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本文将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思考点进行探讨。

1. 重点突出“编程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重点突出“编程”,因为它是计算机科学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可见,编程被许多行业广泛应用,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然而,笔者发现,在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编程内容往往被过度简化,仅仅限于基础的语义解释和语法学习,而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和编程练习。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项目,灌输编程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化的编程技能。

2. 重视知识的结构化和模块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知识结构化和模块化,即对知识点进行递进式的划分和分类,分成不同层级的模块,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梯度型的思维模型,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和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索引思维和模块化思维,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素质。

3. 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创新型实践教学中创新型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应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纳入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综合实验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有关应用技能和创业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新技术,在实际的项目中来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

4. 鼓励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鼓励师生互动和思维碰撞,即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讨相关的话题,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敏锐性。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却是困扰很多高校的一个难题。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实验室管理和设备更新等几个方面对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问题在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优良的基础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目前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设施陈旧、设备老化,有些学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等。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学校可以加大投入,对计算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更新设备,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

学校可以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学校可以进行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扩建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容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实验室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学校可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学校可以加强设备管理,严格控制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学校可以加强实验室的使用管理,制定明确的实验室使用规则,加强对实验室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实验室使用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设备更新问题设备更新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旧设备很快就会被淘汰,这就给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程建设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程建设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程建设研究一、《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的特点《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内容。

这门课程内容较为丰富,而且往往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相关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的建设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着重突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CPU结构、操作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算法等,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的地方。

在形式上,微课程的设计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图表等手段来呈现知识,增加学生的吸引力。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结合在线测验、互动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微课程的建设:第一步,明确微课程的目标和定位,确定微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和学习重点;第二步,设计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呈现,并注意内容的简练和清晰;第三步,结合课堂教学,将微课程与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环节结合,形成融合式教学模式;第四步,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微课程还可以与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在线讨论、课堂互动、实验操作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的建设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微课程开发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未来,在微课程的建设应用研究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教学改革的策略应该从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展开讨论。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

通过评估教学实践的效果,探讨采用新技术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还将探讨如何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现实应用的情况。

通过对教学改革的实践和评估,本文旨在阐明教学改革的意义,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教学改革的持续性,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只是听讲和背书,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学习兴趣的减退。

2. 缺乏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

学生往往只学习到概念和原理,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不同,而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灵活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还能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操作,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安全常识,并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思维和多媒体应用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精心规划。

首先,计算机系统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同时,也要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通过实际的计算机设备展示和操作演示,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其次,办公软件的教学是重点。

如 Word 文档处理软件,学生要学会文字排版、图表插入、目录生成等操作;Excel 电子表格软件,要掌握数据录入、公式计算、图表制作等功能;PowerPoint 演示文稿软件,能够制作出精美的演示文稿,包括幻灯片布局、动画效果设置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网络知识和信息安全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连接方式,以及如何在网络中搜索和获取有用的信息。

同时,要培养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如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诈骗、识别恶意软件等。

此外,程序设计思维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语言,如 Python,让学生体验编程的过程,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在线课程、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

在线课程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进度掌握知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小组讨论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考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考

