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美学思想(2008)

合集下载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是马克思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分支之一。

马克思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审美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艺术作品是人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反映。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这些作品形成了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并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态度和文化认同。

马克思美学重视了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

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阶级关系、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艺术作品的创造和接受也受到了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马克思美学强调了批判和改革艺术中存在的社会不公和意识形态的问题。

总之,马克思美学是一个基于社会批判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

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揭示出了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提炼出了无数经典的美学理论,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马克思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深刻思考了人类社会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反映人类生产、交往与思考的表现形式,与人类社会紧密相连。

可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艺术是不可分割的社会现象,而美学则是研究艺术本质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美学的核心思想是“割裂”,即艺术作品应该保持超越现实的独立性,同时又与社会生产密切关联。

马克思美学认为,艺术作品是社会生产模式与人类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具有自身独立的内在美感,而且艺术美感是普遍的共同特征,而不是分裂的主观产物。

因此,艺术作品在社会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方式,同时又与社会生产的方式、目的和规律紧密联系。

马克思美学的另一重要思想是“阶级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意识形态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因此,艺术作品不单是一种普遍的美感体验,还是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它们反映并塑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定阶级属性。

此外,马克思美学也关注艺术的创造过程。

马克思认为,艺术作品是人类劳动的产物,而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因此,艺术家必须具备与生产过程相同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才能创造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作品。

同时,艺术家也受到社会生产关系的限制,在自由创作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艺术的自由与社会的批判应当相得益彰。

总之,马克思美学认为,艺术作品既与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又拥有独立的内在美感。

同时,艺术作品也是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马克思美学的思想为我们理解艺术、创造艺术并评价艺术提供了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方法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方法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方法概述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的简单分析、概述,让大家了解其研究方法的本体性、基础性、永恒性,在面对许多美学、文艺学的问题时,都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一般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寻求一些答案。

关键词哲学本体论;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笛卡尔通过总结自己对方法的认识,得出方法是一种用高级的认识能力—理性,是可以指导一切活动的认识论,并且是反对神秘主义、信仰主义、经验主义的。

马克思的认为的方法是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观,不同于笛卡尔的片面理解,认识不仅指导实践,而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指导实践的认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升华。

马克思主义的文论、美学理论的方法也不例外,它是以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相统一为原则的,侧重于审美和无功利的,且遵循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

可见,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含有许多重要的美学、文论方法,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认真的研究和运用,来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方法的巨大作用。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文论、美学呢?在之前我们较多的接触到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重要的理论以及一些实践证明的真理,而对马克思主文论、美学比较陌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过程中,许多人也感到困难和茫然,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理论多夹在马克斯、恩格斯与一些作家的书信中,或者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跟随者所发表的书信和报告,并不是像其他文艺理论一样是整体、系统的理论专著。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也越来越被人们熟悉,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中的一些理论,逐渐变成人们在研究一些文本和理论的重要的方法,并在当今文学创作中非常值得借鉴。

首先,要知道文艺学、美学的研究方法,最根本的是审美哲学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由文学理论和美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

大学美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延边大学延边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美学之父”是()。

A:鲍姆嘉通 B:康德 C:沃尔夫 D:莱布尼茨答案:鲍姆嘉通2.美学属于()。

A:社会科学 B:人文学科 C:自然科学 D:工程科学答案: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工程科学3.美学学科是在()的哲学体系中得以建立。

A:感性主义 B:经验主义 C:科学主义 D:唯理主义答案:唯理主义4.心理学为基础重建“自下而上的美学”的人物是()。

A:康德 B:费希纳 C:马克思 D:黑格尔答案:费希纳5.中国美学有哪几种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所指?()。

A:西方美学 B:中国古典美学思想C:“中国美学” D:美学在中国答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美学在中国6.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学界的观点()。

