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合集下载

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宠物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和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染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水源或昆虫传播,对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同时防止疾病的传播,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其次,做好卫生管理。

宠物的卫生状况与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密切相关。

宠物主人要保持宠物的个人卫生,包括定期为宠物洗澡、清洁牙齿、修剪指甲等。

还要保持宠物生活环境的清洁,定期打扫猫砂盆、更换宠物的床上用品、清洁宠物活动的地方。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宠物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为宠物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第三,宠物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宠物人畜共患病往往与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例如,不要让宠物食用生肉,因为生肉可能携带传染病毒;避免与宠物共用食具和饮食具,以免疾病交叉感染;定期为宠物做健康检查,每年接受一次全面的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此外,要定期接受宠物培训,让宠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宠物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其免疫力。

第四,加强动物监控和检疫工作。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动物监测和检疫体系,加强对宠物的监测、检疫和隔离。

各地也应加强对入境动物的检疫工作,及时识别并隔离有患病迹象的动物,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宠物潜在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宠物携带病毒的风险。

最后,加强全球合作。

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与支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制定和改进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策略和计划。

同时,要加强对动物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预测,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总结而言,宠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宠物免疫工作、做好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动物监控和检疫工作、加强全球合作等。

只有通过全面、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宠物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畜健康和社会稳定。

浅议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综合防控

浅议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综合防控

2017 年第 6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77科研◎畜牧兽医浅议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综合防控李 乐引言随着失独人群增加,犬猫宠物逐渐变成人们排解寂寞与娱乐的伴侣,但是犬猫宠物在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有效解决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问题,采用何种方式与手段进行预防与控制,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文章主要分析了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综合防控,以供参考完善。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升与人口老龄化日渐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犬猫对人们的心理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犬猫宠物饲养的数量增加,与犬猫宠物有关的疾病也暴露出来,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的人畜共患疫病多达200种,其中结核病、疯牛病、狂犬病、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较为常见。

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加强人畜共患疫病的综合防控,提高综合防治意识与技术,才能控制传染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1 犬猫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疫病的原因1.1 引进国外品种宠物带来新的病原体随着不同地域宠物贸易迅猛发展,引进国外品种的宠物的增加,加上部分国外品种的宠物来源不明,销售途径不规范,导致犬猫宠物生存质量没有得到保障,增加了人畜共患疫病的概率。

1.2 常见宠物数量逐渐增加随着犬、猫、鸟与鱼等常见家养宠物的数量增加,与犬猫宠物有关的传染病逐渐显现出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例如狂犬病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源传播的途径是人的皮肤被感染动物舔舐,甚至是咬伤、抓伤,引起皮肤感染进入到人体,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发病,极易导致死亡。

1.3 稀有宠物种类繁多宠物数量增加的同时,宠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使得小白鼠、豚鼠、金丝熊、小松鼠、巴西龟、蜥蜴、蝎子以及蜘蛛逐渐进入到人类的家庭中,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这些动物作为人畜共患病病体的宿主与传染源,一旦人在接触后,会通过不同途径感染疾病。

