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技创新教育___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___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邢台市第三幼儿园郭辉
摘要:科学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科技创新性人才的呼唤。它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讨、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科学教育、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将面临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一个科技竞争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到来,使知识创新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科技创新人才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科技发展和科技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教育能否适应潮流,能否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否使学生迸发科学和创新的思想火花,并且成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将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不能只培养一些掌握死知识的“人才”,而应注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完善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世纪人才的培养;传统教育是用僵化的同一模式去塑造千
差万别的受教育者,即均衡教育。创造教育则是注重早期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科技幼苗,尊重其个性,发挥其特长优势,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科学教育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能力的教育。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一、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基本定义
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是指广义的科学,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教育”则是指培养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青少年具有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特定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使他们参与社会科学决策的一个学习过程。这里我们既要重视科学教育的“目标”,更要重视科学教育的“过程”,特别是社会化的过程。科学教育
可分为正规科学教育和非正规科学教育。毫无疑问,正规科学教育主要是通过科学课程来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技能,启迪科学思想等等,但由于正规科学教育中科学课程的相对滞后,在科技、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以非正规科学教育方式进行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由于目标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就广阔性而言,它体现在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其所需要的任何科学内容;而其灵活性则保证了可以随科技的发展随时调整目标,为每一青少年个体提供具有时效性并呈个性化的科学内容。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指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和各级青少年科技实践及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并已被众多科技和教育机构、团体所关注的青少年群体。就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而言,要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首先是人,是社会合格的公民,要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因此,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就要从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两方面同时入手。这是因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在作为方法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人类生活和行动目的的价值观之间建立平衡。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要能够从事创造性劳动,要有大量的储备——知识基础和努力的正确方向。知识基础需要学习与积累,能力则需要通过创新活动等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二、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日益主导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新历史。由此,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迈入了由学科知识教育转型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新阶段。积极调整、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深刻变革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极力重视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
加强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问题。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既是对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也是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深刻变革的积极回应。全民科学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教育创新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冲击着传统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它预示着新一轮改革必将迎来一个无比灿烂的科学教育春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和师资素质的影响,学科知识教育
1
至今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知识性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科知识教学取代了科学教育,而真正意义的科学教育不占主导地位。在今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国内社会变革和国外教育变革的双重压力。要适应人类教育变革大势和未来人才实力竞争的需要,我国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实现由知识
型教育向科学教育的历史转变。要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改变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从认知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加强科学教育的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探索科学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技能技巧,从而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对青少年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实施科学教育的目的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客观规律并帮助人类有效生存与发展的利器。科学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根据科学知识,人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门类。现代学校教育是以学科科学知识作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知识教育既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的必要手段,而实施现代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乃是为科学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数以亿计的科学生产劳动者。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施的科学教育是什么呢,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各种政策文件,通常把科学教育定义为“系统的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全面的理解,而且在实际教育中,科学思维方法很难纳入到课堂教学、教材和考试中。因此,在我国学校实际发生的科学教育被简化、划定为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
单纯的学科知识性教育,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教学活动被程序化、思维训练方式是封闭的;(2)重教学结果甚于重教学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重书本知识积累甚于重实践技能训练、重固有的知识甚于重创新的知识,重教师对书本知识的传授甚于重学生对未知科学的探究。因此,我国的单纯学科知识教育,摒弃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必要而系统的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