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合集下载

9.2 阿基米德原理(解析版)

9.2 阿基米德原理(解析版)

第9章浮力9.2 阿基米德原理目录 (1) (2) (3) (5) (11)1.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浮力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表达式:F浮=G排。

第 5 页共13 页4.浮力的推导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例1】(2019·天津)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二: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三: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四: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有小石子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由实验a、________、________(均填序号),可以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2)若F1−F3________F1−F4(选填“=”或“≠”),可以确定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第 5 页共13 页(3)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以在塑料瓶中________再进行探究.【答案】(1)d e(2)=(3)加入(或取出)适量的石子【解析】(1)要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故由实验a、d、e,可以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2)若F1−F3=F1−F4,即c、d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可以确定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3)为验证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可以在塑料瓶中加入(或取出)适量的石子来改变其密度,完成猜想二的验证2.阿基米德原理【例2】(2020·四川省初二期中)体积相同的铁球、铝球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A.铁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答案】D【解析】第 5 页共13 页由图可知,铁球、铝球和木块均浸没在液体中,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体积相同的铁球、铝球和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由F浮=G排=ρ液gV排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下册10.2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含答案

10.2 阿基米德原理(考点解读)(解析版)1、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1)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2)公式表示:g V G F 排液排浮ρ==;(3)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4)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2、浮力大小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两次称量求差法 F 浮=F 1-F 2(2)二力平衡法 F 浮=G 物(3)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G 排。

知识点讲解知识导航 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典例1-1】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ρ铜>ρ铝)( )A .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B .铜球受到的浮力比较大C .铝球受到的浮力比较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 。

【解答】解:实心铜球和铝球的质量相同,即:m 铜=m 铝,已知:ρ铜>ρ铝,根据公式ρ=可知,V 铜<V 铝;当两个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V 排=V 物,则:V 铜排<V 铝排;由公式F 浮=ρ水gV 排比较知:铝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故选:C 。

【典例1-2】某游船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000m 3,则它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9.8×106 N ,当游客, 下船 (选填“上船”或“下船”)时,游船受到的浮力会变小;当船底部受到小的压强为20000Pa 时,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 2.04 米。

(ρ水=1.0×103kg/m 3)【答案】(1)该游船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9.8×106N ;(2)下船;(3)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2.04m 。

【解答】解:(1)该游船满载时所受到的浮力是:;(2)游船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沉浮条件,当游客下船时,游船的总重力减小,游船受到的浮力会变小;(3)由p =ρgh 得,游船底部距水面的距离为:。

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实验1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实验目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材料:1.密度不同的物体(可使用塑料球、金属球等)2.高精度天平3.容器4.水5.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每个物体的重量,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体积。

2.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重量。

3.使用天平来测量每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4.将容器装满水,并记录完整实验装置的重量。

5.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6.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即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减去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7.计算浮力与每个物体的排开的水的重量(即容器装满水后的重量)之间的比值。

8.比较所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重量是否相等。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应该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验证该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每个物体的浮力,并与排开的水的重量进行比较。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密度不同的物体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该原理,每个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应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因此,如果实验结果显示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确信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在实验中,每个物体的浮力与该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相等,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的描述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该原理的准确性。

实验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并确保水的容器没有任何漏洞。

另外,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每次实验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水的重量之间的比值。

这样可以进一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准确性。

实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问题,从而设计出合适的船只、潜艇等水舰。

此外,该原理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测量物体的密度,并对液体的浓度进行计算等。

阿基米德原理(解析版)

阿基米德原理(解析版)

第3讲阿基米德原理【题典演练】命题点一、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根据图示实验情景可以知道该同学操作的目的()A.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B.探究浮力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探究浮力与液体质量的关系D.探究浮力与液体体积的关系【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知道两图中两物的体积相同,两物体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所以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而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是酒精,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它们所受的浮力不同,所以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用同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0.6NB.利用甲、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C.利用甲、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D.利用甲、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解答】解:A、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G﹣F乙=2.2N﹣1.6N=0.6N,故A正确;BC、根据甲、乙、丙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B正确,C错误;D、根据甲、丙、丁可知,同一个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ABD。