宠物源人畜共患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宠物源人畜共患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3. 3 加 强检 疫
菌 和 寄生 虫都 可 以 由犬 传播 给 人类 ,或 交互 感 染 。传 播 方式 主要 有 直接 接 触 、 咬伤 、食 用污 染 的食 品 、通 过媒 介传 播 等 。犬 是狂 犬 病病 毒 的 主要 宿 主 、传 播 媒介 和 传染 源 ,人 类 可 因被 带有 病毒 的犬 咬伤 或 吸人 气溶 胶 而感 染 ,感 染狂 犬病 病 毒 的病 人 死亡 率几 乎是1 0 0 %,是一 种急 性 、传染 性 中枢 神经 系统性 人 畜共 患病 。犬 还 是 弓形 虫 、钩端 螺 旋体 、螺旋 体 、犬 布鲁 氏菌 、多 杀性 巴斯德 菌 、沙 门 氏菌 、弯 曲杆菌 等的 自然宿 主 、中 间宿主 或传染 源 。
类 感染 性疾 病 的源头 Ⅲ 。 3理 条例 或规 章
1 . 3 引进 国外 品种宠 物带 来新 的病 原体 来 越 多 ,加之 很 多 国外 品种 的 宠物 来源 不详 ,途 径不 规 范 ,质量
目前在 国家 尚未 出 台统一 管 理 办法 时 ,各 地政 府 应依 照相 关
以规范 宠物 管理 】 。
不 同地域 间宠 物 贸易 不 断发 展 ,引 进 的 国外 品种 的宠 物 也越 法 律法 规 ,并 结 合本 地 实 际 ,尽 快 制定 有关 宠 物饲 养 管理 办法 , 没 保证 。这也 就 造成 外来 品种 的宠 物所 携 带 的新 的病 原体 ,增加 3. 2 完善 卫生 防疫 制度
沙 门 氏菌 、淋 巴细胞 脉络 丛脑 炎 病毒 等 的宿 主 ,这 些病 原 体分 别
1 宠 物源 性人 畜共患 病 高发 的主要 原 因
1 . 1 常见 宠物 数量 的急 剧上升
引起 人 的 蜱传 回归热 、鼠型斑 疹 伤寒 、Q热 、伤寒 、淋 巴细胞 脉 络丛 脑炎 等 。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 因此猪是主要传染源。乙脑病毒在
人群中流行前1~2个月往往有家禽 乙脑病毒感染高峰期。因此,在人 群出现流行前,检查猪的乙脑病毒 感染率,就能预测当年乙脑在人群 中的流行趋势。
(二)传播途径
• 蚊子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国内
传播乙脑病毒的蚊种有库蚊、伊蚊 和按蚊中的某些种,三带喙库蚊是 主要传播媒介。
• 2010.9.7:印度自7月爆发日本脑
炎,至今易造成至少215人死亡, 其中多数为儿童,预计脑炎患者可 能会达到至少3500人,死亡率在 20%左右。 2005年7月,印度北 方报告了1145例乙脑疫情,其中 约有四分之一(296例)已死亡。
• 据WHO数据,乙脑病毒每年至少
造成50,000例临床病例,其中多 数为10岁一下儿童,导致约10, 000死亡,另有约15,000例病例 留有长期的神经-精神性后遗症。
• (四)病原学检查 • 1.病毒分离 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
织中,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在病程第1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 可分离到病毒。 • 2.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 在组织或 其他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 酶链反应(PCR)可检测到乙脑病毒 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并发症】
• 发生率约10%,以支气管肺炎最
• 乙脑脑组织的损伤机制与病毒对神
经组织的直接侵袭有关,致神经细 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 浸润。细胞凋亡现象是乙脑病毒导 致神经细胞死亡的普遍机制,此外 在脑炎发病时,神经组织中大量一 氧化氮(NO)产生所诱发的脂质 过氧化是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个重 要因素。
• 脑损伤的另一机制则与免疫损伤有
(流脑)所致者,多发生在冬春季, 皮肤粘膜常出现瘀点, 昏迷出现 多在发病1~2d内。其他化脓菌所 致者多可找到原发病灶。脑脊液均 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取涂片染色 或培养可发现细菌。

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特点

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特点

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特点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是指既能感染动物,又能感染人类,且在人和动物之间能够相互传播的疾病。

这类疾病不仅对畜禽、城市宠物和野生动物构成严重威胁,更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宠物饲养的普及,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的特点和防控挑战愈发凸显。

一、与宠物相关的人兽共患病日益增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饲养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宠物的增多也带来了人兽共患病的风险。

人们与宠物的接触日益频繁和密切,使得各种与宠物相关的病原体有机会传播给人类。

例如,狂犬病、弓形虫病、猫抓热等,这些原本只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如今已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病原体种类繁多,防治难度大城市中的宠物种类繁多,包括传统的猫、狗,以及一些另类宠物如蜥蜴、蛇等。

这些宠物易感的病原体种类繁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梵通生物为养宠家庭提供一站式消毒服务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另类宠物饲养热潮的兴起,人们接触到的病原体种类可能更多,风险也相应加大。

许多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生物学特性、传染性和致病性尚不清楚,再加上许多城市宠物的来源复杂,使得防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输入性风险增加随着宠物贸易的发展,宠物的流动日益频繁,出入境的宠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宠物进口途径尚不规范,一些携带病原体的宠物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国内,增加了人兽共患病的风险。

