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二○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2)一、发展成就 (2)二、发展基础 (9)三、发展环境 (13)第二章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发展原则 (16)三、总体目标 (18)四、发展路径 (22)第三章改革创新,探索发展新模式 (26)一、创新投融资模式 (26)二、设立法定机构,探索公共事业管理新模式 (27)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丰富社会管理模式 (28)四、试行“公建民营”,调整公共服务机构运行机制 (29)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0)第四章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32)一、着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32)二、加快土地整备和空间拓展 (35)三、优化城市功能配置 (37)四、打造城市亮点片区 (38)五、完善资源能源保障设施 (40)六、加快智慧坪山建设 (41)第五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名城 (44)一、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5)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48)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50)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52)五、优化产业组织形态 (55)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55)第六章加强社会建设,打造和谐幸福新城 (62)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62)二、着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66)三、全力加强社会管理 (70)第七章发掘人文资源,打造文化创意新城 (73)一、凝练和弘扬“新区精神” (73)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4)三、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75)四、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77)第八章坚持低碳发展,打造山水田园新城 (79)一、强化低碳发展 (79)二、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81)三、加快绿色生态系统建设 (83)第九章区域合作,共谋发展 (86)一、加强与市内相关地区的合作 (86)二、加强与惠州及粤东地区的合作 (87)三、加强与高层次区域的合作 (90)第十章加强实施保障,实现规划目标 (91)一、规划引导 (91)二、组织保障 (91)三、项目保障 (92)四、土地保障 (93)五、资金保障 (95)六、人才保障 (96)前言坪山新区是深圳市新成立的采用功能区模式管理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担着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2•【字号】深府[2010]86号•【施行日期】2010.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2010〕8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二日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在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称深圳经济特区或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于2010年5月27日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也赋予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使命。
根据国务院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务院批复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两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视野,发扬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调整战略规划,加快市政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功能,加强社会治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环境保护,以超前的眼光、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扎实做好特区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二)总体要求。
1.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使命,谋划特区一体化发展。
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保障。
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推进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合在发展过程中,加快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浅析坪山“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经验、困境及对深圳市关外地区的借鉴意义
浅析坪山“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经验、困境及对深圳市关外地区的借鉴意义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深圳市必须通过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方式来盘活存量用地。
通过土地整备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被寄予厚望,但传统的项目式土地整备遭遇原村民的强烈抵抗,导致整备工作的推进严重受阻。
深圳市坪山区创新地提出了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具有村民参与和支持度高、一揽子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统筹解决社区转型发展等优势,可为深圳市关外地区以及未来广大的征地拆迁地区提供借鉴。
标签:深圳市坪山区;土地整备;整村统筹相较于深圳市其他区域,坪山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充裕,但大多数权属不清、未征转比例过大、碎片化严重,可直接供应的成片土地并不多。
通过土地整备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被寄予厚望,但传统的项目式土地整备遭遇原村民的强烈抵抗,导致整备工作的推进严重受阻。
在此背景下,“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应运而生,该模式以社区为单元,扣除已征转补偿国有用地,在剩余未征转原农村集体土地范围内,综合运用土地、规划和资金的手段,由政府主导、社区实施、居民参与,通过政府与社区算大账、社区与村民算小账的方式,一揽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确权问题,避免了征地拆迁中原村民与政府的直接对抗,由于给予社区一定规模合法土地二次开发,可以促进社区转型发展,同时也为政府落地建设重大市政、公共配套设施及产业项目提供用地空间。
目前深圳市坪山區有南布、沙湖、金沙三个“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项目,其中,南布和沙湖项目已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南布项目的方案通过了市政府审批,进入实施阶段,金沙项目尚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坪山区的“整村统筹”土地整备模式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产物,在前几年的推进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一些困境,总体上来说进展顺利,可为其他区域土地整备模式的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1、“整村统筹”土地整备的经验经验一:工作阻力小,得到村民的支持。
“整村统筹”模式在坪山深入人心,南布、沙湖、金沙三个试点社区正在积极推进,还有不少社区主动要求加入,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政府与原村民的直接对抗,并建立起一种共谋、双赢的合作模式,创新出了一种政府提供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启动资金,社区股份公司具体组织实施的新模式,可以较好地兼顾政府、社区、村民三方利益,实现共赢,共同发展。
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2019
