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_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剖析
美国2000年大选的冷思考
作者: 张慈暑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北石家庄050091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79页
主题词: 美国;2000年;大选;选举人制度;政治影响;总统选举;选举制度
摘要:美国2000年大选因计票混乱导致总统难产,两党候选人展开司法大战,招致全世界嘲笑,最终经由联邦法院裁决,小布什进入白宫,客观地反思这次大选,很难说法院干预选举体现了司法公正,美国人也未必会因这次大选出了乱子而废除选举人制度,但是,这次大选的政治影响不容小觑的。
美国政治辩论辩题
美国政治辩论辩题作为正方,我认为美国政治辩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主参与方式,有助于促进选民对候选人和政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政治决策。
首先,美国政治辩论能够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让候选人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才能,让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政治立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举决定。
其次,辩论也能够促进政治讨论和思想交流,有助于激发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选民的政治素养。
最后,辩论也能够帮助选民更好地了解各种政治议题,促进社会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
名人名句方面,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民主政府是人民、为人民、由人民所组成的政府。
”这句话强调了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的参与和决策,而政治辩论正是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另外,美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政治辩论,如1858年的林肯-道格拉斯辩论和1960年的肯尼迪-尼克松辩论,都成为了美国政治史上的经典案例,展现了政治辩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反方,美国政治辩论辩题。
作为反方,我认为美国政治辩论存在一些问题,不一定能够真正实现其宣称的民主价值。
首先,辩论往往更像是一场表演,候选人更注重形式和口才,而非政策和理念。
这容易导致选民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政治议题。
其次,辩论往往受到媒体和资本的操控,候选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往往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导致辩论结果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选民的意愿。
最后,辩论也容易陷入攻防之争,候选人更注重攻击对手,而非真正讨论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利于促进政治理性和民主决策。
在名人名句方面,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句话提醒我们,政治辩论应该更注重政策和理念,而非表面的口舌之争。
另外,美国历史上一些政治辩论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选民的意愿,如1960年的肯尼迪-尼克松辩论,尼克松在电视辩论中的表现并不好,但在选举中却并不输给肯尼迪,这说明辩论结果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反映选民的意愿。
美国总统选举辩论辩题
美国总统选举辩论辩题正方(支持美国总统选举辩论):作为美国总统选举的重要环节,选举辩论是候选人展示自己政治理念和能力的重要机会。
首先,选举辩论能够帮助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
通过辩论,候选人可以就重大议题展开讨论,让选民更清楚地了解候选人的政治主张,有助于选民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其次,选举辩论也能够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度。
通过观看辩论,选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候选人的政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选举过程中来。
最后,选举辩论也有助于促进政治对话和民主价值观。
在辩论中,候选人可以就各种政治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有助于促进政治对话,让选民更好地了解各种政治观点,有助于民主社会的发展。
反方(反对美国总统选举辩论):选举辩论并不能真正反映候选人的政治能力和素质。
首先,选举辩论往往只是表面功夫,候选人会在辩论中使用花言巧语来迷惑选民,而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展现其政治能力。
其次,选举辩论往往只是形式主义,候选人会在辩论中避重就轻,而不是真正就重大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最后,选举辩论也容易受到舆论和媒体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候选人在辩论中表现不真实,从而误导选民的判断。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骗所有人一部分时间,也可以骗一部分人所有时间,但你无法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选举辩论往往只是候选人表面的政治表演,不能真正反映其政治能力和素质。
综上所述,选举辩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政治立场和政策主张,提高选民的政治参与度,促进政治对话和民主价值观。
但是,选举辩论也存在着表面功夫、形式主义和容易受到舆论和媒体影响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进选举辩论的同时,也应该对选举辩论进行改革,让选举辩论更加真实、公正和深入。
奥巴马政治演说辞的修辞分析
