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承载力仿真与调控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界定与拓展
第 32 卷 第 6 期 2013 年 6 月
地 理 研 究 GEOGRAPHICAL RESEARCH
Vol.32, No.6 Jun., 2013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沁河流域系统优化调控
叶龙浩 1,周 丰 2,郭怀成 1,高 伟 1,何成杰 1,王翠榆 1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摘要:基于水环境承载力核算模型,提出流域系统优化调控方法,并应用于沁河流域。通过 承载力核算模型计算出 2015 年和 2020 年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当系统动力学预测的 2015 年和 2020 年经济发展规模高于承载力时,通过约束条件中工业企业排放浓度、城镇生活污水收集 率、水资源利用率、尾水回用率等 4 项调控指标进行敏感度分析,最终确定最优的经济发展。 结果表明:沁河流域应该优先调控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2015 年,执行工业污水排放二级标 准,收集率须达到 71.4%以上,优化后的经济规模阈值为 475.6 亿元;2020 年,执行工业一级 标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率须为 78.4%以上,相应地经济规模阈值为 816.0 亿元。 关键词:水环境承载力;可持续性;系统动力学;系统优化;沁河流域
1 引言
水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状态下某地区水环境所能承受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增长阈值[1], 在环境管理、资源利用[2]、土地耕种[3]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技 术、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等密切相关[4],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也 是流域可持续性的重要判据[5]。然而,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测度以及基于此的流域系统优 化调控成为一类研究难题 [6]。目前,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测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对水环境承载力状态进行评估[7-10]; ② 基于系统动力学或优化模型 方法计算特定状态下的水环境承载力 [11-13]。对于第一类方法,主要通过对评价指标赋权, 以指数形态分辨水环境所处的综合状态,计算和操作过程相对简洁,可重复性强,是目前 应用较为广泛的量化方法[14]。但该类方法的缺陷是预测能力较差,主要作为鉴别手段而非 调控手段[15]。考虑到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体系中,涉及的因子众多[16],反馈关系复杂,大 量的数据交叉重叠,主次互相隐合,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7]。为此,针对环境承载力 研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剖析系统所有要素的因果 反馈关系[18,19]。相比而言,其优势在于:① 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承 载力;② 将复杂的系统逐步分解,使模型建立成为可能;③ 允许开展相应预测工作。尽 管如此,对复杂系统的合理简化以及参变年代美国提出流域管理以来,强调以流域方法为基础,采用流域分析 的途径,在流域尺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来维系、保护和恢复水环境及水生态系统完整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近年来,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越来越意识到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影响和效果,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强调系统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
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对政策的实施和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首先,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政策的影响。
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政策实施后系统的行为和变化。
模型可以包括政策的各个方面,如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可以预测政策对系统的影响,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在实施前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其次,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优化政策设计。
通过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到最优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比如政策的幅度和时机,来评估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更加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结果,从而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此外,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政策的长期影响。
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可以模拟政策实施后系统的演化过程。
这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长期影响和潜在的不良后果。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模型的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以避免可能的负面影响。
然而,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参数,而且对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其次,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需要对系统的各个方面和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对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也需要政策制定者对模型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模型结果的正确解读和使用。
综上所述,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仿真与评估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全面、定量的分析方法。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环境保护中的
2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环境问题也成为了国家与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是1956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orrester教授所创立的,其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的科学,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与解决系统问题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科学。