3.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如图将一石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并将其慢慢浸入烧杯内的液体中。

图甲、乙、丙烧杯中装的液体是水,图丁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F1、F2、F3、F4分别是图甲、乙、丙、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1)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2N。

(2)分析图中乙、丙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图中丙、丁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阿基米德实验原理

阿基米德实验原理

浅谈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南昌一中邓永青初中物理中浮力知识是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这一章有很多物理规律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来进行说明,因此实验在浮力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我就浮力中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及其变化谈几点个人的看法:首先是对该实验的基本过程要清楚。

如下图1所示,实验中应先测出小物块(石块或金属块均可)的重力G物(如图1—A所示);同时测出一个空烧杯的重力G杯(如图1—B所示);然后用细线绑住物块,用弹簧测力计挂住物块缓慢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此时溢水杯中的水就会溢出,可用空烧杯接收被物块排开的水,同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如图1—C所示);接下来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水的总重力G’(如图1—D所示);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物-T,而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G排=G’-G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其次是对该实验中实验器材的要求能弄明白。

实验中对所选用的物块有以下几种要求:⑴物体必须不易吸水;⑵物体必须不会溶于水;⑶物体的重力必须要在弹簧力计的测量范围内;⑷物体的宽度应小于烧杯口的宽度;对于物体的密度是否一定要求大于液体的密度,这一点是可以不强调的。

因为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F浮=G排;若物体密度比液体小,物体就会漂浮在液面上而不会沉到液体中,好像用称重法不能测出它所受的浮力,但可以通过二力平衡知识得出F浮=G物,只要测出了G物也就相当于测出了F浮,所以这一要求是不必要的;同时对于物体的形状是否要求是规则的,这点也是不强调的,因为物体只要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就会有水排出,这与物体的形状没有关系,所以实验中对物体的形状的要求也是不必要的;第三是对该实验中的变化及出现的问题要能处理好。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时候可能是没有溢水杯的,那么怎么样用普通的小烧杯来替代溢水杯的功能呢。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 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F浮= G排= m排g= ρ液 gV排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在;
2. F浮= ρ液 g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V排和V物有什么关系?
自读课本P53回答下列问题: 1、阿基米德发现了什么?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排开液体的体积
2、我们提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有关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一、阿基米德原理
练一练: 一个质量为540g的铝球放进装满水的烧 杯,溢出了200g水,求铝球在水中受到
的浮力是多少N? (g 取10 N/kg ρ铝 =2.7×103 kg/m3 )
解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m排g
=0.2kg×10 N/kg=2N
这道题对你有什么启发?
例2 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 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解析】
根据 F浮=ρ水g V排 , ∵浸没,V 相同,∴ V排相同, ∴ F浮相同。
提示: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无关。
本课小结
1.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 2.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3.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讨论 4.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分析与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2)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2)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12)【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小桶、水、溢水杯。

【实验步骤】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所受重力。

2、如图乙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3、如图丙,测出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

4、如图丁,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必会考点】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F、小桶和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排、小桶所受的重力。

2、实验中溢水杯中一定要装满水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测得的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3、为了实验结果更准确,怎么调整实验顺序?实验前先称量小桶重力,顺序为丁甲乙丙。

4、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5、如果用木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将实验图甲测物体重力这步去掉,直接将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6、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经典题型】1.(2022枣庄)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a)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N 浮力空桶重桶与排开水的总重排开水重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b)所示。

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二、实验目的:1.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 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金属块3. 细线4. 量筒5. 适量的水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 = G排液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液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

五、实验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并记下金属块的重力G。

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3. 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V2。

4.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F浮 = G - F示。

5. 计算量筒液面的两次示数差(V2 - V1),即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6. 计算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7. 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 金属块重力G:10N- 量筒水面示数V1:50ml- 量筒水面示数V2:60ml- 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8N- 水的密度g水:1g/cm³2. 计算结果:-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V2 - V1 = 60ml - 50ml = 10ml- 排开水的重力G排水 = V排 g水= 10ml 1g/cm³ = 10g- 浮力F浮 = G - F示 = 10N - 8N = 2N3. 结果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F浮应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水。

