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小实验

合集下载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

有趣的大气压强小实验1.人拉吸盘把两个吸钩合在一起,把空气挤出来(最好只留下一点点空气),我相信你一定拉不开的。

因为内部压强非常小,要集齐两个人才能拉开,也许要更多的人。

(大气压把它压住了)。

不信自己试一下。

记住要只留下一点点空气。

2.瓶吞鸡蛋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覆杯实验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

注意:杯子里要装满水,盖上一张纸片,尽量使纸片和水紧密贴在一起。

按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再慢慢放开按纸片的手。

一张纸能托住水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当你把纸盖到杯子上面时杯子里面没有了空气就相当于真空的(杯里面被水占据了空间)然而外面存在大气压,外面的大气压大于杯子里面的压强,纸片就不会掉下来了。

4.自动吸水的杯子取一个浅盘子,一个玻璃杯,一张不大的薄纸和火柴。

把盘子放到桌上,盘内装入少量水。

将纸点燃并迅速塞入玻璃杯内,再马上将杯口向下倒扣盘中。

随着火灭烟生,杯子像一个干渴得冒烟的喉咙,把盘内的水“喝”得一干二净,而且进入杯内的水不会再流出来。

注意,放入盘内的水不能太多,否则这个杯子可能喝不完盘内的水。

5.将吸管穿过马铃薯取一根完好的饮料吸管,将其一端剪出一个斜尖。

用食指放在吸管没剪过的一端,并将其堵住。

另一只手拿住一个表面被洗干净的马铃薯。

然后,两手使吸管和马铃薯作相向运动,运动中注意手指要紧紧堵住管口。

于是,吸管将顺利地,一点也不弯折地穿过马铃薯。

6.沉重的报纸取一张完好无损的大报纸,把它打开,铺到桌面上,边缘与桌边对齐。

在报纸和桌面间插进一根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的一半露在桌子边缘的外面。

用手压住一次性筷子和报纸的结合处,另一只手细心的赶出报纸下面的空气。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创意物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利用大气压强实现瓶内液柱上升实验目的:1. 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

2. 探究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器材:1. 玻璃瓶(无盖)2. 橡皮塞3. 水槽4. 红墨水5. 计时器6. 纸条7. 针实验原理: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当外界大气压强大于容器内液体的压强时,液体可以被大气压强推动,从而实现瓶内液柱上升。

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洗净,并在瓶内加入适量的红墨水。

2. 用橡皮塞堵住瓶口,确保瓶内液面与瓶口齐平。

3. 将瓶口朝下,轻轻地将橡皮塞按入瓶内,确保密封良好。

4. 将瓶子浸入水槽中,使瓶口在水下。

5. 用针在橡皮塞上扎一个小孔,使空气可以进入瓶内。

6. 观察瓶内液柱的变化,记录液柱上升的高度和时间。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进入瓶内,瓶内液柱开始上升,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停止。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数据:- 液柱上升高度:10cm- 液柱上升时间:30秒数据分析:1.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本实验中,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3. 实验过程中,液柱上升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液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1.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并且能够推动液体上升。

2. 液柱上升的高度与大气压强和瓶内液体的密度有关。

3. 本实验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作用,并揭示了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关系。

创新之处:1. 本实验采用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

2. 通过观察液柱上升的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大气压强的作用。

3. 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瓶内液体的密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尺子和纸的压强小实验作文

尺子和纸的压强小实验作文

尺子和纸的压强小实验作文英文回答:The experiment I conducted involved measuring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a ruler and a piece of paper. To do this, I used a simple setup consisting of a ruler, a piece of paper, and a few books.First, I placed the ruler on a flat surface and placed a book on top of it. I then measured the length of theruler that was in contact with the book. Next, I placed the piece of paper on the same flat surface and placed another book on top of it. Again, I measured the length of the paper that was in contact with the book.After recording the measurements, I calculated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ruler and the paper. Pressure is defined as force divided by area. In this case, the forceis the weight of the book and the area is the length of the ruler or the paper in contact with the book.By comparing the pressures exerted by the ruler and the paper, I found that the ruler exerted a higher pressure. This is because the ruler has a smaller area in contact with the book compared to the paper. Therefore, the force exerted by the book is distributed over a smaller area, resulting in a higher pressure.中文回答:我进行的实验是测量尺子和纸张所施加的压力。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篇一」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人类的成长之门。

是它让我们了解到许多知识;是它带领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它让我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对小实验充满了好奇心。

