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秦朝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3节 秦汉)

秦权
“三公九卿制”
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和交流,利于 国家的统一。
天延维 下元天 康万降 宁年灵
秦半两及钱范 秦小篆瓦当
思想文化方面: 1)“小篆”通用全国,后发展成“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四至: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意义:1)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局面, 符合历史发展。
2)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 定基础。
3)有利经济恢复、百姓安定 生活。
2、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始皇帝)。 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制”)。 3)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4)颁布通行全国秦律。
1)禁止残害奴婢; 2)减轻赋税; 3)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4)削减官吏,军队劳力回乡从事生产。 5)提倡节俭。
二、两汉 4、西域都护府
意义: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府”,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 中央政权的开始,纳入中华版图。
西域都护府
二、两汉 5、丝绸之路 内容: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拓丝路;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为适应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的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 标准。
董仲舒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 教。西方汉学家称董仲舒是“儒家的第一个 神学家”。
2)王充(《论衡》,唯物主义思想家,无 神论者,“人死魂灭”。)
王充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回忆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回忆秦朝的兴亡秦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兴起与崩溃都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秦朝的兴起源于公元前221年,当时由秦国的势力逐渐扩大,最终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的兴起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此前,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斗,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秦朝的统一给中国带来了稳定和繁荣。
其次,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积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例如实行了土地平均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等。
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朝的统治并不持久,公元前207年,秦始皇去世后,由于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秦朝开始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对秦朝的崩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李斯立即迎立二世,而非商鞅所推的昌平君,此举引发了朝臣之间的不满和争斗。
李斯政权的确立使得秦政权的内部团结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大规模的阴谋诱使秦军在涿鹿之战中失败。
在这场战争中,秦朝失去了重要的军事资源和人力,进一步削弱了其统治地位。
另外,起义的蔓延也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义军头领范雎等人秘密传令,动员各地起义,山西、河北、河南和陕西等地都爆发了规模不小的起义。
这些起义活动使得秦朝的统治面临严重挑战。
最后,秦始皇陵的盗墓事件也加速了秦朝的衰落。
这起事件使得秦朝的权威受到严重冲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综上所述,秦朝的兴亡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
它的兴起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以及起义的蔓延,秦朝最终走向了衰落。
秦朝的兴亡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了后世王朝的借鉴。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事件

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事件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些著名政治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1. 秦朝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诞生。
秦始皇通过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和货币,修筑万里长城等措施,有效地统一了多个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朝的统一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朝的兴起秦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胜利,建立了汉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汉朝统治了近4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之一。
汉朝的兴起为中国历史上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三国时期公元184年,东汉末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被称为三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由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共同组成。
三国时期持续了近60年,期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如赤壁之战和五虎上将等。
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唐朝的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王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统治中国。
唐朝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被誉为“盛世”。
唐朝政权实行了开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唐朝还与西方国家保持着广泛的交流,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唐朝的盛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封建革命,为中国近代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这场革命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秦统一背景: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的灭亡:(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夏(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经过:建立张楚政权
(4)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
★(刘邦)建立(汉朝),都城(长安)。
西汉开始。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中国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秦统一中国1.秦灭六国的背景: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③秦王嬴政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2.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建立的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朝建立后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何作用?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⑤统一车辆和道路,⑥巩固边疆,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作用: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中央集权制度:内容:①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③地方建立郡县制(这是秦朝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⑴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⑵统一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⑶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⑷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⑸巩固边疆:开凿灵渠,便利南北水运;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文字的发展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广东省考研中国古代史复习秦汉史重要事件整理

广东省考研中国古代史复习秦汉史重要事件整理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广东省考研中国古代史复习中,了解秦汉史的重要事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秦汉史的重要事件进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秦朝重要事件1.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帝国。
2. 改革法制: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币制等,以统一法制,加强中央集权。
3. 焚书坑儒:秦始皇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运动,烧毁了大量古籍,迫害士人,以加强自己的统治。
4. 修筑长城: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并统一边疆防线。
5. 分封制: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封制度改革,以对抗地方势力的威胁,加强中央权威。
二、汉朝重要事件1. 光武复位:公元25年,刘秀发动光武中兴运动,推翻王莽篡汉,恢复了汉朝的统治。
2. 创设科举制度:汉武帝创设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注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 西汉太初法度:汉武帝颁布了一系列的太初法度,对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了完善。
5. 与匈奴的战争:汉武帝进行了多次与匈奴的战争,既保卫了西北边疆,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以上仅为秦汉史的一部分重要事件,对于广东省考研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而言,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考生多使用教材、资料等资源,结合历史地图等辅助工具,全面深入地学习秦汉史及其相关事件。
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重要事件,才能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考题。
通过本文对广东省考研中国古代史复习秦汉史重要事件的整理,相信考生能够更加明确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在备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史—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