奥巴马政治演说辞的修辞分析第一篇:奥巴马政治演说辞的修辞分析奥巴马政治演说辞的修辞分析摘要: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并已正式就任,但其竞选演说依然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对奥巴马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政治演说辞进行修辞分析,从用词、结构及韵律等方面阐述其政治演说中的主要修辞手段,以期窥见奥巴马政治演说的总体修辞风格。
关键词:奥巴马;政治演说;修辞手段;修辞风格[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0)03-0146-41.引言现代政治演说起源于古希腊。
在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伟大的演说家们通过发表公共演讲,运用修辞手段来获得追随者以及他们的支持,从而获得政治权利。
可以说,修辞学和演讲像孪生兄弟一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很难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
这个传统在美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美国民众热衷公共演讲和公开辩论,因此美国政治家大多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政治特色。
奥巴马自参加竞选开始便以其卓越的演说才华折服了成千上万的选民,人们对这位年轻的非裔政治家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期待。
随着奥巴马赢得大选并已正式就任,学术界似乎又掀起另一拨的“奥巴马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奥巴马的成功当选进行研究。
本文选取奥巴马三篇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稿,从用词、结构及韵律等方面对其政治演说中的主要修辞手段进行分析,以探讨奥巴马政治演说词的修辞风格及语言艺术。
2.修辞与演说修辞这门学问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它仅指口头表达技巧,即人们平时所说的“辩论”(argumentation)。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Roberts, 1924: 281-286)。
17世纪末期,英国哲学家JohnLocke曾把修辞称作“演说术”,是“说好得体、优美和有力的艺术”(转引自黄任,1996:2)。
我国著名的修辞学专家陈望道(2008:2)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把修辞学定义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罗斯福总统四次就职演讲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罗斯福总统四次就职演讲作者:荣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6期摘要:富兰克林·D·罗斯福从1933年至1945年连续四届出任美国总统,针对当时不同的社会背景,他所发表的四次就职演讲折服了数以千计的美国民众。
罗斯福四届成功的连任包含了诸多因素,但演讲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主要从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两方面在词汇层面分析了罗斯福总统的四次就职演讲。
关键词:修辞;罗斯福四次就职演讲;词汇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125-04一、修辞与演讲修辞渗透于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修辞理论也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
英语中“修辞(rhetoric)”一词源于希腊语“rhetorica”和拉丁语“rhetorike”,其本意都是“精湛的演讲术”。
由此可见,修辞和演讲从起源上就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修辞,就是选择和安排最佳的话语形式,即通过选用合适的词语,改变句法结构以及统筹安排段落,从而使语篇的表达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修辞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更加洗练、鲜明、生动、深刻,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并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美国总统一直都很重视在就职演讲中使用高超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句法结构来表明他们的立场和阐明他们的观点,目的就是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说服效果,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由于总统就职演讲的研究是属于政治公共演讲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实在西方国家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研究。
Geis《政治语言》(The Language of Politics)(1987)关于语言和政治做了详细的论述。
Wilson在《政治演讲》(In Politically Speaking)(1990)中,从多个方面提出政治公共演讲,其中他详细介绍了代词在政治演讲中的使用,并被认为是政治演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Kurt Ritter和Martin J. Medhurst编写了《总统演讲写作》(Presidential Speechwriting)(2003),特别探讨了总统的政治演讲。
2000年大选结果产生后戈尔和布什的演讲
2000年大选结果产生后戈尔和布什的演讲第一篇:2000年大选结果产生后戈尔和布什的演讲戈尔演讲词全文晚上好。
不久前我和乔治·布什通话,恭贺他成为第四十三任美国总统。
我并承诺,今次我不会给他打第二轮电话。
美国因这次选举出现了分歧,我提出和他尽快会面,开始修补裂痕。
半世纪前,参议员道格拉斯在大选给林肯总统打败。
他对林肯说:“爱国情操必须凌驾党派之争。
总统先生,我支持你,愿主保佑你。
”以同样的精神,我向候任总统布什先生表明,我们必须放下党派歧见,愿主护荫布什总统领导国家。
我们二人都无法预知这场选战是如此漫长和艰苦。
当然,更没有人希望这些事情发生。
但现在事情已解决了。
这种事情,必须以今美国自豪的民主制度解决。
所有法律学院的图书馆都有这样的座右铭:“不服从于人,必须服从上主和法律。