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文本·图集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〇一九年目录总则 (2)第一章更新目标 (4)第二章更新策略 (9)第一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9)第二节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12)第三节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15)第四节鼓励低碳生态更新 (18)第三章更新方式与更新功能指引 (22)第一节城中村更新指引 (22)第二节旧工业区更新指引 (23)第三节旧城区更新指引 (24)第四章基础设施系统更新指引 (25)第一节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指引 (25)第二节城市交通系统更新指引 (28)第三节城市安全保障指引 (30)第五章“两房”配建指引 (32)第一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建指引 (32)第二节创新型产业用房配建指引 (33)第六章更新分区与统筹地区指引 (35)第一节更新分区 (35)第二节更新统筹片区 (36)第七章实施保障机制 (39)第一节健全更新管理机制 (39)第二节创新更新实施模式 (40)第三节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41)第四节加强组织工作保障 (42)第五节完善更新监督与考核机制 (43)附图 (44)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关于提升“三旧”改造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粤府[2016]96号)、《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府令第290号)和《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府[2012]1号),有序开展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进一步发挥城市更新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促进深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的要求,按照《深圳市“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深发改[2018]436号)要求,结合我市城市更新现状进展情况,制定本次规划中期调整。
深圳十三五规划
深圳十三五规划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深圳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规划为深圳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下面将对深圳十三五规划进行700字介绍。
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发源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
十三五规划为深圳明确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即“全面建设深圳特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根据这个目标,深圳将力争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生态优先的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产业聚集区和卓越的生态城市。
一方面,深圳将推进改革创新。
深圳在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十三五规划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深圳将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完善和优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
同时,深圳还将推进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良好治理。
另一方面,深圳将加快创新驱动。
深圳一直以来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十三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
深圳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同时,深圳将推进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深圳还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深圳一直致力于建设生态城市,十三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深圳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
总之,深圳十三五规划为深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深圳将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创新驱动,同时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深圳的发展将为中国乃至全球都带来启示和借鉴,也将为深圳市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宝安区社会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宝安区社会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宝安区社会工作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二0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环境 (5)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0)(三)发展目标 (11)三、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均衡发展 (16)(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6)(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三)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 (22)(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 (22)四、促进社会融合,实现包容发展 (24)(一)建立全覆盖的救助网络 (24)(二)提供均等化的公共福利待遇 (26)(三)提供公平的社会参与权利 (27)五、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探索多元共治协同发展 (29)(一)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29)(二)完善“一核多元”的社区复合治理模式 (30)(三)推动社区“政企社企”分开 (32)(四)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32)(五)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34)六、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手段,加速智慧发展 (36)(一)打造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推动科学决策管理 (36)(二)打造智慧政务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37)(三)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8)(四)搭建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39)(五)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通社会建设“最后一公里” (40)七、培育与监管并举,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42)(一)完善机制,加大力度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42)(二)加强管理和引导,提升社会组织的规范运作能力 (44)(三)创新方式,落实后评价及奖惩机制 (46)八、强化社会管理,实现有序发展 (48)(一)健全机制,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48)(二)整合力量,健全社会矛盾化解体系 (49)(三)齐抓共管,构建立体治安防控体系 (50)(四)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53)九、保障措施 (54)(一)完善社会建设“权责清单” (54)(二)加大社会建设投入及统筹协调力度 (54)(三)加强社会建设人才队伍培养 (54)(四)强化督办落实 (54)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宝安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民生福利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和谐社会格局进一步稳固。
深圳市坪山新区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深圳市坪山新区社会建设规划纲要(2012—2015)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坪山新区贯彻<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动未来四年新区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为契机,以民生事业、社区治理、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发展、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为重点,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新区社会建设水平,逐步缩短以至消除与原特区内差距,满足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切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平等地惠及新区全部实有人口;进一步做实群众工作,提高民生水平和生活幸福感。
二、发展目标经过四年努力,实现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福祉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社会服务更加完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管理格局更加健全;公民依法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机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大局更加和谐。
