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学A及答案.
食品酶学复习题
食品酶学复习提纲1.酶的特性及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1.酶的特性及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1)酶的一般特性:酶的催化效率高(比一般反应速度快106-1013倍)、酶作用的专一性(键专一性、基团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a.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例如葡萄糖氧化酶作为除氧剂普遍应用于食品保鲜及包装中,延长食品保质期。
b.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利用酶的作用除去食品中的毒素。
例如:利用乳糖酶预先处理乳制品。
c.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利用酶作用去除食品中的抗营养素,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例如:谷类中的植酸为抗营养因子。
d.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酶法具有准确、快速、专一性和灵敏性强等特点,其中最大优点就是酶的催化专一性强e.酶与食品生物技术:酶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把游离酶固定化,然后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
2.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胞外酶:细胞内合成而在细胞外起作用的酶胞内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酶,这些酶在细胞内常与颗粒体结合并有着一定的分布。
多酶体系:在完整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种不同的酶联合组成的一个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催化一组连续的密切相关的反应。
同功酶:催化同一化学反,但由于结构基因不同,因而酶的一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性质有所差别的一组酶。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单位,通常用酶量来表示。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C,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身称为酶原,是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3.酶的发酵技术对培养基的要求酶主要有微生物产生。
食品酶学课后思考题
绪论1.酶的概念: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和专一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酶的特性:(1)催化效率高(2)专一性高(3)酶活力可被调节控制(4)易失活(5)酶的代谢活力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等相关。
3.酶学:研究酶的性质、酶的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一门科学。
4.食品酶学: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和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级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和技术。
第二章酶1.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2.酶的组成:3.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结合在酶分子表面的特定区域称为活性中心。
4.必须基团: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统称为必须基团。
(维持酶活性中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基团称为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
5.酶原激活:在酶原分子靠近N端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断裂,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进而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6.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7.米氏常数的意义:1 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底物浓度。
2 近似的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3 酶的特征性常数4 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8.酶抑制剂:凡是能降低酶促反应速度,但不引起酶分子变性失活的物质统称为酶的抑制剂。
9.同工酶:催化反应相同,但是酶的结构和组成不同。
10.多酶体系:几种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如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11.最大反应速度:12.酶促反应的机制:1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底物浓度 2.PH 3.酶浓度 4.激活剂 5.抑制剂14.不可逆抑制作用:指抑制剂与酶蛋白中的必需基团以共价形式结合,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称之为不可逆抑制作用15.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蛋白以非共价方式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可以通过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称之为可逆抑制作用。
2012 食品酶学试卷A
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食品酶学试卷A卷出卷教师:丁长河、陈颖、卫敏适应班级:粮油食品2010级本科生选修课考试方式:闭卷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100 %复查总分总复查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酶的特征包括、和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分为四类:、、、和。
3、酶的发酵生产对培养基的要求有、、碳氮比、无机盐、、和。
4、影响酶保存期的因素:、pH与缓冲液、、、和稳定剂。
5、糖酶可以使多糖降解成为较小的分子,常见的有:、、、和等。
6、使酶促反应Km值增加,Vmax不变的抑制剂属于;Km不变,Vmax下降的抑制剂属于;Km和Vmax都减小,该抑制剂属于。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凝胶过滤中,是大分子先流出来。
()2、一般而言,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3、酶的分类与命名的主要依据是酶的专一性。
()《食品酶学》试卷A 第 1 页(共4 页)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即使底物浓度大于Km值,酶反应速度也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7、酶分离纯化中所采用离心分离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8、凝乳酶属于酸性蛋白酶的一种。
()9、果胶酯酶既是水解酶又是异构酶。
()10、在果蔬加工中,过氧化物酶常被当作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2、酶活力3、β-淀粉酶4、葡萄糖氧化酶5、溶菌酶四、简答题(共26分)8分)《食品酶学》试卷A 第 2 页(共4 页)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2、根据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它们的分离方法可分为哪几种?(10分)3、比较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异同点。
食品酶学试卷[1]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 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酶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每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