A: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 B: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 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D: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真”答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7.美学与艺术学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 B: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C:艺术是外在体验,美学是内在的体验 D:艺术是感性认识,美学是纯思辨的答案: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8.美学作为哲学思维是纯思辨()A:对 B:错答案:错9.美学是一种哲学思维()A:对 B:错答案:对10.马克思的哲学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精神劳动 D:自由的劳动答案:自由的劳动2.“美的规律”集中体现()。

A:自然规律 B:劳动价值 C:社会规律 D:人的本质及其劳动的理想性答案:人的本质及其劳动的理想性3.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是()。

A:审美形式的探讨 B:审美现象的探讨 C: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的探讨 D:审美对象的探讨答案: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的探讨4.马克思基于现实劳动并面向未来的立场,标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并没有撰写过一部完整的美学论著,但他在各种文献中对美学进行了许多不同的讨论。

马克思认为艺术和美学是与社会联系密切的,是社会的反映和表达。

在他的著作中,马克思强调了艺术品与商品的区别,并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艺术品成为一种商品,从而被贸易和剥削。

马克思还批判了庸俗艺术,认为它是一种退化的艺术形式,服务于资产阶级对劳动阶级的意识形态控制,而无法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

他主张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反映出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

在马克思的艺术理论中,他还关注了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的演进。

他认为审美价值是一种历史和社会性的产物,每个时代对艺术品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都不同。

同时,他也认为艺术品是一种历史性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马克思美学思想(2008)

马克思美学思想(2008)
马克思对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19世纪40年 代,青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人一方 面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受必然规律的支配; 一方面又作为自我意识的主体,而具有自由的 品格,因而自我意识以及相关的自由,就是人 的普遍本性。
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必然和自由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从必然走向自由)。
解释
马克思明确区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部类,并把作 为意识形态形式的艺术生产纳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物质生产制约并决定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历史上许多重大的艺术样式是特定时代社会物质
产生及其所规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 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有着不平衡的关系,
不再分析人的抽象意识,而是分析具体的人 (工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谋生手段,也就 是劳动,来揭示人的异化现象。
指明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 人的解放包括个体的解放、阶级的解放和人 作为类的解放。
发现并揭示了人的社会性。人就其本质而言是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只有作为与他人联系中的社会存在物,才具 有人的特征。
两个基本特征:一、货币哲学观念是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 理论的基础上抽引出来的;二、主要从历史哲学、社会哲 学方面深刻揭示了货币与人的本性的关系、货币的社会本 质以及价值判断等内涵,从对货币的工具主义批判,上升 到对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
4、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的出发点是:“完整的人的概念” (和席勒之间的比较)。
人也只有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分子才能与自然相 对峙,使自然成为人的对象,并在其中实现自 身;同样,自然界也只是对于社会的人,才具 有属人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思想袁溧【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美学上的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他们把美学作为观念形态,放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加以考察,并且总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美属于人类观念形态,美的创造是人类的自由性劳动,同时也是人的本质,美的创造是自由精神的生产活动,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基于上述思想,从人的自由性这一点出发,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的创造的三个阶段理论.【期刊名称】《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1)005【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美学;美的创造;三个阶段【作者】袁溧【作者单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 237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3-0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美学作为观念形态,放在人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加以考察,并且总是同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进而提出了著名的美的创造的三个阶段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学有三个基本思想:1.1 美属于人类观念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美属于人类的观念形态。

作为观念形态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起初只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关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

只有当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了某种比较自觉的关系的理解时,人们才在对于自己能动地改造的客观世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愉悦,产生美感。

美的意识就是这种美感不断循环反复发展的产物。

1.2 美的创造是人类的自由性劳动,同时也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美的创造是人类的自由性劳动,同时也是人的本质。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1]恩格斯说:“劳动是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财富的源泉’,是人的自由活动。

”[2]恩格斯并且进一步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美的规律

美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谈功利的人多,谈美的人少,谈美的规律则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连文艺界也不能幸免。

于是,各种报刊杂志上,功利主义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

在这种形势下,想谈点美的规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但功利主义泛滥并非福音,因此尽管不合时宜,还是应该谈点美的规律。