三、基本原则坚持注重民生、服务为先。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增强服务意识和职能,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把综合协调、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广泛动员、共建共享。
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动员和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促进充分就业,构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
建立长效的就业促进制度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暂行措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暂行措施的通知(2016)【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深府办[2016]38号【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2.29【实施日期】2017.01.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暂行措施的通知(深府办〔2016〕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规划国土委反映。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2月29日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落实“十三五”期间城市更新各项工作目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结合《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90号)(以下简称《办法》)和《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深府〔2012〕1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以下暂行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城市更新科学有序发展(一)科学编制全市更新“十三五”规划。
市规划国土部门组织编制《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作为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重点研究“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更新总体目标与发展策略,划定城市更新的标图建库范围和不同更新模式的分区指引,确定全市及各区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计划规模、供应用地规模及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计划规模,明确配建保障性住房、创新型产业用房及各类配套设施的任务等。
深圳最新旧改方案终于确定了!(附红头文件)
深圳最新旧改⽅案终于确定了!(附红头⽂件)深圳城市更新“⼗三五”规划终于定稿了!昨晚(11⽉21⽇),深圳市规划国⼟委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三五”规划的通知》。
长达55页的⽂件稿,楼校长为⼤家提炼了7个重点,⽅便⼤家阅读。
1规划期内,争取全市完成各类更新⽤地规模30平⽅公⾥。
其中,拆除重建类更新⽤地供应规模为12.5平⽅公⾥。
推进以城中村、旧⼯业区为主要对象的拆除重建。
旧住宅区更新采取以综合整治为主的更新⽅式,审慎开展拆除重建。
2规划期内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约 3500 亿元(含拆除重建、综合整治与功能改变等各类城市更新)。
3完成 100 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
完成约20个城中村住宅改造项⽬,满⾜50万⼈的现代化住房需求。
4争取在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阶段新增⼀批公共配套设施中⼩学不少于100所,综合医院不少于8家,幼⼉园不少于215所。
5规划期内⼒争完成 100 个旧⼯业区复合式更新。
⼯业区块线内的旧⼯业区更新⽅向原则上应为⼯业⽤地功能,严格控制“⼯改商”“⼯改居”,保证2020年全市⼯业⽤地⽐重不低于30%。
6通过更新配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650万平⽅⽶,配建创新型产业⽤房总规模约100万平⽅⽶。
配建13万套⼈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以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为重点改善建设区位。
⼤部分都在关外,龙岗4.6万套全市最多。
关内的话则是南⼭区最多,为0.9万套。
以下为各区指标↓Q2新增保障房有什么要求?改造⽅向为新型产业⽤地的更新项⽬,规划不少于开发建设⽤地⾯积15%且不超过20%的独⽴⼈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地。
轨道站点500⽶范围内的旧⼯业区可按照相应程序调整规划,申请通过更新建设。
关于新增配套Q1交通会有啥变化?市政交通基础⽀撑条件好的加强加快更新推进,城市中⼼区,重点产业发展区,交通枢纽与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公共配套设施不⾜地区等范围的,划⼊优先拆除重建区。
道路加快推进光明、坪⼭、龙华、⼤鹏等新区主、次⼲路⽹络建设,持续完善原特区外道路基础设施,适时启动新湖路-镇海路、布罗通道等通道设施建设,强化原⼆线关周边区域联系。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4•【字号】深府办[2012]18号•【施行日期】2012.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深府办〔2012〕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坪山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坪山新区于2009年在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及坪山、坑梓街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新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全面铺开,进入大规模建设和超常规发展的历史关键期。
一、发展成就(一)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10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1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二,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4∶77.9∶21.7,工业对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突出;新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50.43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9%。
2010年税收总收入为29.8亿元,同比增长10.7%。
三大需求拉动保持良好势头。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中,2010年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00.3亿元和33.6亿元,同比增长57%和21.5%,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六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发展环境 (7)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第一节指导思想 (9)第二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主要任务 (13)第一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3)第二节适应气候变化影响 (21)第三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28)第四节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30)第五节深化区域交流合作 (32)第四章重点工程 (33)第一节能源结构优化工程 (33)第二节低碳交通建设工程 (34)第三节绿色建筑推广工程 (35)第四节低碳试点示范工程 (36)第五节废弃物处理工程 (38)第六节水环境管理工程 (40)第七节生态系统完善工程 (41)第八节灾害风险管理工程 (43)第五章保障措施 (44)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4)第二节健全政策法规 (45)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 (45)第四节加强能力建设 (46)前言气候变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维护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人居环境质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依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本规划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深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指导文件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立足国家战略,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节能、非化石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的引领作用。