决方案相关的思维过程,其解决问题的表示形式应该能有效地 被信息处理代理执行。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界把“计算思维”作为计算机应 用能力的一种描述,开展了持续至今的研究和实践,对应于计算 机基础课程,计算思维的核心能力是运用计算解决一定难度的问 题,并将该技能迁移到专业问题上进行求解。对应到实际问题, 就是分解问题、抽象建模、运用计算机进行求解的过程。
为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各高校都采取了线上教学模式。 以往,老师们总忽略线上教学的重要性,甚至将线上教学曲解 为简单的课前预习。而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可以发现, 线上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可以进行线上资源平 台建设,使学生更方便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及资料的查找,还可 以直播授课,进行在线的实时互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回 放上课视频进行复习巩固,通过使用线上留言的功能,提出问 题,对课上内容进行反馈。
线下的授课可以对线上的知识学习进行重点补充,通过 特定的活动环节,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检验、巩固学生们的学 习成果,例如分组项目实践、项目答辩等,充分增加线下课堂 学生的参与感。在线平台种类多样,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线 上平台的特点进行选用。例如,可通过微信进行线上的讨论答 疑,将国防科大建设的educoder作为作业和资料的平台,通过 雨课堂进行线上的授课环节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渗入人们生活的方 方面面,社会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 课程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目前的教育改革方向是将传统的以 “知识输出”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能力导向”的课程理念, 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能力[1]。对于学生能力的解读多种多 样,在2020年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 中,对于工科、本科提出了12条毕业要求,包括工程知识、问 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 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 管理、终身学习方面。而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不足以 支撑上述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满足社会对学 生能力的要求?基于此,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如下几点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1. 引言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认识到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有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与当下计算机科技发展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难以应对现实挑战。

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问题。

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应用能力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考虑更新课程设置。

将最新的计算机科技发展趋势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必要的。

引入实践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结论中,我们强调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竞争力。

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并不断迭代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科技发展的快速变化。

2. 正文2.1 问题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首先,一些学校设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过于庞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山大,很难掌握所有知识点。

此外,一些课程设置不够贴近实际应用,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另外,一些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和笔记的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通过更新课程设置,可以精简课程内容,注重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增加实践和项目实践的环节,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对计算机的内部原理和工作原理了解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很好地解决。

2.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内容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但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解决方案探讨1.加强理论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可以通过举例、实验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增加实践环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

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更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调整课程大纲,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让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

1.建立多媒体教室大学可以逐步建立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视频等教学资料,生动直观地呈现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

浅谈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摘要: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现代文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

不懂信息技术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逐渐成为现代文明的新“文盲”。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问题;建议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校的地位与作用我国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校的地位逐步凸显,全国各所高校在很早就设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各个专业均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该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能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型人才,确保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可以妥善解决遇到的计算机领域的难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已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果。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教学课时量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主要包括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Word文字处理、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专业性较强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之一,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学时较少,学生在规定课时量内完全地吸收掌握课程内容提供了新的挑战。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各大高校的教学环境不同,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高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造成机房超负荷工作、公共计算机设备资源短缺等问题。

部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还采用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教室听的情况,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机房;还有些高校虽配备了机房,但是计算机硬件、系统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或不能匹配与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计算机相关操作。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看法

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看法计算机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计算机基础教育则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基础。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和热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需要加入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满足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此外,还需要重视软技能的培养,如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实践环节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

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技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和探索。

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课外科研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计算机技术和职业需求。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评估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项目、实践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心 理学知识。
实践能力提升
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开发,积累实际经验,提高解决 问题能力。
教师教学方法培训加强
01
信息化教学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 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 。
02
课堂教学设计
学习并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 转课堂等。
实验操作
01
加大实验操作在考核中的比重,以检验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实践技能。
项目实践
02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
0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志愿服务
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06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专业知识更新
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跟踪行业最新动态 和技术发展趋势。
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
通过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可以更 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计算机素养和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02
教学内容改革
知识结构调整与优化
精简传统知识
01
适当减少陈旧、重复内容,突出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入前沿技术
02
增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内容,反映行业发展
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入
01
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如网页设计、程序开发等,以检验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02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浅议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一、背景1、当今,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IS及物联网技术也在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中发挥重要作用;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却远没有达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要求;3、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却比较偏重于理论,落后于实际的软件开发及现代化的语言、技术的应用,没有起到让学生掌握现代技术的作用;4、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必须由高校来完成,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计算机未来发展的生态关系。