- 实验结果显示,F浮 = 2N,G排水 = 10g = 0.01N。

- 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导致F浮与G排水不完全相等,但总体上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弹簧测力计、量筒等实验器材,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掌握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学习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原理。

二、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为:F浮= G排= ρ水V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ρ水表示水的密度,V排表示排开水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铁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水、量筒、溢水杯、毛巾等。

2. 步骤:(1)用细线将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2)将溢水杯装满水,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收集排出的水;(3)计算排开水的体积V排= V溢水;(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 ρ水V 排g;(5)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验证阿基米德原理;(6)实验完毕后,清理器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铁块重力G(N):5.0;(2)溢出水的体积V溢水(cm³):100;(3)水的密度ρ水(kg/m³):1000;(4)重力加速度g(m/s²):9.8。

2. 数据分析:(1)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F浮= ρ水V排g = 1000 ×100 ×10^-6 ×9.8 = 0.98N;(2)比较浮力F浮与铁块重力G的大小,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相等,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2.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成功。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避免空气泡的存在;2. 量筒要放在水平位置,确保读数的准确性;3. 实验完毕后,要清理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七、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旨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并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实验报告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合作者:
一、实验名称: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二、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体、小桶、溢水杯、烧杯、水
四、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a b c d
1、如图a、b,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物和空杯的重G杯,将数据填入下表;
2、如图c、d,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慢慢浸入水中,到溢水杯中的水不再溢出时,读出物块受到的拉力(测力计的示数)F拉和装了水的杯子现在的总重G杯+水,将数据填入下表。

3、利用公式F浮=G-F拉和G排=G杯+水-G杯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和排开的水重G排,比较它们的大,将数据填入下表。

4、另换物块重复上述实验两到三次,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
其表达式为:。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将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 中,感受浮力与排开的液体 的关系。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排开的水的体积越_大__,易
拉罐受到的浮力越_大__。
回顾: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排开液 体的体积
符号
V排
液V排 = m排

液体的密度 符号 液
G排
浮力可能与 __物__体_排__开__液__体__所_受__的__重__力__有 关。
G排= G总-G桶
一、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数据表格
次 物体的 物体在液体中 浮力 小桶和排开 小桶的重 排开液体
数 重力/N 弹簧测力计示 /N 液体的总重 力/N 的重力/N
数/N
力/N
1
2
3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m铁
=
G铁 g
=
7N =0.7kg 10N/kg
V铁=
m铁 ρ铁
=7.9×0.170k3gkg/m3
=8.9×10-5m3
(2) V排=V铁= 8.9×10-5m3 由阿基米德原理得:
F浮 = ρ水g V排
= 1×103kg/m3×10N/kg× 8.9×10-5m3 =0.89N
例3 把两个重力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
10.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的灵感
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但 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一天,他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洗澡时,看见浴缸里 的水向外溢,他忽然想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不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吗?

10.2 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版)

10.2 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版)

10.2 浮力(考点2 :阿基米德原理)一、单选题1.一铁块浸没于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浸没在清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则与的关系是A. B. C.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铁块在海水中和水中都是浸没,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都等于铁块的体积;因海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铁块的体积不变,所以根据可知,铁块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将一个小铜块投入足量的下列液体中,对小铜块产生浮力最大的液体是。

A. 浓盐水B. 水C. 酒精D. 煤油【答案】A【解析】小铜块投入到题中四种液体中都要下沉,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但浓盐水的密度最大,因此小铜块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3.甲、乙、丙、丁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情况如图所示,它们中受到浮力最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略4.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 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 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可能不受浮力【答案】D【解析】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所以ABC选项是错误的;D.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之差,浸没在水中的物体,若下表面没有与水接触,则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就不存在压力差,即不受浮力,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D。