此外,目前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手段有限,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近年来,一些新的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不断被发现,疾病种类不断增加,进口宠物携带的新病原体增加了感染新传染病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城市动物人兽共患病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宠物管理,规范宠物饲养和贸易行为,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机会。

梵通生物为养宠家庭提供一站式消毒服务解决方案。

其次,加强人兽共患病的研究和监测,提高检测和防控能力。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人兽共患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宠物性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治_任峰君

宠物性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治_任峰君

宠物性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及防治任峰君张侃侃*王冲刘双玲(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住房条件和环境卫生等等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福及宠物,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人类的朋友和家庭中的/特殊公民0。

宠物中数量最多的是犬和猫,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养犬约2亿条,猫约1亿只112。

然而,当人们沉醉于人与动物和美相处的氛围中时,宠物传染病的阴影正在慢慢逼近。

宠物(猫、狗)性人兽共患病,指人类感染的由宠物(猫、狗)传染给人的一些病,截至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人兽共患病439种,国内发现的人兽共患病也多达196种122。

人类与宠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132,同时也增加了宠物(猫、狗)性人兽共患病的可能性。

因此犬和猫作为宠物所传播的人兽共患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是,人们对宠物可能易患的疾病了解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知识,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此,也不必过于心慌,只要认真作好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宠物性人兽共患病还是可能避免的。

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多了解有关人与宠物性人兽共患病的知识,知道如何预防宠物性人兽共患病,才能真正做到与宠物健康相处,享受它们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乐趣。

本文就人与犬、猫的共患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要介绍:1宠物人畜共患病及其危害1.1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

通常是由患病或带毒犬咬伤了人或其他动物而感染,被感染的人或动物表现兴奋、意识障碍、局部或全身麻痹,以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狂犬病病毒的宿主较广泛,除人以外多见于犬科动类的隔离检疫,对病鸟要及时隔离,早期确诊142。

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占80%~90%152。

1.2弓形虫我国已发现大量动物弓形虫病感染者,给优生优育带来极大危害。

猫是传染此病的罪魁祸首,专家发现狗、猫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

浅谈人兽共患病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浅谈人兽共患病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浅谈人兽共患病的现状与防治措施作者专业班级学号动物的传染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是肉类及其制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人兽共患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该类疾病一旦发生会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人兽共患病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围的扩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与病原体自然携带生物的接触增加,病原体宿主的种间屏障已被逐步打破,世界围人兽共患传染病已愈演愈烈,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人兽共患病的危害原因特点及防控对策作一概述。

1 人兽共患病的概念人兽共患病(又称人畜共患病或动物源性疾病)是197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共同命名的。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脊椎动物和人类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相互关联的疾病。

人兽共患病是传染病中的一大类,此类疾病有时也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

导致这些疾病的微生物长期在动物中寄生、繁殖乃至发病,形成动物流行病。

它们的繁殖循环不依赖人,人是作为一个偶然的接触者进入它们的循环链而感染这些病菌的。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通过动物或动物产品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类。

2人兽共患病的分类人畜共患病的分类在WHO所分类的1415种人类疾病中,有62%属于人畜共患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人畜共患病通常可分为五类:(1)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这类疾病种类繁多,较难诊治,是人类健康最大的危害,狂犬病是这类疾病的代表,此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猴痘、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和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等疾病.(2)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大肠杆菌病讲义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大肠杆菌病讲义

发病时:
减少精料(尤其是蛋白质),增加青 绿饲料或多维素;
抗过敏药(可的松或地噻米松)和抗 生素治疗(恩诺沙星注射液),投服泻剂; 特异治疗—抗水肿病血清 。
2、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多种禽病的总称 家禽感染后,因大肠杆菌致病力、感染途径、年龄和抵抗力不同,产生不同病 型: (1)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2)脐炎
血清型为 O157:H7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致病因子
菌毛 毒素 内毒素与溶血素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婴儿持续性腹泻
致病因子
肠集聚耐热毒素(EAST)
菌毛
α溶血素