【合作探究】: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 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 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 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 朝”。) (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选官用官制度
(一)、秦的统一
1、灭六国实现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2、巩固统一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特点: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平岭南,开灵渠,设三郡;击匈奴,收 河套,修长城和“直道”;西南夷,开 “五尺道” “焚书坑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述 (1)含义: 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 两个概念。 ◆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个人专断独裁。 ◆ 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 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血缘关系 奴隶社会
官员产生及 世袭、封地 权利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 直属中央 方独立性 职责范围 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 统治权 行政管理权 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历史作用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强和国家的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8、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前期为主) 1、政治: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效组织) 民族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巩固、发展。
(例如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开创性、 深远)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

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表: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炎帝、伯夷、叔齐、尧、舜、禹商朝(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武丁、太康、太甲、仲商、微商、利商、外商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周文王、周武王、周襄王、周昭王、周桓王、周平王秦朝(公元前221-公元206年):秦始皇、嬴政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汉高祖、刘邦、汉景帝、汉武帝、汉明帝、汉宣帝、汉献帝、汉章帝、汉景帝、汉恒帝、汉世宗、汉光武帝、汉玄宗、汉孝文帝、汉文帝、汉贞观帝、汉武后帝、汉少帝、汉灵帝三国时期(公元220-公元280年):曹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彰;蜀汉:刘备、刘禅、刘琦;吴国:孙权、孙策、孙亮、孙峻西晋(公元265-公元317年):司马炎、司马炽、司马衷东晋(公元317-公元420年):司马睿、司马懿、司马晋、司马师、司马昱、司马绍南北朝(公元386-公元589年):南朝:宋朝:司马炎、司马淳于、司马曜;梁朝:梁武帝、梁惠帝;齐朝:齐高祖、齐顺帝;北朝:北魏:献文帝、文帝、废帝、太宗、慕容垂、慕容玄;北周:文明帝、明帝、恭帝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隋炀帝、隋煜帝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唐高祖、唐太宗、唐中宗、唐睿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钦宗、唐武宗、唐宣宗、唐穆宗、唐肃宗、唐代宗五代十国(公元907-公元960年):五代:晋朝:政宗、穆宗;汉朝:太始皇帝、明元帝、武成帝;蜀汉:孝文帝、宣宗、建宗、章宗;吴越:吴王太祖、吴王太宗;南梁:明孝帝;十国:闽国:宋太祖、宋中宗;潮国:文宗、宋明帝、宋宗室、宋钦宗;梁国:明帝;吴国:明皇帝、宋宗室;徽国:怀宗、思宗;越国:越王;陈国:萃宗;零陵国:零陵王宋清帝;桂国:少帝;南海国:岭南王;南齐国:崇祯帝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宋太祖、宋仁宗、宋中宗、宋穆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度宗、宋光宗、宋欣宗、宋钦宗、宋祐宗、宋炳宗、宋元宗金朝(公元1115-公元1234年):金太祖、金太宗、金高宗、金恭帝元朝(公元1271-公元1368年):元太祖、元世祖、元宣宗、元绍宗、元英宗、元泰宗、元显宗、元宝宗、元欣宗明朝(公元1368-公元1644年):太祖、成祖、仁宗、英宗、泰宗、熙宗、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清朝(公元1644-公元1912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嘉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秦朝

中国历史主要朝代秦朝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先秦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和秦国,存在时间为前221年至前207年,共十五年。
秦始皇嬴政在位三十六年,吞并六国,称霸中原。
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自认为得兼天下。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统一的和平环境,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统一的和平环境,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不同民族的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庞大的文化教育体系,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统一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位于唐朝之前,与南北朝合称“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者为杨坚,他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隋朝的政治制度多沿袭北周,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
在经济方面,隋朝实行均田制,改革赋役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隋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提供了机会。
隋朝时期的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初唐四杰”等著名诗人。
在艺术方面,隋朝的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如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
然而,隋朝的统治并不稳定。
中国古代史秦汉概括