二、建设原因1、国家经济发展,高校从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应当跟上科技革新的步伐;2、社会的迅速发展,将会对新一代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胜出这一竞争;3、计算机科学及技术具有独特的实际性和潜在性,受众传统学习未能掌握,因此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设思路1、引入国外最新前沿技术:利用外贸经济活动,引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最新前沿技术,使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世界技术水平保持步调;2、满足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根据当前社会的信息处理需求,为学生指明数据存储和分析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内容;3、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了解现实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4、多限购缩贷,减少阻力:向在校生和社会提供提高计算机技术知识水平的培训,减少培训缺乏和阻力;5、提升计算机学科推广:专家学者开展计算机学科推广活动,用实际行动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增加学科发展的热情。

四、总结当前,计算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计算机的发展需要高校的建设支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此过程之中,高校要引入国外最新前沿技术,满足当今社会信息处理需求,多限购缩贷,提升学科推广等措施,都必不可少。

只有实施上述措施,才能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士必备的素养之一。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革新。

本文将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为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故而,教学内容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晦涩难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尽量避免枯燥、单调的讲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故而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灵活教学。

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实验室实践等方式来拓宽知识面和提升学习能力。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革。

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与实际应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在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基础建设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要关注实践环境的建设。

计算机实践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支持。

学校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软件环境也至关重要,学校可以与相关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购买授权软件,并安装在实验室中,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要注重实践课程设置。

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合理设置实践课程,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实践课程应该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实践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任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要重视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师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引进优秀实践教师、组织教师交流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还可以建立实践教学团队,由多名实践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要关注实践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

实践教学评估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实践报告评分、学生作品评选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质量监控则是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可以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基础建设问题涉及实践环境建设、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等方面。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这些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为本科大学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工具的使用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因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更新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围绕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等方面展开。

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学目标,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如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课笔记,学生自习实验。

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交互式教学的方式,通过PBL(问题驱动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引入最新的技术与实践案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过相关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样一门基础性课程而言,实践环节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提升实验室设备和软件的质量和数量,开展项目实践,设立社团和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实践锤炼。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介绍了背景和问题,指出了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正文部分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形式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了改革的关键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培养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实践能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创新精神、教学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

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知识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着更加实用、前沿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手足无措。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问题提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转移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消极态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需求。

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文章针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该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当代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许多高校目前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均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1.教学内容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一般包括信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应用、多媒体,网络基本知识与应用等知识。

这几部分内容适合各高校理、工、文、管、农、医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2.师资力量随着学生的不断扩招,各个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仍然显得“生多师少”,教师的任务相对繁重。

每位基础课程授课教师需要担任多个班级的课程。

理论课主要是讲解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似乎不大,但实验课上,由于很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薄弱,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在只有一位教师辅导的情况下,根本照顾不到每位学生。

尤其因为是大一的学生,很多学生很难一有问题就勇敢提问,等到鼓起勇气提问时,距离下课时间已所剩无几,整个课堂一直忙碌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再单独解答。

这样日积月累,本来计算机基础水平就参差不齐的学生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对教学又造成更不良的影响。

3.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高校目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课一般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这只是改变了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对照多媒体课件讲授知识为主。

多媒体教学为教师节省了很多传统板书授课的时间,加快了教学的进度,学生没有时间做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浅谈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增加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例如通过编程实践、项目实践或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缺乏对实际应用的探索和讨论。

实际应用是学生最终面临的挑战,应该在课程中充分涵盖。

教师可以引入真实案例、行业案例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第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今社会对计算机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实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自主设计并实现一些小型项目,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与时俱进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思考方向。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更新非常快,现有的基础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存在滞后性。

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最后,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将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分开来讲授,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优质论文)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优质论文)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摘要:作者通过多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的经验心得,提出一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想法。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对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是每个当代人都应掌握的技能。

我们看到国家在计算机普及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校学生是最大的一个普及群体,计算机的普及教育成效很大,使受教育者学到了许多计算机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然而,计算机文化知识博大精深,对于普通的计算机使用者来讲,他们关心的不是编写程序开发软件,而是如何使用计算机,使之学以致用,具体来讲就是如何使用操作系统、上网和相关软件的使用等。