菌株 ETEC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和家禽,如猪、牛羊、马、鸡、兔 不同动物,引起发病的血清型有差异 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有差别 幼龄动物对本病易感
2、传染源
病畜禽、带菌者
病畜粪便排出病菌
3、传播途径 (1)经消化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2)呼吸道:鸡 (3)伤口 (4)子宫内、脐带(牛)
促发因素 未及时吸吮初乳 饥饿、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突然改变 气候聚变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C
小肠
3、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多数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光滑、湿润、凸起的乳 白色菌落。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某些致病性菌株形成β溶血。 绝大多数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

宠物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措施

宠物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措施
宠 物 园 地
宠 物 的 人 畜 共 患 病 及 其 防 治 措 施
庞建 国 宋建 国 2
( 1 . 黑龙 江 省格球 山农场 畜牧 科 黑龙 江五 大连池 1 6 4 1 5 4 , 2 . 黑龙 江省赵 光农 场畜牧 科 黑龙 江北 安 1 6 4 0 2 0)
1 结 核 病 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所致 ,犬和猫能排 出病原体 , 并通过接触传染给人 。城市 中的犬及其他 宠物 , 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 , 在传播结核病 中起 到 特别 重 要 的作 用 ,同样 结 核病 人 也 可作 为 动 物病 原 体 的来 源 。结 核 病是 青 年 人 容易 患 的 慢性 和 缓 发 的 传 染 病 ,常 年都 可 以发 病 , 1 5岁 到 3 5岁 的青 少年 是 结核病的高发年龄 , 潜伏期 4 — 8 星期。 其中 8 0 %发生 在 肺部 , 其他部位 ( 颈淋巴、 脑膜 、 腹膜、 皮肤 等部 位) 也可 继发 感染 。 呈 慢性 经 过 , 表 现 为食 欲减少 、 抑 郁、 体重减轻 、 咳嗽 、 呼吸 困难 、 肺 听诊有锣音 , 常发 展 成 滑膜 炎 和 关节 炎 。 根 据 临床症 状 、 变态 反 应 、 细
菌学检 查 可 以确诊 。应 隔离病 畜 , 消毒 圈舍 。如果 发
吐, 随后 出现 麻 痹和其 他神 经症状 。妊娠 母 犬发生 流 产 或早 产 , 所 产 子犬 往 往 出现 排稀 便 、 呼 吸 困难 和运
动失调等症状 ,猫 的临床症状不明显 。急性期以发 热、 腹泻 、 肺炎、 眼损害和脑炎为特征 。幼猫发病后终
归死 亡 , 而年 龄 较 大 的猫通 常 存 活 。犬 常 出现 呕 吐 、
腹泻 、 肺炎 , 可能轻瘫或瘫痪。 对急性感染病例 , 可用磺胺嘧啶 , 每千克体重用 7 O 毫克 , 或磺胺 甲氧苄氨 嘧啶 , 每千克体重用 l 4 毫 克, 每天 2 次 口服 , 连用 3 ~ 4天 。由于磺胺嘧啶溶解 度较 低 , 较 易 在 尿 中析 出结 晶 , 内服 时应 配 合 等量 碳 酸氢 钠 , 并增 加 饮水 。 遵 守卫 生 管 理条 例 ,特 别 在性 周 期 中应该 加 强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炭疽讲义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炭疽讲义

炭疽芽孢杆菌的生命周期
繁殖阶段
在适宜条件下,炭疽芽孢 杆菌可迅速繁殖,形成大 量菌落。
芽孢形成阶段
在不利条件下,炭疽芽孢 杆菌可形成芽孢,以抵抗 不良环境。
传播阶段
形成的芽孢可通过各种途 径传播,引起新的感染。
03
宠物感染炭疽的症状和诊 断
宠物感染的症状
01
02
03
04
发热
宠物感染炭疽后,体温会迅速 升高,出现发热症状。
物或物质接触。
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的措施
提高公众对炭疽的认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炭疽的认识,了解其传播途径和症 状,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避免与疑似感染源接触
避免接触疑似感染炭疽的动物、土壤、水源等,特别是野生动物和 不明来源的肉类。
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
在处理肉类和其他食物时,要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确保食物 不受污染。
精神不振
感染炭疽的宠物会出现精神萎 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表现出
无精打采的状态。
出血
感染炭疽的宠物可能会出现皮 肤、口腔、鼻子等部位出血,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血尿。
呼吸困难
感染炭疽的宠物可能会出现呼 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窒
息。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
根据宠物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 断是否感染炭疽。
实验室诊断
采集宠物的血液、分泌物等样本进 行实验室检测,如分离培养炭疽杆 菌、PCR检测等。
对未来的展望
改进诊断方法
期待开发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 法,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早期 感染的检出率。
优化疫苗接种策略
希望通过增加疫苗生产和供应, 降低接种成本,使得更多宠物和 地区能够获得疫苗接种的机会。