2、immobilized enzyme: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3、chemical modification: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定的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一对寡聚核苷酸为引物,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DNA模板的变性,达到基因扩增的目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1、钙离子的存在会显著抑制α-淀粉酶活性。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V 正常可逆不可逆〔E〕(√)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答: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称为肽聚糖(Peptidoycan)。
食品酶学考试题
1.食品酶学:是酶学的基本理论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应用的科学,是酶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级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与技术.2.酶学:研究酶的性质、作用规律、结构和作用原理、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一门学科.3.酶的特性:⑴高效性.⑵高度专一性.⑶高度易控性/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⑷易变性.⑸代谢相关性.4.国际系统命名法:1961年:明确标出催化的底物和催化反应的性质.有两个底物时,须在两底物间加“:”,若一个底物为水时省略.⑴氧化还原酶:A-2H+B == A+B-2H.[反应通式].⑵转移酶.⑶水解酶.⑷裂解酶.⑸弃构酶: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换.⑹合成酶.5.酶纯化步骤须考虑:⑴防止酶变性失活.防止:①除少数情况下`低温`尤其有机溶剂;②大多数pH<4或pH>10很不稳定== 避免过酸过碱;③减少泡沫产生;④防止重金属`微生物等使酶变性失活.⑵在不破坏目的酶的限度内,使用各种“激烈”手段.⑶用测定酶活力跟踪酶.6.酶分离纯化的总原则:⑴建立一个可靠和快速测定酶活力与纯度的方法.⑵了解所分离酶的结构特点,酶在细胞中的状态.⑶要明确原料的特性和数量.⑷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特性和优缺点,进行选择.⑸各种方法的使用顺序安排合理.⑹时刻防止酶的变性(温和或低温条件下操作).⑺要充分考虑各种因子的影响和实际的实验条件.7.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有高效和专一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预防酶变性失活的措施:①低温②大多数酶在小于4或大于10下不稳定,调控酸碱度③应尽量减少泡沫④重金属、微生物、有机溶剂、蛋白水解酶的存在使酶分解8.酶活力:酶催化某一种化学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有效含量,用酶活力单位表示[μ].几种酶的活力单位⑴酶的总活力=样品的全部酶活力.总活力=酶活力×总体积或质量⑵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⑶回收率:提纯后与提纯前酶的总活力之比.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的损失程度⑷提纯倍数:提纯前后没得比活力之比,它表示提纯过程中酶纯度提高的程度.9.酶活力的测定[指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一般测产物为好].即酶促反应速率。
食品化学酶类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酶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酶是催化淀粉分解成糖类的?A. 蛋白酶B. 脂肪酶C. 淀粉酶D. 纤维素酶答案:C2.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含有哪种金属离子?A. 钾离子B. 钠离子C. 铁离子D. 锌离子答案:D3. 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A. 提供反应物B. 提供能量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提供催化剂答案:C4. 下列哪种酶是参与DNA复制的?A. 转录酶B. 聚合酶C. 限制酶D. 连接酶答案:B5. 酶的活性受什么因素影响?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酶的浓度答案:ABD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哪些特点?A. 高效性B. 专一性C. 可逆性D. 需要能量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酶的抑制剂?A. 重金属离子B. 有机磷农药C. 维生素D. 无机盐答案:AB4. 下列哪些是酶的分类?A. 氧化还原酶B. 转移酶C. 水解酶D. 异构酶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酶促反应的特点?A. 反应速度快B. 反应条件温和C. 需要高温高压D. 需要酶的参与答案:A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答案:蛋白质或RNA2. 酶促反应的速率受______和______的双重影响。
答案:酶浓度;底物浓度3. 酶的活性中心是______和______的结合部位。
答案:酶;底物4.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催化反应;调节代谢5. 酶的活性受______和______的影响,它们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中心。
答案:温度;pH值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酶的专一性。
答案: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由于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的特定结构相匹配。
食品酶学A及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2、immobilized enzyme:3、chemical modification: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α-淀粉酶活性。
(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V 正常可逆不可逆〔E〕( )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产生的不良风味的原因?3、简述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脱糖的机理?4、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机制及营养保健机理?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β-淀粉酶、异淀粉酶的作用位点(即水解键)及其产物?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应用酶法制造果葡糖浆的工艺流程?2、酶促褐变的机理?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3、举例说明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五、将下列一段文章译成中文,并做简要解释(10分)The pectic enzymes that degrade the pectin substances have been found in higher plants and in microorganisms but, other than the snail(蜗牛), are not found in animals. These enzym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ood scientists. They a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fruit juices and beverages to facilitate filtration and clarification and to increase juice yields and in the production of low-methoxyl(低甲氧基)pectins and galacturonic acids(半乳糖醛酸). They are deteriorative enzymes in that they cause excessive softening of many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y cause “cloud”(絮状物)separation in such products as tomato and citrus juices.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ctic enzymes. These three types of enzymes catalyz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ion and belong to two of the six major classes of enzymes. The pectic enzyme types are: pectinesterase(果胶酯酶), the “polygalaturonases”(聚半乳糖醛酸酶)and the pectate lyases (果胶裂解酶).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酶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每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酶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A.