中国古代史秦汉概括第一节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一、秦朝统一后建立的政治制度(一)中央制度1、建皇帝制:取三皇五帝称号,自称“皇帝”,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了谥法。
2、在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
所谓三公,即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太尉(全国军队最高官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监察百官)。
低于三公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九卿,主要有奉常、郎中令、太仆、卫尉、廷尉典客、治粟内吏、宗正、少府等。
这些官吏皆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二)地方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初全国设36郡,秦末增至40郡(京畿不设郡,设内史以别于其他郡)。
郡下设县,县分若干乡,乡下有里、亭、邮等。
【郡县制】秦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全面负责郡的政务;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军事;监御史负责监察。
郡内设县令或县长,下设县尉(掌管全县军事)、县丞(助理设县令或县长,并负责司法裁判)。
县内分若干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收租税和征发徭役)、游激(负责治安)。
乡下有里、亭、邮等。
另外,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是为上计。
郡县制的推行,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三)经济制度:1、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稳定税收收入,并且通过法令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权,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2、统一货币:货币分为二等级,以黄金为上币,以懂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3、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秦朝的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
(四)军事制度:秦朝军队由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构成。
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军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
地方军由郡尉掌管。
秦朝军队分为三种:一是材官,也称“材士",即步兵;二是骑士,也称"车骑”,即车兵和骑兵;三是楼船,即水兵。
中国古代史之秦朝重点知识讲解

之 秦朝
1.秦朝
秦朝概述
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 阳。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赢政自称"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 的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 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建立起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
谢谢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 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 大而出名,自秦始皇开始,至宋真宗止, 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 禅嵩山。Fra bibliotek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 “郡县制”。丞相李斯加以驳斥,秦始皇采纳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坑儒”。
焚书坑儒的影响
1、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2、文化损失严重:
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 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 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 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陈胜所说,其 意初为: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 命、贵种吗?按当时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 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政权,陈 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
秦朝大事件
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也因此被史学家称为“万世 开基”。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秦朝 课件--2022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D.标榜君权神授
②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选必1) 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 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③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措施
1.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选必1第一课整合)
经济发展并长期占主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初步发展的历史时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对 期,官僚政治逐渐
外贸易繁荣。
代替了贵族政治;
(3)民族关系: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 拓展了疆域,促进民族融合;统一 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②社会经济上从停 滞倒退状态到初步 恢复发展的时期;
B D.起到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
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
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
以推知
A.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反制
B.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 C.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A
D.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
(3)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 的发展。
由于秦之统一,从前华夏夷狄之分而治之之局面亦随即消融,而成
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全国人民生活于同一版图,
D 沐浴于同一文化。这主要说明秦的统一( )
A.使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
B.扩大我国疆域并形成基本格局
立起统一秦朝,定都咸阳。
西
至
东
(2)南方: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一 陇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是我们了解自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部分。
中国历史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从先秦时期到清朝结束,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各个阶段的简要概述。
1.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之前):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化思想家,如孔子、墨子和老子等。
这个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如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由始皇帝统治。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统一六国、修建长城和制定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系统。
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持续了近400年。
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繁荣时期,如汉字的标准化和发明、纸张的发明等。
4.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的末年出现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
蜀汉、魏国和吴国三国并立。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时期,如《诸葛亮传》和《三国演义》等。
5.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出现了许多世族和地方割据。
这个时期的文化倾向于玄学和佛教,如王羲之的书法和佛教艺术的兴盛。
6.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朝代,但却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个朝代。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修建了大运河和瓦岗军等重要工程,为后来的唐朝做了铺垫。
7.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状况的一个朝代,也是古代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
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流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外国文化的传播。
8.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宋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也是科技和文化的繁荣时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朝代时间线