美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现实中美好事物、人对世界的审美认识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

美学在久远的奴隶制时代,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就产生了。

古代思想家论证了关于美以及艺术都是客观世界通过模仿的再现的原理,认为现实的物质属性、联系、关系、规律性是美的客观基础,具体的美就是各个部分的匀称、比例和协调,就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有机的完整性、合理性等等。

这些思想被以后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接受,并且加以发展了。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代,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研究艺术问题的领域,在列奥纳多·达芬奇、阿尔贝蒂、丢勒、蒙顿的论文中,在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其他艺术家、思想家的某些言论中都得到了发展。

这些艺术家、思想家认为,实在的感性世界是审美认识和创作取之不尽的唯一泉源。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理论的显著特征,就是这些理论的具体性、对象性、同审美实践的紧密联系。

这个时代的理论家们提出了关于艺术真实,关于审美理想、幻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关于艺术的社会意义的问题。

在启蒙运动时代,美学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

英国的启蒙运动者洛克等人十分注意揭示美好、崇高的客观基础,研究审美趣味、艺术的教育意义等问题。

法国的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等人着重强调了审美意识的道德政治意义,他们认为,这种道德政治意义就在于反映客观世界。

马克思以前的美学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理论。

其特点是:把美学领域内理论上的探索同自己时代的解放斗争和艺术实践直接联系起来,承认生活是艺术的基本源泉,为思想性、人民性和现实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并批判美学中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2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a “种的尺度”
b “内在尺度” c 美的规律
“两种尺度”
3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 “自然的人化”
b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c 劳动创造了美
三 美感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作用
1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 历史的产物”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 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西方美学史上的看法
客观论:形式说 理念说 典型说 完善说 主观论:快感说 判断说 直觉说 情感符号说 关系论:美在关系 美在距离 美在生活
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美学
人 本质力量 对象化
审美主体
实践
自然
物质
人化
精神
关系
审美对象
二 马克思论美的本 1 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
a 人和动物的区别 b 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的自觉性、自由 性 和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c 美是人类在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 化的感性显现
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手稿》对于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 重要意义。《手稿》全文发表后,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 广泛注意,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它 的丰富内容。但在对《手稿》的评价上存 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对这部著作在马克思 主义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估计不足,另一种 则把它看作马克思思想的“顶峰”。这两 种倾向都是片面的。
五 美感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 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konomisch-

马克思关于美学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美学的观点

马克思关于美学的观点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学等等。

然而,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尽管如此,通过对他的一些论述的分析,我们仍然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于马克思美学观点的内容。

马克思认为美学是与社会和历史相关联的。

在他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指出了艺术和文学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艺术和文学是一种表达社会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方式。

通过艺术和文学,人们可以反映和揭示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因此,美学在马克思看来是与社会变革和社会解放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关于美学的观点强调了审美的社会性。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他提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其物质属性决定的。

同样地,美的价值也是由社会和历史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审美价值是一种社会上的共同认同和共同理解。

美的评判标准是由社会共同建构的,而不是个人主观的感受。

马克思也提到了美学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

在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强调了人类的自由创造力和自由表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艺术和创造来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

艺术家和创作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寻找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美学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和创造的方式,通过美学,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追求自由和完美。

马克思还关注了美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在他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中,他提到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统治阶级创造和控制的,并且用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美学也可以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工具。

统治阶级可以通过控制和操纵审美价值观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和意识。

因此,马克思强调了对美学观点的批判和反思。

虽然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得到详细的阐述,但通过对他的一些论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马克思美学观点的内容。