福田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福田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送审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努力建成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和率先落实“四个全面”的首善之区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立体、全方位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依托社区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党政主导、政社互动、多方参与、合作共治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依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央、省、市社区体制改革创新的相关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区发展战略定位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福田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机遇(一)建设基础“十二五”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将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并列为福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以辖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试点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社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为“十三五”期间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1.明确了社区多元共治的方向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近年试点探索经验,我区确立了具有福田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内涵和理念。
主要可概括为:“一个主题,两个目标,三个多元”。
即:围绕“多元共治”的主题,以“建立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和“构建社区良性社会生态”为目标,形成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
2.搭建起社区多元共治的新型架构。
深圳市坪山新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坪山新区社区服务“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月目录一、当前坪山新区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形势 (2)二、“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 (7)(一)完善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硬件功能倍增 (7)(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打造社区服务产品体系 (8)(三)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形成社区服务系列品牌 (10)(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11)(五)全面建设智慧社区,打造社区服务云上空间 (13)四、“十三.五”期间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14)(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4)(二)加大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 (14)(三)推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的有效衔接 (14)(四)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的国内外合作与宣传 (15)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具有坪山特色的社区服务新路径,根据国务院、民政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意见以及广东省、深圳市相关工作要求,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坪山新区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形势坪山新区成立于2009年6月,共有23个社区,总人口约65万,其中户籍人口4.2万,户籍与非户籍人口结构严重倒挂。
新区成立以来,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主动承担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在社区治理服务领域大胆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通过依托“织网工程”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二是社区服务主体日趋多元。
初步形成了基层政府、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有效互补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坪山新区社区服务“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月目录一、当前坪山新区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形势 (2)二、“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 (7)(一)完善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硬件功能倍增 (7)(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打造社区服务产品体系 (8)(三)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形成社区服务系列品牌 (10)(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 (11)(五)全面建设智慧社区,打造社区服务云上空间 (13)四、“十三.五”期间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14)(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4)(二)加大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 (14)(三)推动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的有效衔接 (14)(四)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的国内外合作与宣传 (15)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形成具有坪山特色的社区服务新路径,根据国务院、民政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主要意见以及广东省、深圳市相关工作要求,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坪山新区社区服务的现状和形势坪山新区成立于2009年6月,共有23个社区,总人口约65万,其中户籍人口4.2万,户籍与非户籍人口结构严重倒挂。
新区成立以来,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主动承担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任务,在社区治理服务领域大胆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社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通过依托“织网工程”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二是社区服务主体日趋多元。
初步形成了基层政府、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有效互补的局面。
三是社区服务队伍持续壮大。
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有社区居委会成员186人,社区社会组织148个,专业社会工作者238人,社区志愿者3354名,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是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全区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3个,分站点8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社区文化中心(室)等专项社区服务设施全覆盖;各社区家园网上线运行。
五是社区服务内容丰富实在。
社区志愿互助服务蓬勃开展,家政、维修、养老托幼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及服务网点逐步进入社区,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
同时,应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新区社区服务水平仍然不高,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社区服务设施布局不够合理,社区服务体系衔接不紧密,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服务效果欠佳等。
“十三五”时期,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基层社会和居民群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区社区服务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