今天,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科学课。

上课了,老师拿了一个大盒子,盒子里有粉笔头、墨水、几张垫纸,我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老师先把垫纸铺好,然后滴一滴墨在垫纸上,接着把粉笔头轻的放在墨水边缘,千万不要把粉笔头放在墨的上方。

不然就看不到神奇的地方了。

最后我们看到了墨沿着粉笔“爬”上去了。

老师让我们自己试一试,第一次,我们失败了,第二次,我们也失败了,三四次都失败了,直到第五次,我们成功了!这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东西,有毛线现象的物品液体就会向上“爬”。

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半途而废,要有耐心,坚持就是胜利。

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作文「篇二」今天一上课我就发现这节课与往常不同:不会是语文课调成了科学课?要做什么实验呢?我产生了一大堆疑问。

开始上课了,老师宣布这节课做一个小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只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装有清水的烧杯里,手还没松开,大家就激动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沉沉沉,浮浮浮。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鸡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是沉的。

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呢?有说放糖的、有说放盐的、有说放醋的……等大家安静下来,老师往杯子里放了少许盐,搅拌均匀,可鸡蛋像个赖皮的小孩,躺在杯底纹丝不动。

在大家的提议下,老师再次加了不少盐,在大家的注视下,鸡蛋一会儿浮,一会儿沉,紧张得我都冒汗了。

最后,在大家的期盼中,鸡蛋终于浮起来了,我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会沉,在盐水里却会奇迹般地浮起来呢?原来是盐在捣鬼呢!。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

科学原理的小实验实验一:气球的充气与放气实验目的:观察气球的充气和放气过程中空气的压强变化。

实验材料:气球、吹气筒。

实验步骤:1. 将气球放在吹气筒的喇叭口处。

2. 用吹气筒向气球中吹气,观察气球充气的过程。

3. 用手指捏住气球口,将吹气筒从气球上取下。

4. 用手指轻轻放开气球口,观察气球放气的过程。

实验结果:在充气的过程中,气球逐渐膨胀,变得鼓鼓的。

当用手指捏住气球口并取下吹气筒后,气球的形状保持不变,不再继续膨胀。

在放开气球口后,气球开始逐渐缩小,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实验原理解释:气球的充气与放气过程中,涉及到空气的压强变化。

充气时,吹气筒向气球中吹气,气体分子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增加了动能,导致气体分子间的相互碰撞频率增加,从而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当气球充满气体时,气体分子的动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气压与外界压强达到平衡,气球不再继续膨胀。

放气时,当用手指捏住气球口并取下吹气筒后,气球内的气体无法外逸,气体分子在气球内部不断碰撞,使气压保持一定的数值,气球的形状不再改变。

当手指轻轻放开气球口时,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从气球中逸出,气球内的空气分子数目减少,导致气压降低,气球开始逐渐缩小,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实验启示: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充气和放气过程中的压强变化。

在充气时,气体分子的动能增加,使气压增加,而在放气时,气体分子的动能减小,使气压降低。

这个实验也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需要调整气球的大小,只需控制充气和放气的过程即可。

同时,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了空气压强的原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气压、气象等知识打下基础。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通过观察气球的充气和放气过程,了解了空气的压强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充气时气球膨胀,放气时气球缩小,这是由于气体分子动能的增加和减小导致气压的变化。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原理的作用,也帮助我们理解了空气压强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大气压强实验杯子吸水

大气压强实验杯子吸水

小魔术──杯子吸水(大气压强)相关背景地球周围包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氦、氖、氩等气体混合组成的,通常把这层空气的整体称之为大气层。

它上疏下密地分布在地球的周围,总厚度达1000千米,所有浸在大气里的物体都要受到大气作用于它的压强,就像浸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水的压强一样。

而一般人很难感受到大气的存在。

通过这个魔术性质的实验,可以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热情。

实验器材玻璃杯倒扣入水中图一水“吸入”杯中实验器材:水盆(透明或不透明),蜡烛(烛光晚餐用的那种宜家有卖,或一般的蜡烛下面加个图钉也行),火柴或打火机,透明玻璃杯,水(可以加入红墨水方便观察)。

实验步骤:1.如图一所示,把蜡烛放入水盆中,点燃蜡烛2.将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实验现象:杯中水不断上升,直到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大气中存在压强,将水压入倒扣的杯中。

陈蔚上海市第四中学大气压强经典试题1、有下列应用或实验现象:①在玻璃生产车间里,利用有真空吸盘的吊车吊运平板玻璃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个钩码而不分开③节日里放飞的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④在高山上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将食物煮熟以上四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有_____;能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有_____。

