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然而,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面临着效益低下、技术落后、资源浪费等问题,亟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问题。
二、新型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点新型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
与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相比,新型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整合农业资源、优化生产环节,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2. 技术先进: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 经营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多元化经营模式,将农业与农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相结合,拓宽农业经营的领域。
4. 市场导向:新型经营主体将市场需求作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注重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营销。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意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农业效益: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和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2. 优化农业结构: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加就业机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将带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就业状况。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关键问题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1. 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采购、技术研发等方面,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提供资金支持。
2. 人才培养: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需要加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加快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加快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集体化经营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户主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将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关系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促进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土地权属问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目前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之间的分离,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影响了其发展。
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相对较低。
传统的农民经营主体普遍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支持,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策建议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和措施推进。
首先,加强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统一的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其次,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引导农民参加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建议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经验。
我觉得吧,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先得有资金的支持。
你想啊,就跟咱自己想做点小生意,没本钱啥都白搭。
之前我就认识一个搞新型农业项目的,想要弄个大型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那家伙,想法特好,规划也漂亮,但就是卡在资金上了。
找银行贷款,程序特别繁琐,这就是个大问题啊!哦对了还有,政府虽然有一些扶持政策,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了申请起来也不容易。
所以说呢,政府这边应该把政策宣传到位,简化申请流程,让想干事的人能容易拿到钱。
土地也是个关键因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有地才能发展不是吗?咱就说流转土地吧,这里面的事儿可太多了。
我知道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不规范,合同说变就变。
之前有个朋友搞规模化养殖,流转了一片土地,刚开始谈得好好的,合同签了年限啥的,结果没过多久,农民反悔了,他这一下就陷入了困境。
我觉得啊,应该加强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保证土地流转的稳定。
人才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中之重。
现在的农业可不是以前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就行的。
像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智能化农业设备操作,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很多学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村条件相对差一点,待遇不高。
这就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比如说,可以提供一些住房补贴,把他们吸引过来。
咱再说说技术这方面。
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知道技术重要,但是不知道从哪获取。
我觉得呢,可以加强和科研机构或者高校的合作。
就像我之前看到的一个例子,一个村办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大学合作,农业大学提供新的种植技术,合作社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一下就上去了。
我感觉我这建议吧,也有局限性。
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可能在一些偏远山区,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
但我觉得大方向应该是没错的。
对于偏远地区,可以先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等条件成熟了,再逐步引入这些建议。
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
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
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领域进行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农业经营实体。
根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农业部令第111号),这些主体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经营规模:年度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或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
环境保护要求: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生产设施和装备:拥有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和装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经营管理水平:具备科学化、规范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
技术支持和服务:拥有相应的农业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农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因此,在具体情况下,建议参考当地农业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发布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以上是对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的一般介绍,详细的标准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变化。
对于具体的农业经营主体,
建议咨询当地相关部门以获取最新和准确的信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
1.中粮集团。
作为中国最大的粮食企业之一,中粮集团一直致力于整合农产品供应
链资源,优化种植、养殖、销售等环节,打造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经
营模式。
中粮集团通过合作模式,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进
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蒙牛集团。
蒙牛集团是中国牧业行业龙头企业,其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高效智
能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蒙牛集团
与养殖户、农民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培训、设备更新等
方式,共同推进产业升级。
3.海南椰岛集团。
海南椰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椰子加工企业之一,其通过整合椰子产业
上下游,建立规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
管控。
海南椰岛集团致力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种植、采摘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不断推进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壹基金。
壹基金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民生扶贫的公募基金会,其致力于帮助农民
克服种植、养殖、销售等方面的困难,提高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壹基金
通过提供贷款、培训、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创业、发展,推动农村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
农村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发展既是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发展的背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劳动力流失、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农村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改革农村经营体制。
这些方向不仅为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与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农民休闲娱乐业务等的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多样化经营形式,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二是高效专业化经营,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三是注重市场化运作,通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进行合作,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增值。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和“农业+金融”等。
其中,“农业+旅游”模式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观、休闲和度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电商”模式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联系,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益;“农业+金融”模式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与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土地流转问题、市场竞争压力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词解释
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词解释一、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乡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服务和管理的专业人才。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日益凸显。