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区域B.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氨基酸残基C.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蛋白质部分D. 酶分子上与底物结合的非蛋白质部分答案:A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酶的辅因子?A. 金属离子B. 维生素C. 核酸D. 氨基酸答案:D3. 酶促反应中,酶的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 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D.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答案:B4. 酶的Km值是指:A. 酶的最大反应速率B. 酶的半饱和浓度C. 酶的活性中心D. 酶的抑制常数答案:B5. 酶的专一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酶的分子结构B. 酶的活性中心C. 酶的辅因子D. 酶的底物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酶是一种能够________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
答案:催化2.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来调节。
答案:温度或pH值3. 酶的催化效率比非酶催化剂高大约________倍。
答案:10^7至10^134.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底物结合位点,催化位点5. 酶的抑制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抑制和________抑制。
答案:竞争性,非竞争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酶的催化机制。
答案: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通过催化位点上的化学变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最后产物释放,酶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2. 描述酶的专一性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酶的专一性主要是由其活性中心的结构决定的。
活性中心的形状、电荷分布和化学性质必须与特定底物相匹配,以实现有效的底物结合和催化反应。
3. 解释酶的Km值在酶动力学中的意义。
答案:Km值是酶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酶催化反应达到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越小,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高,催化效率也越高。
2食品酶学作业答案
情境二食品酶学(答案)一、填空1.酶的活性中心是由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组成,结合基团负责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
2.关于酶催化专一性有两种解释机制:锁和钥匙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3. 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而将酶分成六大类,依次是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和合成酶(连接酶)。
4. 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纯蛋白酶和结合蛋白酶两类,全酶=酶蛋白+辅酶因子。
5. 酶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键结合法。
6. 过氧化氢酶的编号是E.C.1.11.1.6,其中,E.C代表国际酶学委员会;数字的含义依次为酶的6大分类、大类中的亚类、亚亚类、在亚亚类中的序号。
7. 对一个酶的命名必需说明的是酶的作用底物和反应的性质。
Vmax[S]表示:最大反应速度;Km表示米氏常数,8. 米氏方程为V=—————,V表示:反应速度; VmaxKm + [S]反映了酶和底物的亲和性大小,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倒数1/Km越大,说明该酶与反应物亲和程度越大。
;[s]表示底物浓度。
米氏方程表达了酶促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9. 酶的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种。
二、单选1.焙烤食品表面颜色反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食品化学反应中的(A)引起的。
(A)非酶褐变反应(B)酶促褐变反应(C)脂类自动氧化反应(D)糖的脱水反应2. 破损果蔬褐变主要由(C)引起。
(A)葡萄糖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D)脂肪氧化酶3. 一般认为与高蛋白植物质地变软直接有关的酶是(A)。
(A)蛋白酶(B)脂肪氧合酶(C)果胶酶(D)多酚氧化酶4. 导致水果和蔬菜中色素变化有三个关键性的酶,但下列(D)除外。
(A)脂肪氧化酶(B)多酚氧化酶(C)叶绿素酶(D)果胶酯酶5. 下列不属于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征为(B)。
(A)高催化效率(B)变构调节(C)高专一性(D)酶活的可调节性6. 莲藕由白色变为粉红色后,品质大大下降,原因是(C)。
【全】食品酶学工程题库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酶的发掘与合成下列关于酶与菌株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然提取的酶可以满足人类现代生活需求B 霉菌、酵母菌适宜在干燥的地方生长C 富集芽孢杆菌可使用高温处理样品D 通过平板快速筛选即可以获得适合的菌株下列关于酶的发掘方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使用提取宏基因组的方法从不可培养微生物中寻找酶B基于功能的筛选过程中需要使菌株将酶分泌至胞外C基于序列的筛选难以筛选到序列创新性非常高的酶D从极端环境中往往可以筛到性质比较特殊的酶下列关于质粒图谱的组成说明,正确的是?A质粒中编码阻遏蛋白的序列属于其他系统原件B质粒中只能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C质粒上的筛选标记的存在,使含有质粒的宿主菌不能抵抗该种抗生素的抑制D质粒上的多克隆位点中可以含有两个以上同种酶切位点下列关于表达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系统可以对表达产物进行糖基化修饰B对枯草芽孢杆菌系统中的某些内源蛋白酶进行敲除,可能产生有利于表达的效果C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实现高效表达的一个原因,是其可进行高密度发酵培养D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菌体发酵培养效果往往优于丝状真菌表达系统下列关于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不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B操纵基因的作用是与阻遏蛋白相结合C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机制中,只有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才有诱导作用D酶生物合成的分解代谢阻遏机制中,可以通过控制易用碳源的用量减轻阻遏第三章酶的发酵生产(1)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产酶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A.微生物细胞中酶合成的调节理论不适用于动植物细胞B.动植物细胞的分化会影响酶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C.基因扩增和增强子作用都可以促进酶的生物合成D.