5.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三个球A、B、C分别浸在酒精和水中,他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A. A球B. B球C. C球D. B球和C球【答案】C【解析】略6.如图示,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10N,当把石块投入水中后,石块所受浮力为2N,池底对石块的支持力为3N,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 空船所受浮力为5NB. 池底所受水的压力减小C. 石块所受重力等于5ND. 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答案】D【解析】把石块投入水中后,石块下沉至池底,石块的重:,石块在船上,二者受到水的浮力:,船重:,空船漂浮在水面上,则所受浮力,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开水的体积:,船自身排开水的体积:,则把石块投入水中后,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把石块投入水中后,二者受到水的浮力:,石块在水中下沉,石块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小于石块重,,,将石块放入水中后,二者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使得池内水位下降、水深h变小;,水对池底的压强变小,根据可知水对池底的压力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答案)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答案)

中考物理能力提升训练:浮力探究实验及答案1.如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如图甲所示);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如图乙所示);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 1(如图丙所示);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 2(如图丁所示);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 浮= ,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 排 = (均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B(3)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1)G-F G 1-G 2(2)a .测量时弹簧测力计未保持静止等b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3)能2.春辉同学做“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如下图所示,A 、B 为同种材料的金属块(体积V A <V B ),液体密度ρ浓盐水>ρ海水,均在物体静止时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其中F 1、F 2分别为乙、丙两图中测力计示数)。

(1)如图甲所示,春辉测量金属块A所受重力为 N;(2)他将金属块A分别浸没在浓盐水和清水中,如图乙、丙所示,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3)春辉又将金属块B浸没在清水中(如图丁所示),测得其受到的浮力为1.2N。

春辉分析图甲、图丙和图丁得出了“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而玉丽同学思考:对比图甲,图乙和图丁,同时结合(2)的实验结论,是否也能分析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呢 ?请针对玉丽的思考写出你的分析答 4 排开液体体积 大 不能 没有控制液体密度相同3.小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物块、烧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中考物理)浮力(测试)(解析版)-中考复习讲练测

(中考物理)浮力(测试)(解析版)-中考复习讲练测

专题12 浮力(测试)(解析版)(时间60分钟,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

A.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B.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压力差;C.液体(或气体)有质量;D.物体对液体(或气体)有压力【答案】B【解析】假设物体为一正方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正方体的上表面与液体(或气体)表面相平,这时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作用如右图: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处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同一深度处。

则h前=h后,h左=h右,所以由F=Ps=ρ液ghs可得:F前=F后,F左=F右。

即正方体的前面和后面受到的压力、左面和右面受到的压力是平衡力,合力为零。

而上、下表面都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由于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即:h下>h上。

∵F下=Ps=ρ液gh下s,F上=Ps=ρ液gh上s。

∴F下>F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比上表面大,其合力F合=F下﹣F上。

由此可知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上、下表面的压力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浮力。

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选项A、C、D错误。

故选:B。

2.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沉在水底”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木块很轻,铁块很重;B.当静止时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C.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铁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D.当静止时木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答案】C。

【解析】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全浸于水中会上浮,到达水面静止后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而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铁块会下沉。

3.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的是( )。

A.大海中航行的轮船B.空中上升的气球C.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D.水中下沉的石块【答案】C。

【解析】因为浮力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起的力,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受到水的向上托起的力,即受到浮力;空中上升的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太空中没有空气,故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不受到浮力,石块在水中尽管下沉,但仍然受到浮力。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报告篇一: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练习卷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在实验中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测量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二)实验要求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无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金属块题型训练:1.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1)实验目的:用实验来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2)实验器材:__________、量筒、金属块、细线和水。

(3)某同学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表达式为F 浮=__________。

(4)该同学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记下水面的示数V2, (V2-V1)表示了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如果用ρ水表示水的密度,那么金属块排开水所受重力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最后,比较金属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F2 F1V2 V1图123、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实验。

他们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金属块等器材,按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请写出实验目的:。

②为了能直接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表格中不但记录了原始的实验数据,还记录了经计算后得到的数据,如第5列中的(F1-F2)。

请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图12所示的实验方法,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首行填完整。

③表格中(F1-F2)表示的是。

④为了获得充足的数据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还应该做实验。

提高题:1、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所受浮力的有关规律,用测力计、物体A、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它们内部盛有质量不等的水)等进行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原理: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

同一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气体。

浸入静止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即F 浮=G液排=mg液排=gV排ρ液(V排表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实验:1.如图所示,在烧杯里倒满水后把烧杯固定地倾斜搁在木块上,把烧杯当溢水杯用。