他们不仅具备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能,同时还具备了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够承担起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以及服务等多种角色。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他们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有效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不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不容易,需要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各类主体。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特点,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不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出现和发展,将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个人观点:我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和培训力度,为他们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3年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报告
2023年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报告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农业形态日新月异。
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层出不穷,正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对我市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析、总结,在2023年对于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体情况我市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个体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随着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多元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我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数达到17.5万户,其中个体农民占比55%、农民合作社占比20%、家庭农场占比12%、农业企业占比6%、合作经济组织占比4%、农业产业化经营占比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但其他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出现和壮大。
二、个体农民个体农民主要是由农村劳动力中的退休或下岗人员、留守妇女等群体转向而来,其规模较小时以自给自足、补充家用为主,规模较大时则逐渐向农业规模经营转型,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结合等类型。
个体农民在我市农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个体农民也要积极引导转型。
当前,个体农民仍然存在着市场信息获取困难、品种选择过于单一、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政府对他们的扶持,同时加强社会组织的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培养其市场意识,推进个体农民向更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三、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我市农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具有先天优势:众多的个体农户之间互相帮助、组织方便、负担小,具有强的互助性和互补性,是集体农业经济的楷模。
2010年之后,我市农民合作社持续发展,目前已有13600余家,集中在农田水利灌排、肉类、蔬菜、水果、粮食等领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什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什么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
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户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是合作社、集体或企业经营。
2、与传统农业经营实体(经营几亩土地的小农)相比,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经营规模更大,收入水平更高,规模、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更高。
3、专业大户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但尚未实现集约化经营。
虽然家庭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无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过渡形式。
4、家庭农场可以将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实体。
延伸阅读到一个农业银行存的定期款能否到另一个营业厅办理或取2.定期存款也叫“定期存单”。
银行和存款人在存款时约定期限和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
有的存单到期前需要资金在市场上卖出;有些存单不能转让。
如果储户选择在到期前从银行提取资金,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
农业产业科技的特征农业产业科技的特点详述如下。
1.生产条件现代化。
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是指用现代材料技术装备农业,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在农业中广泛使用机械和电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园艺化和水利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使用先进的设备代替体力劳动。
产前、产中、产后大面积使用机械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整个过程的机械化应该包括从种植到餐桌的所有机械操作,如选种、育苗、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
机械化虽然不等于现代化,但在现代化的构成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没有机械化的支持,就没有农业。
农业电气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电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本质上是以电为能源的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
要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没有电气化是不可能的。
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离不开农业电气化。
农业水利是指建设水利工程和设施,调控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用水,以促进水利建设,消除水害,创造高产稳产农田,增强抗旱防洪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及其与产业链各 环节的互动关系。
02
重点领域
研究如何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 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 民增收等问题。
03
创新点
结合当前科技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利 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 技术手段,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 和效率。
04
对策建议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规模经营
总结词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服务,这制约了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促进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李某, 王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21(3): 50-52.
参考文献2
张某, 刘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J]. 农村经济, 2020(11): 60-64.
参考文献3
赵某, 周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村经 济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6): 50-5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 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6)2.1 农户家庭经营 (7)2.2 农民合作社 (9)2.3 农业企业 (10)2.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三、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3)3.1 农户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 (14)3.2 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5)3.3 农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6)3.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7)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策 (18)4.1 加强政策支持 (20)4.2 提高农民素质 (21)4.3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4.4 创新金融制度 (24)五、结论与展望 (25)5.1 研究结论 (26)5.2 研究展望 (27)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本文档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各类主体的数量、分布、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主要涉及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方面。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找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拓宽市场渠道等方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策背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依托现代科技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的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政府为了支持和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二、政策措施1. 资金支持政策-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设施建设、技术改造、产品推广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 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
2. 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经营成本压力。
-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出和销售所得减免相应的税费,提高其经营收益。
3. 产权保护政策- 健全农村土地制度,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承包和经营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 防止乡村土地流转中出现“黑中介”和土地流转“门槛”过高等问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合作共赢。
4. 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其生产经营水平。
-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和沟通服务,提高其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政府出台上述政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扶持资金难以落实等。
我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能够落地生根,让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对农业发展的一大助推器。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是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发挥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作用,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等多种农业产业形态,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
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合作金融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壮大。
2.特色农业的推广。
重点发展符合当地条件、应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特色农业形态。
3.品牌农业的打造。
借助品牌力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智慧农业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多元化发展。
将农业与旅游、文化、体验等产业结合起来,推出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增加农业的附加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这些模式都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支持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经营主体。
他们以提高农民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集中资源、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意义1.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他们能够引领农民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2.增加农民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整合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通过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他们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就业状况。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途径和措施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支持。