”这是美国自由制度的最高原则,亦是我们民主自由的泉源。
在这场选战中,我一直让原则引领。
在过去五个星期,全国就这复杂问题的讨论,亦以此为前提。
现在,美国的最高法院已作出裁决。
我毫不含糊地表明:虽然我极不同意法院的决定,我仍然愿意接受。
我愿意接受这是最终的裁决,并让下星期选举人投票时,按这裁决进行。
今天晚上,为了维护团结和民主,我宣布落败。
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履行我的责任,支持候任总统,并尽力他帮助他,带领美国人,实现《独立宣言》和宪法所肯定的目标。
我非常感激经支持我的人。
我和太太别感谢利伯曼夫妇。
他们以崇高的理想和热诚,和我合作参选,并为这场选战,甚至全国,带来新的方向和机遇。
这是一场极不寻常的选举。
但在上主出人意表的安排下,这次迟来的结局,可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共同基础。
这次选战胜负差距极小,正好提醒我们本是同根,有著共同的历史和命运。
历史上已有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比拼,最终让人民作出决定。
在有最后决定前,我们还有其他这样那样的争议。
但每一次,无论谁胜谁负,我们都以和解的精神,平静地接受结果。
但愿今次也是一样。
我知道很多我的支持者感到失望。
走向“政治极化”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的政治传播效应
t并抗州市I受敉f报 2020年第6期走向“政治极化”:美国总统大选 电视辩论的政治传播效应陈东进摘要:对于美国政治传播研究者们而言,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以下简称“辩论”)是 一次政治传播盛典,但是辩论在政治传播中对于民主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
辩论从最初肯尼迪与尼克松之间的彬彬有礼,到特朗普与拜登甚至主持人华莱士之间的唇枪舌战,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冲突感,与此同时以政治意识形态对立为特征的政治极化也愈演愈烈。
利用“辩论一竞选一美国政治”分析框架,本文从辩论的发展演变中说明辩论如何改变着美国政治传播生态,让候选人、政党、媒体,还有选民(观众)都陷入冲突与对立局面。
辩论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力是逐渐渗透与外溢:辩论所包含的候选人、观众与规则三要素,已经预设了冲突与对立;这些冲突与对立在大选中得以进一步放大,影响到大选中的政党、选民与媒体,形成竞选极化;竞选极化又最终影响到美国政治极化,让美国民主遭受到一系列的打击,包括政府效率低下与社会信任下降。
关键词:政治传播选举民主辩论政治极化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43(2020)06-〇036-〇08对于西方民主政治的支持者们而言,大选是民 主政治的基石,而大选中候选人之间的电视辩论更被奉为西方民主的皇冠宝石。
目前,世界上包括美、英、德这些传统民主国家以及韩国等新兴民主国家,都在领导人的选举中采用了候选人辩论电视直播。
可是,辩论从一开始就遭到了质疑与争议。
作为美国第一轮电视辩论的参与者(也是失败者),尼克松 曾经坦言,辩论中许多问题的回答是勉为其难的,一些复杂问题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解释,而辩论中 只有一分半钟的回答时间。
在后来的两次大选中,尼克松干脆直接拒绝了电视辩论。
®而在2016年美 国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中,双方候选人言辞激烈的程度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录。
有学者在《纽约客》撰 文反思,美国人引以为豪的辩论怎么了?®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是美国选举政治中民主的重要体现,但是历经了近六十年的演化,辩论却加收稿日期:2020-08-04作者:陈东进,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研究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学、公共政策。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美国
总统候选人的辩论。
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将会看到候选人们在技巧
与道德之间的平衡,他们的言辞和行为将展现出他们的才能和品德。
首先,让我们谈谈辩论的术。
在辩论中,候选人们需要展现出
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政策和观点,
以说服选民们支持自己。
此外,候选人们还需要展现出自己的逻辑
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在辩论中对对手的观点进行有效的驳斥和反驳。
在这个过程中,候选人们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以赢
得选民的支持。
但是,辩论并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重要的是道。
在辩论中,候选人们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
他们需要以诚实、公正
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对手和观众,不得使用欺骗和诋毁的手段来获取
选民的支持。
此外,候选人们还需要展现出自己对社会责任和公共
利益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担当。
因此,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将会看到候选人们在技巧与道德之
间的平衡。
他们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和品德,以赢得选民的支持。
希望候选人们能够在辩论中展现出自己的真实面目,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真诚关怀,为美国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语用预设--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辩论片断分析
语用预设--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辩论片断分析
唐瑞梁