往烧杯中不断加水,水面为什么始终保持与烧杯出水口相平?2.如图所示,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出石块重,记下读数,再把石块慢慢浸入溢水杯中,溢水杯溢出的水用空的小桶接住,当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再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多大?怎样算出的?3.石块浸入溢水杯中,水为什么会溢出?当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以后,水还会溢出吗?为什么?4.用空小桶把溢水杯溢出的水全部接住,为什么小桶中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相等?5.用弹簧秤称出小桶与水的总重,倒去水后再称出空桶所受重力,记下弹簧秤两次的读数。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值是哪个物体所受的重力?6.比较一下,前次实验测出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本次实验测出的溢水杯排到小桶中的水重,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或者气体里面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实验考点实验的设计原理、测量力的方法实验结论等,常以填空、选择、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进行考查。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经典考题1、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都全部浸没在水中,木块上升是因为所受的浮力大,铁块下沉是由于所受的浮力小B、同一物体在液体内部沉没得越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越大C、同一物体全部浸没在不同种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D、浮力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2、如图所示是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过程的实验,从实验中可以验证的规律是:()A、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及物体的重力三者有关B、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C、浮力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也有关D、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因为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力是由压力差所造成的。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阐述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与被浸润的液体体积成正比的定律。

通过对浸没物体的重量和浸没后排出的液体的重量进行实验,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有效性,并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这将有助于加深对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分析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介绍本文的大纲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次,引言部分将围绕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展开说明,让读者对全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接着,正文部分将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概述、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与分析四个方面的详细介绍,让读者了解实验的背景、所用的设备和材料、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并探讨实验的意义和局限性,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本文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1.3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物体在浸没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和浸没深度的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原理,加深对物体浮力和浸没的理解,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实验的局限性,为今后相关实验的改进提供参考。

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1.4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物理实验中的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实验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答案解析1.(2018•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D、B、A、C(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0.2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0.2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

实验步骤 A B C D弹簧测力计示数/N 1.6 1.8 0.5 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分析】(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就要测出物体的浮力,可根据F浮=G﹣F示得出,然后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两者进行比较即可验证。

(2)根据称重法求出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用桶和水的总重力减去桶的重力算出排开水的重力;为了找普遍规律,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再次实验;(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

【解答】解:(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示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从而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D、B、A、C;(2)由实验步骤AB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F B﹣F A=1.8N﹣1.6N=0.2N;由实验步骤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 C﹣F D=0.5N﹣0.3N=0.2N;由于只测了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3)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保证了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浮力的大小。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区域高频考点一模复习专题分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区域高频考点一模复习专题分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含解析)

【中考物理】2023届北京市区域高频考点一模复习专题分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物体受到浮力和排开液体的是否相等,小红将重为1.8牛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牛;图中“V 2﹣V 1”为2×10﹣5米3,则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为牛。

为了验证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应该换用不同的物体和进行多次实验。

2.如图所示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步骤如下:(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满袋水的重力为2N(不计袋子厚度和重力)。

(2)如图乙所示,把水袋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此时水袋所受的浮力为N。

(3)如图丙所示,继续让水袋下沉,但未浸没,水袋所受的浮力(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如图丁所示,水袋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

由此(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结论:此时水袋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5)设图丙中水袋受到的浮力为F 浮,排开水所受的重力为G 排,则F 浮(选填“=”或“≠”)G 排。

3.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小烧杯、水、重物、铁架台及细线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ρ水=1.0×103kg/m 3)(1)如图所示,在物块从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左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块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实验中所测的物理量可列等式(用字母表示),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

(3)由实验中的数据可知,重物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N。

(4)同学们用酒精代替水继续实验,发现此时的F 3变大,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用酒精继续实验的目的是(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4.小华在缺少量筒和溢水杯的情况下,做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如图所示.(1)该实验目的是:用法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之间的关系.为减少误差,步骤D要求“在浸入被测物块前,要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请写出达到该要求的操作要点:(2)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有所遗漏,遗漏的步骤为,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E,则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写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5.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按照A、B、C、D 的顺序做了如下的实验:(1)上图所示的A、B、C、D四个步骤,更合理的实验顺序是;(2)两步骤可计算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3)两步骤可得出物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物块换成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5)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物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选填序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或者【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次数物重G(N)拉力F拉(N)F浮=G-F拉(N)杯重G杯(N)杯+水重G杯+水(N)排开水重G排=G杯+水-G杯(N)比较F浮和G排1 2 3【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创新母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图所示的步骤,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直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4)另一实验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其不足是:。