中国古代史重要朝代时间线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辉煌,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朝代。
这些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呈现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些重要朝代,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介绍。
1.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迄今为止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存在的朝代。
根据传说,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治理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
2.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的诞生。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其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繁荣的手工业和商业。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朝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国家实行分封制度,各个封建诸侯拥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周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铁器的使用开始普及,农业生产和手工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和法律统一。
秦朝的最大成就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制度。
5.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
汉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郡县制和科举制度。
汉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开辟了丝绸之路。
6.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三个时期:魏晋时期、南朝时期和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政权,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秦帝国的兴亡秦帝国的兴亡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下面是对秦帝国兴亡过程的知识点梳理。
一、秦王朝的建立与发展1.秦国的兴起: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七大诸侯国之一,在赵国宰相商鞅的下逐渐强大起来。
2.重邑之变:秦昭王重用姜原,逐渐削弱了商鞅的成果,导致秦国内部混乱。
3.蔡泽之战:秦国与楚国在蔡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秦国取得了胜利,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二、秦始皇的统一1.君权统一: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对诸侯国进行吞并,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2.政治制度: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守、县令,实行三级官吏制度等。
3.经济建设:秦始皇推行了均田制和度量衡标准化,加强了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
4.文化统一:秦始皇进行了文字统一,统一了小篆,并修建了万里长城、陵寝等重大工程。
三、秦帝国的衰亡1.建制问题: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集权政策引起了官吏的不满,导致秦帝国内部的腐败和冲突。
2.经济问题:长时间的战争和工程建设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3.民众反抗:秦始皇推行的高压统治引起了底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著名的代表性事件有陈胜吴广起义、赵高篡位等。
4.统治者更迭:秦始皇去世后,继任皇帝秦二世的统治无能,秦帝国进一步陷入内乱和混乱。
5.赵高之死:赵高篡位后,秦国内部阴谋斗争激化,赵高最终被杀,秦帝国内部更加动荡。
四、秦帝国的灭亡1.反秦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起义号召,发动反秦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2.诸侯争霸:秦国内战爆发,各地的诸侯争霸,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结束了秦帝国统治。
中国古代史之秦朝