浅谈当前我国人畜共患病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人畜共患病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人畜共患病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什么是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疾病(又称人兽共患疾病) 是指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两大类,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现在对人畜共患病的定义为: 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 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该病原体既可存在于动物体内, 也可存在于人体内, 既可由动物感染给人, 也可由人传染给动物大多数人畜共患疾病通常都由动物传染给人。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不尽相同, 但最常用的方法是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

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口蹄疫等; 由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鹦鹉热等。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恙虫病、Q热等;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如念珠菌病等;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

二.我国人畜共患疾病流行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据有关权威文献记载,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有2 5 0多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鼠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鼠伤寒沙门氏菌病、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症、出血热、登革热、弓形虫、艾滋病、军团病、莱姆病、点热、耶氏菌病、空肠弯曲菌病、狂犬病、人类埃立克体病、幽门螺杆菌病、隐泡于虫病、辛德毕斯病、某些环状病毒病、SA R S、炭疽病、疯牛病、布氏杆菌病、鼻疽、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89种。

当前危害较为严重的有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鼻疽、钩端螺旋体病、土拉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鹦鹉热、日本吸血虫病、日本乙型脑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

这些人畜共患疾病有的早已发现和认识, 但仍不断肆虐, 如禽流感;有的已被消灭或控制,有些是近年来才陆续被发现的, 如SA R S。

宠物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措施

宠物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措施

宠物的人畜共患病及其防治措施1.犬狂犬病:犬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危重传染病。

人感染病毒后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定期进行复苏接种。

-减少人与患病犬接触,避免无人监管的流浪犬。

-如果受到动物咬伤或抓伤,及时清洗伤口,并及时就医注射破伤风和狂犬疫苗。

2.猫抓病:猫抓病是由于被感染了猫钩虫的猫抓伤或抓咬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野生猫接触,谨慎处理流浪猫。

-在与猫接触后,及时洗手和消毒猫抓伤的伤口。

-猫应定期进行体外驱虫,避免感染猫钩虫。

3.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宠物猫排泄的弓形虫卵污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感染者往往表现为轻微流感症状,但对于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来说,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包括:-母猫在怀孕前和哺乳期间应避免接触有病史或外出捕猎的老鼠。

-制定宠物猫的合理室内饲养计划。

-孕妇应避免接触猫粪便,或在清理猫砂后及时洗手。

4.鳄梨苗菌病:鳄梨苗菌病是一种可以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肉类引起人体感染的疾病,主要由家禽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家禽肉类的烹饪,确保彻底煮熟。

-宠物和家禽严格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5.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从患者的带状疱疹泡液中传播给宠物。

预防措施包括:-被水痘疱疹感染过的人尽量减少与宠物的接触。

-宠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定期体检。

除了以上列举的共患病,还有其他一些疾病,如霍乱、鸟流感等也可能在人类与宠物之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宠物的定期体检和免疫接种。

-加强个人的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和注意清洁宠物环境。

-避免与患病或有传染病史的宠物接触。

总之,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宠物健康都是很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和控制的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人类和宠物的健康安全。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课程论文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课程论文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课程论文论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种类、流行特征及其防治【摘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指人和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

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

简单地说,就是人和动物都可得的病。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人畜共患疾病大约有200多种,中国大约有130多种。

【关键字】人畜共患疾病流行特征分类预防与控制一、概述:人畜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

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近年来,中国宠物数量一直以每年约l0%的速度在增长,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有效防控及深入研究,成为宠物及相关人员能否健康的关键。