(5)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6)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7)将小石块换成泡沫块,发现泡沫块会漂浮在液面上,原因是:;有同学认为这样无法完成实验,其理由:。

【答案】(1)3.8;(2)1.4;AD;(3)排开液体的重力;(4)测量了一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5)A;(6)能;(7)泡沫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泡沫块比较轻,会漂浮于水面,排开液体的量较少,测量误差相对较大。

【解析】(1)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8N,即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3.8N,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也为3.8N;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物体的重力是3.8N;(2)由称重法:知:F浮=G﹣F示=3.8N﹣2.4N=1.4N;液体与桶的总重力与桶的重力之差是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由图中AD两个步骤测出;(3)根据(2)知F浮=1.4N;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桶和水﹣F桶=2.6N﹣1.2N=1.4N,故可以得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排;(4)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需要更换不同的液体,同时测量多组数据来进行探究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5)本实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属于探究性实验,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A.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此实验为探究型,不能求平均值,故A不合理;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多次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B合理;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找出普遍规律,故C合理;(6)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不管物体是否浸没,其所受的浮力均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7)泡沫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根据沉浮条件,泡沫会漂浮于液面;泡沫块比较轻,会漂浮于水面,排开液体的量较少,测量误差相对较大,影响实验的成功。

练习1.(2019·福建)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屮,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甲乙丙丁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________。

(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1) G-F;G1-G2;(2) (a)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等;(b)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3)能;【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当物体浸没水中时,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小,这是由于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即F浮=G-F。

当物体浸没时,收集从溢水杯排出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水和小桶的总重力,再把水倒净测量空小桶的重力,可得G排=G1-G2。

(2)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除了答案中的两点,实际上还有可能是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不稳造成读数误差等。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故物体没有浸没,也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练习2.(2019·东营)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 __N。

(2)比较_ _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__ _(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_ __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

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

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_ __;实验步骤:__ _;分析与论证:_ __。

【答案】(1)1;(2)ABC(ABD);(3)ACD;(4)2.7×103;(5)溢水杯没有装满水;(6)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小桶、水;实验步骤:①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②将木块垫在烧杯下一侧作为溢水杯用,将烧杯内装满水,③将蜡用细线拴好,用测力计测量出蜡块的重力G,④将蜡块取下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接排开的水,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和水的总重力G桶总;分析与论证:根据漂浮的特点,蜡块的重力G即其受到的浮力,G桶总−G桶即为排开水的重力,比较G与G桶总−G桶的大小,若相等,则得出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遵循以上结论;否则不遵循以上结论。

【解析】(1)由图A. C(或D),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2.7N−1.7N=1N;(2)研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B.C两图中物体浸入的是同种液体,液体的密度是一定的,C图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比较大;C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2.7N−1.7N=1N,B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2.7N−2.2N=0.5N。

由此得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就会变大,由此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研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相同,故比较ACD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大小相同)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4)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1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ρ水gV物=1N;故金属块的密度:ρ=G/g/(F浮/ρ水g)=G/F浮×ρ水=2.7N/1N×1.0×103kg/m3=2.7×103kg/m3(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6)实验器材:小木块、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小桶、水;实验步骤:①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②将木块垫在烧杯下一侧作为溢水杯用,将烧杯内装满水,③将蜡块用细线拴好,用测力计测量出蜡块的重力G,④将蜡块取下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接排开的水,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和水的总重力G桶总;分析与论证:根据漂浮的特点,蜡块的重力G即其受到的浮力,G桶总−G桶即为排开水的重力,比较G与G桶总−G桶的大小,若相等,则得出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遵循以上结论;否则不遵循以上结论。

练习3.(2018•淄博)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