抗体酶即有结合抗原的特性,又有酶催化的活性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培养植株相比,植物细胞产酶可以明显缩短酶的生产周期B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技术要求低于培养植株的技术要求C植物细胞培养产酶过程易于管理,产物质量稳定D植物细胞培养条件要求高,培养周期较微生物长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产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一般用于生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较植物细胞与微生物细胞更为困难C动物细胞培养基使用前需高温灭菌以保证无菌性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维持合适的渗透压下列关于产酶微生物的保藏方法错误的是?A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实现了低温、真空、干燥三个条件B菌体速冻保藏法不能用于菌株的长期保存C沙土管保藏法只适用于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D在各种保藏方法中,斜面冰箱保藏法保藏过程中菌株活性最高下列关于酶生物合成的模式,不正确的是?A延续合成型最有利于酶的合成B同步合成型中酶对应的mRNA比较稳定C中期合成型中酶前期合成受到阻遏D滞后合成型中菌体停止生长后,酶还可以继续生产(2)下列关于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说法错误的是?A碳氮比过低,往往会使体系产酸过多,影响菌体生长B偏中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抑制真菌的生长C某些碳源既有提供能量的作用,又有调节代谢的作用D生长因子对细胞生长繁殖非常重要,但很多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添加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调控,说法错误的是?A菌体比死亡率较比生长速率对温度更为敏感B菌体在延迟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C将菌体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有助于酶的发酵生产D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可以适当降低温度下列关于发酵过程pH 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A菌体分泌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会显著影响体系pHB菌体代谢生理酸性物质会导致体系pH 升高C发酵过程中常常使用缓冲液来维持体系pH 的稳定D菌体氮源消耗过多往往会导致体系pH 降低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中的溶氧调控,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氧传递越好B装液量越小,氧传递越好C通气量越大,氧传递越好D菌体浓度越高,氧传递越好下列关于代谢调控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组成型突变株可以节省诱导剂的使用B对于诱导型产酶菌株,诱导物的添加量越多越好C组成型突变株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D可以使用加入末端产物类似物的方法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1)(ppt没给答案)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大规模破碎细菌的方法?A匀浆法B高压均质法C有机溶剂破碎法D酶促破碎法下列哪种条件可以增强扩散作用?A降低温度B减小扩散面积C降低溶液黏度D增大扩散距离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特性而进行沉淀的方法属于?A盐析沉淀法B等电点沉淀法C复合沉淀法D选择性变性沉淀法下列关于离心的说法错误的是?A转子的效率因子与转子的半径和转速都有关系B对于某一离心颗粒,转子的效率因子越小,沉降时间越短C在物料离心选择离心条件时,只需考虑离心的转速和离心时间D对于某一转子,高速短时间和低速长时间可以得到相同的离心效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粗滤过程一般使用孔径较大的膜B微滤可用于热敏性物质的过滤除菌C超滤的操作压力大于反渗透过滤D透析可应用于大规模生物分离过程下面有关层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前缘洗脱法可以将不同组分有效分离B分配层析中,分配系数越大的组分移动越慢C阳离子交换剂基团解离后带正电D凝胶层析中分子量大的蛋白移动速度更慢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层析分离所利用的蛋白的性质?A分子的大小和形状B分子对固定相的吸附力C分子不同的催化能力D分子在不溶体系中分配系数下列关于SDS-PAGE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SDS 覆盖单体分子后,形成弯曲团状的SDS-亚基复合物B配制凝胶时加入的SDS 和巯基乙醇可以使蛋白解离成亚基单体C SDS-亚基复合物的表面电荷密度基本相同D电泳过程中,SDS-亚基复合物的电泳速度只跟亚基分子量大小有关在超临界萃取中,利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实现萃取物质分离的过程为?A等温变压流程B等压变温流程C等温等压吸附流程D变温变压吸附流程第五章酶的性质与催化动力学下列关于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常数B酶在不同缓冲液中同一pH 下的酶活力相同C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时,反应速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酶的激活剂能够提高酶的活力或加速酶促反应速率下列哪项不属于快速平衡学说的假设条件?A酶催化反应先生成酶底复合物,再生成产物B底物浓度远大于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以初始浓度计算C不考虑酶底复合物重新解离成酶与底物这个可逆反应的存在D酶底复合物在反应开始后,与酶及底物迅速达到动态平衡下列关于米氏常数Km说法错误的是?A. Km的大小只与酶自身性质有关,酶浓度的改变不会影响其Km值B. Km值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判断酶对于某一种底物的亲和力C.Km值是酶的特性,改变酶的结构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D. Km值是计算酶催化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下列关于竞争性抑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B可以通过提高底物的浓度来降低抑制程度C可以通过提高酶的纯度来降低抑制程度D反应动力学中的最大反应速率不变下列哪种抑制作用中,提高底物浓度对抑制程度无影响?A竞争性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C反竞争性抑制D共竞争性抑制第六章酶的修饰与改造下列关于酶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原合成后,其活性并不展现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密,不能通过透析除去C.酶的大部分疏水链埋藏于分子内部,亲水链暴露于分子表面D.酶的活性部分具有柔性,酶的支架部分具有刚性下列关于金属离子置换修饰和大分子结合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离子置换修饰通过改变催化活性位点来影响酶的催化特性B.大分子结合修饰中大分子与酶通过共价键进行结合C.通过大分子结合修饰可以延长酶的半衰期D.通过大分子结合修饰可以降低酶在机体内的免疫反应下列关于酶的侧链基团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修饰后不引起酶活力显著变化的基团为酶的非必需基团B.分子内交联修饰可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C.同型双功能试剂和异型双功能试剂都可以用于分子内交联修饰D.亲和修饰剂的结构具有与酶的底物类似的特点下列关于酶的水解修饰和置换修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的肽链被水解后有可能降低酶的抗原性B.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是典型的肽链有限水解修饰C.酶结构中单一氨基酸的变化不足以引起酶的特性发生改变D.可以通过改变酶的基因编码序列实现酶的氨基酸替换修饰下列关于酶的物理修饰及修饰酶的特性,不正确的是?A.酶的物理修饰可以改变酶的一级结构B.酶的物理修饰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C.通过酶的修饰可以扩大酶的最适pH 范围D.酶修饰后其米氏常数Km 值通常会变大A.酶的定向进化是指在体外进行酶基因的人工定向突变,从而得到具有优良催化特性的酶的突变体的技术过程B.定向进化中,突变具有随机性,但可以通过特定方向的突变选择,加快酶在某一方向的进化速度C.易错PCR 技术操作较简单,所有的基因都适合使用易错PCR 技术进行定向进化改造D.采用易错PCR 时,突变频率越高,筛选到正突变的可能性越大下列关于DNA 重排和基因家族重排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 重排技术的酶基因进化速度较基因家族重排技术更快B.随机引物体外重组技术可以直接使用mRNA 或cDNA 为亲本进行进化C.交错延伸PCR 技术中要以一种DNA 片段为主作为母版进行PCR 扩增D.基因家族重排技术中的母版基因同源性都较低下列关于构建基因文库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建的文库包含DNA 片段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反应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信息B.构建的文库必须有足够大的容量,保证正突变的比例更高C.构建文库的载体中可以含有重复的限制性酶切位点D.质粒载体的容量可以满足大片段基因的克隆要求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头末端连接的效率高于黏性末端连接的效率B.人工加尾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方便地连接片段与再切下片段C.使用衔接物连接片段时,如果插入片段内部也有该酶位点,则不能切下完整的插入片段D.使用DNA 接头连接法连接片段,接头不会自我连接下列关于突变基因筛选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些情况下可以调整选择环境进行所需突变基因的定向筛选B.