目前,城市宠物主要以犬和猫为主,也包括观赏性鸟类、宠物猪等其他小动物。

人兽共患病属于传染病中的一大类,有200多种,我国至今已发现l60多种。

其中,都市中的人兽共患病大多来源于宠物。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宠物健康,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其中,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等在我国一些地区宠物群内仍有发生,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使全国广大兽医工作者及畜主重视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掌握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加强对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拟编写本书。

本书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对每一宠物源人兽共患病从病原、流行病学、对人与宠物的致病性、诊断、防控及公共卫生影响等具体层面进行介绍。

本书包括了重要的宠物源人兽共患病,也包括部分人与宠物都易患的重要人兽共患病。

二、人畜共患病分类:1、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

这类疾病较难诊治,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且对人类的危害严重。

如狂犬病、猴痘病、疯牛病等。

2、立克次氏作、衣原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立克次氏体、农原体是较病毒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抗菌药物可以杀灭。

人畜共患病的调查报告

人畜共患病的调查报告

人畜共患病的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发现,人畜共患病是指人类与动物共同患有的一些传染病。

这种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具有较高的公共卫生风险。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调查研究,有助于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研究表明,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空气传播、食物、水源污染等途径传播。

家畜和宠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中包括家禽、猪、牛、羊、狗等。

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有流感、结核病、腺鼠疫、布鲁氏菌病、淋病等。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同时在人类和动物间传播,特别是家禽和猪。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不仅在人类中广泛存在,也在家畜中发生。

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类可能通过与染疫动物接触而感染。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往往通过与被感染的动物接触和食用被污染的乳制品感染人类。

淋病则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与感染动物接触或食用被污染肉食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应该加强兽医和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并健全跨部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

此外,也需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测和控制,规范养殖行为,提高动物疫苗的研发和使用程度,同时加强人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

综上所述,人畜共患病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加强相关行业的合作,完善监测和控制机制,以及不断开展疾病的研究和防控措施,我们有望有效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双方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浅谈犬猫人兽共患病的公共卫生问题

浅谈犬猫人兽共患病的公共卫生问题

浅谈犬猫人兽共患病的公共卫生问题潘菊林【摘要】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犬猫的身份的转变,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对社会公共卫生的隐忧,特别是人兽共患病的问题。

前段时间出现的某儿童因被猫挠而得狂犬病的事件提醒了我们,健全各种公共卫生体制是刻不容缓的!【关键词】公共卫生;人兽共患病;狂犬病;弓形虫病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我国城市犬猫已从看家护院、消灭鼠害的功能,逐渐转变成为人“生活伴侣”、“家庭成员”。

宠物犬、猫可以给孤独的老人以心灵的慰藉;可以培养小孩的爱心;可以减缓解年轻人的精神压力;同时,城市犬猫数量的急剧增长和人与宠物“零距离”的接触也给社会、环境、卫生等带来一系列隐忧,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其中核心的问题可能还是人兽(犬猫)共患病的问题。

1 概述目前,在我国关于犬猫在人兽共患病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狂犬病、弓形虫的研究。

在犬猫的传染病中,有相当多的疾病可以传染给人,如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结核病、皮肤真菌病、虫媒性疾病 (跳蚤、蜱叮咬、疥螨、巴贝斯虫病、新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 流感等。

关于犬猫的人兽共患疾病还没得到城市相关主管部门、兽医从业人员和宠物饲养者的重视。

个别宠物医院的医疗卫生;部分养犬人的不文明行为;城市流浪犬猫的大量繁殖等等状况,会加大犬猫的人兽共患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2种类和危害如表 1、表2和表3所示,犬猫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其中比较重视的包括人兽共患细菌病、寄生虫和病毒病。

一般以细菌和寄生虫所占的比例最高,病毒和立克次体所造成的危害最大。

在犬猫常患的 18种细菌病中,人可感染的有 16种,接近90%;32种寄生虫病中,人可感染的有 16种,占50%:25种病毒病、立克次体病和衣原体病中,人可感染的有3种,约 10%;11 种真菌病中,人可感染的有5种,接近50%。

关注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性

关注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性

关注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重要性刘文韬听了本次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感觉受益良多,结合自己的专业性质,探讨一下宠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情况。