【期刊名称】《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语用预设作为句子或话语中隐含的信息或命题,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辩论为语料,试运用语用顸设这一话语中的隐含信息为理论指导分析辩论双方是如何阐述自己的政见,以及对对方的政纲提出质疑,批评和攻击,以捞取政治积分并赢得选民的支持.通过分析,文章旨在揭示语用预设理论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政治体裁文章,并为各种语篇分析带来新的启示.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唐瑞梁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语用预设--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分析 [J], 徐黄丽
2.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剖析 [J], 蔡骐;常燕荣
3.美国大选辩论中的预设触发语和语用预设应用研究 [J], 谢诗嘉;林琼
4.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不礼貌语用策略使用性别分析 [J], 廖国海
5.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不礼貌语用策略使用性别分析 [J], 廖国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演说赏析3
一、引言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政治演说,它由总统在就职时向国内外公开发表、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体,是一个研究热点。
这其中学者们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肯尼迪的就职演说。
第35 任美国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第一次就职演说被并称为20 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共计1355 个单词的演说成为激励型语言和呼吁公民义务的典范之作。
在他的就职演说后,约有四分之三的美国民众认可了新总统。
该演说何以具有如此的说服力?本文拟从象似角度作出解读。
二、象似性原则与肯尼迪演说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
(沈家煊,1993;赵艳芳,2001:155-162)象似性在语言教学、英汉对比、语用分析、文体分析中应用广泛。
支配语言的象似性用法的法则称之为象似性原则。
象似性原则频频现身于各类语篇中,使语篇呈现出不同的文体特征。
从象似性的角度对就职演说加以研究能揭示其文体效果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且对于欣赏和学习演讲技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从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等几个方面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加以分析。
(一)距离象似性海曼(Haiman,1983:872)提出,语言表达式之间的距离对应它们所表示概念之间的距离。
雷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and Johnson,1980:126-133)从隐喻的角度讨论了距离象似性问题。
他们提出,语言成分的毗邻程度体现了概念之间互相影响的程度。
请看下面的例子:And so,my fellow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ask notwhatAmericawill do foryou,but what together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一般说来,我们常用的是“do not ask what...”的句式。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论文功能主义论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修辞解读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论文功能主义论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语言修辞解读摘要:演讲与修辞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总统的修辞艺术在其就职演说辞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十篇二战后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为语料,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及具体的数据统计,对其语言各个层面的修辞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揭示了这些演说辞的魅力之源。
关键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修辞;劝说力;功能主义演讲与修辞历来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指的就是演说术。
亚里士多德在其论著中明确指出演说的主要目标是“打动听众”、“影响听众” 、“劝说听众”。
他说,“要打动听众,一要靠内容,二要靠文辞,三要靠演说技巧。
”这里的内容、文辞和演说技巧都是为了打动听众而用的修辞手段。
[1]在《论政治》一文中,柏拉图也说明了修辞艺术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修辞的劝说力是政治家使用威胁手段以外的唯一方法,以实施社会控制[2]。
政治演说是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几乎没有哪位政治家不是优秀的演说家,经历过无数次演说而被选拔而出的美国总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修辞艺术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多数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辞除了具有意义重大、影响广泛的政治价值之外,还常常被作为文中精品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被读者欣赏、被演讲者效仿。
为什么这些就职演说辞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本文将基于具体的数据统计,对这一文体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展开分析,揭示其修辞技巧。
为反映现代英语的特点,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方便性,本文的语料主要为十篇二战以后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