嬴政
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赵高
指鹿为马 赵高辅佐的是秦二世胡亥,他为了看一下谁是“自己人”, 就牵来一头鹿,并说这是 马,看群臣的反映,坚持这是鹿的人,则是外人,应和 他也说是马的人,则是“自 己人”,以此排除异己。
项羽
破釜沉舟、力能扛鼎、四面楚歌 (1) 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 (2) 力能扛鼎:说明他很有力气,力拔山兮气盖世,能把鼎举起来。 (3) 四面楚歌:在垓下之战,项羽被汉军十面埋伏,然后汉军唱起楚歌, 来瓦解楚 军的军心。
刘邦
约法三章、建西汉 (1) 约法三章:刘邦与项羽有一个约定,谁先打入咸阳,谁为王,刘邦走 “狗屎运” 先入咸阳,并非因为他厉害,而是因为秦军主力都去攻打项羽,项羽比较有名,刘 邦“捡漏”。刘邦他明知道自己先入咸阳,但是这天下自己还暂时占不稳,当时项羽 太强大,于是收买人心,进行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以此收买人 心。 (2) 建西汉:最终刘邦获得最后的胜利,在垓下之战击溃项羽的部队,项羽自杀, 刘邦建立西汉。
政治
郡县制 地方分为郡和县两级,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这样让地方处于中央的管辖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九卿” 是泛称,泛指众卿。
太尉管军务,丞相管政务,御史大夫管监察,三者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秦始皇希望自己大权在握, 下面分成“三公”互相牵制、互不相属, 减少了对始皇帝的 威胁。比如,《三国演义》中袁绍家世显赫, 是“四世三公”,指袁绍家四辈都位列三 公之列。
1.车同轨、书同文 车同轨指统一车轨,将车距统一为六尺, 将车道统一, 方便全国范围内的车通行。 书同文指统一文字,文字统一为小篆
2.焚书坑儒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下令将书籍焚烧了, 留了 一些医疗、占卜、农书等实用的书 籍。“坑儒”指坑杀术士, 求仙失败后卷钱逃跑, 秦王怒, 搜术士共四百多人, 将其 全部活埋。在当时的意义是加强了思想控制, 消灭了反对的声音。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明的兴起】⼆.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衰】⼝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此完。
第⼀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政治宗法制礼乐制农业:⽣产⼯具、耕作⽅式、⼟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业:⾦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化:甲⾻⽂、⽇⾷记录齐国改⾰政治鲁国改⾰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国农业:⽣产⼯具、耕作⽅式、⽔利设施、⼟地制度经济⼿⼯业:⾦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化:思想、科技、⽂学⼀.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稻2.耕作⽅法:⼑耕⽕种、⽯器锄耕3.⼟地制度:⽒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2.商王朝:神权⾊彩与内外服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的:拱卫王室,建⽴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地和⼈⼝①受封对象:功⾂、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是最⾼统治者。
②⼟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的势⼒范围不断扩⼤,拓展了疆域。
义务教育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秦朝的统一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朝的建立过程、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2)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3)了解秦朝的灭亡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统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 难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是谁?他有什么重要成就?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二)新课讲授1. 秦朝的统一过程(1)教师展示战国七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3)教师总结: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行强军政策,最终统一了六国。
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教师展示秦始皇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3)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铜车马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陵墓规模和建筑特点。
3. 秦朝灭亡的原因(1)教师展示秦朝灭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为什么灭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朝实行暴政,加重人民负担,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朝的统一、巩固措施和灭亡原因;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其灭亡。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秦始皇的其他重要成就;2. 思考: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3. 在讲解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4)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5)若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四)经略边疆
1.统一两越,开通灵渠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国,东越和闽
(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 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 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 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 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 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 卿,如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修治宫室 等。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确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 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 入快速发展一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为人类历史 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蒙恬北渡黄河,据守于阳山(狼山之西)和北假(阴山 下)一带,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 并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鸭绿Leabharlann , 延袤万余里,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东至海……,西 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今越南中部地区),北 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的领土辽阔,各族 人民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生产和生活,共同推动着 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 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日本人称中国为“支 那”,就是由“秦”演变来的。
狱吏程邈又根据民间已行用的新字体,造隶书,字 体方正,笔画更简省,也更便于书写。到西汉初年, 隶书已成为通行的字体。
(三)镇压守旧势力 秦始皇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封建国家,对六国旧贵族
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
1.迁徙豪富 2.修治驰道 3.焚书坑儒 (1)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 (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
(二)实行统一经济、文化政策
1.实行土地私有制 2.统一货币 3.统一度量衡 4.统一车轨 5.统一文字
李斯主持进行文字改革工作,以原秦国的字体为基 础,参照六国的文字,制定字形固定、笔画简省、 书写比较方便的“小篆”(也叫做“秦篆”),作 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从此统一了文字。
秦王赢政13岁即位(前 247年 ), 22岁亲 政 ( 前 238年),39岁(前221年) 称“秦始皇”,是一位 富有雄才大略、开拓进 取的封建皇帝。
三.秦末农民战争 (一)秦皇朝的残暴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1、秦的暴政 戍 作 漕 转 力役三十倍于古 赋税二十倍于古
匈奴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商、周时期, 称为严允、荤粥,战国时期始称匈奴。匈奴人没有城郭, 不经营农业,而是随畜牧而转移,过着游牧的生活。主 要牲畜有马、牛、羊、橐(骆驼)等。战国中期,匈奴 一再南侵,多次与秦、赵、燕三国发生战争。
约在秦灭六国期间,匈奴已建立奴隶制国家,其最高统 治者称单于,名头曼。乘中原地区战争方炽,赵、燕、 秦的北部边防都松弛之时,进占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 盟)。秦灭六国后,秦朝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使将军蒙恬率士卒三十万人北击匈奴,收回了河南地区。
秦始皇北拒匈奴、南平百越和通西南夷,开拓疆土, 把中原较先进的经济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奠定了 祖国版图的基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农民大起义,在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秦 朝传两帝一王,历14年,于公元前207年灭亡。
秦时期全图
一、秦帝国统一 (一)秦统一的背景 1、长期分裂,战乱不止。 2、东方六国逐渐衰落。 3、秦国日益强大。 4、秦王政热衷统一事业。
(二)秦灭六国的经过 (三)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及其意义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 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秦国的综合国力比其它国家强大。 2、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3、秦始皇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4、秦军作战勇敢,所向无敌。 (四)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意义 1.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
第六章 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
提要: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定都咸阳,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专制 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建立后,奏始皇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与奴隶制残余势力和地方分裂 势力作了坚决斗争,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秦朝所创立的政治体制,为以后的封建王 朝所沿袭。
越的君长投降,秦先后在今苏南和浙北置会稽郡 (治吴,今江苏苏州),在今浙南和福建置闽中郡 (治东冶,今福建福州)。后来,继续向岭南进军, 大约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这一地区设置 了桂林(治今广西桂平)、南海(治番禺,今广东 广州)、象(治临尘,今广西崇左)三郡。
2.通西南夷,开五尺道
3.北防匈奴,修万里长城
3.郡县制
县以下有若干乡,乡以下有若干亭,亭以下有若干 里,里就是村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曰: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 有秩、啬夫、游缴,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 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 治制度,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 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 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