荧光筛选法可以实现酶定向进化过程中正突变基因的高效筛选C.透明圈平板筛选法可应用于各种突变酶的高通量筛选D.噬菌体载体携带的待筛选基因可以直接通过转化进入宿主菌中A.细胞表面展示法是使细胞将蛋白或多肽分泌至外界的一个过程B.噬菌体表面展示蛋白或多肽的筛选方法主要是特异性结合原理C.为提高筛选效率一个细胞可以同时表面展示多个蛋白D.酵母表面展示中被展示的蛋白主要与细胞的外膜蛋白结合下列关于基于酶的定点突变的酶分子理性设计说法正确的是?A.寡核苷酸介导的定位突变过程中合成的双链分子都含有突变基因B.盒式突变过程中通过合成简并寡核苷酸一次可以获得多种突变体C.PCR 介导的定位突变中所使用的引物都含有突变序列D.基于定点突变的酶分子理性设计不必分析清楚酶的构效关系下列关于酶的从头合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决定了其预期功能活性B.Rosetta设计蛋白质主要基于已有天然片段的拼接C.自然进化的随机性和长期性使人们能够获得满足需求的蛋白质D.我国研发的蛋白从头合成技术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蛋白质结构第七章酶的非水相催化下列关于酶的非水相催化说法正确的是?A.非水相体系可以提高酶的活性B.非水相体系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方向C.可以使极性底物或产物溶解度增加D.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选择性不会改变下列关于有机溶剂对有机介质中酶催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天然酶分子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B.有机溶剂的极性越弱,对酶活力的影响越大C.有机溶剂能改变酶分子必需水层中底物和产物的浓度D.有机溶剂只能影响酶分子的表面结构酶在有机介质中哪项催化活性的改变有利于手性药物的拆分?A.底物专一性B. 立体选择性C.区域选择性D. 化学键选择性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机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A.异构化反应B.醇解反应C.水解反应D.氧化还原反应第9章酶的反应器下列关于搅拌罐反应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批式反应操作精度要求高于连续式反应器B.连续式与流加式反应器可以缓解或解除底物抑制作用C.所有游离酶与固定化酶都适合用于搅拌罐式反应器D.分批式反应器的生产效率最高下列关于各类反应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流化床反应器的传质效果好于固定床反应器B.流化床反应器的酶装载量大于固定床反应器C.膜反应器只适用于固定化酶的反应D.喷射式反应器混合效果好、适用于各种酶的催化下列关于酶反应器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A.游离酶可以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B.填充床反应器对固定化酶的机械强度没有要求C.与分批反应器相比,使用连续反应器可以得到更高的产物浓度D.在各种反应器中,搅拌罐式反应器的应用范围最广下列关于酶反应器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尽可能获得高的生产效率,可以不考虑反应器的生产成本B.反应过程生成的产物量即为生产过程可获得的产物量C.酶的用量可以根据反应体系中底物的量进行计算D.为了保证反应效率底物浓度越高越好。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含参考答案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7题,每题1分,共67分)1.转氨酶的辅酶是:A、NAD+B、NADP+C、FADD、FMNE、磷酸吡哆醛正确答案:E2.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A、有与作用物结合的部位B、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C、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D、常有多个亚基组成正确答案:C3.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A、CoA-SHB、FADC、NAD+D、CoQ正确答案:D4.在动物的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可在线粒体内由丙酮酸氧化脱羧后,经到达胞液。
A、柠檬酸穿梭B、磷酸甘油穿梭C、苹果酸穿梭正确答案:A5.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指:A、油酸,亚油酸B、软脂肪酸,亚油酸C、亚油酸,亚麻酸D、油酸,软脂肪酸正确答案:C6.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哪种反应A、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B、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C、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D、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E、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正确答案:B7.存在下列那种物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不变、Km值减少()A、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B、无抑制剂存在C、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D、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正确答案:A8.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A、1摩尔B、2摩尔C、3摩尔D、4摩尔E、5摩尔正确答案:B9.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是A、叶酸B、二氢叶酸C、四氢叶酸D、维生素B12E、维生素B6正确答案:C10.下列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酶是生物催化剂C、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D、酶具有专一性E、酶在强碱、强酸条件下会失活正确答案:A11.奇数碳原子脂肪酰CoA经β—氧化后除生成乙酰CoA外还有:A、丙二酰CoAB、丙酰CoAC、琥珀酰CoAD、乙酰乙酰CoAE、乙酰CoA正确答案:B12.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种酶的活性A、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B、胸苷酸合成酶C、二氢乳清酸酶D、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E、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正确答案:A13.下列对LDL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LDL亦称-脂蛋白B、LDL在血中由VLDL转变而来C、它是胆固醇含量百分比最高的脂蛋白D、是血中胆固醇的主要运输形式E、富含甘油三脂正确答案:E14.关于蛋白质腐败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在大肠进行B、是细菌对蛋白质或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作用C、主要是氨基酸脱羧基、脱氨基的分解作用D、腐败作用产生的多是有害物质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E15.糖酵解途径有下列哪组变构调节酶?A、磷酸果糖激酶、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B、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C、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烯醇化正确答案:B16.纯化酶制剂时,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A、蛋白质浓度B、酶量C、酶的总活性D、酶的比活性正确答案:D17.丙二酸能阻断糖的有氧氧化,因为它A、抑制丙酮酸脱氢酶B、抑制琥珀酸脱氢酶C、抑制柠檬酸合成酶D、阻断电子传递正确答案:B18.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的A、二磷酸核苷B、一磷酸核苷C、核糖核苷D、三磷酸核苷E、核糖正确答案:A19.含蛋白质最少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E、DL正确答案:A20.S-腺苷甲硫氨酸(SAM)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A、补充甲硫氨酸B、合成四氢叶酸C、生成嘌呤核苷酸D、生成嘧啶核苷酸E、提供甲基正确答案:E21.血浆脂蛋白中主要负责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是A、CMB、前β-脂蛋白C、β-脂蛋白D、α-脂蛋白E、中间密度脂蛋白正确答案:B22.下列关于脂酸β-氧化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起始于脂酰CoAB、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C、被肉碱抑制D、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正确答案:A23.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A、黄嘌呤氧化酶B、核苷酸酶C、鸟嘌呤脱氨酶D、腺苷脱氨基酶E、尿酸氧化酶正确答案:A24.体内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的原料是A、花生四烯酸B、油酸C、软脂酸D、硬脂酸E、亚麻酸正确答案:A25.在动物的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可在线粒体内由丙酮酸氧化脱羧后,经到达胞液。