一、词汇层面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用词有两个突出特点:充分利用了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合理使用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第一人趁代词包括i 和we 以及他们的变体:me, my, us, our 等。
在演说中,演讲者常常提到自己的观点及主张,很自然的他会经常用到i,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的使用却有着它特别的修辞效果。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
尊敬的评委和观众们,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的是关乎美国未来的重要议题。
作为总统候选人,我们需要展示出辩论的术和道,以便让选民们对我们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让我们谈谈辩论的术。
辩论的术包括如何运用言辞和逻辑来说服听众,如何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见解,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质疑和挑战。
在辩论中,我们需要展现出我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各种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我们需要运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并且要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政策和计划。
此外,我们还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辩论的术并非唯一重要的。
道也同样重要。
辩论的道包括如何保持公平和尊重,如何遵守规则和礼仪,以及如何展现出领导者的风度和气度。
在辩论中,我们需要遵守规则,不搞恶意攻击和人身攻击,而是要就事论事,就政策和议题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尊重对手和听众,不断展现出自己的谦逊和包容,以便赢得选民的尊重和信任。
在今天的辩论中,我们将展现出我们的辩论术和道。
我们将就重大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辩论,展现出我们的能力和素质。
希望通过今天的辩论,选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谢谢大家!。
美国总统演讲分析
美国总统演讲风格分析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文体,既不同于日常谈话、即席演说等口语体裁,又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体裁。
它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同时,又和这两种文体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扬口语浅显易懂之长,弃口语松散杂乱之短;既保留了书面语庄重文雅之风,又不失口语生动感人之韵,使人听来感到铿锵悦耳,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
就语言文体风格方面,从修辞特征、语篇风格等方面对美国总统的演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修辞特征政治演说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使他们信服并按演说者的意图采取行动。
这样的演说、必需有力,且具有强烈的煽动性。
为达此效果演讲者常常借助于修辞手段。
排比(Parallelism):由三项或以上的词语或句子构成,其并列的结构相同或类似,意义相关,语气连贯。
排比句结构平衡,音韵和谐,语义紧凑,高潮迭起,极富感召力与鼓动性。
排比手法常与反复,层进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1)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r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我们是,我们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是极度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在这里达一个高潮。
(奥巴马)(2)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leader. . .在这一段奥巴马高度赞扬了自己的竞选对手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而且是极其诚恳和足够力度的评价,不带半点讽刺。
语用预设--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分析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M].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4
关键词: 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辩论 一、 导言 语用预设 预设信息
摘 要: 本文以美国 2000年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为语
用预设的定义为:当说话者在说X时, 认为Y是真的, 并指出语 用预设是交际进展的基础。 将预设看作语用事实, 我们不仅要 推理出一个句子或话语的预设, 更应进一步找出说话者的期 望、 态度、 兴趣、 信念, 这些都是与语用预设相关的。语用预设 有以下特点:1.语用预设与语境密不可分。 从语用角度来考虑 预设, 最重要的是考虑预设的合适性和共知性。 2.语用预设对 语篇的组织和连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预设在语篇中构
在语言室的视听说课堂上, 每个学生有独立的自主学习 空间。 他们可按照 自己的进程进行视听说的训练— 跟读、 对 话、 检测, 自主选择 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 不同层次、 也可 不同教材, 各取所需, 各有进步。 教师充分发挥指导、 监督和管代化、 信息化、 智能化和多元化 [J]. 中国外语, 2005, (6) :51- 54. [4」 汤燕瑜.多媒体外语教学环境的构建与教学应用【 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 l ) :37- 40.