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

马克思早年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从《手稿》到《神圣家族》

“ 劳动为 富人 生产 了奇 迹 般 的东 西 , 是 为工 人 但
收 稿 日期 : O O—l 一0 2l O 8
作 者简 介 : 树 杰 ( 9 9 )男 , 郭 17 一 , 山西 晋 城 人 , 士 。研 究 方 向 : 方 文 论 、 学研 究 。 硕 西 美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学学 报 2 1 年第 1期 01 生 产 了赤贫 。劳动创 造宫殿 , 但是给 工人创造 了贫 民
安徽 广播 电视大 学 学报 2 1 0 1年第 1 期
马 克 思 早 年 美 学 思 想 的 发 展 轨 迹
从 《 稿 》 《 圣 家族 》 手 到 神
郭树 杰
( 山西运城农 业 职业技 术 学 院 基础 教 学部 , 山西 运城

04 0 ) 4 0 0
要 :1 4 《 8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神圣家族 。 对批 判的批判 所作 的批 判》 马克思早年 的两部著作 。在 和《 或 是
导意 义 。当然 , 我们 仔 细研 究 可 以看 出 :手 稿 》 马 《 是 克思 美学思 想 还处 在 由接 受 以黑 格 尔 为代 表 的古 典
美学思 想 到逐渐 脱离 它 的唯心 主义影 响 的 阶段 , 多 许
克思指 出 了以往 的一切 唯物 主义 , 只是对 事物从 客体
的或者直 观 的形式 去理解 , 而没有把 它 当作“ 实践” 的
果, 不仅 如 此 , 中还 包含有 丰 富 、 刻 的文 艺思想 和 其 深
美学思 想 , 比如美 的起 源 、 的本 质 、 美 异化 劳 动 等 , 这 些美学 观点 的提 出标 志着 马 克 思 主义 美 学 思想 的产 生 , 在人类 美学 史 上 竖立 了一 座 新 的里 程 碑 , 示 并 预 了未来 新美 学思 想 的研 究 方 向 和 马克 思 主 义美 学 思 想 的崛起 。《 手稿 》 马克 思 主 义科 学 世界 观 形 成 阶 是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十分丰富。

他把审美与人的本质和存在联系起来,形成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人类学模式的基础。

伊格尔顿在和米尔讷(Drew Milne)于1996年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读本》的序言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批判大致分四种,每一种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一定‘区域’相对于,因而也与特点的(非常笼统地讲)历史时期相对应。

它们是人类学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以及经济的——模式。

”并认为人类学批判模式是四种批判模式中“雄心最大、影响最远的一种,它力图提出一些令人生畏的根本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人类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在1927年首次发表的,1932年全部出版,是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哲学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在这里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作了综合阐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处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第一个最独特、最变化多端和错综复杂的关头,这样的理论状况是和新世界观,“临产前的阵痛”相关连的。

梅林在一战时期尚不知晓马克思当时(1844年春夏)理论活动的情况下,为了弥补思想史上的这段空缺,曾引用卢格致费尔巴哈的一封信(1845年5月),信中大意是说:“马克思读了很多书,并且正在非常勤奋地写作,但是一无所成;工作总是中断,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沉没到无边无际的书海里。

……马克思变得暴躁易怒了,特别是在他累病了和一连工作三、四夜不睡觉以后。

”“他一直都想写点关于他新近读到的东西,但是他仍一直在不倦地阅读,做新的摘录。

”这些描写与马克思写作《手稿》的状况是相吻合的——各种思想材料的广泛汇集、穿插和重铸,理论原则的探索性取舍、斟酌与发挥,以及哲学立场上渐次摆脱依傍的最艰难的创新。

浅谈艺术美学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浅谈艺术美学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浅谈艺术美学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布时间:2022-09-28T09:09:24.10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1期作者:李童[导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李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50014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本篇文章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艺术美学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讨论了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变化和特征,以及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发展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下,我国文艺创作发展的特点和创新。

关键词:艺术发展;美学;马克思主义一、近代艺术美学的发展变化在我国,当代美学经历了几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美的本质特征问题兴起了一场讨论狂潮。

主要分为四大派,其中包括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论”、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论”、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论”以及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论”。

