考对英语阅读理解的考查也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比出现了问题后再亡羊补牢更有意义,在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应该会更具有实效性。
3.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研究内容上仍然存在不足,大多停留在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等单一语言技能进行研究的层面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虽然阅读、写作和口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有所反映,但必然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外语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且导致教师缺乏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训意识。此外,在研究内容的广度方面,只有突破当今英语学科重语言的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缺点,才能将研究领域扩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发展。
总体说来,国内关于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知识还显得凌乱、不系统,相关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二)现实需求及存在问题
1.英语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言技能八级目标中对“读”提出的要求如下: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等。
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在高中阶段学习英语的学生。从浙江省高考试卷的分值构成来看,阅读理解题在150分的试卷中占分值50分,而且从近几年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