学习效果。
计算机技术, 作为激励学生学习、 提供广阔学习空间的新 型方式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具有无限的应用前景。计算机与英 语教学的整合为教师提供了教改创新的新空间。建构主义理 论认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与监督 者, 计算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展现创新意识, 有利 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 内容成为了教学的重点。 在此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 主体, 学生成了积极、 自主学习的课堂主人, 并且人际交流及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的角度,深入解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总统选举获胜后发表的演讲。
作为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的胜选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的演讲更是具有深远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意义。
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我们将揭示隐藏在演讲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进一步理解奥巴马如何运用语言策略来构建自己的政治形象,传递其政策理念,并激发民众的情感共鸣。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包括话语、权力、意识形态等核心概念。
随后,我们将概述奥巴马总统选举获胜演讲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背景和基础。
我们将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分析奥巴马的演讲,揭示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现象,为理解政治演讲的语言运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一种语言学分析方法,旨在揭示语言、权力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特别是那些在特定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下具有影响力的语言使用,来揭示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偏见。
在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时,批评性话语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演讲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话语的社会实践功能。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使用了大量的情感词汇和修辞手法,如“改变”“希望”和“团结”,以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支持。
这些词汇和手法不仅传递了奥巴马的政治理念和目标,还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塑造了一种共同体的感觉,促使人们团结起来追求共同的目标。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话语与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他强调了自己的“草根”背景,与富人和特权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
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术与道英文回答:As a seasoned political analyst, I've witnessed countless presidential debates, each a carefully orchestrated dance between rhetoric and substance. The candidates' words carry immense weight, shaping public opinion and influencing electoral outcomes. In this essay, I'll delve into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sidential debate strategy, examining the tactic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 to sway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voters.The Art of Oratory。
A presidential debate is not merely an exchange of ideas; it's a performance, a battle of wits where candidates strive to outmaneuver each other with their eloquence and charisma. They employ a range of rhetorical devices, from soaring rhetoric to folksy anecdotes, to connect with the audience on an emotional level. Masteringthe art of oratory enables candidates to convey their message with clarity and conviction, leaving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voters.For instance, in the famous "I Have a Dream" speech, Martin Luther King Jr. used vivid imagery, biblical allusions, and rhythmic language to paint a compelling vision of racial equality. His words resonated deeply with listeners, galvanizing support for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The Science of Strategy。