由于当时被唯物主义哲学观深深影响,所以大部分倡导“主观论“的派别被标榜为唯心主义而收到批判,“客观论”和“社会论”的观点则受到更多的支持。

尤其是“社会论”还在客观论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性维度,认为美的对象既具有客观性,但又并非对象的自然属性而是包含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是“人化自然”的结果。

这种观点后来也被称为 “实践论”,这一派的观点由于融入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理论,十分新潮又正派,所以在当时受到了更多的认同并且影响更大。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关于美学的讨论又掀起了一阵浪潮。

此次讨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思想解放的热潮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引入,导致关于美学的讨论走向越来越多样化的道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命题、美学思想主张和美学研究方向。

这个时候起才真正提出了“艺术美学”的独立概念。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一、填空10X1=10分二、名词解释 4个X5分=20分三、简要论述 3个X8=24分四、论述1个X20分=20分五、分析题1个X26分=26分第一讲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一、名词解释1、“人化自然”或“自然的人化”: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

马克思认为自然之所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是因为在实践把它人物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物质改造或创造;二是人在精神上将自然事物情感化、人格化、心灵化。

〔必考〕2、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需要、人的理想、人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总和。

3、两种尺度: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种的尺度:是指动物所具有的比较单一的生存本领和需要,如青蛙能跳跃,可以泛指客观对象的规律。

内在尺度:人的内在需要和人的生产的目的性。

4、美的规律: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人的愿望。

〔人的两种尺度的结合形成美的规律,即在实践中既符合美的需要,又符合人的内在需要。

〕5、审美需要〔不用背〕: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二、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实践美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考〕①马克思实践的美学观点,回避了历史上主观论和客观论毫无意义的争辩,他批判继承了历史上关系论的各种学说。

②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美学的合理的内涵和观点,把美学研究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③马克思认为,人类通过实践逐渐从动物界别离出来,同时也因为实践使人始终与自然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人由于实践把自然人化了,使自然成为能够被人欣赏的对象,人类进一步通过实践不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使人成为欣赏美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经济学手稿(1857—1858)》、《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等著作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具体评论是他们美学思想的运用。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物质变换过程。

人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占有和利用自然物质,人使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人类通过这种运动作用并改变他身外的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了自身的自然;外部自然的变化是产生客观世界美的根源,人自身的变化则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感性,形成了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在蒙昧时期的低级阶段,劳动的主要客观条件并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

它们是劳动的前提。

人类只有事先就把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他自身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才能进行自己的生命活动。

所以广义的劳动对象应当包括进行劳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

不能把人对自然的改造简单地理解为对个别自然形态的改变,而应理解为对整个自然的支配和占有。

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发生了多方面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之后,植物、动物、石头、空气、阳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而进入人的意识。

刻在美洲印第安人酋长墓表上的日历、四季日至点的石柱,证明在野蛮时期的人们已经把部分自然界纳入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人在生产之前已经在观念上提出了想象中的生产对象,并把它作为内心的图象,作为需要、动力和目的提了出来,然后通过实践活动,把主体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使对象主体化,主体对象化。

在生产中,人首先产生对实际效益的意识,并由此产生对制约这些效益的自然规律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 美学

马克思主义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人类美学思想史上最先进最深刻的美学理论。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人类审美意识、美与艺术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P.拉法格、F.梅林、г.В.普列汉诺夫、列宁、Α.В.卢那察尔斯基和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充实和发展。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并揭示了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密切关系。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

在审美创造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提出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美的规律的理论充分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忽视作为审美创造材料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对于人类审美创造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作过详细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一方面尖锐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罪行,另一方面又具体分析了异化劳动对于审美活动的两重性在美学上所具有的两种意义: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第四:艺术本质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住、喝、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此外,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等作了论述。

[编辑本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批判地吸取改造了美学史上、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成果,并对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科学阐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坚实基础。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变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变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

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变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到《神圣家族》
罗金成
【期刊名称】《零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3X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提出来的,它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向唯物史观发展的趋向。

