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知识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半径约6357km 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震按其成因划分为四类:1.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2.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者地下岩层突然发生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3.诱发地震: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及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震4.构造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岩层的构造变动引起的地震(约占地震发生的90%)——是结构抗震的主要研究对象

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为震中;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为震中距.

地震波(体波和面波)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振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振动)(面波)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1.体波:可分为纵波、横波两种形

(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一般周期较

短、振幅较小,常引起上下颠簸运动;

(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一般周期较

长、振幅较大,常引起水平方向运动.

2.面波:可分为瑞雷波、乐夫波两种形式

(a)瑞雷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与地表

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向的椭圆运动;

(b)乐夫波:在其传播时,质点在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

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做蛇形运动

(地震动的三要素)一、最大振幅——描写地震地面运动强烈程度的最直观

的参数,在抗震设计中对结构进行时程反应分析时,往往要给出输入的最大

加速度峰值。

二、频谱特性——对时域的地震加速度波形变换到频率域,就可得到波形的频谱特

性,频谱特性可以用功率谱、反应谱和傅里叶谱来表示.揭示地震动的周期分布特

三、持续时间——结构物从开裂到倒塌,往往要经历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反复振动过程,即使结构最大变形反应没有达到静力破坏时的最大变形,但结构可能由于长时间的振动和反复变形而发生倒塌破坏。

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即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一种尺度.常用里氏表示。地震震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关系:M<2 微震、M=2~4有感地震、M>5破坏性地震、M=7~8强烈地震、M>8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 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越小烈度就越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的因素有关.中国地震烈度表见P284,附录A震中烈度—震中区的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判断。地震烈度把地震的强烈程度,从无感到建筑物毁灭及山河改观等划分为若干等级,列成表格,以统一的尺度衡量地震的强烈程度。表1.1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

定的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地震区划:依据地质构造,历史地震规律,强震观测资料,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每一地区在未来一定时限内关于某一烈度的超越概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基本烈度所覆盖的区域的工作.

地震破坏的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

(地表破坏及其影响)

地裂缝主要有两种:地面的岩层发生错移,土质松弱地方产生交错裂

缝。

地面下沉多发生在软弱土分布地区和矿业采空区,地面不均匀沉陷易

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喷砂冒水的现象(液化)一般发生在沿海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

震波的强烈振动使含水层受到挤压,地下水往往从地裂缝或土质松软

的地方冒出路面,在有砂层的地方则夹带砂子喷出形成喷砂冒水现

象。

滑坡塌方常发生在陡峻的山区,在强烈地震的摇动下,由于陡崖失稳常引起塌方、山体滑移、山石滚落等现象。

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

1)基本完好:承重构件完好,个别非承重构

件轻微损坏;附属构件有不同程度破坏.

2)轻微损坏:个别承重构件轻微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明显破坏;附属构件有不

同程度的破环.3)中等破坏: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非常严重破坏.

4)严重破坏: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部分倒塌.

5)倒毁:多数承重构件倒塌.

次生灾害是指由一次灾害诱发的,如地震后引起的火灾、水灾、海啸、逸毒、瘟疫等灾害。

在地震工程中一般把地震灾害划分为一次灾害和次生灾害。

①一次灾害是指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如建筑物倒塌、地面破坏和工程设施的破坏等。

②次生灾害为地震引起的间接灾害,有时比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失还大。如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后的大火使全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

抗震设防的目的

:

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

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

修,大震不倒

我国对小震,中震,大震规定了具体的概率水准.

多遇烈度(小震):建筑物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内(50年)出现的频度最高的

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其超越概率为63.2%。

基本烈度(中震):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

有10% 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