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数量大幅增加,饲养的宠物也成倍增长,包括犬、猫、兔、小鼠等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成为孤寡老人、宠物爱好者的良好伴侣和精神寄托。

但是,宠物毕竟是动物,它会生病,尤其是感染一些人兽共患的疾病,会给饲养者及其周围人群带来了健康隐患,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犬约1.5亿只以上,猫约1亿只。

同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宠物中感染最严重的,鉴于犬和猫作为宠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其所传播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现就犬和猫等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概述如下。

一、吸虫病1、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是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寄生在犬、猫、人及多种野生动物的肺组织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该虫主要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诸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南、中南及西南等地区的18个省、市均有报道。

并殖吸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

犬、猫和人等感染并殖吸虫的主要方式是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及蝲蛄。

该病依靠检获虫卵或活检发现虫体确诊,但卫氏并殖吸虫常有异位寄生现象,粪便中虫卵检出率较低,故本病的病原学诊断非常困难。

崔晶等研究表明IFAT 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

目前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有三氯苯达唑、吡喹酮、硫氯及丙硫咪唑。

许世锷等研究表明,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率为100%。

2、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寄生于犬、猫的胆管和胆囊而引起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主要分布于东亚诸国,在我国的流行也极为广泛,包括广东、重庆、湖北、山东、黑龙江等地区。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霍乱讲义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霍乱讲义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 病人排菌时间:5d,最长2周 - 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每毫升粪便含有107~109弧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 -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 - 日常的生活接触 - 水(作用最突出)
三、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者多,显性感染者少; - 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 间短,可再次感染。 4、流行特征: - 热带地区:全年发病; - 我国:分布在沿江沿海; 夏秋季流行,高峰期7~8月。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霍乱讲义
霍乱(cholera)
一、疾病概要 1、[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2、起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 3、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 4、病理变化:霍乱弧菌肠毒素引起 5、临床表现: 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汤样排泄物、脱水、肌肉痉挛、代谢性酸中毒及周围循环衰竭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G- , 呈逗点状或弧形, 无芽孢、荚膜, (O139血清型有荚膜) 有鞭毛,活动能力强 碱性环境中增殖快
第二信使
(二)病理生理
霍乱病人的粪便为等渗性,其中钾和碳酸氢盐浓度为血中浓度的2~5倍。见下表: 剧烈吐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钾、钠、氯、碳酸氢盐在粪便、血浆中浓度对比(mmol/L)


氯化物
碳酸氢盐
病人粪便成分
135
15
100
45
正常血浆含量
136 ~148
3.8 ~5.0
98 ~106
24 ~32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3d 临床表现与感染菌型相关 ——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症状较重 ——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常为轻型
典型霍乱的病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
贵宾犬(详情介绍)
当今社会,人畜共患病已经在人类疾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据WHO统计分类的近1500种人类疾病中超过60%属于人畜共患病,而且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

已知在我国存在并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中已证实的约有90种。

而宠物与人类关系亲密,密切接触的机会多,由宠物带给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宠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防控形势愈加严峻。

一、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情况
1.宠物数量和种类的激增,使感染风险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宠物犬、猫、鸟、鱼等的数量不断上升,特别是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有猫0.5~0.8亿只,其中90%以上的健康猫都带有病菌。

我国已发现大量弓形虫病感染者,猫是传染此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宠主对宠物品种的追求,啮齿类动物小鼠、豚鼠、金丝熊、小松鼠等作为潮流宠物被人类豢养在家庭中。

而这些动物恰恰对很多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染源或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随之而来的由宠物带给人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加。

此外,爬行类动物如巴西龟、蜥蜴,甚至蝎子、蜘蛛等节肢动物也成为都市另
类宠物爱好者的饲养对象,但是这些动物也是许多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宿主和传播媒介,而且目前对这些动物往往又缺乏合适的检测手段,极易成为人类感染疾病的源头。

2.病原体种类繁多,多数来源复杂,防控难度大。

宠物易感的病原体种类繁多,而且很多病原的传播途径、生物学性状、传染性和致病力等情况都不清楚。

但宠物所携带的许多种病原体都是人畜共患的,宠物一旦受感染就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如鸟类的鹦鹉热衣原体,犬猫携带的狂犬病病毒、钩端螺旋体、弓形体,以及由啮齿类动物传播的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咬热等。