而《神圣家族》的美学思想则接近了科学的唯物史观。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美学思想;异化劳动;共产主义;现实主义
【作者】罗金成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从《手稿》到《神圣家族》看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变化 [J], 杨荔斌
2.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本主义问题——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分期 [J], 董学文
3.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归宿和实践指南--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 [J], 张荣
4.唯物主义美学观从萌芽到确立--从《手稿》到《神圣家族》看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 [J], 郭春凤
5.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J], 丁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关系。 (5)审美主客体的主导方面在于主题的审美能力(属于 人的本质力量),因为一定的审美对象只能作为一定的 审美主体而存在。 (6)对美学的基本问题,应当从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来加以考察和研究。 (7)审美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8)人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须以人的本质 的对象化为基础。 综合起来,马克思关于审美发生的观点主要是从主客体 的关系上来解释的,是一种实践论的发生说。
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是第一位深刻揭示货币本质的思 想家。 马克思对货币的哲学解读主要有三个视角:一是从社会关 系的角度,揭示货币存在的社会本质。二是从社会交往的 角度,揭示货币与交往的社会互动关系,从而认清货币发 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三是从人性和人的自由、 平等、公正的角度揭示货币的人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美 学的重要理念。 两个基本特征:一、货币哲学观念是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 理论的基础上抽引出来的;二、主要从历史哲学、社会哲 学方面深刻揭示了货币与人的本性的关系、货币的社会本 质以及价值判断等内涵,从对货币的工具主义批判,上升 到对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
解释
马克思明确区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大部类,并把作 为意识形态形式的艺术生产纳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物质生产制约并决定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历史上许多重大的艺术样式是特定时代社会物质 产生及其所规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 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有着不平衡的关系, 这是由于艺术生产的能动性造成的。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有着辨证关系:在马克思看来, 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艺术生产,都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 方面,相互之间互为前提、互为手段、互为媒介、互相促 进。
马克思是一位历史主义者(唯物史观),他认为, 所有的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都是根源于某一特 定的历史条件。 寻求“历史独特性”,是马克思研究历史的一个 特殊途径。 所谓需求历史独特性,就是寻求历史发展规律。
阶级理论
理论前提:“所有以往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 争史”。 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根深蒂固的阶级区分, 为了追求阶级利益而相互倾轧。 理解阶级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生产关系”。 解决阶级冲突的关键则在于生产力。
首次出版: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 德国汉堡正式出版,不仅实 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 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第一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 的著作。 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 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的概念: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 主要见于以下著作: 《巴黎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济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 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 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 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 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 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 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 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审美的人性价值不是表 现在审美活动的外部功能上,而是体现在审美 活动自身当中。在审美过程中,人的目的和手 段是一致的。因为人的审美过程中一方面满足 了他在实践中产生的自在自觉地活动小需要, 一方面又由于确证了他所固有的天性而使他感 到愉快。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从审美价值而言,异化与审美活动也是对立的: 首先,由于由于劳动的异化,人们在从事美的 创造活动时也没有美的享受(劳动创造了美, 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其次,由于人的动物机能成了人性价值的确证, 因此,物质利益在人的活动中就必然处于核心 地位。一切价值都被归结为了使用价值。精神 价值被物化为物质价值。
知识社会学
所谓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知识与社会之间的 互动关系,也是知识对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知 识的改造。 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重点:研究哲学与它 们出现的具体社会之间的关联。或者说,探讨 德国哲学与德国现实之间的关系;哲学家的学 说与他们自己的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的出发点是阶级概念。