现今的许多教材基本上是根据这样的需求来编写的,满足了普通学习者的学习使用。

但我们也看到许多教材内容类同,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编排尚有不妥之处。

我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大学老师,想就大学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等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为了有针对性,我以张洪明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教材为参照来谈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我们知道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包含了许多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对计算机基本的使用操作是没问题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就应承接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进行,教材的内容就应根据这样情况来编写,通过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的使用,我想在教材中以下这几方面应考虑注意到。

1. word内容。

学生对word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追溯到小学,既然从小学到中学都学习使用过word,已掌握 word基本操作,在大学阶段还用大量的去介绍它,这样就是无意义的重复。

我想适当删除部分word基础知识内容,编入点适用的中高级别内容。

2. IE内容。

上网浏览、查找资料、网上下载等IE方面的内容可以无需向学生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入学后的一门公共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且具备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8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开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内容,理解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修完该课程后,应具备以下技能:一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access 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三是多媒体信息(声音、图像)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四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如信息发布、文件传输、信息检索、邮件服务、信息安全等)。

1 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水平差异大
大学新生来自于不同省市、地区,由于国家对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没有统一的要求;加之,受学生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新生入学后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很大。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见到过有些新生可以很轻松的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
以熟练使用一些常用软件,但是有些学生却连关机都不清楚,差距之大不言而喻。

这就给我们一线教师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1.2 课程不受重视,学时削减
好多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都要削减学时,在削减学时时首当其冲的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之类课程进行学时压缩。

因为好多人对这门课程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学过计算机基础类的相关课程,并且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不需要再用那么多学时来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了。

其实,现在所谓的学生熟悉计算机,只不过是他们对qq比较熟悉,对网游、网购、听歌、看电影比较熟悉而已。

好多新生对word的基本操作根本不熟,就更不用提excel等其他软件,当然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1.3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很多老师不愿意教这门课程,认为对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好处。

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投入也相对较少,一线教师没有太多参加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使得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些。

1.4 教学内容不分层次
对于这门课程,大多学校都是不分专业、不分学生程度的统一教学,完全按照同一个教学大纲、同一个课件进行教学。

这对于文理科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不利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也是不科学的。

因为有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听他会的知识时会认为是在浪费
时间、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又会觉得老师讲得过快,跟不上,而丧失学习的自信。

这些都是在建设本课程时、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1.5 教学模式单一、死板
目前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大多院校都采用理论课与上机课相结合。

理论课是教师讲授为主,上机课是以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操作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死板,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实还算是填鸭式教学。

2 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一克服,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2.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重视该课程,纠正对本课程的粗浅知识,对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多加投入,让一线教师有机会多参加培训、会议,不断充实自己,以拓宽眼界、拓展课程建设的思路。

2.2 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其他高校经验,可采用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根据结果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设免修、快班、慢班三个不同层次,快慢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进度,但要求学生最终都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又利于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充电提高
[1]。

此外,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经济管理系的学生要在数据库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上多花时间,因为这和他们日后的工作紧密相连。

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要在多媒体这部分内容上多下功夫,同样也是由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后会和多媒体技术打交道较多,诸如此类,为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前的不分专业统一教学的模式。

2.3 改变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为主体”,现在我们应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讲解信息安全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整理好。

上课时,抽选一个或几个学生让他讲解他总结的信息安全隐患有哪些,有了这些隐患会带来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再来讲解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

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比如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大家给他打分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均可以采用。

在考核方式上,不能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积累也可以考评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分数比例上应该提高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成绩所占的比例。

此外,期末的考评应采用题
库随机抽题等形式,这样对学生来说更加公平,对教师来说也可以减轻一定的工作量。

3 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建设中必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并且计算机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其发展及更新速度很快,这就要求在对这门课程的建设中要不断更新理念,合理解决问题,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佳,陈玉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31):57-59.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郭娜,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065201
刘颖,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 065201
杨秋格,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 065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