系统动力学主要是将计算机模拟技术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功能分析,对复杂动态反馈性系统问题进行研究与解决的一种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适合进行动态预测与政策影响分析的方法,其可以有效地将系统内的各个因素组织起来,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将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环境保护中对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很重要的意义。
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与优势系统动力学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对所研究的整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分析,而其主要特点则是能够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模拟分析。
一般系统动力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开放系统,而在进行该类系统的研究时,其主要是从微观结构入手,研究分析系统内部元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反馈环的动态行为,然后利用分析结果将系统的基本结构构造出来,最后再应用计算机技术根据其基本结构构建一个相互作用的流图与仿真模型,采用该模型模拟不同因素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构制定不同的决策方案,最终达到有效地调控系统的目的。
由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与模拟语言较为成熟,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和其他的方法相比则具有很多优势:能够解决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以及复杂时变等系统问题;能够明确地体现出系统内部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对系统进行动态模拟以及战略性的研究,对系统的行为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现了统一;其能进行长期性与周期性仿真,即使数据不多,仍能进行研究;其有专用的模拟软件,因此操作更方便、容易。
2 系统动力学应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动力学作为一种系统分析和仿真的方法,目前其在国内外的环境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政策制定者需要预测和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
然而,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分析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预测政策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政策的影响。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它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系统的变化过程。
系统动力学模型由一系列的方程组成,描述了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方程可以包括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从而全面地描述了系统的运行机制。
二、政策模拟的基本步骤政策模拟是指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以预测政策的潜在影响。
政策模拟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模型建立、参数估计、模型验证和模拟分析。
首先,问题定义是政策模拟的起点。
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确政策的目标和影响范围,以便建立相应的模型。
其次,模型建立是政策模拟的核心。
模型建立包括确定系统的边界、建立系统的结构和定义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步骤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确保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然后,参数估计是政策模拟的重要环节。
参数估计是指确定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具体数值,以使模型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
接着,模型验证是政策模拟的关键步骤。
模型验证是指通过与实际数据的比对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最后,模拟分析是政策模拟的结果展示和解释。
模拟分析可以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的系统行为,从而预测政策的潜在影响。
三、政策模拟的应用案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政策模拟研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1.经济政策模拟:政府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模拟不同的经济政策情景,预测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影响。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评价武汉市水资源承载力
制 约的关 系 , 结合水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分 析 图 将各 子系 统联 系起来 - - , 得到水 资源~ 经济一 社 会一 生态环境 的耦合 系统 , 构 建 出 了相 对 完 整 的 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仿真模 型系统流图 。该 系 统 动 力 学 仿 真模 型 中包 含 5 种变量 : 状态变量 、
【 中图分类 号】 T v2 1 1 . 1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9 — 1 7 4 2 一 ( 2 0 1 4 ) 0 3 — 0 1 0 3 — 0 5
1 前言
水 资 源承 载 力 系统 是 一 个 复杂 的 系统 , 涉及 资
能在单 一 的系统 中来做分 析 , 还需要 全盘考虑 资 源、 社会 、 环境 、 经 济 和 水 污染 等 因素 之 间 的联 系 ,
速率变 量 、 辅助变量 、 常 数 变 量 和 表 函数 , 这 些 变
的理论基础复杂 、 计算过程繁琐 , 而且评价结果受
人 为 因素 的影 响 较 大 ] 。针 对 以上 问 题 , 本 文 以 系
统 动 力 学 原 理 建 立 模 型 并 用 密 切 值 法 来 分 析 模 拟 结果 , 将 两者 有 机 结合 引 入 到城 市 水 资源 承 载力 的 评 价与决策研究 中, 探 寻 一 种 简单 可行 、 科 学 可 靠
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量之间 由4 1 个方程相互连接 , 构成 了 1 O 条反馈 回 路, 用 系 统 动 力学 专 用 软 件 V e n s i m软 件 建 立 模 型, 如图I 所示 。
2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水资源承载力所涉及 的面 比较广 , 对其研究不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9