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治理”,为“十三五”期间的社区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多元力量和社会资源进入社区服务领域。
2014年新区被国家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也为新区社区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居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服务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近年新区引入专业服务的实践也使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过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统筹社区服务发展。
(二)基本原则——立足需求,服务民生。
秉承立足社区、了解民意、解决民需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为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重视居民评议,拓展服务内容,推进各类社区服务协调发展,真正把社区服务建设成为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性,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的社区社会组织,构建主体多元的社区服务供给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综合服务,专业引领。
打造综合性、跨部门的综合型社区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设施、人群、项目的全覆盖,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乐等方面的需求。
建设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发展专业引领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质量为先,建设品牌。
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尊重实际,把服务作为创建社区品牌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社会转型以及深化改革的需求,努力创新、不断实践,持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服务能力,提升社区的服务质量;加强社区服务品牌建设,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分类指导,打造系列社区服务品牌。
(三)发展目标立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经过五年努力,探索形成具有坪山特色的社区服务新路径,充分发挥新区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基本建立覆盖社区居民、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服务质量和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整体格局优化。
完善社区服务制度,理顺社区各主体关系,健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的整体性服务格局。
——社区服务设施高效利用。
社区服务专门性场地达到每百户40m2的标准;探索居民轮值轮管制度,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服务人数占居民总数的40%;以社区服务设施为物理聚集空间,形成“10分钟服务圈”。
——社区服务资源高效整合。
建成科学的资源整合机制,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撬动企业、基金会、驻区单位等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范围全面覆盖。
实现社区五大类服务项目100%覆盖,每类服务项目小项不少于10项,服务对象涵盖全体居民;新培育20个以上特色服务品牌,基本实现“一社区一特色”;实现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社区服务专业力量优化高效。
服务新区的优秀社会服务机构达10家以上,其中本土机构5家以上;新增社区专业服务人员150人,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专业社会工作者12名以上,社会工作者持证率达到90%以上,中高级持证率达到30%以上。
——社区服务居民参与率全面翻番。
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总量翻一番,平均每个社区成立15个以上,实现万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10个以上,社区社会组织居民参与率提高到8%以上,志愿服务居民参与率达到20%以上,每个社区建立至少一个能人工作室。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互通共享。
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应用率达到90%以上,社区重要人群集聚空间免费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100%。
建成1个区级社区家园网,持续完善23个社区家园网建设。
——社区服务电商产品持续推进。
实现社区服务项目100%列入社区服务产品体系目录清单,其中80%以上的社区服务产品出台具体的服务流程和规范,60%以上社区服务产品电商化,居民可在网上预约、购买、支付、评估社区服务。
三、“十三·五”期间社区服务的主要任务(一)完善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硬件功能倍增1.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整体布局。
通过整合、置换、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全面实施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绩优工程。
重点改建扩建、更新维护老旧设施,整合共享相近设施,补建新建尚未覆盖到的偏远小区设施。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在社区偏远地带新建15个服务中心分站点,基本实现“一中心一分站点”布局,形成“10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邻里互助圈”和“10分钟安全守望圈”。
在工业园区新建5个社工服务项目点,将社会资源延伸到园区为来深建设者提供专业服务。
2.切实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充分借助社区宣传橱窗、社区报纸等媒介,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板报、召开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居民使用社区服务设施。
经常借助社区公共场所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议事、纠纷调解、公益慈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
加强社区共建,引导社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设施,形成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居民,居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3.全面保障基础设施管理规范。
全面推动社区服务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出台社区服务设施管理制度和社区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的空间布局和内部功能设置,扭转偏重设施建设而轻视使用和维护的现象。
保证社区服务设施有人维护、有钱维护、有章维护,让社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打造社区服务产品体系1.重点提升社区党群服务水平。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社区服务与社区党建有效对接机制。
推进基层党建社区化、生活化,探索社区党组织指导社区服务的新形式新途径。
推动社区党员互助服务机制的形成,推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培育。
引导鼓励党员在居住地参与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党员的属地化管理模式,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
2.全面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推动面向全体居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教育、文化、宣传、安全、环境美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重心向社区下移,增强服务的可及性。
加快社区健康、托幼、养老、助残等各类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加强社区护养人员、全科医师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
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
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驻区单位、基金会及个人等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家政、物流配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鼓励邮政、金融、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电力、产品质量监督等公用事业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大力推行和优化物业管理服务,积极推动驻社区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
4.深入推动社区志愿互助服务。
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