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选取1979年(武力解放——和平解决)、1987年(隔绝——交流)、1992年(民间会谈、达成共识)、2005年(重申共识、两党会见)四个时间点来介绍两岸关系发展的变化情况。

2、借助图片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展望美好愿景

五、说学法

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才能把学生带入那段历史中呢?怎样让学生跟着教师神入历史呢?

本节课主要是讲述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形成的理论和理论的成功运用以及台湾问题发展至今的情况,选取台湾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是符合本课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的。

我给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作为一个明线把三个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从诗人离开祖国近半个世纪未能回家乡过渡到台湾问题的由来,从诗人第一次回国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导出教材第一目的学习;借助诗人回母校参加百年校庆接受采访的环节过渡到第二目的学习,借助诗人接受搜狐网友的提问过渡到第三目的学习。在学完了本节课的内容后,设计一个“续诗”环节,既能回扣本节课主题,又能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15-16岁的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高一学生也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怀疑和争论,思想活跃,富于想象。而本课内容虽然理论性强,但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对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海峡两岸的频繁交流,学生都能有所体会,图片、影像资料也很丰富,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景、问题诱导、讨论等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看、去听、去想、去说、去做,用心去感受、领悟“一国两制”的巨大意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课堂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就应做到引人入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开始就给学生放映记录片,和学生一起重温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情感定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绪,使教学目标内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2、导学新课:本课主要探究一个中心问题:“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实践及其意义。

依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以及本课内容的需要,我把课本内容整合为一个探究的主题,力求从背景、实践、意义三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一起解决这一个中心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一国两制”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进一步通过问题诱导“一国两制”最先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我党从强调“解放台湾”到提出“一国两制”,说明了什么?教师评价、归纳学生的发言,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祖国统一要求的迫切,使中国共产党及中央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的纲领,为结束分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回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活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中国政府是如何收回香港的?为什么能收回香港?层层设问,并辅助以相关图片、影像资料(侧重于中英谈判的资料,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发展),启发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深刻体会为收回香港主权中国政府所作的努力,明确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是香港回归的根本保障,“一国两制”的理论是香港回归的政策保证。关于澳门回归教材没有太多的表述,教师引导学生把她与香港回归作对比,找出其共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既可。

(3)“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

设计讨论问题: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重要意义?台湾问题解决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充分说明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必将对台湾的统一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榜样借鉴。同时强调9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交往的频繁,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共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的努力,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并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政局的变化,坚决阻止分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理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组织测评,巩固教学目标

这是补偿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易不一的测试题,因为是精讲、探究式的教学,所以太细的知识点没讲到,这些应适当的在测试题中有所体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评,注意学生答题时的疏漏和行为的偏差,以达到补偿教学的目的。

4、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利用课堂板书进行小结。

最后,配乐诗朗诵《乡愁》,以升华情感,展望未来。

以上是我对《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的教学构思,希望能够体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是重点。香港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意义是难点。学生由于受所学知识的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师:请哪位同学介绍一下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板书: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2)澳门问题的由来:

①1553年: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②1557年:葡萄牙开始了对澳门的长期占据。

③1887年:清政府被迫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占领。

(3)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①1946年,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非反动统治,1949年,蒋介石退踞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裂状态;

②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

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教材、课件、视频等多方面的资料提供,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