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其经营成本。
同时,还需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合作组织建设农民应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
这些组织可以整合资源,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贷款、融资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模式1.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作社是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可以整合农民的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在合作社中,农民可以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共同经营和分享经济效益。
2.农业企业化模式农业企业化模式是将农业经营当作一种企业经营来进行,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3.农民合作社+大企业模式农民合作社与大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社引领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1.技术创新与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目标任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目标任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的是农村经济组织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社会化服务体系则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农业服务的组织体系。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展开论述,分析其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探讨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和建设与发展过程。
通过总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文章接下来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首先介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经营模式、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等方面;其次,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和发展趋势;然后,对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强调其在提供专业化农业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接着,论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最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
首先,我们将深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其定义和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
其次,我们将重点关注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其定义和作用,以及建设与发展过程。
在第二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
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更全面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与传统的农民个体经营形式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 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以规模经营为特点,通过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2. 产业链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还积极拓展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3. 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农业产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推动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2. 拓宽就业岗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减少农民的就业压力。
3. 推动农民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产品增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促进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 资金和技术难题: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许多农民在这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市场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市场风险时,如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波动等,需要具备强大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经营策略。
3. 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长远利益。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简介范文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简介范文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指在农业产业化、农村企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化的基础上,以农民个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体形式,通过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1. 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可以选择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灵活调整经营模式。
2. 规模效益明显。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专业化程度高。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侧重于专业化生产,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4. 社会化服务完善。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技术、金融、市场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方式、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引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农村经营者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范要求,帮助农村经营者合法经营、科学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经营主体的注册与备案为了确保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经营,农村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注册和备案。
农业经营主体的注册与备案流程如下:1.1 注册程序•准备注册资料,包括身份证明、户口本、经营场所证明等;•提交注册申请,包括填写相关表格和提交资料;•完成注册费用的缴纳;•等待注册机构的审核,并及时补充或修改相关资料;•审核通过后,领取注册证书。
1.2 备案程序•准备备案材料,包括身份证明、经营许可证、经营场所证明、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等;•提交备案申请,包括填写相关表格和提交资料;•等待备案机构的审核,并及时补充或修改相关资料;•审核通过后,领取备案证书。
2. 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规范:2.1 依法合规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进行经营;•不从事禁止或限制经营的行为;•不从事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不诚信行为。
2.2 生产经营规范•遵守农业生产技术规范,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不使用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兽药等;•遵循农产品销售合同,保证销售的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3 资金管理规范•做好财务会计记录,保证资金的使用和流转可追溯;•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农业经营的顺利进行;•不违规占用、挪用经营资金。
2.4 知识产权保护•尊重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合法权益;•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进行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自觉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5 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严禁擅自破坏、污染农田、水源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活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村工作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工作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农村工作中涌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以创新思维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着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优势和问题进行探讨。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园区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经营格局。
2. 创新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方面具有创新性,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3. 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一定地区内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示范单位,通过典型案例的推广,促进了当地农民的转型升级。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的优势:1. 规模化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规模的扩大,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农业效益。
2. 品牌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市场开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积极拓展市场,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4. 技术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 资金短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初期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难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
2. 人才匮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
3. 市场竞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规模较小,面临着来自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
4. 环境污染: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产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的对策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什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什么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强调的是“新”,就是在农村新出现的生产模式,主要指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包括农业产中环节的生产经营组织,也包括为在产中环节提供各种服务的经营组织。
相对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营规模较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适度规模和专业化生产。
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大都局限于家庭,规模较小,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具有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生产技术水平高。
经营方式集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集约化经营。
传统家庭经营方式多停留在“靠天吃饭”的状态,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意识,能够实现对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都比较高。
市场意识浓厚传统农业经营主体虽然也面向市场,但因生产经营能力有限,都是被动地受市场行情影响。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化程度高,能主动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活动,绝大部分的产品都能进入市场,能够与市场有效衔接,商品化率和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农户。