(08江苏连云港)2、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08安徽)3、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关于压强的简单小实验

关于压强的简单小实验

关于压强的简单小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压强”的概念,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呢?压强指的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实验一:用手掌感受压力的大小在实验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压力是指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公式为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面积。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将手掌伸出,然后请另一个人用手指轻轻地按住手掌,再逐渐增加力度,直到手掌感受到明显的压力。

此时,我们可以记录下手指施加的力度和手掌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从而感受到压力的概念。

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压力在实验之前,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在液体中,液体的重力会作用在液体的每一个分子上,从而形成液体的压力。

液体的压力公式为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装满水,然后用一个压力计测量水的压力大小。

我们可以逐渐将压力计放入瓶子中,记录下每个深度的压力大小,并绘制出压力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深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用气球感受气体的压力同样,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在气体中,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会导致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从而形成气体的压力。

气体的压力公式为P=nRT/V,其中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V表示气体的体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将一个气球充气到不同的气压下,然后感受气球内部的气体压力大小。

我们可以逐渐加大气球内部的压力,直到气球爆炸。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三个简单的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

压强现象小实验报告

压强现象小实验报告

压强现象小实验报告引言压强是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描述了力的集中程度。

压强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压强的产生原理和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1. 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观察多种情况下压强变化的实验现象;3. 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

实验材料1. 长方形木板;2. 弹簧秤;3.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4. 计算器。

实验步骤1. 实验1:压强与力的关系- 将长方形木板平放在桌面上;- 将弹簧秤挂在木板上,记录读数;- 移动弹簧秤的位置,再次记录读数;- 计算每个位置的压强。

2. 实验2:压强与面积的关系- 将长方形木板竖直放在桌面上;- 将弹簧秤挂在木板上,记录读数;- 将木板翻转,再次记录读数;- 计算每个情况的压强。

3. 实验3:压强与形状的关系- 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球体、方体、圆柱体等);- 将弹簧秤放在物体上,记录读数;- 计算每个物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1结果通过实验1,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位置弹簧秤读数(N)木板面积(m²)压强(N/m²)- -位置1 5.0 0.5 10.0位置2 10.0 0.5 20.0位置3 15.0 0.5 30.0由上表可知,随着弹簧秤的移动,压强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这说明压强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2. 实验2结果通过实验2,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木板朝向弹簧秤读数(N)木板面积(m²)压强(N/m²)- -竖直 5.0 1.0 5.0水平 5.0 1.0 5.0由上表可知,无论木板是竖直放置还是水平放置,压强都保持不变。

这说明压强与面积无关。

3. 实验3结果通过实验3,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物体弹簧秤读数(N)物体面积(m²)压强(N/m²)- -球体 5.0 0.314 15.92方体 5.0 0.25 20.0圆柱体 5.0 0.314 15.92由上表可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产生了相同的压强。

压力压强的物理小实验

压力压强的物理小实验

压力压强的物理小实验压力和压强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包括一个小球、一个容器和一些水。

将容器填满水后,轻轻地将小球放入水中。

我们会发现,小球被水包围,并且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力的作用。

这是由于水分子通过碰撞对小球施加了压力,使其受到了压力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可以改变一些实验条件,观察小球受到的压力变化。

首先,我们可以改变容器中的水的深度。

当水的深度增加时,小球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水的深度增加会导致水分子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对小球的碰撞次数,进而增加了小球受到的压力。

除了水的深度,我们还可以改变容器的形状。

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我们会发现小球受到的压力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当容器的底部变窄时,小球受到的压力会增加。

这是因为底部变窄会导致水分子在碰撞容器底部时速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对小球的碰撞力,进而增加了小球受到的压力。

除了改变容器的形状,我们还可以改变小球的大小。

将不同大小的小球放入水中,我们会发现受到的压力也会有所不同。

当小球的体积增大时,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大。

这是因为小球体积的增大导致了较大的碰撞面积,从而增加了水分子对小球的碰撞次数,进而增加了小球受到的压力。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压力与压强是与受力面积、力的大小以及受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的。

压力等于受力的大小除以受力面积,而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水的深度、容器的形状以及小球的大小,观察到了压力和压强的变化。

除了以上实验,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相关的实验,比如使用不同材质的容器、改变水的温度等等,来进一步探究压力和压强的影响因素。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压力和压强的知识。