最新7月浙江自考食品酶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食品酶学试题课程代码:01966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4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生物反应体系中的水分成溶剂水和__________水。
2.酶根据其催化反应类型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异构酶,合成酶,转移酶和裂解酶六类。
3.利用酶蛋白质的带电性质来进行酶纯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法。
4.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情况可分为__________抑制和__________抑制。
5.pH对酶活性影响主要影响酶蛋白的__________。
6.发酵产酶产量提高的主要措施有添加诱导剂、添加产酶促进剂,降低__________浓度或添加__________等。
7.酶蛋白分子大小(包括密度)性质来分离提纯酶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8.温度对酶最主要的影响二个方面为影响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酶抑制剂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是由于( )A.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结合影响催化活性B.抑制剂与酶的非必需基团结合影响催化活性C.抑制剂影响酶最适温度D.抑制剂与酶结构无关10.酶的纯化倍数是指酶经纯化操作后( )A.后者酶比活力与纯化前之比 B.纯化前与纯化后酶比活力之比C.纯化后酶活力与总酶活力之比D.酶的转换数11.水果成熟软化主要的酶可能有( )A.蛋白酶 B.纤维素酶C.果胶酶D.果胶酶与纤维素酶12.溶菌酶可用于食品防腐是由于(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产生强酸性物质C.产生强碱性物质D.分解细胞壁成分肽多糖13.切皮后的土豆暴露在空气中发生色泽加深的现象是由于( )A.土豆中的成分与氧发生化学反应 B.多酚氧化酶引起的酶促褐变作用C.细菌污染D.土豆中淀粉酶的作用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食品酶学复习材料修整版
考试题型:填空题10分,判断题10分,单选题20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35分。
简答题5-6题,论述题2题。
食品酶学题目一、选择题1、有关酶的曲线中,错误的是( D )2、根据膜组件的型式不同,酶膜反应器可分为() C①板框式②批量式③管式④填充柱式⑤螺旋卷式⑥中空纤维式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 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3、以下哪种酶是能够不规则的随机作用于α - 1,4 - 糖苷键的?() AA. α -淀粉酶B. 葡萄糖淀粉酶C. β-淀粉酶D. 异淀粉酶4、以下哪种酶是只能水解构成分支点的α - 1,6 - 键的?() DA. α -淀粉酶B. 葡萄糖淀粉酶C. β-淀粉酶D. 异淀粉酶5、酯化度大于多少可称为高酯化度?() BA.5 B.6 C.7 D.86、在食品工业中最有价值的酸性蛋白酶是() CA.斋藤曲霉酸性蛋白酶B.紫薇青霉酸性蛋白酶C.凝乳酶D.胃蛋白酶7、嫩肉粉的主要成分包括( ) AA.木瓜蛋白酶B.菠萝蛋白酶C.生姜蛋白酶D.凝乳酶8、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A)A.ECB. ESC. UQD. CMC9、可逆的抑制剂中,反应的最大速度不变的是(A)A.竞争性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C.反竞争性抑制10.、能正确反映酶促反应的速度曲线的是(a)11、酶促反应速度不仅受温度影响还受到pH的影响,能正确反映pH-胃蛋白酶活性曲线的是(C)。
二、填空题1、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等,固定化细胞通常采用_物理吸附法_或包埋法制备。
2、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
3、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4、 1833年Payen和Persoz从麦芽汁提取物中首次发现了淀粉酶。
随后1856年,Schoenbein 又在蘑菇中发现另一种酶——多酚氧化酶。
食品酶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食品酶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是由下列哪种氨基酸残基构成的?A. 色氨酸B. 组氨酸C. 谷氨酸D. 赖氨酸2. 下列哪种酶不参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淀粉转化?A. 淀粉酶B. 糖化酶C. 脂肪酶D. 麦芽糖酶3. 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无机催化剂高多少倍?A. 10^2B. 10^4C. 10^6D. 10^84.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通常酶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多少?A. 0-40°CB. 20-60°CC. 40-80°CD. 60-100°C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这种特性称为:A. 特异性B. 多样性C. 稳定性D. 可逆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食品酶学是研究_________在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控制中作用的科学。
7. 酶的催化作用不消耗酶本身,这种特性称为_________。
8. 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大多数食品酶的最适pH值范围是_________。
9. 酶的活性可以通过_________来调节。
10.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
12. 解释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
13. 描述酶的活性中心与酶的催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15. 讨论食品酶学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前景。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B5. A二、填空题6. 酶7. 催化作用的可逆性8. 接近中性9. 酶的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10. 催化反应、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三、简答题11.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作用包括催化食品中的化学反应,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食品酶学作业答案
情境二食品酶学(答案)一、填空1.酶的活性中心是由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组成,结合基团负责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
2.关于酶催化专一性有两种解释机制:锁和钥匙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3. 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根据酶催化反应的类型而将酶分成六大类,依次是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和合成酶(连接酶)。
4. 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纯蛋白酶和结合蛋白酶两类,全酶=酶蛋白+辅酶因子。
5. 酶固定化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键结合法。
6. 过氧化氢酶的编号是E.C.1.11.1.6,其中,E.C代表国际酶学委员会;数字的含义依次为酶的6大分类、大类中的亚类、亚亚类、在亚亚类中的序号。
7. 对一个酶的命名必需说明的是酶的作用底物和反应的性质。
Vmax[S]表示:最大反应速度;Km表示米氏常数,8. 米氏方程为V=—————,V表示:反应速度; VmaxKm + [S]反映了酶和底物的亲和性大小,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其倒数1/Km越大,说明该酶与反应物亲和程度越大。
;[s]表示底物浓度。
米氏方程表达了酶促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9. 酶的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种。