经营者素质较高尽管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者都是农民,但前者因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少,从而对其生产经营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而后者则不同,由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大,产品数量大,而且商品率也较高,因而对其生产经营素质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往往表现为更职业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致包括哪些类型当前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
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家庭经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是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或者企业经营。
01专业大户专业大户主要以从事某种单一农产品的初级生产为主,其规模要大于分散经营农户的生产规模,而且专业程度较高。
区分其与一般农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维度,即规模大小和专业化程度。
特点就是所生产的农产品较为单一,参与市场流通比较被动,生产效率和普通农户相比有所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2013-01-10 | 作者:李力| 来源:经济日报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要解决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
因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已面临严峻的形势,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到底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我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按农业经营主体类型划分,主要有承包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清华三农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韩俊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为基本原则,不可脱离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关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确实,家庭经营在农业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是农业生产中最适宜的经营模式。
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经营形式也是家庭经营,这是农业与工商业的区别。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要把培养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劳动者素质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居住地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认定探索,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
其次,要拓宽培养途径,突出培养重点,优化培养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培养,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务农,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子承父业;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平台,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农民工“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为抓手,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
同时,要完善培养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等创业培训规模;完善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探索把绿色证书作为认定职业农民的重要依据,并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
粮食“九连增”的实践已经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在今后现代农业大跨步发展的进程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链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要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韩俊提出要把握好五个问题: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的、规模的、集约化的生产;要重点培育一大批比较规范、对农民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合作社;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培育新型农民;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认为,在中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出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还是农户本报昨日刊发《信阳:土地流转催生家庭农场兴起》一文后,许多读者和农民朋友纷纷来电,询问家庭农场等相关问题。
现摘发陈锡文等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阐述,以飨读者。
不管农业经营体制怎么创新,真正的主体还是农户。
农业选择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既是历史现象,也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这是由农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决定的。
就全世界来看,基本没哪个地方的农业不搞家庭经营,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不是要去搞一个新制度,而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通过机制创新,更好地激发家庭经营的活力。
家庭经营怎么走向现代化?陈锡文认为,简言之,就是让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服务体系结合起来。
农户要提高集约化水平,采用先进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而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服务,把一家一户做不了、做起来不经济的事情做好,帮助农户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什么政策优惠?陈锡文说,今年新增补贴和支农项目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为的就是让肯种地、会种地、能种地的农民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这也体现了中央的政策导向。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2月1日2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2013年04月16日06:37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包括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与之相适应,应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使其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态。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有序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
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
强化农业技术与政策宣传,提升普通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经营理念;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为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创造条件;支持与鼓励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实干人才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支持与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农业生产开发与经营,尤其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成为专业种养大户,造就一批现代职业农民。
大力发展专业家庭农场。
抓好登记管理,鼓励有一定规模、符合规定的种植、养殖大户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立家庭农场。
鼓励农户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制公司,并引入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精准农业”。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牵头组建、分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对农户的覆盖面和产业覆盖面。
注重培育典型,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示范合作社。
鼓励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试点,在试点地区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着力打造一批大社强社。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创建区域品牌。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
(王兆林作者单位:南宁市社科院)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时间:2013-12-12 17:00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经济日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性决策。
打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瓶颈,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总体实力较弱,发展水平不高。
与普通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需要承担较多的土地流转费、农机购置费等投入,融资总量由过去的“散而小”逐渐向规模化转变,其出现和发展契合农村金融服务提升的现实需要。
客观而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质和量上都远不能满足需求,突出表现在贷款覆盖率低、占涉农贷款比重较小。
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资金需求量大、放贷成本低、可抵押资产多,信贷满足率相对较高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依旧被作为普通农户来放贷,合作社作为法人申请贷款仍较困难,获得的贷款较少。
且贷款期限不契合产业链逐渐延伸下的经营周期和销售周期,更难满足固定资产投入的中长期融资需求。
银行业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二是银行的商业化取向与支农责任存在一定矛盾,还难以覆盖银行支农的机会成本,不足以调动其积极性;三是在服务方式、审批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其运作特点不尽适应;四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跟进不足,缺乏满足需求的专属产品;五是信用评价工作相对滞后,在信贷评级和准入要求上匹配度不高。
此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身也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等因素。
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是一个金融新课题。
为更好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健全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合作。
二是积极开展信贷服务方式创新,适当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门槛,提供高效便利的融资服务。
三是量身定做金融产品。
重点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三权”及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订单、仓单、保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和自助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多层次的融资需求。
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其持续改善有赖于政策面有针对性扶持。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细化各项扶持措施,采取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费用补贴以及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发展农业保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效措施,切实发挥金融支农的正向激励和服务保障作用。
优化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赵云鹏 2013年01月1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即将发布的2013年“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一般农户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一般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通过租赁和转包等形式受让农户流转出的土地,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新型经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