总结起来,压力和压强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气压强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气压强教案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气压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认识大气压强的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一盆水。

2. 实验器材:一个吸管、一把剪刀。

3. 教具: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简单解释大气压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如风、天气等。

2. 引导幼儿思考:大气压强是否能够对物体产生影响?如何验证?实验操作:3. 将盆子里装满水,将玻璃杯倒置放入盆中,确保杯子完全充满水。

4. 用剪刀将纸剪成一个小圆片,直径略大于玻璃杯的口径。

5. 将纸圆片轻轻放在玻璃杯的口上,确保纸片平整贴合杯口。

6. 让幼儿观察并预测:当我们将杯子缓慢抬起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观察:7. 让幼儿轻轻用吸管插入玻璃杯的边缘,缓慢抬起杯子,观察纸圆片的变化。

实验讨论:8. 引导幼儿观察到,当杯子抬起时,纸圆片会被压住,难以掉落。

9. 询问幼儿:为什么纸圆片会被压住?是什么力量使其保持在杯子上?知识解释:10. 解释大气压强对纸圆片的作用:大气压强使得纸圆片被压住,不容易掉落。

11.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圆片不会被压破?进一步探索:12. 让幼儿尝试用吸管在纸圆片的边缘插入空气,观察纸圆片的变化。

13. 引导幼儿发现,当插入足够多的空气后,纸圆片会被抬起并掉落。

总结:14. 通过实验,总结大气压强对物体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压力,保持在某一位置。

15. 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受到大气压强影响的现象?拓展活动:16. 给幼儿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回答,如:为什么气球会被吹起?为什么高山上的气温较低?评估:17.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程度。

家庭作业:18.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讨论日常生活中受大气压强影响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

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1.1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方法,通过对水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加深理解水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任意点的位置水头Z 、压强水头γp 和测压管水头p Z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3.测量当a p p =0、a p p >0和a p p <0时静水中某一点的压强,分析各测压管水头变化规律,加深对绝对压强、相对压强、表面压强、真空压强和真空度的理解;4.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1.2静水压强实验的原理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不可压缩的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C p Z p Z ==+=+γγ2211 (1-1)式中,Z 为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或称位置水头;p 为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或称压强水头;p 为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压强;γ为水的重度;γp Z +称为测压管水头。

方程(1-1)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一常数,而γp Z +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因此也可以说,在静止液体内部各点的单位重量液体的势能均相等。

几何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位置高度和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之和为一常数。

静水压强方程也可以写成h p p γ+=0 (1-2) 式中,0p 为作用在液体表面的压强;h 为由液面到液体中任一点的深度。

上式说明, 在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p ,等于表面压强0p 加上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h 与液体容重γ的乘积之和。

表面压强遵守巴斯家原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上,所以当表面压强0p 一定时,由式(1-2)可知,静止液体中某一点的静水压强p 与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h 成正比。

如果作用在液面上的是大气压强a p ,则式(1-2)可写为h p p a γ+= (1-3) 上式说明当作用在液面上的压强为大气压强时,其静水压强等于大气压强a p 与液体重度γ和水深h 乘积之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创新小实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创新小实验

实验现象: 气流从两气球中间流过时,两气球会相 互靠近。
现象解释: 向两气球中间吹气时,两气球中间的
气流速度大于两气球外侧的气流速度,所 以两气球中间的气压就小于两气球外侧的 气压,在这个压强差的作用下,两气球就 会相互靠近。
二、吹不进试管里的铅笔 实验器材:
大号试管1个 试管夹1个 铅笔1支 铁架台1个(带横杆)
实验步骤:
1、用试管夹把试管横横向固定在铁架台上。 2、把铅笔横放在试管内的管口处。 3、用嘴对准管口向试管内吹气,铅笔会被吹 进试管里吗?
实验现象:
当向管内吹气时,铅笔不会被吹进管里,而 是从管口中跑出来,落在试管外。
现象解释:
当从管口向管内吹气时,进入管内的气流遇到 管底后返回。返回来的气流到达铅笔尖端的速度小 于吹铅笔的气流速度,所以铅笔尖端处气体的压强 大于铅笔另一端处的气体压强,在这个压强差的作 用下铅笔就会从试管口中跑出来。
一、吹不散的气球 实验器材:
气球2个 细线2根 铁架台1个(带横杆)
实验步骤:
1、把两个气球充满气,用细线把气球口扎紧。
2、把横杆的固定在铁架台上,使横杆保持水平。
3、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横杆上,使两个气球的 高度一致,相距约30厘米。
4、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两 气球会相互远离吗?
三、吹不落的纸条
实验器材:
纸条(20厘米长、10厘米宽左右)实验步骤:
1、把纸条用纸夹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使其自 然竖直下垂
2、纸条静止时,用嘴贴着纸条的上边沿着水平方 向吹气纸条会怎样?
实验现象:
气流沿着水平方向流过时,纸条会向上飘起 来。
现象解释:
用嘴贴着纸条的上边沿着水平方向吹气时, 纸条前方的气流速度大于后方的气流速度,所 以纸条前方的气压就小于后方的气压,在这个 压强差的作用下,纸条就会向上飘起来。