二、单选1.焙烤食品表面颜色反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食品化学反应中的(A)引起的。
(A)非酶褐变反应(B)酶促褐变反应(C)脂类自动氧化反应(D)糖的脱水反应2. 破损果蔬褐变主要由(C)引起。
(A)葡萄糖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D)脂肪氧化酶3. 一般认为与高蛋白植物质地变软直接有关的酶是(A)。
(A)蛋白酶(B)脂肪氧合酶(C)果胶酶(D)多酚氧化酶4. 导致水果和蔬菜中色素变化有三个关键性的酶,但下列(D)除外。
(A)脂肪氧化酶(B)多酚氧化酶(C)叶绿素酶(D)果胶酯酶5. 下列不属于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征为(B)。
(A)高催化效率(B)变构调节(C)高专一性(D)酶活的可调节性6. 莲藕由白色变为粉红色后,品质大大下降,原因是(C)。
食品酶学考试和答案
食品酶学考试和答案**食品酶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改变反应的()。
A. 反应物浓度B. 活化能C. 反应温度D. 反应时间2. 酶的最适pH值是指()。
A. 酶活性最高的pH值B. 酶稳定性最高的pH值C. 酶活性和稳定性都最高的pH值D. 酶活性和稳定性都最低的pH值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酶的辅因子()。
A. 金属离子B. 辅酶C. 辅基D. 底物4. 酶的专一性是指()。
A.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B.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底物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反应D. 一种酶能催化多种底物5. 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是()。
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先正比后恒定6.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 酶分子上能与底物结合的部位B. 酶分子上能与辅因子结合的部位C. 酶分子上能与抑制剂结合的部位D. 酶分子上能与激活剂结合的部位7. 酶的热稳定性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酶的来源B. 酶的纯度C. 酶的浓度D. 酶的分子结构8. 酶的抑制作用分为()。
A. 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B. 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C. 反馈抑制和前馈抑制D. 协同抑制和拮抗抑制9. 酶的米氏方程中,Km值表示()。
A. 酶的浓度B. 酶的最适底物浓度C. 酶的半饱和常数D. 酶的抑制常数10. 酶的活性测定中,通常采用的单位是()。
A. U/mLB. mg/mLC. mol/LD. mol/kg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酶的分类依据包括()。
A. 酶的来源B. 酶的催化反应类型C. 酶的分子结构D. 酶的活性中心1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
A. 温度B. pH值C. 底物浓度D. 酶浓度13.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
A. 盐析法B. 透析法C. 层析法D. 电泳法14. 酶的活性测定方法包括()。
A. 比色法B. 滴定法C. 光谱法D. 电泳法15.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
食品酶学简答题
食品酶学简答题简答题第一章1)食品酶学研究内容?答:主要研究食品原料,食品产品中酶的性质,结构,作用规律以及对食品储藏,加工和食用品质的影响,食品级酶的生产及其在食品储藏,加工等环节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2)酶的本质是什么?答: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底物。
3) 酶及酶制剂的来源是什么?答:从动物有机体中分离得到;从植物体中分离得到;通过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富集。
4)酶的系统命名方法是什么?答:以酶所催化的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酶催化多个底物反应,应在它们的系统名称中包含底物的名称,并以":"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时,可将水略去不写。
(底物名称+反应性质+酶)5)酶促反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分几大类型?举出两个以上代表酶答:(1)氧化还原酶类:琥珀酸脱氢酶,多酚氧化酶(2)转移酶类:谷丙转氨酶,胆碱转乙酰酶(3)水解酶类:酯酶,肽酶,淀粉酶(4)裂合酶类:脱氢酶,脱羧酶,水化酶(5)异构酶类:葡萄糖异构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6)合成酶类: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6)酶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异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酶的催化一般特点)1. 加快反应速度,但不影响反应的平衡;2. 反应过程中不消耗;3. 少量催化剂能催化大量的反应物的反应;4. 催化剂不能催化热力学上根本不可能畸形的反应;5. 一般情况下,对可逆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的催化作用相同。
不同点(酶特有的特征)1. 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2. 催化剂的效率很高;3. 酶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4. 高度的不稳定性(易受变性因素影响而失活);5. 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第二章1)酶的生产方法都有哪些?答:提取法;发酵法;化学合成法2)产酶菌株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答:酶产量高;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稳定性好,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侵袭;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安全可靠。
食品酶学题库(有答案)
酶学题库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A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DA.动物组织提取法;B.植物组织提取法;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D.微生物发酵法;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C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BA.水解酶B.裂解酶C.异构酶D.连接酶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B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 D.离心沉淀?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的: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D.生产商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2、immobilized enzyme:3、chemical modification: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α-淀粉酶活性。
(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V 正常可逆不可逆〔E〕( )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产生的不良风味的原因?3、简述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脱糖的机理?4、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机制及营养保健机理?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β-淀粉酶、异淀粉酶的作用位点(即水解键)及其产物?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应用酶法制造果葡糖浆的工艺流程?2、酶促褐变的机理?