系统动力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孙烨;梁冬梅【摘要】简要介绍了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及优势.从水资源保护、固体废弃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综述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前景.%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ystem dynamics, then reviewed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five aspect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solid wastes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assessment,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lanning,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nally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ystem dynamic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3页(P4185-4187)【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环境保护;应用;综述【作者】孙烨;梁冬梅【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吉林长春1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2系统动力学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创立的,以计算机模拟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结构功能分析,研究和解决复杂动态反馈性系统问题的仿真方法。
《2024年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范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系统动力学方法概述系统动力学是一种以系统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演化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适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这类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流量的变化、交通政策的影响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三、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成因分析(一)现状描述当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道路拥堵、公共交通压力增大、交通事故频发等方面。
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现象尤为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成因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不合理,道路布局不尽科学;二是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道路资源供不应求;三是交通管理不到位,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公共交通发展不足,市民出行方式单一。
四、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策略研究(一)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包括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政策等多个子系统,能够反映城市交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
(二)分析交通流量变化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
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交通流量变化情况,以及交通流量与道路状况、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关系。
(三)制定治理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包括优化城市规划,完善道路布局;控制机动车数量,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研究
Dy a i r y ng Ca c t f Re i na a e v r n e tBa e n S se n m i s n m c Ca r i pa iy o g o lW t rEn io m n s d o y t m Dy a c
M 0 Shu ho g, SU N n xi — n Xi - n,SH EN ng, TA N G un e Bi Ch -
i o lx a d c a g a l. Ta ig Ba j Ciy i h rh s e i n fr e a l ,t e u b n s c mpe n h n e b e k n oi t n t e No t we tr go o x mp e h r a
e io nv r nm e c r y ng a ct . By i ul tng e e a s he e nt a r i c pa iy s m a i s v r l c m s, t c r e p di g he o r s on n W ECC i s
wor d o e p c i e y a he o i u s he ei r i e ke utr s e tv l nd t ptm m c m s p ov d d,whe e ovdi g a s r t gi c — r by pr i n t a e cde i son b s sf r r g o ls s a na l v l pme . i a i o e i na u t i b e de e o nt
Ab t a t s r c :W a e nv r nme t c r yi a ct s i p t nt b ss f r c or i tng t e i a — t re io n a r ng c pa iy i m or a a i o o d na i he r g on le c no — oce y e io o my s i t - nv r nme t s s a n bl v l m e t Ciy i a he c l - op a e r a wih h n u t i a e de eop n. t s a iy p ul t d a e t t e f e ue t e o mi c i iis, O t a he f c or fe tng ct t re vionme tc r y n a ct r q n c no c a tv te S h tt a t sa f c i iy wa e n r n a r i g c pa iy
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第3 6卷
第 1 期
生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 系统动力学仿真
佘 思敏 , 胡雨 村
( 北京 林 业 大 学 水 土保 持 学 院 , E 京1 0 0 0 8 3 )
摘 要: 水 资源承载力是约束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 的重要 因素. 根据水资源与 社会、 经济、 生态之 间的耦 合关 系 , 建立水 资源 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 型, 通过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 的对 比, 验证模 型可行性. 以 中新 生态城 的选址区域 : 滨海新区为研究对 象, 针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动态的预测 和分析, 结果表 明经济发展用水对水资源供需差额的影响远远大于生态用水和生活用水 ; 综合 型发展模式是滨海新 区在水 资源承载力约束下社会经 济发展 的最优途径. 提 出控制经济发展用水 、 保护水源地 、 开发非传统水源
2 0 1 3年 1月
’
四川师范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i e h u a n N o F n q 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Na t u r a ] , 2 0 1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3 9 5 . 2 0 1 3 . 0 1 . O 2 7
水 资源承载力 作为 一个 专业 名 词 , 已被广 泛应
用 于某一 区域特 别是缺 水地 区 的可持 续 发 展研究 .