先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后转入柏林大学。 当时主宰柏林大学,在哲学上是黑格尔主义 (黑格尔本人曾在那里任教);法学上是历史 主义法学派(萨维尼)。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 是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主要有鲍 威尔(Bauer)等。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是 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 1841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 为:《论德谟克里特与伊比鸠鲁自然哲学的差 异》。
社会进化理论
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孜孜以求的。 生产方式:原始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奴隶社会生产方式 封建社会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每一种生产方式都对应着一种特殊的阶级斗争 理想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没有系统 地阐述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看法)。
3、资本论与货币哲学
审美价值论
关于审美价值有不同的论述,德国古典美学强 调的是审美的主观作用(康德和谢林)和社会 作用(席勒、费尔巴哈)。 马克思其实并没有赋予审美以改造社会或认识 世界的价值,而是强调审美过程中所体现出来 的人性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审美能力和人的 其他能力一样,也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它是 人在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过程中,随着自然界 属人的本质的丰富化而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职业
在左翼报纸《莱因报》就职,任主编,撰写了 一系列有关社会状况的文章,抨击社会现实。 新闻检查制度的牺牲者,曾撰文批评普鲁士的 新闻检查制度。1843年移居巴黎。 巴黎:巴黎时期,马克思系统地研究了各种改 良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特别是蒲鲁东、空想 社会主义、巴伯夫、布朗基等人的学说,还研 究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
发现并揭示了人的社会性。人就其本质而言是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只有作为与他人联系中的社会存在物,才具 有人的特征。 人也只有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分子才能与自然相 对峙,使自然成为人的对象,并在其中实现自 身;同样,自然界也只是对于社会的人,才具 有属人的本质。 人的社会化与自然化是相对而言的;自然的人 化也就意味着自然的社会化。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 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 余价值。 资本范畴是《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也可以说,它的中心 内容是剩余价值。 《资本论》四卷:第一卷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 卷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 《资本论》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美感发生论
所谓美感发生论,就是研究人的美感是如何形 成的问题,或者说,人性当中是否包含着美感 的成分。 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 除了具有对说,人是有自我意识 的动物。 马克思认为,人就其本质而言,是有审美意识 的。
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必然和自由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从必然走向自由)。 这个时候的人的观念具有二元论的形而上学 特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表现了马克思的 新的人的观念,关键在于,他不再把人的自 我意识当作人的存在标志,而是把人的实践 (“自由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 动”)当作人性的特征。
4、马克思美学
马克思美学的出发点是:“完整的人的概念” (和席勒之间的比较)。 马克思对人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19世纪40年 代,青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人一方 面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受必然规律的支配; 一方面又作为自我意识的主体,而具有自由的 品格,因而自我意识以及相关的自由,就是人 的普遍本性。
2、社会理论
这里讲社会理论,而不讲哲学思想,原因有两个: 哲学思想大家已经很熟悉;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社会理论,只有在社会理论背 景下才能解释清楚其美学思想。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处于一种动态 平衡之中,矛盾和斗争是社会进化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斗争为万物之父,社会冲突为历史过程的核心。可以 说,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一种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 历史的动力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由于分工的 需要,阶级产生了,阶级的本质就是斗争和对抗。
四个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不再关心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 开始关注现实社会当中的人,也就是资本主 义社会中的社会生产主体; 不再分析人的抽象意识,而是分析具体的人 (工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谋生手段,也就 是劳动,来揭示人的异化现象。 指明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必然性。 人的解放包括个体的解放、阶级的解放和人 作为类的解放。
异化学说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历史有两面性:一方面 是人不断加强控制自然的历史;另一方面也 是人逐渐异化的历史。 所谓异化:“人被他们自己创造的力量所支 配,人自己创造的力量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力 量”。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到处都充满了 异化现象: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其 中,经济异化现象最为突出(商品拜物教)。 异化理论后来的发展问题? 社会主义有无异化问题?
(1)只有人才有美的感觉,美只有对于人来说 才能作为其对象而存在,因此,研究审美主客 体关系的前提在人类社会范围内; (2)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社会人类社会不是阶级 社会,而是没有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 说,审美必须远离异化,在异化状态下,是没 有审美可言的。 (3)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正常关系是:以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人化的自然”为基 础,对象与人的本质力量互为规定,结成一种 独特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