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3、举例说明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五、将下列一段文章译成中文,并做简要解释(10分)The pectic enzymes that degrade the pectin substances have been found in higher plants and in microorganisms but, other than the snail(蜗牛), are not found in animals. These enzym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ood scientists. They a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fruit juices and beverages to facilitate filtration and clarification and to increase juice yields and in the production of low-methoxyl(低甲氧基)pectins and galacturonic acids(半乳糖醛酸). They are deteriorative enzymes in that they cause excessive softening of many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y cause “cloud”(絮状物)separation in such products as tomato and citrus juices.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pectic enzymes. These three types of enzymes catalyz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ion and belong to two of the six major classes of enzymes. The pectic enzyme types are: pectinesterase(果胶酯酶), the “polygalaturonases”(聚半乳糖醛酸酶)and the pectate lyases (果胶裂解酶).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酶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每1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是酶制剂纯度的指标。
2、immobilized enzyme:固定化酶: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3、chemical modification: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定的基因片段为模板,利用人工合成的一对寡聚核苷酸为引物,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通过DNA模板的变性,达到基因扩增的目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α-淀粉酶活性。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V 正常可逆不可逆〔E 〕 (√ )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答: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称为肽聚糖(Peptidoycan)。
(2分)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l 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l ,4糖苷键,结果使细菌细胞壁变得松弛,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后细胞溶解死亡。
(3分)对于G+细菌与G-细菌,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不同,G+细菌细胞壁几乎全部由肽聚糖组成,而G-细菌只有内壁层为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只能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而对G-细菌作用不大。
(1分)2、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产生的不良风味的原因?答:果蔬热烫后, POD 有多少残余活力或再生活力被允许留在被保藏的产品中,残余酶活力,在冰冻保藏后,质量比酶完全失活时要高。
(2分)在热失活中,过氧化物酶分子聚集成寡聚体,分子量增加一倍,这个过程包括酶分子展开和展开的酶分子进一步堆积,血红素基暴露,增加了血红素蛋白非酶催化脂肪氧化的能力,导致保藏期间不良风味的产生。
(4分)3、简述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脱糖的机理?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将还原糖分子上的醛基转变成羧基,这样就消除了美拉德反应中的产物之一还原糖。
(2分)由于反应中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因此使用葡萄糖氧化酶脱糖时应分次加入适量的H 2O 2溶液,这样同葡萄糖氧化酶一起使用的过氧化氢酶就能分解出H 2O 2,以补充反应所需要的氧。
(4分)4、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机制及营养保健机理?答:催化超氧阴离子的歧化反应:O 2¯+ O 2¯+2H −−→−SODO 2+H 2(1分) SOD 是特殊的氧自由基清除剂(1分)。
根据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老化是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发生障碍的结果。
在生物体内由于作用外界和内在的因素,瞬间能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在正常情况下,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但随着机体的衰老,清除内能逐渐减弱,这种平衡被打乱,多余的自由基就能通过多种渠道损害机体。
如氧自由基能能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生成一系列过氧化物,这些脂质过氧化物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交联聚合,产生不溶性蛋白质,这种变化以结缔组织中胶原最明显,它能导致胶原坚硬、长度缩短、失去膨胀力,即所谓皱纹。
此外,过氧化脂质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能分解成丙二醛等化学物质,在体内丙二醛能迅速与磷脂酰乙醇胺交联生成黄色色素,然后与蛋白质、胺类或脂类结合成无生理活性的棕褐色色素,即所谓老年斑。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破坏了机体正常代谢,于是老化了。
而SOD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因此通过适当途径(化妆品、口服液)对机体不断补充外源性SOD,能有效防止或延缓衰老过程。
(4分)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β-淀粉酶、异淀粉酶的作用位点(即水解键)及其产物?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应用酶法制造果葡糖浆的工艺流程?(表格8分,每栏各2分)工艺流程:淀粉浆→糊化→α-淀粉酶→异淀粉酶→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葡萄糖→精制为40~45%葡萄糖液→调pH6.5~7.0→加入0.01mol/L的硫酸镁→60~70度恒温下由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生成果葡糖浆→脱色、精制、浓缩。
(5分)由于果糖具有抑制葡萄糖异构酶活力(产物抑制),为获得高果糖浆,工业上采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2分)2、酶促褐变的机理?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酶促褐变机理:酶促褐变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反应过程。
(2分) 酶促褐变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即适当的酚类底物、酚氧化酶和氧。
(1分)利用:(2分)如乌龙茶、红茶制作,PPO作用带来良好的色泽;咖啡可可色泽来源。
在食品工业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控制PPO的作用:①对酶的抑制:PPO是以铜为辅基,可用金属螯合物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来抑制酶的活性;(2分)②对酶的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抑制:(4分)(1)同邻-二酚氧化产物醌作用的还原剂,如抗坏血酸、SO2、偏重亚硫酸盐;(2)醌偶合剂:与醌作用,生成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半胱氨酸,谷胱甘肽;(3)与酚类底物作用的化合:PUP(氯乙烯吡咯烷酮)与酚强烈缔合,消去底物;(4)综合使用:如SO2+有机酸③热烫;(1分)④降低pH;(1分)⑤驱除或隔绝氧气:将果蔬浸没在清水、糖水或盐水中;浸涂抗坏血酸液;用真空渗入法把糖水或盐水深入组织内部,驱出空气。
(2分)3、举例说明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答:(1)酶制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食品的潜在危害(4分)酶不仅来源于动植物,也有来源于微生物的,酶与其他混入酶制剂的蛋白质。
①作为外源蛋白质在随同食品进入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②来源于微生物的酶制剂也可能带有毒素,必须选择那些不产生毒素的菌种来生产酶制剂,或检查每一批酶制剂以确定其不含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