物体压强小实验报告

物体压强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压强的概念;2. 掌握测量物体压强的方法;3. 分析物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物体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量程0-5N,分度值0.1N);2. 平板(尺寸:20cm×20cm);3. 小木块(尺寸:10cm×10cm);4. 水平桌面;5. 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1. 将平板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确保其稳定;2. 将小木块放在平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小木块,使其保持静止;3.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 将小木块平铺在平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平板,使其保持静止;5.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6. 计算两次实验的受力面积A1和A2,A1为小木块的面积,A2为平板的面积;7. 根据公式P = F/A,分别计算两次实验的压强P1和P2;8. 分析比较P1和P2的大小,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1. 小木块在平板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为2.0N;2. 小木块平铺在平板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为5.0N;3. 小木块的面积A1为100cm²;4. 平板的面积A2为400cm²。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两次实验的压强P1和P2:P1 = F1/A1 = 2.0N / 100cm² = 0.02N/cm²;P2 = F2/A2 = 5.0N / 400cm² = 0.0125N/cm²;2. 分析比较P1和P2的大小,得出结论:由实验数据可知,P1 > P2,即物体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物体压强的概念,掌握了测量物体压强的方法,并分析了物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

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两个有趣实验1.喷泉实验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我们可以做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小实验。

其中喷泉实验就是一例。

1)仪器的装置 如图1-1所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外壳比较厚实的饮料瓶;(2)喷水管:用废签字笔芯去掉其笔尖金属部分并清洗干净;(3)出水管:废签字笔外笔杆、饮料吸管或橡胶管;(4)储水槽:用废饮料瓶盛水,作为供水的水源;(5)接水槽:用废饮料瓶接出水管流出的水,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

2)制作方法将饮料瓶盖取下用钻头或电烙铁钻出或烙出与笔杆和笔芯大小相同的孔后用AB胶或环氧树脂粘牢即可。

注意不能漏气!3)工作原理 如图1-2所示,当水沿出水管3流出时,封闭在饮料瓶1中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管外大气压强大于管中空气的压强,所以水能从喷嘴2喷出。

喷射的水柱高度由储水槽4与接水槽5水平面间的高度差来决定。

水柱喷射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设大气压强为p 0,签字笔喷管中的空气压强为p ,接水槽到储水槽的高度差为H ,储水槽液面到饮料瓶中液面的高度差为s ,喷射水柱高度为h 。

则储水槽液面的压强应满足: p gh gs p ++=ρρ0接水槽液面的压强也应满足: p gs gH p ++=ρρ0图 1-1 p 图 1-2h s H p 0 p 0 3 1 24 5由以上两式可得H =h ,即水柱高度等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由于水与管之间有粘滞阻力,因而实际上h <H 。

该实验不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是利用大气压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2、另一个有趣的实验1.装置 如图1-3所示,用一根直径约2.0cm 左右的长有机玻璃管(或玻璃管),将端部打磨平整后,一端用有机玻璃片滴入少许三氯甲烷粘结封口,另找一个直径稍小于有机玻璃管的小瓶或有机玻璃管同样封闭端面,使大管内径与小管外经之差在1mm 左右(以小瓶、小管能在大管内自由移动为宜)。

大气压强物理实验

大气压强物理实验

大气压强物理实验
在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物理实验课。

上课了,我们先玩了一个小游戏:把水放在桌子上,再把杯子倒过来,看谁先倒不下去。

同学们都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水不会流下来。

”有的说:“水不会掉下来。

”老师把我们的答案一一记在黑板上,然后又对我们说:“这次我们玩的游戏叫
‘大气压强’。


老师又让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把一个杯子倒过来,但杯子里的水不会流下来。

这个小游戏非常有意思,同学们都围着桌子转圈圈。

接着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的水杯灌满水,再倒过来看一看谁能先倒下去。

有的同学说:“我能倒下去!”还有的同学说:“我不能倒下去!”还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倒下去!”听了这些话,我们都笑了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大气中的大气压比同温度下液体的大气压大得多,所以不会倒下去。