在人类与宠物的接触中,这些病原就可以传播给人类,引起人类的感染性疾病。

以狂犬病为例,2001年全国人狂犬病死亡854例,2002年死亡1003例,2004年因狂犬病致死人数高达2600多例,位居传染病死亡数之首。

而据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每10万人中狂犬病发病率为0.19%,狂犬病死亡率高达96.23%。

狂犬病毒的传播
3.新病原和外来病原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

近年来,一些新发的宠物源人畜共患病不断地被发现,病种不断地增多,如由细菌引起的弯曲杆菌病、李斯特菌病;由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病;由衣原体引起的鹦鹉热;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埃立克次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

再加上不同地域间宠物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口的宠物越来越多,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和宠物的进口途径不规范,进口宠物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往往携带外来病原体。

这些进口宠物所携带的新的病原体增加了人
类新发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例如,2003年美国首次爆发的猴痘病毒感染,就是由非洲进口的啮齿类动物带入的。

如果此类外来病由宠物传入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技术和防治用药物,势必会引起大的流行,造成严重的后果。

环孢子虫的胞囊
二、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种类及危害
1.病毒性疾病
宠物源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传播迅速、极易造成大流行。

这类疾病较难诊治,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

而且这类疾病预防较困难,致死率高,对人类的危害严重。

例如,狂犬病、尼帕病毒病、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等。

狂犬病病毒可经携带病毒的犬等咬伤、抓伤而感染人,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感染者占80%~90%,发病率高,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尼帕病毒是一新型人畜共患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或感染的动物而引起,能引起广泛的血管炎,感染者有发热、严重头痛、脑脊膜炎等症状,给人及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2.细菌性疾病
宠物所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粪便、污染的器物、与人体的直接接触而感染人,并且可利用外界条件进行繁殖。

常见的主要有:引起肺炎和败血症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兔热病的土拉弗朗西斯菌、引起布病的布鲁氏杆菌、引起鼠疫的鼠疫的耶尔森菌、引起败血症和胃肠炎的沙门氏菌、引起发热和胃肠疾病的弯曲杆菌等。

这些疾病大多通过直接接触宠物或被其抓伤、咬伤,接触其
排泄物而感染,有一些也可通过蚊虫等叮咬而传播。

3.寄生虫病
宠物携带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等。

由于病原体的不同,其传播途径、寄生对象、发病症状等均不同。

例如,接触宠物排泄物而感染的有弓形体病、弓蛔虫病、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病的过程是寄主与虫体相互斗争的结果。

发病主要取决于侵入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和毒力以及寄主的免疫力。

侵入的虫体数量愈多、毒力愈强,发病的机会就愈多,病情也较重。

寄主的抵抗力愈弱,感染后发病的机会就愈大,病情也愈重。

猫弓形虫的传播途径
4.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在宠物体内寄生着多种此类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往往造成多种病症。

如犬埃立克体,主要侵害人和动物的各类白细胞和血小板引起埃立克体病;贝氏柯克斯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会引起Q热,造成人体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可发生肺炎及胸膜炎;鹦鹉热衣原体会引起家畜、家禽和人的衣原体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5.真菌病
除了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感染外,由于接触犬猫等宠物而引发的真菌性皮肤传染病也是常见的宠物相关性人畜共患疾病,每年约导致200多万人感染。

猫比犬更容易
感染并传播真菌病。

犬蠕形螨典型症状
三、结语
其实,对于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这些人兽共患病特别紧张。

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和儿童才相对更容易被传染,掌握了如何防控这些疾病,就不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作为宠物主人只要注意如下几点,就会降低患人兽共患病的风险。

宠物主人应该了解每年宠物免疫的时间;每年需要定期带宠物进行体检;主人要严格限制宠物进食生的食物或粪便,更为重要的是尽量不要让它们饮用厕所的水,吃垃圾桶里的食物;主人应该及时清理宠物的厕所、笼具和环境。

另外,在饲养宠物前,宠物主人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选择,将来是否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宠物,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宠物主人。

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饲养宠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人兽共患疾病的机会才会大大减少。

总之,宠物是我们人类的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

只有科学饲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善待宠物,才能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