圳[ 1 6 3 、 天 津 市 、 滨 海新 区 引等地 的水 资源 承 载 力进行 了仿 真 分 析 , 可 以看 出 , 系统 动 力 学 的理 论 与方法 已经 被广泛 接受 和应用 , 并 成为 研究 水 资源 承载 力 的主 流 方法 . 评 价 体系 和研 究 对 象 方 面 , 以 往 的研究 中 多是 从 经济 和人 口两个 方 面 来探 讨 缺 水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 虽 然 强 调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但缺乏 具 体 的相 关 指标 , 鲜有 立 足 于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的水 资 源 承载 力 研究 . 与普 通 城 市 不 同 的是 ,
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应用研究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其具有相对完整的行政范围、资源环境、产业体系,以及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可将其视为一个系统,作为所建立的动态仿真模型的系统边界。
3.变量和参数
模型中的变量由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及相关参数构成。将城镇人口、农林业灌溉面积、牲畜头数和工业增加值设为状态量,作为表征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表征参数(如下表)。
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应用研究
姓名:丁丽萍
学号:3102115101
班级:工业2101
摘要:系统动力学(Sys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
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知道,建立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是一种结构——功能的因果机理性模拟,它一反过去常用的功能模拟法,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入手建模,构造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信息反馈机制,进而模拟与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这种模型模拟可以研究信息反馈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它强调系统行为主要是由系统内部的机制决定的,擅长处理长期性和周期性的问题;在数据不足及某些参量难以量化时,以反馈环为基础依然可以做一些研究,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擅长处理高阶次、非线性、时变的复杂问题。本次将研究系统动力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系统动力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城市动力学”、“国家动力学”、与“世界动力学”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城市、国家及世界的动力学模型模拟系统的变化趋势,但在模型中已经考虑到了资源与环境因素。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就是把系统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环境领域而产生的。首先,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系统。而社会系统范围十分广泛,凡涉及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系统都属于社会系统,人口系统、环境系统、教育系统、资源系统、能源系统、经济管理系统等都是社会系统的主要内容。因此,环境领域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把握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反馈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环境系统的运行状况,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环境决策提供有用的的信息和支持。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模拟与仿真研究
Policy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作者: 刘开迪[1,2];杨多贵[1,2];王光辉[1];周志田[1]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9
出版物刊名: 中国管理科学
页码: 209-22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政策;政策模拟;多情景仿真;系统动力学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环境治理改善等诸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为探究不同政策对该过程的影响,本文从经济、人口、教育、科技、环境治理等要素出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3类共11种仿真情景,模拟不同政策及组合政策作用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
结果表明:(1)延续当前发展模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领域的进步最为显著;(2)单一政策情景下科技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推动作用最大,生育政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优于基准情景,但弱于教育政策与环境治理政策的作用效果;(3)组合政策情景下,科技与环境治理政策组合对于生态保护领域的推动作用最大,教育与科技政策组合能够实现最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政策组合选择还应结合环境治理领域长短期目标的实现进行,前一组合能够较快实现目标,而后一组合能够实现更稳定的进步;(4)科技政策在单一政策情景与组合政策情景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科技
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连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承载力模拟预测
中图分类号:S 7 1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 6 7 3 . 9 2 3 X ( 2 0 1 3 ) 0 4 . 0 0 7 0 . 0 6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b a s e d o n s y s t e m
第 3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e n t r a l S o u t h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o r e s t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摘 要 :城市化 进程将导致城 市生态承载 力受到威胁 。将 系统动力学 原理运用于大连城 市化实施过程 中的生态
承载力预 测,在分析城 市化系 统特 征及其 系统 内部各因素之 间复杂关 系的基础上 ,建立系统动 力学生态 承载力 动态仿真模 型。根据预测 结果 ,大连市 2 0 1 5年和 2 0 2 0年水 资源、土地 、C OD的生态承 载力利用强度 指数都大
于1 ,尤其是 C OD, 分别达 到 4 . 2 4 和4 . 4 3 ;其次是水资源 ,分别为 1 . 6 7 和 1 . 8 1 ;再次是土地,分别 为 1 . 1 5和 1 . 7 5 。 2 0 1 5年和 2 0 2 0年 大连市生态 承载 力综合指数 分别达 到 了 4 . 2 5 和4 . 9 5 ,且远 期开发 强度 与生态 承载力 的矛盾将 进 一步加剧。 关键 词:城市化 ;系统动力 学;生态 承载力 ;利用强度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个案分析:以长沙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
基于 现实条 件 的土地 承载力 研究 、土地 的适度 承载
力 研 究等 。I总 体来 说 ,传统 的土地 承载力 研究 以 4 ]
ZHOU n - u , Ya g h i ZHU o g me ZHANG - i g ZHOU i H n - i, Yu p n , M
( ol e f eore dE vrn n, u n gi l rl nv r t C agh 1 18 C ia C lg R sucs n n i me tH ma A r ut a U ies , hn sa 0 2 , hn ) e o a o c u i y 4
第 1 卷第 3 2 期
21 0 1年 6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u a o nn AgiutrlU iesy (oilS i cs or l fHua r l a nv r S ca c n e) n c u i e
Vl . 2No 3 0 1 1 .