老师又让我们把一只空杯子倒扣在桌面上,然后把一支笔伸进杯子里。

大家都很惊讶地看着老师。

—— 1 —1 —。

【初中物理】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小实验

【初中物理】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小实验

【初中物理】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小实验气体、液体都可以流动,流动流体的压强大小跟流体的流速有关系,下面的小实验验证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只要认真的做一做这些实验,一定会加深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解,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吹不翻的扑克牌实验器材:扑克牌2张实验步骤:1.把一张扑克牌沿长边对折,并使卷曲后扑克牌的两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左右。

2.将折叠后的扑克牌放到桌面上,使凹进去的部分朝向桌面3.用嘴向扑克牌折角下面的空间里吹气,扑克牌被掀掉了没?扑克牌没被掀掉。

再用力吹起一次,这次扑克牌被掀掉了吗?这次扑克牌仍然没被掀掉。

4.把另一张扑克牌沿短边对折再做一次该实验,看看这次扑克牌会不会被吹翻。

实验现象:用嘴向扑克牌的下面吹气时,扑克牌不仅不能被掀掉,而且还可以更稳固的撞上桌面上。

现象解释:当吹出的气流流过扑克牌下面时,扑克牌下面气体的流速大于扑克牌上面气体的流速,所以扑克牌下方的气压小于扑克牌上方的气压,于是扑克牌受到空气对它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得扑克牌不会翻转过来。

友情提示信息:当吹气方向不是刚好吹起在扑克牌下方时,扑克牌可以沿桌面滑动。

二、吹不散的气球实验器材:粗木杆(1米短左右)1根气球2个细线2根实验步骤:1.把两个气球充满著气,用细线把气球口裹起来。

2.把细杆的两端放在离地面1米高的支撑物上,使木杆保持水平。

3.用细线把两气球装设在木杆上,并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距离约30厘米4.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两气球会相互远离吗?实验现象:气流从两气球中间穿过时,两气球可以相互紧邻。

现象解释:向两气球中间吹气时,两气球中间的气流速度大于两气球另一侧的气流速度,所以两气球中间的气压就小于两气球另一侧的气压。

这样左边的气球会受到空气对它向右的作用力,右边的气球会受到空气对它向左的作用力,因此两气球相互靠近。

三、吹起不入瓶子里的铅笔实验器材:细口长颈玻璃瓶1个短铅笔1支。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存在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存在

小实验巧证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强是大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

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许多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通过小实 验巧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些小实验有些可在课堂上完成 ,有些可在课外完成 ,器材简单 ,操作方便 ,效果较好。

实验一 如图 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硬纸片立即下落。

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 ,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 ,放开手后 ,纸片不下落 ,水也不流出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纸片不下落。

实验二如图 2所示,取一注射器 ,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 ,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 , 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 ,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 ,绳下挂几个钩码 ,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实验三如图 3 所示,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 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 ,用力挤压 , 排出其间的部分空 气 , 即使在衣钩下挂一图 1较重的物体 , 也不易将两个衣钩 分开。

实验四如图 4所示 ,将木凳面弄湿 ,把像皮吸盘 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 ,握住木柄往下压 ,这时吸盘内气 体被挤压出来。

再提起木柄 ,凳子亦被提起 ,可证明大 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五将钢笔插入墨水中 ,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 ,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 ,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 被“吸”进了胶管中。

分析可知 ,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 , 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 ,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

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 ,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六如图 5所示 , 将粗试管装满水后 , 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图2 图4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 , 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 ,放开细试管后 ,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 ,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实验七如图 6所示 , 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 ,将一块浸有酒精的纸点燃后投人瓶中 ,然后迅速把剥去壳 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

待纸熄灭后 ,向瓶外浇冷水 , 瓶中气体压强减少 ,小于外部实验八如图 7所示 ,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 ,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 ,并用线扎紧 , 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名称:这只气球会爆炸不?
实验器材:气球、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针、
原理:压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再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您会瞧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象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与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

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

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人们已经把它运用到生产中去了,防爆车胎就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名称:吹不灭的蜡烛
实验器材:蜡烛、漏斗、平盘、
原理:大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过程: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
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名称: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实验器材:气球、热水(约70℃)、杯子、细线、
原理:大气压的大小不同。

过程: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
球上,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因为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