从2000年大选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从2000年大选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袁征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争夺异常激烈,在世人的关注下,两党候选人戈尔和小布什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诉讼战,选举成了官司大战.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美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特的选举人团制度,而不是直接由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呢?未来美国的这一选举制度会不会被废弃?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只有结合美国的国情,从历史的角度去考察,才会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袁征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博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从选举制度看美国民主的虚伪性——以美国2000年大选为例 [J], 李克胜
2.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剖析 [J], 蔡骐;常燕荣
3.网络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以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为例 [J], 王娜
4.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与1992年大选 [J], 卞庆祖
5.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以2020年总统大选为例 [J], 慈凤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3月第31卷第2期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 niversity Vol.31 N o.2M ar.,2002政治传播与修辞说服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剖析蔡 骐,常燕荣(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美国衣阿华大学传播研究系,美国衣阿华州,52246)摘 要: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传播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话语来实现其说服性功能。
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三类,其中就包括以说服为核心的商讨辩论的修辞。
通过分析作为实证案例的2000年美国大选中戈尔与小布什的三场电视公开辩论,我们具体探讨两位修选人如何通过情绪法来进行说服,从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并重点分析了三组对立的情绪及其作为修辞说服手段在政治传播中的应用。
关键词:政治传播;修辞;说服;辩论;情绪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2)02-0078-06近年来,电视公开辩论已经成为美国总统大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两党候选人在电视上,在全国千千万万的观众面前,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阐述自己的观点,揭露对手的短处,以期给自己赢得更多的选票,来获得竞选活动的最后胜利。
当然,两党候选人对媒体的利用决不限于电视上的公开辩论,在电视上大量播放的政治广告短片也是其政治说服的一部分。
比如,小布什为了强调他是一个 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者 ,在这些短片中反复宣扬他的减税主张,并一再强调他那句诱人且具有杀伤力的话语: 我的对手相信政府 ,而 我相信你们 。
不过,由于公众对于直接对抗与冲突的偏好,使得电视公开辩论已成为双方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场。
美国学者对于传播史的研究早已揭示,肯尼迪能够击败尼克松而一举当选,其转折点就是他在电视公开辩论中的出色表现,这为他赢得了大量的选票。
[1](P355-356)以后的竞选者都熟知这段历史,自然再也不会有人对此掉以轻心,于是精心策划与准备过的电视公开辩论也由此愈发精彩。
笔者在美访学期间,在大选之前,就曾看过美国电视上播放一部长达3小时的电视专题片,专门探讨自肯尼迪之后历届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在电视公开辩论中成败得失。
在电视上进行总统竞选的公开辩论,是政治传播的一种形式,两党候选人都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并进而影响选民的判断与选择。
事实上这种对话类型(dialog ic genre)的政治传播其发端可以追溯到1961年[2](P23-40),而且学者们指出,作为政治传播,它的一个不容置疑的特征就是其目标导向。
[3](P 24-267)因此,这种电视上的公开辩论是工具性的,它们是精心设计的话语(discourse),说服观众接受和认同自己的价值导向,从而在选民心目中占据有利位置,以赢得最后的选票。
这也使得我们有必要透过辩论热闹的表象,来揭示其作为政治传播的说服性本质。
本论文就是选取前不久进行的美国2000年总统大选电视公开辩论作为个案,来分析修辞作为说服手段在政治传播中的运用。
值得申明的一点是,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建立在亚里斯多德关于修辞说服模式的理论上,主要采用其中的一种途径,即分析如何利用情绪法来进行说服,进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新的视角,来展示通常为人们所忽视的政治传播的一些特征及其影响。
78收稿日期:2002-01-18作者简介:蔡骐(1966-),男,安徽芜湖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常燕荣(1968-),男,河北沧州人,美国衣阿华大学传播研究系博士研究生。
亚里斯多德把修辞划分为3类,即dikanikon (judicial)、epideiktikon(demonstrative)及symbouleu-tikon(deliberative)。
第1类我们可以称之为法庭判断的修辞,主要发生在法庭上,包括指控和辩护。
第2类可以称之为表露情感的修辞,其主要特征是赞扬或谴责,主要发生在一些诸如葬礼之类的仪式上。
第3类可以称之为商讨辩论的修辞,我们所要探讨的公开场合的辩论即归于此类,它着眼于对未来事件的说服或劝阻,而关注的重心是未来事件的结果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说服。