J n. 2Ol u 1
区域 土地 综 合 承 载 力个 案 分 析 : 以长 沙 市 为例
— —
基于 系统动力 学视 角
密
402 ) 1 18
周 杨 慧 ,朱 红 梅 + ,张 玉 平 ,周
( 湖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 院 ,湖南 长沙 摘
要 :根据系统动力学原 理 ,充分考虑耕地 与建设用地创造 的价值和生态用地对经济的约束 ,进 一步扩大土地
承载力研究范围 ,分析 土地综合 承载力 的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并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 动力学仿真模型 。
在此基础上以 2 0 年 为基期 ,对长沙市 2 0 - 2 2 年 土地承载力变化进行仿真模拟 ,其结果 表明 :人 口低速发 08 0 9- 0 0 -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模型优选方法整理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模型优选方法整理生态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承载和支持人类活动的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态环境承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准确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和方法。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模型优选方法进行整理。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复杂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中,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模拟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变化过程。
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考虑到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考虑到时间的变化。
通过对生态系统内要素的数量和相互作用进行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生态足迹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用于量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的方法。
生态足迹模型可以衡量人类对于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并通过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供给能力进行比较,来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生态足迹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数量化的指标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联系起来,并提供了一种衡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生态效率模型生态效率模型是一种通过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效益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来评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方法。
生态效率模型可以衡量生态系统的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通过比较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来评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效率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考虑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回复能力,为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
四、GIS空间分析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整合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并对其进行空间分析的技术。
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中,可以利用GIS技术来构建空间分析模型,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评估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GIS空间分析模型能够考虑到地理位置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种全面、综合的评估方法。
五、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模型是一种将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评价方法。
系统动力学在榆林市环境承载力预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方差等 ,决定最佳模 型 ,确定 方程见表 1 ,表 2 。
表 1 系统 动 力 学基 本 方 程
因变 量 ( ) Y
总 人 口
1 )经 济子 系统 。经济子系统 中经 济指标 的选 择主要 以 “ 工业产值 ”为核 心 ,着重反映整体经济水平 和经济发展潜 力 。根据榆林市 经济 发展 情况 ,考 虑各 指标 之 间的相 互关 系选择工业总产值作 为本次研究的经济指标 。 榆林市 20 0 9年实 现生产 总值 10 . 1亿元 ,同 比增长 32 3
煤
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
程
21 0 1年 第 3期
系统 动 力 学在 榆 林 市 环境 承 载 力 预 测 分 析 中 的应 用 研 究
杨 梅 忠 ,孟 东 芳 , 贾少 杰 ,席 国 强
( 西安科技 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 院,陕西 西安 705 ) 10 4
摘
要 :环境承 载 力是 区域 环境 系统 结构 与 区域社 会 经济 活动适 宜程度 的 一种表 示 。为 了优
2 2个 乡 镇 J 榆 林 的 气 候 具 有 典 型 的 干 早 、半 干 早 大 陆 2 。
差 l蠢人 矿 l{ 水 蠢 口 资 l I 地 囊l 资 资 源 土源 源
图 1 系 统层 次 结构 图
性季风气 候。榆林 市可划分 为南部 和北部两个 自然 生态 区,
南部为典型的黄 土丘 陵沟壑 区 ,以旱生 植物为 主 ,植被 稀 榆林市环境承载 力系统 动力 学模型 的空 间边界是 整个
系统动力学是一 门分析 研究信 息反 馈系统 的学科 ,也
是 一 门认 识 系 统 问 题 和 解 决 系 统 问 题 的 交 叉 的 综 合 的新 学
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地球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负荷的能力。
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展开讨论。
一、环境承载力评价的背景和意义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福祉的重大问题,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是衡量环境问题的重要指标。
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涉及到环境、经济、社会多个方面的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在今天,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已经不仅仅是环保部门或科研人员所关注的问题。
它已经被各种机构和政府部门所重视,例如城市规划部门要考虑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能源局要考虑能源的环境承载能力,交通部门要考虑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的环境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企业长期超载的环境成本将会使其走向衰败。
二、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目的和方法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人口、经济和资源的发展状况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和预防环境危机。
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评价研究。
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承载力指数法、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承载力模型和基于追踪技术的碳足迹评价方法等。
其中,环境承载力指数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它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来描述环境质量,利用统计、模型等方法来分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
三、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应用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用于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规划,以达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环境承载力评价也可以用于企业的环境管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认知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目前环境承载力评价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指标体系单一、评价模型搭建不完善、缺乏有效数据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 CT : v rnme tlb a n a a iy i n a p o it e re o h tucu e o n io men y t m n O En io na e t g c p ct sa p r prae d g e ft e sr t r fe vr n i ts se a d S 。 co —e o o c a tvte . I r e o h r nz h c no i e eo me ta d e v rnme tlprt cin a d o i z i c n mi ciiis n o d rt a mo iet e e o m c d v lp n n n io na oe to n ptmie t ec ryn a ci ft e e vr n n n S a iP o ic h a r ig c pa t o h n io me ti ha nx r vn e,t i e e r h a o t o i ai n o tb ea d r to a y hsr s a c d p sac mb n to fsa l n ai n l meh ds tr u h bu li g mo e sb s d o yse tc d n mi ,smu ae a s re fi d x so i e e e eo i g to , h o g id n d l a e n s tmai y a cs i l t ei so n e e fdf rntd v lp n f
ig fl vcny .T es l i eut so a tem dl ae nS f h ni n na cr i aai n , ul aac ) h i a o rsl hw t th oe bsdo D o teev omet ar n cpct , mu t n s h r l yg y
slt n .An et t n i ma eb sd o y tei f h aa n tc n ld stesaeo a a it o e od oui s o si i s d ae n snh sso ed t.a d i o cu e h tt fc p bly( vrla — ma o t i
第2卷 第2 7 期
文 章 编 号 :0 6—94 (0 0 0 0 9 5
计
算
机
仿
真
21年2 0 0 月
基 系 动 力 学 的 环 境 承 载 力 仿 真 与 调 控 于 统
陈永 霞, 薛惠锋 , 王媛媛 , 解丹蕊
( 北 工业 大学 自动 化 学 院 , 西 两安 70 7 ) 西 陕 10 2 摘要 : 环境 承载 力 是 区域 环 境 系 统 结 构 与 区域 社 会 经 济 活 动适 宦 程 度 的 一种 表 示 。环 境 承载 研 究 很 重 要 。为 使 陕 西 省 经 济
a r e wih a talsae Th e ut r vde a te r tc lb ssfrt e d v lpme to h nx o n e plns g e t cu t l. e r s lsp o i h o eia a i o h e eo n fS a iPrvic a . K EYW O RDS: vr n n a ar i g c p ct Sy tm yn mis; mprhe sv v l to eh d En io me t lc ryn a a iy; se d a c Co e n ie e auain m to
CHEN n Yo g— xa, i XUE i f n W ANG a —y a XI Da 一 】 i Hu — e g, Yu n u n, E n
( o eeo uo m in otw s r oy e ncl n es y X ’ h n i 1 0 2 C i ) C l g f t t ,N r et n P l e h i i r t , i n S a x 7 0 7 , hn l A n o h e t aU v i a a
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 优化陕西省环境 承载能力 ,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法 ,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 型, 仿真 陕西省 中长期(0 7—22 20 00年 ) 不同发展策略下各指标数值 , 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不同策略 F环境承载力的值 , 最终得 出承载
状态( 载 、 载、 超 满 可载 ) 。仿 真结 果 表 明基 于 系统 动 力 学 的 环 境 承 载 力模 能 够 动 态 仿 真 现 实 的 环 境 承载 力 ; 究 结 果 可 研 为 陕 西省 发 展 规 划 的制 定 提 供 一定 的理 论 依 据 。 关键 词 : 境 承载 力 ; 统 动 力学 ; 合 评 价 法 环 系 综
t t sf h n x Po i ei mi l gt m ( 0 7—2 2 ) t m auetec p blyo a ht t ndf r t a i r a n i rv c d— o r 2 0 cc o S n n n e 0 0 , o e sr a a it f c ci i ie n h i e a c fe
中 图分 类 号 :P9 . T 3 19 文 献 标 识码 : B
Smuain a dAdut n fE vr n na i lt n j sme to n io me tl o
Ca r i g Ca ct s d o S s e Dy a i s r y n pa iy Ba e n y t m n 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