在对第3类公开辩论的讨论中,亚里斯多德进一步指出,一个公共场合的演说者又可以通过3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自己说服的目的,即通过逻辑、通过性格及通过情绪。
换言之,一个演说者可以通过3种手段的运用,即展示具有逻辑说服力的论点、争取听众对其本人道德品质的信任感、或唤起听众的某种情绪,从而使得听众的判断和决定有利于自身,来达到说服目的。
而人们之所以容易被这3者所打动,因为它们来源于我们所相信的这样3种事物,即实践的智慧、美德及良好意愿。
[4](P120-121)一个人不具备聪明才智,就无法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点;而一个人如果品质不好,那么就算是他能够有什么好的观点与意见,我们却无法保证他一定会告诉我们实情,因此诚实之类的美德同样是说服者必须具备的。
然而,就算是有了好的观点,说服者也诚实无欺,但如果无法从情绪上感染听众,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共鸣,依然无法得到好的说服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在作为政治传播的公开辩论中,亚里斯多德多年前提出的3种说服策略依然有效。
辩论者在辩论中会力争使自身的观点逻辑严密且具有说服力,同时想方设法揭示对手论点中的自相矛盾之处;辩论者也力图树立自身品行操守一贯良好的形象,同时通过揭露对手一些历史上的污点来证明其人品之不可靠,进而质疑其观点的可信度。
此外,辩论者还会在论辩中充分调动听众的情绪,从而使他们来认同自己的观点,反对对手的观点。
这3种策略在历届美国总统的电视公开辩论中都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我们略去对人们通常较为熟悉的以逻辑与品格作为说服之策略的分析,而集中考察如何通过情绪来进行说服,从而达到政治传播的目的。
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书中把情绪定义为 那些人们由之经历变化,从而使判断出现差异的事物;那些与痛苦及快乐相伴随的事物,如愤怒、同情、恐惧,以及其他此类事物及其对立面 。
[5](P121)这其中隐含的前提是人类并不完全是理智的,他们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左右,因此能否操纵人的这种心理活动,成了说服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因素。
而这种通过操纵情绪来影响传播效果的策略显然同样适用于美国总统大选的公开辩论。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公开辩论共有3轮,对阵的双方是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和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
第1场辩论2000年9月28日在波士顿的曼彻斯特大学举行。
第2场辩论于2000年10月11日在卡罗莱纳大学举行。
10月17日又在圣路易斯举行了第3场辩论。
每一场辩论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在第1场辩论中,两位候选人站在一个讲台后面,显得比较正式。
第2场辩论则采用了一种对话式,相对来说也就没有那么正式了,两位候选人与主持人都坐在一张桌子边。
到了第3场辩论又有了变化,采用了一种更为机动而非正式的方式,两位候选人站着并且可以走动。
这几场辩论都有着一些基本规则,参与的双方必须遵守。
其中一条规则是任何一位候选人对某一问题的回答都不能超过2分钟,并且其结束语不得超过3分钟。
另外一条规则就是两位辩论者之间不得相互直接提问,这条规则的目的是避免两位辩论者之间的直接对抗,从而建立一种 选手友善模式 ,因为觉得 在一群观众面前公开对抗是不适宜的 。
[6](P30)所有的问题都由主持人提出,观众也不允许有任何反应,他们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
每场辩论的时间为90分钟,谁在辩论中第1个回答问题由掷硬币决定,以示公平,因为根据心理学家所进行的说服研究,一则信息的时间顺序会影响到其说服效果。
[7](P1-9)在这3场辩论中涉及的问题包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教育、国防、外交政策、种族关系、减税、人权、平等,以及诸如枪支管理、堕胎、同性恋婚姻及毒品之类的社会问题。
下面我们主要探讨在这几场辩论中,两位候选人戈尔和小布什是如何操纵美国公众的各种情绪,以达到他们在政治传播中的说服目的。
我们主要分析3组情绪,看看作为政治传播的修辞策略,两位候选人在辩论中怎样利用它们的。
愤怒/平静 人类有着各种欲望与需求,当这些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觉得痛苦,这也是产生愤怒的一种主要原因。
在总统竞选公开辩论中,无论是戈尔还是小布什,当他们在谈论诸如减税、医疗保险之类的问题时,都试图激起公众对其对手的愤怒,从而为自己赢得支持。
戈尔在自己的话语中力图让听众相信小布什的79减税方案和医疗保险措施会剥夺大多数美国人的利益。
他通过使用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讲述动人的故事以及公布一些让人震惊的事实来达到这一目的。
比如,戈尔指出,小布什的减税方案和医疗保险措施仅仅有利于1%的美国人 那些最富有的人 以及老年人中的5%。
他还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强调这一点,指出听众中有一对夫妇来自M ilw aukee,由于他们的收入高于25000美元,属于中产阶级,因而他们不会从小布什的主张中得到任何好处。
他还义愤填膺地责问道: 杰姆,(Jim,主持人名),我不明白,为什么最富有的那1%的人可以立即得到减税,而所有老年人中的95%却不得不至少等4到5年才能拿到一个子儿? 这些煽动性话语显然想把听众的怒火引向小布什。
此外,戈尔还通过精心引证的数据把小布什管理的得克萨斯州的生活描述得一片惨淡,比如他指出得克萨斯州在儿童保险方面列50州中的第49位,妇女保险则在50州中列48位,老年人保险更是处于最末一位。
这样,人们不禁会对小布什的领导能力产生怀疑,并对他造成这样的恶果还要谋求成为国家领袖感到愤怒。
为了激起更大的怒火,戈尔还试图让美国人相信小布什是一个不尊重妇女的人,因为小布什在谈到他对堕胎问题的看法时曾说过: 我认为在将来堕胎应该更少。
戈尔由此借题发挥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支持妇女选择的权利。
我的对手不这样 他相信政府 来替妇女做决定,我相信妇女自己做决定。
从上述事实不难看出,戈尔不遗余力地激发美国各种民众对小布什的愤怒,并把自己打扮成捍卫他们权利的人,以便说服他们支持自己。
自然,在辩论中小布什也不会浪费丝毫的机会来攻击戈尔,把怒火引向对方。
他指责戈尔道: 他说他将给你们减税,但你们中的50%将得不到。
这立即把一半美国人置于戈尔的对立面。
他还试图说服美国人相信戈尔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不要为他的诺言所欺骗,他说道: 8年前他们竞选时说要给老年人以处方药,4年前他们竞选时也说要给老年人以处方药,眼下他们竞选还是说要给老年人以处方药,看起来他们就是无法做到。
小布什还指出,戈尔的大政府计划将剥夺美国人的财政盈余而用于他们自身的目的。
他说道: 我的对手认为财政盈余是政府的钱,我认为那是勤劳的美国人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